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区支教

山区支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山区支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区支教范文第1篇

调研地点:xx镇农户家中

活动目的:分享知识的魅力,帮助山区孩子开拓视野、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规范、了解他们的基本知识水平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活动小结:

很高兴,我们做出这个对的决定。

我们一直觉得世界是公平的,就算是物质的匮乏,也总会有精神的富裕来填补它。来到xx寨,我们才醒悟,根本不是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当我们嬉笑玩耍之时,他们在喂猪食割草;当我们抱怨作业好多之时,他们在为没有钱上高中流泪;当我们嫌弃床太硬时,他们蜷缩在又薄又旧的被单中。他们没来过上海,甚至没进过县城,就连车程10分钟的天堂寨风景区他们都没有去过。他们不知道自己省份在地图上的位置,不知道中国地图像一个大公鸡。

他们没有城市里的孩子的那种老练,他们会对你感到害羞,但又掩盖不住他们对你的好奇。他们可能不习惯张口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们的眼睛会对你腼腆地笑。他们没有钱来给你买礼物,但他们会花三天的时间来为你折一个菠萝笔筒,他们把野菜细心地包扎好,跑到你的住处送给你。他们是这座大山的灵气。

在备课之前,我们就一直在想我们到底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我们能帮他们检查暑假作业,来提高他们的成绩?还是给他们讲一些无聊的所谓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实际只有8天时间,如何给孩子们带来改变呢?我们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到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上,我们希望他们能看见更宽广的世界,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队员们在一个多月的冥思苦想,反复斟酌后决定了儿童心理健康交流、儿童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加油向上爬、趣味运动会、弄堂游戏、走遍国内与国外、电影会、三字经、巧手大师、礼仪小课堂、钢笔字、音标、数学课、实验课、音乐课这16门小课程。准备了一系列的的ppt,视频等,为孩子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小课堂。

他们大声地朗诵三字经,一笔一划地描摹钢笔字。他们张大了嘴巴来努力地矫正英语的发音,拿着铅笔认真地计算着鸡兔同笼问题。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参加拔河比赛,又能仔细地折出一个漂亮的爱心。他们瞪着大眼睛听着国内国外的介绍,他们牵起手一起做心理小游戏。

山区支教范文第2篇

有人说,爱如春雨,滋润着世纪间的万物;有人说,爱如阳光,温暖着人心。而我正用这双渴沐春雨,渴望阳光的眼睛,在深圳这座闻名遐迩的爱心之城、文明之城中搜寻着爱。什么是爱?爱就是一道温暖的光,它能照亮人们心中被黑暗所吞的爱;爱就是对任何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我以前喜欢唱的一首歌,现在我更喜欢唱这首歌了,因为我感到人间处处充满真情,我们的深圳处处充满爱心。

在这里我想问一下你们:“你可曾有想过在那遥远的帕米尔高原,有多少孩子因为家里贫困或者是因为学校老师不足或者是因为学校教育设施不好。当然比起我们,我们的生活自然也就是快乐、自由和天真,但你可曾想过山区孩子们的艰辛和渴望学习的心情吗?”就是因为他们有那渴望学习的精神促使着深圳的志愿者们组织起了“募师支教”打算前往山区帮助孩子们展露出他们真正天真无暇的表情。。然而这支“募师支教”得到了社会人士的认可:南航深圳公司等。就是这支普普通通的团队犹如支支烛光,点亮山里孩子的希望之灯。在他们支教的过程中涤荡灵魂、纯净思想并历练自我。他们在给山区学生带去知识的同时,也带去深圳的形象、深圳的精神,将深圳的爱心传播到全国广阔的山区、乡村,让深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爱心之城;让“募师支教”成为被社会颂扬的“深圳爱心名片”。这种活动还在继续,就像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朱廷峰所说:“深圳100多名干部群众在喀什地区奉献爱心,你们在塔县最需要老师的时候到来,带来了深圳精神与深圳的关爱。在支教岗位上发挥出你们的作用。”

当然在“募师支教”的活动中也涌现出了太多的“深圳好人”。他是今年37岁的杜晓东,他即将赴四川阿坝州的江原县支教,这是他第二次到这个藏区去进行支教活动。而早在2009年,他就曾经到贵州省黔西县支教两个学期。他玩笑着说:“支教也会上瘾的。”他说,几年的支教工作让他感觉到,支教就专心地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这比什么都重要。她是林莉,在IT业工作7年,林莉的生活轨迹像很多人一样,安逸、幸福。所以当她突然宣布辞职、要去支教时,着实让身边人惊讶了一把。她竟然能为了支教而放弃工作,真不愧配得上“因为有你无私的爱,他们的世界不再一片空白”当记者问她,想去支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林莉的回答很认真:“我想老了的时候,想起某件事时,觉得自己还没有白活。”这些就是真正为山区而奋斗,为爱而坚持的人。他们来自于深圳,他们才配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深圳好人”。

爱心的传递将永无止境。深圳的爱将不断充满。“深圳好人”将不断涌现。让深圳天空的爱传递到中国、世界

坪山实验学校初二:朱栋耀

山区支教范文第3篇

多一公斤,多一份爱

活动背景

XX年,一群热衷旅游,热衷旅游事业的年轻人发起了“多背一公斤”民间旅游公益活动,呼吁出行旅游的人们多背一公斤的物品带给贫困山区的人。自发起以来,共有数千人参与了“多背一公斤”活动,影响人数超过百万。

公益之火,生生不息,启梦支教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支教助学平台,也将加入爱的浪潮,在XX年的暑假接力多背一公斤之火,踏上云南市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傈僳族自治乡黎明村黎明希望小学的爱心之旅,为孩子们送去需要的学习和体育用品,并在过程中进行走访,收集学校和学生信息,及时反馈到社会,以期更多的人关注山区,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支持山区的活动中来。

在那些远山深处,在那盛载着孩子们梦想的大山里,有着太多的心酸,太多的无奈,一支笔,一本书,一个简单的读书梦,在山里面有时候都是那么奢侈。虽然我们可以给的可以改变的只是微小的部分,但相信,爱是向日葵,终会向着阳光生长,盛开在大山里的阳光下,一公斤,对我们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山区孩子们来说,那不仅是一公斤的物品,更是一个个沉甸甸的梦,在爱心的汇聚下,孩子们也会像向日葵一样,梦想绽放在阳光下。

活动意义

千里传爱,为山区的孩子们送去远方的关怀

背包助学不仅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更是一种磨练,不论是在吃苦,还是在团队协作方面,都会受益匪浅。

培养当代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社会责任感,让更多人关注到山区

活动口号

今天您的行囊,明天,他们的希望

活动时间

XX年7月20号到8月1号(暂定)

活动地点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傈僳族自治乡黎明村黎光新闻希望小学

活动说明

本次多背一公斤活动,也是启梦支教团的一次尝试,在背包上增加一公斤的分量,为孩子们送去来自山外的关心,在背包旅行的过程中,给他人一公斤的微爱,让爱心陪伴整个旅途,花开一路。

活动强调

背包过程,辛苦异常,需要强健的体质,身体素质必须过硬,请谨慎报名,活动过程可能会风餐露宿,长时间洗不了澡,所去的学校在山上,需要步行山路,再加上背包,艰难不言而喻,但这会是一次此生难忘的经历,背包过程中的风景,背包的伙伴,背包过程里的人和事,都将会铭记于心。

团队简介

启梦支教团是在XX年由各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支教助学组织,从事于长短期支教和助学活动,旨在为山区的教育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启梦,为梦执着,与爱同行。

XX年顺利完成在贵州六盘水水沟小学的暑期支教活动,由爱心人士对水沟小学的2名品学兼优学生的一对一资助也已在寒假落实,一直资助到他们上高中。此外,在每日新报和天津贵宾食品公司的帮助下,顺利将募集的XX件衣物送到了湖南湘西的乡亲们的手中。

XX年的长期和暑期支教活动也在启动进行时,暖山活动也正在进行。

团队成员

来自各高校的志愿者

实践活动总计划

前期工作

1. 联系学校,和学校商量好相关事宜,包括什么时候去学校,在学校的吃住问题,学生需要的物品,走访的形式等。

2. 拟定详细的实践计划

3. 指定行为准则和安全应急方案

中期工作

1.募集学校所需的物品,尤其是在毕业季,组织“爱在毕业季”活动并联系记者,对募集活动进行报道,联系赞助商,对活动进行赞助,分类打包募集的物品

2.确定背包助学名单,并确定具体的背包助学方案

后期工作

山区支教范文第4篇

XX,于我这是个陌生的地方。但支教不久,我就深切地感受到这里不仅山美、水美,这里的人更美——纯洁、朴实、热情、进娶负重自强……

我不能忘记:刚到XX,县教委领导为我们接风洗尘,江口小学的领导为我们张罗不停;

我不能忘记:教师节,XXX校长发来信息祝福节日;中秋佳节,王建国老师放弃与家人团聚和我们共进晚餐;XXX老师主动为我们打扫整理房间;国庆节,当我踏上归途向杨校长说“再见”时,他送了我“五千万”:“千万别忘代问家人好;千万别诉苦;千万别哭鼻子;千万别说不来!千万记住1多么有力而期盼的话语!

我不能忘记:XXX区教委和XX县教委的领导在百忙之中来看望我们;XXX教科办的领导和教研员经常关照我们;巴师附小的领导不辞辛劳来江口关心我。面对这些撩拨心扉的情节,真是异乡非异客矣!这一切为我的支教生涯铺垫了温馨愉悦的心情,营造了舒适宜人的工作氛围!

我很好地调试了心态:将自己真正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只有学会了生活在他们中间,才能更好地在他们身边工作。

在我认为:支教不仅仅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它应该更是一种理念。我心怀热爱山区、热爱山区教育、热爱山区孩子的理念,与同事们领会新课标,实践新理念,形成教学互动,丰富了校园生活,给江口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年来,太多的事例让我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我感受了身为支教者的骄傲!

我始终坚持将自己所领悟的新课程理念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渗透。我的工作计划、总结、教案、教学后记经常受到领导好评,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起了指导性的作用。我还多次配合学校对教师们进行课堂示范及教学指导。不仅如此,2004年春,我还投身到江口教科办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组织到部分边远乡镇送教的活动中。这使我目睹和体验了山区学校老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花园并无花,建在石旮旯”的花园小学;陈旧得可以作古的马鞍小学;与贵州接壤的浩口小学;山高皇帝远的天星小学;手可摘星辰的文复小学……望着这一切,我把我的教学奉献给他们,把我的理念交流给他们,把我的快乐分享给他们。长达一周的送教活动不仅让更多人深刻地认识了我的爱心与真诚,而且使我深刻认识到山区教育的艰难与希望,认识到山区教师的艰辛与奉献,认识到山区孩子的艰苦与渴望,写出了那篇发表在《武隆教育科研》上的教学随笔——《让爱跟心一起走》。

为了提高片区及学校参加县区各学科优质课竞赛的质量,我应邀与教研员、参赛教师一起,利用业余时间进军赛课。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自然,每一次优质课竞赛,我都毫不保留地无私奉献着。一年来,使片区及学校在该项活动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因为我真正懂得了对职业的敬重感、自豪感、责任感,势必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成为职业工作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无论怎样,我都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执着追求的精神让自己的事业日臻卓越,奉献不息。

我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条件,为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为教师们带去教育杂志、并为他们订阅、推荐订阅优秀教育期刊;我为孩子们带去有益的书籍、报刊以及制作字词卡片的硬纸片;为家境贫困的学生家庭带去干净的衣物;为学校制作的专题片配音、为比赛摄影等等。

我是一个文艺积极分子,教师节卡拉OK比赛中摘到了一等奖的桂冠;我组织编排的舞蹈《欢乐的小太阳》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演出并荣获三等奖;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电子说课”竞赛中,虽然我只是第二名,但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一名活跃的教育尝试者;我还是一名教改科研的实践者,参与到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的研究之中。我的学生和我们的班级总会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不仅如此,我还积极投身于广泛的社会活动,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激情,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参加了武隆县的健身操大赛,武隆县首届青年风采大赛,江口镇“三八”国际妇女节卡拉OK比赛,重庆市两江四岸全民健身运动登山比赛;江口镇有线电视台节目录制等工作。这其中,我是演员、是运动员、是记者、是主持人。尽管我支教在外,父老乡亲、领导同事却没忘记我,仍将我评为沙区首届“十佳辅导员”。就在我即将结束支教生活离开江口的时候,仍然义无返顾地接受教科办和学校的安排,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了一节示范课;还接受学校领导安排,参加镇党委组织的纪念建党83周年演讲比赛,并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支教,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它为我们创设了契机。我正是在这一环境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并重新认识了自我。

我将一些平常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点滴,甚至个人情感的一些琐碎小事,用心去思考、去体味、去面对,并且记录在我的日记当中,写成了一本近4万字的《支教日历》。好多同事、朋友将它传阅,都说只要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其间蕴涵着的人生哲理、支教生活的酸甜苦辣、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点滴,让人思量、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支教,我走进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感受了人生的价值,还检验了自身的基本素养和职业境界。

通过支教,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女性,要靠思想和智慧来证明自己。曾任美国驻中国商务参赞、现任柯达全球副总裁的叶莺女士,其貌不扬,可她靠自身的思想和智慧来赢得事业和尊严!我不苛求像她一样辉煌,但我相信自己能与她一样敢于追求!

通过支教,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应该在平凡中实干。我喜欢“简·爱”的思想:“你的想法,决定你要做的事。”虽然我离“简·爱”很遥远,但我离我的想法却很近很近。

通过支教,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干一行,爱一行,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挥洒热血、奉献青春。

所有这一切,让我似乎就在深情地吟唱。多变的旋律告诉我: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艰难险阻,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爱心,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事业执着与崇敬,就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山区支教范文第5篇

5位来自深圳的老师来到湖南省常宁弥泉乡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中间。这5位老师都是深圳市的一位市民许凌峰个人出资向社会公开招募雇请的。根据雇请的条件,这些老师将在大山深处支教15个月,每个月许先生向他们支付2000元的工资。有关人员表示,这种由个人出资招募社会人员到贫困山区支教的行为,在国内属于首次(4月3日《广州日报》)。

许凌峰的举动引来各方关注,笔者为之叫好。虽然我国一直大力倡导并实施“扶贫支教”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难以满足贫困地区对教育的渴望。资金短缺,不仅是制约政府主导下的“扶贫支教”的突出问题,也是大学生志愿者无法逾越的障碍。

无疑,许凌峰个人出资雇人支教的办法,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民间支教路径。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都把民间力量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在“扶贫支教”问题上,多年来一直只有一个渠道――政府其高校。谁去支教,到哪儿支教,几乎都是“政府动员、学校推荐”的模式。“雇人支教”现象的出现,不仅实现了“许凌峰们”的慈善爱心,也能使贫困山区得到实在的帮助,更是对原有单一支教模式的有益补充。

不仅如此,“雇人支教”对现实问题更有针对性。大学生是当前支教队伍的主力军,但不少志愿者本身就来自贫困家庭,他们也需要生活,但学校给的支教资金少得可怜,以至于一些志愿者抱怨自己成了天底下最廉价的劳动力。许凌峰个人出资雇请的人员中,除了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外,还给他们买了保险。在15个月的支教期限内,许先生将总共出资约20万元。富有爱心的支教者,不再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正因如此,许凌峰仅雇5人,前来报名的却有80多人。

“雇人支教”为各级政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如何为富有爱心的“许凌峰们”创造良好环境。在这次“雇人支教”中,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免费“出动”教育专家和老师,义务给许先生当评委,帮助许先生挑选老师,并且还给许先生提供了许多建议。这种做法值得称道,但还远远不够。从目前看,许先生的善举,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没有得到政策上的支持。笔者以为,政府应在税收等政策上,对这些“雇人支教”者进行褒奖,通过免税等办法,让好人有好报,善举有实惠。只要支教有道,支教有效,能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民间扶贫支教事业才能大有可为。

山区支教范文第6篇

“太阳每日东升,照耀大地无限的曙光。只要有梦就能看见希望,只要有梦就能看见希望……”2011年底《中国达人秀》舞台上的这首《希望树》感动了很多人,其中也包括诺奇时装的董事长丁辉先生。

“看到这期节目后,我就想到以他的支教故事为题材来拍摄一个微电影,因为这不仅能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目前我们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也符合我们诺奇一直倡导的‘大爱’文化。”在问到为什么拍摄这个纯慈善题材的微电影时,丁辉这样说。

于是,2012年春节一过,微电影拍摄的准备工作正式启动,联系主人公刘寅、找导演、找制作公司……3个多月后,一部带着诚意和感动的《希望树》,正式在各大视频网站和诺奇的新浪官方微博上线,熟悉而又悠扬动人的歌声再次响起。不同的是,这次的歌声来自于那群可爱的、满怀希望的云南丽江大拉坝小学的孩子们。

《希望树》真实深刻、充满大爱的镜头记录下了刘寅作为义务支教老师,与云南丽江大拉坝小学的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将贫困山区里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以及刘寅和大山里孩子们的坚持和梦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屏幕上,用细腻直观的镜头语言告诉人们贫困山区孩子们对上学的希望。

“想一想,我们有多久没有真正流过泪了呢?这一次希望不是最后一次。”“生在大城市里的我们都很幸福!不知道山区的那些孩子们的苦。”“感恩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态度,愿每个孩子都能有书读,有肉吃。”……上线播出后,网友们反响热烈,纷纷转发、评论,对刘寅的无私奉献和诺奇的“大爱”文化表示支持,“我们都没有想到《希望树》会被优酷网首页连续推荐了几天,不少网友还联系到了诺奇慈善基金,询问怎样才能帮助到那些孩子。”诺奇慈善基金负责人陈瑞英介绍,“有诚意,能触动人心灵的东西,大家都不会排斥,更何况是一部有画面有声乐的微电影。虽然是第一次拍摄微电影,但我们是带着诚意和爱心来的。”

山区支教范文第7篇

虽然之前孙影已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情景还是令她震惊:学校位于偏僻的山坳中,一座几十年前建造的木板结构的二层楼,已完全成为危楼,没有操场、没有校门,围墙不知道是哪个年代修的,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几截土墙。教室门板残缺,没有讲桌、没有教具、没有一块完好的玻璃窗户,窗扇摇摇欲坠。整个学校破烂不堪,令人心酸。

当时的鞍山小学通电已两年。电灯是学校唯一的“电器”。可是当晚因为突降暴雨,电闪雷鸣,学校停水停电,一片漆黑。孙影吓得直哆嗦,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

在家时,平时很少做家务,来到这里,一切都得从头学起:生炉子、做饭、拾柴火、提水。这里严重缺水,冲澡都是奢侈的。刚来时,因为水土不服,浑身过敏发肿。村里没有诊所,从远方找来的医生给她输上液后就回家了。半个多小时后,她发现手肿起一大块,只好自己拔掉针头。2009年冬天,因为夜晚烤炭火,孙影煤气中毒了。她从迷迷糊糊中惊醒,头昏眼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房门,不小心从楼上摔了下来,满脸鲜血,还磕掉一颗门牙。因为条件简陋,长期在木板结构的危房里面睡觉,她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手腕、膝盖骨就疼痛难忍。因为长期休息不好,营养缺乏,她又患上了心脏病。即使这样,她也没吭一声,独自扛着,从没退缩过。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早日不在危房里读书,孙影决定在深圳找到爱心企业捐资,帮助学校重新改建教学楼。经过她多方奔走,2006年10月由深圳一家企业出资25万元,捐建了“许凌峰募师支教希望小学”。为了将有限的善款发挥最大效用,对建筑施工“一窍不通”的她在支教之余,当起了监工。2007年11月23日,鞍山村历史上最漂亮、最现代化的学校建成使用。此后,孙影又多方奔走,积极联系深圳、北京等地的爱心人士捐助课桌、板凳、电子铃等教学设施。从此,鞍山小学告别了敲钟上课的日子,第一次升起了国旗,鞍山村第一次有了国歌的声音。

四年多来,由孙影牵线搭桥,深圳爱心企业共捐资二百多万元,为贵州大方县、赫章县捐建了六所希望小学,其中4所已竣工使用。从希望学校选址、施工设计、采购材料、施工监理,到工程验收、落成剪彩,孙影均全程参与、跟踪负责,俨然一个“女包工头”。

在监建希望小学之余,从2010年4月开始,孙影在赫章和大方两县开展了贫困生调查活动。她经常翻山越岭。徒步上千公里,往返于山间小道,及时地把调查获得的贫困生信息在博客上,发给有捐助意向的爱心人士,最终为三百多名贫困生找到爱心资助。几年来,她花光了两万多元积蓄,连父母资助的四万多元也花完了。为了省钱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她生活非常节俭,连新衣服也舍不得买。为了山里的孩子,她放弃了都市生活,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带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山区支教范文第8篇

一起支教、一起吃苦、一起关爱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在孩子们的笑声和读书声中,两位老人日渐苍老,身体也日益消瘦,但老有所为的初衷不改。

两位老人说,“只要学校需要,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志愿者的苦和乐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丽娜在电视节目上看到,贵州山区的小学里,一位女老师背着孩子讲课。这个情景让她非常触动,“在北京的老师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连首饰都不可以带着上讲台,更别说还背着孩子。所以我想贵州肯定是特别缺老师。”

“我们去贵州支教吧!”几经犹豫,孙丽娜向丈夫朱敏才提出这个想法。当时,朱敏才已经60多岁,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参赞的他,辛苦工作40多年,好不容易清闲下来,每天专心下棋、研究中医,过得十分悠然自在。

没想到丈夫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一句“你上哪我就上哪!”坚定了孙丽娜支教的决心。

作为志愿者,两位老人均已超龄,没有志愿者组织接收他们。他们只好先到了贵阳再联系学校。几番周折,夫妻俩联系上了黔西南州的望谟县。

望谟是国家级贫困县,条件艰苦,地方偏远,当时很多亲友劝二老重新考虑,但他们认为,条件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支教老师,于是毅然地来到了望谟。

尽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毕竟上了年纪,加之不适应气候环境,初到贵州,两位老人在生活上遇到很大的困难。孙老师因为不适应贵州的潮湿,全身长痱子,白天黑夜不停地挠,全身不舒服;朱老师则患上腿疼,有时候疼得都站不起来,只好躺在床上。

在尖山苗寨支教的日子更加艰苦。尖山素有贵州“小”之称,海拔1300多米。村里只有一间全村70户人家背了7000多块石头盖起来的袖珍小学,条件非常简陋。两间教室不通电,没有灯也没有窗棱玻璃,什么教学设备都没有。

朱敏才夫妇来到尖山之后,学校将原来的教师办公室隔成两半,外面作了办公室,里面是朱敏才夫妇的卧室。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夫妇俩每个月下山一次,走三四个小时的路到城里洗澡、购买生活用品。

“孩子们的改变,是我最大的欣慰。”孙丽娜说。支教的日子很辛苦,支撑着两位老人一路坚持的是孩子们的变化。刚到尖山那会儿,孩子们衣衫褴褛,不管男孩女孩都光着膀子、光着脚,脸上黑乎乎的,他们不知道少先队、不会唱汉语歌曲、没有接触过英语,更没见过电脑。

两位老人想尽办法帮助孩子们改变现状。朱老师给他们买了红领巾,教会他们整洁着装;孙老师给他们开了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小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快乐的歌声徜徉在校园里。“还教了他们一些英文歌曲,现在孩子们都会唱,只要我起个头,孩子们‘哗啦’全唱起来了。”孙丽娜说。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两位老人组织孩子们举办了一次少先队活动。大家举着少先队队旗,放着音乐,唱着歌,爬山、赛跑。朱老师还专门买了一个相机给孩子们拍照。谈起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想起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两位老师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无悔支教路

在为数不多记录支教生活的照片中,一张夫妻俩在尖山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朱老师拄着木棍走在山路上,豁达开朗、笑容可掬的样子颇有些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风范。

“我平常喜欢下象棋,以前在景山公园后门,下棋的很多,在那里我一下就是一天。孙老师爱唱歌,常常在公园跟大家合唱。”聊起刚退休的那段日子,朱敏才觉得那是真正的悠然闲适,“我们也常常去香山,找个空地搭个气床,躺在上面吃零食、看看书,也很惬意。”

朱老师坦言,退休后的日子很舒服,但却过于安逸单调,“天天下象棋、唱歌,总干这个,好像也不行”。

选择支教,两位老人表示从来没后悔过。

朱老师说话不喜张扬,为人非常谦虚低调。对于旁人看来实属不易的支教生活,他总是说得轻描淡写,“我们也不是有多高尚,就是教教孩子。在北京闲着也是闲着,在这里虽然生活苦一点,但是能做点事情,也是很愉快的。”

在他看来,支教是为了孩子们,但也是为了自己。能让自己感到充实、让生命更有价值“成人成己,何乐而不为?”

与自己的付出相比,支教过程中政府、同事和老乡的帮助更让他念念不忘。“没有他们,我们真的很难呆下去。”朱老师说起一件让他记忆犹新的事:在玉林小学支教时,遇上了严重的凝冻灾害,他们住的地方前面是一个陡坡,很难行走,加上腿脚不好,两位老人无法出门买食物,只能“坐吃山空”。等到把家里的东西吃完了,凝冻还没化,朱老师着急了。没想到,住在附近的老乡主动送来了饭菜,一连送了三天。

“困难的时候,老乡送来了热乎乎的饭菜,真是雪中送炭,让我们非常感动。因此,虽然身体有点问题,但我每次想到这些就舍不得离开。”朱老师动情的说。

是老师,更是亲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走。”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用在朱敏才夫妇身上十分贴切。

为了不给学校添麻烦,他们一路带着锅碗瓢盆、被褥、床、冰箱、洗衣机、电视等辗转了五所学校。在一些山区学校,朱老师还时常贴钱给学校的孩子们买作业本、买字典,孙老师则给女娃娃买梳子、头绳,给那些“小泥猴”买指甲刀。有些孩子的父母大到外地打工去了,孩子中午没有饭吃,孙老师做饭的时候总会多做点,先给那些孩子送去,然后两位老人再回来准备自己吃的。

“我们做饭的时候,有些孩子就在门边眼巴巴地看着。所以我们做好饭都要先给他们盛点,有时候饭做少了,就先让他们吃,我们凑合着对付一下。”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两位老师不仅教给他们知识,更像爷爷奶奶一样悉心照顾他们,他们已经把两位老人看做亲人。

“我们走的时候,那情景太让人感动了。孩子们唱着歌,从山顶上送我们下来,边走边唱,边唱边哭,唱我教给他们的歌,我们在前面他们在后面跟着,一圈一圈的绕着山走,舍不得我们离开……”说到动情处,孙老师感慨万千。

尖山的时光是两位老师最难忘的,在那里他们吃了从来没有想过的苦,也和孩子们、老乡们结下了难以忘却的情。

在那里,两位老人还与两只狗结下了特别的情谊。学校旁边的老乡家里喂了两只狗,由于缺少食物,这两只狗骨瘦如柴。每天吃饭的时候,朱老师孙老师总要省下一点饭菜喂给它们,这两只狗也懂得回报,成了两位老人的“保镖”。

“每次下去赶场的时候,这两条狗都把我们送到山口,然后才回去。”孙丽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