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扩大基础

扩大基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扩大基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扩大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深水扩大基础; 钢围堰; 渗水; 防治

Abstract: shallow embedded rock deep water expanding basic steel cofferdam cannot use the back cover concrete block water construction, can only USES annular bottom sealing structure such as water resistance, but because rock blasting, fracture, bottom sealing reasons such as empty influence, in difficult to cure the cofferdam seepage, not without water construction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expanding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allow embedded rock deep water based steel cofferdam seepage expand the cause and the damage, and puts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asures.

Key words: deep water expanding basis; Steel cofferdam; Ooze wa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S15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建设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每年都有大量的公路、铁路项目开工建设,由于各类项目遭遇到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设计的桥梁基础结构形式多样,如何安全、优质 、快速的完成项目的施工,是施工企业不断探索的目标,在深水区域浅嵌岩扩大基础钢围堰阻水结构的施工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钢围堰渗水不仅影响到扩大基础的稳定、安全及使用寿命,甚至会直接导致钢围堰施工失败,造成返工。但是由于水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钢围堰内渗水是长期困扰施工企业的一个问题。

1.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施工特点

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一般指水深在5m以上、嵌岩深度在3m以内的明挖扩大基础,其主要施工特点为:①宜采用钢套箱围堰作为施工平台,不能采用全封底砼结构阻水;②钢套箱围堰难以深入岩层内与岩面紧密结合,封底砼与岩面之间渗水通道较多;③扩大基础爆破开挖,极易造成基坑壁、基坑底岩层裂隙及封底砼裂隙的进一步扩展,形成新的渗水通道;④在较大的水压力下,渗水通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扩大。

2. 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钢围堰渗水的危害

为确保扩大基础施工质量,现行公路、铁路等施工技术规范均要求扩大基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施工。一般来讲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钢围堰内渗水主要有以下危害:①渗水造成基底有积水会影响扩大基础与基底岩层的结合质量,降低扩大基础与基底岩层的摩擦力,影响扩大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的稳定与安全;②扩大基础砼施工时,渗水进入扩大基础砼内,会增大砼的水灰比,降低砼强度,降低扩大基础的使用寿命;③扩大基础砼施工时,渗水冲刷砼,将砼内胶凝材料冲走,在扩大基础内形成蜂窝、空洞,影响扩大基础结构安全;④在钢围堰强大的内外水压力差下,渗水会逐步扩大,直接导致封底砼阻水失效,造成返工。

3. 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钢围堰内渗水原因分析

造成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钢围堰内渗水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3.1钢套箱围堰设计不合理及施工质量不合格

钢套箱围堰虽是临时性结构,但也应进行专门的设计和验算,否则在强大的水压力作用下,围堰钢板被挤压变形或拉裂后,水流会直接从围堰上或封底砼裂隙处渗入基坑内,并对封底砼造成冲击,引起渗水的进一步加剧,同样钢围堰在焊接、安装时由于焊接质量不合格存在孔眼或下沉时被碰撞损坏,也会造成渗水。

3.2钢围堰及封底砼与岩面不能紧密结合

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墩位处岩面一般均高低不平,岩层表面砂砾石等高透水覆盖层较多,虽可采取水下爆破整平岩面、泵吸清除覆盖层、异型刃脚等措施,但由于水下施工的特殊性,仍然难以百分之百保证透水覆盖层被清理干净、钢围堰刃脚和岩面密贴、封底砼与岩面紧密结合,留下渗水通道。

3.3钢围堰封底形式单一及封底砼存在裂隙、空洞等质量问题

目前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钢套箱围堰封底基本采用在围堰内环形封底,但无论采用水下砼灌注法还是围堰内腔法浇筑封底砼,均不可避免会由于岩层表面的覆盖层不能清理干净、封底砼浇筑过程中出现施工缝、空洞等原因出现渗水,且渗水对封底砼长时间进行冲蚀,会进一步扩展渗水通道,造成渗水加剧。

3.4钢套箱围堰上浮

由于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钢套箱围堰是直接落在岩层表面,主要靠围堰自重、配重及与封底砼的摩擦力抵抗浮力,在围堰内抽水时,围堰承受的浮力会逐步加大,如围堰配重及与封底砼的摩擦力不足以抵抗浮力,则钢围堰上浮时会拉裂封底砼,造成渗水或涌水,严重者围堰全部浮起,施工失败。

3.5扩大基础基坑爆破开挖造成封底砼、基坑岩壁、基坑底部的振动及破坏

由于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要求扩大基础需嵌入岩层一定的深度,一般要求嵌岩不小于2m,深水扩大基础基坑开挖采用冲击破碎或静态爆破均进度极其缓慢或难以施工,时间过长,在水压力下则会造成渗水的加剧,一般均需采取爆破开挖,而爆破会造成对封底砼、基坑岩壁、基坑底部的振动及破坏,形成新的渗水通道,引起渗水。

3.6基坑岩壁、基底岩层裂隙发育

部分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墩位处岩层裂隙发育,在基坑抽水开挖后,强大的内外水压力差,导致围堰外水流沿基坑岩壁、基底岩层的裂隙渗入基坑内。

4. 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钢围堰渗水防治措施

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往往需要对钢套箱围堰进行合理设计及加工安装以保证封底的稳定性,优化封底方案,采取防堵排三结合的阻水措施以满足扩大基础的无水施工要求。采取的渗水防治措施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4.1合理进行钢套箱围堰的设计

钢套箱围堰结构必须根据施工过程中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一是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施工荷载、结构重力、水流压力、浮力、土压力,二是考虑可能出现的冲刷、风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舶或其他漂浮物撞击力及河床断面被压缩后流速增大、水位增高增加的冲刷、水压力,三是要考虑围堰刃脚必须满足能承受围堰重量的需要,以确保施工、使用过程中不会损坏。同时围堰内结构尺寸必须满足围堰内环向封底的厚度、基坑内集水坑(槽)及扩大基础施工操作宽度的需要,封底厚度可通过弯曲应力、剪应力等计算确定,集水坑(槽)宽度和施工操作宽度一般按1.5m留置。

4.2严格控制钢套箱围堰的制作、安装质量

钢围堰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分块制作后在墩位处拼装下沉和在岸边平台拼装后整体浮运到墩位就位下沉两种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施工,均需保证:①钢围堰各构件的焊接质量满足要求,且经水密性检查无渗水;②钢围堰在下沉过程中严禁偏载,避免围堰刃脚不均匀受力而损坏漏水;③钢围堰安装位置符合要求,以保证封底厚度。

4.3采用多层封底阻水结构,减少渗水通道

由于覆盖层不能确保被清理干净及封底砼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施工缝等缺陷,常规采用的围堰内环形封底形式过于单一,在渗水出现后难以治理且在基坑开挖时容易被爆破震动损坏,故一般应采用围堰外套环形封底+围堰内环形封底的双层阻水结构,具体做法是:①围堰就位下沉前,根据潜水员探明的水下岩面情况,采取水下钻孔爆破整平围堰刃脚处岩面,然后根据覆盖层地质情况、水深情况分别采取水上挖机挖除、水下泵吸、高压风吹扫、潜水员清理等方法将围堰外套封底下及围堰内岩面覆盖层清除干净,围堰外清除范围一般应为外套封底厚度+2m+1.5倍覆盖层厚度,水流速度较大时,适当增加;②围堰下沉就位后,采用钢板和槽钢焊制外套封底模板安装在围堰外侧,然后在围堰外侧采用导管法灌注C30不分散混凝土作为外套环形封底,常规采用的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减水剂:絮凝剂=1:0.52:1.7:2.55:0.008:0.03,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8~22cm;③在外套封底砼强度达到后,将围堰内水抽干,采用膨胀止水条等材料对外套封底与岩面结合不紧密的地方进行堵漏;④对基坑进行爆破开挖,开挖范围应包括扩大基础及其操作宽度、集水(坑)槽范围,爆破宜采用弱振微差爆破,开挖爆破前,先沿基坑边缘钻设一排减振孔,然后自基坑中心逐层爆破扩挖至减振孔,严禁全基坑面一次爆破;⑤基坑开挖到位后,人工将围堰内环形封底处的覆盖层及其他杂物清理干净,模筑浇筑围堰内环形封底,若外套封底砼渗水较大,难以完全堵塞,也可采用导管法灌注不分散砼作为围堰内环形封底,由于外套+内环双封底可以将内环封底处的覆盖层完整清理干净,在内环封底后岩面与封底砼紧密结合,岩面渗水将被完全止住,且两环封底砼的施工缝等缺陷将由于不在同一个截面上而被堵漏。如外套封底抽水后,渗水较大难以进行基坑开挖,也可先清除内环形封底处的覆盖层,导管法灌注内环形封底后再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后若内环形封底因爆破出现渗水,在内环形封底内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堵水。

4.4严防钢围堰上浮,破坏封底阻水结构

钢围堰上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围堰抵抗上浮的平衡力不足,整体上浮;二是围堰封底混凝土自身的受力不能满足要求,封底混凝土破坏而使围堰上浮。故围堰应精确计算后进行配重,其抗浮力应大于围堰最大浮力的1.2倍以上,配重可采取围堰内灌水、灌砂、灌砼及围堰上挂锚锭等方式;同时封底砼的强度、厚度应能满足抗剪和抗弯曲要求,为确保钢围堰侧壁与封底混凝土之间充分结合,一般应在砼与围堰接触处设置长50cm、间距30cm的∠75角钢作为剪力钉,并将围堰与砼接触面清刷干净,必要时在封底砼内设置钢筋笼。

4.5注浆堵水,封闭基坑壁和基坑底岩层裂隙渗水通道

当基坑壁、基坑底由于基坑开挖爆破振动或岩层节理裂隙出现渗水时,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壁或基坑底部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堵水,注浆宜在围堰内外水压力平衡的条件下进行。注浆管采用无缝钢花管,注浆压力大于1.0Mpa,一般浆液配比:水泥浆水灰比0.6~1.1;水泥浆与水玻璃浆体积比1:1~1:0.3;浆液凝胶时间:20s~60s;注浆顺序:以主要出水点为中心,先外后内,逐步推进的注浆原则,先作四周出水影响带的注浆施工,再作注浆封堵出水点。

4.6以防、堵为主,防堵排三结合彻底清除围堰内渗水

一般来说,通过前述5条的外防内堵,钢围堰渗水均会得到妥善的治理,但由于水下施工的特殊性,难以确保做到百分之百不渗水,在此时可在围堰基坑外设置集水坑或集水槽将渗水排除,通常做法是基坑壁和基坑底部渗水,在基坑边缘外开挖1m深的集水坑抽水排除,岩面和围堰渗水,在基坑壁上焊制钢制集水槽抽水排除,但无论是采用集水坑还是集水槽,其集水和抽水能力应大于渗水。在扩大基础施工完毕后,无水情况下可直接浇筑砼封闭基坑与扩大基础之间的空隙,在有水的情况下,可水下灌注不分散砼封闭基坑与扩大基础之间的空隙。

纵观多年来对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的施工,围绕解决围堰渗水问题,已先后尝试运用了多种方法,从采用单一的围堰内环形封底技术走向因地制宜,各种方法综合使用,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围堰渗水仍是浅嵌岩深水扩大基础施工防治的重点,因此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桥梁钢围堰施工实践中继续总结经验,以探求更好、更先进的钢围堰渗水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扩大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桥梁;扩大基础;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由于基础对于整个桥梁工程而言其承担着桥梁上部荷载传递,因此在桥梁结构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桥梁基础依据施工方法及功能分为桩基础包括PHC管桩、管柱基础、扩大基础、沉井基础以及地下连续墙基础等各种基础形式。

一、扩大基础施工

当扩大基础常采用明挖施工时,基础的开挖主要是根据工程量的大小以及工程水文及地质勘探资料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来进行的。在开挖之前,需制定可实施的施工方案,需对现场地形和基础位置的平面标高进行校核,经公司职能部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给监理工程师审批,在邻近地表面或者相对较浅的地基内施工它与其它基础相比给邻近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不大,除了埋置深度浅(亦称浅基础)外施工的操作空间以及沉井基础相比较小,可以在桥梁建筑物的下面直接施工;多数情况下,基础造价低,工期也短,这是与其它类型相比得到的结果;且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所用的底面积比其它基础大,因此,在占地面积受到限制的地方不好采用,所以符合扩大基础的条件是:支承地基在地表面附近,多数情况下支承地基开挖的深度在接近5米时,用围堰的方法来进行。排水施工适用于开挖面底面比地下水低的情况,当基础底面比地下水的水位高时施工没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扩大基础施工的困难程度和地下水的处理有很大关系。

二、基础的定位放样

基坑开挖依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属于临时性工程。桥台基础开挖的临时性基坑的作用是给基础的砌筑作业提供一个空间。在基坑开挖之前要把基础的定位放样工作做好,为方便准确地把设计图上的基础位置正确地设置到桥址上,放样工作要得到基础边线的定位点,该点依据桥梁中心线和墩台的纵横轴线得到,再放线画出基坑的开挖范围。

三、施工工艺流程

基础开挖的位置、深度、平面尺寸一定要与设计图纸的要求符合,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工作需采用支护的方法避免坍塌,经检测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才可进行。按照一般方法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且要保证质量符合设计标准。

(1)首先进行场地平整、设备及材料进场等场地准备。

(2)进行埋设相应护桩,中桩的定位和复测。要埋在车辆和人不容易碰撞的地方,且护桩必须坚固。

(3)基坑放样。碰到地质、水文情况和设计不相同的地方时,需要重新制作施工方案需要经过校核后再开挖基坑注明基础开挖的位置、尺寸、基础的轴线位置,了解开挖进度无水基坑的开挖施工方法,且要时刻注意检查基坑开挖尺寸,在重庆地区,一般桥涵桥台天然基坑工程量,可用机械施工方法进行工作。主要是基坑挖方量大,平面尺寸也比较大。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截水沟在基坑顶缘四周适当的地方,来避免水沟渗水,防止地表水冲刷坑壁,影响稳定性。

(2)坑壁边缘需要设置护道,垂直坑壁边缘的护道需要加宽合适距离,静荷载距坑边缘不小于0.5米,动荷载距坑边缘不小于1.0米,当水文地质条件不好的时候需要进行加固。

(3)保障安全施工时刻注意观察坑壁是否发生松散塌落现象,坑边缘顶面土是否有裂缝。

(4)从开挖到完成基础,要时刻注意工作进度,基坑施工的延续时间不能过长。

(5)使用机械开挖基坑,重庆地区桥台天然基础持力层为微风化页岩,扩大基础有嵌岩襟边要求,确保桥梁整体稳定性要求。采用机械开挖,严禁爆破法开挖。基底要求岩层完整,无裂缝及软弱夹层。挖到坑底时,要保留不少于30厘米厚度的底层,岩芯取样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挖至基底高程。

(6)基底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清理基底确保干燥清洁并组织各参建单位验槽,验槽合格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封底。避免基底长时间暴露引起基底页岩风化。

(7)基坑尽量避免在少雨季节施工。

(8)桥台和有河床铺砌的桥墩基坑,需要分层夯实。参照台背回填要求回填。

(9)桥头扩大基础结构规模较大,通常要单独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采取温控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四、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

在挖基坑时对邻近建筑物安全的施工场所不产生影响可参考选用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对于在干涸没有水河滩当基底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沟或有水经改河或筑堤渗透量少可以把地表水排除到河沟中对坑壁稳定不产生影响以及基础埋置相对较浅,施工期不长的基坑也可以对坑壁不加支撑,黏性土在半干硬或者硬塑状态,基坑顶缘没有活荷载,土质较松基坑深度不大于0.5米,土质中等密实(锹挖)基坑深度不大于1.25米,土质密实基坑深度不大于2.0米时,都能够使用垂直坑壁基坑。当基坑深度在5米以内,土的湿度在正常情况时,基坑可采用斜坡坑壁开挖或者按坡度比值挖成阶梯形坑壁,梯高度在0.5到1.0米之间,它可以被当成人工运土出坑的台阶。基坑深度大于5米时,坑 壁坡度要么放缓,要么加做平台。坑壁的稳定性与土的湿度有关,基坑坡度需使用小于此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或者采取加固坑壁的方法。当基坑有地下水时,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采用放坡开挖,地下水以下部分,如果土质易坍塌或者基坑底距地下水位较深时,需采用喷射混凝土,土钉等加固。 重庆地区,坑壁为页岩时,通常采用1:0.1放坡,不加支撑。基坑深度大于5米时,视页岩坑壁情况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加固。

五、坑壁有支撑的基坑

一般的坑壁支撑形式有:直衬板式坑壁支撑、横衬板式坑壁支撑、框架式支撑及其他形式的支撑(例如斜撑式、锚杆式、锚碇板式、锚桩式等),当基坑坑壁不太稳定且有地下水渗入,或者基坑较深、放坡开挖工程数量较大或放坡开挖场地受到限制与技术经济要求不相符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经论证后采取如挡板支撑、钢木结合支撑、混凝土护壁和锚杆支护等加固坑壁方法,根据土质情况不同可一次挖成或者分段开挖对坑壁采用有支撑的方式进行施工,每次开挖深度不可大于2米。除流沙和呈流塑状态的黏土外的各类土混凝土护壁都可用于开挖防护,基坑较深、椭圆形土质或直径较大的圆形基坑更适合使用。对于一般软弱地基土层加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胶结土法:把土体颗粒胶结硬化,改善土的性质,把化学灌浆,水泥灌浆固结或者水泥喷粉搅拌固结等措施。

2.换坡土法:换填物理力学等技术指标合格的土并把基础下软弱土层移除。

3.挤密土法:让软弱土层挤压密实或排水固结用重锤夯实或石灰桩和塑料排水板砂桩等措施。

4.土工聚合物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基承载力加强土的周压力限制土体的侧向变形用土工合成物土工膜以及土工织物等加筋来加固土体的方式进行。

结束语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都不尽相同,土质压缩性等性质都有较大的差别,其透水性与土体的强度也不尽相同,并且有很多是软弱土或不良土,例如淤泥质土、洞室、溶洞、季节性冻土、膨胀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当桩基、沉井等深基础的桥涵位置在这类土层上时可以采用为求达到获得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的目的,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对的地基加固措施,来加强承载能力,之后再修筑扩大基础。保障工程质量,一定要加强基础工作、检验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强化路桥工程质量管理,桥梁工程线长面广工程施工季节性强,施工队伍的条件与人员素质在短时间还不能适应工程的要求,主要是缺少成熟经验还有就是工程监理工作起步晚检测手段不够完善,多数停留在经验判断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精力去改善并逐渐加强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更多的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的工程监理经验,我国的公路桥梁才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样才会使我国的桥梁设计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GT F50-2011

[2]张江海,兰莉莉,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Z):219-219.

扩大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社会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当前桥梁工程的发展,在桥梁工程发展方面,施工的技术水平和手段逐渐的提高,为当前的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手段中,扩大基础是其中的一方面,同时将基础底板直接作用咋工程的惩戒地基上也是需要重点做好的。一般来说,但却的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方面需要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需要了解桥梁的整体负荷程度,在一些连接部位进行高度处理。

1、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1 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点如下

(1)砌块之前首先进行的现场附属物和垃圾的清理工程,然后可以将砌块进行浇水处理,保持其湿润,水锈要保持干净的程度。

(2)施工的过程需要确保整个现场没有水渍,这主要是和水泥的性能有关的。

(3)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禁止有水流入,同时所需要的混凝土使用需呀采用灌注的方法进行,不可以自行进入施工现场。

(4)施工现场特别是一些施工的边缘地区是需要特别重视的,要严格隔水处理,一般来说,整个的施工过程都不应该有水渍,而必须要等到混凝土和水泥整体稳定了之后才可以浇水处理。

浆砌块石是施工的关键,一般来说需要分层进行处理,每个分层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在开始砌块的时候,需要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主要是用混凝土进行锻造和使用的,待全部清理和浸润之后,才可以进行灌装。在灌装的过程中,各层之间需要做好隔离,特别是在内层部分,需要和外层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才能够保证整体的弧度,保证砂浆的饱满程度,一般来说,片石砌体要求很高,需要两到三层的工作层完成,而在每个工作层之间的水平缝都要人工的找平,尤其是各个层次之间的距离方面,进行多次的测量和抽样工作,才能够使各个部位相互错综,不会影响彼此的强度和韧度。

1.2 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片石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是混凝土的基础施工过程,当基层的土质干燥时候,才可以进行岩石的夯实和润湿作用,用20公分以上的水泥进行灌浆处理,在水泥的第一层进行混凝土的整体处理,对于基层的混凝土主要是用来基础使用的,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当目前我国对这一方面的处理还不是很严格,许多专业的知识和处理的水平都有待更高的发展。

(1)应选用未被锻炼的且无裂纹、夹层的、高度小于15cm、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2)石块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Pa及混凝土强度等级。(3)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当设计为片石混凝土砌体时,石块可增加为50%~60%。(4)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人一半以上;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lO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小于15cra;对于片石混凝土,石块净距可以不小于4~6em,石块不得挨靠钢筋或预埋体。

1.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在对基底及基坑验收完成后尽快进行钢筋的放置和绑扎;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同时安放墩柱或台身钢筋的预埋部分,保证其定位准确;对钢筋根数、直径、间距、位置等进行验收,满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时,即可浇筑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对于已拌制好的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若高差不大,可直接倒人基坑内;若倾斜高度过大,为防止发生离析,应设置串筒或滑槽,槽内焊上减速钢梳,保证混凝土整体均匀运人基坑,用插人式振捣密实。

(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但应连续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应将上层混凝土灌注捣实完毕。基础筑完凝结后,应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并经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7昼夜以上,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掺用塑化剂的混凝土应为14昼夜以上。

(3)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难时才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适用于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现代桥梁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广泛采用垂直移动导管法,其具体施工方法将在本章第二节“桩基础施工”中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当封底面积较大时,宜按先低处后高处、先周围后中部的次序用多根导管同时或逐根灌注,并保持大致相同的标高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充满基底全部范围。同时,根据封底面积、障碍物情况、导管作用半径等因素确定导管的根数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导管的有效作用半径则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而异。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

2.1 地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坑内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会同设计、勘探单位实地验槽,确认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应符合专项处理方案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回填时,对于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填方的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2 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除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回填土方以外,填方轻型击实压实度不应小于85%。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含有影响填筑质量的杂物。基坑填筑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现浇混凝土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一些质量水平不稳定的基础回填土来说,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和控制,不合格的坚决不使用。

桥梁是当前市政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形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保证公路施工正常良好进行的关键。扩大基础的种类有浆砌片石、浆砌块石、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几种,是利用相应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管理的过程,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与控制的过程。

3结语:

在当前的施工过程中,随着高科技手段和技术的投入,各种质量较好的建筑逐渐进入城市的发展中,而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这种整体的发展性能,在建筑中首先关注质量,其次才是其实用性,结合当时当地的条件,做好调剂工作,为我国的桥梁施工技术更进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我国整体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地平台,促进市政工程项目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 娄全军,姜军. 浅谈市政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0)

扩大基础范文第4篇

Abstract: venezuela kraft ray pull power plant project is my company in sou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fuel gas power project, the project is located in valencia lake, soft founda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the project owners of localization based processing French company Franki company with more than 1100 of the pile foundation processing, this company is specialized in the foundation processing company, with more than a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the company in the basic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enjoy the patent right,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equipment named Franki complete sets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equipment, this pile type named Franki pil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here with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定义

Franki桩学名为压力贯入式基础(Pressure Injected Footing 简称PIF)包含一个通过夯击零塌落度的砼进入土壤的扩大基础和一个设计好去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到扩大基础的砼或者钢筋砼传力桩。

表I PIF基础的类型、荷载能力和直径.

*最终没有套管的零塌落度砼被锤击出直接接触土壤,桩的直径一般取比驱动钢管大1英尺的尺寸;没有套管的高塌落度砼最后成桩的直径取和驱动钢管直径一样的尺寸;

** 套管指的是波纹钢管外壳,是不考虑承载能力的,当套管的厚度超过0.1” 的时候,才考虑套管的结构承载力,桩的直径可以略低于上表的规定。

2. 施工

2.1驱动成孔:一个至少具有表I规定直径的重型钢驱动管,并且在驱动管的末端用砼、碎石或者其他合适的材料封闭管口底部防止水或土壤进入驱动管,利用锤击驱动管中材料挤开土壤,驱动管靠自重下沉,驱动管将入地面达到合适的承载力层。根据承包商的经验,插入可以通过预钻空协助。驱动管必须插入适合形成扩大基础的持力层。

2.2扩大基础:达到这个深度,将停止插入驱动管,用下落的重锤锤击(见表I)规定方量零塌落度的砼进入土壤形成扩大基础,过程必须是连续的,直到最后一盘砼的锤击数量满足如下公式的要求,注入最后一盘砼后,砼在驱动管中的高度不超过6英寸。

公式中:L= 工作荷载 吨

B= 在注入最后一盘砼时,每立方英尺砼需要锤击的平均次数

W= 夯锤的重量,吨

H= 落锤的高度,英尺

V= 扩大基础的砼体积,立方英尺

K= 恒量(备注A)

如果深度选则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能量要求,继续插入驱动管穿透扩大基础,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规定的要求。

备注A: K是一个通过经验或者相似土壤获得的一个常量(见表格II),另外,K也可以通过在特殊的现场荷载试验获得的数值(见动态公式)。

2.3传力杆(桩):(桩有很多类型,无套管零塌落度砼桩, 无套管现浇砼桩,有套管桩,这儿只介绍零塌落度夯实砼桩)。

无套管零塌落度砼桩:在扩大基础之上,通过挤压零塌落度砼来制作桩,每一次不超过5立方英尺,落锤冲击至少在20000 英尺-磅,同时驱动管短行程上拔。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驱动管的下缘低于管中砼的高度。浇筑砼应该超过或高于截桩面,桩头应该被修整,开挖后,去除被落锤夯击的超出部分砼,在基础面地方形成一个平整的桩头面。

3. 材料

3.1 用于PIF基础的砼

砼应该符合28天强度或者最大工作压力的N倍哪一个是较小的。外面的钢衬或管子的强度和厚度在填充砼前应该能够承受外部土壤的和流体压力。管子材料如果考虑结构价值应该依照ASTM A-252标准,钢筋应该符合ASTM A-615.

3.2 钢筋

PIF对于承压要求一般是不需要加入钢筋增强的。只有在荷载要求提工瞬间剪切和拉伸条件才用钢筋补强。

对于现浇桩在放入4-6英寸塌落度后,驱动管将被提升,如果有钢筋补强的需求,钢筋笼设计有详细的方法。顶部的弯头和弯钩应该避开基础面,以便有更好的工作状态。现浇桩用钢筋仅仅为了抗剪。抗拉是不被考虑的。一般情况下,抗剪或者抗拉通常用无外衬的零塌落度夯击桩。这种形式的桩,钢筋笼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对于抗拉桩,钢筋笼必须在扩大基础形成前放入驱动管,以便钢筋笼能够锚入基础。对于基础桩要求抗剪荷载,但是没有抗拉要求,钢筋笼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放入合适的深度即可。如果两者荷载都需求,那么零塌落度的砼将被夯出驱动管的末端并穿过钢筋笼与周围的土壤接触。为了确保砼能够顺利通过钢筋笼,竖向钢筋笼和1/4英寸的螺旋箍筋应该有做够的空隙。多年经验获得,那个螺旋箍筋的外沿应该和驱动管壁之间有不少于1/2英寸的空隙(如图1中标注的y)。箍筋上下间距应该有6~8英寸。竖向钢筋的数量也应该由驱动管的尺寸和拉力需求来限定。通常情况下,竖向钢筋的数量应该不少于5根不超过8根。钢筋直径应该不小于5/8英寸大于1英寸。

钢筋笼的顶部应该是垂直的,它不能被制作成弯头或弯钩,因为钢筋笼必须保证插入驱动管且夯锤在钢筋笼中上下移动。最后,钢筋笼的底部应该是弯曲的并且保证它能够锚入PIF的扩大基础中。

特别案例,当出现竖向钢筋超过8根时,一般要求用高塌落度的无外衬砼,在这样的桩中,钢筋的间距依照正常钢筋砼的规范。但是这样通常是花费较大不经济的,除非在这样深的基础有特别需要。

4. 荷载设计

扩大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路基结构 , 拉应力,因素分析,结构设计 , 指导意见

Abstract: for control of subgrade foundation underside tensile stress,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ottom of the subgrade set expand roadbed design ideas, and through th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add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grade stress analy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puts forward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roadbed guidance.

Keywords: embankment structure, stress, factor analysis, structure design, guidan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概述

桥头跳车一般都归结为台背路基填筑的沉降问题,而路基沉降包括路堤沉降和地基的沉降,实践证明,只要选择合适的台背填料并严格施工控制,台背路基本身的压缩变形可以忽略不计,就是说,台背沉降主要是由于地基沉降造成的,而地基的沉降又是由于高路堤和上部荷载的压力造成。目前,施工过程中多采用加固地基尽可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从而减小沉降做法,但往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如果能使地基顶面的压力减小到最小,那么仅需对地基稍加处理就可以达到有效降低台背沉降的目的,不但方便了施工,而且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本文从路基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路基底部加设扩大基础,并建立台背路基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台背填土高度、不同基础厚度、不同填料类型对地基顶面应力的影响,进行有限元分析,最终提出台背路基基础的设计原则。

1台背路基结构设计

在路基底部设置扩大基础,扩散台背填土对地基的应力,扩大基础的宽度为路基坡脚每侧加宽b米,b值可按照文献【7】扩散角理论试算并结合实际施工要求确定。扩大基础的厚度为基坑深度h米(即桥台基础埋置深度)再在地面以上加深d米,d值的确定原则是使地基顶面的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且地基变形满足沉降要求。台背路基结构设计示意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台背路基结构纵断面示意

图2台背路基结构I-I断面示意

3分析模型的建立

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SC.NASTRAN对路基、基础和地基结构进行计算分析,以期分析不同路基高度、路基填料、基础厚度和基础材料下扩散应力的效果。建立的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边界条件为地基一定深度处固定,地基两侧水平方向的自由约束。模型尺寸如下:路基顶面宽24m,路基边坡坡度为1:1.5,模型中基坑深度h取值4m,基础宽度为路基坡脚两侧各加宽b米,根据文献中的扩散角理论试算,取b值为3.5m,通过大量的试算,认为地基的厚度取16m时,能够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

图3 路基-基础-地基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4 影响路基基础底面应力的因素分析

基础设置如图4所示。基础设置在路基和地基之间,沿横断面方向基础宽度为路基坡脚两侧各加宽2m。

图4 基础设置示意图

设路基填料容重为γ1,基础填料容重γ2,路基高度为H,基础厚度为(d+h)。不设置扩大基础时,路基横断面中点处地基顶面的应力为:

(1)

设置扩大基础后,考虑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路基横断面中点处的地基顶面应力可表示为式(5-2),即路基经基础扩散后的附加应力和基础的自重应力之和:

(2)

式中:—基础底面处的自重应力值(KPa);

—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值(KPa);

—基础的应力扩散系数(%);

则加设基础,地基顶面应力减小值为

(3)

可将影响地基顶面的应力减小分为两方面考虑,

令: (4)

(5)

从(4)式可以看出,减小基础容重、增加基础厚度都可以减小地基顶面应力。从(5)式中可以看出,增大应力扩散系数可以减小地基顶面应力。而是和路基模量、基础模量和厚度以及地基模量有关的系数。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各种因素对路基基础底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5 基础底面拉应力的影响分析

取路基密度为固定值2210kg/m3,基础密度为固定值1700kg/m3。

5.1 不同基础模量和地基模量对基础底面拉应力的影响

取基础厚度为5m。路基模量一定时,不同基础模量和地基模量对基础底面拉应力的影响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路基模量为60MPa时不同基础模量和地基模量下基础底面拉应力变化曲线

由图5可以看出,基础底面拉应力主要受基础和地基的相对模量大小的影响,增加基础和地基的相对模量,基础底面拉应力越大。基础模量为200MPa时,E2/E0=10,基础底面拉应力为0.13MPa;基础模量为200MPa时,E2/E0=40,基础底面拉应力为0.48MPa;基础模量为800MPa时,E2/E0=40,基础底面拉应力为0.50MPa。

图6 路基模量为300MPa时不同基础模量和地基模量下基础底面拉应力变化曲线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基础和地基相对模量的增大,基础底面拉应力增大。在地基模量较小时,基础底面拉应力会随着路基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基础模量为400MPa时,E2/E0由10增大到40,基础底面拉应力增大0.29MPa;地基模量为5MPa、基础模量为800MPa时,路基模量从60增加到300MPa,基础底面拉应力减小0.20MPa。

5.2 不同基础厚度和地基模量对基础底面拉应力的影响

取路基模量为60MPa,基础模量为400MPa,不同基础厚度和地基模量对基础底面拉应力的影响如图7所示。

图7不同基础厚度和地基模量下基础底面拉应力变化曲线

由图7可以看出,基础底面拉应力几乎不受基础厚度的影响,只随地基模量增大而减小。

6 相关结论和建议

基础底面拉应力主要受基础和地基的相对模量大小的影响,增加基础和地基的相对模量,基础底面拉应力越大。在地基模量较小时,基础底面拉应力会随路基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基础底面拉应力几乎不受基础厚度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路基结构设计原则:

为降低路基基础底面应力选用模量较大的基础材料时,应验算基础底面的拉应力,使材料的抗拉强度与之相适应。

作者简介:,男,1973.12出生,硕士研究生,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在读,现于抚顺市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功雪, 《高等级公路台背回填设计与施工方法的探讨》 中国公路学报,Vol18.NO.2,1995。

【2】黄良钦,《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理论与施工》,桥梁建设,1999.6。

【3】冯忠居 方贻立 龚坚城 朱建斌,《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危害及其机理的分析》,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9.10。

【4】李芾 赵德华,《桥头跳车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广西交通科技,第25卷增刊,2000.12。

【5】洪毓康编,《土质学与土力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6】张登良编著,《加固土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7】阎明礼编,《地基处理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扩大基础范文第6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203-02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物质生产、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是指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乘数作用直接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投资乘数=年国民收入增量/年投资支出增量=1/(1-b+bt+m),其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m为边际进口倾向。这一乘数的经济含义是指增加一单位的投资,可诱发产生的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基础设施是投资建设,一方面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另一方面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刺激居民消费。在城市中,发达的交通、能源、通讯设施和良好的公共设施是促进居民消费的条件。比如,有良好的供电设施,居民会对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等现代家用电器的消费增加。居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增加,投资乘数效应也就相应增大,因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就得到增强。

基础设施投资的成本效应是指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条件,降低经济活动成本。基础设施投资被认为是直接生产活动投资的先决条件,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的限度内,基础设施投资愈不足,直接生产活动的成本愈高;基础设施投资愈大,供应充足,直接生产活动成本愈低。另外,它也同时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管理交易成本。例如,如今供应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国际商品交易活动,较之于以前派出营销人员前往世界各地进行销售可以节省大量的支出。在管理方面,增加社会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并使被管理者用更多学习机会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使用于管理的交易成本减少。

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效应是指其投入的增加能促进基础设施产业本身的结构升级,实现基础设施产业的高度化、高效化和合理化,以此为基础可促进其他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整个产业结构效益,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总是与产业结构紧密相连的。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扩大基础设施规模和更新基础设施技术,必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例如,城市的交通运输和电力设施的发展,给市场带来了繁荣,市场产生了新的需求,像电器产品需求的出现,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和移动通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扩大需求,弥补有效需求不足,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包括内需效应和外需效应。内需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投资引致其他产业投资需求的增加、国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例如城市的公路建设投资扩大,必然带来水泥、钢铁、筑路机械设备的大量需求,从而拉动生产大量的此类产业投资需求,产业投资需求的扩大将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能力,增加该类产业的产量,增加国民收入。外需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有利于加速贸易发展,提高贸易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例如,畅通的交通网络,方便的通信联络,运输能力的增加超过生产总量的增加会奠定贸易发展的基础,加速贸易增长,而贸易的增长会带来相应地区经济增长。

二、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方面

一方面,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经济增长方式都要求有不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结构偏好。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经济的快速增长就离不开高速公路、机场及铁路的支持,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能源水利方面的大力支持,要保证企业经营的电力和水力等方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要先于经济增长提出的要求,要有一定的提前量。更不能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增长提出的要求,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

特别重要的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回升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大洪涝灾害和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要使得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格局,就可以通过加大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融资机制方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财税、金融、外汇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和以项目法人制度,资本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投资体制。融资方式更趋多样,融资对象日益增多,融资条件更加规范。从此,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从依靠政府投资到银行贷款,再到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这种融资体制的质的变化,较好的解决了大额资金来源困难的问题,直接推动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机制方面

经营机制的变革和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和经营主体,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合资合作企业、民营独资企业等。民营资本参与的方式包括合同承包、租赁、合资、合作、参股、BOT、TOT等十多种,并且随着实践的深入,更多的形式和制度安排仍不断被创新出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被进一步促进。

(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机制条件下的资金新来源

从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开始,逐步形成城市建设与土地经营良性互动的新模式。198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通知》提出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20字方针,各地实行了“以路带房”、“以房带路”的房地产开发与城市改建相结合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五)西部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的供给明显不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发展初期,尤其应该集中精力,扩大公共投资,保证基础设施的超前发展。根据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地区协调发展战略,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即在东部和中部实施基础设施“同步型”发展战略的同时,在西部地区采取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王文利,2012)。[9]当前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强,在西部地区必须优先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实现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扩大基础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面积;基底面积法的扩大;建筑工地;城市化建设进程;应用探索Abstract: In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s, expand the base area method can well solve the shortage of land this urgent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ase area to expand the types of points of view, analysis how to better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o improve.

Keywords: construction area; expand the base area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site; construction process;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延伸,在城市化建设层次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建筑工地更为紧缺的资源了,一寸土一寸金就是对工程建设的一个很好的写照,面对如此强烈的形式,高效率利用土地资源方法的研究,必不可少,以缓解人们对于建筑工程中房屋的急缺压力。

1 基地面积法的不断扩大

想要了解基础面积法的基础内涵,就不得不熟悉建筑面积的定义,从专业角度方面进行解释。所谓的建筑面积是用以度量建筑物体量的量,计算依据是指房屋外墙或柱勒脚以上各层的水平投影面积,并包括建筑物的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附属部分,而且要求建筑物要有结构牢固的上盖和围护,层高要大于 2.20 米。首先建筑物的称谓来自于人们对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进行生活极其生产活动,也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的累计形式。这是评价国民经济建筑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一项经济指标。

其次,建筑面积是一系列概算指标的依据,比如在项目策划中,投资决策阶段都需要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利于编制项目的初步设计。在此我国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规划技术指标条件之一是建筑面积的运用,有利于工程初期进行工程策划,初步设计施工图纸。最后它不仅仅是进行工程预算和计算某些分项工程量的基础设计,同时也是技术经济指标的基数,比如计算单位建筑面积工程造价与工程量,料用量的基数。它是一系列基础数据资料中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交易,缴纳物业服务费,各种取暖费,以及抵押,租赁等。

对于现有的建筑结构施行改造,结构的改变,处理工程缺陷以及加层处理等等,还有一系列的旧城改造,这些都是需要基底面积法的不断扩大的。结构顶撑的定义是经顶撑予以前建筑结构承重上的负荷。卸载完毕,加固处理柱基础没有承担负荷的部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关键点。首先对于千斤顶的运用是关键点。建筑结构用千斤顶托起来,针对承重柱来说,此方法是适合所有以及部分负荷,支架的形成由型钢叠合形成,负荷将由千斤顶顶起,分担到枕木的叠合地基周围。在基底面积扩大的前提下,承台地梁面积采用基础加固的方法。其中重要的操作工艺是凿除风化的新旧砼连接结合处,处理干净上面的油污,持续性是一定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凿地历程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持续性的监视也是比较重要的,一定等到凿到坚实基层就可以停止了。对于基层、基础切割面来说,植筋以及钢筋笼等的安装,是需要砼套原理的,它的作用将原来的承台围进行箍浇砼,于此情况下,加大基底的建筑面积。

2 施工工艺的类型

在实际操作来说,基底面积法的扩大在工业建筑中的表现在一系列具体过程中体现,其中有障碍物拆除以及枕木基础的设置,支设之下的支架和千斤顶,初试顶升、结构验收、基础加固和验收卸载。对它们的分析,具体如下;

2.1 拆除不同类型的障碍物

在工程建筑具体准备,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将一系列障碍物拆除,这些障碍物可能使原先建筑结构中影响改建要求的一些部分。第一层的基础加固位置需要进行排查,尤其是一些类型的装饰,给排水管以及电线设备等等。

2.2 枕木基础设计过程

在建筑工程中,有一系列的工程原则需要遵守,一般应用于枕木基础设置过程。首先对于原先建筑结构四周的柱子进行挖基坑,原先基础承台底的标高位置要被开挖到,基层的素材要夯实,在此情况下地面上要进行定位测量,土层抄平,这些工序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条件下才能垫宅木。枕木需要一定的规则大约是 20CMX20CM,在它的四角上垒成一个支墩。按照八层进行枕木设置。上下层之间的相互垂直是很有必要的。用 64根枕木组接成一个支墩。一般情况下,这种设置下的枕木对于质地是有具体要求的,其中一些要求是比较坚硬的质地,优质枕木的含水量也比较小,一定不能使用朽木以及有些带着裂缝与斜纹的木材。

2.3 型钢支架的确立

型钢支架的制作是针对基底面积的扩大来讲的。这种情况下 H型钢的质量都是比较好的。针对钢梁,其支座位置,受气点位置的两侧,一般都有加劲板,为了对其进行加强,腹板的厚度应该与加强版的孔道一致,并且上下两层钢梁要进行交叉。其所用的螺栓也是有具体规格的,一般情况下,是型号规格为 4φ20 的,同时,在此情况下需要对其定位和打孔。由于受到场地环境限制,原建筑结构内部不能进行整体吊装,需要进行单件拼装的方式施工。

2.4 支撑作用的型钢,以及支设下的千斤顶

完成一定的枕木基础后,需要对千斤顶和型钢支架进行具体支设,对于 H 型钢梁的排列要四层左右,是应用于枕木支墩的上部的。钢梁交叉位置分为上下层,对型号为 4φ20 的螺栓固定。在其最顶层的钢梁位置处,型钢一般必须按照此种类型的千斤顶,它是电动液压式的。对于安装的数量也有一定的规则。比如两台适合于两面的受力柱,三台适合于三面的受力柱,四台适合于四面的受力柱,原有的建筑结构梁底面被千斤顶的顶部标高所取代。

2.5 一系列基础的加强

第一步,对于植筋的要求,为了满足实际设计的要求,工程要满足施工现场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施工现场的放线定位。明确标示钻孔的位置。用一系列设备进行钻孔,比如水钻,电锤等等的设备。等到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孔周围的一系列灰尘或者渣土要被清理干净了,将钻孔清理干净,适合用钢丝刷或气泵。适量的植筋胶适合置入。以所植入的深度为前提,插入孔洞之前需要在钢筋除锈的一端做上一明显的记号。一遍接一遍向同一个方向慢慢选择,一直到达孔洞底部才能停止。在这种情景下锚固胶会溢出来。为了增大基础强大,需要绑扎钢筋,支设模板等方法,在检验合格的条件下,绑扎与模板支设的范围要不断的扩大。

2.6 卸载处境的应用

在整个过程中,基础砼施工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八成,需要对地梁上以及基础承台的砼强度进行强化。型钢支架以及支撑上的千斤顶要适时拆除。严格检验地梁和新浇筑的基础承台,防止过快的拆模或者裂纹,尽可能减少破坏。根据前文所讲,基底面积扩大法对建筑工程的利用效率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施工工艺并不复杂,容易把握掌控。此方法的具体实施,有利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技术的应用创新。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衣食住行中的住,有了比较高的追求,带动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建筑用地面积因此越来越紧缺。比较高的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是由于基底面积法的日益推广,使工业建筑受用不穷。该文对基底面积的扩大,做了详细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根生.浅谈不良地基处理与加固方法及施工工艺[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5).

[2]王伟雄.浅谈扩大基底面积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3]段旭东.扩大基底面积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运用研究[J].门窗.2012(12)

[4]鲍立锋;;浅析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及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扩大基础范文第8篇

一、各地区生活差距不断扩大

生活差距表现为消费差距,实际上源于收入差距。我国地区之间消费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不断扩大。1980年全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08元,标准差146元,人均最高值(上海)与最低值(贵州)相差672元,前者是后者的8倍,变异系数为60.95%。2002年,全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15元,人均最高值(上海)与最低值(贵州)相差11439元,前者是后者的11.55倍,变异系数为76.22%。

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大致能够表征一个地区整体的收入水平状况。1991年全国城乡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最大值(北京)为2695.56元,最小值()225.42元,极差为2470.14元,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1.96倍,标准差为593.68元,变异系数为64.42%。2002年全国城乡人均储蓄存款余额6765.94元,最大值(北京)为30848.14元,最小值(贵州)1977.20元,极差为28870.94元,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5.60倍,标准差为6120.11元,变异系数为80.81%。这说明了各地区收入差距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在不断扩大。

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不断扩大,相对差距经历了前升后降的过程;而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在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最高收入地区与最低收入地区可支配收入差距从1992年(分别为广东和内蒙)的1981.8元上升到2003年的8337元(分别为上海和宁夏),标准差由440.6元扩大到2260.4元,变异系数由21.53%扩大到27.25%,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的倍数由1992年的2.3上升到1995年的2.6后缓慢下降,2003年回到2.3。农村居民从绝对差距来看,1985年最高收入的上海与最低收入的甘肃之间相差550.7元,到2003年扩大到5089.2元(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分别为上海和贵州),标准差由125.88元扩大到1252.35元。从相对差距来看,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倍数由3.16倍扩大到4.25倍,变异系数从1992年的30.5%扩大到2003年的44.08%。

以上差距是按省作为统计单元进行计算的,所反映的差距要小于实际的差距。如果将东部地区、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和城镇列为A1地区(不含贫困县),中部的农村列为A2地区(不含贫困县),西部的农村列为A3地区(不含贫困县),全国的592个贫困县列为A4地区,从1985年到2003年A1、A2,A3和A4地区之间人均收入极差从434.21元扩大到5747.62元,最大与最小值之比从3.11扩大到10.12,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在不断扩大。

二、各地区生活差距扩大的原因

造成各地区生活差距扩大的原因较多,本文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条件差距,包括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另一方面是平衡地区差距的制度建设滞后。

1、各地区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基础条件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我国当前生活水平挂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由于各地区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方面差距较大,导致各地区生活水平差距较大。

从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来看,我国目前那些仍未脱贫的地区大多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地方病高发地区以及水库库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与之相反,京津地区、胶东半岛、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闽南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以电话普及率为例,2003年全国每百人拥有电话21.19部,北京为56.68部,贵州仅8.73部。

从教育投入来看,2000年北京人均教育经费1844.56元,贵州仅140.70元,两者相差1703.86元,前者是后者的13.11倍,变异系数为90%。

从卫生条件来看,2003年北京每千人口有床位数6.14张,贵州仅为1.48张,前者是后者的4.14倍。我国各地区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差异也很大。2003年上海每千农业人口为3.51张,贵州仅为0.44张,前者是后者的8.02倍,变异系数为63%。

由于各地区教育投入和卫生条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人力资本的差异,进而造成了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距。人力资本从两个方面影响生活差距:一是影响个人收入水平。1985年贾米森和加格利用明瑟收益率公式计算出甘肃省徽县80年代中期城镇居民男性教育收益率为4.5%,女性为5.6%;1991年世界银行估计,每增加一年学校教育,在韩国每年能增加收入6%,在马来西亚能使男的收入增加16%,女的增加18%。二是人力资本差异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上世纪50年代丹尼森等人测算出1929年到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23%归功于教育;80年代后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和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模型认为教育是经济增长的母机。根据五普统计资料,我国各地区未上过学的人口和北京相差41.91%,小学人口比重云南和北京相差31.98%,初中人口比重山西和相差35.31%。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和公共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一些在落后地区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医生受到经济利益驱动流向了待遇较好的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低生活水平地区从而被迫接受低质劣质的教育和公共卫生,形成了“低生活水平―低教育和卫生投入―低人力资本形成―低市场竞争力―低收入水平―低生活水平”的恶性循环。

2、平衡地区差距的制度建设滞后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20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广东、江苏、浙江在改革开放前人均GDP几乎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改革开放后,这些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均衡战略的实施尽管提高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也扩大了各地区之间业已存在的经济差距和收入差距。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地方利益,虽然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但一般性税收返还占72%,平衡地区财力的过渡期转移支付补助只占2%左右,无助于对生活水平落后地区的支持。

为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在工业化初期,我国实行了农产品低价低收购、资源性产品低价管制的政策,将农业和资源采掘业的大部分剩余产值转化为发展工业的资金投入,而我国长时间没有建立健全对农业和资源采掘业的扶持和价值补偿政策体系。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我国建立了粮食直补、减免税费等农业保护政策,资源性产品价格逐步由市场决定,但农民增收空间仍然较小;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居民仍难以分享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实惠。

作为社会安全网的社保体系的保障程度和保障范围与一个地区的财力水平联系起来,财力水平较好的地区,保障的范围广,保障的内容比较全面;财力弱的地区,保障范围小,保障程度低。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例,人均月救助金额最高的北京市,全年人均月补差236元,最低的甘肃省,全年人均月补差25元。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低保还是空白。

三、缩小各地区生活差距的对策措施

缩小地区之间生活差距要依据各地区不同情况,以低生活水平地区为重点,尽快制订全国和各省的人民生活发展规划。高、中生活水平地区一般来说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组合状况较好,当前主要应加大制度建设,依托自身努力,释放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潜力。低生活水平地区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制订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包括生态移民政策体系和就地扶持政策体系。

1、尽快制订人民生活发展规划

我国是一个地区差异比较大的国家,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组合状况和经济发展的潜力各不相同,提高低生活水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既可能就地实现,也可能异地实现,即使能够就地实现,需要全国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资金扶持。因此,需要从全国的角度,制订各地区人民生活发展规划,各省在全国规划的框架下制订相应的子规划。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积比较大,宜以地级市(如果地级市内差别比较大,以县为主)作为规划单元。根据不同规划单元的情况,借鉴联合国开发署的人类发展指数,制订一套指标构成和权重比较稳定的指标体系来划分高生活水平地区、中生活水平地区和低生活水平地区,并将低生活水平地区作为规划的重点。

2、分类建立相宜的政策支持体系

我国低生活水平地区按照自然条件大致可以分为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地区和具备生活条件但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短缺地区。前者如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地方病高发地区,这些地区多数属于生态脆弱区和生态保护区,承载能力弱,宜采取生态移民的办法异地提高生活水平,少量留下未迁的人口主要承担生态管护职责,政府承担其工资发放。地区移民要尊重移民意愿,政府引导,民间参与,不搞一刀切,不订时间表。移民以年轻人为主,应当为从低生活水平地区迁出的人员提供政策支援,将其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后者,单凭当地政府和居民个人无法缓解基础条件不足的瓶颈制约,需要中央和省的支持。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缓解基础设施不足对消费的制约。

其次,加大人力资源培育。享受基本相同的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要使各个地区的人均基础教育经费和公共卫生经费大致相当。人均教育和卫生经费较高的地区,国家应逐步减少对其教育卫生经费的投入,将投入的重点转移到人均教育和卫生经费较低的地区。除此之外,要鼓励高生活水平地区的教师和医生到低生活水平地区从事一定年限的教育和医疗工作,提高落后地区教师和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和医疗工作。

第三,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一是借鉴德国和巴西等国的做法,建立健全对低生活水平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德国按照横向平衡和纵向平衡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一般均衡拨款与补充拨款、专项拨款、共同任务拨款等形式构成了一个完善的转移支付体系。德国财政均衡法规定1995―1997年联邦与州的增值税共享比例为50.5:49.5,通过纵向平衡,使贫困州的财政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92%。财政均衡法还规定,财政能力不超过均衡标准的1%,边际转移率为15%;超过均衡标准1%―10%,边际转移率为66%;超过均衡标准10%,边际转移率为80%。通过横向平衡,使贫困州的财政能力达到平均财政能力的95%。巴西为了平衡不同地区的财政能力,政府运用收入分享转移支付制度和协商性转移支付制度等手段,集中财政资金的21%进行转移支付。收入分享转移支付制度是联邦政府建立两个基金(FPE和FPM),85%的基金分配给落后地区。协商性转移支付制度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协商选择必要的非项目补助给各级政府,1980年转移支付比重为22%,1988年上升到42%。

二是建立落后地区开发基金,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1975年欧共体成立了“欧洲区域发展基金”,用于资助成员国中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1988年,对结构基金进行改革,用基金总额的60%(603亿埃居)推动低于欧共体平均发展水平的地区发展。巴西和意大利为了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分别成立了“亚马逊发展基金”和“南方发展基金”。我国一些落后地区,往往具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品味较高的旅游资源,如宁蒙晋陕交界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资源,川滇交界地区的泸沽湖地区具有神奇的旅游资源,要通过建立落后地区开发基金加大对低生活水平地区特色资源开发的投入,延长产业链条,使当地居民分享资源开发利用的好处。

第四,完善资源性产品收益再分配体系。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源性产品实行低价管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资源约束作用越来越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不断上升。目前资源性产品的开发利用还不能惠及资源分布地区的居民,相反他们承担了资源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我国要建立按照资源储量征收资源税、提高资源税率和资源税地方分成比重,征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基金。

第五,将粮食直补等农业保护政策制度化法律化。巴西规定农产品的最低价格不得低于生产成本的166.7%,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各地区实际耗费规定地区差价。从总体上看,低生活水平地区居民主要依赖农业,在人均耕地少的情况下,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因此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是中央政府的职责。要将中央的农业保护政策制度化和法律化,稳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生产经营预期。此外,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丰富品种,扩大覆盖范围。

四、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