首页 > 文章中心 > 极课大数据

极课大数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极课大数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极课大数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网络技术、云技术、计算机技术当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也完全处于大数据框架之下。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更具有目的性。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应用模式创新,形成完善的教学方法,助力于高校人才培养。

1大数据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校计算机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对高校的教育影响是很大的。首先,计算机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与学生的人生谋划相一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明确,目的更直接,学习效果提升更快。再次,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作用下,高校计算机教育体系可以逐渐走向完善,资源配置更合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技术效率。最后,依靠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力、适应力和自身学习能力,促进高校和学生两方面共同进步。所以,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将会目的性更强、更直接,能够掌握时展的需求,积极改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提高高校计算机教育能力和水平。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路径

2.1制定教学改革规划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色和价值,从教育水平和市场需求进行挖掘,改善教育手段形成现代化教育规划。首先,高校要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加强技术宣传和应用,使大数据技术成为计算机教育的利器。其次,广大一线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改革发展,拟定大数据下新的计算机教学方案,提出教学改革规划,将学生网络学习品质较高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早日完成目的性教学的转变。

2.2提升教师素养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要从传统教学转入现代化教学,教师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首先,高校要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接受大数据技术并利用其辅助计算机教学。扎实思想改革,促进教育创新。必要时聘请大数据基础的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思想培训,技术培训和创新培训,促进教师快速形成大数据意识。其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要明确计算机知识的特点,利用好丰富性、快速更新性和共享性,及时进行教学改革。最后,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利用分析挖掘技术,寻找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配备计算机学习优质资源共享给学生。

2.3创新教学内容

利用大数据技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向,学习重点都呈现在计算机教师眼前,就是可以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学习情况。然后再配合一定的试卷调查,实践操作,可以完成对学生的大数据分析,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利于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从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重点。所以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规划,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知识点,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技术相融合的、专业性更强,方向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和规划,培养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发展人才。

2.4优化课程体系

计算机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后,无论是基础课还是数据存储、数据处置等课程,都需要进行整体优化,形成一个新的大数据背景下的课程体系。经过优化后的课程,在内容上联系更强,数据共享更透明,数据分析更具有价值性,课程教学更合理,更科学。学生在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的支撑下,创新能力更强,行业跨越意识更高,综合能力有明显提高,多学科专业相互穿插,有利于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2.5完善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后,数据共享特征明显,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可以利用课堂和课下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还可以运用多种学习平台来完成学习目标。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显现,必须尽快调整与改革,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使学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中脱离,还要将教学内容不断向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深化。深化应用网上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挖掘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极课大数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管理模式;变革路径

1大数据时代下进行教育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1.1教育管理模式变革是时代的发展必然

首先,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是出于时展的必然。一方面,当下是一个人才很多,但是优质人才比较紧缺的时代,加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脚步加快,对优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于高校来说,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所以必须要对原来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走出一条创造性的发展之路。大数据给人才培养提供的是一条个性化的道路,也就是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获得每个学生的相关信息,比如通过大数据平台,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信息,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就避免了同质化管理和无效管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学校持续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对学校来说,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提高其教学的质量,老师还需要提高其教研的能力。在利用大数据以后,学校的各个部门可以及时并且完整地获取想要的资料信息,然后及时地去处理教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而教师在进行教学备课或者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准确地获得有关信息,然后进行充分地备课或者有效开展教研工作。对于社会来说,学校是一个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接口,所以在社会需要高质量人才的时候,学校就有义务为了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主动去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使得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可以和社会发展接轨,促进社会和国家进一步发展。

1.2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

另外,要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主要还是和当今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关。首先,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思想上对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对大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比如有的教育管理者依然沉浸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思维上,认为教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去制定管理的措施,然后按照计划实施就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没有意识到及时发现并预防教学教育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比如有的老师对科技的发展不关注,不重视,导致对大数据有一定的误解,一直没有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意义,更不要说去积极利用大数据了。其次,是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平台没有被充分有效的利用。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很多学校也开始引入了大数据应用平台,通过建立数据分享平台去获得相关信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学校部门在建立大数据平台的时候本身就存在技术上的短板,所以平台建立以后很难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另外,虽然很多学校也开始在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但是改革得不全面,不彻底,大多还是停留在表面,或者只是几个方面的革新,并没有充分考虑教育管理模式的所有方位。

2大数据时代实现教育管理模式变革的路径探析

2.1转变教学管理工作者思维,提高大数据管理素养

在大数据时代,要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真正革新,首先要从教育工作者入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一方面需要提高他们对于大数据的正确理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工作中。比如有的老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要意识到时代在发展,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必须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比如有的老师对大数据没什么了解,就需要主动去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要主动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热点有一定的敏感度。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工作者还要有较高的大数据管理的素养。比如需要有相应的数据意识,有一定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反思决策的能力,通过主动收集数据,去挖掘数据背后的相关信息,从而可以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预见性、时效性和系统性等。

2.2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教育的个性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协调性等

其次,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大数据平台。一方面是要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所有学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比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就需要在学习上对其进行更多的指导,而有的学生在心理情感上比较脆弱,就需要和心理咨询平台结合起来,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需要充分地利用数据分享平台获得相应的信息,相关部门建立好心理预警机制,然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全面跟踪,及时干预心理危机。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提高教育管理的协调性,并且结合网络教学平台,使得网络教学方式得到推广普及。比如学校的不同部门在数据共享以后,处理教学管理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处理,发生管理矛盾等现象了。比如大数据平台优化以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安排相应的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微课、网络直播课等。

3结语

综上,大数据时代,出于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人才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模式必须要实现变革。虽然目前教育管理模式革新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只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好大数据,学校、老师和学生积极配合,就可以将变革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推送。

参考文献:

[1]郑立海.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刍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07):32~36.

极课大数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大数据采集、挖掘及分析等新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这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以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12年7月,联合国就大数据白皮书《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1]。在这种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宏观视角的研究,针对大数据对高校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王芳和陈道贺(2015)分析了大数据在国内外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及其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2]。张超等(2015)介绍了大数据对高校教学的影响,并阐述了大数据在高校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措施[3]。陈雅静(2015)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应对措施[4]。

二是微观视角的研究,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具体学科改革进行了剖析。陈颖(2016)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财会专业人才适应性和教学模式问题[5]。白雪(2016)研究了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带来的冲击与挑战[6]。吴春琪(2016)从统计学课程教改的层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7]。

综上所述,针对大数据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基于大数据导向专门针对金融专业教学的研究尚属空白,这正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中的作用

大数据以数据量大、实时性强、种类多、价值大和真实性强为特征,与金融行业息息相关。具体而言,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风险控制、产品创新和客户体验四个方面。

(一)实现精准营销:应用大数据技术,金融业实现了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大大减轻了数据存储、数据的有效利用的巨大压力。

(二)加强风控力度,支持精细化管理:首先,大数据能够加强风险的可审性和管理力度,支持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其次,大数据支持服务创新,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通过对客户消费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提高客户转化率,开发出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市场需求,实现差异化竞争。

(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业借助社交网络等新平台产生了海量用户和数据,记录着用户群体的兴趣偏好情绪等,对其客户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带来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

(四)提升用户体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金融业为客户带来更多新的用户体验,例如花旗银行通过社交网络、公共网页上得到的客户记录来细分客户,按照客户行为进行分类,为客户提供质量一致的客户体验。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当前,高校金融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以填鸭式为主等问题,基于此,高校金融专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

(一)全方位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内容

传统金融专业教学内容以金融理论介绍和模型推导为主,与信息时代的发展严重脱节,限制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调整刻不容缓。现有教材可以在内容上从多个角度引入大数据时代的变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更好衔接[8]。

(二)增加数据挖掘等大数据相关课程

为了顺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导向,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实践应用,课程设置应在结合金融岗位与工作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组织教师积极开发基于大数据的、现代化的智能金融课程,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大数据对金融领域的实际影响。

(三)传统课堂与MOOC、翻转课堂和微课相结合

实际教学中,如何将灌输式的被动教学模式转化为高参与度的主动学习模式,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高校可以在传统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提升学生兴趣,并结合金融APP增加学生参与度,提升操作能力。从创新的在线课堂角度,大数据时代迅速发展的MOOC、翻转课堂和微课形式更应得到合理应用。以MOOC为例,它是利用短视频与交互式练习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其优势在于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学习课程内容,还能他们根据个人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以及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这势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结论

大数据技术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国内外高校都在进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金融专业教学改革,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结合大数据的智能金融理念,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为国家的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鹏,王以宁,刘艳华.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8(1):11-13.

[2]王芳,陈道贺.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156-158.

[3]王静,张艳燕,琦.研究型教学中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86-88.

[4]张超,盛绍顶,汪晓华.浅谈大数据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2015,4:97-99.

[5]陈雅静.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的几点启示[J].信息与电脑,2015,22:192-194.

[6]陈颖.基于大数据导向的高校财会教学改革路径[J].商业会计,2016,3:123-124.

[7]白雪.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6,3:215-216.

[8]吴春琪.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16,5:223.

极课大数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方法;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

1大数据简介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利用常规软件工具来获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美国数据中心给出的大数据是指“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1]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编著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即抽样调查法)分析数据,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见大数据是个新鲜事物,概念宽泛,大家对它的认识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大数据所含范围广、容量大,大家看它的角度不同,认识也就不同.

而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在编著的《与大数据同行――学习与教育的未来》中,明确指出:大数据重塑学习的三个特征:“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2]可汗学院由萨尔曼・可汗创立,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通过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历史、金融、化学、天文学等科目知识,现已有数万名用户,几十亿的免费教学视频,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视频库[3].

2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主要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叙述事实和描绘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着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有时会陷入被动的学习.因此,它易束缚学生的思维,缺少互动流,较少顾及学生的兴趣与需要[4].

(2)阅读法: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也十分有限.为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书本、报刊、文件),并领会其中内容.关键是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吸收知识,因此,阅读法的形式越多就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在高中教学中将阅读法分为了自学式阅读、复述式阅读和预告式阅读[5].

(3)谈话法:是教师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思考,能够独立做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该方法所需时间长,知识储备和谈话技巧要求高.

(4)讨论法:根据教材要求,拟订讨论课题,全班同学或小组学生紧紧围绕这个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易于发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参与性.但它耗时长,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要有良好的知识基础[6].

1986年召开全国教师现代“教学法”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教学方法”的科研成果,形成了现代教师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7]:

(1)自学辅导法:是由我国科学院经两年多研究提出的教学方法,简称“自辅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获得书本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2)引导发现法: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听讲等多种途径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大致分为三个过程:划分发现过程、确定教学要求;严密组织教材、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积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情境[5].

(3)研究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是胡炯涛教授提出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以及对某一确定性的证明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实施过程是教师组织好教材,把学生划分为小组.课上采用阅读、讨论和交流等教学形式,教的工作是组织、引导、发问、检查和小结等[8].

(4)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是由特级教师邱学华提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大数据对常用教学方法的冲击

3.1对讲授法的冲击

讲授法的核心是教师积极主动的“讲授”知识.“讲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息的传播,而学生的“学”则是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大数据对讲授法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传播的信息及其传播的途径、方法上.

数学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教学过程也相对比较抽象.讲授中要引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到有关“科学提问”、“情景创设”和“激发疑问”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应用到“讲授法”中来,并且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传给学生,可以避免课堂中的“满堂灌”和“注入式”数学教学.这将为讲授法的启发性要求带来新一轮的思想冲击[9].

同时,由数据分析还可获得多种相关知识和讲授方法.将知识和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综合应用到课堂“讲授”教学中,能使学生从多层面、多途径、多视角获取知识.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都将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2对阅读法的冲击

阅读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而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法可能相比其他科目阅读起来更困难一些,因为数学中有大量抽象化的数学符号和极其精炼的数学语言,增加了数学阅读难度.所以,需将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法进行分类.通常把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法分为自主式阅读、复述式阅读和预告式阅读,这种分法主要是依据教材难易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大数据对阅读法的冲击主要表现在阅读分类上.

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对教材数据和学情数据的分析,可以真实、全面地掌握教材信息和学生学情.在此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法,选取适宜于学生发展的阅读材料.不再是仅凭直观的教材难易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来对阅读法进行分类.

3.3对谈话法的冲击

谈话法要求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可是,数学问题通常蕴含着某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且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知识逻辑要求严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怎样提出问题和提出的问题怎么展现等方面要深思熟虑,当然,这也将是“谈话法”的重点之所在.大数据对谈话法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师对“数学问题”的精心设计上.

通过对教学大数据和学数据的分析,可以释放数据中的洞察力.将这种洞察力应用到有计划的提问中,会使提出的问题更科学,难易度更适中.教师也能更好把控谈话过程,以多种途径和不同方式提出问题,灵活生动地展现问题,使谈论的话题更加契合学生发展.大数据时代,教师在谈话过程中面临着“问题”预设的冲击.

3.4对讨论法的冲击

根据数学教材要求,拟订讨论课题是讨论法的关键.而数学教材要求点众多,每一个阶段的具体要求点也不同,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教材的要求,做到“点面”结合.同时,讨论法的信息交流既不同于讲授法的单向交流,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交流,而是集体成员大讨论之后的多向信息交流[9].大数据对讨论法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数学教材要求上.

大数据的敏捷性和快速性,会在短时间预测出多个教学要求.教师在拟订课题时面临着多个教材要求选择的困惑,是综合多个要求还是依据单个,等一系列问题,将直接影响课题拟订依据,给数学教师的课题拟订带来思想的冲击.

4大数据对常用教学方法的影响

4.1对自学辅导法的影响

自学辅导法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教师起指导和辅助作用.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这种教学方法佐证了1999年印度教育科学家苏伽特・米特拉的预言:“教育是一种自组织行为”.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提倡学生自组织学习,学习行为和学习需求由学生自己决定,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苏伽特还指出:“你能够想象和确认,你所教的和考核的东西,在今后20年学生们走向工作岗位还管用吗?”因此,他认为大数据时代,三种东西是学生用得到和必须学会的:“一是阅读,二是搜索,三是辨别真伪.”[10]

大数据对自学辅导法的影响主要在教师作用发挥的大小上.传统的自学辅导法中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学习,还要将具有逻辑意义的教材同学生已有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使其融会贯通,促使学生保持相应的学习心向进行学习.而大数据时代倡导的“自组织学习”更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仅是帮助者与合作者.

4.2对引导发现法的影响

引导发现法的关键在“发现”.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的联系十分紧密,后续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前期知识基础,数学教材划分的“发现”是在知识逻辑基础之上.传统的引导发现法中对数学教材划分的“发现”过程也是依据数学教材结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水平.可是,它较少对数学教材结构、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情况做实证数据分析,缺乏信息量化.大数据对引导发现法的影响主要在数学教材划分的“发现”过程上.

大数据背景下,数学教材结构、知识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水平可以量化,通过对量化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预测”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将数学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这种划分更加科学合理.

4.3对研究性教学法的影响

研究性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研究”.前提是数学教师组织好教材,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而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要求数学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好数学教材,组织了的教材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大数据对研究性教学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师教材的组织上.

通常数学教师组织教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境等.而学生数据、教材数据和教学数据等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是这些教育类大数据可以槭学教师提供较为全面的学生信息、教材信息和教学信息,在教材组织中充分利用好这些信息可以使研究的对象更科学合理,研究性教学更有效.

4.4对尝试教学法的影响

尝试教学法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练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制定出适宜的尝试练习.数学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做练习,要求学生做例题、习题和单元题来强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练习题的难易度和习题数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数据对尝试教学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了解学生情况上.

数学教学活动时刻产生着数据,大数据就在我们身边.“它让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从宏观群体逐渐走向微观个体,让追踪每一个的数据成为可能,从而让研究每一个个体成为可能.对应教育研究者来说,我们将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发现真正的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更高效地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制定出适合每一位学生自身的“练习”.

5迎接大数据对教学方法的冲击与影响

未来教育中,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会越来越深远,会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那么高中教师应怎样迎接“大数据”,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本文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5.1思想上,树立大数据意识.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数据越来越丰富.据预测,到2025年,教育领域所累计的数据规模将达到现在教育数据的50多倍.这样的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等方面将产生巨大的变革.正如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所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11]

以往教育实践中,教师们关注较多的是表面的“数字”,而忽视了内涵的“数据”.大数据来了,它提醒着教师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数据”而不是“数字”.因为,大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更多的是过程性的“数据”,这些“数据”客观的、真实的存在着.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树立了大数据意识,才能更好地感受教学过程就是数据产生的过程.

5.2行动上,走进网络,学搜集、分析、整理数据.

大数据时代,鼓励教师大胆地走进网络,利用网络,掌握多媒体技术,学会搜集、分析和整理数据.让互联网技术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服务.

当今的教育教学资源不再像以前那样缺乏,人们还时常觉得信息泛滥.网上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大量在线教育平台不断涌现.从前的纸制学籍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学籍系统.网络已在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

若教师们不顺应时展,走进网络,学会数据处理,那么在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中,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教育数据挑战.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懂得网络搜索,还要掌握数据处理技术,利用网络,提升教学水平.

5.3教学上,利用数据,教授学生数据处理方法.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更多的要求是用数据说话,让教育成为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利用“数据”,让真实、合理的数据服务于教学,使教学过程尽量做到去“经验化”.教师尽量用“数据”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利用好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数据,根据数据信息,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中多用“数据”举例,教会学生管理个人数据,利用个人数据,挖掘个人数据.使他们会用数据帮助自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5.4学习上,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规划、设计知识学习.

素质教育强调了“终身学习”,而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对“终身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有知识更新计划,要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12].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们时常抱怨信息更新快,稍不注意就跟不上时代步伐.在大数据的洪流中,数据更新的速度也会非常之快.可能教师们还没来得及处理昨天的教学数据今天的教学日志又来了,一大堆的新数据又待处理.

譬如当今的信息化生活,人们有时感到一天不浏览网页就好像与社会相脱离.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作为信息载体的数据也随之崛起.因此,大数据时代下,新的数据、新的信息、新的方法、新的学科知识不断涌现.需要教师们积极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6结语

当然,大数据也存在着许多理论风险,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在大数据的价值被认可的同时,也要认清大数据不是万能的,人们不要过度迷恋大数据.在许多新的领域或罕见大事面前大数据就很难发挥好作用,太缺乏数据基础.大数据对用户的隐私也很难兼顾,很难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并且,大数据通常对发现过去很有用,但是不能左右未来.因此,结诸多因素于一身的教育事业,不能仅凭大数据左右教育未来.教育事业反而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们不要将学生学业大数据看成为一个标签,成为永恒的过去.

教育也不能过度的聚集学生个人数据,过分专注学生个性特征.教师要避免过早地为学生设定个性化教育,影响个体真正的潜能发挥,形成规定化的未来.

总之,大数据一方面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又有自身的不足.我们要尽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大数据积极的作用,克服其消极因素,真正利用大数据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楚文波.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教育信息化,2015(11).

[2]刘涛.在线教育:从“搬家时代”到“师徒关系”时代[J].山东工业技术,2013(7).

[3]苏慧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师生角色转换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6-33.

[4]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2-65.

[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1992:2-15.

[6]马忠林,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6-333.

[7]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992:12-35.

[8]郝德元,周谦编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992:22-53.

[9]史宁中.大数据与小学数学教育[J].人民教育,2014(8).

[10]周若松,王志娟. 浅谈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J].高教学刊,2015(9).

极课大数据范文第5篇

以往的教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都是每个老师单独来完成,而在教学改革中,一个教师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要想很好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要众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形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众筹教学即本课程组的老师进行团队备课,不断地交流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另外,和学生同步备课,设置备课任务书,包括目标―方法―考核标准。在每次课都提前将下次课的主题向学生布置,让学生提前搜集学习资料,准备PPT进行课上发言。

二、师生互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2.1从教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

讲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课程的所有老师集体进行教学大纲的撰写、教案设计、讲义的编写、教学资料的收集,并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借鉴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强调“新”,以《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和《大数据时代》两本书中的内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选择网上、社会上最新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如在讲第七讲控制时,将第二届互联网大会的内容、3―15的热点话题融入到我们的课中;在第十讲眺望时将中国科大“可佳”机器人主持2016首届全球华人机器人春晚这一案例加入教学内容中。从学生的角度,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在第五讲时,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网红papi酱、第六讲中学习了淘宝的VR,无人驾驶自行车等等。

2.2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下,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与大数据思维意识,训练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初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意、创新、创作、创业精神,提高应用本科人才基本素质。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驱动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势应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进行以下形式的学习:自主学习:提前预习,课后作业及复习,完成老师部署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在划定的学习小组内,积极参与学习;课上课下结合学习:课下自学基础上,课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线上线下结合学习:线上学习网上及大数据、多媒体内容,线下纸质书籍及相关资料学习。校内校外学习:校内学习老师指导的内容,校外学习社会知识等;坚决改进,老师单一的讲授,学生单一的接受(听);老师一言堂,学生不发言;学生一定要动脑、动手、动口。

2.3从教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

互联网大数据的出现将信息传播的模式改变了,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改变了,将我们社会进行了重新解构,加以扁平化、去中心化,使信息、数据的流速大大加快,没有人再能够绝对控制信息。同样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这门课上,师生关系也进行重新解构,加以去中心化、扁平化,即将课堂交给学生。与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比较:1、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互动提问为辅。2、改革后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为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导、学生演,如果说每一次课是一集电视剧,那么每集都有不同的主角和不同的配角,作为老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导法,同一名老师每一次课的导法也不同。

三、顺势引导,反思教学

极课大数据范文第6篇

关键词:极课软件;数学教学;实验

[?] 问题提出

1. 研究背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已经是热门的研究,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让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得到飞速的发展. 对于中小学教育领域,作为网络时代的先行者――学生时刻掌握着时代的脉搏,当我们的孩子天天拿着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搜索、了解各种知识、资讯,甚至作业的每个题目都能在网上找到答案,能比老师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能快速获取知识,有多种途径得到学习深造时,学校可能就不再是学生向往的知识殿堂,老师也不再是他们仰慕和崇拜的对象. 在信息技术已经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的一支笔、一张纸的教学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的教学,面对站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学生,我们教师需要如何做出改变来应对?如何利用好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问题提出

2013年笔者所在学校申领省级课题《普通高中生学业成就诊断与评价改革的行动研究》,作为课题的子课题――基于E学习的教学实验研究也全面展开. 笔者在两个高三班级进行比较研究,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 E学习操作过程有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2. E学习的教学效果如何?

[?]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从2014年9月开始,对笔者所带的两个高三理科班级进行研究. 其中高三7班50名同学作为实验组,高三4班的49名同学作为对照组.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和其他平行班级一样,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常规的教学. 实验组采用极课教育软件作为工具,制作标准的作业答题卡,进行作业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差异性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打造精准课堂. 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分析,笔者对所有学生进行学业跟踪,并制定相应的学习指导意见.

[?] 研究过程

1. 数据采集

笔者借助极课软件制作标准化的作业答题卡(如图1),在学生完成后进行扫描,形成每个学生每次作业的作业完成数据. (如图2)

2. 数据分析

借助极课软件,可以分析出每次作业完成情况的详细数据,根据需要可以生成班级总分的平均值、每道题目的正确率等总体数据,也可以得出每个学生的正确率,每道题是由哪些学生做对与做错,实现“由题查人,由人查题”. 笔者根据每天的数据信息,进行课堂教学.

同时软件会自动生成每个学生每份作业的错题本,学生登录极课软件学生端账号就可以自己查看、下载、打印、订正和整理. (如图3)

2. 教学实践

通过生成的数据分析结果,笔者掌握了每天班级总体和个体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数据的指导下,进行高效精准的课堂教学. 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评讲,甚至可以让解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讲解. 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形成每个学生的学业诊断报告,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笔者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 结 论

通过一个学期近5个月的实验研究,笔者整理了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 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的效果,加入平行班级的成绩进行对比. 见表1、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整体看来,采用同样任课老师,对照班级4班的成绩基本在同类型3、4、5、6四个平行班级中比较稳定. 而试验班级7班在采用E学习的教学,在极课软件的指导下,与同类型平行班级8、9班的差距已经逐渐缩小. 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且注意到,4班和7班的分差也大幅缩小.

[?] 反思与建议

作为学校省级课题《普通高中生学业成就诊断与评价改革的行动研究》的核心组研究成员,笔者积极进行了极课软件的开创性实验研究,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和试验,已经基本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初步应用三大过程,在教学效果上也取得了一些提高. 但在研究过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进行了思考,

1. 数据采集过程操作性有待提高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硬件(电脑、阅卷仪、打印机和网络、打印纸等)和软件(极课软件、扫描程序、浏览器、word等)支持. 所以,要能高效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必须高质量实现. 在实验初期,就因为网速太慢和电脑配置不足导致数据传输太慢,纸张质量较差导致扫描时经常卡纸. 通过硬件配置的升级,数据的采集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数学学科题目的特点,笔者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答题卡的制作上,一份标准化的高三综合卷,14道填空6道解答题,至少要花1个小时. 其中极课软件对文字图片格式、数学符号的兼容性制约着答题卡制作效率,在这方面极课软件的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强. 软件系统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决定软件普及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课务负担本来就很繁重的数学教师,花大量时间去制作答题卡和数据采集是不实际的,会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2. 数据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数据的采集才是研究的第一步. 数据采集不是目的,只是数据分析和利用的前提,有了数据干什么?冰冷的数据背后隐藏的什么?这才是要思考的问题. 数据如何分析、如何利用从而产生增值,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才是根本. 极课软件已经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做得非常出色,笔者想要的功能和数据都能生成相应的表格,一目了然. 每次作业和练习的班级整体情况,每道题目的得分率,每个学生的每道题答题情况等信息都在生成的表上显示得清清楚楚,做到“以题查人,以人查题”.

不过学生对数据的利用并不够. 软件能自动生成每次作业的错题本,学生可以自行查看、下载、打印并订正和整理. 但是笔者在实验中发现,班级50名同学,虽然绝大多数都能及时下载,但只有5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订正和整理. 就是说,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讲,错题永远停留在电脑中或纸上,并没有实现它应有的价值,这是与软件设计和研究的初衷相违背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这与学生学习的固有习惯和教师的引导有关. 一般高三复习期间,每天都有4道左右错题,一周也有30道左右,一个月下来就是100多道,这相当于5份综合卷的题量. 学生想一次性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利用平时的点滴时间和节假日,这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和长期的不断积累. 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3. 教学方式的研究仍要继续探索

高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独特的优势. 高三几乎所有课都是复习课,呈现“学生做题,教师讲题”的模式,每天有很大的题目训练量. 一方面有利于数据的收集,笔者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数据. 另一方面,笔者也能在课堂教学中快速获取并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信息,省去了传统的笔头统计错题信息的过程. 根据这些错题的数据信息能指导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哪些题目要讲,哪些题目重点讲,为实现精准课堂教学提供基础. 在这方面极课软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过除了这些,课堂教学并没有实质的改变. 笔者实验的这个学期,个性化教学、差异性教学方面并没有做深入的尝试和探索,另外某个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情况的跟踪研究这也是继续研究的一个方面.

其实,在实验过程中,笔者一直都深感压力,同类型的班级只有7班进行实验. 作为高三,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否直接决定实验的成败. 而抛弃传统稳妥和娴熟的教学方式,去尝试新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个不小的挑战,也承担着巨大风险. 不过,在笔者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配合,这也是能持续实验的动力所在. 一个学期的实验让笔者深切感到,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抓好每节课教学环节,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才是胜人一筹的法宝.

4. 加强对E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

极课大数据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经济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在当前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网络渠道为主的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社会学教授加里•金称,“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的过程,无论学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大数据的概念和模式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冲击着人们已有的理念和习惯,高等教育领域必然也位列其中。应用经济学主要是和理论经济学相对应的学科范围,指应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和逻辑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大数据时代下,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对相应的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析,便于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时代契合性和学术认知力,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当前很多国内学者来研究大数据时代或环境下对高等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对应的调整策略,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三年,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如朱建平和李秋雅(2014)对大数据和大数据时代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对大学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刘文虎(2014)探讨了大数据管理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给出了预测。朱怀庆(2014)总结了大数据的特点,认为大数据给统计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应建立复杂性思维和统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白迪(2014)认为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挑战,应通过各种创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王玉莲(2014)认为大数据对市场营销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巨大变化和对教学方式的冲击。陈坚林(2015)探讨了大数据、慕课及外语教学的关系。王林毅和于巧娥(2015)认为大数据时代给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大数据的优越性迫使教学模式变革。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任何领域都将受到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冲击,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追随时展带来的改革,对于高校教师更好地把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效果至关重要。

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特征

维基百科对于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是当前时代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具有速度快、容量大、价值高等特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使人们更迅速地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源,并能够快速地把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价值的规律。大数据这一现象在当前时代下发展迅速,并很快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以至于人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一现象的影响,紧跟时展的背景和潮流才能使自己在所处的领域不至于落伍,甚至被时代遗弃,丧失竞争力。当前我们所处的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以数据收集及整理为基础并对数据进行智能处理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每个人的行为和表现既是数据处理的基础资料,也是数据时代特征反馈在个人身上的客观体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每个人具备辨别、提炼和甄别的能力,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时代的便利性,尽力避免其带来的负面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各种细节已经充斥到了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全面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之中,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的传统模式

应用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在应用经济的课堂内容中很多都是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和多元化的背景下,应用经济学的教学需要和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当前很多的本科院校在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的介绍,结合个体案例,提出相关见解,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本部分以应用经济学专业课教学为例,探讨应用经济学教学的传统方式及不足。

(一)教学方式单一,注重理论讲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高校应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仍然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并结合案例加深理解。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功底,因此课堂理论讲解往往占据了较多的课时和教师精力,在课堂上学生发表讨论,发表个人讲解的时间和机会不多,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知识传授的效率,但是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个人讲解培养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较难使用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变化态势。

(二)案例数量有限,缺乏强针对性应用

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基于现实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的案例数量有限,且不能够随时更新和与时俱进,缺乏与时展的紧密契合性,很多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需要,针对性较弱,使得学生的理解、认知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幅度有限。

(三)学生思想受限,欠缺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要目的,教师掌握整个教学流程和课堂局面,通过专门的知识技能和身份定位成为绝对权威者,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具有控制和支配的话语权,彼此之间缺乏有效深入并结合现实的充分互动,造成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对接的时候,出现错位和偏差。

三、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的冲击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对于应用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素养的能力和优势,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一)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应用经济学主要指运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国民经济中各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的规律,在大数据的时代下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成为主流趋势,原有的经济活动运行方式、运行规律、统计方法、更新速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二)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亟待变革

传统课堂上的应用经济学教学方法主要是首先教师进行理论部分的讲解,随后配合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相关信息,大部分可以实现在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但是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在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媒体上收集到大量咨询和信息,且可以实现较强的针对性,在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和归纳能力,基于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成为课堂案例分析的主动者甚至主导者,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亟待变革。

(三)应用经济学的教学平台更加多元化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都开通了教学网络平台,教育部也向全国高校征集了系列视频公开课程,面向全社会开放和共享。这些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网络平台给高校的各学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教育模式改革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应用经济学也在其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便捷,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分享,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互动性。

四、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大数据时代下也意味着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应用经济学的教学是与当前经济发展现实紧密相关,应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一)紧跟时展的最新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思维空间,这让学生能够有更丰富的资源和信息获取渠道,但是也给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教学环节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要求教师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和数据资讯更新的速度,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新知识讯息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并能够将这些很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的根据时展的变化转变已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与时俱进,积极把握应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调整已有的惯性思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手段,以便顺应大数据时代下对应用经济学教学的需要。

(二)在课程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应用经济学教学实践更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数据时代能够通过特定的软件和互联网手段收集整理当前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并通过数据整理进行理论上和逻辑上的分析和归纳,从而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经济规律和趋势,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探索性和抽象性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应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交流看法和心得,协同创新、相互促进,在已有的经济现象中发现规律学为所用。

(三)利用数据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呈现出多元化、趣味性、数字化的特点,这些都溃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应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地给予学生一些建议性的网站和信息来源,让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抱有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和信息,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规律得到结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大数据时代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这将彻底改变传统应用经济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模式,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甚至可以减少部分课堂讲授的环节以便于开展个性化的培养和教育模式,这将导致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深化自身的理论基础,同时掌握更多的经济现实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尤其是热点和前沿问题,以便应对学生的咨询,能够给与学生更好的解释和辅导,这对教师以往的教师绝对权威性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改变以往在课堂上被动听讲和回答教师问题的定位,在大数据的时代大量教学资源的可获取的便利条件下,应积极主动的搜寻、思考、辨别和总结,培养自身的思考能力、质疑能力和对当前经济现象的深入理解能力,变被动的聆听者为主动的思考者和探索者。

作者:白雪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玉莲.大数据背景下关于市场营销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4(11)

[2]朱建平,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9)

[3]刘文虎.大数据管理与高等学校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

[4]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9)

[5]白迪.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2014(10)

极课大数据范文第8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GI专业当前社会需求,针对实际教学中显露出的问题,分析了整体优化GIS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调整GIS专业培养方向,理顺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解决社会需求与GIS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问题,对其他石油类院校GIS专业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GIS课程体系;GIS专业培养方向;GIS专业建设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及社会经济的发展,GIS专业已经逐步发展到GIS产业,西南石油大学在2003年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历经12年4届毕业生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我校的GIS专业秉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石油类院校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同时基于新世纪新形势下油气勘探及大数据大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GIS人才。

目前石油院校具有石油特色的GIS专业的总量较少、开设时间较晚,难以适应大数据时展的需求。基于以上现实,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对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石油类高校的GIS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一些思路:“坚持地球科学作为认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作为系统论基础,“大地学”作为专业论基础。”

2.大数据时代背景及GIS专业现状

2.1大数据时代背景

大数据时代术语最早是由全球知名资讯公司麦肯锡提出的,在我们目前日常生活中,无不充斥着大数据的身影,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浪潮,更加推动大数据时代在各行业领域的扩展。而在GIS行业中,多年来一直提到和追捧的海量数据也慢慢过渡到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大数据时代给GIS行业乃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2石油大学GIS专业建设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约有220余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四川省大概有12所高校开设GIS本科专业,在开设GIS专业的高校中,主要依托学校自身的优势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地质学科,测绘学科、计算机学科、石油工程及天然气学科和其他应用行业学科等。

以目前我校GIS专业建设为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设置在地质工程和油气地质专业领域,在长期的培养方案中,已经慢慢形成“数字油田”本科方向,主要适应“三桶油”对GIS专业的需求,但是随着地理信息逐渐形成产业以及石油行业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的影响下,现行的培养模式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GIS专业的需求。

3.石油类院校GIS专业建设思路

3.1根据社会需求导向优化培养学生方向

柳林等在对多部门人才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目前的GIS人才分为五类:分别是技术型岗位人才、操作性岗位人才、应用型岗位人才、科研型岗位人才和复合型岗位人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方向分为以下不同岗位:GIS应用开发工程师、GIS数据处理工程师、GIS技术服务工程师,这三大方向也符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3.2立足传统3S实习,加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建设

3S实习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传统的实习内容,可采取与相关社会行业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如可以安排学生在相关国土测绘部门实习,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测绘测量仪器以及相关的专业软件来采集、处理测绘遥感数据。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实践教学辅助平台,引入GIS技术,结合目前我校地科院的油气地质虚拟仿真实验室,改革现有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对野外地质实习过程的网络管理、虚拟实习的全部过程,辅助学生探索性实习以及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

3.3课程教学与专业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坚持把第二课堂的实习、竞赛、实训等生产实际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推进各类专业竞赛的实践教学,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个类别的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Supermap杯全国GIS开发大赛,通过竞赛参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4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坚持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原则, 加强GIS专业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鼓励专业课教师承接各项产学研服务项目,教研室组织教师对项目中的难点进行攻关,提炼实际项目中的科学问题,推动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尤其高年级同学积极参与各类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项目,鼓励教师进行技术推广,并在适当时机进行技术孵化,形成以研促学、以研促产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4.总结

截止2013年,全国从事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已达2.3万家之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产值达到2600亿元。伴随着GIS产业的快速发展,GIS专业必须通过不断的自身改革和调整来应对产业的需求。西南石油大学GIS专业在目前现有本科培养方向之外,更多的结合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在当前“大数据,小专业”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理念,将GIS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融合,真正实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我校GIS专业发展在石油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优势;同时通过本文,为同类院校设置GIS专业建设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汤国安,龙毅,李云梅.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9):45-47

[2]崔铁军.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A].中国GIS协会第四次GIS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王永兴.我国部分高校GIS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福建地理.2001(3)

[4]柳林,卢秀山.面向社会需求的GIS专业人才立体培养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0(6)

【作者简介】

汪宙峰(1983-),男,安徽东至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省级教改项目 (编号:X150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