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

自媒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媒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媒体范文第1篇

方法/步骤1首先你需要有一台电脑,方便自媒体的文章,然后需要多个自媒体帐号,例如没有点击ie。

2搜索一个自媒体平台,然后点击自媒体官网。

3点击注册,填写你的自媒体信息,要求真实的。

自媒体范文第2篇

“潜传播”溯源及其概念

“潜传播”可算作一个较新的名词,在“自媒体”的语境下被人们关注从而成为一种现象。但若溯其源流,“潜传播”在中国古代即已有之,只不过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的几千年中,技术工具的缺失以及封建统治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专制思想,使得大规模的“潜传播”既无实现的有力媒介,也无实现的“自由”。

尽管如此,“潜传播”依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存在并延续,从远古时代一直持续到明清之后,可以说,只要有统治阶级充当绝对“把关者”的传播,就有民间以童谣、野史、说书等等方式的“反传播”和“潜传播”。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信息传播史,归根结底是传播与反传播、“显传播”与“潜传播”对立斗争史,加之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使得“潜传播”作为一种现象与整个中国文明史相依相随。

但在传播学领域,其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却是在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自媒体”真正拥有话语权的21世纪。可即便至今,“潜传播”也不算是一个有着较高认知度和热度的传播学名词。该词曾在文学研究领域被提及,系从诗歌传播研究的视角,是说“诗人因作品涉及个人私密或自感作品尚不成熟而不想让其逾越自我传播的范围”或是“作品因某种客观条件限制而进入不了其他传播渠道,只能暂时居留于自我传播而等待消失或扩散”。显而易见,这仅是将“潜传播”限定在自我传播的范围内,并不具有较大的传播学意义。

迄今还未有人对“潜传播”这一概念给下过明确定义。但在专业领域内,“传播”的概念已经被清晰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而“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隐藏;不露在表面;秘密”之意。由此,不难将“潜传播”定义为:通过特定的符号、方式、渠道进行的非公开社会信息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隐蔽运行。

自媒体时代“潜传播”的通道

古已有之的“潜传播”可以通过童谣、江湖暗语、书信、地下印刷品以及人们的口耳相传来实现,但规模往往有限,传播效果亦不明显,更要承担较大的政治风险。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强权”的把关人渐渐式微,“潜传播”的发生开始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较完备的技术条件。如今,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场规模巨大的“潜传播”的发起者或参与者。但至今“潜传播”的通道仍相当有限,一方面博客、播客、网络论坛社区、网络音视频等自媒体平台缺乏“潜”的属性,一方面此类通道大多有着较为强势的“把关人”。目前来看,“潜传播”发生的通道主要为手机短信、网络即时通信以及基于SNS构建的新型专业社交网站。

手机短信是几类主要的“潜传播”通道中隐蔽性较强的一种,它最大的信息传播属性是完全私密,除发送者外,他人不但看不到短信的内容,甚至连“传播”的这种行为――收发都难以完全察觉。此外,由于具有即收即发、快捷便宜等特点,手机短信一直是我国8亿多手机用户最喜爱的信息沟通方式,也是目前最为普遍和大众化的一种“潜传播”方式。然而,手机短信的“潜传播”还主要限于人际传播的范畴,传播内容也以有限数量的文字(目前每条短信不允许超过140个字符)为主。

与手机短信方式进行的“潜传播”相比,网络即时通信(QQ、MSN、移动飞信、阿里旺旺等)则真正意义上为“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举起了旗帜。基于网络即时通信的“潜传播”已经远远超出人际传播的狭小范畴,它以超强的即时性、群集化、隐蔽性、自主式社会组织和动员方式,成为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乃至大众传播为一体的复合化“潜传播”工具。通过网络即时通信,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可以实时、高速、隐蔽的在传播对象间传递和分享,而“QQ群”式的隐性网络动员和组织方式更是为“潜传播”创造了令人心仪的技术条件。网络即时通信是目前传播效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潜传播”通道。

SNS社交网站近年来大热,从国外的“脸谱”(Facebook)到国内的“人人”、“开心”,吸引了无数青年。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总的来说,社交网站构建起来的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部分社交网站实行“封闭式”注册,不注册个人ID或“加好友”、“加圈子”,便无法进行“社交”和“分享”。此外,如“人人”等社交网站具有严密的分级隐私设置,对于特定群体的准人许可和回避有效的维护了用户的隐私权――这也是传者对内容的控制加强的体现。而传者一旦具有较强的内容传播控制权,“潜传播”便有了实现的自由。和手机短信与网络即时通信相比,社交网站中的“潜传播”处于“熟人网络”之中,传者的个人身份相对容易验证(特别是实名制注册ID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传播不良信息很容易确定信源。因此,通过社交网站进行的“潜传播”其隐蔽性和安全性也较为薄弱。但需注意的是,目前众多社交网站已渐渐向“集成性传媒平台”的方向迈进(如网络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站的融合,典型的有QQ校友与QQ),这一趋势将赋予SNS社交网站以更加强大的“潜传播”功能和社会自组织能力。

“潜传播”的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而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从特定角度和层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传播,其基本传播模式自然可以从传统的网络传播模式中找到依归,并没有达到颠覆传统网络传播模式的程度。但是,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似乎更适用于“显传播”,对于“潜传播”这种社会信息系统的隐蔽运行并不十分契合,在结构和要素上,两者依然有着显著区别。

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由北京大学谢新洲教授提出,他将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噪音等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进行概括,建立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基本模式,该模式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概括,将电子邮件、BBS论坛、音频视频等纳入网络媒体这一概念,并考虑到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四个要素,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图例展示了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

前已述及,理论上“潜传播”的传播模式仍属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范畴,但传播系统的开放程度、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效果等却 有所不同。基于此,笔者在分析各传播要素和条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一种更适于描述“潜传播”的传播模式。

在“潜传播”传播模式中,传/受者(C/R)既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大系统中,同时又通过SMS/IM/SNS等通道进行着非公开的信息传递和分享,从而在社会大系统中构造出了一个个“潜空间”(图中黄颜色部分),该空间中的信息很难被外人所知,但却可以在其内部迅速传递。亦即是说,在信息流动方向上,主要是自外而内或是内部循环,由内而外则是较弱的流向。

在“潜空间”中,由于工具的便利性,内部成员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加之SMS/IM/SNS的使用者之间一般具有较高的相识度,这就使得“隐空间”中进行的传播具有普通传播难以企及的强传播效力和圈内成员的群体自组织能力。

此外,我们知道,自媒体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广播、组播、点播(P2P)等,但对于“潜传播”,广播必不可能,其主要传播类型是组播和点播(P2P)。而在信息符号的使用上,“潜交流”者之间既可以使用通约的语言符号,也可以使用中国古代“江湖暗语”似的非通约符号,这就更加巩固了“潜传播”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之所以选择“潜传播”而不是“显传播”,既可能出于个人隐私原因,也有可能是目的或行为的不可告人。此时,隐藏在社会信息传播大系统中的“潜空间”就成了一颗颗危险的炸弹,将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这也正是笔者为何将图2中的“潜空间”用刺眼的黄色表示的原因。

但总的来说,“潜传播”并不都是有害的传播,这种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强大效力的特殊传播形式不受时空、现实身份和地位的限制,成员之间沟通便利,地位平等,组织方式灵活,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近年来,我国通过“潜传播”形成的社会自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荣誉、关注民生、表达诉求、维护权利、践行公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潜传播”的引导与控制

和相对易控易导的网络“显传播”想比,“潜传播”的出现和风行的确给传统的中国信息传播格局造成了深刻影响,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流媒体公信力以及政府的公众舆论引导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适时、适度地对“潜传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最大化缩小“潜空间”。“潜传播”有时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当主流信息缺失时,民众只能通过“潜传播”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容易激化,一些较为激烈的民意诉求往往通过“潜传播”酝酿和积聚,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当由“潜传播”引发网络舆情危机时,政府部门要通过自己的信息平台和主流媒体及时向公众权威信息,满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尽量缩小充斥着不确定信息的“潜空间”。

搞好舆情监测,及时处理“潜传播”中的不良信息。自媒体时代,“潜传播”不可避免,也确实很难控制。但即便如此,对“潜传播”中的社情民意也不能不管不顾,在不侵犯传播者隐私的情况下,应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保持对各类“潜传播”通道的舆情监控,建立专门针对“潜传播”的舆情发现、分析和处置机制,这是政府部门发现危机、引导“潜”舆论并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关键。

自媒体范文第3篇

此外,自媒体由于没有社群来沉淀用户,缺乏有效的变现模式,往往对内容版权十分看重,一般只愿意让内容在自有平台上传播,而不欢迎其他渠道的分享。

而社群媒体的内容是流量的入口,社群即是流量的沉淀。即社群媒体产生的内容在群成员间便可形成有效的传播,而不必仅仅依赖于其他的媒体平台。所以,相比自媒体来说,社群媒体的传播渠道更丰富,而且十分高效和精准。

从用户沉淀来看。社群媒体与自媒体最本质的差别在于用户沉淀。这才是社群媒体的核心所在。

在自媒体中,内容是一切的核心,它是自媒体的目的所在,也是价值所依,自媒体需要靠内容来变现。而在社群媒体中,内容只是手段,它是用来吸引用户、从而组建社群的工具,社群才是价值核心。与自媒体想尽办法增粉不同,对于通过内容吸引过来的用户,社群媒体往往自设规则和门槛,符合规则的人才可以沉淀进社群进行共同创造,不符合规则的人则果断不带你玩。也就是说,社群媒体通过内容来吸引用户,再通过规则来筛选用户。

正是因为社群媒体有用户沉淀的过程,有社群的存在,所以,相较变现无路的自媒体来说,社群媒体不必死守内容,它在商业变现上将有无限的可能。无论是收会员费、社群电商,还是社群广告等等,社群媒体都能够玩得转。这也是目前很多社群在变现上的普遍做法。

自媒体范文第4篇

可怜的传统媒体行业,还没有在PC互联网的馀震中找到喘息的机会,新一波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打击又开始了。因为阅听人不断流失,传统媒体内容生产者似乎再不能从生产内容上得到足够回报,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而他们的明天又在哪里?

传统媒体的价值有两大,一是对分销渠道的掌握甚至垄断(例如报纸垄断发行体系,无线电视台垄断频道),一是因内容价值而产生的广告价值。此外,一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因此接触媒体内容的总时间固定不变,花在某个媒体的时间多了,其他的便少了。

于是,媒体行业首先遇到的变革,是渠道变革。从报纸到电脑到手机,内容的分销渠道改变了。阅听人的眼睛从报纸与电视转向电脑和手机。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并没有在这些载体上垄断任何内容分销渠道。无法掌握内容的分销,媒介的权力与价值便消失一大块。

新的内容分销商是谁?是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社交网络,视频网站,然后是Line和微信Wechat。人们在互联网上找内容,在社交网络里分享内容,而现在用手机分享。互联网商业化发展超过17年,每一次变革所诞生的新渠道,难得有机会被传统媒体掌握的。

内容生产成本无法因应新媒体特性

媒体在内容价值上又如何?内容为王是一直以来媒体工作者最引以为傲的信念。在平面杂志这类本身不一定能拥有分销渠道的垂直媒体上,此点也最为明显,因为杂志一本本总是要卖钱的。靠著较为深度的内容吸引特定的分众阅听人,似乎也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竞争者大量出现了。由于接触内容分销渠道的门槛变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社交网络,视频网站或者微信上内容,“发行”这件事情变得无比容易,使得原本没有能力办杂志的人现在都有初步的能力生产内容然后发行。你甚至不需要什么团队,一个人就行了。

笔者以一人之力经营数位之墙超过17年,从最开始必须自己架站写程式,到后来博客作者根本不需懂这些,到现在微信上的自媒体完全不需技术知识也能经营。内容流通性大幅增强使内容为王的时代终于到来,然而传统媒体为了生产内容所配置的编制却相对显得臃肿了。

困境在于,一方面需要传统编制来应付传统内容载体(纸质媒体及相应分销渠道成本),一方面阅听人的时间逐渐往电子载体移动导致广告价值下滑(收入下滑),传统媒体也在经营新的电子内容渠道,但这部分收入却不大,更不足以负担那个传统内容生产编制的成本了。

将内容生产的编制开放

传统媒体不是没有考虑过买下新的内容分销渠道,例如新闻集团曾买下MySpace但经营得不好。从资本观点来看,疲软的传统媒体要买下当红网络内容分销渠道几乎没可能。想恢复传统媒体垄断内容分销通路的价值,就先不用想了,有能力想这件事的传统媒体也没几个了。

内容生产方面,生存之道无非开源与节流。纸质媒体不会灭绝,但是会逐渐凋零。配置在这方面的内容生产人力与运作体系,最终会需要整个砍掉重练。而因应电子载体的内容生产人力(这个部分,大部传统媒体应该都没有编制)则需要有个方法来做较低成本的储备。

有没有想过,一个媒体的内容都是从网络上的博客作家来的?或者都是微信的自媒体来的?互联网从电脑开始发展到手机,不变的精神是开放,而开放意味著权力的下放。传统媒体要改变的不是因应电子媒体的手段,而是把“关起门来生产内容”的方式开放。

既然内容的生产已经不是个高成本的事情,何不向外取材?既然外部有这么多好内容,为何还需要传统的编制来生产内容?传统媒体需要思考的是,内容生产的编制该如何逐渐迎向新的电子载体,以便于当纸质载体的阅听人数下滑时,成本结构能逐渐过渡到新时代。

自媒体时代来临,免费是必要条件

内容生产成本下降,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内容被付费的价值下滑。内容为王不等于生产内容的人可以靠卖内容赚钱。这个观点笔者多年前就提过,内容会越来越不值钱。实际上,传统媒体也并没有真正的靠出售内容赚过大钱,真正赚钱的是广告销售。

在迎向自媒体的时代,这个趋势会更明显。广告要能卖出去的前提是读者或观众数量,而为了快速的扩大影响力(由于移动互联网兴起,这件事情成本更低了),内容不能收费变成必要条件,否则就无法利用这个新兴内容分发渠道的特性。

自媒体范文第5篇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1月推出的产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网页等媒介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数据。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这是微信的一个附带功能,任何个人或组织均可免费申请微信公众账号。获得账号后可通过后台编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信息,并群发给订阅该账号的用户。因此,每个微信公众账号都可看作是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媒体。本文中,微信自媒体主要指的就是微信公众平台,这也是国内大多数学者的普遍看法。

一、微信自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微信自媒体目前正处于发展成长阶段,大众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升温。微信自媒体是现在运用最广泛且运作成本也最低廉的自媒体平台之一,微信自媒体营销也是自媒体营销最具代表性的缩影。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说从创建初始就是为整合营销而服务的,它首先以其受众数量庞大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商家进行广告投放,进而以消费者购买为中心,不动声色地完成经济、科技、文学、新闻、娱乐、教育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构建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再借以这个网络来覆盖人群并吸引人群。它独创的商家与消费者直接互动的模式更是完全贴合了整合营销的理念,这让受众有了选择信息的自主性,也为商家提供了了解受众想法的确切途径。

至2015年,微信用户已突破6亿户,公众账号超过580万个,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长为一片肥沃的资源土壤,如何利用好其巨大的资源优势,是所有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收获利益的自媒体人所密切关注的。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三种公众账号: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这三种公众号权限和功能各不相同,服务号每月只能群发四条信息,订阅号可每天群发一条信息,微信自媒体多数以订阅号为主。

(一)微信自媒体的创办者团队。微信自媒体的发展正在经历着从蜂拥而入到优胜劣汰,其创办者团队从职业精英到各种达人甚至是普通白领、居家主妇,当然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目前,优秀微信自媒体的创办者多为各个领域的精英人士,他们在做自媒体之前已经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如“逻辑思维”的罗振宇是资深媒体人,“鬼脚七”的文德曾是淘宝网搜索总监,“吴晓波频道”的吴晓波为国内著名财经专栏作家,“凯叔讲故事”的王凯是知名主持人,等等。

(二)微信自媒体的内容和题材。微信自媒体参与者众多,其内容来源和内容题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内容来源上看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文摘类,即主办者基本不创作内容,而是选择、摘录、推荐其他媒体的内容;二是原创类,即自媒体内容由主办者创作,部分原创类也会接受读者投稿;三是混合类,即既有原创内容也有转载内容;四是补充类,即在转载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常见的有内容导读、读后感等。从内容题材来看,涉及有生活类、新闻类、时尚类、学习类、营销类等。

(三)微信自媒体营销主要方式。微信自媒体的发展正是基于微信自身强大的信息交流互动,通过其粉丝的关注、转载实现自媒体的口碑效应传播。微信自媒体的营销方式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利用微信自身功能进行营销。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进行消息推送;利用签名档处的广告宣传;利用“漂流瓶”、“扫一扫”以及“附近的人”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第二种是广告模式。微信的公众账号在自媒体进行内容和广告投放,具体方式有这样几种:一是以图片的形式将广告放在文章的头、中或底部;二是利用微信公众账号的“查看原文”链接,直接将点击指向广告网页;三是少数微信公众号有软文或是植入的操作模式。

第三种是社群模式。自媒体的用户实际上是固定的社群,是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相同价值观的群体。社群营销模式就是以社群用户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网状营销策略,然后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O2O会员互动和跨平台延伸产品形态等的营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优质的内容是前提,如“逻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这种模式在目前微信自媒体营销中还是少数。

二、微信自媒体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推送消息内容水平低,同质化严重。对于媒介产品来说,突出个性、进行市场细分、寻求差异化经营无疑是制胜的必由之路。但是现在公众账号面临着低水平的同质化问题。内容上,复制别人的文章后稍加修改再或者直接转载原文成为公众账号推送的普遍方式;形式上,单一的图文组合的推送方式为大多数公众账号所采纳。没有自己的风格,缺乏独到的见解,毫无个性可言,久而久之,用户自然会减少关注。

(二)推送消息内容缺乏标签和分类。微信自媒体利用公众账号推送的内容大多以时间为顺序,如“往期回顾”、“历史消息”、“更多阅读”等。这几项是在微信公众账号推送中比较常见,但是其内容纷繁复杂,没有统一进行归类,更没有设置恰当的标签,当用户查找内容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尽管微信提供了一个强关系、强互动的平台,但制作精良的、便于查找的内容依然是吸引用户订阅的重要因素。

(三)用户细分不足,缺乏明确定位。微信自媒体本身仅仅是一个媒介,或者说工具,任何一个企业、团队或是个人想要利用这样的一个工具获得成功,必然不能忽视用户,因为用户才是根本。尤其是在今天被称之为“粉丝经济”的自媒体时代,更是如此。但是,大多数的微信自媒体没有明确的用户细分,不清楚自己的用户年龄、价值观、偏好、消费习惯等,自然无法有明确的定位。因此,推送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核心主题和观点,无法持续吸引用户关注,难以形成忠实粉丝,更不要提和粉丝的良好互动,也自然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久而久之,用户粘性下降,微信自媒体也自然就无法继续运营。

(四)营销手段单一。前文分析提到目前微信自媒体营销主要就是利用微信自身功能的营销作用以及传统媒体当中的广告模式。尽管这两种方式也是有效的,但是在微信公众号迅速增加、新的自媒体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如果不能持续地优化营销工具和手段,将很难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对微信自媒体营销的建议

(一)深耕细作,内容为王。想微信自媒体是一个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载体,其推送内容的质量对用户的订阅决策有了很大的影响。推送内容是为用户提供价值的直接手段,也是微信自媒体的产品和服务。个性、新奇、有深度是公众平台内容制作应该追求的目标。身处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用户每天一打开微信,成千上万的推送内容就奔涌而来,但是对用户有用的、让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依然稀缺。要想在众多的公众号中脱颖而出,就得严把质量关。此外,推送的内容形式要丰富化,要充分利用微信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功能,并对推送内容进行分类,设置便于用户查找的个性化标签,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有质量的内容是微信自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前提,没有质量的保证,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二)细分用户,精准定位。市场营销中的基础理论――目标市场营销(STP)在今天已经得到企业界的普遍认可。任何一个企业要取得成功,必然要对其服务的市场进行细分,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发展战略、环境等选择恰当的细分市场进入,提供有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追求差异、彰显个性,是微信用户的特点,统一化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每位用户都希望能够享受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但是微信自媒体平台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是天然的矛盾。微信自媒体在运营过程中,要进行用户细分,找到有相似价值的目标用户,一方面可以向用户推送有针对性的内容、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自己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性,并利用其专业性增加粉丝之间的口碑传播,增加粉丝粘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粉丝经济模式;另一方面精准的用户定位也可为微信公众号赢来广告商的青睐,从而开拓经济来源。用户细分需要微信自媒体平台有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大数据时代,对有价值信息的深挖是取胜的关键,只有获得用户的信息,了解用户的偏好,才能有针对性地生产内容、进行推送。

(三)以用户为中心,创造极致用户体验。微信尽管被很多人划归为“新媒体”,但就其本质而言,其社交属性远远大于媒体属性,因此社交关系中产生的情感联系是微信自媒体的核心价值所在,一切运营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维系公众账号与用户情感联系的基础上的。以用户为中心,提升平台的社交互动效果是加强公众账号拥有者和用户情感联系的重要途径。

首先,充分考虑用户在平台使用中的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不仅仅是在内容上深耕细作,优化分类,在营销策略方面也要时刻考虑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需要通过一定的广告商提供资金,广告商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而用户则希望躲开广告商的狂轰滥炸,当公众号拥有者遇到诸如此类的矛盾时,要以用户为重,协调好商业利益和用户体验的关系。软文或是植入性的广告相较于硬性的广告链接就是比较有感情的方式。

其次,策划并开展有代表性的线上、线下以及跨平台的活动,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社群营销模式,不断开发相关的后营销产品。前文所提到的“吴晓波频道”、“逻辑思维”、“凯叔讲故事”这几个都是在这方面运营得比较成功的案例。“吴晓波频道”和爱奇艺视频合作,推出微信杂志《M周刊》,在全国成立“吴晓波书友会”,驻有赞微商城进行课程、会员身份等的销售,与粉丝进行良好互动等等。可以说,“吴晓波频道”正围绕社群经济、组合型社区等进行者新奇的思维和实验。

四、结语

任何一个新的媒介出现以后,都会很快受到敏锐的企业家的青睐,很多人认为微信会开启一个移动电商的新时代,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微信自媒体营销的运作同样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境。只有以用户为中心,对内容精耕细作,进行用户细分和差异化经营,微信自媒体才能够和用户“一起愉快地玩耍”。

本文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科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BD20129104)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莲莲.自媒体逻辑思维的社群营销模式探究.新闻世界,2015.6.

[2]韩杨.浅谈微信自媒体的发展趋势.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版),2015.1.

自媒体范文第6篇

“出乎意料。”当得知自己创立的公号“十点读书”的后台用户达到1000万时,林少多少有些惊喜,他从没想过自己4年前凭兴趣做的这个有关读书的自媒体,能在如此浮躁的当下“俘获”千万粉丝。

这发生在2016年中秋假期的第二天,9月16日晚上10点。

几分钟后,林少便在朋友圈发了一段颇为感性的文字:谢谢这个时代,还有朋友们的长期支持,继续造梦,朝下一个目标出发。

此时的他也不会想到,他要感谢的“这个时代”正发生着变化:两周后,微信自媒体刷阅读量的新闻便引爆朋友圈,给整个行业招来一片骂声,唱衰论调也由此而起。

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行业在经历过去4年的野蛮生长后,终于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两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好的会逐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差的会逐渐在竞争中被淘汰。”2015年底刚推出公号“商业人物”的迟宇宙说。

也因此,无论是林少这样的先行者,还是迟宇宙这些后来者都必须思考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在后自媒体时代,面对渐近饱和的用户增长以及日益疲劳的用户审美,如何保持长盛不衰?

从玩票到创业

时间回到十年前。

2005年,西方的blog进入中国,演变成中国版的“博客”,这被认为是国内最早的自媒体形态,到2008年的全盛时期,中国的博客数量有1.07亿。不过,一年后,博客的地位便被迅速崛起的微博取代。

只经短短三年,2012年8月之后的自媒体便开始向微信进发。

当公众号平台推出后,原本驻扎于微博的大量自媒体开始转战微信。

林少便是其中的一个。

中学时代便喜欢读书的他, 2010年就在微博上开了一个名为“每日好书推荐”的自媒体账号,两年内吸引了几十万拥趸;但2012年底,他还是把“每日好书推荐”从微博搬到了微信上。

“就是想尝试一下。”林少对《t望东方周刊》说,当时大部分做自媒体的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并没有明确目标。

这一点秦朝也赞成,“很多人做自媒体是玩票性质。”但他并不在此列,“自媒体是我的创业项目。”

在2013年7月底做公号“餐饮老板内参”之前,秦朝有过一次做培训网站无疾而终的经历,而后便把创业方向转向了自媒体,“因为创业成本低,加上当时微信自媒体苗头渐长。”

“2013、2014这两年随便注册个账号就能获得很多人关注,一些稍微有特色的自媒体粉丝数都是成倍增长。”秦朝对《t望东方周刊》说,微信自媒体也由此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并渐成气候。

微信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底,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就已达580万个,且每天新增1.5万个。

不过,林少明显感觉到,2014年后,抱着玩票心态入场的自媒体减少,而把自媒体当创业项目的人明显增多。就连他自己也在2014年将“每日好书推荐”更名为“十点读书”,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创业中。

更有甚者,像迟宇宙的“商业人物”、贾晓涛的“三声”这类2015年底才涉足市场的,都是拿到了几百万元的前期投资后才启动。

而正因为投资人的涉足,自媒体行业又迎来了一波。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账号已增至1000万个,日提交群发消息数超过70万条。

这意味着,过去三年半时间里,每月新增25万个微信自媒体。

都是赚钱惹的祸

不久之后,自媒体们开始尝到甜头。

林少的“每日好书推荐”在2014年便吸引了书商关注,有书商找上门,提出付费推荐其旗下图书的要求。

虽然第一单广告收入只有上百元,但却让林少看到了自媒体的“无限前景”。

而秦朝的“餐饮老板内参”、黄章晋的“大象公会”都因庞大的粉丝基数以及高企的阅读量成为广告商追逐的对象。

这些广告从几百元起步,一路走高,到如今已涨至几十万元,大象公会头条广告的报价如今已高达20万元,二条广告报价也有10万元。

自媒体市场的异动也始于此时。

“原本玩票性质的自媒体有了可观收入,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于是蜂拥而入。”拥有自媒体、且在代运营多个公号的业内人士何芳(化名)对《t望东方周刊》说,但此时进入市场的自媒体已褪去理想化色彩,并不讳言更直接的赚钱目的。

他说,有公司为了赚钱,会先注册多个自媒体营销账号,其后找技术公司疯狂刷粉丝数、文章阅读量,然后再用这些高得惊人的后台数据吸引广告商,以此获得高额利润,“这种公司还不在少数。”

慢慢地,这些营销号及其背后的刷量公司和公关公司便形成了一个隐秘的产业链,“十点读书” “餐饮老板内参”甚至“大象公会”这类自媒体开始受到冲击。

“营销号的广告价格比大号低很多,但刷出来的数据跟大号相差无几,很多公关公司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营销号作为投放平台,真正的大号收入自然就减少了。” 何芳说,用户也开始因自媒体上无处不在的广告感到厌烦。

这让迟宇宙这样的后来者感到压力。

“在一些垂直领域,原创内容的自媒体仍有机会,但想要成功,确实比以前更难了。除了要有出色的内容外,更要想好商业模式。” 他对《t望东方周刊》说。

其实,在做“商业人物”之前,迟宇宙出于自己的兴趣也开过几个公号,最后都荒废了,“纯靠兴趣,很难长久坚持下去,商业模式是一种动力和压力。”

但此时,即便是林少、秦朝这类先行者也明白,仅依靠单一的广告模式已不合时宜。

“广告是最基础的商业模式,是自媒体与生俱来的,但广告带来的收入比较稳定,已很难有大的增长。”林少说,过多的广告不仅会影响自媒体的内容品质,还会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

实际上,不少公众号的文章假“原生广告”之名,常常突兀地出现广告内容,与文章本身的内容产生严重割裂,许多用户看到最后发现是广告,难免有种受骗的感觉。另一方面,有批评称,内容生产与广告经营纠缠不清,这种在传统媒体屡受讨伐的违规操作,在自媒体平台上居然大行其道,见怪不怪,可见监管覆盖仍存在盲区。

更为关键的是,自媒体尤其是营销类自媒体为了赚钱,忽略广告质量,导致大量虚假广告趁机而入。2016年9月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瞄准的正是这一问题。

“广告可以用来维持自媒体的日常开支,但要想长远地走下去,自媒体需要找到除广告外、更贴近自身定位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商业模式。”自媒体“三声”的合伙人贾晓涛对《t望东方周刊》说。

卫生巾成爆款

“十点读书”选择的商业模式是电商,这也是目前多数百万级别粉丝基数的大号普遍瞄准的变现途径。

“经过过去几年的积淀,自媒体的粉丝群体已经相对稳定,黏度也比较强,这时候做电商卖产品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林少说,况且粉丝本身就有购物需求,“那我们为什么不满足他们呢?”

2016年初,“十点读书”上线了购物板块――“十点好物”,售卖包括图书、文创、家居在内的多种产品。不过,林少在最初推出产品时并不顺利,一款茶叶就因销量过低而下架。

“这就是没有了解清楚用户到底想要什么。”林少说,后来他开始分析十点读书的用户结构,发现女性用户占比高达70%,“那我们再选择产品时就会着重考虑她们的需求,更有针对性。”

最终,一款小清新卫生巾成了“十点好物”上的爆款,一个月内卖掉了一万多条。到2016年9月,电商业务收入已占到“十点读书”总营收的30%。

相比之下,时尚领域的自媒体大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做电商要容易得多。

其创始人方夷敏告诉《t望东方周刊》,2016年8月初,“黎贝卡的异想世界”跟故宫文化珠宝合作推出了限量款首饰,原本只设计了400件,但20分钟就售罄,后来因想要的人太多又追加了3000多份。

一款单价1000多元的德国设计师品牌珍珠配饰经“黎贝卡的异想世界”推介后,半小时就卖了20万元,7天卖了142万元,“后来把欧美的货都调到国内了,但最后还是因为预订量太大,设计师做不出来而强行下架。”方夷敏说,接下来她还要和美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合作限量款包包。

而秦朝也计划在明年打造一个专卖餐馆所需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电商板块。

当然,并非所有自媒体的电商尝试都会成功。

科技自媒体“差评”在2016年2月涉足电商,主打设计感强的科技硬件产品。和“十点读书”以及“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不同的是,“差评”上的所有商品均由其团队设计好后交由厂家定制生产然后销售,而非只是提供渠道的代买。

“差评”的电商业务在近半年时间内都处于亏损之中,直到近两个月才实现盈利。

“我们有80万粉丝,但真正愿意掏钱买产品的人并不多。”“差评”的联合创始人夏天向《t望东方周刊》坦言,未来电商不会是其重点拓展方向。

迟宇宙也不看好自媒体做电商,“粉丝基数大,不代表活跃粉丝多,也不代表他们愿意花钱,况且电商和自媒体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一个是渠道一个是内容。”

老板们抢着报名

除了电商之外,自媒体们扎堆切入的领域是培训。

“十点读书”在2016年5月推出了付费的在线学习课程,涵盖了情感、心理、美学、职场、生活等五个领域,仅过去5个月付费用户就已达到5万。

林少说,这些线上课程都是和专业老师或者培训机构合作,双方利益分成,其中最火的一门69元的心理学课程,上线一个月就销售了2.5万份,整体销量达到10万量级。

“我们的课程费用比一些在线教育平台更低,性价比更高。”林少说,关键是其用户多半喜欢学习,也愿意为此付钱,“所以未来我们会把课程业务放在重要位置去推。”

“餐饮老板内参”也不例外。 与“十点读书”相比,其涉足培训业务的时间更早,程度也更深。

秦朝在2016年4月决定尝试课程培训,之前“餐饮老板内参”只依靠广告过活。

随后,他推出了两款针对不同层级餐饮从业者的产品:一款是针对餐饮老板、与中欧商学院合作、收费高达12.8万的高端课程;一款是针对餐饮创业者,收费千元的主题培训,名为“小灶课堂”。

除线下教室外,“小灶课堂”的用户还可藉由直播和点播观看课程,后两者的收费均为百元左右。

“这其实是针对不同层级、收入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开发。”秦朝说。

在2016年的“十一”期间,他还组织了一场为期7天、售价4.58万元的餐饮老板日本游学活动,“一开始就想试试,没想到那么多人报名,最后去了20多个餐饮老板,光这一场活动就有90多万元的收入。”

“目前培训收入在整个收入中的占比已经从零增长到了40%。”秦朝说,得益于此,“餐饮老板内参”2016年上半年的收入已超过了2015年全年。

也有一些自媒体在内容变现上更进一步。

“大象公会”“商业人物”等未来都会尝试原创书籍出版;而“三声”未来要做的是基于原创内容的行业智库以及付费节目。

自媒体范文第7篇

尽管自媒体的概念在2003年就已提出,但其真正走进普通人的视野却是近几年的事,乘着SNS的浪潮,“自媒体”这个词语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而其也确实渐渐发挥出与传统媒体相比不尽相同的作用。而最近,一家名叫Storify的网站所带来的服务,再次将自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给自己的专著《自媒体》起的副标题是“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

由记者伯特・赫尔曼等创办的Storify在今年4月刚刚结束内侧并开始公开测试,对外开放。Storify是一项信息筛选整合技术, 人们可以通过Storify网站,将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社交网站上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形成“信息流”,还可以加入信息或将结果嵌入到自己的网站上。在网站内测期间,来自《华盛顿邮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PBS和其他媒体的记者都在使用这项服务。

Storify的总部设在旧金山,它和Storyful、Tumblr和Color等网络初创公司一样,都是创造出一种方式让记者和其他人可以从海量的网上内容中筛选出信息,并将最相关的内容出来,过滤出社交网站中的有用信息,投资者也认为这个市场很有发展前途。科斯拉创投已经向Storify投资了200万美元。

实际上,在Storify出现以前,自媒体尽管大行其道,但几种众媒体都存在着较为致命的缺陷或问题,微博尽管被普遍认为是最早的自媒体形式,但其仅仅是由个人完成的,能够达到传统媒体内容水平的少之又少,最主要的是它并非让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仅仅沦为各领域专家文章的互联网传播平台或是青春期少女的电子日记。Howe在维基百科上为众包下了一个定义: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不难看出,自媒体就是众包的一种,而根据众包的定义,博客作为一种自媒体显然是不合格的。

相较于博客来说,晚于其诞生10多年的Facebook与Twitter作为自媒体平台更加合格一些,也更加符合Web2.0的特点。而自媒体近几年的流行,其中Twitter至少要占了一半的功劳。但尽管使得众人都参与了内容的制作,但像Facebook和Twitter一样的自媒体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提供的信息太过于冗余以及碎片化。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进来,伴随着海量信息而来的,必然还有大量重复以及无用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本来就被大量信息搞得头晕脑胀的受众,面对未加筛选的信息时必然导致自媒体效率的降低。同样的,微博客内容过于碎片化也早已被人们所认知,但因为微博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这确是完全无法避免的,若想要140个字产生的信息不是碎片化也不现实。

自媒体范文第8篇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一般是用户自己主动去传播,所以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及时的。但是由于每个人都会受到自身知识文化的限制,所以他们所发表的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使信息碎片化了。

(二)现代社会新闻传播越来越依赖网络,而网络的飞快发展就使得新闻传播速度也逐渐加快。人们运用自媒体在知道的一时间将新闻信息通过平台出去,大大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

(三)自媒体是人们在网络上消息来传播的,一个人的消息往往能被很多人看到,因此,自媒体的传播是多对多的。并且,网络的快捷使自媒体的传播变得非常快和方便。

(四)自媒体的一般是某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而且,人们经常会选择性的看待一件事,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想就可以。

(五)人们在消息时,为了更清楚、更明白,除了文字,还可以配上图片、动画等。这样可以让消息更加详细,具体,具有真实性。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两面性

(一)自媒体新闻是每个人都可以的,所以其信息来源的范围广。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对每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意见。这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人们更加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给大众,人们一可以立即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改变了以往的线性新闻传播形式,是以网状向外扩散形式传播,其速度几何倍的增长。所以其所以其能够很快的被人们知道。

(四)新闻信息被大众知道后,人们如果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会让这条信息被更多人知道。人们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相互讨论。这些讨论代表人们内心的愿望与想法,政府工作人员可以据此作出作合乎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这样也可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

(五)自媒体新闻传播有很多的优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出来。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自媒体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所以信息量非常大。其中有用的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废话和个人的不满等。这写信息的存在使群众很难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三、新老新闻传播方式的融合

(一)任何一种新闻传播方式都有优点,也都存在缺点。为了更好的发展新闻事业,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两种传播方式。传统的传播方式仅仅由新闻机构来传播。自媒体则是由每个人来传播。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是先过滤再的形式,而自媒体则是先再过滤。传统的一对多的传播也变成了现在的多对多的传播。这不仅是加快了速度,更是扩大了范围。

(二)两种新闻传播方式的融合,是为了将它们好的部分留下来,不好的去除掉。只有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新闻事件才能被更好地传播。自媒体要注意严格把关,营造好的网络环境,使事件具有更大的真实性,才会发展得更好。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