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作思维论文

写作思维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写作思维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西文化;思维模式;英语议论文;写作构思;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除了口语间的交流,书面表达也成为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英文写作,又是我国教学中的一个弱项。对中国学生而言,对英文议论文的写作常常感觉无从下笔。中国的论文构思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学生也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在写作英语议论文的时候也常用汉语的习惯来对整篇文章进行构思,相当于将汉语的议论文翻译成中国的议论文。虽然在语法方面没有很大的错误,但是却和西方文化相差较大,使西方对论文的内容感到匪夷所思,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了解双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有益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以西方思维模式来进行英文议论文的写作构思,达到中西方不同思维模式的灵活运用。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上的表现

(一)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地域文化方面的表现

中西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在彼此地域中生活的民族不同,对同一个事物和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也不同。中国气候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中夏天是最为炎热难熬的季节。而西方的英国夏天却是温和舒适的季节。所以,面对“夏天”一词,中国人马上会想象到酷暑难耐的样子。而西方面对“夏天”一词,就反应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虽然这仅仅是地域差异中一个小小的例子,却折射出两种地域的差异性。地域的差异,带动思维模式的差异,就如同样是“夏天”,对其的感受却大相径庭。因此在英文的写作构思时,要充分考虑到双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风俗习惯文化方面的表现

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相差较远的风俗习惯。就如同“春节”和“圣诞节”,一个是属于中国的最重要的节日,一个是源于西方的重要节日。中国饮食习惯用匙和筷,西方则是刀和叉。中国崇尚礼仪,认为“左尊右次”,这一点对西方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对各国而言,风俗习惯都是复杂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英文写作时,要尊重西方独有的风俗习惯。

(三)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宗教文化方面的表现

人类文化博大精深,宗教文化是其总重要的一部分。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崇尚的、忌讳的文化也不同。中国的以佛教和道教为主。而这并不存在于西方文化。西方崇尚的多以基督教为主。信奉上帝是最高的神。在文章写作中,对词汇的理解从方面来讲也不相同。龙是中国崇尚的图腾,象征着“高贵,吉祥和神圣”。而西方英语词汇中“龙(dragon)”仅仅是一种低等的爬行动物。由此看来,在英文议论文写作中,思维模式同样要注意西方的信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三、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英语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表现

(一)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上有着不同的偏重。也因此,汉语中动词在句子中应用较多,而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用名词多于动词,比较静态化。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想接近西方风格,就尽量用名词来表达汉语里用动词要表达的意思。汉语追求一种语言的韵律,内容结构间的协调。又包含很多修辞方法,一些意义重复的词语被多长使用。而英语强调的是简洁,流畅,具有逻辑性。西方国家的用词要求简明扼要,避免复杂冗长。这点在英语议论文的写作中要有足够的重视。

(二)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的句子中必须使用连接词,以体现句子的完整性。而汉语则着重于句子本身的意义。汉语句子本身不以主语为中心,而是以句子表达的意义为主题。而英语则是要求突出主语,不能将其省略。汉语中多采用主体的思维方式,常用人称来作为主语,运用主动语态。英语则对主体和客体有严格的区分,常用物称来表达事情,被动语态使用较多。因此,在英语议论文的写作中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差别,避免汉语主题的思维模式对英语的句子完整性造成影响。

(三)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文章篇幅章节上的差异

汉语的写作思维方式常采用引言慢慢引出主题,很少直接进入主题。中间内容逐点述说,最后结尾呼应引出结论。受传统中庸文化的影响,文章也常用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叙述主题。而西方文化则更习惯于直奔主题,表明态度,突出论点。内容呈直线型展开,与中心思想紧扣,讲究因果思维。在章节段落中,汉语习惯含蓄的连接,没有主题句。而英语则习惯在每个段首都有一句提纲类的语言,其余语言都为之服务。所以在写作中要注意思维模式合乎英语国家的逻辑方式,阐明观点。

四、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减少中式思维模式的方法。

如何减少中式思维模式对英语议论文写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国西方语言写作中长期探索的问题。针对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性,提出以下减少负面影响的方法。

首先,应该加强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学习,融入西方各方面文化的认知。除学习英语语言本身之外,对西方的自然地理,风俗习惯,人文风情加以了解。熟悉英语本身的语言背景。尤其重视英语的思维方式的锻炼,明确英汉两种思维的差异性,在写作中摒弃汉语的思维模式。其次,在写作中重视英文论文的结构和风格,做到论点鲜明,论证有力。不冗长,不繁杂,注重结构的紧凑。再次,充分利用范本来进行模仿写作,研究英语论文范本的结构,句型和词汇的运用,培养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拓宽写作思路,锻炼英文的思维模式。同时多阅读英文资料,强化英文的思维模式,发现和学会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平时注重英语思维的模仿练习,培养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对汉语进行准确的翻译,也可以为论文的写作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满足对写作在实践中的需要。

五、结语

写作对语言方面涉及很广泛,不仅包括语言的表达,还有思维方式等多种方面的能力。英汉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决定了中心思维模式的差异,极大影响了英语议论文的构思。在今后的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要增强文化间跨越的意识,减少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写出让西方人民理解和认可的英语议论文。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2篇

多元思维 语文教师 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一、前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思维的培养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要务。高中写作教学按照文体可大致分为记叙文写作教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三类。“提倡多元思维是语文教育整体的理念,尤其是写作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因此,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议论文写作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

“议论文是通过论证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说服读者的文章。它主要诉诸读者的理智,通过充分有力的论证,使自己的见解获得读者的赞同。”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议论文写作训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力。例如,议论文大多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而对于一个论点的分析则能考察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关于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的话题。正对这一话题,拥有多元思维的学生将迅速反映出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合理性和各自的不足。

三、语文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亦如此,教师主体的语文思维品质及其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方面

“语文思维品质是语文思维过程当中所形成或应具备的一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思维特征。”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应当具有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一种难得的思维品质,但在我国,一个人多元思维的形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例如,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家庭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还以高考为主,这便是“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对于教育的影响。从学校教育心理学方面看,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也往往陷入“第一印象”和“刻板效应”等误区,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往往片面化,以偏概全。这也是一种两极思维的表现,“学习好得学生是优生,学习差得学生是差生”往往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这显然具有极大的片面性,陷入两极思维的教师的思维品质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教学活动。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果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则要以其自身拥有多元思维为前提。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前,教师主体应当运用发散思维对于话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于学生针对特定话题自主产生的各类见解进行预见。这是对于教师个体的预见力的一种考验,预见力是语文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语文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思维活动后,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在作出符合一定经验和事实的推测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般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师本身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应当是评价语文教师的重要指标。冉正宝先生将语文思维能力分为感悟力、反应力、预见力、转化力、想象力、发散力、适应力、转换力、判断力、概括力、批判力、洞察力等方面。语文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自身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2.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主体高水平的语文思维品质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在进行议论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写作构思过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的影响最为重要。

构思过程“主要是指从作文动机产生到文章框架基本酝酿成熟的心理过程”。该环节是议论文写作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之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中生缺乏写作动机,而写作动机的缺乏在于学生思维的僵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师首先应当将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学生思维的激活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个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话题,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生活体验的局限性,将话题与学生有限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动机激发完成后教师应当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交互主体,在具体指导之前采取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究其原因,在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高中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更趋于完善和深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能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地位”。教师应当意识到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此通过讨论法,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优势,使学生彼此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使不同的观点生发出来。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认证倾听学生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与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预见到的观点仔细比对,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分析,对于学生小组形成的观点进科学的点评,而不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主观的臆断评价学生思维的成果。

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谈探讨高中语文课程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教师因素旨在引起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视,实际上,语文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细节当中,期待学者和教师继续在微观角度上探讨相关问题,以利于语文教育的兴盛和国家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3篇

1、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能力

初高中议论文教学衔接的过程中,首先很有必要处理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列提纲的能力。议论文的写作中,列提纲是首先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清晰的列出提纲后会让学生的写作思路非常明确,写作的方向、内容也会更为具体。然而,学生在初中作文训练中很少会主动列提纲,教师也不会特定的训练学生的这方面技能。这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刚刚入学时对于列提纲几乎一无所知,议论文写作时的障碍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基本状况,要结合学生在初中作文训练中的一些不足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尤其是要给学生讲授列提纲的一般方法与思路,让学生掌握列提纲的技巧,这是议论文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的一个重要教学方面。

很多高中生作文的条理不清,写作思路不明,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学生习作前没有作出合理的安排,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后说,习作者对此未能作充分的考虑;二是本身的思维能力薄弱,不善于组织安排习作的层次结构。对于这两种状况,有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加强对于学生列提纲的训练,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提纲的形式将说理内容层次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清晰起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强对于学生的思维层次的训练,教师可指点学生思维条理化的基本形式,或从浅到深,或从易到难,或从特殊到一般,或从现象到本质。只有在明确的提纲的指引下,学生的文本写作才会规范有序的展开,有了提纲后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对于如何找准论点、提供论据等学生也会有更好的把握。训练学生列提纲的能力是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中首先需要完善的一个问题,学生只有具备娴熟的列提纲的能力,议论文的写作质量才会有所保障。

2、让学生的逻辑更加清晰

初中时期学生已经一定程度接触过议论文,但是,学生对于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文本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与掌握。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议论文可以说是绝对的主流,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会选用的一种文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方式以及写作技巧等有更为深入的掌握。在所有这些教学目标的实践中,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因素,那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清晰性,这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初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并不会对于这一点有过多的强调,大部分学生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进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后,训练学生逻辑的清晰性却是一个根本要求,这既是初高中作文教学的差异,也是二者间需要实现有效衔接的一个方面。

对于还没有经过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议论文写作时经常会产生一些典型问题。比如,以下是学生以《勤学》为题展开的习作的一个片段:“勤学就需勤问,因为只有问,才能发现问题,也才有可能把不懂的问题理解清楚。如果有了问题不敢于发问,或者不善于发问,那么,许多疑难问题就越积越多,最后象一团乱麻无法理清。这样显然对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发问,敢于发问,努力把学习成绩搞上去。”这一段的分论点是“勤学必须勤问”,文章应在“勤问”这一点上做文章,但习作者却置“勤”而不顾,大谈“问”的重要性,这样,“勤”这个写作主题就被忽略,文章的逻辑也产生了明显问题。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类似问题的范例还有很多。教师在抓到学生的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要加强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弥补学生在思维上的漏洞,让学生写出更为优质的议论文。

3、让学生掌握分析说理的方式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4篇

一、走出议论文的写作误区

大部分人认为写议论文就是论点、论据、论证要素齐备。论点、论据、论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要素”观点雏形最早出现于1922年出版的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几十年以来,在议论文教学中一直被沿用,人们已经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潘新和教授站在理论批判的高度上,批判了“议论文三要素”,并发表了《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他认为“议论文不是有论点就成,它需要的不是任意的论点,而是具有较高逼真度的论点或新论点。作为要素,它要有明确的实质界点。其次,论据更不能称为要素,论点与论据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再次,论证是动词,应称为论证过程或方法,与其他两个名词要素并列不妥。”潘新和教授认为,议论文的“三要素”影响深远,弊大于利。他通过批判反思“三要素”后对议论文“三要素”进行重构。他认为,重构是走出以“形式(论证)逻辑”定位、以“证明书”(证实)来建构说理系统的迷津。“三要素”的认知取向,不应是文本做浅陋的结构、形式(推理方法)上的规范,而应做功能、本质上的规范。他提出了议论文的“价值性”,“发现性”、“说服性”。潘新和教授对于“三要素”重构的观点一提出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新三要素,不太符合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实际能力,这样的要求,只能成为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方向而不能成为目标。反对者还认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不能刻意拔高,高中生都在十八岁以下,现如今学生都在学校学习,没有太多社会经验,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内在和外在,确实是为难他们了,不能硬赶鸭子上架”。

不管是对于议论文写作改革持支持态度还是反对态度,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现在通过高考作文阅卷,我们可以发现普遍现象,学生为了“取悦”批改试卷的老师,大部分写的作文是模板作文,就是所谓的“三段论”作文,毫无新意。写关于励志的举例子都是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等;写关于历史的举例子都是司马迁,屈原等。引用材料出现了“审美疲劳”“堵车”现象。正因为在高考这根严厉的“指挥棒”影响下,学生不敢写,老师不敢教,大家都被束缚在已有的思想下,教师鼓励学生写所谓的“保险作文”,就是那种可以得中间分数的作文,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写的都是“三段论”的模板作文,开头一段排比,中间列三个观点,结尾呼应主题。这样的议论文写作对学生没有太多的锻炼,写一百次也是一样的效果。

二、写创新性的议论文

写具有创新性的议论文,需要学生思维的突破,使思维能开出最美的创作之花。现在高中生写作文,常常以使用华丽的辞藻为傲,错认为情感是唯一的价值,而不知道把它升华为理智。议论文离不开概念和逻辑的紧密联合、贯通,以及对矛盾的具体分析。议论文讲究概念严密,主题明确,不要转移,不要被相邻的概念牵走。夏D尊说过:“表达之道即为思想之道。”写议论文,一定要有深刻的思考判断,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深入分析。深入分析材料,是深刻思考问题的前提。不少学生错误的认为,议论文要得高分,就要有排比句,有亮丽的例子,开头要文采华丽等等,其实这些只是花边的修饰,关键是要对材料做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例如,写“水”,一般都会写水的可使用性的价值,从而想到水的宝贵,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发展水利工程等等,学生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要学会从相关的事物去引发思考,这样可以找到更宽阔的思维空间,可以扩展的写,联想的写,“水主沉浮”联想到“水与人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联想到“水与政权”,“溪水汇入到海”联想到“积少成多”,“滴水穿石”想到“持之以恒”等等,再如,“雪化之后是什么?”,“雪化之后变成水”、“雪化之后能滋润大地”、“雪化之后是水滴从屋檐滑落的瞬间”,“雪化之后是春天”等等。这样写不仅新颖而且产生美感,使人能产生审美的愉悦。

创新性不只是学生应具备的思维品质,也是应具备的性格品质。学生在写作文时应积极主动的创新,让思想自由的放飞。高考作文评分特别划出一个“创造”等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创新性的重要性。写具有创新性的议论文,需要学生发展思维,发展思维才能成为智慧健全的人,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属于个人思想和意志,大方的成为真正的人,真正懂得思考的人。创新性作文通俗地讲,视角要独特、立意要新颖,情感要真挚、思想要深刻、语言要含蓄等。写创新性的议论文,要真实,新颖,灵活,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命题创新,可以巧用歌名,广告名,修辞,文言;语言要创新,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语言富有个性了,文章才有新意。

三、写贴近生活的议论文

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们学业负担沉重,在学习中,渐渐远离了生活。学生没时间去关心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缺乏生活的基本体验,这就使得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没有什么话可以说,没有什么感情可以抒发,导致写出的文章空洞且虚假。例如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品味时尚》、《拒绝平庸》,从题目就让考生无法着笔,“时尚”似乎离高中生活很远。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当代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和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生活化的新理念。“生活”在新课标中出现了不少于二十多次,由此可见,作文写作也必将要回归生活。

议论文写作需要生活的再现。作文来自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怎样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议论文呢?首先,学生要认识生活,作文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介绍,政治理论研究,生活及生活经验介绍,风俗人情,对山川河流自然风光的描绘等等。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有关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从而对历史与现实、时代与人生、社会与自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从中了解、认识自身,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学生需要在生活中愉悦,学生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除了学习外,还需要休息娱乐。娱乐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文体活动之外,在空闲的时间读些短小且精悍的、赏心悦目的文章,可以消除学习中的疲惫和烦闷,学会阅读,能使人增进智慧,获得生活的乐趣,增进身心健康。最后,学生要学会提升生活。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事物。高考的主题大多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性的思考,学生通过观察生活,通过文字使得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在作文中得到提升和深化。这样学生写出的议论文,就会摆脱空洞和虚构。

写贴近生活的议论文,需要学生的真诚,能够贴近自我。好多学生的议论文写起来像在“喊口号”,写关于人生励志的主题,论点大都是“拼搏需要坚持”、“拼搏需要理想”、“拼搏需要勇气”等等,这样的组词造句可以写出十几个,论点空洞,论据又能举出什么真诚的例子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深刻的本质的,深刻的、本质的反映必然要求学生要真正的走进生活,而不是走近生活。所以学生在写作中,要积极主动的体验生活,说真话,谈真实的想法,不要人云亦云。只有捕捉到生活场面、生活细节,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具体的题材氛围中,学生才能避免写虚假作文,写出的议论文才具有说服力。

总言之,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议论文的写作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学生们把自己的思想束缚了,缺乏创新性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只有敢于创新,写贴近生活的议论文,才能真正的贴近自我。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思导疑,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改革教学方法,不能束缚在传统议论文的写作方式中。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我写故我在[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

[2]彭小明,刘亭玉.写作教学模式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杨海棠.诊断式作文教学探索与教例[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5.

[4]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毕业论文;实践、科研、创新能力;高校课程体系

作者:叶倩(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15)

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毕业写作其中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但目前会计毕业论文存在写作流于形式、论文质量下滑等诸多问题,社会上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一直有着不同看法。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涉及诸多教学环节,比如论文题目的筛选和确定、中英文资料搜集、提纲的拟订和修改、论文稿的撰写和修改以及论文答辩等,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是本科学生把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把科学研究和写作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会计本科毕业论文不仅能训练和考核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技能,更深层次是考核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不仅不能弱化,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其管理。

从目前各类本科院校对毕业论文的安排设置来看,会计毕业论文写作只是做到了对学生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要改变如此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加强相关各方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毕业论文写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要求,科学、系统地设置大学的课程体系,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科研能力这一培养理念和目标贯彻到所有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去。

1加强相关各方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本科毕业论文现实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毕业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所代表的意义和重要性,而学校安排的毕业论文写作与往往与毕业找工作时间冲突,这就使得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找工作方面而忽视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锻炼;二是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部分指导教师在指导时间和教学精力上存在不足,由此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把控不严,出现整体下滑现象;三是大多数用人单位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提前参加工作,使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难以抉择。

要解决以上问题,从学校方面来讲,应进一步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为学生解决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减轻毕业生负担;从教师方面来讲,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技能和方法,以责任心和爱心对毕业论文全程跟踪指导,严把论文质量关;从学生方面来讲,应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完成本科学习期间最后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考核;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应提高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减轻毕业生论文写作时的外界压力。

2全方位、全过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学生的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低,这里的素质是指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基本技能素质,而综合能力是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在较高层次上的综合体现。所以,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必须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传统的仅仅将第八学期作为教学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计划完全不能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激发、引导和内化的过程,所以本科四年要全方位、全过程重视学生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方法,让高校改进现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和环境,让会计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1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要求本科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能较好地反映自己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或具体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也就是说,合格的毕业论文要能体现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要能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基本问题或具体问题。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和训练。但从现状看,高校会计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训练和提高。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往往是将抽象理论进行堆砌,论文的内容空洞无新意,这是毕业论文撰写中的普遍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没有完成国家的培养目标,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系统的规划和开设实践课程,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期课程的安排,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相关的阶段项目实习,要求他们必须参与具体的工作,动手实练,不能只是走马观花、听听看看。通过项目实训,让学生尽早接触实践,参与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熟悉课堂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为毕业论文应用选题做好铺垫。

另外课堂上可积极探索各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沙盘推演法等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的经济现象、会计案例、经济管理手段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评价,并形成文字分析报告。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技能训练

我国国家教育部定义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实际上是发现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会计理论架构问题或会计实践中的操作问题等,展开科学研究,利用会计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表达出研究成果的学术研究活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会计领域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指导训练才能具备的一种能力。笔者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基础,在高校开展会计专业的研究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科研技能的有效方式。

研究性教学可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展开。课内教师可以采用公开讨论课或案例教学的形式,针对课程内容,选择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或会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作为探讨内容或案例,指导学生查找收集和查找文献资料,介绍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的提出的解决方案加以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让学生边学边用,提高其研究性的思维能力。课外,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团队,目前高校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各种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收集数据、文献等研究资料、学习研究流程和方法,获得创新思维,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会逐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树立正确治学态度、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在学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时,学校应鼓励并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课题研究项目,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今后做毕业论文课题打牢基础。

另外,在高校推行学术报告制度,也可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探索精神,为毕业论文写作储备科研能力。学校可聘请校内或校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耳闻目染、潜移默化,让科学研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深入到学生潜意识里,引导学生了解前沿动态、实务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欲望。在长期频繁的科研活动中,指导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2.3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面我们已论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会计领域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而人类一切复杂的创造活动都要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所以会计研究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提出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就要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和逆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应是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落脚点,有些走在前列的高校已经致力于推动通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北京大学经管学院9年前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已成为经管学院一张名片,在课上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辩论热点问题,从提出疑问到收集证据,从逻辑推理到考察其他可能的解释。这个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这些高校的经验和探索值得在全国范围高校推广。

另外,高校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开设跨学科课程讲座、开展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培训项目,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等,学生们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求知欲和探索欲得到增强,创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并且巩固和提高所学专业知识。为最后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2.4尽早开设毕业论文辅导教学

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与一般学术论文写作基本相同,其采用正式的书面语言,遵循严格的写作规范,学生在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运用专业知识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下才能很好的完成。而语言表达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等素质需要长期的积累。毕业论文辅导教学就是要配合毕业论文写作,循序渐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技能,内容主要涉及写作训练、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理论前沿讲座、案例性论文写作训练、科技论文写作、抽样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统计分析等等。

开设《大学语文》、《会计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可以分步有序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相关课程,介绍文献检索和工具、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软件的使用、数据建模等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知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结合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展开研究,并写出小论文,提早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高中生写作议论文的思路大致可分为三个过程:如何确定观点;如何根据观点选择材料;如何运用材料论证观点。从现在许多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来看,这三个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①审题、立意能力差。表现为无法确定观点、无法收集材料、无法论证观点。②选材单一化。表现为材料收集的单一化、论证模式的单一化。③说理混乱。表现为观点飘动、弄不清主要观点与次要观点的从属关系、找不到材料与观点的切合点、论证思路错杂。

造成目前高中生写作议论文的思路不清的主要原因是:①论(观)点不正确,不合情理:文“议论”的是“理”。这个“理”要条例人们认识的实际,生活的实际,要有科学性。这个“理”本身就得正确,“站”得住,这样才能使人信服。否则,就很难使人相信。②观点和材料脱节:观点需要材料(论据)来论证,材料为证明论点而来。有人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说:观点要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显然,这么讲比较形象。在实际的议论文写作中,观点不能从材料中来,也就是说材料不能证明论点的情形,不少。也可以这么讲的就是:观点和材料脱节是议论文写作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③没有引申材料:在失败的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经常见到的一种就是“材料+论点”或“论点+材料”式的简单“拼盘制作”,材料是材料,论点是论点,两者就摆在那,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只字不提。

二、开拓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思路的几点做法

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从积累素材开始,进而在确立论点、安排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指导。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人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经过生活磨炼而获得的。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但这种启迪必须有意识地去感知、体验才能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平时注意对身边生活的观察,挖掘其蕴涵,并有意识地积累,才能为确立观点提供素材。近年来,我怀着疑惑,带着坚信,引导高中学生向身边生活的深处挖掘。高一年级的学生写周记,我就要求大家用“生活录”的方式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写肯定和赞美也写否定和不满;写烦恼和困惑,也写呼声和呐喊;写坎坷和失败,也写顺利和成功;写懈怠和自卑,也写竞争和拼搏;写骄傲和嫉妒,也写友爱和互助;写学习和娱乐,也写劳动和体锻;写师长和父母,也写亲友和邻居;……总之,让大家写耳闻目睹的事物,写喜怒哀乐,写酸甜苦辣,要求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每个星期收一次读书笔记,经过归纳总结,形成一个个写作话题。然后将这些话题作为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写作题库,引导同学们去议论,去研讨,去写作。

(二)指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提炼出新颖、深刻的观点

1.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思路拓展的“触发点”

学生收集到议论文的写作素材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好议论文。议论文在确立论点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思路的触发点。“触发点”犹如一团线的头,找准线头,就会头头是道,思路不断,左右逢源。怎样找准这个头,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需要敢于质疑、沉思,善于联想、想象、类比。如《论学习》这个题目,思路的触发点就是学习,首先理解什么是学习,接着问为什么要学习,当今社会为什么人人要学习,若不学习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最后落实如何学习的问题。可见,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思路的触发点,让思绪插上翅膀,通过时、空、理上的联想和想象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即可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2.指导学生多角度拓展思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观察景物时所选角度不同,所见景物就大有差别。同一题目,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提炼出鲜明、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来。这样才能突破学生思维定势,进行发散思维,开阔思路。例如我让学生就《滥竽充数》这一故事,进行多角度发散思维训练。

3.指导学生在多角度思考的基础上选准角度,解决立论的新颖、深刻问题

要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不仅要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路,克服其思路狭窄的问题,还要教会学生选准最佳角度,纵向拓展思维,解决议论文写作思路的深度问题。因此,要指导学生对几个论点进行取舍,筛选出有新意、最切题的观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的基本方式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7篇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和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及管理部门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体现,是衡量其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其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经济法律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最重要的是选题。论文选题就是文章将要阐述的主题,是经过挑选确定的研究方向、方法、内容和途径。要做好论文,提高论文质量,首先要有好的选题。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往往是学生学术生涯的起点。因此,重视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学生的论文选题给予适当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征

 

1.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及时反映,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普遍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学术性、先进性、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学术性是其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因此,要注意保证毕业论文中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既可以是直接对一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学理探讨,也可以是在宏观的现实背景下对一些纯学术问题的新发现、新探讨和新拓展。考虑到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学科专业论文的区别,其对现实的关注和联系并不是直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答案,而是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探讨推进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或是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从学理上探寻对策和给出一个较为理性的思路。经济法专业硕士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时,一方面要敏感认知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论文的理论水平高度。

 

2.专业基础与法学前沿问题相结合

 

作为经济法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相较本科生论文而言,对论文的学术性要求更高。硕士毕业论文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测,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和复述,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并且探讨学科发展中的学术问题,或是为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一句话,作为学术论文,它旨在考查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学位论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要在本专业领域内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论题。因此,经济法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不仅要立足于专业基础这一根本,而且要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研究动态来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把对法学前沿问题的把握与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相结合。

 

二、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的主要困惑

 

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一定意义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论文选题并不是凭一时的兴趣、凑热闹、赶时髦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论证,以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无能力、基础如何。

 

1.不能正确理解创新标准

 

有些硕士研究生考虑到写作时间有限和自身的理论基础,在短时期内往往很难形成新的理论,为符合毕业论文创新的要求,于是在选题是一味求创新,选择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经济法前沿问题,结果在实际写作中无法把握选题,也很难找到相关资料作为帮助,最后只能放弃选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对论文创新标准的理解不准确。其实,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能有所拓展、深化,其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推翻现有学说,另创一个新的学说或体系才算新,也不一定非得成一家之言。只要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有推动、有帮助,对人们的认识有启发、有拓展,能对学科发展增添“一砖一瓦”,都称得上创新。因此,创新不仅是推陈出新,提出新学说、新观点,也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现和补充新材料,开启新视角,做出新论证,引进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及做出新概括和新的语言表述。即使能较为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一个未被注意的新问题,一时又未能解决,也算是有新意。

 

2.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在当前这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关系纷繁复杂,经济法所涉内容也十分广泛。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在选择论文选题时,有时很难判断所涉问题的重要性。例如:有学生因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计划写“企业工商登记法律问题研究”。这个选题表明上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是个可行的选题。但仔细推敲,在这个制度中如果是探讨工商登记的内容,则成为具体的经济技术规范的推敲,容易写成工作报告:如果从工商登记的程序探讨,则偏向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法研究内容有所偏离:如果从企业行为角度分析,则偏向于律师实务研究。很难从理论高度进行发挥,提出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只有从企业的市场准入一般规则角度探讨企业工商登记的相关问题,才是比较好的选题。但这样的话,论文选题变成了“市场准入一般规则研究”。因此,经济法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选题时,首先应该注意考虑选题的理论基础,能否有适当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问题;其次再考虑选题的现实意义,是否值得花时间去深入研究来满足现实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三、对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几点建议

 

1.选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经济法所涉内容比较繁杂,学科之间差异性也较大。例如:市场管制法律制度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就有很大差异,而每个人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精通一切。因此,要确定自己的选题,首先要对几年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作简要的整理,总结一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长,对哪些只是一般了解,从而将注意力凝聚到最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知识特长的某一点上,以此为基点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动态,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

 

2.结合学界研究主流方向来判断选题

 

不同时期学术研究的注意力、侧重点等总会不同,相应地在法律研究过程中会有一些相对研究集中的热点问题。毕业论文要合理选题,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和把握学术动态,对经济法领域所讨论的各种问题及其代表性观点、学说均应有基本了解,同时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这样能够保证自己的论文有足够的资料来分析论证。经济法学术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存同求异”的过程:“存同”,才能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统一平台。对经济法硕士研究生来说,先准确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学说,才有可能正确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而“求异”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才能体现自己论文研究的价值,才能推动学术发展。特别是对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必要一味跟风作为选题,因为如果是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硕士研究生而言,选择这样的题目风险比较大,很难发现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形成新的观点,容易造成最后写作的困难。

 

3.选择合适的角度建立选题

 

论文选题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也是对平时所思考的问题的梳理和总结过程以及二者的综合过程。经济法研究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对所学课程有了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进行选题。例如:在财政制度领域,长于理论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考虑研究财政法的本质、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财政法律制度在经济法中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偏爱实证研究的学生可以分析具体财政制度,如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预算法的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等等问题:擅长比较研究的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分析中国财政法律制度变迁、结合其他国家财政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经济法的哪个领域选题,都存在一个怎么思考和总结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各种方法,以明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兴趣与所长,以及当前学术动态中的定论、争论、未论所在,并从中找到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

 

4.查阅相关文献来辅助选题

 

选题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确定研究方案时,需要考虑论题是不是有相关资料来加以铺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参考很难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在经济法研究中确实有一些领域研究学者很少,这样导致相关的文献资料也很少。例如:对我国特殊形态的一些企业的现状以及法律调整,如集体所有制企业、建设兵团等方面研究资料就非常少。由于毕业设计环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设在毕业前夕,很多同学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找工作上,大部分同学都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原始资料现场调查和研究,只能进行二手文献的查阅。因此,在选题时应该考虑现有文献的基础,对文献进行初步的查阅,这样可避免最后写作过程中因资料来源的单一而削弱了毕业论文的说服力。

 

总之,论题选得好,可以使毕业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论题选得不好,不仅会为收集整理资料、提炼论点、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动笔写作带来一系列的困难,而且有可能造成论文写作半途而废,即使勉强完成写作,论文质量也堪忧。经济法硕士研究生选题时要广泛阅读相关经济法学文献,及时与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沟通,通盘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思维习惯、时间精力等因素,适当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

写作思维论文范文第8篇

写作过程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整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传达思想、反思提升的过程。通过议论文写作,学生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严密,性格也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特色。

一、 观点准确鲜明

观点准确鲜明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者作者对某人某事的见解是怎样的,都要表达得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似隐似现。比如一次议论文训练中,学生的观点是“不完满才是人生”,按照如此说法,“完满”就不是人生了,这样的说法就会轻易被别人驳倒,导致整篇文章都缺乏说服力,如果说成“不完满也是人生”就精确多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观点的能力。首先,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看一些新闻评论性的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社会观察》等,或者辩论性比较强的节目,如大学生辩论赛等,引导学生注意新闻或者辩论的标题,学习提炼观点时思维的角度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其次,教师可以搜索一些时事热点事件,让学生在课上谈谈自己的观点,并且形成文字,这样的活动可以两天甚至每天进行一次;再次,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辩论赛,教师给出论题,学生进行辩论。如果我们这样长久地做下去,学生议论文的观点或见解一定会准确深刻得多。

议论文的构思要有特色,即构思要精巧、严密,因为写议论文的目的是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追问法”了,即追问原因――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办法――问一个“怎么办”,追问结果――问一个“会怎样”,追问对象――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追问意义――问一个“有什么现实意义”,这样的文章既结构严谨,又解决现实问题。

二、 事例新颖独特,议例深刻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中学生现在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读书也只是局限于作文书,知识面极其狭窄,举例总是离不开司马迁、屈原、史铁生等老生常谈的人物,没有“源头活水”何来“清如许”?再说,就是偶尔能积累到一两个新颖的素材,也不能准确深入地做出分析,说什么都是浮于表面,不能有效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崔永元请152名农民工吃饭”的素材也只能分析到“感恩”这个层面,理解比较肤浅。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平时接触社会比较少,思想比较幼稚。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多积累一些新鲜素材,鼓励学生假期走进社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形形的人、多种多样的事;在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特色社团,多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班级的学生交流;最主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素材做深入挖掘,如“崔永元请农名工吃饭”的素材,我们可以提出“崔永元为什么要请农民工”,“事件曝光后农民工生活过得如何”等问题供学生思考,让他们就这个事件挖掘社会意义,这样才能使事实论据发挥出最大作用,让议论文更具说服力。

三、 论证合情合理

中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说的道理大都是泛泛而谈,使用自己的语言直白来论述,翻来覆去说的就是同一个意思,导致议论文空洞乏味。有力的道理论证离不开引用名人名言,因为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一句句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人名言,就像一座座人生的灯塔,照耀着人们前进的道路,能够引人深思。

学生道理论证无力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语言苍白,平铺直叙,一说到底,其实在讲道理时学生可以运用排比、对比、反问、设问、比喻、类比等多种手法。如在论证“尊重孩子”时运用比喻:“孩子不是裸机,父母想格式化就格式化,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孩子不仅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还能创造和衍生出自己的应用程序。”这样是不是更生动形象了呢?论证“敬畏自然”时运用排比:“自然给予人类恩泽,让我们生生不息;自然给予人类奥秘,让我们沉醉探索;自然给予人类真朴,让我们心静如水;自然给予人类启迪,让我们解读真谛。”这样是不是更磅礴有力了呢?所以,要使道理论证有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