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用化学论文

应用化学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应用化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压缩四大化学基础课学时,合理配置先修后继顺序河南大学原有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和化学专业基本相同。四大化学及其实验课时充足,基础非常扎实。但是,由于课时太多及先修顺序问题使得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压力较大。造成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学生课业繁重,影响其考研、找工作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另外,专业课程完全地偏于理科,达不到理工结合,也缺乏特色。四大化学课程中存在的重复交叉内容,也很有必要进行删减、理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发行了相关指导草案,使得在保障四大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压缩学时成为可能。压缩四大化学学时,依照无机、分析、有机、物化的合理顺序依次排课,并在前四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给后续以四大化学为基础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提供时间和空间。如无机化学及实验的学时压缩为54+36,在第一学期完成全部教学。分析化学及实验压缩为36+36学时,第二学期开课。同时,增设《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共7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验36学时。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广泛应用,要求必须加强此课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都为108学时,分为(一)和(二)分别提前到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课,相应实验和课程同学期开设,并在第五学期前完成全部四大化学基础课程。

增设必要工科基础课程,夯实工科基础应用化学专业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点,需要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还需要兼具必要的化工基础理论。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是为非工科化学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采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化工原理及实验》取代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课程。《化工原理》是以四大化学为前修课程的一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开设学时设定为72+36学时,分别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课。《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设置36学时,第五学期开课。此外,工科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化工方向,离不开相应的电子电工学基础以及工程制图或化工制图等方向的课程。在保证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中增设《电子电工学及实验》和《工程制图》课程及金工实习环节。《电子电工学及实验》设置共72学时,其中36学时讲授,36学时实验,第三学期开课。《工程制图》设置为54学时,第三学期完成课程教学。金工实习2周,第五学期进行。

开设“宽口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应用化学还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科。从全国重点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各个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模块差异较大,但是都体现自己的科研特色。例如北大,具有核药物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高分子、超分子化学与材料、新能源与材料和核环境化学5个特色研究方向,并开设应用辐射化学、应用放射化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和学科科研特色结合起来,开设相关课程。根据自身学科科研特色以及师资力量,我们设置3类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程:偏向理学的应用化学方向模块课程、偏向工科的专业方向模块以及高分子材料方向模块。此外,根据目前我院教师们的学术专长、特色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开设了应用化学前沿讲座、日用化学品、阻燃技术,农药化学、高分子助剂及应用、染料化工与助剂、催化原理、精细化学品开发与设计等选修课程,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分享老师们研发产品的经验、教训以及研发思路。

以“大论文”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强化“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金工实习,工厂见习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多层次课内实践教学体系[2]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以毕业论文环节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是本科生人才培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保证人才质量、与人才市场对接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目前毕业论文环节设置不合理,时间短,任务重,监管不严的问题,我们采取“大论文”措施改革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延长时间,注重过程,加强监管,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大论文”之“大”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上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提高;毕业论文要求的拔高;毕业论文时间的增加;毕业环节和专业课程的关联与衔接更加密切;学生能力培养也更加综合、立体等方面。首先,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五学期,在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即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要求的教育,同时结合学院教师科研特色开展专业研究方向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双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指导老师。然后根据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有目的地选修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为进入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第五学期设置的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在相关课程教师和课题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围绕自选课题进行相关文献信息的检索,和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翻译,相应考核成绩分别记录为文献检索及专业英语的课程成绩。第六到第八学期,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初步探索。并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继续选择必要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实施论文中期检查回报和毕业答辩的监管。严格管理程序,设置必要的奖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逐步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源动力。并且传统的理学“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大众化教育”的现念相悖,也不符合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得一些不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培养了众多远大于社会需求的研究型人才,而社会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得不到满足。进入大学第五学期以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专业课程,实现个性化教育[3]。因此,必须增加选修课比例,扩大选修课程范围,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留有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地、健康地发展。表1是河南大学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我们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设置了大量可供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分为三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增大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也使得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培养成为可能。选修课程的学分从原来的12学分提高到36.5学分,选修课程总比例达30.1%。当然,为避免个别学生的盲目性,选修过程是和前述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的选择。此外,我们还采用积极支持低年级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的开放实验、创新实验以及高年级大学生的课程设计大赛等课外科研创新活动。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全方位“立体”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目的。#p#分页标题#e#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英文名称: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化学研究与应用化学研究与应用化学研究与应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1656

国内刊号:51-1378/O6

邮发代号:62-18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应用化学专业横跨或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专业,是一门介于化学和化工之间的应用型的学科,是化学学科中应用性最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1]。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是进行专业实验技能训练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通过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应用化学的专业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从转变教学观念、精选实验项目、创建绿色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努力构建开放性实验平台及改进实验成绩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2]。

一、建立设计性科研实验题目遴选机制、实现教学和科研结合

应用化学专业在进行专业实验教学时,学生已经进入大四阶段,具备了基本实验技能、必要的合成实验及仪器分析的基础。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较单一,在实验内容上验证性实验和经典实验及孤立的单元性操作实验多,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目前的实验项目已不能满足当代应用化学教育的要求,因此实验教学内容急需更新,如何设计出一些新的综合化学实验已成为当务之急[3]。为了更好地展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特色,同时体现当前社会研究热点,我们制定了应用化学专业实验题目甄选机制,每年在教师层面上征集实验题目,扩充专业实验题目库[3]。我院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青教师比例较高,本院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教师从自己的科研项目中设计出综合性科研实验,实验完整的包括产品合成、分析表征、产品应用,必须是“集三位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题目,然后学院在其中精选出能够强化学生技能的实验项目。科研型实验不仅能把过去的知识全面应用和巩固,通过对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或研究热点问题展开研究,能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实验教学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学生不断要求增加这方面的实验。科研型实验使得专业实验有了充足的课题,进一步拓宽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研究范围和视野,保证专业实验的创新性和研究性[4,5]。

二、在实验教学方法上以开放式教学为主

1.实验选题。

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的题目库已经建立,题目库中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科研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中有必做实验项目(14学时)和选做实验项目(18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2~4人/组,每组学生可以自由在题目库中选择选做实验项目。

2.实验组织。

选做实验项目只给出目标产物,不给学生提供任何形式的实验讲义,学生需要自己确定实验流程。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室条件,查阅文献资料,提出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实验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在尊重学生思路和实验要求的前提下,实验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使每组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确定具体实验步骤。

3.开放性实验。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实施时采取计划与预约相结合。必做实验按计划安排实验周表。验证性实验由教师提供详细的实验讲义,指导教师依然是知识的提供者,主导实验的完成。在实验期间,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全工作日面向学生开放,学生选做实验的方案确定后,可以在网上进行预约[6,7]。在实验实施中,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实验是本科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3个过程。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技术应用于我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始终。我院的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化学网站包括以下内容:①常规仪器如磁力搅拌、恒温水浴锅、微波萃取仪、旋转蒸发仪、马弗炉和折光仪等的操作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和教学视频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可以在网上重复观看,熟悉设备的操作。②实验的预习:介绍各实验的背景知识、产品的应用、基本原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③介绍相关实验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为实验资料的扩展。④介绍本院教师的研究方向,使学生了解老师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充分的实验预习对成功实施实验至关重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实验预习后都有一组在线自查测试题目,学生在课前可以完成实验预习的自查工作,自查未通过不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测试题目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这样在课堂上讲解实验时会有所侧重。有效增加了实验课时的时效性,教师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锻炼。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全面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仔细地、重复地观察实验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8]。

四、建立公平、公正,具有导向作用的实验考核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为实践教学,传统实验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实验报告、出勤情况等。有的同学实验准备的充分、实验操作规范、但实验报告不够完善,而造成实验成绩较低。一些同学没有认真动手做实验,且参考别人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书写完善有可能得到很高成绩。这种不公平的成绩评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维能力。我们优化实验考核体系,使考核方式具有导向作用[9,10]。建立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考核体系中成绩评定包括5部分:①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30%);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20%);③实验结果与讨论或实验误差分析(10%);④实验过程中现场回答提问(20%);⑤实验报告(20%)。在确定实验方案时,各组的每位同学都需要参加与指导老师的讨论,老师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验实施中,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实验平台的搭建反映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指导教师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就实验设备使用、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的解释等方面提问学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安全意识和认真观察的能力。实践教学侧重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采取全程考核,以全面反映学生实验的实际情况。实验结果的好坏、产率的高低不是判定实验成绩的唯一标准。如果实验出现问题而不能完成部分或全部实验,学生应提供“实验误差/失误分析”,鼓励学生重做实验且不影响实验成绩。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有效防止实验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实验完成后,每组同学写一份实验总结报告,并与相同实验项目的其他组的同学进行单因素条件的比较,讨论实验影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求学生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包含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方案的对比和改进等内容。实验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锻炼学生论文的撰写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论文书写打下良好基础。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确定实验方案,独立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结论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在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是重要途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通过甄选实验项目,结合开放式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及采用具有导向作用的考核方法,体现化学实践的创新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我学院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的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以后工作的改进措施:①增加设计型实验和科研型实验的比例;②使实验室开放常态化,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③增加专业教师指导实验的比例,能够更好的促进理论课和实验教学的相互结合。

参考文献:

[1]付颖,叶非.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81-83.

[2]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72-74.

[3]王九思,李静萍,郝艳玲.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4):74-76.

[4]张玉梅.探究式教学模式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6):57-58.

[5]李伟宏,丁元生.应用化学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10):106-108.

[6]卢玉栋,陈少平,吴宗华.应用化学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J].高教论坛,2010,2(2):38-40.

[7]郝艳玲,王九思,李静萍.对开放式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6,20(5):111-113.

[8]郑净植,胡建,柏正武.优化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4-5.

[9]唐冬雁,强亮生.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优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9,(6):72-73.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 专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O43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89-01

地方性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满足地方和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培养具有特点鲜明、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1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根据有关资料,在化学工业领域,上海市将以医药工业、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工程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更新换代为目标,加大产、学、研力度。因此在人才质量要求上,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人才。另外,根据教育部对未来人才需求预测,工科应用性人才将名列第一。应用化学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出于上述考虑,并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将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方向定位为:商品检验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为中小型企业及外贸、海关、卫生部门培养商品检验、环境检测与治理等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符合上海市和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面向全国,培养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本校自2001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为使本专业的发展定位符合21世纪上海未来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教学设备、国际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专业所属的环境监测及治理和商品检验方向不仅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而且近几年来已经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定位是符合上海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的,并于2007年获得第二期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2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应用化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

应用化学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生化、环境、检测技术等诸多方面,是强调应用性的化学专业之一。国内外设有应用化学专业的高校,一般都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发展趋势是“专才”与“通才”的结合。地方性高等院校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兴办的地方大校,地方性决定了地方高校必须置身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根据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金融贸易、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学技术、新型环保技术和商品检测技术将是未来开发的重点。尤其在进入WTO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将会显得更加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实用人才。本校作为上海地方重点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与发展应当与上海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紧密相结合,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突出应用性,使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所学知识能够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后能直接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人才,更好地为上海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

3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工艺工程之间的一个应用性理科专业,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用”化学的人才,与化学专业培养“做”化学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是不尽相同的[2]。为使培养的应用性人才充分地“用”好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使学生学习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化学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化工基础知识外,还应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方向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上应体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厚基础、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广、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3],其知识培养要符合专业定位方向,又要适应地方经济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我们就当前较为突出的环境保护、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学生知识培养上开设绿色化学和环境监测及商品检验等专业课程,以保障本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学以之用。

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能接受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技能训练。其中包括(1)综合性社会实践,是学生在低年级进行的一项广泛性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让其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2)基本实验技能培训,通过此环节的技能培养,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同时,又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等基本知识,使其初步具备科学实验态度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综合设计性技能培训,是学生在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内容及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独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的过程。此环节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及勇于创新的精神。(4)毕业实习,通过实习环节的实践,能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工作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5)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总评价,通过此过程可充分检验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写作能力;同时又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6)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利用我系是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设的“化学分析工”考核点的有利条件,经过培训让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充分体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不仅要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而且还应与地方上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充分体现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几年来,本专业与上海桃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上海科创色谱仪器有限公司、奉贤区环境保护局、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上海农药研究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等建有校级合作教育基地,并与上海市通用通标公司(SGS)联合建立了商品检验和食品安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CMA和CNAL认证);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紧缺人才――纳米人才培训基地,与上海市科协联合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纳米科普实践基地;与上海市纳米中心联合建立了环境计划实验室;与上海市经委建立了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建立了部门开放的现代电化学和表面化学测量技术实验室,与上海市金山化工园区建立了应用化学人才培训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另外还具有上海市劳动局批准建立的分析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点。本专业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近几届毕业学生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都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 向纪明.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实践[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114-116.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新时期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紧跟当前发展趋势,切实有效地推进大学化学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已成为大多数地方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1].本文根据莆田学院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来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体系和实验内容进行探讨,以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需要。

1 实验体系的历史演变

2007 年之前,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的内容简单按课程设置,有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化工原理实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非常传统,大体思路是:学生机械抄写预习报告指导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操作提交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基本上按照学生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来评定成绩。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各门课程自成体系,有时为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就会造成部分实验项目重复;实验项目基本为演示实验或验证实验,学生多为照方抓药,照葫芦画瓢,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无综合性实验项目,造成学生所学基本技能呈现片段式,没有将性质、结构、检测有机的结合起来[3].

2007 年开始针对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课程设计,但受到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的影响,所开设的实验项目简单,学生缺乏兴趣。从 2012 年起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环节结构,逐步加入了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图 1),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实验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的探讨

2.1 教学体系的改革

几年来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回访的形式进行汇总,反馈到专业,再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课程设置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逐步构建形成“多层次”的实验模式,即化学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4-5](表 1)。

基础性化学实验以随课开展的形式,课程由四大基础化学作为支撑框架,实验项目在选择上按照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基础性实验项目也是按照演示、验证、合成、设计几个实验类型进行编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快速从依赖式转化成自主式。基础性实验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掌握化学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技能[6],如玻璃工操作,普通玻璃仪器使用,分析滴定操作,有机实验装置搭建,简单仪器使用(如酸度计、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库伦滴定仪、电导率仪等),掌握常规的制备、纯化和分析方法。设计性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和仪器药品,由学生自行查找文献、书籍撰写实验步骤或设计好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案,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这类课程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完成。

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以实验专周的形式开出。 综合性实验安排在第四学期期中后集中 2 周开展,此时基础化学实验基本已近尾声,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这时开设综合性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将各门实验课程由独立的内容进行知识重组融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应用。如开设的“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合成、组成分析及结构测定”就通过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制备(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分析测定铁含量(分析化学实验)、电荷测定(物理化学实验)、热重分析、红外光谱(仪器分析实验)等内容全面应用了几门课程所学内容。

探索性实验比综合性实验更具有灵活性, 课程安排在第 5 学期开展,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分组选做实验,探索性实验无固定实验项目和实验指导书,由应用化学专业十五位教师指导,每位教师带一个实验组,师生共同商定实验内容,实验结束后不是上交实验报告,而是上交课程论文,这样也是为今后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而这又有别于毕业论文的一人一题的模式。

2.2 成绩评定的改革

课程结束,通常通过考核的形式来检验教学效果,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专钻空子,平时实验不认真,实际技能没有完全掌握,在后续的课程学习或工作中逐步暴露出基础不扎实的弊病。经过多年改革,以适应越来越灵活的课程体系,实验成绩的评定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现阶段,实验成绩的评定,已由单纯依赖实验报告和技能考核来计分的方式逐步改进,注重实验过程,预习、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实验报告均纳入评价体系,采用的是预习(10%)+平时(20%)+报告(30%)+考核(40%)的比例进行考察。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采用了更为灵活的评分方式,比如,校级以上创新项目、科研立项可以免选综合实验,直接获得学分。这些都直接激发了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的兴趣。

2.3 教学形式的改革

莆田学院已逐步加大了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尽量满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的愿望, 强化了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参与科研的兴趣。教学形式多元化,除了课堂实验外,学校立项资助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学生还可开展自主合作实验,实验、教学空间突破课

堂,打破课内课外界限,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索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实验体系改革的成效

随着院系大力改革实验体系,实验教学在本科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经过近几年的逐步革新取得了不少成绩。

3.1 教学效果有质的飞跃

由于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内容经过精心选择,充分体现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实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勇于创新,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对实验教学中心开出的实验课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实验课程教学深受学生的好评。根据授课质量反馈表统计,优评率达 86.7%,较 2006年度的优评率 78.8%有了显着提升。

3.2 教学成果显着

以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大力进行实验室建设,实验条件不断改善;并在学校专项教育教改课题的资助下,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近 5 年来共承担校实践类教学改革课题 7 项,撰写教学论文 10 余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1 项(2013 年)。

3.3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先进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环境和优秀实验师资队伍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高水平的平台,目前学生的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1)基本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

通过基础型实验的训练,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正确配制各种溶液,动手能力明显增强。能够准确收集实验数据,正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2)独立进行实验设计,综合能力强

所有的开放实验均由学生自己设计,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准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积极参与创新实验,成果显着

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倡导实验室开放,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项目,进行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开展形式各样的科研工作,并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近三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8 项(表 2),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6 项。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区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针对当前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思考,并结合办学特色及地区特色提出改进方案及措施,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并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得到更好的效果。

1 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设计不合理。多数实验的设置都是在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的基础上开设的,内容相对狭窄单一。

(2)验证性实验较多。由于实验教学不受重视,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实验课程的开设受到局限。目前设置的实验课程多属验证型实验,且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相对于课程显得设置重复。

(3)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活动设置,基本上都已设计有完整的操作步骤并且录入实验讲义里。这样,学生在课前先预习实验讲义,课堂上,教师先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并告知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生们再根据实验讲义,流水线工人般机械地完成各项实验步骤。在整个实验课程的进程中,留给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空间相对较少,学生的独立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与发展,而且学生实验质量的评估标准,通常是只凭实验报告的撰写内容来评判,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和进行主动思考的惯性,很容易忽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技能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探究所以然的兴趣及热情。

(4)与实践应用联系较少。实验教学体系较少涉及社会生产实践,导致课堂与实际生产生活应用脱节,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限制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且,这个问题突出的表现在,毕业生在最后一年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由于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在科学思维方式上的缺失,最终给指导老师和学生自己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对于专业综合实验应该满足:综合性强、专业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不能只是单一的分析或有机合成实验,更不应该是毫不相关的几个实验步骤的简单拼凑。在实验课程的进程中,所设置的实验步骤不能按传统的“照方抓药”方式完成,而是应该通过多种实验方法、手段以及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才能完成,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基本技能、实验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改革措施及实施

(1)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结束学生“任务式”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于实验前进行讲授,之后由学生进行实验。这使得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与讲义的习惯,独立思维能力欠缺,实验课程的效果也不理想。从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我们对教学方法作了相应的调整:实验之前教师的讲解改为“提点”,实验时开设汇报、讨论环节,在这一环节上,学生自由组合汇报实验进展、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与发展;同时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允许学生实验失败,给学生重做实验的机会。这样改革之后,使学生不仅对所做的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并且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还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好奇心,结束了学生以往“任务式”实验的心态,为他们求知欲创造了平台,同时使教学实验更接近科研和生产实践。

(2)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长期以来,实验课被作为理论课的补充部分,仅仅作为附属品而存在,实验课程的内容也仅仅是为验证某些理论知识,学生们的实验能力与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锻炼,更不要谈良好的提升了。

笔者所在的珠海市是一个港口城市,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其中有些产业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如纺织服装、塑料机械、磁性材料、电子产品、石油化工、对外贸易及港口物流等。就化工而言,由于珠海的大发展战略,国际知名石油化工企业落户珠海,如碧辟、中海油等500强企业。

为使学生步入社会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并服务企业,同时为给社会、企业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好的科学实验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应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思路,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及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并多和当地的相关企业多交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企业当前发展情况和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素质需求,并学习企业在本专业中先进的做法,丰富自己,积累经验。同时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学,直接告诉企业最需要的技术。

(3)根据地方产业优势,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综合化学实验。专业综合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及优良素质的有力手段。目前,有些文献已经报道了很多自主设计的专业综合化学实验,如: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王九思等人设计的,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通过预聚、灌模、聚合、脱模一系列过程进行铸板聚合为主要内容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铸板聚合即有机玻璃的制备;以氯代正丁烷为原料制备正丁基锂,并使其引发苯乙烯进行阴离子聚合为主要实验内容的正丁基锂的制备和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实验等等。

根据珠三角工业发展趋势,拟定应用化学的特色专业方向:精细化学品、应用电化学和工业分析。根据专业方向,实施综合实验的设计,实验经费由特色专业建设给予支持,教师分成若干小组,依据珠三角化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不同研究题目,具体题目如下:

(1)印刷电路板的制备工艺;(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3)环保型涂料和环保型粘结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4)工业废水的分析与处理方法的研究。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7篇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我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没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各类自成体系,独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按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按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给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自选班长,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二、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制度管人。

2.责任到人。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化学史 统计分析

1.引言

统计分析采用的文献源自《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版总库”,采用系统查阅年度总目录与原始杂志相结合的方法,对自1980年—2010年和2011年—2012年两个时期发表的有关化学史教育的文献进行统计,从计量学角度,进行了评价,从中分析化学史教育的发展状况。着重对知网中的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教学类)确定的三大化学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文献内容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勾画出关于化学史论文产出率的分布和影响力的概貌,试图为化学史教育研究的课题规划等方面提供某一角度的参考。

2.论文的统计分析

2.1发文量的统计分析。

研究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学科研究的水平和发展速度。根据《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化学史论文来分析。

论文基本上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章,占大多数。论文的生产趋势可分为2个阶段:2001年以前呈平稳上升趋势,中间虽有波动,但变化幅度不大;2001年以后,则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2008年—2012年间的论文数量;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发表的文章的数量与2007年前的24年中的总数相当。由此表明,我国化学史教育经过20多年的摸索,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研究势头旺盛。

2.2论文内容的统计分析。

据统计分析可知,在知网中化学史的文章主要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化学通报、大学化学、中国科技史杂志、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各大学学报中,对于1980—2010年期间针对三大核心期刊中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做了如下统计分析。将论文按内容分为3类:理论型论文、实践型论文、其他。在此将与课堂教学想结合的文章称为实践型论文,反之称为理论型。论文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科学研究的趋势。

表2 文献内容统计分析

表2表明,关于化学史论文内容形式多样。其中理论型论文占的比较多,实践次之。理论型文章主要说明化学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所起的作用等。实践型论文,着重介绍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化学史进行教学及在哪些章节应用化学史教学,等等。实践型论文跟教学直接相连接,但从发文量并不多,其原因可能是化学史的教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所以难以形成统一固定的形式。

2.3化学史在教学应用的统计分析。

化学史中有很多例子,对于什么例子能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的问题,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的问题。本文就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参考等期刊中的文献中化学史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的表3。

表3 化学史在教学应用的统计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元素周期表和卤素的发现史,被大多数教师运用于教学中。卤素中氟气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中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知识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符合目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目标。

3.化学史教育的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化学史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得到灵活的运用。如《化学课程标准》中将许多化学史料编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化学教科书中设有“阅读”栏目,提供或介绍相关的化学史知识等。所以正确地将化学史运用于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3.1让化学史教育在教学中实现“穿插美”。

化学史是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虽然现行的教材有时只是提到化学家的名字,并没有做详细的介绍,但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其相关的历史,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穿插,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化学史教学不仅可以追溯到知识的来源,还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例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门捷列夫,他不分昼夜、坚持不懈地研究着各种元素,探求它们的化学特性,并且将每一种元素都记录在一张小纸片上。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终于在大量元素复杂的特性里,成功捕捉到它们的共同性。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在矛盾中前进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这激励着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正确地看待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

3.2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波义耳说过:实验和观察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基础,化学必须依靠实验来确定自己的定律。化学史记录着每一位科学家实验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部实验史。在教学中我们联系化学史进行教学,让学生们了解到科学家们探究实验的过程,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同时学会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乐于去发现真理,如此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多样化、采取多手段将化学史与化学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汲取知识的同时,领会渗透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科学思想。既给学生以知识,又给学生以智慧,无论对目前的新课改还是素质教育都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铭,唐建生.中等化学教学类3种期刊环境教育文献统计分析[J].化学教育,2003:2,31—32.

[2]廖正衡.略论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室,2—1—3.

[3]王树林.让学生学一点化学史[J].化学教,1982:30(3),233.

[4]杜建功.运用化学史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质[J].化学教育,2003:4.

[5]于晓燕.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史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8—9,34—35.

[6]李永红,刘建阳.科学素养教育的切合点——化学史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