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语教师论文

外语教师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外语教师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语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学生应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能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且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本课题组成员认为,我们应在教学中坚持适时、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生的英语阅读量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阅读视野得到拓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意义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已被广大教师在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上广泛使用。毋庸置疑,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听、说、读、写相结合,学生积极参与,和谐高效,主动发展的现代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大家普遍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效率高,但是能坚持适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要设计一堂多媒体课费时、费力,因此教师不愿意设计。本课题组设想:能否使用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设计,从而实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简易化、常态化?为此,本课题组针对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现状、困惑及对策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力求为大家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三、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学习。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英语教学法》,以及《中小学外语教学》等杂志上有关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文章。

2.问卷调查。对农村4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就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设计工作方案。

教师组调查结果:①你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效率高吗?选“较高”的占82%。②你经常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吗?选“经常用”的占10%。③你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吗?选“指导”的占6%。④你认为学校的设备条件能满足教学需要吗?选“能”的占40%。⑤你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常态化教学手段可行吗?选“可行”的占61%。

学生组调查结果:①你对老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感兴趣吗?选“感兴趣”的占95%。②你希望老师用多媒体授课吗?选“希望”的占96%。③你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懂吗?选“容易懂”的占86%。④你校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吗?选“指导”的占14%。⑤你喜欢上传统课还是多媒体课?选“多媒体课”的占89%。

3.收集资料。要求教师平时要做一个素材的拾荒者,在平时上网或阅读报刊时,碰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Flas等,要做一个有心人,按一定的类别,将它们收集在自己的电脑里,建立一个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素材库,以备使用。

4.学习制作。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如PowerPoint、 Flash、Picture Manager、Naturalsoft―Teacher2008、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电子白板、数码相机、摄像机、手机等的相关操作方法,使大家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

(二)研究阶段

1.课件设计。组织教师在信息技术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各具特色、展示个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反复测试、修正、集成。

2.课件检测。组织教师就自己设计的课件进行试讲,请英语组的老师进行观摩,提出宝贵意见,然后再进行打磨,形成各具特色、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3.成果展示。为了进一步展示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果,课题组老师开了县级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公开课,受到了县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以及同行的一致好评。听课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课题组老师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及时调整策略,逐步形成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校本课程体系,对课题方案的可行性做出了进一步的论证。

4.资源利用。在听、说训练方面,除了教材配备的听力磁带,教师还指导学生通过“江苏省牛津英语教研网”进行英语口语、听力模拟测试训练,使用Naturalsoft―Teacher2008软件自制一些英语听力测试题开展训练,以测试学生的口语、听力能力。通过以上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在读、写方面,指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读“21世纪英语报”系列、牛津英语分级读物、《中学生语数外》、《新概念英语》第一、第二册等资料,同时指导学生登录“维基百科网”、“江苏省牛津英语教研网”、“中少在线”等网站学习,并建立“英语学习群”,以便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学习体会。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阅读视野得到拓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对比实验

本课题组对坚持适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A老师的教学班,与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B老师的教学班进行了跟踪对比实验,结果如下: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坚持适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A老师的教学班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运用传统教学方式的B老师的教学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景创设问题,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渠道,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存在问题与不足

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虽然收获了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

1.本课题研究受样本数量的限制,被试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尚不足,今后可以做较大样本的量化分析,研究多媒体教学在相同或不同教师和班级情况下的教学效果。

2.由于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有限,不可能每节课都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上课,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给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3.在农村,只有部分有条件的家庭的孩子能做到利用网络学习,很多学生受家庭条件的制约,无法利用网络学习。

4.在农村学校,虽然也有教师接受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但由于设备的限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还较少。希望农村学校的教师能认真学习相关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六、研究结论

总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不难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教师应坚持适时、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解决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并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生的英语阅读量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阅读视野得到拓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外语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外阅读;阅读理解;解题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要求学生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能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核心是阅读,它具有双重性:(1)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阅读,使学生不断学到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是考查的重点。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对阅读理解解题的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解决学生的英语阅读量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践中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加强阅读理解训练,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阅读理解训练,要改掉过去对课文教学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使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注意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在教Reading部分或有关阅读材料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材料,坚持以学定教,切忌以教代学,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的。

如,在教学7 B Unit 6 Reading时,设计这样的问题:(1)Where did Alice see a white rabbit?(2)What did Alice do then?(3)Why did she do that?(4)What happened to Alice after she jumped down the hole?(5)Could Alice go through the small door?(6)What is the central idea of an article?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别忙着立刻答题,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其次,要了解文章梗概,做到胸中有数。阅读时要特别关注文章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往往是主题句。最后,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个别词意不够明确的地方,可先跳过去,把文章读完。克服畏难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个别较难的问题,学生可分组讨论,选择正确答案,通过长期的精心训练,学生对阅读理解题不再望而生畏,应试的信心和能力增强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拓展课外阅读资源,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一要求正是对过去学生阅读量不足所提出的硬性指标,即要求初中生每天课外阅读不得少于200字的文章。那么,教师如何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呢?笔者认为,可要求学生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如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配套的《听力与课外阅读》材料外,还可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如,阅读《21世纪英语报》系列及《初中英语学习报》《牛津英语分级读物》《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生世界》《新概念英语》等丛书。同时指导学生网上学习,可登录维基百科网、牛津英语教研网、学习方法网、阐单学习网、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少在线等网站学习。那么网上阅读,如何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呢?教师可建立“英语学习群”,以便上缴作业,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学习体会。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因特网上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英语学习渠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网站资源英语课程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所以大家应充分有效利用。

三、加强解题策略研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通过加强解题策略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判断、推理、综合、归纳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快速浏览,把握大意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快速浏览一遍文章,这包括识别短文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别忙着立刻答题,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其次,要了解文章梗概,抓住线索,理清脉络,做到胸中有数。应遵循“由大到小,整体决定局部”的原则,因为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主题思想,阅读时要特别关注文章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往往是主题句。最后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个别词意不够明确的地方,这时不能停下来苦思冥想,可先跳过去,有时个别生词并不妨碍理解文章的大意,一定要沉着,耐心地把文章读完。千万要克服畏惧和急躁情绪,要有良好的应试心理。这样你就能循着短文的思路,抓住短文的中心思想这根主线来正确答题。

2.快速跳读,查找信息

跳读是在快速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寻找特定信息,阅读理解试题中常考查学生对年代、数字、人名、地名、词汇和句式等信息。这时学生不必重新阅读全文,可带着问题快速跳读,查找相关信息。阅读材料中有少量未列入课程标准的生词,通常达到2%~4%。不过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语意、逻辑关系来帮助理解语篇,例如,考生要注意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构词法、语法、从句以及标点符号等,有时这些对理解文章起作关键性作用,答题时可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顺着文章的文理和脉络,边看边进行推断,选择正确答案。

3.认真研读,合理推断

认真研读是领会文章的细节,判断文章所含的言外之意,力求作出符合情理的逻辑判断,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及其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捕捉并记忆相关信息,通过“分析思考―合理推断―综合概括”这样一个思维过程,选出最佳答案。

研读不是再通读全文,由于受时间有限,只能对问题所在的区域进行认真研读,这样才能对问题作出合理推断。在合理推断的同时还要注意句子结构的恰当搭配,如习惯搭配、词组搭配等。因此要看清楚句子结构要求和上下文句子的意思,把上下文连起来思考,看看所选答案是否符合逻辑,还要注意动词的非谓语形式、时态、语态。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选用时态时要注意整篇文章时态的一致性,时间状语、从句中的时态,主谓的一致性等。从多方面考虑,修正错误,弥补疏漏,作出正确的选择。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要将课文教学与阅读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训练,拓宽阅读视野,加强阅读理解策略研究,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通过加强对阅读理解的解题训练,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考试不再望而生畏,解题更充满自信,正确率显著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永琴.依托高三英语教材,拓展阅读理解训练[J].中学生英语,2009(12):20-23.

外语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时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对我国当前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内地高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内地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几点实践策略.

一、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理解

高等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却并不统一.笔者在所掌握的材料的基础上,综合几种研究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世界相互依赖加强的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更注意面向世界,各高校及教育部门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同化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改革、自我完善及自我发展的一种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呈多样化,德国学者Dirk van Damme 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当前主要有以下形式: 1、学术的流动; 2、教师的流动; 3、课程的国际化; 4、合作办学或在国外办分校; 5、大学合作研究; 6、相互认同协议, 包括一国大学授权国外大学颁授本校学位、建立姊妹学校和学分互认等; 7、大学交流网络; 8、远程教育等。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极为广泛,北京大学陈学飞教授认为: 高等教育国际化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1、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2、国际化培养目标; 3、国际化的课程; 4、人员的国际交流, 包括学生的国际交流和教室的国际交流; 5、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包括国际合作研究、校际合作研究、研究人员的交流、通过国际学术会议交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术信息交流; 6、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

二、内地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意识增强,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和保障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教育“面向世界”方针的指导下,内地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以多种方式开展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内地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显得严重不足,需要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从政府以外的资源配置中获得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

(二)、我国传统大学制度和世界主流的先进教育办学理念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一步树立内地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和大学制度。

(三)、各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够.1998 年8 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之后,高等院校正在逐步朝着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但高等学校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合作院校选择、专业项目确定、人员出国等方面的干预太多。

(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平衡。

第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质量和速度都明显优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第二,院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施行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后,传统的名牌大学得到进一步支持,尤其在财政方面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政府的双重资助。第三,学科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近几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的出国留学人员,70%集中在通信与信息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生命科学与人口健康、材料科学与新材料、能源与环境、工程科学、应用社会科学等七大领域内。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协调的问题尚未解决

本土化是国际化向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转化的过程。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是采取拒绝的姿态保持本土文化,还是认同或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本土化?有两种较为鲜明的观点:1.拒绝国际化和本土化:因为上个世纪的殖民战争,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国部分学者无法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进行的交流与合作,阻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及本土化的进程。2.认同国际化并融合本土化。该观点全盘否定本国民族的“传统”,以西方的思想和范式取代本土化。学者徐小军认为,对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而言, 都存在着经过历史沉淀积累形成的有别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的传统特质, 这是本国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国际化过程是为促进本土的高等教育传统的洗练、延伸,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

三、内地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学校的品牌缺乏对国外学生的吸引力。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内地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还比较低,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少数著名学府外,大部分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上缺乏品牌影响力,这直接导致了内地高校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上没有什么吸引力,留学生输出和输入存在严重的“逆差”。

(二)、学校所在的区域本身对外开放程度的局限。当前内地东西部之间和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均衡,甚至是同一个省市区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均衡,也决定了处在不同区域的高校在国际化方面面临不同的“命运”,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资金、政策、吸引力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需要的政策导向与支持尚不健全。内地当前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还是以政府为主体。但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要在复杂的市场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高校必须成为竞争的主体,拥有自主决策与行动的权力,这就需要理顺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扩大高校自主权,尤其是对外交流的权力,而政府的作用更多应是宏观指导、咨询服务。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非市场因素的干扰过多,使高校丧失商机,降低竞争力。虽然《高等教育法》赋予了高校一些新的权力,但在真正落实上尚缺乏配套的政策导向和支持。

四、内地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向与策略

(一)、内地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应坚持的方向

(1)着眼于加大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教育市场的发展与其他领域的市场化进程相比,进展相对缓慢。这与实际工作中政府的管理观念的转化相对滞后不无关系。对于高校来说,仍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政府及其管理部门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越位管理,使得高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难以确立。因此必须加大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体制改革,在外充分树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形成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投入市场运行;在内确立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和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

(2)立足实际,加强引导,分类分层推进。要做好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规划,但这个规划不是一刀切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指导下,按照国家——地方——学校进行通盘考虑,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更主要的是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按照学校的层次及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提出适合地方特点的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国际化目标和参与措施。

(二)、内地高校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策略

(1)确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入TWO后,我国对教育服务贸易作了承诺,表明我国教育将直接融入国际教育中,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教育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的竞争,因而在培养目标上,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树立世界公民意识,同时加强外语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素质及管理经验的教育,尤其是培养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高层次人才和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劳动力。

(2)实施课程国际化,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我们必须参照、借鉴国外高校的科类和专业结构的设置,深化我国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国际化。在课程内容上,除一些反映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技能等特色的课程和涉及意识形态的课程外,应紧跟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更新课程内容,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使用国际通用的国际术语,与国际接轨。鼓励高校选用进口原版教材,尽快缩短我国在某些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畅通交流的渠道。

(3)办学观念与国际接轨。WTO的服务贸易规则很清楚地表明,高等教育就是产业,是社会投资和消费的重要领域,可以创造产值和形成利润,大学可以把自己的学历作为一种商品出售。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办学观念,树立教育产业、教育市场、教育经营的观念和高校品牌意识,与国际办学观念接轨。依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有效地对高等教育进行经营,合理配置资源,讲究投入产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4)引进海外人才,吸引留学生回国,迅速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可以利用自然人流动不受限制的条件,大力引进海外的杰出人才,积极拓展和充分利用国际学术空间,并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留学生回国,通过他们高水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完善学科建设,带动整个师资队伍迅速提高水平。

(5)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法规,建立相关部门和组织,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政府应根据现有的法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制定相应的相互衔接的法规和操作规程,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法律依据。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建立健全相关的部门和组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专门研究,使专业和课程内容国际化,师生互换与交流、学分互换和学位等值、校际合作与共同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具体化、标准化、系统化。

(6)实施走出去战略,占有国际教育市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既要把国外优于自己的或对自己有启发借鉴意义的资源引进国内,也要把有自己的特色的、有竞争能力的教育资源输出到国际社会中,去参与国际教育资源的竞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育服务贸易规则,向国际社会输出我国的传统学科,如汉语教学、中医中药等,利用我国学费低、本科教育扎实的特点,更大规模地吸引境外学生来华留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充分发挥理工科教育的比较优势,主动走出去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五、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国际兄弟院校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内地高校正面临不可多得的发展环境。内地高校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迎接挑战, 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吸取经验教训,调整策略,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历史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佟晓丽.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对策[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2) .

[2] 徐小军. 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本土化发展[J]. 高等农业教育, 2005 ,(12) .

[3] 黄进,胡甲刚. 国际化·现代化·本土化—新世纪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 1.

[4] 陈学飞. 高等教育国际化: 跨世纪的大趋势[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5] 王海燕.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与实践—论美日欧盟诸国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 北京大学学报( 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 : 教育学研究, 2001.

[6] 陈学飞. 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探索[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