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绘画作品

幼儿绘画作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第1篇

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61―01

幼儿的绘画教学中,评价既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又是对下次活动的指导。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评价,不仅可以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那么,从哪些方面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呢?

一、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角度

1.幼儿是否有想画画的热情。每一位幼儿对画画都有着强烈的兴趣,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可以畅快地发挥想象力,画其所知,画其所想,画其所爱。至于成品是否漂亮,对他们来说往往并不重要。只要幼儿乐意投入到绘画活动中用心进行创作,教师就要保护好幼儿的这种绘画兴趣,与幼儿一起分享创作的快乐。

2.幼儿是否能自信运笔。幼儿能否大胆流畅运笔,是幼儿是否有自信心的表现。如,我班有一位刚转来的幼儿,性格内向,每次绘画都畏畏缩缩,不愿动笔。有次画小动物,他便在纸上开始画小狗,尽管画得乱糟糟,线条也不够流畅,但他毕竟能勇敢地自己动手画画了,于是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进步。慢慢地他开始能独立作画了,对于他作品的点滴进步,我每次都会给予肯定。现在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运笔逐渐大胆流畅,也不缩手了,甚至在画完后还乐意讲述自己的画面内容了。

3.幼儿是否敢大胆想象。美术活动本身的性质促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解决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在指导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很少想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是常常随意涂抹,添加组合。有时他们给夏天飘起雪花,说是这样更凉快;有时让一排排小树背起太阳,说是因为太阳太辛苦了,让他休息一下。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更多地表扬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

4.幼儿画作色彩是否丰富。色彩对幼儿来说是非常奇妙和具有吸引力的,他们的画面不受物体固有色彩的限制,画面经常充满着色彩的对比和夸张的表现,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用鲜艳、强烈的色彩抒发感情,将画面渲染得五彩缤纷。鲜艳的色彩能表现出幼儿丰富的内心情感,所以对色彩的运用也是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重要因素。

5.幼儿画面是否有童趣。幼儿看周围事物的角度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幼儿绘画作品往往充满了他们所感知的稚趣。例如,幼儿画的桌子常是四条腿向四方散开的;房子墙是透明的,总能看见屋里的东西;侧面的人两条腿并列在画面上……稚拙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也是幼儿在绘画上的最突出特征。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应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给予指导。

二、评价幼儿绘画作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看作品是否反映了幼儿的心理活动内容。幼儿的绘画反映了他们的认知、意愿和想象,他们的绘画过程就是一个再造想象的过程。一幅好的作品能够反映出幼儿的心理活动内容。如,我班有位叫毅毅的小朋友很喜欢汽车,一次大家画有关“动物”的主题,他画的是小刺猬搬果子,画面上添了好几辆汽车。在讲评作品时,他自豪地说:“果园里的果子太多了,小刺猬开着汽车把它们运回家。”这正是幼儿绘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样的画虽称不上再现、写实、逼真,但却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幼儿当时的心理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

2.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幼儿的发展千差万别,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画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幼儿性格内向,画画就很认真,但画面上的物体都比较小;而胆子大、性格外向的幼儿画的画就比较夸张,线条更加富有张力,但画面给人比较乱的感觉。只要它是幼儿自己的创作,表现了幼儿对生活的感受,就应该承认它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应个别对待,不能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幼儿的作品,要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准确找出其中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第2篇

一、在绘画教学中融入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幼儿的绘画教学应当融入有趣的游戏,如果幼儿绘画教学就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幼儿只能机械地照着画,这样的话,小朋友们自然会兴趣索然。我们的绘画教学要想方设法使幼儿绘画兴趣高涨,课堂上是应该是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玩一玩的过程。要做到这几点,最好的方法是融入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例如,在小班的绘画教学中,由于小班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所以在绘画教学中都需要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游戏中慢慢地引导他们有意识地画一个个有用的线条,最终把这些线条组合成一幅有意义的画面。在画小白兔这节课中,我和小朋友们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给小白兔喂青草。我先在纸上画上小白兔,让幼儿学着画锯齿线,最后涂上青色,让小朋友们比较谁喂的青草小白兔最喜欢吃,就在这样游戏情境下,小朋友们情绪高涨,个个认真地画,相互之间都在比较谁画得好。这样使绘画活动游戏化,并且鼓励了幼儿自由表达物体的形象,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在手工活动中结合绘画,让幼儿获得多重感受

幼儿园中幼儿的手工活动主要有:泥工、纸工。泥工是使幼儿通过对橡皮泥搓、捏、揉等手段,塑造出一些简单的物体(如人物、玩具,生活用品等)。纸工是指通过撕纸、折纸、剪纸等活动,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幼儿喜欢玩橡皮泥,喜欢撕纸、剪纸等,这是幼儿的本性,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把手工活动与绘画教学相结合,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者的结合既注重了绘画中的平面图案的感受,又注重手工作品中的立体感觉,多重刺激幼儿的感觉器官,使得幼儿对这些作品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真正做到了动手又动脑,让幼儿在所喜欢的捏泥、撕或折、粘贴的活动中获得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绘画时表现出这些物体。例如在大班剪纸《苹果》这一课中,当幼儿们用卡纸剪出苹果后,再让他们画出苹果,他们就很容易画出一个个漂亮的苹果,对苹果的外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三、通过欣赏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绘画的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的绘画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优秀的、符合幼儿审美情趣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来欣赏,由此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为提高欣赏的效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幼儿该欣赏什么样的作品,由于幼儿的年龄小,他们该欣赏什么,值得幼儿教师好好考虑。我在选择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时,始终把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放在第一位,我会根据幼儿的年龄情况、认识水平以及季节特征、节庆日等,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要让幼儿们关注,促进他们绘画兴趣的提高。因此,根据主题的发展,制定了主题的绘画欣赏活动,例如,《中秋节》主题中欣赏几米的绘本;在《民族风》主题中,让幼儿欣赏水墨画;在《动画片》主题中欣赏一些漫画等。所有的欣赏都是在主题情感的基础上开展的,这样做既是对主题知识的了解,又是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其次是绘画欣赏的教学策略,在欣赏绘画作品时,教师不能简单展示一些画面,然后让幼儿自己看看,这样做效果很不好,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绘画作品的欣赏要让幼儿感受到美,体会到艺术的无穷魅力。例如在欣赏绘画作品《我也参与奥运会》(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我选择的是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活动的儿童画)。幼儿们边欣赏我边讲解,投影上不时地切换画面,幼儿们被画面中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运动员的卡通形象深深地吸引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不时学着运动员的样子。通过欣赏,帮助幼儿们对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艺术动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在今后类似的绘画创作中,幼儿会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就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四、多鼓励、积极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绘画教学中,需要给幼儿鼓励与赞赏。当幼儿们完成了一幅绘画作品时,老师要及时说一句鼓励的话,这样做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多说肯定和鼓励的话,例如,教学中我们要常说:“很好,颜色很美,你画得真棒。”或者是:“如果……就更好了。”这样做能够唤醒幼儿热爱绘画的本性,评价时避免指责的话语,如“真笨,画错了”等等,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大量的事实证明,几乎没有一例通过批评的方法能把差生转化为优秀生的事实,因此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解、肯定、重视他们,只有这样,幼儿绘画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绘画的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涂鸦 儿童心理发展

近年来,我们对幼儿的发展评价越来越趋向全面、客观,在其中幼儿绘画作品已成为主要依据,幼儿的个体发展档案中已少不了它的存在。而作品分析法也大多是以幼儿绘画作品的为第一手资料,但对幼儿绘画作品中透露出的幼儿心理发展的信息却被忽视。

一、通过绘画作品进行发展评估的优势

在对幼儿的发展评估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观察幼儿的外显行为,并记录下来)、谈话法(以语言为中介,了解幼儿认知经验情况),再下来就是作品分析法;但在对这些方法的比较中,作品分析法就独具优势。

观察法的不足在于:幼儿的外部行为具有时效性,即使记录下来,也多是以书面语言呈现;同时观察记录者往往会因为一些主观因素直接影响到记录资料的客观性。

谈话法受到语言的影响就更大了,我们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与孩子交谈时,一些幼儿或因陌生或情绪不佳而不与配合,拒绝回答,你能轻易评价这个孩子吗?你能说该幼儿不具有某方面的认知经验吗?

显而易见,只有在幼儿作品分析法中,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幼儿最真实心理状况的体现,幼儿在放松、投入的情景下,完成作品,尤其是幼儿的涂鸦作品,每一个线条、每一块色彩都无一不是向我们展示着他们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啊!

二、进行作品分析时的误区:忽视幼儿心理因素

在对幼儿全面评估中,关于“色彩是否丰富、搭配是否协调、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就大为不宜,对于一个心理学研究者来说,幼儿随意的一幅乱七八糟不知所画何物的涂鸦作品却往往成为揭示幼儿心理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呢!而国外更普遍运用涂鸦绘画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和主要手段。

有人研究发现“性格外向、喜欢交流但又不稳定的孩子色彩运用大多明亮、丰富,尤以红黄、橙等为主;内向拘谨的孩子往往只钟爱一、两种颜色,一般来说发展平稳的幼儿会均衡的运用4到6种颜色。色彩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含义,但总的来说,纯正明快的色彩代表了各方面的均衡,而灰暗沉闷的色彩则代表了忧虑甚至反叛,苍白的色彩往往是情感失衡或是疾病的表现。”①

我们也发现,有的孩子画得人物总是中规中距,而且总在画纸的下半部,这又说明什么?那是孩子在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控制力强,小而老成的“小大人”呢?这一点你可曾想到?

三、幼儿绘画作品的提供哪些信息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幼儿要完成绘画作品应具有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呢?①客观条件:画笔(主要是幼儿常用的水彩笔、彩铅、油画棒等)、画纸(A4大小为宜)这些绘画工具。主观条件:包括幼儿的手眼协调水平、小肌肉控制水平、绘画技能的经验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心理发展成熟度、智力发展水平。在这些条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幼儿绘画作品中能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例如:

个人情况:琛琛,男,(四岁三个月)

画纸材料:水粉纸8开;油画棒

画面情况:

线条:多为折线,斜线。

偏右侧有两个同心圆的封闭线条

色彩:用色为五种:

天蓝、土黄、大红、紫色(圆形使用)及少量黑色

3、布局:画面填充较满,多方位都有画到的线条。

4、笔触:有轻有重;在同心圆中心处有多色重复涂画。

分析:

1、色彩使用不单一,冷暖均有―幼儿发展平稳,相对倾向于外向。

2、画面没有出现很具体的形象事物―是幼儿的信手涂鸦

3、画上大面积使用线条―当时的心态是幸福快乐的

幼儿的解释:(一段时间后询问幼儿)一个大盘子,旁边有很多云彩。

以上为例,这幅作品还属于“草草描绘”②的阶段,这一阶段与幼儿身体机能的发育密切相关,也体现了智力发展过程:孩子们试图模仿大人并努力的更好的掌握画笔。对于一个四岁的幼儿来说,能够熟练地进行封闭曲线、折线,说明他小肌肉发展良好,手眼协调较好,掌握画笔比较熟练。色彩丰富,线条布满画纸,等等都说明这是一个情感发展平衡的幼儿。

四、如何解读涂鸦呢

理解涂鸦与理解孩子是相辅相成的,了解孩子的生活教育背景则是必要的步骤。观察作画中的幼儿尤为重要,记录下他的每次犹豫,每次涂改,每次走神和他所讲述的每个故事,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研究。每次的分析基本上都有两个过程组成:对画面中构图元素的分析及对整体内涵的假设和证明。

画质的布局很有学问,画面的充实度有时也能反映出精神或智力缺陷。画中的线条又细又长、下笔犹豫迟疑的通常是内向腼腆的孩子,而下笔自由放任、笔触浓重的多为大胆甚至好斗的孩子。温和的个性往往偏爱曲线,而现实的头脑更多会选择直线和角。此外,孩子的健康状况也应列入考虑范围之列

对于色彩的态度加强了涂鸦的可分析性。外向的孩子喜欢红色、黄色和橙色这类热情奔放的颜色,并且能够配合使用;而内向的孩子只满足于少数几种低调的颜色,例如蓝色、绿色和灰色。衣服恶化色彩丰富、画面充满生机的画体现了小画家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但是比起这些基础性的元素,涂鸦中的主题及人物似乎更有丰富的内涵;是命题作画还是自由发挥并无太大影响,事实上命题作画,例如树及房子的测试,更便与分析。而画中的人物,无论是复制的还是独创的,都是孩子们“个性与人际关系的综合体”。人物的出场顺序是值得关注的因素之一,越是与孩子亲密的人,就会越早出现在他们的画中。当然也不要忽略那些小人儿所处的位置、比例关系、高矮胖瘦、衣着表情等内容。

五、幼儿的涂鸦一般发展规律

作为教师,要想敏锐的抓住有用的信息,相对客观的评估幼儿发展情况,对幼儿涂鸦的发展规律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1、3岁孩子的特点: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详细解说:3岁以后,他从一开始就会确定要画什么,按照既定的想法来画,所以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但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又一个地画圆。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3-4岁孩子的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极其象征性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此时,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脚,更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

这期间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表现”,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比如会画出长着鼻子眼睛笑眯眯的太阳。

2、4岁孩子的特点: 终于会画形状了,开始凭想象画画,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

注意: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听孩子讲。把要画的东西放在眼前写生,要等到9岁以后,4-8岁,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而不管看到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详细解说: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出他们逐步认识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画出的人会有所不同,但一定表达了他那一时期印象最深刻的“人”身上的东西,例如:都是从画脸开始,慢慢孩子意识到有脚才能走,所以很快画出了有脚的“头足人”,然后注意到人有身体、手等,更可贵的是他开始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特征,比如画妈妈的长头发、,爸爸的眼睛等。所以千万要忍住教孩子画人的欲望,不要随便说“脚不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你画的人怎么没有鼻子?”,更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粗暴地添上手,耳朵之类,这样做是对孩子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不但剥夺了孩子的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世界的能力。凭自己的想象画画。4岁的儿童还能把心中想的内容通过语言与具体的想象联系起来,并画出像样的形状。如可以由“爸爸”这个词来想象自己的爸爸,能够抓住自己爸爸的姿态与特征与其他的爸爸有所区分。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孩子有一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大的倾向。4岁半以后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3、4岁到5岁期间,孩子会在一张画纸上画各种各样的形状,或是把同一形状反复画,象商品目录一样把各种物体罗列出来的画叫做罗列表现,作为整体,他毫无统一感,但听孩子慢慢讲解,才知道在孩子心里画上罗列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到五岁左右,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把家里家外用四方形围起来,成为有整体感的表现形式。另一特点是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的同存表现,如听了“仙女”的故事后,把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的罗罗都画在同一画面上。

4、5岁孩子的特点: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注意:不要说他的形状画的丑。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详细解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不但知道人有的各个部位,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人和衣服之间的关系,能画出穿着衣服的人。由于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会画出基底线,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另外,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能把从故事中得来的印象画成画,是5岁儿童的特征。多给孩子讲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他的画也会成为充满故事和想象力的画。

5、6岁孩子的特点: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是事物秩序化。能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注意:绝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的或坏的评价。要更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让他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给他将绘画书,将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客观地说,仅通过绘画作品就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做出全面评价是不可能的,而且“需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尽量不要脱离社会文化背景去进行分析研究”。而且对于“涂鸦心理”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完全解读涂鸦还需要更深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要对孩子信手涂抹的画视若无睹。因为“无论画什么,有心人总能从中看到孩子的心情与品性”③。

参考文献:

[1]《涂鸦解密―儿童绘画心理透视》(法)罗丝琳娜 达维多 著 2007.12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阶段;语言教学;绘画;应用渠道

绘画和文字具有相似的功用,均能传递信息、承载价值,是人类自我表达的一种外在形式,这种形式的作用在幼儿教育阶段表现突出,充分满足了3~6岁幼儿的敏感需求,如果可以将绘画与语言教育进行完美结合,自然会取得难以估量的教学成效。

一、营造绘画环境,提供语言泉源

绘画环境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心理环境,二是物质环境,而且优良的绘画环境必须是舒适、活跃,并且能够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源泉。老师在营造心理环境时,重在提供给幼儿安全、轻松、和谐的气氛,尽量帮助幼儿选择喜爱的绘画内容;在营造物质环境时,主要提供给幼儿尽量多的绘画材料,在满足幼儿绘画心理欲求的同时给幼儿建构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总的来说,营造环境的方略是将绘画与语言相结合的手段,反而给语言教学提供了语言泉源。

二、参与绘画引导,渗透语言教育

按照老师参与绘画的程度,幼儿绘画可以分为命题画与意愿画两种。在幼儿画命题画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先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功用、关键特征等内容,随后让幼儿自行表达此事物的外观特点,将幼儿的语言表述和视觉体验进行完美结合,最后利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当幼儿愿意画画时,老师只需要给幼儿准备好彩笔、颜料、白纸等用具,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表达、去创作,或许幼儿在一开始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此时老师可以稍加指引,必然会达到意料之外的绘画效果,在绘画中渗透了语言教育。

三、阐释绘画作品,增强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要经过不断地沟通、实践才能有所增强,因此幼儿老师要给幼儿提供尽量多的说话机会,锻炼幼儿语言组织的表达能力。比如,当幼儿完成一件绘画作品时,老师要对幼儿的作品予以丰富的肯定和赞许,对待一些色彩十分艳丽的作品,老师可以夸奖“你画得真好,这么多颜色比天上彩虹的颜色还要多”。再如,老师可以鼓励一小部分孩子勇敢地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说出自己创作这幅画的缘由,随即指引同伴之间进行绘画作品的沟通,最终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成为语言的构建者。

总之,应延展绘画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渠道,让幼儿语言和绘画结合得更加完美。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第5篇

一、幼儿园绘画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现阶段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分析教材后找到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材开展教学,方法单一,习惯示范性教学。幼儿紧跟教师的绘画步骤,学生在教学中被教师牵着走,教学方法单一,极大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

2.绘画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

幼儿园为了保证教室内的整洁程度,严禁幼儿在教室墙壁上进行涂画,幼儿只能在纸张上作业,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创作空间。而且,教师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局限在教室内,幼儿与大自然的接触不多。

3.教师评价为主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通常只是关注画面的内容和干净程度,认为画面内容丰富又干净的作品就是好作品。教师应当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盲目的批评,打消了孩子绘画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有效开展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策略

1.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绘画对幼儿有天生的吸引力,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说明自己的感悟。我们要对幼儿绘画予以积极的引导,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教师切勿为幼儿的绘画设定条条框框,切勿限制他们自由想象。可以将绘画教学游戏化,将绘画的内容采用谜语的形式呈现。比如在画乌龟的活动中,笔者结合了乌龟的特征,编造了谜语:“走路慢慢摇,遇事就缩头,腿儿肥又短,背上有硬壳。”通过谜语自然引出绘画内容,孩子在猜谜的过程中,就会根据谜语表达的特征对事物有更深的印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孩子真正爱上绘画。

2.注重“观察”在幼儿园绘画中的作用

幼儿善于通过观察认识世界,他们会依据自己的对事物的感知进行绘画创作。当教师提供同样的绘画对象时,幼儿对绘画对象会有不同的认知,呈现出来的作品往往也不相同。教师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要教导孩子把握好事物的主要特点,引导孩子观察时要有重点,把握事物的特征。比如在画房子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孩子们走出课堂,从建筑物的外形、构造和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观察,对幼儿绘画加以积极引导。由于每个孩子对事物会存在不同的认识,因此,他们的作品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小兔子绘画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孩子观察小兔子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们构造一幅有兔子的庭院图。有的孩子画了两只小兔子在一起吃东西的场景,有的画了一个小朋友喂小兔子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引导幼儿学会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以往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模式中,教师会选出自认为优秀的作品进行教学活动,但教师与幼儿的审美观点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以后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所有孩子的作品都进行公示,让孩子们选出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学习评价,学习同学之间的优点,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4.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幼儿可以在评价同伴作品的过程中学习。教师在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要耐心询问幼儿绘画的构想,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决定幼儿绘画作品的好坏。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人无法理解孩子的世界。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性尚且交叉,因此,绘画作品往往较为奇特、不合常规,这也正是儿童绘画作品的可爱地方。教师要对小朋友的作品内容、情感有大致的了解,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评价。小朋友之间也要开展相互评价活动,让他们选出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要尊重幼儿的绘画创意,鼓励他们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给予鼓励赞美。

5.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的本质就是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让他们自由发挥。教师要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近大自然,去发现生活的美好事物。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采用固定的模式,将基本方法告诉幼儿之后,要让他们自由发挥,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使其大胆自由创作,最大限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教学选材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绘画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应当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不同方法的教学。年龄偏小的孩子一般处于绘画的“涂鸦期”,因此,幼儿园要提供一定的涂鸦环境,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三岁左右的孩子处于绘画的“象征期”,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条来表现事物,观察能力也比较强,教师可以提供绘画的基本技能。年龄再大点的孩子处于“概念画期”,教师要对幼儿予以正确的引导,保护幼儿的创作热情,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

开展幼儿园绘画教学,重点是为了培养孩子对事物的欣赏能力,避免“框架式”教学对孩子思想的束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发挥积极作用,针对幼儿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努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保证幼儿园绘画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乌云塔娜.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J].青年文学家,2013,10(35):16-17.

[2]王丽娟.翻开绘本灵动教学――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有效绘本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1(10):12-13.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315-01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研究发现人们在孩童时期最具有创造性,那我们应该怎样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一、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能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对幼儿创造性培养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已是当前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依样画葫芦”,忽视幼儿的个性表现,常用简笔画做为形象表现模式灌输给幼儿,让简笔画成为幼儿绘画的表现模式。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模仿是天性,如果成人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简笔画的东西,就会使幼儿形成定势,幼儿就会画类似的房子,汽车,人……

2、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忽视幼儿学习绘画的内驱力。从成人的眼光为幼儿选材,认为:线条越简单,幼儿越容易掌握,这样安排符合了由浅入深的原则,但是实际上幼儿认识世界并不是以物象的简繁来发展认识的,他们喜欢画熟悉的,感兴趣的人,事,物。

3、传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只以”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在当中的其他表现,特别是创造性的表现。

三、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措施

1、为幼儿创造宽松环境,营造美术活动创造的氛围

现代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给技能方法,留下创造余地

古人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幼儿进行创造必须以方法为基础。幼儿常常不能把头脑中丰富的创造想象尽情地在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那么,在平时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的人,事,物,为幼儿的创造提供素材。

3、丰富各种经验,提供创造基础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创作反映的内容是幼儿的生活。有些女孩子非常喜欢漂亮的衣服,她们往往最乐意创作这方面的内容,画各种各样的公主裙,帽子,鞋子等,并非常认真,非常高兴,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

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形成创造动机

皮亚杰说:”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姿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游戏,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促使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

5、适时介入指导,促使幼儿创造才能的展现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所进行的探索,创造远比一幅作品意义更大得多,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自作,带着极大的热情同幼儿一起参加美术活动。适时并不是想画什么就让画什么,教师要先观察幼儿,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这样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 自主性绘画 教育特点 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提高幼儿的美术教育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为将来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步骤,以教育为目的,以创造力的培养为辅,培养具有创造及想像力的人才来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绘画活动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它的价值在于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过去的绘画活动一般都是临摹、没有孩子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流露,因此失去了本应属于儿童画最珍贵的稚拙和天真。自主性绘画是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自主性绘画,对儿童而言是自主性活动,不受教师强制性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能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关于幼儿的自主性绘画教育的特点探讨

从幼儿绘画的本质来看,幼儿是用心灵之智慧,画万事万物之相,又以万事万物之相表达自己的心境。首先,对儿童来说,自主性绘画是自主活动,完全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不受教师的强制干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随意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其次,绘画活动本身具有自主性。在活动过程当中幼儿能够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能够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绘画能力。最后,注重幼儿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儿童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启发非常重要:儿童的思维需要老师激活;想象力需要老师开发;当儿童遇到困惑或者难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循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当儿童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以启迪,促使其进行再创新,“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在儿童自主性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自主性绘画的分析

1.首先是准备环节:确立教师的角色,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策划作用。基于对幼儿自主型绘画活动的理解和教师作用的定位,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尝试通过适宜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整合经验,促进其多感官、多通道经验之间的转化,从而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经过思考和讨论,我们选择了“画音乐”的方式。“画音乐”活动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帮助幼儿加深理解音乐作品,并鼓励幼儿学会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2.其次到组织环节:注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及表现,要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多感官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听:在跟幼儿一起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恰当地使用了自己的表情,将自己对作品的欣赏通过体态表现出来。教师投入的表情和体态给了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把幼儿自然而然地带到了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中。另外,教师对幼儿的欣赏表现没有过多地干预,减少了幼儿之间的模仿。教师创设较为宽松、开放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想象、创造提供了支持。画:在幼儿绘画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鼓励性的语言指导,为幼儿平等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说:在讲述绘画作品时,教师鼓励幼儿讲述自己通过绘画方式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引导幼儿给自己讲、同伴讲、小组讲和集体讲的方式,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事件表达出来,在集体中建立自信心。

3.最后是分析环节:关注幼儿作品呈现的信息,从中获得有助于下一阶段活动设计的信息,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制定下一环节的活动提供依据。分析幼儿绘画作品,筛选重要信息,了解幼儿真实的想法。自主性绘画的核心内容体现在绘画方面的自主、绘画过程的自主和绘画表现的自主。因此,分析和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没有把写实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幼儿的绘画表现,绘画过程的自主性、新异性、独特性来评价绘画作品,并通过幼儿在绘画背景、绘画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内容来了解幼儿,重新审视和评价他们要表达的情感和想法。

三、自主性绘画活动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1.自主性绘画对幼儿的独创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跟踪观察,幼儿的画表现出明显的新意和独特性,图画的构思新颖,内容丰富,各有特色并很少雷同。哪怕是画花和树之类题材也会色彩纷呈,构思新异。

2.自主性绘画使幼儿的语言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自主性绘画实施两年后,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能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讲述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孩子们对每个主题的开展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表征,并能够要求老师对自己具有个性化的作品进行文字记录。

3.自主性绘画让幼儿自我意识和个性得以显著发展。在初期,幼儿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始时只能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与主题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主题内容的表达也只是临摹或死板地照抄同伴的好作品。到后期,幼儿能够自主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创作,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4.自主性绘画让幼儿的情感得以发展。他们的情感越来越分化,内容日益丰富,体验逐渐深刻,因此他们绘画的内容越来越精彩,在主题活动中可以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第8篇

今天美术活动的绘画主题是快乐的春游,孩子们纷纷讨论上周去春游的情景,都在认真地画着春游的景色和人物。

多多:用黑笔在画纸上画了许多短粗线条,一圈圈黑黑的蝌蚪人,还有歪歪扭扭的很多数字,并喃喃自语:“我的作品完成了!哈哈哈……”

荣荣:“多多,你画的是什么呀?乱糟糟的。”

多多:“我画的是妈妈带我去玩时坐的161路公交车,从侧面看有两个轮子,车子是双层的,有两层座位,这是发动机,这是前门,这是后门,前面是驾驶员座位,上面是时间表,首班车6:59,末班车是1:04,还写了个学号3,是我的学号……”

珂珂:“你画得一点都不像,反正乱糟糟的。”

多多:“我觉得很像。”

荣荣:“应该涂上颜色就好看了。”

多多:“那我来涂上颜色吧。”

二、观察解释

1.从幼儿的绘画兴趣来看:多多对“快乐的春游”的绘画主题比较感兴趣,能调动生活中妈妈带他出去游玩时乘坐公交车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此次绘画活动中,在绘画创作中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对绘画活动兴趣浓厚。

2.从幼儿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来看:多多小朋友小班时由于右手臂摔伤骨折,导致绘画中的线条控制能力较他人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手部小肌肉群精细动作的发育与同年龄段的中班幼儿相比,也缓慢了许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时间内达到相同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因此,对于多多的作品,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他在绘画中的艺术表现和感受。

3.从幼儿绘画自主表达意图来看:多多观察公交车时,选择了特殊的观察角度:侧面,画出了两个轮子,并画出公交车的结构是双层的,造型有两节,前门和后门,还有车上的时间表首班车、末班车,他都能画出来。可以看出生活中多多是个善于用心观察的孩子,能有意识地把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细节用稚嫩的笔触表达表现出来。

4.从幼儿的互动水平来看:荣荣和珂珂两位小朋友不太能理解多多的创作意图,珂珂只能用“像不像”,荣荣只能用“好不好看”评价多多的作品,但这两位小朋友对多多作品的评价并没有影响到多多对自己作品的自信:“我觉得很像。”荣荣的建议:“涂上颜色就好看了。”多多采纳了荣荣的建议,给作品涂上了颜色,说明在同伴互动交往过程中,多多能不被同伴思想左右,但对于合理意见是能够听从和改进的。

5.从幼儿的绘画互动需求来看:多多对自己创作的作品生成了新的需求,期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当同伴说他画的作品乱糟糟时,他急于解释自己画的是双层公交车,生怕同伴看不懂,又耐心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绘画的过程,甚至愿意接受同伴的建议,给作品涂色。这说明:4~5岁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在完成绘画作品后,有得到表扬、鼓励和支持的心理需求,从而延续对绘画的创作兴趣。

6.从幼儿的绘画能力年龄特点来看,1~4岁的幼儿处于涂鸦期,他们从无控制地乱线涂鸦到有控制地命名涂鸦;3~6岁的幼儿处于象征期,开始用线条和简单图形的组合表征自己感知的事物,这时受限于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水平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5~7岁的幼儿进入写实性早期,画的画有点像了。不同年龄特点具有不同绘画特征,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绘画特点进行把握和分析。

三、观察的应对:教育策略的跟进

1.组织作品评价和讨论:让多多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绘画的成就感,肯定多多作品的优点。教师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多多画了从侧面看到的161路车,还是双层的呢,画了这么多乘客乘坐161路车,这辆车真热闹,连时间表都画出来了,观察得真仔细,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像过年一样喜庆,要是线条更流畅些,不断断续续的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