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其实,教学要反思是众所周知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反思中如何务实而不务虚,做到真反思、深反思,是值得每一位老师认真思索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本文拟从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人类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的学习三种类型。思想品德课以德育功能为主,它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传授人类生活和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品德、积极的人格倾向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这种学习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今天的生活,而且是他们的未来,甚至他们的一生。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向学生传送正能量,希望他们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是否真正达到了德育目标呢?影响因素又有哪些?那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作出及时并且深刻的反思。如果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作任何反思,仅仅是照本宣科,当个教书匠,只是就事论事地将书中的基本知识传输给学生,而不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内心感悟和实际行动,会使学生形成“学”和“用”两张皮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既要反思有效的教学形式,也要反思学生的思想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二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的内容

如何做到有效的反思,而不是“假反思”、“浅反思”,本人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

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等,还应具备如道德教育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法律教育能力等特殊能力。尽管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仍然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地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信息来源广,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交流知识,需要教师拥有广泛的知识。例如学习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教师不能仅仅只研读教材,还需要学习宪法和继承法的相关内容。因为学生会根据疑惑不断地发问,只有教师在了解了继承法的相关法律常识,才能真正地去传道、授业、解惑。一次听课,教师在讲解公民的经济权利有哪些时,他仅仅一带而过,说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当时有学生提问什么是物质帮助权?那位老师列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物资捐款,没有做名词解释。其实,物质帮助权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残疾等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权利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从而维持基本生活。自然灾害应该不属于此范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2.反思教学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这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与其他科目的三维目标顺序正好相反,符合思想品德学科特点。这也就要求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内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行疏导和教育。新课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方法的强调,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革命,也是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这也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反思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特别是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是否达成。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其实,除了教师个人的反思之外,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等多种途径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3.反思教学策略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学困生;自信

在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老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上都是存在着差异的。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更好地成长,而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由于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从而在学习上不得志,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自暴自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应当更加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成长,使其能够从学困生转化成优生。

一、给予关爱,感受温暖

在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关注优生的学习情况,对优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却忽略了学困生,甚至有的老师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老师在教《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节内容时,可以让优生和学困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让学生明白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的重要性,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使其感受到温暖,从而更加积极向上。

二、正面评价,增强自信

要知道学困生内在心理是有强烈的自卑感的,老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采取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使得学生受到鼓舞,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举个例子,老师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节内容时,可以提问学困生:“你们可不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含义呢?”很多学困生都是以职位例子,讲述了自己缺乏自信,最终走向失败。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你们说得很棒,说明你们也能认清自己的现状,那么,现在需要的是改变,我相信你们可以的!”通过这种鼓励性的话语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精神力量。

三、创造机会,培养兴趣

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给差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举个例子,老师在讲《走进法律》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困生上台演示法庭的审判过程,为了能够演好,学困生会自主地上网搜集资料、主动地学习课本知识,同时他们在台上的演示也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

总的来说,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更加关注差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老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困生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程 问题 反思 改进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老师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来填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理解上的偏颇,在实际教学改革实践中某些教学行为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准备充分,所以上课发言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可能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可能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小组合作”“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

教学活动是两方面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轻视老师的指导地位。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旦这种作用被弱化,课堂教学的有序性乃至有效性将无法得到保障。只有教师合理控制和重新组合教材的容量和难易度,研究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把握课堂气氛向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向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他们内在的一种需求和渴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预定的目标。

因此,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二、活起来的教学过程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一课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知识教育是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双翅,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师生通过教与学活动,使课堂活跃起来,知识丰富起来,能有效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更有利于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达成。

三、多样化课堂教学形式不能无效无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老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主题思想不明确,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再如:讨论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明确讨论的必要性,有效性,目的性,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讨论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当然如果讨论话题远离学生生活,偏离社会实际,甚至“高深莫测”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形式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忽略能力培养

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它的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多种视觉、听觉刺激,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它可以更多地增加课堂容量,减轻老师的一些负担,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特别对于我们思想品德课来说能直接地联网学到最新的时政信息,我们要充分地加以利用,但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绝不应该滥用,多媒体并不能包办课堂的一切,适时适当的老师板书,不能因为追求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忽视学生的读写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无规则无秩序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一些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几乎都是不完整的。静不活,动则乱这一问题,让很多老师困惑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互动式课堂的规则,培养学生要学会表达、学会质疑、还要学会倾听,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拥有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保证课堂的秩序。

六、思想品德课堂的“内”与“外”要结合

思想品德课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而这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日之功,紧紧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应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应该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比如根据教材特点,面向学生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的人文、自然等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反思,反思才能进步。现代老师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培养更强的从教能力,形成独特教育教学风格,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学习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通过教学反思,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行为,教师为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策略是否有效等,只有在课堂教学后自己才能知道。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发现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设目标的差距与是否贯彻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密切相关。这一理念贯彻得越好,教学效果也越好。这使我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按照新课程理念强调的“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的要求开展教学。教师要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其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通过启发、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育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案例分析、角色模仿、操作体验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教学反思,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师的自我教育

思想品德教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种形式和途径的教育,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他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影响,习惯于把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给教师,误认为教师一旦熟记了这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师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然而,教学反思的实践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觉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

三、通过反思,有利于有效地落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目标,也是最容易产生异化和偏差的。它是难以考核,但却是最为重要的,正因为难以考核,所以更容易被我们忽视。能力是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而知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它包括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依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会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但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却可能因为教学方式不当等原因顾此失彼,不能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比如:我在初次讲述新教材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课题时,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小结,同学们很快地掌握了课本中有关基础知识,训练效果良好,但课后通过和同学们个别交流,以及课后作业检测,发现很多同学把财产当作人生的全部内容,这让我很震撼。虽然这一课同学们在知识、能力目标达成方面很好,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目标没有实现,于是在下一节课中,我告诉同学们,财产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广大青少年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这样有效地弥补了上一节课的不足。因此,反思可以促使教师重视研究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课程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的教学目标,并注意将三维目标整合成有机统一体,从而有效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要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四、通过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提高

教学反思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而这两者是统一的。因为教学反思旨在帮助教师以审慎的方式教学,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而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素质。

要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统一,教师的教学反思应立足于教学实际,才能找到反思教学创新的增长点;回归生活,才能找到反思创新的伸展点。教学是一种生命活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生活有多广阔,教学的空间就应该有多广,教学反思应该向社会生活延伸,可以通过一些与教材相关内容的社会实践、调查访谈活动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通过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应对偶发事件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经进一步侦查,于14日上午9时30分将肖某抓获,当场从其身上搜出其姑姑家房门钥匙、手机及2000元现金等物。犯罪嫌疑人肖某对杀死其姑姑及表弟表妹的事实供认不讳。究其原因:只因9年前,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对姑姑管教甚严产生抵触情绪。4月13日下午,其放假后回到姑姑家,因姑姑不在家,晚餐无着落,肖某顿生怨恨,才酿成如此悲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早已不是一个小的问题,重要的是带给我们这个社会更多的思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又该怎么去做呢?

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立性较强,是非观的认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与此同时又是他们特别希望得到成人认可,社会意识较强,什么都以为自己知道,事实却恰恰相反的时候,还是逆反心理教强的时候。处于这时候的我们作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重要,也最有效。

一、加强养成性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说环境育人、环境也会捉弄人,学生纯洁的心灵难以抵挡社会某些不良的诱惑,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知道违法是要被法律制裁的,但是他们依然会去做,那是因为他们不能约束自己。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多开展一些有难度,有意义的活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知道自我约束的的重要性;还可以开展向历史名人学习、精神学习等活动,确立远大的志向。

二、多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兴趣的多元化

学生为什么会去违法违纪?除了某些特殊原因以外,相当多的是因为他们没有健康的生活情趣,或者兴趣单一。记得曾听一位外省的长者说起,他们读书的时候,闲暇之余他们会讨论诗歌、棋艺、弹奏多种乐器……他们非常的充实,可是回顾我们今天的身边,我们的孩子又会些什么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都是为考试服务,一切都只讲学分成绩,其他的都好像是不务正业,要知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创新能力不如西方国家?这个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国家才能进一步持久的发展。当学生的成绩不能取得明显提升,又没有更多有效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放弃学习,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刺激,如果通过违法手段他们能够获得某种满足与补偿,又不用承担太多责任与代价,他们就一定会去做。无聊是最大的敌人,没有上学的时候,我们很多的学生都不知道该干什么,受市场经济金钱利益至上的影响,以经济的多少进行评判,如果不是冲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哪来那么多的人疯狂于超女、快男、选美秀等游戏。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生活目标又没有教强的自我约束力的学生是最危险的时候,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思品课教学的特点,以多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情趣,以此转变态度、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

三、强化学生的法制教育意识,将法律规定默化为学生的道德生活准则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中都有法律相关知识的内容,但我们的法制教育出现了几个误区:

1、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所以好像不太关我们的事。首先给学生的感觉是压迫的;被迫的;而此时的学生潜意识里具有逆反心理、求异心理。

2、他们是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他们即使违了法也不用负责或者负不了多大的责任。现实情况看来确实是有这样的现象。

3、对于违法的人,我们出于鼓励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而忽略了对其他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影响。如果有学生问这些人的经历,有些学生反而会受其鼓惑,对他们的经历有些神往,对他们的行为刻意的模仿。

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应引用更多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的无数鲜活事例,让学生体会违法行为的不齿,引以为鉴。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生命,将法律规定条款化为道德意识、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只有这样,法律规定才对学生有内在约束力。

四、多关心那些家庭贫困、父母离异、成绩不好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真诚的爱和温暖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反思教学法;初中;思想品德

0 前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们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并且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反思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反思教学法简介

国内较早进行反思教学法教学研究的专家是熊川武,他给反思教学法确定了这样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是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二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三是在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1]。

2 如何将反思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想要做好本学科的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反思教学中不足,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时时反省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教学作风,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生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1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反思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往往是教师只带了“嘴”,学生只带了耳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课堂中的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听课,没有主动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更缺乏学生主动的思考。尤其是在思想品德这样的偏重理论的课程中,更需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吸收思考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是时尽量让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掌握情况,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情境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2]。

此外在课堂内外可以对重点热点话题设计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充分开放思路,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思辨性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教师在辩论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辩证思路进行引导和纠偏,适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有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避免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3]。

2.2教学成果的反思

一般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都会存在部分学生仍然对某些基础的概念和说法迷惑不解。这样的情况通常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一味的追求教学标准的统一,导致不同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学习成果的差别。对于学生学习作业中存在的就提论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跳跃,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应当要以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为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们能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独立解决。对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课后辅导,及时解决遗留的问题。

2.3教学师资力量的反思

学校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进行提升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坦言,自己的知识结构还是太单一了,教学方法也不够完善丰富,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师资力量,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教师个人角度出发,教师需要有个人忧患意识,明确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访谈和交流、提高个人学历、加强思想品德教学理论的研讨学习、拓宽各方面的知识面、阅读各类名师教授的书籍和文章、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相关课程等。从学校教学出发,学校应该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师资力量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邀请外校名师、学者来校进行教学指导和讲学、积极争取参加学校间组织的教师交流会、为优秀老师提供出国深造等。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我们的教师和学校需要通力合作,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教学力量,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3.1.反思教学法是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体会课堂中学生思想品德理论的理解情况,进行一次甚至多次的课前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2反思教学发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通过反思教学的方式,摒除了之前不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习兴趣,切实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我们教师需要在实际思想品德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提升教学效果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邹皎,姚璐璐,文波.试论反思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7:143-145.

[2]李曼.反思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2,13:95.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成长记录袋,是指学生作品的系统收集,是根据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学生参与的证据及其他资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成长记录袋的编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为成长记录袋设计封面,并编上编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己设计图案作为成长记录袋的封面,教师要给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都编上编号,方便查阅。

2 制定成长记录袋要收集的内容。例如:①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平时的测验成绩。②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回答教师提问的态度等。③作业完成情况。④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发展情况的反馈评语。⑤学生对自己学习、发展情况的反思评语等。

3 评价反思、交流分享成长作品。引导学生选择好放人成长记录袋中的作品,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成长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另外,还要与教师、同学、家长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与进步。这是成长记录袋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正是在不断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学生才能体验到成长发展的快乐与被人悦纳的幸福。

成长记录袋整个形成过程通常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在评价时,学生可以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教师和家长可以不定期地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德育成长记录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实施

德育成长记录袋的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教师要监督学生做好课堂45分钟的记录,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证据。在一个学期结束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做的课堂记录本,评出“学习积极分子”、“最佳记录奖”等,对获奖学生通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由于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趋势不断加强,学生参加的各种课外活动也成为评价学生的有效资源。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行为表现,都应计入德育成长记录袋,这一部分工作主要由思想品德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完成。

3 收集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证据,并做好记录。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是最熟悉的,这一部分工作主要由家长负责落实。本着对子女负责的原则与态度,家长也愿意配合。同时学生在社会中的行为表现和道德修养,也将纳入该生的德育评价。

通过以上三步,我们收集了每一位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表现,评价学生也就轻松了许多,由此而形成的评价远比一个分数或等级强得多。这样一来,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德育成长记录袋的无声监督下慢慢地提升了,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违规乱纪行为不断减少,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学生生活有机融合的集装箱效应。

三、德育成长记录袋取得的初步成效

1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德育成长记录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判断和反思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使学生在整体学习状态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另外,德育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形成准确预测,进而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益和评价的效度。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讨论式教学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优点是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同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一、讨论式教学的内容

1.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如何文明上网、交友、学习是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问题,我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新空间”的教学中,就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集中智慧,获益匪浅。

2.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众所周知,网络对中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网络是把双刃剑》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意见相同的学生将自己的理由和同伴进行交流补充,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于思想的争锋中明确了是非缘由。

二、讨论式教学的形式

1.同桌讨论。这种形式适用于解决一些难度不大、小范围交流就能启发思维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喜好、感受发表意见。同桌之间讨论可以相互检查纠正答案的正确率。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讨论式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讨论式教学中使用频率比较高,适用于讨论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个人学习是小组学习与讨论的前提,即学生接受任务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图片,收集课外书籍报刊资料和影视图片资料,并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去建立和论证其观点。

3.全班讨论。班级讨论也是讨论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适宜于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和一些答案不固定、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的问题,一般可由教师或课代表或另选他人主持。首先是各小组代言人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己方同学可补充发言;然后是自由辩论;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概括和总结。

三、讨论式课堂的操作策略

1.精心设计讨论点。“讨论点”通常指讨论的问题。准确地确定讨论点是讨论式教学的难点,因为讨论点的确立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

我认为讨论点确立的依据的共性主要是: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往往是值得讨论的,任何一节课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清楚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二是问题的关键处就是讨论点,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有些“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讨论的形式不同,讨论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我们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讨论策略”的指导。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组员发言的内容怎样有序简洁高效地记录下来,以书面形式上交给老师?

3.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有效课堂讨论的开展。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一是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二是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满堂灌、问答式,那么,就失去了讨论的物质基础。

四、讨论式教学的收获

1.活跃了课堂气氛,突破了重难点。讨论式教学营造了一种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记;老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僵化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老师完成了从主宰者到指导者的角色变化。

2.讨论式教学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的归属。讨论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3.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它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从而撞击出灵感的火花。

4.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探究意识及能力。首先是激励了学生的思维;其次是语言的高效训练;第三是促进了情感的愉悦交流。

五、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难以控制。我们无法保证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在讨论的内容中,也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思维成果的可能性,特别是学困生容易成为讨论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