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蛙养殖

林蛙养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林蛙养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蛙养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44-2

长期以来,中国林蛙以其丰富的营养和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享誉海内外,被视为山珍,并被清代皇家列为必需的贡品。林蛙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测定,林蛙油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含有多种激素及合成人体激素的必需成分。林蛙油中含粗蛋白质55.93%~56.3%,无氮浸出物23.92%~27.5%,粗脂肪3.5%~4.26%,矿物质4.68%~4.7%;并含有较高的钙、磷、钾、钠、锰、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尤其是锰的含量较高,锰元素对人类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林蛙油还含有4种激素:促进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延长性兴奋期(如强精作用)的睾酮、促进卵泡早熟及卵细胞增殖能力的孕酮和雌二醇。因此,林蛙油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价值。

多年来,由于森林的过量采伐和农田的大面积开发,导致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不断减少,林蛙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的成功,使中国林蛙的养殖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深受群众欢迎,并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养殖主要要点如下:

1 养殖场地的选择

1.1 场地条件

林蛙养殖场应选择两山夹一沟地带。沟谷深500米以上。沟谷地要宽阔、平坦,便于修建各种类型的林蛙养殖池。养殖场沟谷两侧的山峰相对高度最好在300米以上。山高不仅会给林蛙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而且也可以起到围墙的作用,避免林蛙逃逸。

1.2 植被条件

良好的植被是养蛙的重要条件之一。要选择树种繁多的杂木林和针阔混交林。树种以榆树、山胡桃、桦树、杨树、柞树等为好。林下要有多种灌木、杂草,并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郁闭度大,林下湿度大,避免阳光直射蛙体,防止林下高温,干燥。

1.3 水源条件

养蛙场必须有充足而且常年不断的水源,山间溪流或小河流最为适宜。养殖场必须远离大型水库、村庄和道路,避免捕捞困难和远离人禽危害。

2 养殖池的修建

半人工养殖林蛙,除了正确选择蛙场外,还要修建一系列养殖池。主要有产卵孵化池、蝌蚪饲养变态池和越冬池。

2.1 产卵孵化池

产卵孵化池是专供林蛙抱对产卵和孵化的池子。产卵孵化池应设在养殖场内背风向阳地带,水池面积以20~50平方米为宜,水池多为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水深20~25厘米。春天气温低,水浅利于提高水温,可以使林蛙提前抱对产卵。在抱对产卵期间,水池四周要修成缓坡,有利于成蛙抱对。产完卵后要修成陡坡。

2.2 蝌蚪饲养变态池

是专门饲养蝌蚪和供蝌蚪变态的水池。面积为产卵孵化池的3~4倍。单个面积不宜太大。应设在背风向阳处。水深40厘米左右。四周修池埂,池埂高50~60厘米,并要夯实,防止雨季冲塌。池子中央或两边应修锅底坑。目的是当天旱少雨或供水中断时,蝌蚪会自动游到锅底坑中,防止因缺水而使蝌蚪死亡。池子一侧应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与河渠相连,以随时灌水和排水。在注水口和排水口处,均安装铁纱网或尼龙网,防止注水时鱼类等进入池内,同时也可防止排水时蛙卵或蝌蚪流失。

2.3 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在冬季进行冬眠的场所。冬眠池应尽量利用养殖场内的深水水域,如天然深水坑、深水湾及小型水库等。在河渠水流较缓处,加深拓宽或在河渠一侧挖成小水湾,是林蛙很好的越冬场所。因为林蛙秋季下山后往往会顺河渠寻找适宜的越冬场所。人工修建越冬池通常在养殖区的中下游,面积因地制宜在100平方米以上,水深应在2米以上,要保证冬天冰下水深在0.5米以上。池底要坑洼不平或摆放石块、树根等隐蔽物。

3 蛙种的准备

3.1 种蛙年龄

种蛙蛙龄以2~4年为最好,这样的林蛙产孵量适中,活力强,受精率高。

3.2 体形

要选择体形正常,个头稍大、体长大于6厘米、体重40克以上,无伤残、健壮的林蛙。

3.3 收集途径

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在每年4月初林蛙大批出蛰期和9月末林蛙下山期进行捕捉。方法是在河中放置捕蛙篓或下河摸抓。二是收集野外卵块,投放养殖池内。收集卵块一定要特别小心,轻拿轻放。卵块上如有附着物,可将附着物轻轻拨开,然后用瓢子收集。三是购买种蛙或卵块。四是野生林蛙的自然产卵。

4 产卵和孵化

4.1 产卵

在清明前后当气温达5℃以上时将种蛙放入产卵孵化池内,雌雄比为1:1。同一时间产的卵块要集中放在同一产卵孵化池中,使蝌蝌孵化齐一,以便于饲养管理,同时也可避免早孵化的蝌蚪残食晚孵化的蝌蚪。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3~4团卵为宜。这一时期的管理是要特别注意干旱,防止因池内无水而使蛙卵死亡。

4.2 孵化

孵化期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调节水温,防止低温和天敌为害。蛙卵在8℃以上就可以孵化,而以10℃~15℃最为适宜。在高寒地区,常有冰冻天气出现,因此孵卵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止蛙孵被冻死。池面加盖塑料薄膜,可防止冻害。

林蛙卵喜在静水中孵化,所以在注水、排水时,水流不要过急,尽量保持池水平稳。为了防止鼠类、鸟类等天敌取食,可在池子周围围上30~40厘米高的塑料薄膜。这样既可防止天敌,又可增加水温。

5 蝌蚪期的饲养和管理

蝌蚪期的饲养和管理是半人工养殖中最主要的环节。在长达1个多月的蝌蚪饲养管理中,必须适时调整饲养密度,保证充足的食物,合理的进行排水、灌水,以及防止天敌捕食蝌蚪等。

5.1 放养密度

主要是要控制蝌蝌密度过大。正常密度是每平方米水面1000只左右。通常是1个卵团。也可以采取先密放后疏散的办法。每平方米开始投入蝌蚪3000只,随着蝌蚪的生长发育,适时进行疏散。先密后疏的放养方法,便于在蝌蚪发育早期进行管理,确保蝌蚪体质健壮,增加蝌蚪存活数量。

5.2 蝌蚪的饲喂

刚孵化的蝌蚪,主要取食卵膜。5~6天后开始摄取水中浮游生物,主要取食水中的藻类、苔藓等。这一时期应开始人工投饵。

蝌蚪对食料的选择性不强,但不同的饲料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经过对大量饲料配方的观察和试验证明,以豆饼、玉米面、山野菜(4:2:4)加水掺和做糊投喂效果较好。饲喂量以5×8米的饲养池为例,开始每次投200g,每周投2次。以后每周增加100g,并逐渐提高青菜的比例。实践证明,蝌蚪可取食大叶芹、羊蹄草、剥花芽、猴腿、灰菜、猫爪子、蕨菜、辽东葱木、广东菜、苋菜、柳蒿、车前、三角菜等30多种山野菜。人们食用的蔬菜也是很好的饲料。蝌蚪饲养后期可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如肉沫、鱼粉等。

蝌蚪取食量与气温、水温关系较大,在喂养期间,应注意观察,灵活掌握投食量。一般在蝌蚪开始变态后停止投食。蝌蚪发育的最适水温为18℃~25℃,当水温接近25℃时,蝌蚪取食量大增,发育最快。投饵料的次数和投饵量应根据其摄食情况,其原则是保证蝌蚪有充足食物,又不浪费饵料。另外还要保证饵料新鲜,不能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

投料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蝌蚪有群集性的特点。在蝌蚪生长发育的早期,群集性很强。随着生长发育的进展,蝌蚪的群集性逐渐减弱。投料的具体做法是钉一块30×30cm的木板,将木板水平保持在水面下10厘米处,主要置于水温高的一侧。投料时将饲料置于木板之上。这样既适应蝌蚪群集性强的习性,也不会因为饵料过于分散而浪费。

5.3 蝌蚪期的管理

蝌蚪期的管理主要是防止池内缺氧、水温过高过低、水质恶化、干旱和防止敌害。若管理不当,不但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而且会造成大批蝌蚪死亡。

5.3.1 防止池内缺氧 蝌蚪变态前,在饲养池中如发现多数蝌蚪经常将头露出水面,表明可能是水中缺氧。当蝌蚪与水面垂直时,表明缺氧严重。防治措施是立刻向池内注入新水,排除池内陈水,或设法降低蝌蚪密度。

5.3.2 防止池内水温过高过低 如果水温超过30℃,就会引起蝌蚪死亡,所以水温应控制在30℃以下。办法是及时注入新水,降低水温。水温过低又会使蝌蚪遭受冻害。寒流到来之前要采取措施,主要是在池子上覆盖塑料薄膜或其他覆盖物。

5.3.3 防止水质恶化 水质污染、含矿物质过多,对蝌蚪生长都十分不利,都会影响蝌蚪的正常发育。蝌蚪的排泄物和其他杂质也会造成水质污染。水质污染常表现为水变色,主要是变黄发浑。发现这种现象要马上排出污水,放入新水,或进行水质消毒。水的酸碱度对蝌蚪的影响很大,适宜的酸碱度应为中性。水池底部有碱水和沼气等有毒物质产生时,也会使蝌蚪成批死亡。防止的办法是更换水池。

5.3.4 防范天敌 蝌蚪期的天敌较多,主要是老鼠、水禽、鸡、鸭等。最好的防治办法就是在池子周围围上塑料布,同时要注意看管。

6 变态期的管理

蝌蚪在饲养池经过1个多月的饲养后,开始变态。主要特征是蝌蚪在水中经常做垂直上下运动,并将头部浮出水面。蝌蚪变态期也要加强人工管理,管理技术要点同蝌蚪期饲养管理基本相同。主要是防止干旱、水质污染和天敌为害。

蝌蚪变态期开始后,要将池边修成缓坡,并在池子四周堆放杂草或秸秆。这样不仅能使幼蛙顺利登岸,同时也可为幼蛙遮阴和招引小昆虫,为幼蛙提供食物,保证幼蛙顺利上山。

7 成蛙的山林放养

林蛙上山后的管理比较粗放。一是要保证林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二是要驱除敌害。林蛙的放养密度根据食物的多少而定,一般每亩地不能超过20只。蛙的生长发育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为林蛙创造一些有利的生活环境条件,如选择符合林蛙生活习性和生态需要的林地放养,因地制宜地增加林蛙的饵料等。

林蛙营山林生活阶段,还要注意防除敌害。主要敌害有鼠类、蛇类、鸟类、黄鼬等。其中鼠类是林蛙最主要的天敌。消灭老鼠可以采取下鼠药、安放夹鼠器,电猫等方法。

8 冬眠期管理

秋季林蛙下山前,要做好林蛙越冬的准备工作。要修整越冬场所。人工建造的专用冬眠池是林蛙越冬较理想的场所。为了降低养蛙成本,也可以利用蛙场中河流的深水湾作为林蛙越冬场所。为了确保大量林蛙安全越冬,对河渠的深水湾也要进行修整,要扩大深水的面积,增大容纳林蛙越冬的数量;要修整河道,加大深度,增加水位,并在河底放些枝条、石块等杂物,作为林蛙冬眠时的隐蔽物。在林蛙下山和冬眠期间要加强看护,护止偷捕偷抓。

9 林蛙的捕捞

10月初至封冻前是捕捞林蛙的最好季节。捕捉时定要注意抓大放小,雌雄都抓。这个季节的林蛙个体大、含油量高、油质好,因而经济价值也高。

9.1 河边围捕法

林蛙有雨天集中下山的习性。在下雨天,用塑料薄膜等物围住河边,持手电筒巡走捕捉。

9.2 灯光诱捕法

林蛙夜间有趋光性,利用这一特性,夜间安置诱蛙灯,引诱林蛙聚集,集中捕捉。

9.3 放水捕捉法

设法将越冬池中的水放掉,然后下池捕捉。捕捉后一定要重新注满水,以保证幼蛙的越冬。

9.4 翻石捕捉法

10月下旬,林蛙入河后基本安定下来。在岩石较多的河流中,林蛙多在岩石下面潜伏,可以翻动石块,进行捕捉。

9.5 鱼篓捕捉法

选择水流急的地方,筑一小坝,使水流形成瀑布或急流,在急流下放一鱼篓,使顺流而下的林蛙入篓捕捉。这种方法是一些蛙农喜欢采用的方法。适宜时间是9月末至10月初。

林蛙养殖范文第2篇

吉林省敦化市森林密布,水系丰富,适宜林蛙生长。这种黄肚皮、后背上有“八”字形的林蛙属于长白山林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林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林蛙不能随意捕捉。从1995年起,一些居住在山区里的农民在当地林业部门支持下,办理了林蛙人工驯养证,承包山沟,人工养殖林蛙。

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束了冬眠的林蛙逐渐从水塘底下浮上来产卵,之后离开水塘迁移到林子里,开始它们的陆地生活。到了九、十月份又要寻找水塘准备越冬。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柳树河村的于祥第一批承包林地养殖林蛙,和他住在一个村的胡贵臣也承包了一块林地,两人的林地中间只隔了一道山岗。因为林蛙在山上到处乱跑,两人都怀疑自己的林蛙跑到对方那里去了。于祥就用塑料薄膜当墙,在山岗上围圈。山上拉起的这道塑料膜不仅挡住了林蛙,也拉开了养殖户之间的距离,当时所有的林蛙养殖户几乎都像胡贵臣和于祥一样,彼此间互不往来,更不愿把自己的养殖经验告诉对方。2002年冬天,因为降雪量太小,林蛙越冬池被冻干,养殖户们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林蛙缺氧,活活被憋死。

林蛙养殖最关键的环节是蝌蚪的孵化,这恰恰是大蒲柴河镇林蛙协会会长、当地农民刘彦良的拿手绝活。在林蛙产卵的季节,孵化工作也开始了。可农民用了三年以上的孵化池子,不是蛙卵孵化不出蝌蚪,就是蝌蚪不明原因地死亡,这成为很多养殖户破解不了的技术难题。为了保证孵化的蝌蚪不死,用了三年的孵化池要舍弃,重新再挖,为此要增加很多费用。刘彦良却从来不用更换孵化池,孵化效果还好。他知道是沉积物产生了沼气,把蝌蚪薰死了。他把池子清理后,再撒上生石灰消毒。柳树河村的郑茂友几年前也养殖林蛙,就是因为没有林蛙孵化技术赔了本。自从刘彦良把这个技术公布以后,郑茂友不但学会了孵化,还专门做起了蛙卵生意,一个春天能卖两万多团卵,赚几万元。

解决了林蛙孵化的技术难题,林蛙的越冬仍然是一个棘手的事。从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林蛙一直要在越冬池里冬眠,水的温度和深度控制不好,林蛙很容易因为缺氧被憋死。在这方面胡贵臣也总结了一套经验。他在冰上面砍一个冰窟窿,用水泵从底下往上倒水,水来回循环,池里就有氧了。这个经验的公开,也让这个地区的养蛙人受了益。

养殖技术的共享,在大蒲柴河镇逐渐形成了风气,随着技术的成熟,林蛙产量比过去增加了十几倍。如今大蒲柴河镇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林蛙养殖专业镇,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客商到这里采购林蛙和相关产品。订单越来越多,农民的收益也越来越多,大蒲柴河镇每年的林蛙养殖产值达到一千多万元。

林蛙养殖范文第3篇

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卵的识别:东北林蛙的卵和黑龙江林蛙的卵外观差别很小,且东北林蛙产卵期比黑龙江林蛙产卵期稍早5~7d,故区分东北林蛙的卵和黑龙江林蛙的卵是很重要且有难度的。东北林蛙适宜生境为阔叶树为主的森林,而黑龙江林蛙为沼泽地的生态环境。如蛙场内既有阔叶林又有沼泽地,则二者都可能存在;如蛙场内没有沼泽地,则不会有黑龙江林蛙卵。黑龙江林蛙多产于沼泽地中的静水坑内,或沼泽地中有红色锈水坑内,东北林蛙多产于水域清澈的静水中,靠树林较近的清水中。黑龙江林蛙的蛙卵卵团小、卵粒小,而且卵粒看上去较密。卵团的运输:如在同一蛙场,把卵团从产卵池移送至孵化池,可用水桶盛装,并加适量清水。异地运输卵团,可选用内衬聚乙稀薄膜的塑料编织袋盛装,每袋50~100团,装后加入袋容积10%~20%的清水。卵团离水贮存和运输时间不得超过24h,当卵团运至孵化池后,应立即投入孵化池水中。刚产出尚未吸水膨胀或发育到尾芽期以后的卵团不可捞取或异地运输。4孵化孵化适宜水温为5~14℃,初期5~7℃,中期10~12℃,后期12~14℃,可通过水位调节加以控制。孵化池的水深最好在50~80cm。孵化期一般为5~10d,林蛙产卵的时间前后相差一个多月。而林蛙蝌蚪之间有相互自残的习性,为防止先期孵化的蝌蚪吃掉尚未孵化的蛙卵,也防止大蝌蚪吃掉小蝌蚪,要把蛙卵分期孵化,最好把当天产的蛙卵放在一起,最多也不能超过3d,并分批投放于各孵化池中,以使蝌蚪大小均匀。孵化期要始终保持孵化池水位的稳定,不要大进大出水,也不要使水位忽高忽低。要注意防止野鸭等天敌对蛙卵的危害,小池可用网罩上,大池可用草人或鞭炮等方式驱赶。根据天气变化,在有冻害的早、晚可加扣塑料棚,当冻害解除,应及时去掉履盖的塑料,以防高温。

蝌蚪饲养

半人工养殖为“人养蝌蚪,天养蛙”,蝌蚪期养殖的效果关系着林蛙养殖的效益,养殖效果好的蛙场的蝌蚪最大体长5~7cm,最大体重1.4~2.0g,蝌蚪大小基本一致,有活力,食欲旺盛极。蝌蚪期发育时间在40~50d,然后长出前肢,开始变态,完全变态时间在6月10日—7月10日,整个蝌蚪生长期为45~55d。蝌蚪孵化约一周后,要降低蝌蚪密度,活水池控制在1500只/m3,死水池控制在500只/m3。蝌蚪饲料配比:蝌蚪属杂食性,其饲料种类应多样化,且动植物性饲料搭配。开口喂蛋黄或动物血,接着喂蝌蚪专用饲料,随着蝌蚪的长大饲喂大粒的饲料。在正常情况下,每团卵所孵化出的蝌蚪饲喂的专用饲料不少于400g,自配饲料比例是玉米50%,豆粕20%,麦麸7%,骨粉3%,鲜植物19%,其他1%。由于半人工养殖林蛙蝌蚪养殖数量巨大,饲喂高品质的饲料存在着成本的问题。所以要培育天然的藻类和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可在饲养池内投适量的腐殖质和动物粪便,也可使用活性肥水素。生喂饲料:将山野菜喷水后盛于容器中或堆积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待其沤烂后直接投喂,也可把所有饲料按比例拌一起后直接洒于池中投喂。熟喂饲料,第2天将玉米面、豆粕、鱼粉和微量元素等精饲料盛于容器中,按比例加适量清水泡开,第3天用大铁锅进行精料熬煮,同时用另锅将当天采集来的山野菜进行抄煮杀青,并滤去其汁液,然后将其掺入到已煮好的精饲料中再次熬煮。食量控制:要少喂、勤喂,以池中总有食又不剩食为原则。饲喂期限,当蝌蚪发生变态会自然减少进食量,可适当酌情减少投食量,当蝌蚪完全变态将停止进食,此时应停止喂食,整个蝌蚪期约需投食6周左右。投食方法:将制作好的饲料用铁勺均匀地投放于饲养池中,如果采用越冬池兼作饲养池,可将饲料较均匀地投放于池周边浅水区域,便于蝌蚪采食,同时利于食量控制。有条件的蛙场可以每天喂2次,即早晚各1次。如果蛙场较大,蝌蚪池较多、较大,也可以1天或2天喂1次。水质的管理:要注意蝌蚪期水质的变化,水质太肥和太瘦都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较佳的水质的颜色呈黄绿色,透明度在40cm以上。水质“肥、嫩、活、爽”,水生生物丰富,溶氧充足,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水温的管理:随着蝌蚪生长发育,环境温度逐渐升高,水温15~22℃为宜,前期要注意低温,后期要注意温度高时及时降温,同时注意温差过大造成应激。要保证孵化池水深不小于50cm,深水面积占2/3,这样冷天保暖、热天降温。即便在在蝌蚪孵化初期正值早春,刚化冻,气温较低,水温也较低,但也不用提高水温,因蝌蚪发育初期5~10℃可正常发育。在5月中旬气温升高以后,可搭遮阳网等来降温;在蝌蚪发育的后期,蝌蚪饲养池的水温要控制在18~20℃,高温控制在23℃以下,要关注天气预报,如果连续几天出现30℃以上高温,或蝌蚪池水温超过22℃时就要加大流水量,利用流水和深水层来降低水温。这样幼蛙雌性比例一般可达60%~70%。蝌蚪病、虫害防治:蝌蚪养殖的前一年,或当年卵团投放池中之前,要用生石灰或生态环保型安全的杀虫剂、消毒剂对孵化饲养池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杀虫和消毒,然后放入清水清洗孵化饲养池,约2周后再放入蛙卵进行孵化。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勤观察。蝌蚪池缺氧是蝌蚪养殖期常见的现象,蝌蚪缺氧的表现有:一是蝌蚪不怕人,在水中上下窜。二是水面上有大量的小气泡,严重时会有大量的蝌蚪漂浮于水面不动。三是在深水处大量集结成团的蝌蚪等。当有上述现象出现时要及时处理。处理方法是:马上加大蝌蚪池的进水量,或立刻分池疏散蝌蚪,降低蝌蚪的密度。当孵化结束、卵胶膜被蝌蚪吃完时,就应向池内打一次防病和杀虫药。当发现蝌蚪出现长白毛、烂尾、昏迷、打转、漂浮于水面、消瘦、肿胀、充水、出血等现象,或蝌蚪池内有龙虱、水蜈蚣、仰泳蝽、水螳螂等害虫时,应及时使用高效、安全、无公害、无残留的杀虫药物和杀菌药物进行杀灭和治疗。

林蛙养殖范文第4篇

一、林场概况:

二、生产经营情况:

林地经济情况:我单位有红松果林承包户69户,林蛙养殖承包户43户,林参间开发了60.8公顷,这几块解决林场很大一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是职工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三、职工生活状况和我们采取的措施:

四、今年的工作重点

在09年,进一步加强林场的经营管理工作,在认真开展好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要稳步推进08年确立的“做大食用菌产业,建好中药材种植、有机蜂蜜生产、有机鱼养殖三个基地”。同时,抓好其他创业项目。

在基地建设方面,三个基地均已初具规模。

中药材基地:返魂草人工栽培基地建设项目从去年秋季整地以来,现已经完成50公顷的工作,今年春季计划完成30公顷的整地,种苗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这块工作正按计划进行实施中,17.1公顷的白芍中药材基地建设。今年的工作是强化田间管理。97公顷的中药材基地,可解决林场尽60余名职工的季节性就业问题。

有机鱼养殖基地建设:08年,我场职工尹茂江等四户职工,科学利用林蛙越冬池夏季空闲期间发展渔业养殖项目,一举成

功。共投放各种鱼苗800多公斤,每尾3——4两,四个月的养殖时间单条重量都达到1公斤左右,总产量达到3000多公斤。生产出的有机鱼一投放市场就得到了广大消费者青睐,效益十分的可观, 此项目仅尹茂江一户,当年即增收9000.00余元。今年我场将发动57户林蛙养殖承包户,利用夏季闲置的越冬池发展养鱼,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使林场的综合资源得到的有效利用,扩宽职工致富门路。

另外,我单位的延边黄牛养殖业,在今年得到很快发展,冬采期间,我局出台的集采畜力养殖补贴政策,激发了林场职工养牛的热情,有35户职工得到了39500.00元的补贴,目前我林场发展集材畜力和菜牛的养殖户有35户 ,存栏153头,在发展集材畜力方面,我们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林蛙养殖范文第5篇

现阶段,我市的特色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政府密切配合,积极组织,取得了喜人成果。

(一)重点产业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调整,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其中粘玉米、棚室蔬菜、二瓜、苗木花卉、绿色有机水稻、马铃薯、林果、黄烟、食用菌、林蛙等重点产业已经凸显出来,正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被市政府确定为九台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程度明显提高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乡镇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组织特色产业和多种经营生产,加大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使我市特色产业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区域特色突出。

现阶段我市的粘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沐石河镇的桦树村、于家村、常家村、永安村,土们岭镇李家村、民主村、土们岭村、马鞍山村、荒山村、丁家村;棚膜蔬菜面积已达到2100公顷,主要分布在卡伦镇任家村、镇郊村、东风村、红星村、十里村,东湖镇的黑林子村,龙嘉镇的龙家堡村、袁家村、草城子村、双阳村、陆家村,九郊办事处莲花村;两瓜种植面积已达到1100公顷,主要分布在上河湾镇的榆树村、干沟村,苇子沟镇杨家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300公顷,主要分布在波泥河镇波兴村,卡伦镇东风村、镇郊村,西营城镇古榆树村,东湖镇双山村,其中棚室鲜切花面积达到120公顷,主要分布在卡伦镇东风村、镇郊村;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1000公顷,主要集中在其塔木镇红旗村、西营城街道办事处榛秆泡村、纪家镇姜家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200公顷,主要分布在纪家镇腰房村、大榆村、汾水村、太平村,沐石河镇于家村、常家村;林果面积达320公顷,主要分布在上河湾镇双顶村;黄烟面积40公顷,主要种植在沐石河镇太和村、于家村;食用菌面积20公顷,主要集中在九郊办事处聂家村,卡伦镇孙家村;林蛙养殖面积1.5万平方米,投放400万只,预计成活100万只,养殖地点在莽卡乡三道村。

二、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林蛙养殖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靖宇特产;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17—1

1 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1 基地规模逐年扩大,主导产业初具雏形

近年来,靖宇县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特产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是人参产业基地。全县人参西洋参留存面积稳定在200万平方米(其中:西洋参100万平方米);林下参基地规模达到88500亩。二是经济动物养殖基地。全县已封沟153条,林蛙放养面积64万亩,预计林蛙贮量2亿只,年回捕量3000万只;全县养殖梅花鹿8778只;养殖特种野猪11000头。三是食用菌产业基地。全县以黑木耳、榆黄蘑为主的食用菌发展到380万平方米。四是道地药材产业基地。全县以平贝母、北五味子、蒲公英、返魂草为主的中小药材面积达到47700亩。五是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以蓝莓和山葡萄为主的经济林规模达到14800亩。

1.2 龙头企业逐年增多,带动产业能力不断增强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特产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牵导产业的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县拥有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06户,其中: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户,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8户,农特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有人参、西洋参14个系列、66种产品;中药材8个系列、39种产品;人参保健品13个系列、30多种产品;食用菌16个系列、100多种产品;营养酒类8个系列、40多种产品;山野菜17个系列、100多种产品;食用果仁4个系列、30余种产品;野菜及野味肉类食品等20多个品种。年加工量在5000吨左右,年实现加工产值22000万元。

1.3 参与农户逐年增多,产业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我县从事特产业种植、养殖和加工的农户有11800多户,从业人员24000多人,有人参、林蛙、食用菌、五味子、平贝母、返魂草、特种养殖等各种特产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190多个。近几年,全县特产品交易市场非常活跃,已经成为东北地区西洋参、北五味子、平贝母、林蛙油等道地药材的重要集散地。每年特产品交易量在10000吨以上,交易额在50000万元以上。全县从事特色产业的农户户均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比2006年增长2倍多。

1.4 新产品开发逐年增多,产品科技含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先后有12户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特产新产品20多个系列,100多种产品。全县还有16户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国家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产品总数达到57个,认证产品产量达到120多万吨。另外还有6户企业的11种产品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 特产业发展建议

2.1 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根据全县各乡镇资源、气候及产业基础等不同特点,本着宜参则参、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林、参、蛙、菌、药”五个主导产业,走强龙头、建基地,促联合、拓市场、打品牌,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发展之路,不断强化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迅速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2.2 扶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产业链条短,开发层次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是我县特产业的主要特征。要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围绕壮大和提升特色产业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拓展特产业发展空间,要通过招商引资、攀高结贵等方式积极引进和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业层次,增加产业经济总量,通过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基地发展规模,实现产、加、销的高效衔接,快速推进产业化经营。

2.3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全县范围的大规模的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加强各种标准化的宣传和普及,积极推广各种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培育高档次的原料产品。

2.4 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名牌产品

要强化品牌意识,全力实施品牌战略。要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经营信誉,打造诚信品牌和知名品牌。要倡导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结合,借助外势发展我县特色产业。要通过整合品牌资源,形成规模和原产地优势,集聚起产品闯市场的合力。大力推行有机、绿色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产品生产的规范化程度,促进我县特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整体效益。

2.5 挖掘人才潜力、推进产业发展

要善于挖掘各方面的人才潜力,来促进产业发展,一是要挖掘农村乡土人才的潜力,加强指导和培训,使他们成为第一线的技术员:二是要提高特产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科技素质,真正学习到一些农村实用技术,从而有效地指导产业发展:三是要通过举办职业技术学校的方式培养专业人才,以逐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勇,高阳,代永刚,李姝睿.长白山林蛙的加工利用及吉林省开发现状[J].吉林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2] 房敏.吉林省发展特色农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孙峥.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研究与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林蛙养殖范文第7篇

1.培训工作注重五个方面

1.1抓好四个落实 在工作中早安排、早部署、早启动。一是及早落实培训产业。通过反复调研和与农民座谈,将培训专业设置在林蛙养殖、黄牛育肥、食用菌种植、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和农民需求的产业上,做到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与本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二是及早落实参训人员。按照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遴选培训对象,首先自愿参加并有一定产业基础和有强烈创业愿望的农民,确保参培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及早落实培训师资。为保证授课质量,在师资的选择上坚持“土洋双教”,即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全部聘请省内高校、业内权威如专家担当,实践操作课教师则由桦甸市创业能人、产业大户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土专家”承担,公共基础课由学校四名高级讲师承担;四是及早落实培训形式。严格按照集中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跟踪指导5个环节合理安排学时和教学时段,采取基础理论大班学习、专业知识小班学习和外出参观考察循环交替进行,让学员边学边看,强化印记。授课形式灵活多样。如:专家授课与产业大户现身说法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间答疑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做到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生动、有趣、活泼。同时在每班开班前照集体合影,印发通讯录,为学员互相交流取经搭建平台。

1.2抓好三个建立 在培训过程中,完善三项制度建立,用制度强化约束教与学过程,保证教学效果。一是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坚持课前点名,课中抽查和课后跟踪,做到出勤考核、课堂教学和跟踪服务三个“不放松”;二是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出台了教学目标管理细则,教学效果由学员民主评定,做到教师所讲课程学员想听、爱听、真听;三是建立考试考核制度。培训结束前,对学员进行集中考试考核,并存档备案,为下一轮培训奠定基础。

1.3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把农民创业培训与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基地拓展相结合,为地方龙头企业,食用菌、黄牛养殖等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助力;二是把农民创业培训与后续跟踪指导相结合,使每一位学员都能做好自身定位,确定发展前景;三是把农民创业培训和科技示范指导及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在2010年培训的121名创业学员中,有90名被推荐为当地的科技示范户,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通过他们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并从2009年~2010年的培训学员中,筛选出70名食用菌种植大户,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核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1.4抓好跟踪指导 跟踪指导是使学员知行螯合,产生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跟踪指导,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跟踪桦郊乡先锋村林蛙班学员中,反映的两个突出问题是:鼠害严重,缺少实际防治经验及近年林蛙死亡率较高,学校马上聘请林蛙养殖专家深入林蛙养殖沟系现场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5抓好典型宣传 将推介农民创业典型,作为推动农民创业学员学与做的嵌入点和保证培训后续质量的着眼点,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自2月以来,市农广校与桦甸市电视合制作的系列专题片“农民创业培训,造就胆识英才”在市台连续播出。节目以2009级农民创业学员中的创业成功典型的事例为主要题材,介绍他们的产业状况、前景,讲述其创业历程,评说其创业经验、体会与感悟等,从2月4日首期开播以来,已经连续播出7人9期。该节目一经播出,社会反响强烈,尤其在广大农村,深受农民朋友的关注。

2.培训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精心遴选学员是创业培训班成功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乡镇培训站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办好创业培训班的组织保证;培训内容实际、实效、实用,授课形式丰富多彩,学以致用是办好创业培训班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认真实施,是办好创业培训班的重要措施。

3.农民创业培训成效显著

3.1农民学习的主动性空前高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往的培训多是乡镇政府苦于组织,农民被动无奈参加,组织者应付了事,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农民收获甚微。农民创业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农民创业培训班层次高,学员多是农民中的能人,培训目标讲求的是对学员综合能力的煅造和提升,培训内容实效管用,“授之鱼未若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充分体现,加之形式丰富多彩,为受训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员们发自内心希望加入到培训队伍中来,希望这样的培训班年年能办。农民创业培训班开办以来,众多人员想方设法参加培训,而学校、乡镇严格审核,层层把关,不符条件不予录取,不仅保证了培训效果,打造了创业培训班的品牌,同时在广大农村营造了一种学习、改变、向上的良好氛围。

3.2坚定了学员的创业信念 创业培训学员主要是各产业中的规模大户,是农民中的能人,但由于眼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所从事的产业的走向、前景、经营等认识模糊,创业培训的内容填补了他们这方面的空白,使他们的创业之路由原来的凭着感觉走,走向了理性、科学,在创业的路上大步向前。公吉乡养牛大户杨宝忠,将创业理念课中王丽文老师的“大胆创业,艰苦创业,诚实创业,开拓创业”四句话裱上,挂在墙上,他说:这四句箴言说到了他心里。二道甸子镇学员孙忠和、八道河子镇学员张广森,在2009年桦甸特大洪水中养蛙沟受灾严重,但由于他们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灾年仍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两人的现身说法和经验体会,更加坚定了广大学员创业的信心。

林蛙养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时期;林下经济模式;科技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08302

1引言

林下济是2003年集体林权制度发展下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在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促进发展成效的有力实现。所以,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发展中提出的主要意见和建议,能够使农民获得增收,促进效益的普遍提高。

2林下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新增长点

2.1林下经济内涵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森林资源作为依据,以市场作为导向,促进科技水平的提升,以保证能够充分发挥林下资源的优势。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林下采集与森林旅游等复合型产业,不仅能促进各个行业资源的优势互补,还能保证生态农业模式的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发展不仅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自身优势,还能实现循环经济发展,保证发展林下经济区域具有适应性特点。

2.2林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2003年提出的林权制度,不仅能调动林业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还能实现产业化进步。特别对于一些贫困地区,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不仅能丰富林下经济内涵,还能将其扩展到整个森林生态圈。林下经济与传统的林业生产不同,为了实现周期短、效益快的特点,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使农民获得较大增收,还能推进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3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我国原始时展为现代的过程,主要经历传统农林生态、复合经营以及林下经济三个阶段[1]。

3.1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在林郁闭前实现的农作物间作,以获得综合效益。期间,由于树叶的休眠区不同,对作物进行种植不仅能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还能促进确定立体组合,保证行距固定作物发展期间,获得更为茂盛的林木,以保证能够按照不同的种植内容形成不同的模式。

3.1.1林菌模式

因为林分郁闭后的林下空气具有湿度大、氧气充足以及强度低等特点,在其中种植香菇、双孢菇等,不仅能实现较短的周期,降低主要的投资风险,还能提高市场的发展潜力。

3.1.2林粮模式

林下资源还具有株行距大、郁闭度小的特点,实现间作豆类种植,如:小麦、红薯等,不仅能促进长短结合,还能为农民增加更多收入。豆类与油料作物的种植不仅能促进固氮作用,增强土地肥力,还能优化土壤肥力,保证林业良好生长。如:江苏很多地区都在林地进行水稻育秧工作,这样不仅能节省一些专用的秧池,还能促进粮食作物的有效提高。

3.1.3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的光照强弱,蔬菜在生长期间,与光的特定以及生产季节变化差异都存在较大关系,所以,选择的蔬菜品种尤为重要。在安徽一些地区,利用山地平缓、竹林间隙、湿度等条件,不仅能种植一些瓜类,还能将产品供销给其他地区。

3.1.4林草模式

在80%的郁闭度林地下种植紫花、黑麦草等一些优质牧草,能够在每年获得更好的种植岔数。实现林牧不仅能促进饲草的大量销售,还能给牛、羊等提供食用原料。

3.1.5林花模式

利用林下的阴湿、厚腐繁殖特点,种植一些耐阴性的花卉等,如桂花、紫薇等,能够获得更高收益[2]。

3.1.6林药模式

林下具有一种特殊性的遮蔽环境特点,种植一些耐阴性的药材,如:白芍、金银花等,也能使其获得更高的产量。

3.1.7林茶模式

林下具有遮蔽特点,在其中种植茶树,能够促进茶叶品质与产量的有效提高。如:江苏在茶行中套种板栗、梨、枣等,不仅提高了果树的生长效益,还能提高茶叶的生长周期,保证了茶叶获得更高质量。

3.1.8林果模式

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实现林果的间作方式,种植地区居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2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主要利用林下空间来发展立体养殖,如:禽类、畜牧等, 都需要按照养殖的内容形成不同的方式[3]。

3.2.1林禽模式

该模式主要利用小昆虫、草类养鸡养鹅等促进林地的丰富发展,如:在某地区实现林下养殖规模发展,可以为其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形成养殖基地品种选育中心,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3.2.2林畜模式

在林下发展放牧羊、牛等产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养殖动物,期间,可以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以轮牧的方式来实现,以使其获得更高收益。

3.2.3林蜂模式

该模式主要在植被地、植物丰富的区域,在引用新品种发展下,促进养殖模式的规范性与专业性,也能使其获得更高产量[4]。

3.2.4林蛙模式

林下具有潮湿、温差小等特点,实现林蛙养殖发展,能够带动林蛙生产与销售工作的积极发展。

3.3林下采集加工

通过采集林下采集产品,能够通过加工产品附加值,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以促进食品的大量销售。

3.4森林景观利用

森林景观能够发挥林下的环境优势,并带动其他行业的积极发展。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不仅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能使其获得更高收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