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戏曲欣赏

戏曲欣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戏曲欣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戏曲欣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戏曲艺术 音乐课堂 欣赏

戏曲艺术不单是一段唱腔或唱词,而且能反映出某一个时代的精神。戏剧艺术与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主流社会的思想与精神,反映出当时的民俗民风。所以每接触一段戏曲之前,我们都要在理解唱词的基础上欣赏和学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的音乐教科书(苏教版2004)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梨园漫步这一单元,既有“国粹”京剧,又有黄梅戏、豫剧、锡剧。在此基础上,我还选择了两首“戏歌”来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欣赏到戏曲的美,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在教唱和欣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四点引领学生品赏戏曲之美。

一、领悟唱词美

戏曲的唱词不是一碗白开水,更不是深奥难懂的反义词,而是深入浅出,让人一看就懂,但含义很深,耐人寻味。如豫剧《花木兰》的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里,花木兰摆事实讲道理,热情赞颂了辛勤劳动支援前方将士的女英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学生一开始就能喜欢上这段戏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开始欣赏前,我让学生先用河南梆子腔来念一段唱词,学生个个热情高涨,摩拳擦掌,有的一面念戏词,一面做手势比划,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又如《山野的风》更像是一首押韵的诗歌,学生在欣赏戏歌的同时,能从唱词中感受到来自山乡的气息,还有黄梅的乡音乡情。只有真正领悟唱词的内涵,才有助于我们理解音乐、走近人物,从而进一步发掘戏曲艺术之美。

二、品味韵律美

戏曲表演中所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源于戏曲自身所特有的音乐节奏感和韵律美。“韵”是指物体之外的风韵、神韵和意韵;“律”是指音乐的运行路线和起落规律。韵律是一种美,更是一种美的组合。

在中学音乐课本中放入传统的戏曲和曲艺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唱一些片断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曲艺的美的所在。在戏曲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戏曲音乐中的韵律美,我认为是最主要的环节,只有学生感悟到这种韵味美,被其吸引,为其陶醉,才能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继承、弘扬民族传统音乐的目的。

在教唱过程中教师可像民间艺人那样,采用“心传口授”的方法,在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基础上,在基本唱腔的框架上对课本中的曲谱进行加花、润腔作再创造,通过外部表情,动作、眼神让学生充分体会戏曲韵味美的所在。例如:在欣赏《双推磨》这一课时,旋律起伏回荡,节奏明快流畅。先教学生与普通话对照后进行戏说歌词,并模仿推磨的动作来进行。每个音调、每个唱腔教师都言传身教,教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唱腔都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老师来说是考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鲜的课堂教学,他们乐于接受。在教唱比较缓慢的戏曲段落时,例如《迎来春色换人间》,可请京胡教师伴奏、用拆开的快板打着节奏教唱等,若恰到好处地运用就能让学生很快入戏。

三、赏悦扮相美

“扮相”,指戏曲人物的面部化妆,可分为“俊扮”和“彩扮”两种类型,生旦净末丑,不同剧种不同角色都有区分。在戏曲谚语中有“吃饺子吃馅,看戏看旦”。这说明看戏是主要是为了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的享受。传统戏曲的着装和化妆与戏曲本身一样,同样是源于生活高于生话,带有一定的夸张性。相比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戏曲在头面化妆及着装配色上更为讲究华美,在穿戴上有较为严格的程式规范。

如在教学《说唱脸谱》时,当我把收集彩印出来的众多脸谱展示与课堂上时,学生不等我解释,便一一猜测脸谱中的人物形象。他们根据歌曲中提到的脸谱颜色再对照照片里的脸谱,都能讲解得有声有色,也立刻理解京剧中脸谱的颜色与人物性格的关系。课堂上,我顺水推舟,让他们课后也自己创作一幅“脸谱”。他们描摹得棱角分明,甚至总结说,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含目。学生对脸谱的兴趣无疑也是我们弘扬戏曲艺术的一个好的开端。

四、宣扬精神美

戏曲欣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戏曲;小学音乐课堂;剧情欣赏;动作表演;教唱;视频;范唱

戏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一门涵盖文学、舞蹈、表演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艺术。在戏曲传统型与综合性的丰富前提下,戏曲已经作为一门学问深入小学音乐的教学课堂中。面对戏曲的教学,部分教师表现得手足无措,部分学生表现得茫然浑噩。加强戏曲教学,改变现存的教学现状,是师生受益的根本,是素质提升的关键,是陶冶情操的基础。

一、剧情欣赏与教学同步

在小学戏曲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单调地欣赏戏曲节目,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戏曲的类别与本质,很难进入戏曲的学习状态,很难读懂戏曲中的地方语言。所以,在欣赏戏曲节目时,教师要先对戏曲剧情进行简要的阐述,让学生根据一定的剧情发展脉络去深入感知;教师要将戏曲的对话内容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按照词谱与画面相对,让学生的欣赏做到一目了然、做到心旷神怡。

二、动作表演与教唱同步

戏曲的学习难度远远高于其他音乐形式,戏曲的演唱与动作表演要求的十分严格。一个手指动作、一个拖音演唱,每个细节都必须要一板一眼,规规矩矩。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戏曲演唱方法的有效指导,要将戏曲演唱与肢体动作表演相结合,让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真切地感受戏曲的美丽,体验戏曲学习的乐趣。

三、视频视听与范唱同步

在小学戏曲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要向学生展示自身的戏曲演唱功底,让学生在教师的真情表演中感受戏曲的生动与直接,以直接感染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认识戏曲、了解戏曲。但是如果教师的演唱形式过于单调,学生的参与情绪则会呈现出被动消极的状态。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将演唱配合上直观、形象的视频形式,让学生在视听与教师范唱的完美结合中自主挖掘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在真切的影像和精彩的范唱中感受舞台效果,只有视听相结合,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戏曲的发声、强调、表情等演绎元素一一了解。总之,小学戏曲的教学道路广阔而绵长,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戏曲教学在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要正视小学戏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要以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辅助与改化,以此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戏曲内涵的兴趣,提升小学音乐戏曲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戏曲欣赏范文第3篇

戏曲节目少不了整场戏的欣赏,如果编辑意图是不仅仅让听众泛泛地收听他早经熟悉的戏文,那么,其视角就必须推广到与这出戏有关所涉及的艺木领域。每周一、周二播出的“戏曲欣赏”栏目以播放经过编辑加工、整理后的古装戏或节目组录制的新编剧目的整场戏为主,辅以介绍该剧相关的创作背景、舞台美术、人物内心冲突以及演职人员的相关内容,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一些快餐式的戏曲内容,缠绵冗长的剧目较难培养年轻听众的收听兴趣。但是,一部剧目的精华部分往往浓缩于几首曲目之中,如果让听众了解了剧目的重要内容再去欣赏整出戏的话,与播放电影片花吸引观众进场观看电影的道理是一样的。比如“戏曲欣赏”在播现代豫剧《红菊》时就不时插入其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它是在中国进入WTO之后对中华文化的冲击使得有识之士见义勇为,捍卫民族文化的背景下诞生的。该剧展现了女主人公红菊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免遭日寇的掠夺,大义凛然、从容对敌的精神,以及最终在烈火中化为“太阳鸟”的英雄气节。听众在听到了这样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之后,无一例外的会选择从一而终的听下去。这样不仅弘扬了主旋律,也让听众在欣赏整出戏的过程当中思路更加清晰,理解更加深刻。洛阳汝阳县的一位听众在来信中这样写道:“以前每次听到唱戏的节目我都会毫不犹豫的调台,但是‘戏曲欣赏’每次在播整场戏的过程当中都会对剧本的创作背景、人物、风格样式、音乐唱腔以及舞台美术有详细的介绍,这样我就可以边理解边听,边听边猜测下面的内容,很有吸引力,现在我也养成了听整场戏的习惯了。”

2找准受众,满足受众需求

《戏曲广场》节目是一档很受欢迎的品牌节目,自1995年开播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一大批固定的听众守候在收音机前,来信、来电甚至来访也是令人应接不暇。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忙于应对生活、工作的压力,投稿的文学青年也越来越少,“我爱家乡戏”节目也随之被逐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以听众参与为主,通过写信、短信平台、电话的方式为送亲人朋友送祝福的“戏迷点戏”节目,以戏会友,贴近听众的生活。这种变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播什么你听什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认清形势,从根本上端正态度,从受众的角度去做节目才能重新赢得受众的喜爱。在点播河南地方戏的来信中,不仅有来自本省各个地区的听众,还有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省市的热情听众。他们参与我们的“戏迷点戏”节目,点播他们喜爱的戏曲唱段,在把美好的祝福送给亲朋好友的同时,也使自己享受到民族戏曲文化的审美愉悦。

3吸引受众参与,实现栏目互动

时代不断前进,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亦愈加强烈,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今天,各地都涌现出一批业余戏曲爱好者,他们执著的陶醉于这种艺术形式,每天早晚或节假日,无论在广场、还是社区文化大院,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且小有规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南卫视《梨园春》靠擂台赛和大奖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但是也有一大批羞涩型的听众既喜欢唱戏又怕在众人面前出丑从而对参加电视节目望而却步,那么此时广播就可以发挥其优势实现他们“现场”唱几句的愿望,《戏曲广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 “想唱就唱”节目,听众一个电话就可进入现场一展风采,亦可听到现场专家的点评,场外听众通过短信平台进行投票,最终决出周冠军、月冠军,在此基础上我们成功举办了“中原戏迷擂台赛全年总决赛”,在专家点评和众多听众的指导下,票友们的演唱技巧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听众由欣赏型向参与型的转变,从而把一大批铁杆戏迷牢牢地绑在了节目上。

戏曲欣赏范文第4篇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戏曲欣赏范文第5篇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戏曲欣赏范文第6篇

关键字:戏曲艺术;传统文化;素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29-01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当前对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小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衷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但对于我们的民族音乐却知之甚少,甚至不一顾,这种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在担忧的同时,对我们的艺术教育也要做出反思.事实证明,过去我们音乐教育中单纯的欣赏、唱教几首戏曲音乐所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我们一味强调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学生对古老的戏曲失去兴趣,指责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产生偏差,对现状的改变毫无用处.作为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尝试,从发现古老艺术中富有时代感、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其兴趣的部分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使戏曲艺术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1.弘扬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装、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惧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小放牛”、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教育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肖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通过看录像、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字节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践。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的阶段,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

3.戏曲艺术教育要富有创造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总会愉快地去探索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因此,从教学课题的导入、教学内容的选定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课后的拓展练习,我都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1 导入戏曲艺术学习的角度要有创造性。过去我们在教授戏曲时仅只从音乐入手,欣赏、学唱等,不管学生喜好与否,先"灌注"去再说,完全忽略了学生一切的学习都应从兴趣入手,引导其自发、自觉、自主的学习这一原则。要引导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的讲述、对神话人物的认识、简单动作的表演、绚丽脸谱色彩的含义等角度去切入戏曲学习。

3.2 戏曲艺术的教学内容要富有创造性。过去的戏曲艺术教学停留在单一关注戏曲音乐上,忽略了其综合性。戏曲从其表演形式上讲,包括了唱、念、做、打四个部分,属于多种艺术能力相互渗透的艺术活动方式。这种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也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综合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比如京剧手势含义的学习,不同人物台步的学习,在介绍京剧表现手段--做功时,我给学生欣赏《拾玉镯》中孙玉娇的一段非常精彩、非常传神的做功表演。欣赏完之后请学生描述并模仿动作,学生非常感兴趣。

3.3 戏曲艺术的教学环节设计要更富有艺术性。戏曲走进艺术课堂后,仅仅是欣赏和演唱是完全不能满足需要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艺术能力形成的环境,要去开发一些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如:在京剧脸谱的介绍时,给学生六张脸谱,让学生“找伙伴”,结果黑脸的张飞、李逵结成一对,红脸的黄盖、荆轲在一起,白脸的曹操、司马懿凑在一堆。由此引入京剧脸谱色彩与人物角色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时, 学生踊跃参与判断分析,结果自然印象深刻。借助游戏性的艺术活动,还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找伙伴的过程中锻炼同学间的合作,获得了相互关怀、尊重、友善、分享等人文素养。

戏曲欣赏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培养;引导;提高;成才

随着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在音乐领域,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青睐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笔者小时候时常能观赏到的地方剧团已销声匿迹。爷爷奶奶这辈人中,能唱上越剧的比比皆是,可是到了笔者这一辈,会唱越剧的屈指可数。上虞有着深厚的越剧底蕴,时至今日,可又有多少学生,能确切地说出越剧的发源地这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呢?他们都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如果有一天,一个外国人问你,你们这里的传统戏曲是什么,你怎么回答呢?……

鉴于此,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深感觉到可否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应该做点什么呢?

一、渗透戏曲教学,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

本人在平时上课、听课中发现,音乐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歌唱性乐曲教学及常见的中外名曲欣赏。现在的中学生对网络流行的歌曲、歌手兴趣浓厚,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有着进步意义的戏曲艺术知之甚少。本人曾在课上、课后闲聊时得知,他们对戏曲的了解知之甚微,不知道它的发源地,不知道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更不了解诸如戏曲名著《西厢记》《窦娥冤》《白毛女》的具体内容,何谈学习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呢。针对这种现状,本人觉得可以根据当地所特有的戏曲文化,将其渗入教学中,不但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传承了当地的戏曲文化。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进行戏曲教育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的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是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二、渗透戏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挖掘作品的思想精髓,并引导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戏曲典型的艺术形象。例如,《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等剧目歌颂了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事迹。《铡美案》《赵氏孤儿》等剧目则讴歌了主人公刚正不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渗透戏曲教学,通过学生传唱、了解作品,可以学习先人的精神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够促进学生成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普通社会课所不能替代的。

三、渗透戏曲教学,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

中学音乐课堂渗透戏曲教学,是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人在音乐课堂上,将戏曲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渗透。第一阶段,主要是从戏曲的发源、形成、发展进行讲解,了解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内容,让学生感觉到戏曲文化的博大内涵,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对戏曲音乐的欣赏。第二阶段要求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本人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戏曲艺术家的表演视频,如袁雪芬、范瑞娟等有代表性的唱段。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例如,越剧《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片段,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片段。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提升鉴赏能力。

四、渗透戏曲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师应该掌握大量的所要研究的剧种资料,掌握学生对此了解的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并重点细化实验操作过程。在此,本人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提出以下建议。

(1)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戏曲知识的调查,根据学生掌握戏曲的程度,契合当地的戏曲音乐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渗透教学教案,并选择好实验班级。由点带面,让典型带动一般。

(2)在音乐课堂上,对实验对象先进行戏曲知识的了解,然后欣赏名段与学唱简单的作品同步进行,步入戏曲教唱。

(3)在操作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的多样化。在欣赏戏曲时,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关注剧目中的一些正面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对此产生崇拜,并衍生对这部戏曲的热爱。

(4)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在校园中,要利用好各种媒体进行戏曲音乐的渗透和传播,例如,学校电视台、广播台等。尝试举办全校范围的戏曲知识竞赛和戏曲演唱比拼,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登台演出,在更多学生中逐渐营造热爱戏曲、爱唱戏曲的良好氛围,促进戏曲艺术的普及教学。

(5)让戏曲进出校园。上虞有小百花越剧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欣赏表演、邀请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地方戏曲的传播,培养学生对越剧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戏曲欣赏范文第8篇

一、加强戏曲人物画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戏曲艺术是戏曲文化中的一大精髓,有着极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其从创作思想、表演形式到欣赏层面,都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具有独特的特点。中国戏曲萌芽几乎与人类同步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戏曲文化本身是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戏曲文化传播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真、善、美、仁、义、礼、智、信。戏曲人物画作为戏曲文化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具有独特的学术内涵。戏曲人物画是我国民族美术领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门有特色的专题人物绘画品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艺术精粹,加强对戏曲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加强对民族文化、戏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这些传统文化精神是当代社会所缺少的,对当前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诚信建设有着必要的、积极的意义。 

二、戏曲人物画的传承 

戏曲的衰败是因为其发展有当今时代的发展节奏不相符,所以,艺术绘画人员就想通过对戏曲人物画的创作,引导观众欣赏戏曲。首先,应通过戏曲人物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戏曲人物画创作人员创作出良好的作品,不能仅仅是为了省事,而从电脑上下载一些戏曲人物图像进行临摹,这种绘画作品不仅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还会造成观众的反感。因此,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人员要想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就必须要在艺术构思中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这也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只有在创作构思中,戏曲人物创作人员将自身对戏曲人物的强烈情感全部贯注到意象表现中,才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试想,若是戏曲人物创作人员自己就不喜欢戏曲,不懂戏曲,那么其对戏曲人物如何具有强烈的情感,其创作出来的作品如何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因此,要想进行戏曲人物画的创作,首先要学会欣赏戏曲,理解戏曲每个元素的意义,如醉如痴的爱上戏曲,这样才能激发对戏曲人物画的创作。 

对于绘画创作,要有一种开阔的胸怀,对于西方美学思想和现代绘画风格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是对于形式美——点、线、面的应用,改变一下国画陈陈相因的构图;从立体主义、抽象行为艺术,至上主义、野兽派、达达艺术中汲取抽象元素的的应用,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不要忘了国画的核心——气韵生动,既不要固步自封,又不要崇洋媚外,要以一种兼容并蓄的胸怀,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戏曲人物画创作,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绘画作品,弘扬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三、戏曲人物画的创新 

在西方绘画艺术中,抽象表现主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抽象指的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最本质、共同的特征,而对其非本质的特征进行舍弃。抽象指的是舍弃事物的个性以及典型对立,而表现指的是在艺术中对艺术家自我感受以及主观感情的强调,是对客观形态的一种变形、夸张,甚至是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其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的,否定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并反对艺术的目的性。中国戏曲引入了许多的抽象元素,在戏曲中形成了程式化的道具,马鞭当作马,船桨当作船,一个手势开门关门、晚上都表现的让人很容易理解。京剧《三岔口》,三个演员以一整套触目惊心的开打程式表演了梁山好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程式性武打,演员们高难度武术动作,配合默契的打斗,性格化、戏剧化、舞蹈化的動作,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使人目不暇接。中国戏曲的程式化从根本上说都是生活素材的规范化,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对生活中的语言表情进行再艺术、再加工的提炼,把它经过诗歌化、音乐化、舞蹈化、装饰化从而形成具有独立的艺术形式语言。总而言之,戏曲来源于生活,因此容易让观众接受认可,引起共鸣;另一方面,戏曲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又高于生活,追求不似之似的神似效果。 

戏曲本身就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舍去了许多的细枝末节,追求事物的本质和共性的东西,戏曲人物画是对戏曲的再次艺术加工,戏曲中的抽象元素会反映在画面上,绘画中的抽象元素也会出现。近现代戏曲人物画没有把细节表现的毫发毕现,而是采用夸张、省略、诙谐的表现手法,用单独画面表现戏曲的故事情节,虽然简约,但并不妨碍欣赏者的理解,果只是注重事物的细节、质感、空间感反而妨碍对事物的本质理解,去除事物外在的表象抓本质,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无限的时空。艺术的高低在于留下了多少空白点,让欣赏者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去填充去完善。中国在古代已经充分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不是表面呈现给我们的表面元素,而是它内在的,能体现它生命的本质的东西。戏曲人物画既有戏曲自有的抽象元素,比如马鞭、船桨、服饰、脸谱等做题材,还有中国画特有的线条和水墨的肌理,两者有机结合,为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启发。西方人画飞舞的天使一定要长上翅膀,否则是飞不起来的,中国画飞舞的人,如果画上翅膀就不会让人理解是天使而是怪物,中国人画的飞天,借飘动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远比西方的长翅膀的天使灵动的多。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人物画是随着戏曲的发展而逐渐发展成熟的,其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中国画技法材料的演变而演变。在戏曲人物画的发展过程中,其受到了西方抽象现实主义的影响,实现了绘画上的创新,获得了全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巴菁.论中国戏曲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D].北京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