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3g技术论文

3g技术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3g技术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g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媒体;3g技术;三网融合

一、移动通信媒体已经成为“第五媒体”

媒介的定义是信息的一个载体,凡是能够把信息从一方传到另一方的工具、手段称之为媒介。商业媒介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大众的行销服务的媒介必须是面对大众传播的,因此商业广告谈的媒介指的是大众媒介;2.可控制性,投资行为的本质是以较少量的投入换取较大量的回馈,既是投资行为,在投资上必须具有可控制性;3.付费,商业媒体的另外一个特点为商业性,所谓商业性的意义是媒体依赖广告为主要盈利来源,所以具有付费特征。

从以上媒介的定义和特征来看,移动通信媒体亦即手机媒体已经具备了媒介的所有要素,并且人们也已经普遍认可手机作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的地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媒体,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小众化化、实时性、交互性、广容性、易检性等特点,已经对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美国,2009年3月16日,有着146年发行历史的《西雅图邮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改版为网络报的报纸,这比2008年11月28日就宣布将变成网络版的《基督教箴言报》的真正改版时间,还早了14天。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菲利普•迈耶教授预言:2044年10月,美国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而在中国,2005以后,报纸业也出现了整体不景气的情况。那么在手机媒体突然兴起的今天,会不会促成媒体结构新一轮的新陈代谢呢?

二、移动通信媒体的特点

移动通信媒体亦即通常所说的手机媒体,可以理解为一种集网络和信息传播功能于一体,通过数据传输技术,把各种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信息数字化,然后传输给广大用户的崭新媒体。无线网络的发展让手机同时具备了网络媒体所具有几乎所有优点。而由于其介质手机的特点,手机媒体也具备兼容性、整合性、贴身性和便于互动,成为一种“带有体温的媒体”。它具备以下其他媒体无法抗衡的特点。

广泛性。早在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4亿。手机媒体的用户已经不仅仅集中在25岁到45岁之间、知识水平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的人群,它已经向上扩展到65岁而向下延伸到15岁,手机几乎已经成为对应于每个活跃的社会元素的存在。几乎人手一终端,这是其他媒体不可能具备的。

覆盖性。手机网络在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实现覆盖,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中,甚至电梯、汽车、火车上。它的覆盖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媒体。

跟从性。“手机时代,人们在裸奔”。通过现行的基站,手机定位误差在200米,3G时代,误差可以缩小到10米。2010年1月13日,西城区西单商业街透露将考虑开设手机信息平台,只要进入西单地区,就可获得商场购物及相关打折信息等。

可统计性。“裸奔”的概念不只是地理上的,通过受众所用机型、话费、手机漫游情况、网页浏览状况,运营商可以精确的区分受众,在此基础上丰富受众信息,建立详细的受众数据库,将为广告精准化营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即时互动性。广告投放效果将不再是盲目计算的。通过促销、活动等吸引反馈的手段可以准确地计算。

可支付性。手机已经可以进行方便的小额的电子支付。而和金融业的融合,使其变身为下一代的支付方式,同时代替钱包和信用卡,从理论上讲也是可行的。

人们从广泛性和覆盖性意识到移动通信媒体的价值,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意识到手机媒体的更重要价值来源于它可以精确的区分受众。而且,手机还具有随身性、反应速度、区域能力、互动能力等其他媒体很难具备的特征,更使其可以进行精准甚至一对一的传播。广告将不再是单一的你投我放模式,而是与营销紧密结合的交互式沟通过程。随着手机上网资费的降低,人们使用无线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国家正在推行的三网融合会加速这一潮流,手机广告的形式也将大大丰富。在互联网时代,Google、百度等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超越了众多的媒体公司,而移动通信媒体时代的到来,又为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传统媒体乃至终端机器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再次竞争的舞台,“忽然间,你会发现全世界最强大的公司突然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这的确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的竞争对手成了苹果、Google和微软”,诺基亚CEO康培凯这样感慨。

三、移动通信媒体应该加强服务性

由于移动通信媒体所具有的优点,其在人群中的普及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早在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4亿,手机报的普及率已经达到39.6%。而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早期群发短信式的模式已经遇阻,应当意识到受众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及时的、对他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实践比较成功。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NTTDoCoMo于1999年2月22日推出数据业务I-MODE,现在是全球最成功的无限互联网服务。手机媒体研究的先行学者匡文波总结,它成功的关键是以内容为王:首先,它必须是新鲜的,即时更新;其次,它必须有深度;再次,应该鼓励用户多次访问;第四,用户应该能够看到这种用手机上网方式的好处。I-MODE结合日本国民心理,量身定做了各种娱乐业务吸引用户,重点提供了诸如漫画、游戏、图片下载和音乐等服务,结合对内容提供商的严格考核,保证了I-MODE业务内容的丰富化和个性化。

而移动通信媒体还有一个与传统媒体非常大的不同,即它的发展非常依赖于技术的发展,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快的。

四、3G技术将开启移动通信媒体内容之门

3G技术的推广,将使移动通信媒体摆脱手机报的单一形式,进入多姿多彩的多维领域。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在3G技术基础上,产生了传播形式的无限可能,也产生了可预期的巨大的利益,使得与此相关的各传统行业进入了群雄纷争的阶段。

五、移动通信媒体业诸般博弈

移动运营商进军手机媒体业务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它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独立WAP网站之间也因此产生了矛盾。移动运营商并不甘心只做网络和渠道,而是要凭借自己在市场、用户、渠道、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力图整合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商、设备系统和终端制造商以及终端用户,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产业链。由此,移动运营商与报社、广电企业和WAP网站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夺。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加速我国在这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的脚步。在2010年1月1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业务应用的融合。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通过一部机器,人们就可以完成日常所需的信息处理。手机体积或者屏幕面积会适度增大,而笔记本电脑等则会适度缩小,手机媒体也将正式进化为移动通信媒体。原本存在于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

同时也意味着,移动通信媒体进入了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且将加速对传统媒体产业的解构,仅仅是“第五媒体”的定位,恐怕已经不能准确评价它的价值了。

参考文献:

[1]钱伟刚.第四媒体的定义和特征.新闻实践,2000,(7、8).

[2]张燕.释放创意:平衡数字技术的手机媒体.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3g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复合实物期权,3G投资,项目投资价值

 

一、事件及背景分析

中国已经逐渐进入广泛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俗称3G)的时代,但对电信运营商而言,3G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具有规模大、分阶段、周期长和未来不确定性较高等特点。如何评估3G项目的投资价值一直是广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方法不能满足对不确定性较高的项目进行定价的要求。复合实物期权定价模型能更贴切地反映在3G项目中的多重期权特性,更适合对阶段性较强的项目进行价值分析。本文将运用复合实物期权模型对澳门基于CDMA技术的3G项目进行定价分析。

澳门3G项目(CDMA技术标准)的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投资历程如下:

表1-1 澳门CDMA投资历程

 

时间

事件

意义

投资计划

2005年3月10日

中国联通中标获得澳门CDMA牌照

正式进入澳门移动通信市场

-

2005年5月27日

中国联通获准经营采用CDMA2000 1X系统的公共地面流动通信电信网络及提供跨地域流动电信服务,有效期为8年。

中国联通获准提供CDMA漫游服务的权利

首年投资1.71亿澳门元,建成CDMA 1X制式网络,以提供漫游服务

2005年10月18日

CDMA澳门流动电信网络开通

开始提供CDMA漫游服务

-

2006年8月10日

中国联通获准经营采用CDMA2000 1X系统的公共地面流动通信电信网络及提供两个频段内运作的公用地面流动电信服务

中国联通获得本地运营CDMA服务牌照。CDMA2000 1X可平滑升级到3G网路。

2006年计划增加投资4800万澳门元,在后续二年内累计投资额不低于4000万元

2007年5月29日

中国联通获正式建立及运营3G的牌照

建立及运营CDMA2000 1X EV-DO系统,真正提供3G服务

为建立3G业务,首年将投资4000万澳门元;随后三年累计投资超过9000万澳门元

2008年7月27日

中国联通将包括中国联通(澳门)有限公司100%股权在内的CDMA业务转让予中国电信

3g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相关热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学

经过十几年发展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移动学习成为主流必将在各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其次阐述了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一方面论证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论文解析出近年的移动学习研究热点;最后分析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以期给研究人员在特殊教育领域进行移动学习研究、实践提供思路。

 

一、引言

 

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教育技术:第一阶段的电化教育;第二阶段是与网络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属于第三代的远程教育,并发展为E-learning(数字学习),E-learning迅速改变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第三段阶段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移动学习。[1]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而产生的,是网络教育的延伸,属于E-learning的新阶段。应该说移动学习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E-learning的必然选择。

 

美国新媒体联盟指出移动应用程序和平板电脑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主流。移动学习(M-Learning)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2]移动学习在很多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应用,但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却鲜有成果,有必要通过文献比较分析,探索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描绘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轨迹,筛选研究主题。

 

二、移动学习成为主流的必然性

 

1.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自然而然产生,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发展。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3]它打破了时空障碍,构建了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碎片式学习的巨大需求,开展“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的学习。[4]移动学习是数字学习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说M-learning是E-learning的子集,其核心特征是4A(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通过实施移动学习进行的教育称为移动教育。所以,E-learning必然发展为M-learning。

 

2.高速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5]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发放了4G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4G时代。[6]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终端,加上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降低使得用户走向高流量应用。例如视频、语音等在应用越来越广泛。4G相对于3G来说,将更快,更便宜。4G环境下的基于视频等应用程序将更大发展,这些都将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变化。

 

4G让移动学习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其实,在2G或者3G时代已经出现基于云端和客户端的移动学习产品,但是因为带宽、稳定性和费用,影响用户使用。4G网络将促使移动教育爆发式增长。[7]

 

3.移动学习的特征分析

 

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子集,也拥有E-learning的共有特征:多媒体性、交互性、以学习者为中心。[8]

 

移动学特征是4A,所以其独有特征如表1所示。

 

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相对于传统的E-learning,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这奠定了它在未来学习中重要地位,再加上技术的成熟,使其必然成为主流学习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由于具有碎片化、便捷性等特点,4G网络又促使移动学习向互动化和移动化、游戏化和社区化及大数据的应用三种趋势发展,那么移动学习软件会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多,所以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会促使移动学习越来越普及。[9]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移动学习研究项目取得很多成果,如黄荣怀教授的“普适学习资源服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2008年),此处不一一列举。[10]

 

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文献检索:篇名包含“移动学习”或者“移动教育”;期刊为国内教育技术学方面权威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如图1所示,四本期刊上刊发的移动学习论文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

 

2010年~2013年,在上述期刊有关移动学习论文共计67篇。下面对这67篇论文的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近四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以期给研究人员参考。

 

黄荣怀教授将移动学习的研究方向划分为理论、支撑技术、应用模式、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五个方面,本文进行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项,如表2所示。[11]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采用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论文分类。67篇论文两人相同分类的论文是59篇。我们进行信度分析。[12]

 

相互同意度K为:K=2×M/(N1+N2)=2×59/(67+67)=0.88;

 

分类信度R为:R = n×K/[1+(n-1)×K]=2×0.88/[1+(2-1)×0.88]=0.94。

 

其中n为研究人员数,N1和N2分别为分析论文数,M为两人分类论文相同数。

 

信度为0.94,可以认为论文分类是可靠的,下表为N1分类。

 

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是资源开发,系统开发和应用模式。

 

(1)理论研究方面:侧重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学习策略研究;综述类论文比重最大,说明移动学习的关注高,但缺乏一定的创新;也提出一些新的移动学习模型,如高宏卿等人提出的基于云计算平台Hadoop的移动学习模型;[13]杨文阳等人依据终身学习理念设计了一个支持移动学习的框架;[14]王梦如等人提出移动学习系统设计的结构概览功能图和以OSI为隐喻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框架。[15]

 

(2)课程开发研究:侧重移动学习的设计、课程资源建设和移动学习环境创设。顾小清等人探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及实现;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时有引入主题图(刘俊等,2012),有引入概念图理论(李浩君等,2013),还有认知负荷理论(司国东等,2013);移动学习的情境创设有采用MANET(郑云翔,2010),有采用接合自然增强现实(李婷,2011)还有基于知识可视化(李亚男,2013)。

 

(3)应用模式研究:侧重移动学习在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实践研究。应用到英语的移动学习,甘文凝等人采用播客技术,曹超等人采用Podcasting技术,刘永权等人采用FRAME模型;有将高等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研究移动学习的成效;有关注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及分析(郑炜,2010,王晓晨,2013)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16]-[18]

 

(4)系统平台开发:侧重教育不同理论或者理念开发出不同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设计移动学习平台有基于专家系统(傅钢善,2010);有基于GSMModem(党小超,2010);基于位置服务理念(王萍,2011);有基于RFID(张豪锋,2012);有基于联通理论(宓小土,2013);有基于强化理论(王嘉琦,2013)。当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开发智能手机APP程序,研究人员开始关注3G和4G网络的程序设计。

 

四、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启示

 

1.移动学习研究存在问题

 

(1)偏重理论研究。

 

目前这方面研究主要在移动教育可行性、资源开发、短信息服务、WAP站点建设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具体的基层、基础教育关注极少(2013年的“基于云课堂的中学生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开始关注中学的移动学习),对移动学习学科学习效果提高的相关研究尤其缺乏。

 

(2)缺乏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关注。

 

以“移动学习”(或“移动教育”)+“移动教育”(或“盲”、“聋”、“培智”)作为条件检索,在上述四个期刊中为0篇,仅仅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有《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和《聋教育环境下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探究》,为移动学习应用于残障人士提供了个案。2012年12月南京聋人学校经配备了基于无线网络移动教学终端等教学设施,仅仅是下意识地将其作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尚未对移动学习理论、应用模式展开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对该领域以及该群体的关注是微乎其微,而国外早就关注这个群体(欧盟的E-learning项目)。

 

(3)片面追求技术,实证性案例不足。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做了很多系统、平台或者资源的设计研究,但是普遍缺乏对同一个问题深入研究,这就导致研究深度不够。研究人员力图将各类高新技术引入,但是匮乏该类技术在移动学习本身应用中关键问题的突破。造成系统数量多,却鲜有如PCS简单又卖座的精品系统。即理论研究所占比例较大,但是鲜有深入创新研究,片面追求技术,缺乏针对性实证研究。

 

2.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滞后的成因分析

 

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等都有广泛应用,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而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却悄无声息。[19][20]

 

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

 

(1)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本身存在不足。

 

智能手机有限的存储容量很难满足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视频音频的存储,特殊教育领域的用户对视频音频需求相对于普通人更大,比如盲用学习系统肯定采用更多音频。

 

智能手机的待机时间短,特殊教育领域采用更多的视音频,手机处理时大量数据,更耗电,所有特殊教育人群在移动学习时间更短,否则会出现手机没电的问题。

 

数据处理能力不够强,应用程序使用过多,会造成处理速度下降而死机,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人群也是障碍。

 

特殊教育领域能够获得学习资源较少,缺少资料,缺少互动和交流,使得移动学习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2)用户群小,资源少,难以产生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最重要因素。抛开各种理论基础,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单从研发的投入要远超其他领域的。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移动学习系统不胜枚举。如英语单词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除了沪江词典、金山词霸等老牌应用外,还有百词斩、拓词、完美背单词等。移动学习系统获得盈利最主要是拥有庞大用户量,而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不太可能拥有庞大用户量。造成了缺少移动学习系统和学习资料,特殊教育人群更不愿采用移动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3)3G网络难以满足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

 

目前3G网络的速度虽然能够基本满足移动学习系统的数据需求,但是网络的稳定性对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有较大影响。比如视障人群在使用移动学习系统,肯定下载大量音视频数据、上载音频数据,对网络速度、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移动学习系统的互动环节,视障人群一般采用音频作答,输入法也较多采用语音识别输入法,如讯飞语点输入法,字库是在云端,输入文字时需要上3G网才能输入。在这样的大数据环节下,每月200M左右的数据流量也很难满足特殊教育人群的移动学习需求。

 

五、4G网络环境下的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

 

其他领域移动学习的火热,由于硬件设备和网络等因素造成其在特殊教育领域遇冷。4G网络或许给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4G网络高速度更利于音视频的传输。因此,4G网络环境下,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新的机遇。

 

(1)参考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将其引入特殊教育,将并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殊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要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与策略;构建某学科的移动学习内容与资源的设计、分析框架,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的原则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规范。

 

(2)将移动学习引入特殊教育,并进行应用实证。例如各学科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基于手机的康复(尤其是语言)训练系统、基于手机的认知评估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等,国内尚属于空白。

 

(3)将移动云引入到移动学习。移动云是云计算的扩展,即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通过3G、WiFi、4G等无线上网的方式使用云计算的服务模式。采用移动云后,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交由云端服务器处理,减少了移动设备工作量,这样就降低了对移动设备性能的依赖性,在获得良好的可靠性的同时也延长了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这样,就能够较好弥补移动学习中的移动设备的缺陷,也就有利于将移动学习应用到特殊教育。根据移动学习需求和移动云计算特点,移动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有三种模式:移动学习,即服务模式(mLaaS)、移动终端增效模式、微云模式。国外这方面刚刚起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六、总结

 

移动学习属于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热点。笔者们首先分析移动学习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项目,详细总结了国内近年在权威期刊发表的有关“移动学习”的论文,梳理出近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同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滞后,分析了其滞后的因素,在4G网络环境下,通过移动云计算技术或许能够给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带来新的方向。

3g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4G 发展要素 解释结构模型(ISM) 层次分析法(AHP)

一、前言

不管是微型机时代WIN-TEL联盟取代IBM领头羊位置的典故,还是云计算环境下Google异军突起的现实,都深刻地说明了技术变革对行业竞争态势非同寻常的影响作用。通信领域是技术革新最集中、最频繁的领域之一,通信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水平常常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剧烈的波动。2013年9月,工信部部长苗圩明确4G牌照将于年内发放。由此将带来4G环境下,竞争格局的再一次调整。作为运营商,如何在新旧技术替换的关键时刻,将技术、管理与市场因素结合起来,明确新技术环境下有效的业务发展策略?显然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论文将结合文献分析、技术分析与市场分析手段,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1]与层次分析法(AHP)结合的思路,提取影响4G业务发展的关键要素,梳理其逻辑关系,并通过价值权衡等手段,形成对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二、问题分析

2.1 技术对比分析

3G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三大运营商的3G牌照基于不同的标准,分别为TD-SCDMA、WCDMA、CDMA2000。 移动的TD-SCDMA为自主标准,受政策扶持,技术稳定性和终端支持稍弱;联通的WCDMA为技术最成熟的国际,应用时间长,范围广,终端支持最强;电信的CDMA2000介于其间[2]。

4G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在前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比以往的通信技术,4G具有高速、抗干扰和更兼容的优势,是通信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的消息看,三大营运商均将首先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标准的4G牌照。

2.2 业务发展分析

以2012年财报为分析基础[3],可看出,中国移动在收入水平和用户规模等多个方面仍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呈现双下滑趋势。2012年中国移动收入增长6.1%,较上年降2.7个百分点;利润增长2.7%,较上年降2.5个百分点。而其收入增速下滑主要原因即在于用户数增速下滑和话音业务收入占比高达65.7%的现实。

中国电信2012年营业收入增速达15.5%,较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为-9.5%。利润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营运支出增长及网络运营成本及销售管理成本的占比和增速均较高。有利的是移动用户数的增长,规模达到1.61亿,增长27%,尤其3G用户占比达43%。移动服务收入达928亿元,增长36%。呈现了移动、宽带、信息化三大核心业务相互促进拉的势头。

中国联通2012年营业收入增速达19%,保持三家最高;净利润增速更高达68.5%。其中,3G和宽带两大核心业务驱动起来主要作用。2012年3G用户达7646万户,增速高达91%。3G服务收入达598亿元,增速高达82.6%,拉动总体收入提升14.6个百分点。

总之,虽然中国移动仍然居于行业领导地位,但净利润却开始下滑,反之3G时代的到来也使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摆脱了前期的低迷,走上收入和用户量等关键指标的上升通道。

三、4G业务发展关键要素提取

基于以上3G与4G技术的对比分析;3G业务开展近5年来三大运营商业务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4,5];同时结合3G业务推广过程中开展的用户调查和用户意见反馈,我们试拟出影响4G业务发展的关键要素。

(1)网络质量。网络质量具体体现为网络接入速率、网络稳定性、网络覆盖率等具体指标。3G环境下中国移动业务发展的主要掣肘与其网络质量具有紧密关系。(2)运营商业务能力。适合的资费水平、体贴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都是运营商业务能力的具体体现。3G环境下中国移动虽然受制于技术标准,但其长期发展起来的强大的业务能力显然在留住重点客户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资费标准。合理的资费标准是运营商业务能力的体现。具体应包括准确的业务定位和核算能力,合理的资费方案、套餐方案,以及差异化的优惠方案等等。(4)服务水平。在日趋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服务水平的市场价值愈加显现。从某个角度来说,服务水平是运营商综合运营能力的最直观体现。(5)品牌。市场经济下,品牌是一家企业总体价值的外在体现。业务发展应重视品牌定位和品牌效应,这其中不关是企业的品牌,还包括产品的品牌,上下游的品牌匹配等问题。因此,详细讨论时可分别考虑终端和网络的品牌定位与价值。(6)数据应用。3G以来,移动业务的重心即向数据业务偏移,从横向和纵向的对比都可反映出该趋势的必然性。数据应用的丰富与否、贴心与否、方便与否,对市场吸引力具有明显的影响。(7)语音与短信。这应该是移动业务的基本功能,是移动通信的基础。虽然对营业输入的贡献呈下滑趋势,但却是不容许动摇的业务发展基本要求。(8)制式标准。 通信技术的制式标准对业务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这也是具有3G技术短板的中国移动倾力抢先发展4G的重要原因。(9)技术性能。技术性能是在面向客户的业务服务过程中的技术保障,是对客户而言商品或服务价值的技术性体现。对于通信产品和服务这种建立在最前沿高新技术平台上的“商品”,高水平的技术性能对客户而言是必需而必要的。(10)业务功能。业务功能是通信业务产品的具体功能特性。4G环境下的业务功能面将会得到极大拓展,高带宽支持下业务功能的吸引力是决定运营商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其背后是营运商创新能力、协调协作能力、市场推广能力、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四、要素关联关系分析

在明确4G业务发展关键要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理清要素间关联关系,明确业务发展工作重心,以下借助解释结构模型(ISM)开展结构模型分析。为分析方便,在以上关键要素基础上,设置要素代码,同时考虑 “4G业务发展”为最终目标要素,如表1。

参考已有的策略研究成果[6],考虑要素两两间的影响关系,同时考虑关系传递性,构造要素影响梯形图,如图1,其中“V” 表示对应位置行要素对列要素有影响关系,“A”表示对应位置列要素对行要素有影响关系。

根据图1所示的逻辑关系建立可达矩阵,并借助解释结构模型化技术(ISM),整理可达矩阵排列顺序,得整理后的可达矩阵M。

根据矩阵M 确定要素间的层次关系和直接影响关系,得到图2所示递阶结构模型。根据该模型,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这些关键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可以认为,决定4G业务发展最直接的要素是产品本身的技术性能和运营商的业务能力,而技术性能涉及技术标准、网络质量和业务功能等要素。业务能力也受网络质量、业务功能影响,但同时也和品牌、资费标准、服务水平有关。另外,前面讨论的数据应用和语音短信等要素可归为业务功能,上下游影响对质量、功能和品牌有普遍的影响力。

五、要素间的价值权衡

在理清要素间关联关系的基础上,下面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对结构模型中的主要要素(上三层要素)开展要素价值权衡评价。

定性评价在一个由业内专家和普通消费者构成的小组内进行,定性评价的量化规则遵守AHP的9级约定。表2、表3、表4为经过一致性检验的不同评价要素对应下的比较矩阵。表5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反应了总目标指引下,主要要素之间价值权衡的结果。

将以上价值权衡结果带回图2,可得决定4G业务发展的主要要素间关联关系,及其相对重要程度。这是我们提炼4G发展策略的依据。

六、4G业务发展策略

结合以上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拟定未来一段时间,通信运营商发展4G业务的工作重点和策略思路。

总体来说,发展4G业务,应从两个角度加强工作。一方面是技术性能,这是业务发展的支撑;另一方面是业务能力,这是业务发展的关键和重心。

发展4G业务应重点突出创新性的“业务功能”,这是吸引用户眼球的关键要素。它既是产品技术性能的体现,也是运营商业务能力的表现。结合4G特色,应注重与上下游企业构成高效的联合研发团队,及时推出具有创新性的数据应用产品。

推广4G业务应注意合理的资费标准和优质的服务水平。从结构模型可看出,这两者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是运营商业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体现。这充分说明在市场逐渐开放的环境下,用户在资费和服务方面有更高的需求。因此,差异化和针对性的客户服务方案、客户资费与套餐方案应是运营商在业务推广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充分重视网络质量建设。虽然这并非全部工作的重点,却是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性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需要运营商处理好上下游的协同关系。

应当通过业务能力的打造塑造品牌价值。从这次价值权衡的结果看,品牌要素的权重值并不高,这一方面说明了当前主流运营商之间的品牌价值差异并不明显,在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下,市场格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说明,用户更关注切身的用户体验。因此,应得出这样的推论:若希望发挥品牌吸引力,必须先花精力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以此塑造品牌价值。

制式标准不应该作为业务发展的重要要素。这一方面是因为普通客户在乎的是功能和服务,对技术细节并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许和几大运营商4G牌照的先期制式标准一致有关。

3g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我院在1991年建校之初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方向)这个专业方向,目前已培养了成千上万的移动通信人才。但是随着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固话市场已没落了,移动市场更新换代在加速行进中,1G设备早已惨遭淘汰,2G用户早已普及,3G\4G如雨后春笋。我校移动通信教学内容和体系已经落后市场对移动人才的需求。为了有效应对移动市场的需求,学校的移动通信的课程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改革之初,《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现状如表1:

从上表可见,移动通信课程从上面六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尤其是以下两点:

一是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足,实验室设备比较简陋,学生也没有实习场所。

二是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可用教学软件太少,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通过一年的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教学成果总结如下:

一是授课过程中,注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联和继承发展性,注重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和全程全网概型的建立。例如属于3G主流标准之一的cdma2000就是2G标准的之一的IS-95 CDMA平滑过渡而来。另一个3G标准WCDMA也是在2G标准GSM及2.5G标准GPRS的核心网的基础上,更换基站设备得到的。所以2G依然是讲课的重点,蜂窝式的网络结构依然是难点。有些教科书中把调制方式和均衡技术列为重点内容,我们在授课当中,把这部分给略去,因为在通信原理这门课中已经讲过。另外有些书把无线局域网列为主要内容,我觉得要根据课时适当介绍一到两次课就行了。所以选择教科书是非常重要的。在多媒体教学中,制作一些FLASH的动画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我们制作了很多教学动画,如网络结构,信道组成等等,使教学生动形象,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是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如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同学们对3G、4G的发展,基站的建立及未来的移动发展等感兴趣的知识为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写成小论文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另外用TD-SCDMA仿真软件建立移动通信网,用MATLAB仿真同频干扰等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可以建一个具有解答问题、提供更深更广的3G系统知识和技术,反映学生要求等功能的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一方面能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以适应教学课时减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需要,较好地解决学时与教学量、深与浅的矛盾;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反馈机制,以达到建立最优的教学模式的目的。

四是实践环节:我校引人了华为的商用机作为3G的核心网,组建的现代化的3G实验室。09届的学生已经在这个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另外,我们已经着手与本地的电信运营商的代维商合作,让学生们能在现场进行观摩学习,了解通信机房,基站的运行设备与现场技术人员交流。另外,学生利用假期到生源所在地的通信企业实习,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通过这一年的教学改革,目前的教学现状是:

学生的教学评价良好。

参考文献:

[1].啜钢;王文博;齐兆群;孙卓;;移动通信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g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3G;就业前景;资费;人才培养模式

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随着全球3G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也开始了3G产业的大规模建设。2009年初,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3G牌照,从此中国真正进入了3G时代,3G网络的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尤其在网络建设、用户发展、投资拉动、终端完善、业务市场培育等方面,三大运营商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贡献。

一、3G网络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终端的日渐丰富,3G在我国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总体上,2011年是我国3G大发展年,从全年数据分析,3G已经是我国运营市场毫无争议的主角。根据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就目前的发展趋势和市场份额分析,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定型。中国移动“大佬”地位岌岌可危,2011年全年新增3G用户(TD制式)3051万户,其3G用户总数达到5121万户,3G市场份额仅为40%。中国联通WCDMA漂亮“翻身”,全年新增3G用户2595万户,成功完成年初新增2500万户的目标,其3G用户总量为4001万户,3G市场份额为31%。中国电信天翼慢慢腾飞,全年新增3G用户(EVDO制式)2400万户,3G用户总量为3629万户,3G市场份额为29%。综合来看,2011年3G基站总数达到81.4万,新增3G用户合计为8046万户,国内3G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27亿户,在国内9.76亿移动用户总量中,3G渗透率已经超过13%。从国内3G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当3G用户渗透率超过10%的临界点之后,3G用户将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目前业内对2012年的3G用户增长都较为乐观。

1.利好因素

国内外影响3G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网络、终端、业务等,不难发现,在2012年上述市场因素都将持续利好,为3G加速普及增添了动力。

(1)网络建设。从网络建设来看,目前我国的3G网络已经覆盖到了全部城市、县城以及大部分乡镇,在2012年3G网络建设的主要工作将转向室内覆盖以及盲区补点等,进一步促使网络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网络质量的提升,这将为我国3G加速发展提供保障。

(2)终端发展。三大运营商在2011年均将终端视为战略重点,注重从类型、覆盖面以及芯片等多个角度解决终端瓶颈,从而推动了3G的快速发展。展望2012年,运营商的3G终端战略将继续强化。中国联通表示将不断完善3G智能终端产品体系,继续深化与终端厂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开拓1000~2000元终端产品市场,加大千元智能机推广力度,让3G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中国电信在3G终端上走细分化道路,推出了四款3G业务特色终端,并表示2012年将继续促进终端与业务的结合,推动基于智能手机的创新应用的发展。中国移动在终端上小步快跑,推动了TD-SCDMA用户数的增长。展望2012年,无论是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的成立,还是与终端厂商合作关系的加强等都将成为终端发展的利好因素。

(3)业务开展。就业务来看,移动支付、移动位置、微博、SNS、移动音乐、手机视频等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而用户对业务认可度的提升也将推动3G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利弊因素

众所周知,全球3G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从2001年到2005年的第一阶段,受经济发展缓慢、3G网络覆盖有限、用户接受度不高、缺乏有吸引力的3G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3G发展缓慢;此后,随着上述各种问题的一一解决,3G开始快速增长,如日韩一些运营商,3G用户数甚至达到移动用户总量的80%以上。当所有人都对3G市场充满了憧憬的时候,笔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还要多久中国的3G才能像日韩的3G一样普及?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用?是什么因素阻挡了3G前进的步伐?

(1)资费过高仍是最大的“拦路虎”。在一项调查中显示,目前70%以上的3G业务用户认为3G资费过高,这个结果完全是意料之中的。当然,虽然运营商也很清楚这个问题,但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短时间内资费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高,毕竟我国人数过多等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一旦资费大幅下降则必然带来诸多的连锁反应。

(2)内容建设不足,实用性不强。3G虽然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但相对而言,用户们在3G业务的使用率上还是很低的,大部分用户主要是使用3G的数据业务,如网页浏览、下载音乐、网络游戏等娱乐功能。而视频通话等业务价格偏贵,影响了人们的使用。国内的运营商目前在内容开发上还远远不足,虽然目前各运营商都仿造苹果的路线开设了应用商店、手机阅读等业务,但真正吸引用户眼球的业务还很少。

(3)2G已经满足应有网络需求,没有更换的必要。中国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向老龄化趋势迈进,据调查,最想使用3G的多数为20~39岁的中青年用户,可以想象,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他们的主要业务需求是语音业务,对于数据业务,使用甚少,原有的2G网络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完全没有更换的必要性。对于青年用户来说,资费又成为了瓶颈。所以更换的必要性成为了3G发展的又一大阻碍。

二、3G发展与就业及人才需求的关系

整个3G行业的高速发展必将带动用人需求的井喷式的增长。据计世资讯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所以懂得3G技术的人才势必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热点。 以电信行业为例,电信行业是3G人才的需求大户。由于3G持续升温,这方面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随着IT技术向其他行业不断渗透,集数字、通信、娱乐等于一体的产品消费已经深入人心,与手机和互联网相关的复合型软件开发人才将会成为IT业的抢手货,有经验的3G软件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之间。以Android为代表的手机开发工程师,更是炙手可热的岗位之一。另外,在3G网络的基础建设维护方面,从前期规划设计、设备的开发销售、工程建设实施,到网络数据开发及后期优化维护等都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高职通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培养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是非常困难的。这要求学生既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又要学会软件工程、JAVA编程等,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高职学生来讲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呢?

1.通信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分析

目前高校通信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分析如下:70%左右的毕业学生主要在电信、移动、联通的第三方公司或者合作公司从事2G和3G基站、宽带数据业务的建设、维护和网络优化,20%左右的学生直接或者间接从事业务的推广、销售、客户服务的工作。所以,3G的发展为通信专业学生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和岗位,这其中包含3G网络的建设(如工程实施、开局,督导)、维护、优化(测试、数据分析)工程师,也包含3G业务的推广工程师,还涵盖终端的销售工程师、通信保障技术支持工程师及与3G相关的宽带数据维护工程师等职位。

2.高职通信专业的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虽然就业机会较多,但是挑战也是存在的。据调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首先要求学历必须是本科,这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在同等条件下,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竞争一家没有学历限制的好单位,高职学生也会处于弱势,其原因不言而喻。所以高职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是比较尴尬的。但是不是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都不容乐观呢?其实并不是。统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发现,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专业对口率也一直保持在80%以上,企业满意度达到95%,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从上述可以看出:目前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为什么有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却不理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3.解决高职通信专业就业措施分析

随着3G的大发展,作为基础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只有找准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第一线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创新全程职业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五步还原”以职业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建设学习情境,模拟职业业务,以与现网商用设备一致的教学实训设备实施教学;模拟职业环境,把学习情境实施转化为真实工作过程,把学生的培养过程转化为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工学结合”。

(2)课证融通,引入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认证,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中兴等通讯公司合作,引入企业认证模式,将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融会贯通。学生完成课程以后,由通讯公司对其进行职业能力考核。通过认证考试的学生可以获得通讯公司颁发的资格证书。该证书得到行业的认可,为学生就业提供捷径。

(3)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与就业平滑接轨。企业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时即可立刻走上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真正提高了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的职业针对性,有效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3g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M-learning 移动学习 3G SNS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3G技术高速发展的一年,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分别实现了3G网络的正式商用。据3G门户网的“2010手机体验白皮书”的调查显示: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3G用户总数约为1500万,其中学生群体占了约23%,其次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了13%[1],而且正在高速增长中,为开展基于3G的M-learning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与此同时,从国外的Facebook、Twitter,到国内的开心网、人人网等SNS(社会化网络服务)网站风靡一时,为我们的移动学习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如何利用3G网络的带宽、SNS的社交网络和三网融合平台构建新型基于3G技术的M-learning变得意义深远。

1基本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E-learning(电子化学习)在教育领域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已有目共睹。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M-learning)悄然而生,被称为是E-learning的延伸和深化,因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大量研究者的兴趣。

对于M-learning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都基本认同其是在E-learning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有效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互动性学习模式。

著名的远程教育专家Desmond Keegan于2002年在其专著《The Future of Learning: 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中,首次对M-learning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2],指出相对于E-learning,M-learning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其泛在性,即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信息,其这一独特的优势是E-learning所无法比拟的,也确定了其在未来学习中的地位。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3]。这种优势又将建立在前两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的M-learning又推向前一步,即基于3G的M-learning。

2 基于3G技术的新型M-learning模式

2.1基于3G技术的手机电视M-learning模式

近年来,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教育类栏目,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推崇,可惜仍局限于电视和网络这两大渠道。2010.1.13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这将使基于3G网络的手机电视成为可能。

基于3G技术的手机电视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渠道,其优势:移动性、便携性效率性、丰富性。因此,基于3G的手机电视M-learning服务机构不仅要对传统电视节目资源进行再生产、再加工,还要对资源进行碎片化处理,以便用户在闲暇时间中“碎片式”地使用学习资源,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2.2基于3G技术的“移动虚拟校园”模式

前文提到,在所有的3G用户中,学生群体占了约23%,基于此,可以建立虚拟的移动校园,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下载课件、视听教材、学习资料,接受远程教育,真正实现“手机大学。”“移动虚拟校园”的建立不仅可以降低教育成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教育资源鸿沟,对缺乏基础设施的欠发达地区更具有重要意义。

2.3基于SNS的协作式M-learning社区模式

近年来,从国外的Facebook、Twitter,到国内的开心网、人人网等SNS网站风靡一时,为我们的移动学习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SNS(Social Network Software),即社会化网络软件,它代表支持全体交互的一类软件,包括博客,微博、维基、即时通信和其他的拥有多对多社群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了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而目前,网络资源、移动通信数据资源等缺乏畅通的用户关系,如果能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间搭建一个社会化网络平台,实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让用户真正参与到通信业务内容的创建,而不是由运营商来定制用户需要的内容。让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博客、维基等社会化网络软件进行充分及时的交流,发挥学习的开放性作用。

2.4基于3G技术的短消息M-learning模式

基于3G的短消息服务在教育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但其服务模式尚未被充分挖掘。它不仅可以用于学习者日常的通信交流,还可以被用于课程安排、考试安排、重要通知等信息的,为学员提供快捷、方便和个性化的服务。

3 论语

当然,最好的M-learning模式还需依赖最好的内容服务来支撑,因此,在研究基于3G的新型M-learning模式的同时,还应对M-learning的学习资源内容的建设进行研究。相信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以3G技术为依托的新型的M-learning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丰富,人类梦寐以求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最理想的学习”模式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3G门户.2010手机体验白皮书.

3g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3G业务;发展趋势;互联网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已经成为移动用户ARPU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成为了运营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着3G网络的开发运行,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又到达了更高的起点,同时,这些发展也对3G业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3G业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1视频业务将成为3G标志性业务虽然大部分的人都人为3G没有什么杀手级别的业务,但是3G网络的优秀控制机制和更高的带宽,能够促进视频业务的迅速发展.因此,移动视频业务成为了3G的招牌业务。调查结果显示,3G视频业务的发展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论文百事通为满足视频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移动运营商还需要建设一批相关的辅助的网络平台,对丰富的视频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管理,并有条理的进行发放。另外,对于平台的控制管理还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改革,以达到能够适应视频业务发展的最佳状态。

1.2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主流业务目前,全球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也是顺应历史潮流大量的互联网业务向移动网转移,很多的互联网业务都已经在移动网上成功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3G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在将来会和现代的互联网一样普遍。这种能够随身携带的互联网将成为3G业务的主流。为此,运营商的WAP/Web网关的扩容、优化、多节点部署成为必要。运营商要尽快建立起相关网络平台,在3G业务开发的初期,就争抢到有利的位置。再次,如果运营商可以提供一种统一的框架,无论何种业务都可以让互联网上的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共享用户群以及营销、支付渠道,运营商作为这些业务的集成商、商,那么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之间的双赢合作就可以预期。

1.3个性化趋势个性化趋势的发展今年来已经非常明显,也成为市场营销发展的一种大的趋势,同样,通信市场也不会例外。移动通信业务的传统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个性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在移动业务中不断的增加个性因素,会对移动网络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移动电话的普及,使得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更加丰富。由于3G网络、3G终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时候,要以网络平台作为保障,因此必须建设相应的网络平台。

1.4融合化趋势就目前看来,国内运营商都是全业务的运营商,移动业务与固定业务的融合已经成为各运营商工作里的关键。对于通信业务融合的意义,就是使得用户能够在任何的时间地点都能接入网络的一种签订协议,为客户提供最便利的网络服务。

而移动固定网络融合最凸显的效果就是同一业务能够被移动、固定的各种终端所访问。从业务逻辑的聚合位置来看,业务融合有两个层次的融合。①是终端层次的融合,如终端将通信应用、Web应用整合在一个应用中(如统一通信),并可以通过下载插件来实现对新业务的支持;②是在后台来实现融合,通过终端适配、编码转换等技术,为移动、固定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业务体验、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支付账号。当然,要想做到业务方面的融合,内容的统一组织、业务使用中认证鉴权的统一、业务管理的融合都是必要的。

二、关于国外3G成功经验分析

国外的3G业务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有人将国外3G业务发展成功的原因总结为六个因素:网络维、用户维、业务维、价格维、推广维、终端维,这其中的每一项都至关重要。

首先,运营商在3G业务推出来之前,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保证网络一定的地域覆盖和达到令客户满意的网络质量。其次,通过细分客户群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另外,丰富的业务应用、合理的价格以及多种多样的推广渠道都是3G成败的关键。在价格方面,运营商应通过低价促销刺激客户尝试新数据应用,低廉、透明的资费是用户尝试各种新的数据应用的最关键的购买因素;在渠道建设方面,由于3G的终端和数据应用的功能更加复杂、多样,新的终端和应用可能需要更多的客户演示以及售后服务。另外,国外运营商在进入3G时代之后,都大幅加强了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并以各种方式介入终端产业链,从而保证3G终端的功能和时尚性更强,以保障终端供应,降低终端价格,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对国外3G业务运营的成功经验的分析,可以看出3G业务平台在建设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以客户为中心。这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用户分析系统,并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的群体所需求的不同的业务,并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展现,满足每一个群体的需求。同时开展各种粘着类应用,通过客户来吸引客户,实现客户的聚合。b)对终端提供更好的支持。必须建立有效的终端管理系统,从而加强对定制终端和非定制终端的管理,及时解决用户业务使用过程中的终端参数配置、软件补丁更新等问题,同时及时了解用户使用何种终端,为业务系统提供全面的用户终端信息,以便做好终端适配及针对性营销。c)3G业务平台对渠道的支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能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业务的渠道,因此既应建立一个综合的业务门户,提供全业务的综合展现,提供全业务的搜索,还应根据用户群的喜好建设音乐、视频等专业门户,同时3G业务平台应支持主动将业务推送到用户手中,引导用户使用。另外,3G业务平台应提供灵活的资费支撑,满足多业务的组合打包,及移动、固定业务的打包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