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课论文

化学实验课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1篇

1.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基础医用化学论文范文欣赏:

【摘要】本文针对大一医学生各门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从精选实验内容、优化实验项目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等各方面采取的措施进行小结。

【关键词】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面向医学院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等,涵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等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实验课是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环节,鉴于中学阶段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训练很少甚至空白,如何在大一时利用有限的实验课学时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已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各高校针对化学各专业学生进行的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及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普遍建立了“基础实验-中级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毕业论文”一条龙的实验教学体系,时间从大一延续至大四。将这些成功经验照搬用于医学生的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需要结合医学专业特色挑选实验内容,更得考虑在有限的实验时数内,通过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与实践,激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精选实验项目,优化实验内容

基础化学实验“水质总硬度测定”[5]除了自来水样外,增加了岳麓山泉水、白沙井水两个样品,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还能通过水质硬度大小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

在“熔点测定”[6]实验中,除了练习毛细管法外,还将显微熔点测定仪以及数字化熔点测定仪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经典方法的同时认识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待实验经费较充裕时可以考虑购买,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手段、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常压蒸馏及沸点测定”[6]除了蒸馏工业酒精外,将另一样品溴苯改为汽车防冻液,因为溴苯毒性大,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另外,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横向整合,纵向打通”,重视课程的层次性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1],将《基础化学》理论课中学习的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与《有机化学》课程基本操作训练联系起来,既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又补充和完善了防冻液的基本性能[7]数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及时将文献中介绍的新知识、新方法及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中。例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将催化剂由浓硫酸改为一水合硫酸氢钠[8]及TiO2/SO42-固体超强酸[9],按照绿色化学的理念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应改进。同时,该实验对产品的表征除了根据馏液的沸点外,将折光率的测试改为确定样品密度,只需在称量产品质量后量取产品体积即可,操作简单易行。产品沸点以及产品密度相互佐证,提高了产品表征的可靠性。

2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

化学实验一般遵从学生预习、老师详细讲解示范以后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讲解的过程中总会有少数学生心不在焉或似懂非懂,导致实验过程不顺利或影响实验结果。采用提问式、讨论式或其它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如何创造条件使平衡右移?反应完成后最经济有效的除去杂质方案?产品的表征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等问题的提出,都能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参与讨论,或者由某一学生演示实验装置的安装、分液漏斗的使用操作等,使每位学生都能用心参与,不再有旁观者,进而对实验方案、操作步骤以及原理都有充分地认识,做到动手前对整个实验过程思路非常清楚、实验时心中有数。

对实验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或者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通过讨论找出问题所在并得到解决方案,比如“分子模型操作”实验中,有学生对含两个相同手性碳的酒石酸化合物的球棒模型与Fischer投影式的表达以及内消旋化合物、对称面和对称中心的概念理解感觉有困惑,指导老师在学生做好模型的基础上,先要求学生回忆Fischer投影式书写规则,再结合模型进行Fischer投影式的表达;接着借助内消旋酒石酸分子模型说明对称面、对称中心的定义;最后和一对对映体的模型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理解内消旋化合物的含义。“乙酸正丁酯的制备”,直接回流法和分水回流法哪种方法产率较高?建议和同组同学商量后选定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合成产品产率的高低影响因素有很多,只有通过整个班甚至整个年级两种方法实验结果的统计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水质总硬度测定”实验,有些滴定后的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返红?分水回流法制备乙酸正丁酯,分水器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点漏,如何补救?等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而是要求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分析可能原因并通过实验确认结果如何。启发式或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实验过程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例如要求学生预习并思考,实验会产生哪些废物?如何处理?另外,节水、节电、节约试剂,比如蒸馏装置,相对两组冷凝水串连并将冷凝水开到最小;乙醇可反复用于“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是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一些做法。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利用实验录像素材,结合PowerDirector、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视频以及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11-13],可以保证在较少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化学实验知识。目前已完成实验视频5项,包括水蒸气蒸馏、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等,并已应用于2012、2013级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中,效果良好。逐步开展和完善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是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头戏,任重而道远。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提升,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对问题的兴趣进行实验,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医用基础化学实验课的能动性,保证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树永,张剑荣,陈六平.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措施初探[J].大学化学,2009,24(4):24-28.

[2]肖小华,邹小勇,张杰鹏,等.基础化学实验(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3,28(4):36-38.

[3]付颖,叶非.基础化学系列实验课程体系优化[J].大学化学,2013,28(2):25-28.

[4]朱莎娜.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86-187.

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科研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123118),重庆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20133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6-02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让学生验证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同时又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实际应用和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迅速,并且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生物化学实验是所有生物以及生物相关学科,比如农业,林业和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在生物科学学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现在许多大学都将生物化学实验从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课中单列出来,作为一门必修课,可见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1]。

1.生物化学实验现状与背景分析

将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学科的战略位置及国内外大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比较[2],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单一陈旧。从现行的实验题目来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简单定性或定量的验证性实验,使用分光光度计和滴定测定物质含量的实验过多。例如: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发酵过程中无机磷的利用,血清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维生素C含量测定等。在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此水平的实验很难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和技术保障。2.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实验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告诉学生实验项目、实验原理、使用的仪器及实验步骤等,学生按部就班,照方抓药,不用思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现象势必不利于当前所提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紧跟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建立科学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又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

通过改革与实践,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使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对生物化学课程精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也对整个专业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生物化学实验”开设的对象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学二年级同时开设的还有生物化学理论课,所以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求配合理论课内容的进度,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第二要求加入综合性一些实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让学生理解实验技术和理论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并提高学生对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认识。第三还应加入一些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校“生物化学实验”开设的项目有: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氨基酸置换反应(一)――血清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发酵过程中无机磷的利用;维生素C含量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共12个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6个,设计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5个。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借鉴其他院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3-5],结合本实验室已有的条件,本着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宗旨,我们从如下三方面着手改革生物化学实验:

2.1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优化实验内容

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安排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设置验证性实验来验证有关规律,设置综合性实验重点突出对学生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设置自主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

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验证有关结论、 规律,它是生物化学实验中的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实验、设计性等实验的基础。“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标应重点突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在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色谱技术、离心技术及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提取类实验中筛选出几个实验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例如用“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来让学生熟悉电泳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用“血清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来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

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综合研究素质培养,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应重点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研究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得出的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例如开展综合性实验“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让学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反应等综合知识,采用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酵母核糖核酸的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实验结果。

加强自主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培养实验材料、自主配制实验试剂、自主安排实验进程和实验时间进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都要重要的意义。根据教师的科研课题加入1-2个自主性和研究性实验,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即可以为教学节约一定的教学开支,也可为教师提供多次重复实验的机会。比如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把最后一个实验单独分出来,实验内容和教学老师的课题相关,要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只提供必需的实验药品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例如在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了“桑叶α-葡萄糖苷酶的提取和活性检测”的研究性实验,给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和老师讨论后确定最后的实验方案,教师只提供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后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以研究论文的形式上交实验报告,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一个具体的研究性实验学到了科研的基本知识,锻炼了科研能力,培养了分析和应用能力。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庆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得到中央和地方的支持,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已经建设成一个设备条件完备的生物化学教学实验室,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一大批先进的实验设备,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为了增加互动性,可将生物化学实验制作成网页,以网页的形式传递信息。学生有问题可以直接在网上提问,教师每周会定期进行详细解答,利用网络资源开辟遗传学实验教与学的新天地。

本实验室对上课学生进行完全意义上的开放。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事先预约,与实验老师一起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的培养、处理、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等工作。

2.3完善实验教学考核办法

对实验考核将细化和量化。实验考核既是检验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是检查学生实验技能与独立操作能力的方法。 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就不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预期效果[6]。

对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将平时实验成绩,实验考试成绩和研究性实验论文成绩三者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定,分别占30%,40%和30%。平时实验成绩可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给出。实验考试成绩包括实验笔试成绩和综合性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笔试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等,占实验考试成绩的30%;综合性实验操作考试考查学生独立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毕后当堂写出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是否成功,实验报告是否完整并能真实地反映实验情况,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评定,给出成绩,该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70%。研究性实验论文成绩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论文,根据学生对研究进展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结果分析和讨论的情况给出一个分数。

此考核方式能够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实验的情况,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志强,赵希岳,王利群,朱孝霖,提高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改革探索,生物学杂志,2010,27(3):104-105.

[2]樊庆德.高校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探索, 2012,(7):38-39.

[3]刘敏,党永岩,牛延宁,贾彩凤,芮巧英,学生自主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实验室教学与探索,2010,29(6):146-148.

[4]罗勋,杜晓光,涂俊芳,王云.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初探.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118-119.

[5]宋卫平,耿明华.中国高校生物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9(6):120-123.

[6]韩寒冰,刘杰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47-48.

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轻工类;绿色化学;虚拟仿真实验

1前言

有机化学是轻工类高等院校化工、材料、食品、生物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学好这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理论课的教学离不开相应的有机化学实验。我校的有机化学实验独立设课,根据专业的不同,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实验课学时,旨在让同学巩固学过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性质等理论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待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日后的科技创新实验、专业实验、毕业论文实验等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1]。目前,我校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基础知识和常规训练积累不够,只是做过简单的无机实验,动手能力较差;(2)实验内容较陈旧,多为一些经典的反应,缺乏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3)教学模式单一,仍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实验时照方抓药,对各步骤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不求甚解,一步一步照书操作,难以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4)实验课与理论课衔接不良,未能在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理论知识后的较短时间内开设相关的实验,达到通过实验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5)实验成绩给分体系较笼统,具体的扣分点不明确;(6)考试内容较简单,类似于平时实验,不能有效督促学生对基本操作的全面复习。

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对有机化学实验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实践,并获得有益的效果。

2.1教学内容整合,保留经典实验,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

目前,国内各高校使用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大多包含相同的经典实验,如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等,这些实验通常是大家认可的,比较容易成功的实验。但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使用有毒试剂、步骤繁琐等[2]。通过参考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及查阅文献资料,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少量改动,如保留“乙酰苯胺的制备、正溴丁烷的制备”等经典实验,去掉“对硝基基苯甲酸的制备、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等缺乏创新性和较危险的实验,增加阿司匹林的制备、微波法合成肉桂酸等实验;并对多数实验进行微量和半微量化尝试,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3]。在学过“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一章后,对相应的合成实验产品进行红外及核磁表征,通过谱图解析过程,让同学熟悉理论课介绍的四大光谱内容在鉴定自己合成出的化合物中的作用。

2.2教学模式多样化,虚拟仿真实验结合学生讲解促进预习和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统一讲解实验要点和演示规范的操作,但因同时听课的同学人数较多,约30人,后面的同学难以看清操作的细节,影响其积极性。我们将一些基础单元操作制作成视频并配音,在讲解实验要点的同时播放,可以使所有同学清楚地看到操作细节;另一方面穿插学生分组讲解实验,每一个实验均由学生进行要点讲解,教师补充,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实验效果不良的另一个原因是预习效果不佳,大部分同学只是把预习报告当作任务来完成,今年我校引入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和少量专业实验,在此平台上,可以模拟真正进入实验室的情景,完成整个实验的流程。通过在书本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可大大改善实验预习的效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4]。

2.3重新安排实验课,力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衔接紧密

由于开设实验课的班级较多,导致目前同一届学生的实验分两学期进行,导致理论课与实验课衔接不良。这样必然有一部分学生在做完有机化学实验时,理论课只学到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其中未学理论知识的实验只能是按照流程图过一遍,不懂其中的原理;而在下一学期理论课学到醛的歧化反应时,原来做过的实验又已经几乎没有印象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新一届学生中重新安排了有机实验课,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具体安排见表1和表2,尽可能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两周之内做相应的实验,使其衔接良好。

2.4制定实验课评分标准并向学生公布,教师严格执行

目前有机化学实验总成绩的计算方式是,期末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实验成绩(40)。平时成绩为除了考核实验以外的所有实验所得成绩(每个实验满分均为60分)的平均分,包括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实验记录和结果等部分,以往给分标准中只涉及最低要求,缺乏对能力和创新性的培养,导致同学对平时实验重视不够。而且现阶段针的成绩评定标准较模糊,实验结束后,学生对于自己哪里扣分不太清楚。为此,本教研室讨论制订了各个实验的给分标准并向同学公布,使其量化和透明化,引起同学的重视。实验过程成绩的评定包括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按要求控制实验条件、实验习惯是否良好,尤其是做完实验后玻璃仪器的清洗及归位等。

2.5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基本操作训练的重视程度

考核实验是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由于同时涉及到固体产品苯甲酸和液体产品苯甲醇的分离提纯,因此被选为考核实验。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该实验存在不少缺点,如苯甲醛气味刺鼻,即使打开通风橱电源,实验室内仍然很呛,对教师、同学们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反应需要加入强腐蚀性的浓碱,萃取时一旦漏夜将会比较危险;固体产物需要在反应液中加浓盐酸至明显酸性才能析出,一届三十多个班级将消耗大量浓盐酸,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实验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分笔试部分和操作部分,笔试部分为客观题,在理论课考试时同时进行,涂卡完成;操作部分,将重要的基本操做作成题签,同学分组进行考核,每组30分钟,内容是根据要求搭建一套装置,如蒸馏、分馏、回流分水、水蒸汽蒸馏;或是简单操作,如萃取、重结晶、减压过滤等等,考核时教师还可以当面提问与该操作相关的原理、注意事项,根据其操作的规范性和回答问题情况给予相应的得分。考核中还应包含一部分创新性的设计实验内容,以考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考核之前同学并不知道具体题目,就促使同学对所有学过的知识和操作进行复习回顾,加深印象。

2.6通过基础化学实验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我校举办了多次基础化学实验竞赛,有机化学实验也参与其中。在实验竞赛中,增加了自主设计实验环节,力求让同学分组查阅文献,设计合成路线,团结合作获得产品。同学们报名非常踊跃,但从竞赛中的表现来看,实验操作仍不规范,自主设计实验过程的能力不强,知识面较窄且缺乏创新性。这反映出在以往的教学中直接把各反应物的比例给同学,照方抓药进行实验的缺点,未能让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5]。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同学多问为什么,反应物的配比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原料,还能选择什么原料,能否设计出更好的合成方法等等。事实证明,通过举办实验竞赛可以提高同学对基础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其主动性。

3结论

我校的有机化学实验在多方面实施了教学改革,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并加以改进,以期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日后的科技创新实验、专业实验、毕业论文实验等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要更高效率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单凭任课教师和实验员的努力是不够的,和其它教学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和学生都有极大的关系[7]。只有大家都意识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其教学改革倾注极大的热情,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郑春满,韩喻,谢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98-100.

[2]杨俊.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点体会[J].科教导刊,2015,6:76-77.

[3]付颖寰,李明慧,杨大伟,等.绿色化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增刊),2014:1-3.

[4]郭亚宁.仿真模拟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08(2):46-47.

[5]邹晓蓉,陶呈安,朱慧,等.化学实验竞赛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6,6:140-141.

[6]赵云岑,欧阳津.化学实验竞赛在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化学教育,2012,33(3):64-68.

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4篇

作为学科课程的化学课,是以间接经验——现有的一整套系统化的知识为基础的,而活动课则以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的感受与经历为基础的。因此,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科学上的严格界限,同样是学习化学范畴里的内容。学科课程注重使学生掌握已经抽象化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以及应用这些定律进行计算的技能;而活动课却重视学生体验概念和定律产生及作用的现实状态和过程,并注重应用这些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科课程的教师开设活动课,选择其较熟悉的知识领域作为切入口,是比较自然而有效的做法。

综上分析,活动课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选择化学方面的内容当然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说活动课就必须与学科课程挂钩。化学教师开设化学活动课,可以作为其研究活动课程的一个起点。当然,化学活动课的活动内容不应只局限于化学领域。若把活动课作为学科课程的附属课,把学生做化学课上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或练习题就作为化学活动课,这就不妥了。根据活动课的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等原则,只要其内容合适、与化学略有沾边的都可以入选。这就需要教师真正领悟活动课的内涵,真正理解开设活动课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把化学课与活动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活动课不只是流于形式。

笔者设计的化学活动课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如下:

一、化学实验是化学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化学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内容可以分以下几类:

1.趣味实验。这类实验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制作实验。这类实验对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并得到一些有用的成品或工艺品,从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这类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实验技都很有益处。

3.教学实验研究。若学科课程中没有演示的实验或配合课堂内容的补充实验,可让学生在活动课上进行实践、研究,借以锻炼基本操作,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

4.探索性实验。这类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原理之后,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实验内容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化学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二是由教师指定给学生的社会课题,如环境保护、三废处理等。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对于操作的安排、步骤的设计、仪器药品的选择等都能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研究。

5.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验。这类实验内容的范围很广。化工生产中各类反应的模拟实验,与食品营养、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塑料合成、纺织装饰、能源燃料等有关的各类实验,都可作为选择对象。这类实验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丰富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化学小论文

化学小论文的撰写,是化学活动课的又一重要的内容及形式。这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写作等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经过初步的调查和研究、查阅一些有关的资料、初步选定论题之后,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及学校条件等实际情况,拟订讨论和研究方案,再进行必要的实验、调查,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最后反复核对校正,撰写成论文。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有限,所以化学小论文应选择较小的论题,篇幅宜短,内容宜浅,但在科学性和语言的简洁明确方面应有严格的要求。

三、参观与调查

校外的参观与调查活动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既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又使学生亲眼目睹化学等学科知识及技术在工农业及科技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勤奋劳动等方面也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校外参观与调查的具体内容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组织各项活动。参观和调查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参观活动可考虑工厂、科研所,如塑料厂、橡胶厂、炼钢厂、炼铁厂等。参观的内容经讲解后,应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参观后可让学生写出参观报告和感想,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还可对当地环境情况、三废处理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经过师生的论证,提出治理建议,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还可以对当地使用的农药、化肥的种类和特点、使用及保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使用和保管的科学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地使用农药、化肥,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由于不受化学学科课程大纲的限制,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是极为丰富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还有不少形式,如化学史料、化学专题辩论会等。

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5篇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许多理论知识的获取、巩固、以及新的发现都需要坚实的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是手、脑并用的课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强调实验前的预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由于目前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为独立课程,有时与相关理论课不同步,这就使得学生必须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文献以对实验原理、方法有所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很有帮助。据此,教师还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活跃实验教学气氛,这对学生实验前的预习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 注重基本操作练习

基本操作练习指基本功的训练,通过基本分析方法的典型实验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① 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示范;②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要“眼观六路”及时发现和指出学生的实验操作错误,在不断的巡回、检察、指导中使学生的操作逐渐规范、熟练;③ 引导学生抓住每个实验的关键所在,尽可能地减少“重新做”或在计划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延长实验时间影响后面课程;④ 通过规范、严格的要求使学生明白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磨练学生的细致和耐心是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3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精心安排实验内容

化学分析实验是手、脑、眼并用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既要顾及操作是否规范又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还要考虑实验原理、结果是否“正确”,其中在开始的规范操作要求上尤为重要,学生有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更复杂的实验中就可以用较多的精力考虑甚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围绕"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实验-强化操作技能的应用实验-独立设计实验-灵活应用知识的课外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制定。

4 狠抓设计实验实验,实行开放实验室,训练学生探究、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旨在启发学生的探索和开拓精神,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也是对前段时间所学实验知识的总结、应用。学生根据预先给出题目查阅有关资料、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设计实验分阶段进行,从单组分到多组分,不限制学生的设计思路,允许实验失败,找出原因,修改方案,重新做实验。

5 实行开放实验室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余时间实验室随时为学生开放,开放实验的内容(大多数都与大家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给出的范围内选择并且提前预约登记,从开始各项准备工作到实验结束、提交结果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6 发展微型实验,减少污染,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微型化学实验操作技术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微型化学分析实验要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其试剂的用量是常量实验的数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将污染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在常量规范操作进行了大量练习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微型实验,从微型仪器装置的较正到试剂的配制及实验,并让学生将常、微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差异显著,没有达到相应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学生自己分析原因,重新实验,将得到的结果连同实验的体会撰写成小“论文”。这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操作技能、保护环境、价值观念等方面对学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可以说微型实验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基础化学分析实验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应在培养服务、创新人才为目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高尚的品格,扎实的实验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 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6篇

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是顺利做好实验的关键之一,而提供实验预习平台是激发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4]。因此我们根据自身实验教学实际,依托学校教务处的BB网络教育平台,将实验教学大纲、每个实验的相关内容和整个实验过程视频放在平台上,供学生随时随地上网预习实验,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没有时间或实验室不空闲的缺点,方便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内容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简捷的实验步骤(最好用方框图表示),最后是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求预先画好表格,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加强实验的预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加实验前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的介绍

因为物化实验是大循环进行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并不同步,往往在做实验时,理论课还没有进行。因此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对每个实验,首先介绍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实验理论和方法[5]。这样可以解决理论课与实验课时间安排不同步的矛盾,就是说理论课还没有讲到的内容,通过实验前有关理论的讲解,照样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验内容。

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教学软件作图训练相结合

物化实验的数据处理相对其它课程比较繁琐,几乎每个实验都要作图。手工作图时误差较大,所以学生每次完成实验报告时间较长并有一定难度,以至于学生对物化实验没有兴趣。我们要求学生可以通过Excel、Origin等一些常用教学软件来完成,这样可以使实验数据的处理变得简单、快捷,消除学生在处理数据时人为引入的各种误差,提高数据处理的精确度,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提供依据;同时,避免了繁杂的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实验报告更加合理和具科学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训练同时为毕业环节中论文和设计的各种作图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增加文献检索学习为毕业环节打下基础

学生在写预习报告时,不仅要求根据实验视频和实验指导书进行预习,而且要求参考不同版本的物化实验书籍,配合选修课《文献资料的查询》上网查阅有关实验的相关数据,写实验报告时,根据自己所测实验数据与查阅文献的数据相比较,计算实验的相对误差并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这种训练,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改革实验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趣味实验 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

1 开发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我国高中化学旧课程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在课程的实施中,只强调被动的学习、机械性的训练,常常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创新能力被压抑,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以说实验是化学获取知识、探究化学理论的最主要的方式。高中化学课本上有很多化学实验,或限于实验设备的因素或由于许多老师嫌麻烦的缘故,许多本来是由学生完成的实验,改成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大幅度减少,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很多高中生毕业之后,连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如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过滤、蒸发、结晶等,都不会做,更何谈什么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

正在实施的国家化学新课程力求努力改变旧课程化学实验落后的现象,在高中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标准建议”中,都涉及了很多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除必修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外,还在选修课程中将化学实验设立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充分说明化学实验在新课程内容中占有比旧课程更加重要的位置。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必修课程教材(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对此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通过设计符合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的多样的教学活动栏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其中的实验编排不是用过去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分开编排的方式,而是通过设计 “观察与思考”、“活动探究”、“交流讨论”等栏目的全新方式,将实验内容和过程及方法呈现出来。化学1、2(必修)涉及这样的实验设计共有40个,而完成这两本教材的学时只有72学时,相当于旧课程半年的学时。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所有这些实验内容由于课时的问题很难在课堂上全部完成,而条件差的学校更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操作,因此大大影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新课程目标也难以落实,而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恰好做了补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2 关于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2.1 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探究实验课的开设,弥补正常教学中学生实验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获得更多课外知识的同时,体验自主学习、与他人协作的乐趣,使个性得以发展。

2.2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以高中化学知识为基础开展的探究实验。每一个实验均由教师提出课题,授以必要的专业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搜集资料、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修改方案等。(注:本课程授课时数为18课时;修满可获1学分;学习对象是高一、高二的学生。)

2.3 课程计划

第一次课(2课时)趣味小实验

第二次课(2课时)化学振荡实验

第三次课(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滴定

第四次课(3课时)粗盐的提纯

第五次课(2课时)沉淀的溶解与转化

第六次课(2课时)铝锌合金中铝锌含量测定

第七次课(2课时)探究烟气的成分

第八次课(2课时)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2.4 授课方式

在化学实验室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动手。

2.5 课程评价方式

每一次课后指导教师给予每一位学生等级评定;课程结束每一位参与学生提交一份论文。

该方案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兴趣,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3 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实施评价

3.1 化学实验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特色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使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面凸现出来。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为其自身的根本任务,这与国家课程开发完全相吻合。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原则性要求,其主体是忽略差异性而寻求共同性。而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侧重于学校实际,谋求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3.2 化学实验校本课程体现了创新性原则

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实验探究为主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活动,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中发挥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化学实验校本课程体现了趣味性原则

在选材与教学手段上,要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参观学习等方法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如将香烟的烟气依次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水酒精、氯化汞溶液、动物鲜血等试剂,观察发生的变化、探究烟气的成分,加深对香烟危害的感性认识。

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综合化学实验;项目教学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76-02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化工人才的必需环节,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特殊且重要。传统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以物质性质或某一理论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应用性,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1]。综合化学实验是把基础化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加以归纳、分析、渗透的一种实验形式,专业覆盖面广,实践性和综合性强。对于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高专而言,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首要目标。探索综合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及实验内容,对推进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毕业生论文(设计)是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环节,笔者在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基础操作技能也很娴熟,但在毕业论文(设计)阶段遇到综合性、研究性问题时仍不懂从何处入手,综合应用实验技能的能力差。长期以来,化学实验课被看作理论课的附属品,考核要求比理论课程低,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实验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低年级阶段做基础实验,高年级做专门实验,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现代化学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发展到了掌握将基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人才[2]。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存在必须要被突破。

综合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的有力手段。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课程学习中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更加科学完善。

二、项目教学法在《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实验教学方式是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项目教学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要求教师根据各学期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适时安排实验教学计划,制定和设计项目课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加以实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教学过程中体现了项目教学法的鲜明特征:①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②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③以“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学习目标;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构成了项目教学法的四要素。项目教学法的四要素,每个步骤在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工作方法和完成时间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不再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内容来组织教学,而是针对一个项目课题设计教学方案,知识点的灌输传授不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引导、辅导、协助、监督成为教师的工作重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书本、教师、互联网等途径主动寻找信息,按照方案实施。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相关领域的知识,扩展学生视野,例如引导学生思考经营、技术、环保及售后服务的诸多因素,使学生在获得完备知识的同时具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三、项目教学法在《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示例

下面以黄酮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为例,说明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具体步骤。

1.项目设计背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3]。广西桂林在天然产物提取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关企业众多,目前桂林辖区出口植物提取物生产企业有3家,其中有国内植物提取行业领军企业、国内植物提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桂林辖区出口的植物提取物产品以罗汉果为主,另有很多其他植物的提取物,如红景天、枸杞、葡萄籽、石榴等。该项目以此为背景设计了这样的项目情境:某植物提取企业计划开发广西甜茶,从广西甜茶中提取分离具有抗氧化性的物质。围绕这一目标而产生的相关工作包括:查阅现有文献确定广西甜茶含有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确定目标分离产物在甜茶各位的分布情况以确定采集部位、确定提取分离路线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含量测定、确定中式方案、在中式车间进行试验、撰写实验报告。

2.项目教学组织。项目教学组织是项目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4]。项目教学是以小组协同工作完成项目计划,实验小组是主要的组织形式。为确保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成员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组,在学生自我分组的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协调作用,对组员进行微调,将不同能力、不用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例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局部微调,平均分成5个小组,实验中他们的实验对象将分别是甜茶的根、茎、叶、花、果。

3.项目教学任务。在分组完成后,分组进行讨论,明确小组的具体工作任务,小组组织填写由教师发给每个小组的项目任务书。对文献收集整理、实验路线方案设计、实验试剂药品的准备、分析测试的协调与操作等工作进行分工协作。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独立开展实验,自己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树立了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信心。

4.项目教学的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一环是项目教学的实施。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各小组围绕着项目任务自主地开展活动,在角色分配、文献收集整理、实验路线方案设计、实验试剂药品的准备、分析测试的协调与操作等工作上进行分工协作,除了各司其职外,更多的是集体讨论、协同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进行全程指导,掌握进展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并且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提前做好提供相应资源的准备,比如实验原材料的准备应在项目布置前准备好,在对开放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中式车间、网络资源等的使用上给予支持和协调。

5.项目教学的评估。项目教学是对项目任务完成的总结,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验,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成绩考核应是学生自我评价应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完成项目任务进行自评,接着是组内互评,再组间互评,最后由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评估。在此环节中,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对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点应给予肯定,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改进。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题组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使用项目教学法使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锻炼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统筹管理的能力,这是真正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需要课题组继续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倪聪奇.浅谈项目化教学在三维动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4,(08):118-120.

[2]郑榕.小议项目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4,(0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