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情境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情境创设范文第1篇

一、创设情境,注重教学的情感性、直观性 ,引起探究的欲望

多媒体是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等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媒体组成,它是创设情境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如在讲初一下册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一期栏目,一位年轻人因冲动而杀人的案例。引导同学们讨论、分析案例,让同学们走进法律。当同学们为这位年轻人判刑惋惜时,在无形之中意识到法不可违,感受法律的威严。我又通过 “ 出谋划策 ” 阶段,让同学们假设在犯罪发生前,这位年轻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预防违法犯罪?同学们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将犯罪防患于未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沉浸在同情、惋惜的情境中,积极地讨论发言。他们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法律意识,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也留下深深的启示,达到教学目标。

二、再现情境,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提升道德情操

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启示我们: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在讲述初二的内容如“人格尊严”、“财产所有权”等内容时,教师只讲课文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上课时播放视频《今日说法》相关案例片断,让学生亲自感受,如身临其景,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视频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懂得如何尊重人,如何在维护别人的合法权益时,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解决继承问题。再如汶川地震的视频资料教学使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大灾无情人有情,他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并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强大与不屈,他们一次次地流泪,一次次的痛心,但他们也看到了一个最经得起考验、最有希望、坚不可摧的伟大民族。多难兴邦也让学生们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这些情境,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这也是我们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巧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积极探究,树立正确态度

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巧用案例,做到精心设计,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多想,使之入境。如在讲授《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时,我就运用这样一个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初中生小明、小军和小芳经常一起在网络游戏中联手打杀。由于长时间泡在网上,他们很快便壤中羞涩了,于是决定在现实社会中冒一次险。他们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来到一家废品收购站,抢劫看门的老头,遭到反抗后,竟然像玩游戏一样痛下杀手,将老人当场打伤。抢走一百多元钱后,若无其事地返回网吧继续玩游戏,直到被警方逮捕才如梦初醒。问题1:上述案例中的三位初中生的结局会怎样? 问题2:他们受到了哪些不良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问题3: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设置这些问题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帮助同龄人出主意,想办法,联系自身,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成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中学生。

四、创设探究情境,解决问题,引导探究要注意的方面

情境创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兴趣;学生

“老师,您和书上说的都不对,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1美元能换6.26元人民币。”

“对,我也看到了。人民币换其他国家的钱天天都会变,就像股票一样。”

“老师,我上次跟爸爸妈妈到香港时,人民币在香港也可以用,但人民币比港币值钱。这书上的换法不对。”

在学生们七嘴八舌中,我猛然意识到这是教材没修订和我没备好课造成的,由于客观原因,教材没法与时俱进,但我没考虑到这些却是没法原谅的,如果教室里有班班通,有校园网,能联接网络那就好了。

这是我在上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民币兑换》时遭遇到的阻击,这还让我想起了经常遇到的学生的质疑:牙膏怎么会这样便宜呢?鲜奶怎么才1.10元呀!我静下心来思考,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特别多,从各种媒体中接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学会了思考与质疑。而正在使用的教材是2005年修订的,它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那我需要做些什么呢?

在2011年修订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阐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学的改变也是巨大的。随着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便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随着软硬件的建设,网络和课堂也在进行着亲密的接触。

但机器与虚拟只是学习的工具与途径,它们终究替代不了教师,课堂中更不能缺少人文与思考。《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会教、乐教、会学、乐学,师生共同营造和美课堂,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我校开展的和美教育下和美课堂的课题研究给了我许多的理论支撑和营养元素,“和谐施教、以美育人”给了我进行教学探索的方向,学生和我的课堂应该是“和谐民主”、“合作互动”、“乐中求美”的,教师的仪态语言要美观大方,情境展示追求美,合作互动要和谐融洽。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我努力地引导学生和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因此我把研究的突破口放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有效地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激发学生认知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因为,好的教学情境能拔动学生思维之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基于这些认识,我有意改变平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情境创设,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美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谁不喜欢轻松愉悦的环境,但这种环境的营造却离不开教师对自身角色及观念的转变。现代意义上的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和美课堂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总而言之,应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创建民主、宽松、友好、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碰撞出火花。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好奇心是每个人探究新事物的驱动力。现代的文明成果对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教师利用到课堂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曾做过一次对比实验,两个班同时上第四册第一单元《分苹果》一课,普通班按教材正常教学,实验班引入喜羊羊、美羊羊等卡通人物进行数学故事式教学,课后检测结果,正确率相比,实验班比普通班提高50%多。这项实验说明卡通人物具有亲和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探索出几种创设情境形式,充实现实内容,获得不错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让几何图形动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几何系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我便在预案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上,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想法有时非常独特,割补的方式大不相同,他们在叙述自己做法的时候,我配上多媒体动画,让每种割补法都动起来,这样,各种割补方法在大脑中建立起来动画模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究数量关系模型。

在教学“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时,我总是把问题创设在超市购物中,因为学生最喜欢去超市。慢慢地他们熟悉了购物,遇到价格问题时自然地运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这类问题。

同样地,其他的数量关系也必须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再现,同生活紧密结合,才不会让数学成为空中楼阁,数量关系也无须死记硬背,它能像血液一样在大脑中流淌。

情境创设范文第3篇

一、质疑问难营造情境,享受求知乐趣

教学伊始引入情境,激发阅读期待。之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巧设悬念,质疑问难营造情境,享受求知乐趣。

请看《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当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时候,为什么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了呢?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生边读边思考)

师:读了这一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说池塘里的荷叶像一把大伞呢?

生:“嬉戏”是什么意思啊?

生:雨点怎么会在荷叶上唱歌,这是真的吗?

生:小池塘有小鱼,有蜻蜓,有风吹,怎么会是静静的呢?……

师:小朋友可真会提问题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书里呢,我们来读一读,边读边想,看你能不能找到?(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配上一段优美的旋律,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们所读懂的吧!

(生围绕刚才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

生:老师我知道嬉戏的意思就是指那些小鱼在池塘里玩耍,他们与小伙伴们一起玩得多开心啊!

生:我知道为什么把荷叶比作一把大伞了,我看见图上的荷叶好大好圆,与伞特别像,要是下起雨来,摘下一片荷叶可以当伞呢!

生:是的,老师,那荷叶这么大,摘下来不但可以遮雨还可以遮阳,躲在下面多凉快啊!

生:我知道那雨点怎么会唱歌了,它从天上掉下来,落在荷叶上会发出“嗒嗒嗒”的雨点声,那不就是像雨点在唱歌吗?……

师:大家能够通过自己读书弄明白文章中不懂的地方,真是了不起啊!

这样的设疑、释疑环境,能让学生充分地展示思维过程,也使其他的学生受到“豁然开朗”的启示。学生就在这种自读自思、自问自解的氛围中体验到了阅读分析的思维方法,积累了语言材料,丰富了语感经验,并体验到了自己读书寻求答案带来的成功和获取的求知乐趣。

二、放飞想象丰富情境,提升阅读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能打动学生,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第5节内容是这样的: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抓住诗歌最后的省略号创造意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释放自己的心灵体验,提升阅读深度。

请看如下教学实录:

师:可爱的小池塘长满了绿绿的荷叶,开着美丽的荷花,那荷叶静静地举着像一柄柄大伞,小鱼在下面做着游戏,雨点在荷叶上唱着欢乐的歌。多美的景色呀,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配上一段优美的旋律,老师有感情地读着)

师:看这儿有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呢?谁来说?

(生回答后明白小池塘里热闹着呢)

师:大家开动小脑筋,发挥你的想象,你还想在小池塘里变点什么?

(生在小组里交流)

生:我想变只小青蛙,捉了一天的害虫,在池塘里痛快地洗个澡,然后跳到荷叶上睡一觉,醒来在荷叶上呱呱地唱歌,多开心啊!

师:你可真是一只又能干又快乐的小青蛙啊!

生:我想变一只小乌龟,在池塘里与小鱼、小虾一块玩捉迷藏!

生:我想变一只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在池塘里飞来飞去,飞累了可以把荷叶当成我的停机坪,在上面休息。

生:我想变一只蟋蟀,躲在池塘边的草丛里唱歌乘凉……

情境创设范文第4篇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在实施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促进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与价值是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笔者在设计“免疫调节”这节课的教学时,在贯彻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还以当代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病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学生也已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本节课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更注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采用了情境创设、问题引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微观的细胞免疫过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注重生生互动学习环节的设计,突出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让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二、案例描述

片断一:新闻快递,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新闻和图片“中新社巴黎8月10日电日内瓦消息: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结束。”由此提出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你当时接种甲流疫苗了吗?普通流感疫苗能预防甲流吗?在同一场疾病面前,为什么有的人能一直健康地学习、生活,有的人却不能幸免?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尝试作答。

[评析]以“甲流”为切入点,在学生的现身说法中自然地导入新课;并且在后面的每一个环节,也都用甲流病例贯穿起来,学生一直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觉得兴趣盎然。

片断二:生活实例,分析探究。

师:你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来说明我们人体具有免疫功能?

生1:皮肤烧伤病人很容易感染。

生2:小伤口不用治疗,有时流脓后可自愈。

生3:在野外被蚊虫叮咬的疙瘩或小伤口用唾液涂抹能减轻症状。

生4:眼睛进了小飞虫,马上流出眼泪等。

生5:打疫苗能预防疾病。

教师引导学生对大家举出的实例资料进行甄别和分类,初步了解免疫系统防卫功能及三道防线的存在,师生共同分类,初步生成:第一道防线的组成――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的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评析]借鉴“头脑风暴”理论,提出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自由思考,给出多种多样的答案,既培养了发散思维,又突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与生成。

片断三:角色扮演,互动生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带着如下2个问题观看兴趣小组同学课前预习并排演的细胞免疫角色扮演活动:哪些免疫细胞参与了细胞免疫的过程?这些细胞依次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兴趣小组学生进行细胞免疫的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思考、质疑,初步了解细胞免疫的过程。

细胞免疫角色扮演活动实录:

病毒扮演者集体出场:(台词)我们就是那些随着唾液被喷出的甲流病毒。

病毒甲:我落到了小男孩脸上,无奈他的皮肤完好无损,我是没法进入他体内了,一会儿太阳的紫外线就能让我死翘翘吧!(病毒甲下台)

病毒乙:我钻进了小男孩的鼻孔,可他的鼻粘膜和鼻毛阻挡着我,看来我要想继续深入也难啊!找不到“下家”――我的宿主细胞,我也将命不久矣!(病毒乙下台)

病毒丙:我和这剩下的兄弟挺走运,我们已经穿越小男孩的鼻腔和上呼吸道,躲过了呼吸道粘膜上纤毛的清扫,伺机进入了肺部毛细血管。

病毒丁:可是我和另外几个哥们儿一进入血液就马上被吞噬细胞发现了……

吞噬细胞出场:对,虽然我不认识他们到底是哪种病毒,但我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好东西,想让我的小主人生病可没那么容易,于是,我和我的战友们毫不留情地把这些病毒吞噬到肚子里。

(吞噬细胞将病毒丁抱住,表示将病毒丁吞噬,将预先藏在病毒丁口袋里的帽子戴在吞噬细胞的头上,表示将抗原暴露出来)

病毒丙:我是最幸运的了,还没等吞噬细胞发现我,我就钻进了能让我繁衍生息的宿主细胞里,(宿主细胞,也就是靶细胞,上场)就是他!(走向刚上场的宿主细胞,并藏在宿主细胞的双臂之间,此后病毒丙一直与宿主细胞在一起)

靶细胞:我就是这可恶的抗原――甲流病毒的藏身、繁衍之地――一个可怜的肺泡细胞,哎,这猖狂的病毒繁殖那么快,我还活得了吗?

吞噬细胞:(走过来安慰宿主细胞)

别怕,别怕,你看,虽然我不能把这厉害的病毒一下消灭掉,可我已经把它“处理”了一下,让它的抗原暴露出来了(指一下自己头顶的帽子),这样T细胞,就能认出这抗原来啦!

T细胞出场:没错!没错!(扮演吞噬细胞的同学把代表抗原的帽子递过来,T细胞接过来,仔细看看) 我认识这些抗原物质!(将代表抗原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

吞噬细胞:那接下来的战斗,可就交给你了!(病毒丁和吞噬细胞下台)

T细胞:没问题,可是,我孤军奋战兵力不足!(大喊)“增殖!”看,很快我就有了这么多战友(指指台下的同学);我还得经过“变身”才能有招儿对付那些甲流病毒,(再喊)“分化!”(把胸前的T细胞标志反过来变成效应T细胞的标志用别针别好),其实我还有少数兄弟分化成了记忆细胞;现在我效应T细胞就可以去找靶细胞了!这么多细胞,哪个是靶细胞呢?哦,你在这儿呢!(先做出寻找的样子,然后说着走向靶细胞)

靶细胞:是啊,我在这里!(声音微弱的)

效应T细胞:你情况怎么样?

靶细胞: 情况不太妙,甲流病毒在我这儿繁殖了好多子孙后代了,足有上百个!

效应T细胞:我来处理,可你也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一旦和你亲密接触……

靶细胞:(无奈地接过话来)我知道了,咱俩一密切接触上我很快就会裂解死亡了,可为了让那些可恶的甲流病毒断子绝孙,不能再去危害其他正常细胞,我也只好自我牺牲了!

效应T细胞、靶细胞:(两人的手十指相扣在一起,齐声喊)“密切接触!”

画外音:就这样效应T细胞激活了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靶细胞裂解死亡了。(靶细胞张开双臂,做出无奈死亡的动作下台) 病毒丙被释放出来有些恐惧地说:“啊,我的家崩溃了。”效应T细胞去继续寻找其他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做出寻找的样子,走下台)。没了靶细胞这个避难所,很多甲流病毒无处躲藏,到达细胞外液,无法逍遥自在,因为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已等候多时了,(2名扮演抗体的同学上场,把病毒丙押下台) 抗体很快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再加上吞噬细胞的共同努力最终把抗原消灭了。

教师活动: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给出激励性评价。接着引导观看的学生针对表演过程中看不懂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地方向表演的同学提出问题和质疑,引发有效的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针对学生不能自主生成的知识适时地进行适当点拨和指导。然后引导解决最初提出的两个问题,最后布置学生完成细胞免疫过程建构概念图。

学生活动:生生互动,相互提问,解答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细胞免疫的过程。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细胞免疫过程的概念图的建构。

[评析] 本环节的课前准备:1.脚本编写:学生初稿、教师定稿,既保证了科学性又体现了趣味性。2.角色分配: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角色。3.课前排练:学生排演,教师指导。

细胞免疫的过程与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本身又比较枯燥,教师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角色扮演、问题互动、小组讨论的学习活动,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深刻理解了细胞免疫的过程,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升了想象、评判和创造等思维品质,形成了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之外的课程资源,如兴趣小组中的学生这一人力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实例,注重了知识的主动建构与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好问题引导,有目的地搭建探究平台,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细胞免疫”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是本节课最大的创新点。兴趣小组学生的角色扮演不仅使自己深刻理解了细胞免疫,还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同学们的质疑、探究的学习热情,引发了良好而有序的生生互动,在提问与解答的互动探究中理解了细胞免疫的过程,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髓又凸显了“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生成知识”的教学思想。

【案例点评】

情境创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意义;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06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主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其学习需要。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就会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

根据认知理论,科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重视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教学过程的合理性,要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作为引领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研究人与自然的学科教学,如何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提出问题――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中最重要的要素。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合理的、科学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开发思维、建构知识、自主探究、培养意志和情感的平台。因此,教师精心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1.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动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供新颖、奇特、多变的现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发认知冲突,自己发现问题并积极提问。如在“汽化”教学过程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叠一只纸船,里面放些水,用酒精灯烧,过一会儿,纸船上面出现了“白汽”,纸船里的气泡越来越大,但纸船却安然无恙。学生很快便议论开了:“纸船也可以烧水,是为什么呢?包含着哪些道理呢?”这就为研究“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知识的引入提供了感性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情境中认识到问题,并产生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

2. 启发积极思维

我们应该了解到,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勇于探索、善于模仿的特点。于是,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处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就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引发其进行“大胆的提问”、“丰富的联想”、“聪明的假设”等。这可以发挥学生最大的潜力。如在“PH值”教学过程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出示一张空白纸(预先浸过酚酞试液),然后在上面滴加碳酸钠溶液,白纸上竟然显示出几个鲜红的大字:同学们好!教师设疑:是怎样变出魔术的呢?

如在“白磷燃烧条件”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一边设疑、点拨:白磷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在水中不通氧气,白磷会燃烧吗?引起白磷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在丰富的背景材料下,学生自觉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

3. 引导正确思想

科学作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自然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为科学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讲述:自从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后,人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电能生磁,磁能生电吗?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科学探索,但均无结果,大多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这期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却经过十年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终于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故事创设的情景,教师及时提问:当时,法拉第做了什么样的实验使磁能生电的呢?从法拉第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在科学教学中,适当的情境创设,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在学习科学中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树立科学的态度,培养进取精神。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 量力性

墨子曰:“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教学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智力发展水平。也就是说,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酶”的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以前,人们认为鸟类的胃只能是磨碎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直到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佰兰扎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子里,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10个小时,他发现笼内的肉块不见了。问:“肉块怎么消失了?”“这个消化过程是什么消化呢?”然后继续追问:“是胃液中什么物质把肉块消化了呢?”

资料: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T.Schwann 1810~1882)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解开了胃的消化之谜。

以上利用酶的发现史导入,在故事讲解中引入学生刚学的知识:“胃的物理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学生在情感上亲近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这样铺设了学习酶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的目标,也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设计问题情境,要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使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 趣味性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就没有心理压力,就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日界线”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有一个美国的小朋友收到中国小朋友的邀请,请他到中国过“六・一”儿童节。他想,我在5月31日晚上出发,在飞机上美美地睡一觉,经过一夜的飞行,正好可以在6月1日早上赶到中国过节,睡觉、休息和过节三不误,岂不美哉?飞机经过一夜的飞行,第二天他来到中国后,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学生好奇的追问下,教师说:“这个美国小朋友到中国后发现,中国已经是6月2号了。那么,美国小朋友的‘六一’到哪里去了呢?”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风趣的语言描绘、图象的演示、动化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生活性

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体验学习,是一种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环境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等进行观察、探究、实践或讨论,最后得出自己认同的结论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得知识。如在“物质的溶解性”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出示三块分别蘸有墨水、可乐、咖啡的布料。请同学们比一比,谁洗的又快又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出物质的溶解性,并和学生一起探究“蔗糖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让科学贴近生活。

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从中引出科学问题,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科学问题的存在,引发学习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 通过实验,巧用实验创景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运用实验教学是科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实验是学生认识科学的窗口,实验中千变万化、引人入胜的现象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从容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教师演示:把一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松手后,薄薄的一张纸片竟将满满的一杯水托住了。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猜猜这是为什么”、“方向如何?”。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猜测,设计实验。

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初中生,科学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2. 通过复习,在复习中产生情景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复分解反应”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让学生回忆了硫酸、盐酸的化学性质,并要求举出酸与碱、酸与盐的化学反应各一例,然后请学生找出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与以前学的另三种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有何区别?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各有什么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旧知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推进到新知,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3. 通过科学史,在历史中产生情景

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综合学科,我们在学习科学时,应在前人研究的前提下,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学习和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中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史是以时间为维度,再现科学发展的各个阶段,讲述科学与经济、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它特有的历史意识,甚至加入了某些文学性的因素,就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者献身科学的激情。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1)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的食物来自土壤。”学生实验设计、验证。(1629年海尔蒙特柳树实验)。结论:“植物的食物不是来自于土壤。”学生对结论评价。(2)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产生氧气)。(3)1864年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并产生淀粉(柳苗的生长之迷也揭开了)。

通过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变迁过程,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创设丰富的背景材料。

4. 通过实例使情景更生动

建构主义十分强调把学习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认为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中,一方面,会激发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望,诱发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会导致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理解,激活他们的思维,运用多种途径,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如在“杠杆”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先设置一个问题(或任务):现有一半埋入土中的大石块,你如何将它从土中挖出来?(可以借助工具)这时,学生们顿时就议论开了,他们通过日常经验思考,回答出许多可行性方法,当然,不乏铁棒垫上小石块(既杠杆)的方法,进而从中引出新课题,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实物展示几种常见的杠杆,启发学生归纳出杠杆概念,同时又为杠杆原理,即为什么能较容易地将大石块挖出来的问题探究埋下了伏笔,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真实任务的情境中。

如在“摩擦力”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景:

[教学情景] 教师:明天,学校举行班级拔河赛,大家想不想在拔河赛上多一份获胜机会?拔河比赛时,仅仅靠力气大小就能定胜负吗?不是,这背后还有一个有力的帮手――摩擦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摩擦力。

创设真实任务情境: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利用概念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对新现象的同化和对新知识的建构,防止因任务复杂而影响学生的认知迁移。另一方面,要考虑任务情境的可操作性,应使理性知识能以感性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享受学习的成功喜悦。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只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学生就一定会发挥其主观(下转第19页)(上接第7页)能动性,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猜测,实现对问题的主动探究,达到学生自己提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袁维新.建构注意理论用语科学教学的15条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情境创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进行交际,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重要时期,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就在于精心的课堂布置,即开展多种多样的交际活动,创设丰富的情境,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身临真实的言语情境或模拟情境中,触景生情,进而感悟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开设启发式的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结合教材,巧妙地创设情境

外语教学要重视课本,但不能被课本所束缚,不要做教材的奴隶,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围绕教材,又要抛开教材。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必要的,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学生可逐步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老师也可以逐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创设一定情境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那怎样去创设情境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首先,学生喜欢谈论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以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其次,只要是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够很轻松地融入到活动中来。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场景时要注意贴近生活。例如,在教介绍家庭成员的词汇和句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福”,给出相应的句型模块及词汇,老师先作示范,介绍自己的家庭,学生通过模仿,将自己的家庭介绍给其他同学。并鼓励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一些词语,句型进行介绍。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首先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之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发给胜出的小组五角星,一个月后累计获得五角星最多的组给予相应的奖励。在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尽可能地收集一些五颜六色的小东西,带到课堂上来,通过实物让学生学习词汇,这样即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他们对单词的记忆。在学习了颜色的词汇之后,可以将这些词汇融入到会话练习当中,比如问彼此最喜欢什么颜色,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又如:在教“How much is it?”这个句型时,老师可以带动学生一起通过课桌椅的摆放,设置一个购物街的情境,然后再来操练这一句型。当学生参与到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来时,他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已经可以用所学到的知识表述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这样他们学习的热情就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一种传统教学无法营造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利用它将生动、鲜活的画面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创设了情境,又直观形象,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情感,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五彩班斓的画面,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直观的情境。例如,在学习“比较级”的时候,老师可以从网上搜到各种图片,通过筛选之后,应用到课堂中来。这还可以避免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在多媒体技术还没有走入课堂之前,老师教比较级的时候总喜欢拿自己班上的学生来打比方,先比谁高比谁矮,然后造句。这样极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有可能从此让他们痛恨学英语。然而如果选取网上的一些图片,不但会增添他们的好奇心,而且伤害不到任何人。学生可以先识图,之后经过老师的示范及提示,学习使用比较级。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举一反三,利用自己周围的事物,如文具来尝试使用比较级。

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在教一些比较抽象的单词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事物变“活”。例如,在教“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这一课,里面会出现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汇,比如:sunny,cloudy,windy,rainy,thunder等,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同学播放一些图片或者Flash,通过图片或动画来学习这些词汇,学生将更容易接受,同时,还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学习完词汇之后,方可引入句型,学生可以进一步学到如何询问天气。还可以将这一课的会话、句型定为每天课前5分钟值日生的报告内容之一。

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英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境的创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在英语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培养英语思维能力;语境的创设可以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二、启发式的情境教学

1.以教材为依据,启发学生自编短剧。

情境教学可以是老师创设情境,同样,也可以由学生根据教材来设置情景,自我演绎。角色扮演是开放性的,也是灵活多变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由学生自主编排一些短剧,还可以在班上举办戏剧大赛。正如一位加拿大儿童戏剧方面的先驱指出的那样:“教学内容能够通过儿童戏剧变得活灵活现。这样的戏剧实践使教学内容成为孩子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他们在这一宽松的环境中体验生活,并了解自己和他人。”例如在学到“问路”这组对话时,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上简单的对话形式,在教室里设置不同的场景,在过道上标示路牌,排演一个简短的戏剧,戏剧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酌情增添。人物角色的数量也很灵活,可以是两、三个,也可以是七、八个。开展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及创造力,还可以将旧知识与新知识串联起来。

2.模仿一些学生们熟知的童话故事中的角色。

情境教学中的素材可以取源于教材,也可以出自一些耳熟能详的英文课外读物。对于成绩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模仿一些著名童话中的简短对白,例如:在“Snow White”这个童话故事中,学生可以模仿新皇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对话。其中,遇到特别难或特别长的句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它们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句子。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做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及理解力,让他们通过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同时,通过扮演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可以使学生们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3.以情境促动语言与想象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般过去时这个时态时,老师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将情境教学引入语法教学当中,利用创设的情境,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该语法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编故事。比如:老师可以先给同学作个示范,给出开头:Last Sunday,I got up at 8 am,and then...剩下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同样,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个小竞赛。

有位教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提高思维和认知能力,更可以在师生融洽的双边交流中使学生体验美感、陶冶品行。所以,教师应该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遵循主体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编排体系,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教学需要的情境,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模拟,这样诱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建立融合、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黄文源.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10.

[2]何秉正.英语情景反应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6,(6).

[3]盛德仁.英语教与学新模式[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情境创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落实训练;运用;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55-01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而在这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的电教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完整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模仿交际过程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可以比“听”、“说”更多地体现“对象”意识,提示更多地注意交际过程中的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意到交际中的文明素养。这种文明素养集中表现为文明的态度和文明的语言。这也正是学校口语交际教育与日常生活中口语习得的重要区别。但这一区别教师无法以讲授的方式告诉学生,学生也没有兴趣听这些知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人们如何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做到态度和语言的文明?电教媒体可以将这一过程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出来。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一些完整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模仿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与小朋友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模仿。可以演示小朋友如何去朋友家做客;如何接待爸爸妈妈的朋友,如何向别人借东西;如何与别人交流见闻感受;……这些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激发他们交际的兴趣,然后让这些跃跃欲试的孩子们跟自己的好朋友再来演示一番,孩子们在模仿中自然会感受到口语交际必须要注意的方面,这远比教师泛泛的讲解更易让学生接受。

二、创设不完整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完整的交际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依据,使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至于无所适从,但模仿毕竟不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在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各种人,各种事,要能应付自如,仅靠模仿一些情境是不行的,教师应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一些不完整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来,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享受到口语交际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如有个老师为了启发学生学会婉转拒绝,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声中,一个小男孩正心事重重地自言自语:“今天是爸爸40岁生日,而好朋友却邀请我去看电影,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我与他的感情呢?”小男孩深深的苦恼打动了学生的心,而这个不完整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又连得这样紧,当老师说:“让我们一起来帮帮这个小男孩”时,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大家有的做那个同学,有的做小男孩,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小男孩的歉意与诚挚在同学们的神情、语气以及体态中,表现得那么充分,而那个同学的宽容与理解也被同学们演绎得自然而真实。这样的交际活动,无须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就会感悟出口语交际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而多媒体创设的不完整的情境,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激情,唤起了学生获取成功的欲望,学生置身其中,忘乎所以,与事与人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把口语交际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再现风景、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描述、评议、讨

论,提高交际能力

如前所述,“口语交际”不同于以往的“听”与“说”,它是一个人的情意态度乃至文明素养的集中体现。对于学生来说,模仿和表演只能从感性意义上领悟一点口语交际的内涵,相对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来说,光凭感悟是不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还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因此,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再现风景、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去描述,去评议,去讨论,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从而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位教师利用录像将学生早就神往但无缘相见的一些名胜古迹展示在学生面前,从北京的故宫、长城,到杭州的西湖、桂林的山水、安徽的黄山……让学生边看边描述,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感情溶入进去,然后再让学生做做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下这些名胜古迹。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无论神情、语言还是态度举止,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大方。教学《春天在哪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再现清澈的河水,抽芽的柳枝,嫩绿的小草,鲜艳的花朵,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情境创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透视现在的课堂,教师都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为教育教学服务。可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有的课堂里,情景创设形同虚设。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创设为哪般?

一、现实中的情境创设

现象一:教育是一种圈套

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在新课导入部分,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老师带领大家乘坐电梯,来到一个数学超市。随着电脑的动画演示,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老师依次出示电梯型的数学题:右边是4、40、400、4000,左边是0.4、0.04、0.004……师问:刚才乘电梯有什么感受吗?学生当然看得出这里左右两大部分的区别。然后教师请学生选择购买的区域:整数乘法、整数除法、小数加法、小数减法、小数乘法……这些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还没有看完、作出选择时,老师说:“我们就选择小数乘法区吧?”于是,按照老师事先的教学设计,又进入了另一个环节。这里,教育成了一种圈套。学习到底是谁的事?为什么是你老师说了算呢?

现象二:打折的操作随处见

《圆锥的体积》一课正在进行。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为之准备的两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还有一些设计好的“米”。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工具来得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四人一组,跃跃欲试。老师边四下巡视,边指导着学生。看,不一会儿,学生的实验结果就出来了,统一口径: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老师对孩子的回答非常满意,继续新课。学生似懂非懂地听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激动。要知道这样的操作无疑是打了折的。

二、数学情境的创设,我们究竟该关注什么

现代课堂已从简单传递知识的过程变为多角度地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教师通过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呈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经历知识形成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同时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经历多种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生活实践能力。

现象一的对策: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哭脸……这与老师创设的良好学习情景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应该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中作出选择。教师的作用就是有机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探究,通过小组的活动来进一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现象二的对策:老师完全可以选择一些非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放的米可以多一些,让全班学生分组实验。这样,有的小组一定能得到那个结论,而有的小组一定是得不出那个结论的:或许是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一样多,或许是4倍、5倍关系……再让学生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让学生明白:只有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他们的体积关系才会出现三分之一(或者3倍)。

三、选择合适的方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根据学科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一)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米”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走一圈,现场体验400米的概念;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带学生去看铺地转,在现实中体悟地面面积和地转面积的关系等等。

(二)实物演示情境。在教学立体几何时,基本上都要出现几何模型,通过实物演示使得抽象的几何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还有行程问题,我们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两辆小汽车,很自然的就可以演示出同向、相向、背向等行使的轨迹,在汽车演示的情境中使学生得到体验。

(三)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用的较多的有线段图、统计图、分析图等等。相信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数学中“和差问题”“和倍问题”以及“差倍问题”等等就是天生需要线段图来解答的。

(四)表演体会情境。语文课堂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来表演体会情境,数学课堂怎么办呢?其实数学课堂也可以进行表演。比如设置一个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答案。再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尽量说服对方,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其实这就是一个优化过程。在这个“辩论”过程中,双方可以说不仅要沉静在自己的思考情境之中,体会自己方法的优越之处,还要去关注别人的思考情境,发现别人的思维缺陷,因为只有这样知彼知己,才有可能说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