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尿蛋白

尿蛋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尿蛋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尿蛋白范文第1篇

正常水平在150mg/24h以下,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极微。

蛋白尿的检测对指导慢性肾脏病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常人尿中蛋白含量甚微,尿蛋白的持续增多不仅是肾脏损害的标志,也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肾脏疾病和某些生理情况如剧烈运动等,尿蛋白含量可显著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肾病患者不可缺少的检查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尿蛋白范文第2篇

病症一:患肢关节处无缘由的麻木,刺痛,会有蚂蚁爬行的感觉和炽烈的烧灼感,以腕,踝处为主,开始多为间歇性或游走性,后期表现为固定性的发作。

病症二:患者的患肢特别是上肢的腕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和膝关节容易出现疲劳感,在劳累后这些部位可出现难以发现的轻微震颤。

病症三:震颤,肌肉僵直或动作缓慢,写字障碍为,步态障碍,肌痛痉挛和疼痛,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焦虑紧张等,语言障碍%,全身乏力或肌无力,流口水和面具脸各。

(来源:文章屋网 )

尿蛋白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将微流控芯片电泳用于临床尿蛋白分离的验证试验,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微流控芯片电泳对30例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的对照组和70例尿蛋白定性在++以上的病例组进行检测,以白球蛋白的峰面积比值判断蛋白尿的选择性,并与美国Hele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比较。结果:30例对照组未检出蛋白峰,70例病例组除2例外均检出蛋白峰,其中选择性蛋白尿16例,非选择性蛋白尿50例,溢出性蛋白尿2例,与美国Hele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100%相符,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14%。结论:该法用于临床尿蛋白分离的验证试验,效果很好,适于在中小医院普遍推广。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电泳;尿蛋白;选择性蛋白尿

[Abstract] Objective: Micro fluidic chip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for verifying test of separating clinical urine proteins and was evaluated in clinic. Methods:Thirty urine samples whose qualitative tests of urinary proteins were negative and seventy urine samples whose qualitative tests of urinary proteins were more than ++ were detected and the selectivity of proteinuria was judged by peak area ratio of albumin and globuli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American Helena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Results:No protein peak was detected in thirty urine samples of the control gruop, but protein peaks were detected in seventy urine samples of the case group with the exception of two and among them 16 were selective proteinuria, 50 were nonselective proteinuria and 2 were overflow proteinuria. This assay achieved the same result as American Helena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its accord rate in clinic was 97.14%. Conclusion: This technology used for verifying test of separating clinical urine proteins is very good. It provides strong proof for diagnosing and curing the clinical diseases. It is valuable to widely popularize this method to separate proteinuria in middle and small hospitals.

[Key Words] Micro fluidic chip; Electrophoresis; Urine proteins; Selectivity of proteinuria

尿蛋白增多可来源于多种疾病,尿蛋白电泳有助于病因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常用的尿蛋白电泳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SDS-PAGE应用最为普遍,可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但该法操作极为繁琐,花费时间较长。近年来国外把毛细管电泳(CE)[1]用于分离尿蛋白,虽操作简便、快速,但需要昂贵的仪器,限制了临床的广泛推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微流控芯片技术[2]具有高效、快速、试样用量少、散热能力强等优点。并可实现阵列并行操作,用于无机分子、有机分子、生物大分子(如DNA、氨基酸、蛋白质、细胞)、细菌及病毒等的分析检测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鲜见在临床上用于分离尿蛋白的报道,我们自行研制了微流控电泳芯片,并用于分离临床尿蛋白的验证试验,效果很好,与美国Hele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100%相符,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7.14%。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病例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70例中,男40例,女30例, 年龄24~89岁。其中尿毒症14例,慢性肾炎21例,慢性肾衰4例,肾病综合症2例,多发伤2例,糖尿病等27例。留取尿蛋白定性在++以上的晨尿标本70份。(2)对照组:健康人晨尿标本30份,无肾脏病史及其他慢性病史,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

1.2 试剂与仪器 (1)试剂:纯人白蛋白、人运铁蛋白、人IgG购自美国Sigma公司,SP 300 plate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盒购自美国Helena公司。75mmol/L硼酸盐(pH 10.55)含0.8mmol/L乳酸钙、1%(v/v)乙胺电泳缓冲液用双蒸水配制,使用前经0.2μm滤膜过滤,并真空抽气。(2)仪器:REP全自动电泳仪,美国Helena公司。自制微流控芯片:整个石英芯片尺寸为64mm×32mm,芯片微管道宽约70μm,深约40μm,芯片进样池到十字交叉点长4mm,有效分离长度为42mm,储液池直径为2.5mm。电泳仪与检测系统为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制[3,4],该系统可调输出电压为0~5000V,利用214nm紫外检测器检测蛋白浓度,软件为自行设计。

1.3 方法

1.3.1 尿标本预处理 取尿样5ml置分子量为7000透析袋中,于1L 75mmol/L pH 10.3硼酸盐缓冲液中透析1小时,于聚乙二醇20000中浓缩至干,用0.5ml双蒸水洗出,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3.2 电泳与检测 新制芯片分别用1mol/L NaOH、双蒸水、电泳缓冲液浸泡30min。每次电泳前分别用1mol/L NaOH、双蒸水、电泳缓冲液冲洗芯片管道1min并使电泳缓冲液充满进样与分离管道,在样品池加4μl待测尿蛋白样品。进样时,进样管道两端加500V电压,分离管道两端悬空,进样15s。分离时进样管道两端悬空,分离管道两端加1500V电压,电泳4min。仪器在214nm自动记录蛋白区带信号,并对时间描出电泳图谱。

1.3.3 Helena琼脂糖凝胶电泳 从SP 300 plate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盒中取出胶片置于电泳槽上,点尿样3μl,在21℃、350V条件下电泳8min,然后在60℃烘干11min。取出胶片置于染色槽内染色、 脱色、 透明、 自然凉干后在525nm扫描,仪器自动描出电泳图谱。

1.3.4 判断蛋白尿的选择性 分别计算白蛋白、球蛋白的峰面积,以白球蛋白的峰面积之比判断蛋白尿的选择性,如比值大于5,则为选择性蛋白尿;反之则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2 结

2.1 微流控芯片电泳成份分辨力 取4μl (纯人白蛋白、人运铁蛋白、人IgG各4g/L)3种标准蛋白混合溶液放在微流控芯片中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3种标准蛋白获得基线分离,人IgG首先出峰,人运铁蛋白其次,人白蛋白最后出峰。

2.2 微流控芯片电泳重复性 将浓度均为5.0g/L的纯人白蛋白与人运铁蛋白标准溶液严格按照实验方法分别平行操作5次,重复性良好。纯人白蛋白和人运铁蛋白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68%和2.24%;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5.85%和4.96%。图2为微流控芯片电泳重复性谱图。

2.3 微流控芯片电泳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采用外标法以峰面积定量,试验纯人白蛋白和人运铁蛋白的线性范围,得出其线性回归方程,其中x为浓度,y为峰面积。并以噪声峰高3倍值对应的浓度估算了检出限,所得结果见表1。

2.4 微流控芯片电泳临床样本测定 对照组样本30例未检出蛋白峰;病例组样本70例中选择性蛋白尿16例,非选择性蛋白尿50例,溢出性蛋白尿2例,均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未能检出蛋白峰,即假性蛋白尿2例,与临床疾病符合率为97.14%。与Helena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对比,获得一致结果。图3为临床患者尿液蛋白微流控芯片电泳图谱及琼脂糖平板凝胶电泳结果灰度扫描图。

3 讨

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是上世纪90年代在分析化学领域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新的研究方向。它以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为基础,以生命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在不同材料的基片上设计并加工出适合生化分析的各种微管道网络为手段。μTAS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化分析实验室的“个人化”、“家庭化”、“便携化”,发展成为一种以芯片为平台,集成进样、样品处理、生化反应、分离、检测为一体的全功能微型检测及分析系统。

基于MEMS技术制作的微流控芯片是微全分析系统中发展相对成熟的一个分支。微流控芯片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可外加比常规毛细管电泳更高的电场,实现样品的快速高效分离。1992年瑞士科学家Manz等首次报道了微芯片毛细管电泳这种分离分析技术,展示了微全分析系统的雏形和优势,该项技术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1996年Mathies和Northrup合作,将聚合酶链式反应与毛细管电泳集成,首次实现了聚合酶链反应和毛细管电泳在一块芯片上同时完成。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微流控芯片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化学、微机械和微电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利用微流控芯片电泳检测临床尿蛋白获得良好效果,尿样本经适当透析处理后,可依据尿中蛋白分子量与电荷的不同而进行电泳分离,尿中维生素C、肌酐等物质均不影响分析结果。微流控芯片尿蛋白电泳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8%,有2例患者经查寻病史无肾脏及泌尿系统病变,而经韩国东盈尿常规化学检测尿蛋白为阳性,但标本经美国Helena全自动电泳仪琼脂糖电泳以及微流控芯片尿蛋白电泳均为阴性。这2例标本1例为黄胆标本,另1例为碱性尿标本,其pH为8.5,由于韩国东盈尿常规化学检测尿蛋白采用pH误差原理,而造成假阳性结果。

从图3中可以看出凝胶电泳灰度扫描图蛋白峰位置与微流控芯片电泳结果正好相反,这主要是由于二者电泳原理不同而造成的。微流控芯片电泳主要以电渗流作为蛋白区带的驱动力。玻璃或石英芯片在中性或碱性pH下,其表面带负电荷,液流中与其相邻的部分形成沿通道壁的带正电荷的界面。在通道二端施加高电压,带正电荷的界面在电场作用下产生迁移,继而带动通道内界面包裹的液流产生电渗流,使液体向负极移动。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虽带负电荷,因电渗流的力大于电荷作用力,蛋白质分子亦向负极泳动,与普通区带电泳相反,带负电荷越多的蛋白质分子泳动越慢[5]。而凝胶电泳即是普通区带电泳,是依据电泳速度不同实现分离,带负电荷越多的蛋白质分子泳动越快。

1960年Blainly等[6]首先提出了蛋白尿选择性的概念作为判断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判断这种能力可通过电泳测定尿液中的中分子量蛋白质和高分子量蛋白质的比值来确定。肾小球疾病时,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作用都发生改变,当肾小球疾病较轻,滤过膜“漏洞”较小时,尿中以中分子量的蛋白为主,而大分子量蛋白排出很少,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当肾小球病变明显,滤过膜“漏洞”较大时,尿中不仅有大量的白蛋白,而且有多量的大分子蛋白(如球蛋白),则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测定的结果可推测病理类型,预测治疗反应及估计预后。小儿肾病综合征中蛋白尿呈高选择性,其中约有97%患者为微小病变型肾病,在成人亦多数为微小病变或轻微病变,但也可见于膜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增殖性肾炎。凡高选择性者可预测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选择性高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差。在本次试验中,共对70例临床尿蛋白阳性标本进行了电泳,有助于判断尿中蛋白质的来源,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本法分离效果类比于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或琼脂糖电泳,具有快速简便、有良好的重复性、测定费用低廉等特点,适于在中小医院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Wittke S, Fliser D, Haubitz M,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 in human urine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 a suitable too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diagnostic marker[J]. J Chromatogr A, 2003, 1013(1-2) : 173-181.

[2] 于建群, 王立鼎, 刘军山. 集成毛细管电泳芯片的结构及其制作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机械工程, 2003, 14(2) : 168-175.

[3] 徐良基, 贾春平, 金庆辉, 等.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一种蛋白检测方法[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5, 11(1) : 117-121.

[4] 刘 菁, 庄贵生, 徐良基, 等. 微芯片电泳—紫外检测系统分析蛋白质[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4, 31(11) : 1045-1049.

尿蛋白范文第4篇

0.4)g/24 h;参照组分别为(158.4±129.6)mg/L、(0.7±0.6)g/24 h。治疗前两组微量尿蛋白、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微量尿蛋白、尿蛋白均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均有所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药物治疗;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48

Research of drug therapy for urine protei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ZHANG Xiao-dong.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First Auto Work General Hospital, Changchun 13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horoughly research drug and effect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rosiglitazone and irbesartan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etformin and amlodipine for treatment. Records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hanges in urine microprotein, urine protein,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had urine microprotein as (229.7±208.4) mg/L

and urine protein as (1.1±0.9) g/24 h,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226.3±231.7) mg/L and (1.2±1.0) g/24 h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had urine microprotein as (126.9±108.3) mg/L and urine protein as (0.5±0.4) g/24 h,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158.4±129.6) mg/L and (0.7±0.6) g/24 h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urine microprotein and urine protein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lowered urine microprotein and urine protei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had larger descend range t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lowered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had larger descend range t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Urine protein; Drug therapy; Effect

糖尿病患者倘若治疗不及时[1, 2], 很容易发展成糖尿病肾病综合征, 十分不利于后期康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尿蛋白, 初期排量一般为30~300 mg/24 h, 此时通过药物干预会获得较好疗效, 但该时段发病缺少特异性, 容易错失治疗时机[3-5]。当尿蛋白排量达到每天500 mg时, 则可确诊为糖尿病肾病[6]。本院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 每组40例。研究组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龄46~78岁, 平均年龄(57.3±6.9)q;其中Ⅱ期8例, Ⅲ期19例, Ⅳ期10例, Ⅴ期3例。参照组中,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49~80岁, 平均年龄(61.2±6.4)岁;其中Ⅱ期7例,

Ⅲ期17例, Ⅳ期11例, Ⅴ期5例。本次研究的两组对象均经过糖尿病协会确诊, 排除原发性高血压、急慢性肾病等病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给予健康锻炼、科学饮食、控制血压、检测血氧、纠正血脂、限制蛋白质摄入等综合治疗, 为伴有贫血症患者提供促红细胞生成素;为情况危急患者提供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罗格列酮(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569, 药品规格:4 mg× 7片/2板)与厄贝沙坦(安徽环球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545, 药品规格:75 mg×6片/2板)治疗, 具体用法用量为:罗格列酮初始剂量为4 mg/d, 口服, 如果效果不佳, 可以增加至8 mg/d;厄贝沙坦初始剂量为150 mg/d, 口服, 如果效果不佳, 可以增加至300 mg/d, 具体用药情况可根据血压变化而定。参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南昌市飞弘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662, 药品规格:10片/板)与氨氯地平(上海沪源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087, 药品规格2.5 mg/片)治疗, 具体用法用量为:二甲双胍初始剂量为0.25 g/次, 2~3次/d), 可以根据治疗效果增加药物使用剂量, 增加剂量每天最多不超过2 g;氨氯地平初始剂量设为5 mg/d, 如果治疗效果不佳, 可增加到10 m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 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微量尿蛋白、尿蛋白、血糖、血压等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微量尿蛋白、尿蛋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微量尿蛋白为(229.7±208.4)mg/L、尿蛋白为(1.1±0.9)g/24 h;参照组分别为(226.3±231.7)mg/L、(1.2±

1.0)g/24 h。治疗后, 研究组微量尿蛋白为(126.9±108.3)mg/L、

尿蛋白(0.5±0.4)g/24 h;参照组分别为(158.4±129.6)mg/L、(0.7±0.6)g/24 h。治疗前两组微量尿蛋白、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微量尿蛋白、尿蛋白均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均有所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检测中[7], 尿蛋白含量的高低能够准确反映出肾小球功能变化, 从侧面反映出病情轻重, 因此尿蛋白是判断糖尿病肾病是否发生进展性病变的黄金指标[8-10]。糖代谢紊乱容易引发血管活性增强, 导致肾小球动脉扩张, 引发血流量增大, 从而造成肾小球过滤压升高, 促使血浆蛋白滤出, 引发肾小球功能障碍[11-13]。另外, 糖尿病肾病会引发继发性血压升高, 而血压升高又会促使病情恶化, 如此反复循环, 最终产生肾衰竭。本次研究, 为研究组提供罗格列酮降糖, 厄贝沙坦降压;而参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从结果可知, 治疗后, 研究组微量尿蛋白、尿蛋白分别为(126.9±108.3)mg/L、(0.5±0.4)g/24 h;参照组微量尿蛋白、尿蛋白分别为(158.4±129.6)mg/L、(0.7±0.6)g/24 h, 两组患者的微量尿蛋白、尿蛋白均有所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罗格列酮与厄贝沙坦能将尿蛋白、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有效缓解临床表现, 提高预后效果, 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先菊.探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药物应用和治疗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43): 134.

[2] 王.中西药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尿蛋白的影响.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6):65-66.

[3] 姜晨, 杨洪涛, 张冬璇, 等.温肾健脾、活血通络法干预糖尿病肾病Ⅳ期尿蛋白及肾功能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8):708-710.

[4] 穆丽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临床药物治疗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62):141.

[5] 陈利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临床药物治疗研究.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1(2):270-271.

[6] 苗里宁, 顾华, 卢雪红, 等. 氯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国老年学, 2001, 21(2):109-110.

[7] 孔海鸿. 罗格列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8):1240-1241.

[8] 彭仙珍, 沈三英, 宋小红. 厄贝沙坦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30例. 医药导报, 2007, 26(11):1301-1302.

[9] 甘钦, 黄欣, 王涛. 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的降蛋白用药分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24):2300-2302.

[10] 耿云, 时红娟, 于海娜. 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疗效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11):183-184.

[11] 周旦阳, 盛春卿. 罗格列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5):480-481.

[12] 潘桂群. 厄贝沙坦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21):78-79.

[13] 冯莉, 田江辉, 张雅丽, 等. 小剂量厄贝沙坦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对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分析. 医疗装备, 2015(8):127-128.

[14] 康玮, 曹亚薇, 王建忠, 等. 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7):825.

尿蛋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4-0024-02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中占有较大比例,故早期诊断对糖尿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尿液干化学分析和免疫比浊定量(QuikRead仪器法)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已被广泛应用于社区糖尿病肾病的监测中,为比较两者测定结果的差异,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9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检测,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2011年10月-12月本社区门诊的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尿液标本932例。其中男427例,女505例,平均年龄(67.0±6.2)岁。

1.2 方法

患者门诊时随机留取中段尿,在收到标本的2 h内完成检测。

尿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采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的Miditron JuniorⅡ型尿10项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尿10项试纸条),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检测。

免疫比浊定量法(QuikRead仪器)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采用芬兰QuikRead仪器及配套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试剂盒。测量管中加入1 ml缓冲液及20 ?l尿标本,轻轻混匀。读取空白后按下试剂帽加入试剂,拿出测量管充分混匀,再把测量管放回检测孔,仪器在120 s后测定出尿微量白蛋白浓度。

质量控制:干化学法测尿蛋白使用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伊华尿液质控品(批号:20115507),并通过室内质控,尿微量白蛋白采用试剂公司提供的配套质控液。

1.3 结果判定

干化学法:按试纸在在仪器上定性为阴性或阳性,阴性时尿微量白蛋白为<300 mg/L。

免疫比浊定量法:尿微量白蛋白(u-ALB)<20 mg/L为正常,u-ALB 20~150 mg/L为轻度微量蛋白尿,u-ALB>150 mg/L为重度微量蛋白尿。

2 结果

干化学法测尿蛋白:阳性95例,占总数的10.19%,阴性837例,占89.81%。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LB>20 mg/L者441例,占总数47.32%。干化学法测尿蛋白阴性的837例中,u-ALB>20 mg/L者346例,占阴性人数的41.34%(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时,尿蛋白定性呈持续阳性,此时肾脏的病理损害已不可逆转,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不多,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的排量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早期重要指标[1]。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尿微量白蛋白的浓度增高是肾小球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2]。已有资料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较高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较低者[3]。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含量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损伤及损害程度的重要标志[4],与糖尿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5,6],因此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测定在早期监测肾功能损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采用的是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尿液中的蛋白质与试带上的试剂块发生反应,产生颜色的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快速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原理是一种以微粒子包被的抗人白蛋白血清为基础的微粒子增强速率免疫比浊试验,存在于样本中的白蛋白和微粒子进行速率反应,溶液中浊度的最终变化通过QuikRead仪器被测定。

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仅为定性方法,当尿中蛋白>300 mg/L才能被检测出阳性,一般适用于大批量筛查病人。而微量蛋白尿的检测为定量方法,最小可测定出尿中5 mg/L的微量蛋白。由此可见干化学法的敏感性远远差于尿微量法。

本研究表明:在干化法检测尿蛋白阴性的837例糖尿病患者中,有346例出现微量蛋白尿,如果不进一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即有41.30%的患者漏诊。同时分析发现干化学法尿蛋白阳性而尿微量蛋白20~150 mg/L有22例,正常情况下干化学法尿蛋白>300 mg/L时才出现阳性反应,可见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尿中微量白蛋白浓度大于包被的抗人白蛋白浓度,此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反而减少,即所谓的“后带现象”,当抗原过剩而产生假阴性结果[7]。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检测尿常规的同时,必须定期测定尿微量蛋白,以便早期肾损伤的筛查和诊断。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尿干化学法测尿蛋白的意义,本实验中有2.36%的糖尿病患者,实际已达到蛋白尿阳性水平,由于后带现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仅显示为轻度微量蛋白尿,造成贻误诊断糖尿病肾病。所以尿干化学法测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才能更好地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参考文献

[1] 陈燕, 赵敏, 张家红, 等. 尿微量蛋白检查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3, 26(9): 562-563.

[2] 程苏琴, 朱美财. 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7): 740-741.

[3] 谢祥鳌. 几种检测肾小管功能的方法及评价[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1 8(8): 451-454.

[4] 沈秀芬, 李江, 梁先念.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测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5): 352-354.

[5] Salem MA, El-Habashy SA, Saeid OM, et al. Urinary excretion of nacetyl beta D glucosaminidase and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as alternative indicators of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 Pediatr Diabetes, 2002, 3(1): 37-41.

[6] Lane JT. Microalbuminuria as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risk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temporal perspective[J].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004, 286(2): 442-450.

尿蛋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前列地尔;尿蛋白和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的持续出现时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表现,也是主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状之一,其属于糖尿病中能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糖尿病肾病有着较为复杂的病因,不过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期肾脏血流动力学因素若出现改变将会对糖尿病肾病带来很大的影响。文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受到前列地尔的影响而出现的现状进行观察和研究,进而对前列地尔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共选择81名患者参加试验,81名患者都符合糖尿病患者的WHO(1999)标准。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45和36,年龄范围和病程范围分别为(59±11)岁、(11±6)年,其中有22名患者选择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剩余59名患者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所选患者都是按照入院顺序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人数分别为45和36。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以及体重指数等方面都是比较匹配的。对患者进行连续留取其24小时尿液,然后检测其尿白蛋白的含量,使用应用酶联免疫法定量都超过3次,且用量范围在30到300mg。由其定量的24小时尿白蛋白含量可知,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糖尿病早期肾病组;糖尿病临床期肾病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不全组以上。各组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一组患者的临床资料(±s)

Tab 1 Clinical parameters of 2 group patients(±s)

组别 例数 性别(例数) 年龄(年) 病程(年)

Sex BMI (kg/m2) HbA1c (%)

G roup n 男M 女F Age(year) Course(year)

对照组(NC) (36)

早期肾病组

(MAU) 12 6 6 59±14 8±4 24. 9±2. 7 7. 0±1. 0

临床期肾功能

正常组(CDN) 12 6 6 56±11 12±8 25.0±4. 8 7. 1±0. 9

临床期肾功能

不全组(CDA) 12 7 5 63±10 11±5 24. 5±4. 1 6. 9±1. 4

治疗组(TG) (45)

早期肾病组

(MAU) 16 9 7 60±15 9±4 25. 3±2. 5 7. 1±1. 1

临床期肾功能

正常组(CDN) 15 9 6 55±12 13±7 25. 5±4. 9 7. 2±1. 0

临床期肾功能

不全组(CDA) 14 8 6 64±9 10±5 24. 8±4. 3 6. 7±1. 5

2、治疗方法

对患者的饮食摄入蛋白量进行限制,基本为0.8g /(kg・d)。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待其血糖、血压等因素都能被稳定控制一周以后,然后使用前列地尔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静脉推注,用量为10μg,再加入0.9% NaCl 20mL,推注时间为10分钟,每日静脉推注一次,一疗程为14天。对照组除了不使用前列地尔静脉推注治疗之外,其他治疗方法都与治疗组相同。

3、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糖、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 治疗组静脉推注前列地尔10μg, 每日静脉推注一次,一疗程为14天。。对照组则不使用该种治疗方法,而其他诸如对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的控制方法都和治疗组相同。当患者经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一两周内,对其24小时的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要对患者治疗6个月时间内进行随访调查,对其尿蛋白含量进行复查。

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知,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含量都出现了降低的现象,且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组内的尿总蛋白含量治疗之前和治疗后分别为(0. 34±0.06)g/24 h和(0.21±0.07)g/24 h(P<0.01),且尿白蛋白含量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分别为(191±75)mg/24 h、(99±52)mg/24h(P<0.01);另外低于临床器肾功能正常患者组的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治疗前后其含量分别为:(3.73±1.98)g /24 h、(2.38±1.47)g/24 h(P<0. 01),(2854±1791)mg/24h、(1633±1092)mg/24 h(P<0.01);而对于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组中,其尿总蛋白治疗前为(1.88±0.92)g/24h,治疗后为(1.84±1.08)g/24 h(P>0.05),其尿白蛋白含量治疗前为(1406±834)mg/24 h,治疗后则达到了(1115±557)mg/24h(P<0. 05)。并对以上三组患者治疗之后的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发现其治疗组1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尿蛋白水平一直比较稳定,并无回升现象。

4讨论

由于糖尿病肾病都是有着较为隐匿的早期起病现象,且进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患者都不能在早起容易检查出。而当达到了蛋白尿期,其肾功能已经收到了较大的损害,且逆转几乎不可能。因此,只有对糖尿病肾病实施一定的治疗以延缓该病的进展。PGE1药物有着血管活性,并且扩血管作用较强,使得血小板的聚集收到抑制,进而对其微循环灌注起到了改善效果。当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表示,PGE1是能够对糖尿病肾病慢性并发症进行抑制的最佳药物,尤其对于糖尿病肾病中出现神经病变现象或者慢性动脉闭塞症、微循环受阻等症状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利用PGE1进行静脉输注,对患者的肾脏血液动力学起到很大的改善效果,进而让肾血流量得以提升,从而对肾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进行抑制,出球小动脉阻力得以降低,肾小球内压也得以提升,从而较好的改善了患者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以及高灌注状态。即使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逐渐减退现象,也能对残存的肾单位内的肾小球的高滤过和高灌注症状进行改善,从而减少了患者的尿蛋白含量。

近年来发现,PGE1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它能抑制细胞因子的活性和生成,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改善和保护肾脏的作用。根据观察数据可知,针对各个时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前列地尔对其降低尿蛋白含量也是不同的。治疗组中早期肾病患者组的尿蛋白含量经治疗减少量达到了47%,而临床期的肾病患者组其减少量是42%,而肾功能失常组尿蛋白的减少量仅为20%。并据有关报道可知,糖尿病肾病经过发展到晚期之后,其肾小球有着较为严重的硬化程度,进而对肾功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使得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晚期的患者必须要慎重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

我们结论显示:糖尿病治疗组内的早期肾病组和临床期的肾功能正常组经过治疗后有着较为满意的效果,而对于肾功能失代偿小组,由于患者自身的肾小球有着较为严重的硬化情况,所以利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早期多疗程应用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和临床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减慢肾脏病变的速度。

尿蛋白范文第7篇

24.33)μmol/L和MN组的(97.47±76.39)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免疫检查;生化检查;肾脏疾病;血抗凝血酶Ⅲ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25

近些年来,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 肾脏疾病利用生化检查以及免疫检查内容以及检查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为肾脏疾病等的诊断、肾脏疾病的治疗、预后评估等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对提高肾脏疾病的确诊率以及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肾脏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1]。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本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化检查以及免疫检查的情况, 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90例, 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9~67岁, 平均年龄(35.8±18.7)岁;病程15 d~21个月, 平均病程(9.8±3.8)个月。经影像学诊断以及肾活检病理诊断确定90例患者均患有肾脏疾病。按照病例类型分为MCD组(30例)、MN组(24例)以及FSGS组(36例)。

1. 2 方法 肾脏疾病患者确诊为血管栓塞时, 分别测量三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24 h Upro、血红蛋白计数、Scr以及AT-Ⅲ[2]。利用散射比浊法定量分析, 来完成AT-Ⅲ的测定工作;AT-Ⅲ的浓度>2倍正常值表示阳性[3]。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三组患者均存在血管栓塞症状, 经过生化检查以及免疫检查的结果显示:FSGS组的24 h Upro略高于MCD组和MN组;MCD组的血红蛋白计数略高于MN组、FSGS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S组的Scr水平为(138.56±66.81)μmol/L, 显著高于MCD组的(89.85±24.33)μmol/L和MN组的(97.47±76.39)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脏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及早的发现并治疗, 对肾脏疾病患者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生化检查以及免疫检查, 能及时的对肾脏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 对后期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肾脏的组成中最重要的就是肾小球的过滤功能。肾小球的早期损伤检测以及肾小球过滤功能的检查, 就是肾病生化检查和免疫检查的主要内容。肾小球的损伤检查可以通过定量的方式测得[4]。肾小球损伤的早期表现为:患者的尿液中能够检测出微量的中分子量蛋白,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中分子量蛋白, 这是因为肾小球的过滤膜具有屏障作用, 能够使蛋白质不能透过过滤膜进入尿液。如果尿液中检测出中分子量蛋白, 说明肾小球的过滤效果已经失效, 需对肾脏做进一步的检查。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通过免疫浊度测定技术得出的尿微量蛋白以及尿转铁蛋白。相关研究表明:Scr、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血清尿素(Urea)对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灵敏度分别为72%、63%以及51%。肾脏疾病患者的GFR降低正常水平的1/3~2/3时, 肝酐、肌酐的水平才会呈现出异常现象, 无法灵敏及时的反应出GFR[5]。

近几年来, 临床越来越重视肾脏疾病当中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其中最重要的检测项目就是肾小管的标记蛋白TIN。肾小管标记蛋白主要包括低分子量蛋白、尿酶、抗原性物质三部分组成。当肾病患者的肾小管重新吸收功能受到破坏时, 肾病患者的低分子量蛋白排出量将增加。通过以上, 不难发现, 检查过程中如果尿液含有低分子量蛋白时, 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项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肾脏受到损伤的一种检测指标和标志表现。

肾脏疾病的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冷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抗基底膜抗体和血清补体等。目前原发性肾小管炎症诊断过程中关键的检测数据或检测项目就是抗中性粒胞浆抗体, 把握此就能及时发现肾脏疾病。此外,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 基因被人类不断探索发现其规律, 基因检测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肾病检测中, 其中肾实质基因突变能引发肾脏疾病已经被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 此种检测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的检验和诊断过程中, 并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此种方法对于潜伏期的患者或无明显征兆的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更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

本文研究表明, 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患者, 其血管栓塞特点不是一样的, 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肾病患者的AT-Ⅲ多处于正常范围, 膜性肾病患者一般来说尿蛋白均处于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 肾脏疾病的生化检查和免疫检查具有良好的前景, 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极具推广价值, 期待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迎霜, 余昊徵.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40例临床诊治分析.吉林医学, 2012, 33(12):2511-2512.

[2] 张晓红.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27例临床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14(4):94-100.

[3] 刘国勇, 贺理宇, 石艳, 等.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检测及其诊断价值. 中国全科医学, 2015(30):3682-3685.

[4] 成水芹, 龚德华, 季大玺. 血液净化治疗冷球蛋白血症.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4, 23(1):93-98.

尿蛋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不同时段;尿蛋白量;子痫前期;诊断

子痫前期作为比较常见的产科疾病, 其发生率约为9.4%, 临床表现以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为主, 严重时会出现水肿症状[1]。尿蛋白量作为子痫前期的常用诊断指标, 为子痫前期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客观参考。本研究中,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河南省平舆县中心医院诊治的90例子痫前期患者, 探讨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情况,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90例子痫前期患者, 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 无尿蛋白组、轻中度尿蛋白组、重度尿蛋白组, 每组各30例。30例无尿蛋白组患者中, 年龄22.0~36.0岁, 平均(28.0±5.2)岁, 孕周28.0~36.0周, 平均(32.0±4.4)周;30例轻中度尿蛋白组患者中, 年龄23.0~37.0岁, 平均(28.5±5.5)岁, 孕周29.0~35.0周, 平均(33.0±4.3)周;30例重度尿蛋白组患者中, 年龄23.0~36.0岁, 平均(29.0±5.0)岁, 孕周28.0~35.0周, 平均孕(32.0±3.6)周。各组年龄、孕周比较, 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尿液采集及尿蛋白量检测方法

1. 2. 1 尿液采集方法 外阴消毒, 插入尿管, 采集8h、12h和24h尿液样本, 分别做好标记, 送检。

1. 2. 2 尿蛋白量检测方法 采用Fujita修饰法, 进行尿蛋白量的检测。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 P

2 结果

8 h尿蛋白量在轻中度、重度尿蛋白患者中, 与24h尿蛋白量有明显相关性(r=0.93, P=0.003), P

3 讨论

子痫前期作为威胁母婴安全的常见疾病, 通过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子痫前期症状, 及时做好相应处理, 能够明显降低孕妇死亡率。所以,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能够明显改善子痫前期孕妇及胎儿的预后质量[2]。

子痫前期患者24h尿蛋白含量检测作为临床参考依据, 如果缩短尿蛋白采集时间, 例如8小时、12h尿蛋白量的测定, 缩短了检测时间, 更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早的、准确的诊断依据, 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 有利于子痫前期患者的康复和预后[3]。

有报道称[4], 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量与尿肌酐比值, 与尿蛋白总量存在明显相关性, 但是相关性范围为尿蛋白量

对于没有蛋白尿的患者, 8 h和24 h尿液样本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但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也随着时间变化, 呈现一定规律的排泄过程, 这也会对尿蛋白量结果产生影响。尿蛋白排泄呈现24 h的节律性变化, 根据子痫前期24 h总尿蛋白结果作为标准, 对8 h和12 h尿液样本检测尿蛋白量, 分析其对子痫前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 8 h尿蛋白量在轻中度、重度尿蛋白患者中, 与24h尿蛋白量有明显相关性, P

参考文献

[1] 韩静.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代谢与血脂相关性探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23(6):703.

[2] 王艳. 子痫前期晨尿和随机尿蛋白肌酐比与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 广东医学, 2012,33(24):3760.

[3] 匡琳.点时间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29):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