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药灌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药灌肠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直肠炎;灌肠;中药;疗效

直肠炎属于临床科室胃肠科、消化内科、肛肠科就诊病种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比较难于根治的顽疾之一,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发现中药灌肠的方法对其治疗的疗效比较明显[1]。本次研究,就是通过对中西药灌肠治疗的直肠炎效果的比较,来探究治疗直肠炎有效的方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中药灌肠方法进行治疗的40例直肠炎患者为治疗组,取同期接受了西药方法进行治疗的直肠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在35-67岁之间,平均54.5±2.5岁;经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直肠炎类型、病程这些方面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治疗,主要采用清热解毒、调气行血的处方予以配药,其组成可以是:金银花、野、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g用以清热解毒,当归10g、枳壳30g枳实20g,甘草10g,焦军5g等用以行气活血,上述药物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煎煮,浓缩至100ml,用灌肠器来实施灌肠。并保留灌肠,嘱患者灌肠后膝胸位休息10分钟。1次/d,持续用药9 d。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8万U、甲硝唑100ml加生理盐水配成100ml的灌肠液,实施灌肠1次/d, 同样嘱患者灌肠后膝胸位休息10分钟,持续9 d。

1.3效果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患者正常生活、直肠检查显示一切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基本可以正常饮食、起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病情趋于痊愈;一般:病情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不明显;无效:症状等没有改善、继续恶化。本次研究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分析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主要检测数据的比较采用c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9 d的治疗后,详见表1.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00% ,而对照组的总效率则为75.00% ,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显著(P < 0. 05),说明两组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比较中,中药灌肠的方法更具有优势。

3.讨论

西医认为直肠炎是一种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直肠壁呈急性或慢性炎症的疾病,主要是因患者饮食不慎、辛辣食品过度、过量饮酒以及常服泻药等导致的。其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病菌的感染主要是由直肠邻近的脏器,如子宫、阴道、输卵管或者是前列腺等炎症扩散而带来的。直肠炎也与患者的粘膜防御能力低下有关,患者的身体虚弱其免疫力就会随之减弱,一旦有便秘、腹泻或者是因痔、肛管直肠脱垂等出现都会引发直肠炎;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患者直肠部的坠胀、发热,有时伴有痛感,便频数而量少,伴有粘液少许;发展到后期患者的粪便会稀淡如水并混有血丝以及粘液等;甚至会完谷不化,感觉其下腹或骶尾部疼痛。

在中医学理论中,直肠炎属于泄泻、肠澼以及便秘等范畴。中医认为,在人体的正常消化过程中因某种原因破坏了正常消化吸收的过程或者是消化吸收的过程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可能会引起脾、胃以及大小肠的运化功能的失调,进而使得消化系统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出现泄泻以及肠澼等病症[3]。故针对该病调气后则后重自除,行血后则便脓自愈,所以对其治疗中应宜清热解毒、调气行血之中成药处方予以对症治疗。本院处方是具有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止痛止血的作用的,方中金银花、野、紫花地丁、蒲公英用以清热解毒,当归、枳壳、枳实、甘草、焦军等是用以行气活血之用. 近代医学研究认为:野等具有广谱抗菌、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9 ]、抗炎[ 7 ]、抗病毒[ 8 ]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菌、福氏志贺菌的抑制作用及抗病毒活性[ 8 ], 其机理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和血浆凝固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西医中甲硝唑、庆大霉素等相比其副作用更小(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使用上均会可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其中庆大霉素注射会引发耳毒性等副作用而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则会更多:恶心、呕吐以及一些精神、神经症状等)。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是有一定差别的,在用药时间相同的情况下(9 d左右),中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好。而采用中药灌肠治疗,也不会出现一些治疗中的副作,所以应用起来相对西药来说还是会更安全一些的[4]。当然,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患者的症状都比较轻,故是以肛肠科门诊治疗为主,但是“四诊合参”,中医辨证施治,证属阴寒积滞、气虚阳衰、阴亏血少、脾胃虚弱、气血两虚,宿滞不化等证[5],同时有全身感染、贫血重、肝功、肾功损害等比较严重时,则需要辨证施治中药调理、西药抗炎、止血、保肝等方面的辅助治疗,在必要时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饮食的清淡、生活的规律,预防疾病治疗后的复发[6]。

参考文献:

[1]张群贵,余瑛. 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分析[J]. 江西中医药,2004,12:24.

[2]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95-196.

[3]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1

[4]殷玉杰,肖映昱. 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刊,2006,12:2350-2351.

[5]王晓林主编.现代肛肠科学[M].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材,2005:232-235

[6]杨爱学,张学斌.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07,06:727-729.

[7]张骏艳,张磊,金涌,等.野总黄酮抗炎作用及部分机制.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 (5): 405

中药灌肠范文第2篇

输卵管病变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占不孕妇女的25%~40%。由于本病大多因感染引起,病程迁延,治疗难度较大。我中心运用中约内服配合中药灌肠微波理疗治疗本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324例患者均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确诊为单侧输卵管小通者92例,双侧输卵管不通者90例,输卵管粘连、全部高举或输卵管迂曲粘连、成团状,24小时造影剂明显局限或堆积成团者42例,双侧输卵管僵硬,走行扭曲、缠绕成闭者98例,输卵管积水者12例,且所有患者均做过B超或内分泌测定、抗精于抗体枪测、抗子宫内膜抗体、子宫内膜活枪,排除了生殖器畸形,盆腔结核、肿瘤、排卵障碍及免疫性不孕等。患者的配偶常规检查正常。

治疗方法 ①中药内服: 以口服疏通颗粒(255医院药械科生产,主要成分:红花、土鳖虫、川芎、当归、莪术等)治疗。每次20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20人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②中药灌肠。基本方:丹参25g,赤芍15g,丹皮15g,牛膝15g,车前子15g,败酱草25g,薏苡仁25g,三棱15g,莪术15g,鸡血藤50g,穿山甲15g,皂刺15g。加减:若盆腔包块或盆腔粘连加土鳖虫、蜈蚣;若输卵管积水加大戟;若附件厚、压痛明显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灌肠取胸膝卧位,双膝屈曲,暴露,用一次性塑料肝管涂石蜡油后插入10~15cm,外接一次性50ml注射器,缓慢椎注药液50~100ml,拔管后取平卧位,进行微波理疗,每次20分钟,嘱患者尽量使药液保留时间长些。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疗效标准 治疗后经HSG复查证实:①双侧输卵管通畅或患者已获妊娠为治愈;②一侧输卵管通,或粘连、积水程度获明显改善为有效;③3个月治疗后造影显示无明显变化或通液显示完全不通为无效。

结 果 见表1。

讨 论

中药灌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注重型肝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088-03

重型肝炎是肝功能损害严重、并发症较多的一种疾病,病死率高达45%~55%,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治疗原则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其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1]。本文针对2009年2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50例重型肝炎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回顾性总结,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护理质量的有效路径。

1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诊断标准,年龄16~65岁,其中男35例、女15例,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慢性重型肝炎24例。病人入院后均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常规保肝降酶退黄,补充白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加用中药保留灌肠。

2方法

根据医嘱将中药煎煮30分钟,双层纱布过滤后,浓缩至100ml,冷却至38℃~41℃加其他药物备用。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取左侧卧位,臀部或床尾抬高约10cm,将药液加入到输液瓶连接输液器,下接14号一次性导管,用石蜡油导管前端与患者肛周,将空气排尽,把导管轻轻插入约20~25cm,到达直肠上段以上,调节滴注速度为60~70滴/min滴入,灌肠完毕后,缓缓拔出导管,用卫生纸轻揉处数分钟,以消除便意,使药液在肠腔内保留1 h以上。

3护理体会

3.1 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操作前护士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治疗心中有数,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对便秘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提前给予乳果糖口服或先行清洁灌肠[2]。长时间疾患使患者心情烦躁、痛苦,加之对灌肠这项治疗一无所知,又因隐私部位的暴露,使患者感觉自尊受损,又担心护士产生厌烦心理,使其产生焦虑、恐惧及无助心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给患者提供安全隐蔽环境,用屏风遮挡,让探视者回避等,以维护患者自尊;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产生不适等感觉,护士要用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在灌肠过程中及灌肠操作完后应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交代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致谢,嘱咐患者尽可能使灌肠药液在肠道中保留1h以上。

3.2 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减轻患者不适

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法,选择14号一次性导尿管,管体细而柔软,弹性又好,不但能减轻患者不适感,而且还能减轻导管对肠黏膜的损伤及对直肠壁的机械刺激。中药保留灌肠能清除肠道内毒素残留,改善肠道内酸碱度,减少氨的吸收,既可以降低感染几率,又可以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3]。

3.3 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法更易于药液保留

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法更易于药液保留,提高疗效。传统的灌肠方法肛管插入的长度为10- 15cm,药液直接作用于直肠,易刺激直肠壁的感受器产生便意,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对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药液在直肠内积聚达150~200ml,直肠内压力>7.3kPa时,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强烈兴奋通过神经反射立刻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使药液不易保留。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法肛管插入深度为20~25cm 避免了药液对直肠壁的刺激,且结肠长度大、容量大、离直肠压力感受器远,且有吸收水分作用,更利于药液保留,同时药液易达病变部位,有利于药液与病变肠黏膜接触,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3.4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大便的颜色及形状

灌肠结束后,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大便的颜色及形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裤,保持床单位整洁,使病人舒适,防止并发症。

4讨论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通过直肠和结肠黏膜的给药方式,可抑制肠道内毒素的产生;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血氨,防止肝昏迷;减少肠道细菌,预防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传统的灌肠方法在灌肠完毕后不久大多数患者即产生便意,会将药液随粪便排出体外,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而我们采用14号导尿管代替肛管,减小了导管的直径,改进了灌肠的,增加了插管的深度,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使药液灌入速度更易于控制,延长药液保留时间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了避免患者口服困难,对部分重症肝炎患者特别是因消化道症状无法服用中药者,可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以达到中药治疗的目的。将给药方式改为保留灌肠,药物直接由肠黏膜吸收,患者更易于接受,而且减少了药物的首过效应及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肝脏的负担,直接起到保肝、护肝作用,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因此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曾岳祥,等.重肝合剂保留灌肠阻抑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03).

中药灌肠范文第4篇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上,西医主要以稳定血压及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在治疗这一疾病时,有其独到的方法,其中,利用肠黏膜丰富的血供和特殊的机构进行中药灌肠,疗效明显。2008~2010年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3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98例患者,所选患者诊断均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两组入选患者中,男47例,女51例,年龄26~64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均未做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于低优质蛋白饮食、降压、纠正贫血、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金水宝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方药组成:大黄30g,附子10g,大青叶30g,蒲公英30g,生龙牡各30g,丹参30g。将方药浓煎取汁250ml,保留灌肠,嘱患者尽量保留30~60分,每日1次。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数值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临床症状改善显著;②有效:治疗后肌酐或尿素氮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治疗后肌酐、尿素氮未降或升高,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结 果

治疗组49例患者,显效26例(53.1%),有效18例(36.7%),无效5例(10.2%),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显效8例(16.7%),有效13例(27.1%),无效28例(58.3%),总有效率为43.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2。

讨 论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和肾衰竭期的非透析治疗中,减少代谢废物的产生,加速体内毒素的排泄至关重要,废物代谢的减少和毒素的加速排出可以延缓肾衰竭的进展,提高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质量。当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时,体内代谢废物通过肾脏排泄量明显减少,此时,通过肠道排泄废物成为一条重要途径。研究发现,肾功能下降后毒素的排泄肠道多余尿液,其比例不断增加。因此,可考虑充分利用结肠黏膜作为半透膜的特性,使用中药灌肠治疗,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的目的。目前,运用大黄为主的中药制剂进行口服及灌肠治疗肾衰竭的疗效已为大家所公认[2]。大黄具有清热活血、泻下化浊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大黄具有降低血中毒素、抑制系膜细胞增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作用;蒲公英、丹参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调整阴阳等作用,可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残存肾单位,缓解肾组织的高代谢状态,从而延缓肾衰的病情进展。

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电解质水平变化不明显,说明中药制剂保留灌肠确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BUN、SCr、UA水平的作用,该治疗对患者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与对照组比较,BUN、SCr、UA水平均明显下降,说明口服药物配合中药大黄制剂保留灌肠优于单纯口服药物。尤其是降低血尿酸水平,效果更为显著。有报道指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早中期CRF的重要高危因素[3],早期积极治疗,对于延缓肾衰竭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使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能够增加毒素通过肠道的排泄,同时这一方法还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改善血尿酸水平,在临床治疗优势明显。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费用低,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医院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9-579.

中药灌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早中期; 中药灌肠; 肾功能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病所导致的慢性肾实质损害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以肾脏功能减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内分泌功能失常为主要病理特征[1],具有病程长、损伤不可逆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内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2],其终末阶段会发展为尿毒症,因此早中期积极治疗对阻止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院于2011年2月-2013年2月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33例,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住院治疗的65例CRF患者,均符合1992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诊断标准[3]。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9~62岁,平均(54.3±6.1)岁;病程9个月~6年,平均(3.2±1.0)年;慢性肾小球肾病17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4倒,高血压肾病4例,肾病综合征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40~60岁,平均(53.6±5.8)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3.1±1.2)年;慢性肾小球肾病16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4倒,高血压肾病4例,肾病综合征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低盐、低磷和优质蛋白饮食,纠正贫血、水电解质失衡,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加用降压药、降糖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基本方:大黄30 g,黄芪30 g,煅牡蛎30 g,蒲公英30 g,益母草30 g,附子15 g,加水300 ml,煎至250 ml后行保留灌肠,1次/d。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尿酸(BUA)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标准评定。(1)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60%,SCr或BUN水平下降≥30%;(2)有效: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30%,SCr或BUN水平下降≥15%;(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3 讨论

随着透析、移植等治疗手段的发展,晚期慢性肾衰的疗效已显著提高,但对于早、中期CRF,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一般,而中医中药正日益显现出独特优势。慢性肾衰属于中医“关格”、“肾劳”等范,其主要病机是脾肾亏虚,浊邪瘀毒雍滞,为本虚标实之症[5]。针对其病因病机,笔者选用具有益气温阳、泄毒清浊化瘀作用的中药汤剂进行灌肠治理。方中大黄凉血解毒、泻热祛浊、化瘀通经,可延缓肾功能衰竭[6],黄芪益气,煅牡蛎镇惊安神、益阴潜阳,附子温阳散寒,蒲公英抗菌消炎,益母草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益气温阳、利湿凉血、祛邪扶正之效,对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延缓肾衰的进展具有满意效果[7]。

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治疗,药物可直接接触肠黏膜,利用肾外途径增加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达到泄毒清浊,化瘀解毒的功效,同时能减少肌酐、尿素氮的合成,促进肌酐、尿素氮排泄[8-9]。该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传统特色疗法,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的患者的治疗,对减轻症状、稳定病情、推迟或延长血液透析的间隔期具有重要意义[10]。

本研究显示,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可以有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其临床总有效率达75.7%,显著高于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马敏宁.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96例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2):209.

[2]彭涛,胡昭.中药灌肠在慢性肾衰竭中的治疗作用[J].江西医药,2005,40(3):1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5]张昱,李琦.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血TGF-β1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4.

[6]叶任高.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22.

[7]刘培允.益肾降浊方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4):101.

[8]朱凌波,薛莉,李靖.倍生冲剂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324.

[9]王娴.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8,22(3):587.

中药灌肠范文第6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07-0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和黏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多见于20-40岁。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并且反复发作,不易彻底治愈。病变主要位于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可延伸到到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变一般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少数可累及肌层。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认为与免疫,遗传和感染三大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传统的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及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但长期使用带来诸多副作用,尤其是对骨髓的抑制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我科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中药局部治疗。采用中药灌肠疗法效果明显。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使肠粘膜直接吸收药物,起到排湿解毒、行气活血治疗的作用,促进疾病的愈合。局部用药浓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因此疗效明显提高,而不良反应降低。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用中药灌肠用于UC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UC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40岁。

1灌肠方法

首先要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解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备齐用物至床边,药液温度,39℃~41℃,中药100-200ML,锡类散一支,倒入输液瓶内,充分摇匀,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不超过30CM.患者取左侧卧位,屈膝,臀部靠床沿,并用小枕头垫高臀部10CM,注意保暖。 一次性吸痰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根据病变部位决定插管深度,病变在直肠及乙状结肠者插管深度15-17CM,直肠及乙状结肠以上者插管深度20-2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止血钳,调节滴速,每分钟40-60滴。匀速滴入,滴入完毕,拔出吸痰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揉部。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1小时以后再撤去。由于锡类散容易沉淀,所以每次灌肠前要充分摇匀,把药物完全滴入内,充分发挥药效。14天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判断疗效。

2护理

2.1心理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心身性疾病,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出现,病人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思想顾虑较重,久而久之病人会出现抑郁或焦虑。护理人员应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良好的心态调节可使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和长期缓解,并且从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经济等多层次了解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接触其思想负担,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从而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给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改善患者对用药的疑惑,恐惧等不良情绪。

2.2环境准备: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的休息环境,使病人得到身心全面的休息,减少胃肠蠕动,减轻症状。避免不良刺激。调节病室的温湿度,关闭门窗,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分散注意力,嘱其放松心情。保持床单元的干净,整洁。

2.3皮肤护理:操作中动作应轻柔,忌粗暴强硬。,防止损伤肠粘膜,每次灌肠后用清水清洗肛周,并涂上爽身粉或石蜡油。如有肛周湿疹,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如有痔疮,应在灌肠前整根肛管及肛周皮肤,将肛管侧放在口,用示指将肛管轻压入,再轻轻插入,切忌盲插。

2.4饮食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少食多餐,食用温热易消化、少渣、充足营养和热量的食物,以利于吸收,减轻对肠粘膜的刺激,避免各种生冷刺激、油腻肥厚、粗硬煎炸、辛辣的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等。禁忌食牛乳和乳制品。急性发作期进流质,病情严重者暂禁食,可遵医嘱于静脉营养支持。

2.5观察:操作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脉搏细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应立即停止灌肠,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注意腹部保暖。治疗期间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天询问病人腹泻次数和大便的色,质,量,是否混有粘液和脓血等。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并且记录症状体征缓解的时间。

3结果

30例患者,痊愈10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93%。

中药灌肠范文第7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25例,年龄23~47岁,病程长者2~5年,最短1个月。

治疗方法:①药物组成[1]:蒲公英30g、败酱草30g、黄芪20g、红藤30g、苦参30g。②煎法,用冷水600ml左右,将药物浸泡15分钟,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将药汁浓缩至10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用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③治疗依据,改良式保留灌肠,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改善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了炎症渗出,同时不断转换,增加了药物与肠黏膜的接触,延长了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有利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促进炎症可吸收,故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灌肠的操作方法:取中药煎剂100ml作为保留灌肠液,温度39℃,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便,患者采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摇低床头10cm,抬高臀部20~25cm),肛管插入20~22cm,液面距不超过30cm,20分钟内将药液缓慢灌完,10分钟后改变(左侧-俯卧-右侧-仰卧位)各种保持5分钟以上,尽量使药液保留24小时。

灌肠注意事项:灌肠过程中,药液温度要适宜,过高会损伤肠黏膜,影响药物在肠内吸收,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温度过低则使肠管收缩,腹疼加重。同样不利于药物吸收。肛管必须灭菌后做到一人一管,避免交叉感染。灌肠高度适宜,过高压力过大,病人容易产生便感,药物达不到保留的目的,如有便感,嘱患者作张口呼吸并注意分散注意力,减轻腹压,有利于药物的保留。

结 果

25例患者治愈20例,5例好转,有效率为100%。

护 理

灌肠前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灌肠的目的,注意事项。

健康教育,做好月经期、孕期,特别是产褥期的卫生宣教。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此病病机缠绵,痛苦大,患者常焦虑不安,容易加重病情。因此,我们必须耐心做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焦虑和忧虑心理,帮助患者增强信心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饮食: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多饮用果汁、牛奶、蛋花、应少食多餐。

讨 论

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不仅操作简单,且价廉,患者病苦少,同时此种可减少药液外漏,有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经肠黏膜吸收快,显效迅速,疗程短,10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痊愈,直肠给药比口服吸收要快,对胃肠无刺激,其吸收总量比口服高,同时避免了胃肠对药物的破坏作用,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药效。据我科这两年的临床观察和应用,认为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中药灌肠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保留灌肠 排毒方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中末期,属中医癃闭、关格等范畴,近年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常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0例,均符合《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的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肠道疾病、周围炎及脓肿等。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0~70岁;高血压肾病15例,慢性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5例。病程6个月~3年。

治疗方法: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治疗,加用中药自拟排毒方保留灌肠,组方如下:大黄30g,煅牡蛎30g,煅龙骨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15g,丹参20g,红花20g。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浓煎至150ml,纱布过滤后,待药液温度降至37℃时灌肠,患者左侧卧位,用石蜡油涂肛管,嘱患者深呼吸,将肛管插入内,插管动作宜轻柔,一般插入肛管深度20~25cm,灌注完后适当抬高臀部,慢慢拔出肛管,保留灌肠约50分钟后排出。灌肠期间观察患者大便的性状、次数、颜色,以患者每天泻便3~4次为宜。如为水样便、血便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灌肠1~2次/日,连续15天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血肌酐降低≥20%;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肌酐降低≥10%;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血肌酐增加。

结 果

经治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临床痊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