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专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主办单位:《音乐研究》、《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音乐传播》

面向国家社会音乐文化建设和音乐传播学科及学术发展的现实,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本届活动以“音心相印,乐至道存”为宗旨,以激发更多的音乐传播学术思想和追求,呼吁音乐传播研究的价值理性,倡导音乐传播的积极社会效应和人文精神价值,顺应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律、文化自强的时代潮流。

一、征文对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及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等),科研院所的青年科研人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媒体等领域的音乐传播从业人士等。

二、参考选题:下列为本届征文的参考选题方向,投稿者也可以此为提示,围绕活动精神自拟论题方向。

音乐传播理论研究 理论建设与学科建设;学术史与学术群体;传统文化思想与音乐传播等。

社会音乐文化建设 大众(社区、社会群体等)音乐文化生活调查研究;音乐文化产品创作品格、品位的社会导向;音乐文化特色城市/乡镇/社区建设等。

传媒音乐教育 音乐传播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传媒与音乐研究 各类音乐传播媒介(报纸、广播、影视、网络、演出等)的运作特点和规律;各类媒介音乐产品(如影视剧音乐、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的生产、传播。

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 各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当代传媒音乐产品中的传统音乐元素等。

音乐文化产业研究 音乐文化产品创意;音乐文化产业链及各要素;音乐商品及市场的历史与现状等。

中国(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高校音乐类社团建设;特色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校园歌手和音乐比赛;音乐演出进校园等文化活动与现象的调查与解读。

音乐期刊研究 音乐期刊编辑;音乐期刊的历史与现状、社会活动;期刊评估等。

流行音乐传播研究 流行音乐的生产、批评、接受(尤其是青少年)等方面的实证与文化研究等。

三、稿件要求:必须为首发原作,否则取消获奖资格。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0。来稿务必齐、清、定。

1.请使用Word文档标准格式(扩展名doc或docx,推荐存为doc格式),文件名须包含作者姓名和论文标题。

2.首页首行请写“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字样,论文标题写在第二行(黑体三号),第三行起写作者简介(宋体四号,包括姓名、性别、单位、专业、研究方向、电话、E-Mail、地址和邮编等,在职人员须写明职务或职称,在读人员须写明当前学习阶段和入学年份)。

3.论文摘要:100—300字,楷体五号;关键词:3—7个,楷体五号,用空格分开;正文:宋体五号;文内若有各级小标题,酌情使用其他字体和稍大字号以示区分。

4.文内注释:一律使用当页脚注,宋体小五号,每页另起编号(注释序号使用圆圈数字,如①②③等)。

5.参考文献著录:须包括主要责任者(作者、主编等)、文献题名及版本、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或刊期等(报纸文献须有版面号),外文文献和互联网文献著录可参考MLA规范。

6.按A4幅面排版,页面下方居中插入页码。论文若含照片、图表、谱例、附录,请分别按类编号以便指称。

四、投稿方式与截止时间:应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投稿,方为有效。打印稿请寄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70号信箱(邮编100024)。另请在信封正面写明“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字样。此稿恕不退还。电子稿请发往本活动专用邮箱。邮件的“主题”中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文章标题。联系人:韦杰、魏晓凡;电话:(010)657837102.投稿截止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五、征文评奖与使用:1.本次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15—25名; 2.获奖者可获得主办单位等机构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等奖励;3.主办单位享有所有参加征文作品的出版权、使用权,可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或公开出版;4.经专家组评审后,组委会将于2013年12月公布获奖名单,并以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通知获奖者。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和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影响和制约学校全体成员的活动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因此,职业学校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过分注重招生规模而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招生宣传中,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治理等方面往往随大流。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也缺乏对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的全面了解,将学校文化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所以从实用功利的角度来看,学校不会太重视文化建设。长此以往,必然使中职学校陷入办学困难,学生质量下降的困境。笔者反观目前那些发展较快、教育质量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学校,都是非常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善于将学校各方面都纳入整体文化构建体系。

二、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制度建设,推行制度治校。制度建设是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稳定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把学校制度文化内化成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对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成才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做到有章可循,执章到位,使学生在良好的制度文化教育中得到纯化、净化和美化,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适应新形式,深化社会实践活动。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产教结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且在教学中,突出专业性,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生产力,也能为国家培养出爱岗敬业、脑体结合以及协调发展的一代新人。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学校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更为丰富的文化储备,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就业观。组织好思想性、文化性、科学性、趣味性、学术性并举的文体、科普、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三、中职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高品位之校园文化,往往以其蕴藉深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内涵,潜藏着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之双重动力功效。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却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需要从认识、指导、师生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扶正和拔高,方可构建成高品位之和谐校园文化。

一、高职校园文化及其定位

1、校园文化定义

单从字面上看,“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存在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校园作为限定语,既有学校这一特殊范围的指标,也有对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界定意义,即它涵盖了由学校主体组织、进行或完成的在校内或校外发生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的校风、学风以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1]。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构成要素也应该包括文化要素的五个方面:(1)精神要素。即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念是精神文化的核心。(2)起沟通、传承作用的表意性语言和符号——师生、员工构成的校园文化主体。(3)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规范体系——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形成的学校规章制度。(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校园文化生活形成的校园行为与人际关系。(5)物质产品——环境、设施构成的校园文化客体。

2、高职校园文化定位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定位、生源层次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校园文化除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共性外,还具有如下个性特征:(1)应用性。这是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它的主要特征。 (2)职业选定性。高职教育是职业性教育,学生一进校,就选定了就业的方向,学生要根据所选职业的岗位要求,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并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3)特色性。高职院校要立足就要办出特色,要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这些专业知识的渗透,使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4)行业指向性。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办学,高职校园文化也要随着社会、行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5)文化地域性。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在本地招生,生源地相对集中,学生大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这也使得他们在文化交流上较为畅通,地域性文化风格明显。

二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它必须顺应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构筑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2]。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它代表着学校的基本价值观,是形成校园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基础,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3]:(1)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可以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是在分析本校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高职学校更是如此。(2)办学精神。校园精神是由全校师生以及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中有意识地倡导与培育出来的精神风貌,要使校园精神成为一种共识,而且深入人心,并切实转化为学校每个成员的行动,还需要组织领导不断有意识的积极宣传、倡导和精心培育。

2、 物质文化建设

人们了解一个校园文化,首先接触到的是校园环境,比如学校有特色的建筑,雕塑等都是物质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是传播校园文化的最好媒介之一,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有校园标识,通常指校园名称,形象标志如校徽等,有着悠久文化的校园都有承载学校历史与使命的标识。其次是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等等,校园环境的建设常常渗透着学校的人文气质,切忌就物质文化建设大搞校园建设。在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设计和构建上,应当更多地体现本校特色,对于高职而言,可以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职业的氛围,在校园里感受到企业的气息。学校不一定有雄伟的楼宇,但必须有宽敞适用的实验、实训车间和教学工厂;不一定有名人字画,但企业文化、职业特色的标识应随处可见;不一定有固定的教室或课堂,但必须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训设备;不一定在图书馆有多少名人传记言情故事,但必须有最前沿的专业书籍和职业企业文化类报刊。

3、制度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引领并约束着大学校园成员的行为,使之与大学的精神理念相一致。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一般制度管理,也就是每所学校都会建立的学校管理制度,比如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招生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体现着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二是特殊管理制度,比如学校社团管理制度,特殊的节日活动制度等,在工科大学里,一般要求严谨务实,文科学校则灵活一些。

三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和提炼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满足学生发展,注重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和扬弃,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4],这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1、认识有待提高

校园文化也可理解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综合,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院领导必须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校园工程,应该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较低层次,他们简单地将校园文化理解为学生的文化活动和校园自然景观建设,或校园文化建设只是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事,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然景观建设和文体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开拓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否则,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导向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娱乐或消遣的活动是缺少文化底蕴和旺盛的生命力的。

2、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理论指导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受办学时间条件所限,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很多高职院规模上去了,但是精神文化建设还相对落后,如果只有单纯的人员和资源整合,而忽略文化的提炼、升华,那么高职的校园文化只能停留在大学招牌的空架子上而无校园文化的实质内容。各校的校园文化由于历史积淀的原因,本来就有差别,又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理论指导,难免会出现特色不明显、层次不清晰的现象,全体师生对学院的奋斗目标、理想追求形成不了共识,师生就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学习积极性,而鲜明的特色真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存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大学毕竟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有学者形容其为时间的函数,时间越长,品位越高,特色更加明显,硬件建设固然重要,大学建设如没有文化建设做支撑的话,仅仅有一个偌大的校园和现代化的建筑不可能给予学生应有的感召力,没有文化的滋润和呵护,大学的品位和质量就难以显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考虑、长远的规划,一旦确定,需要坚持不懈的持续下去,经过时间的锤炼,不断完善,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形成并巩固下来,成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激励着学校组织及成员共同朝一个目标努力。

3、 师生主导作用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高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校园文化知识传播者,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大学文化应根植于专业文化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强大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创新思维和完善自我人格。以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和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求知欲与良好学风的形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教与学双方都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校园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还要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转贴于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原因,个体素质有较大差异,营造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有利于高职人才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靠习惯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是达到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帮助学生怡情养性。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完善素质考核机制,充分挖掘和施展学生的才能,创新培养,激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构建高品位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应该结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合理地制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5]。要树立环境育人的大教育观念,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党政齐抓,系部共管,师生共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其次,要着眼长远,规划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现实措施,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有鲜明特点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突出特色。

2、要突出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基础作用

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精神文明和人文成果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通过学校校史资料的整理、编撰,提炼出学院自身发展的精神之魂,将学院精神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要素。对能传承、发扬学院精神的文化进行加工、升华,从而提炼出彰显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并把学习、诚信、合作、博爱、创新等作为优良的校风和办学风格。要通过回顾学院发展历程,展示辉煌成就,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优良传统。

3、完善制度、科学管理,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院的制度文化以其导向性与规范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特征彰显学院文化。高职院校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教学管理、保障校内环境等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但是要克服重建立、轻落实的不良倾向。

4、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时代,我们要学会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6]。首先,网络的交互性、快捷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拓展了校园文化主体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通过网络举办专题讲座、征文、论坛等新颖的活动,可以使文化传播空间加大,不再受场地、人数、时间的限制。网络文化赋予了个体充分的自由和创造力,进一步拓展了个体的自由活动空间。其次,网络文化开放性和隐匿性的特点,让不同的文化主体参与到感兴趣的问题中,为校园主体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网络文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网络文化的共享特点,可使青年学生在电脑前畅游世界、博览群书,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增强其判断能力,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校带来全新的校园文化环境。

5、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

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课余活动和个人爱好提供了场所,成为大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舞台,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甚至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为此,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充分依托学生社团这块阵地,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引导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的建设中去,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学生指导社团建设,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创新社团形式,提升社团档次;要规范社团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

总之,面对新时期的形势和情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要积极探索改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才能达到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高职大学生发展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使校园文化良性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于建波,张厚兰.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杨能山.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4).

[3]韩迎春,吴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理论研究评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4]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Building and Practice Research

LIU Xiaoping, LI Mi

(Trade Logistics Department,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ueyang, Hu'nan 414000)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s, humanistic edu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Humanistic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hoping to promot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emphasis on strengthening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o train comprehensive quality personnel.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humanistic education; system building

1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键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教师传授、人文素质活动参与,课堂实践训练等方式使其内化为积极向上、素质高雅的品质。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在一些高等院校必须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立200多个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相关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教育现状得到较大改观,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视,极大拓宽了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平台,丰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天地。

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指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好、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主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基础教育水平高低反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好与坏。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才能更好地处理家庭、生活、工作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高职课程教育教学中,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观念,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2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然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我们发现,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规划与实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简单的人文课程设置充当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对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不热衷,学会沉迷网络游戏等。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现阶段状况,调整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制订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又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教学大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具体分析总结如下:

2.1 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积淀相对薄弱,主要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盲目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增设专业课程,在教学资源配置、课程设置上,以专业技能课为主,人文素质基础课为辅,从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2.2 人文素质教育缺少整体规划

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进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人文教育边缘化和疏远化。在人才培养上,院校的顶层设计缺乏宏观的思考和把握,缺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和探索,未将人才培养目标所包含的人文素质要求进行细化。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每个专业各自为政,任意取舍割裂。提到人文素质教育,往往局限于多开几门人文类选修课,而以校园文化为主体的包括社会实践、课外自修等隐性课程尚未纳入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没有真正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2.3 人文素质教育缺少职业特点

人文素质养成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中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造成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严重缺失。在学生课程设置上,虽然在学生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意识培养上有所重视,但缺乏有效措施,成效不大。由于高职院校在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学生这方面的法律意识欠缺,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职业活动。高职院校社会和第二课堂往往以文体活动为主,没有体现出职业人文教育的特点和职业特色。

2.4 人文教育师资教育能力不高

高职院校师资结构上,人文教育师资不足及教育能力相对低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相对薄弱,在专业课教学中对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较为困难。突出表现在院校缺少鼓励专业课教师进行人文渗透的激励措施,而专业课教师对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研究及渗透意识,致使专业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3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涉及到思想观念更新、课程体系调整、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项改革,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必需项目,具有重大意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从人文课程体系、人文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教育这三个方面来构建合理的高职人文教育体系。

3.1 人文课程体系建设

人文素质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若干个人文课程组合而成,很好地完成了人文教育目标的课程组合。高职人文课程目标要求全面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完美人格和健康心理。整体规划高职人文课程内容,既要依据国家政策相关文件,又要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除了政治、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方面内容外,还应突出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社交礼仪、创新创业等职业人文素养内容。

3.2 人文师资队伍建设

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强化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方面。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传授人文知识、传播人文思想、教授人文方法、培养人文精神,需要教师懂得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

3.3 校园文化教育构建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大系统,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教育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丰富学生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和内在机制;行为文化建设动态直观反映学院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

4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实施

4.1 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是要把青年培养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某单方面知识的专家。”因此,高职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理念,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素质内涵,开展一系列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稳定发展。

4.2 培养优秀师资,打造品格高尚的教育风格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是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推广者,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知识的直接来源者。在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的关键在于要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塑造教师完美的人格素质,具备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价值观,打造品格高尚的教育风格。

4.3 构建和谐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环境是校园人文精神的体现,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根基,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体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举办有意义的文化素质拓展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读书节等各类素质提升活动,为学生营造积极乐观、自由向上的氛围。

在21世纪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未来迎合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重点培养综合、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理念上要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并重,两者融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本文系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商贸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平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6-37.

[2] 周静.浅析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和途径[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6.

[3] 洪舜华.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在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要求我们用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方向,应当实施突出主体、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应当采取硬文化和软文化建设齐头并举和协调发展的基本措施,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让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文化精神得到大力践行和弘扬。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甚至引导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方面投入较多,在精神方面投入不够。在高校掀起的一轮轮旧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热潮中,许多院校一味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也只看重这些外在因素。殊不知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局限在学生管理和娱乐层面,思想意识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彰显。校园文化虽然有管理和娱乐的功能,但更重要的却是它的思想教育功能、控制功能和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它要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使其长期置身于浓郁的精神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三)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易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非主流文化蜂拥而来,纷纷以“时尚”的面目在青年大学生中大行其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级观念与平等意识的冲突,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职业价值观教育,忽视核心价值观教育。随着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职业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许多高校纷纷把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虽然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内容,但职业价值观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指导,来落实工作领域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影响:〈1〉高校组织的主导价值观是高校领导者个人价值观的群体化,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影响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组织主导价值观。形成学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的过程,必然要求学校领导者对校园内各种价值观进行筛选、扬弃,引进和倡导优良的价值观。而高校领导者这种行为过程必然受到其自身价值观的支配。因此,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必然产生重要影响。〈2〉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不断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现实的要求。而高校的发展同样也要求学校组织共有价值观先行得到提升。也就是说,学校必须通过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更新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从而才能推动学校各项建设的发展。由于高校领导者在高校组织管理层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领导者是高校组织文化提升的推动者。推动学校建设不断发展是高校领导者的主要职责,而形成学校发展的建设力量必须依赖学校组织共同价值观的驱动,因此,高校领导者必须倡导和推动校园文化的不断提升。高校领导者在推动校园文化提升的过程就是其价值观实践的过程,因此,高校领导者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高校领导者的价值观通过其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工作中发挥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复杂工程。由于这种文化工程的无形、易变、复杂、系统等特性,决定了开展这一工程所具有的相当大的难度和巨大的工作量,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进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负责人,高校领导者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自己的一项关键的建设工程来抓。因此,高校领导者必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指挥者。高校领导者组织指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影响他人的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通过其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价值观教育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的预备期,是走向社会前的集训,学校生活是校园学习过程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实践的展望和准备。学校校园又是一个小社会,校园文化和创造的文化环境同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在校园里化成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今后认知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全面推进价值观教育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对形成高校教学能力和取得优异教学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要让大学的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得到践行和弘扬。大学的和谐文化、先进文化与其创建活动本身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高文; 李燕;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06期

[2]李春梅;魏忠明;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09期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系统论;高职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是高职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高职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义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高职校园文化是师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积累并共享,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与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包括一切具有高职校园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在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认同。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通常我们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同样,高职校园文化也是一个系统。一是高职校园文化这个系统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要素所组成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整体;二是三个要素的不同结构形式决定校园文化这个系统有不同的功能。笔者拟从系统论的要素、结构功能的视角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素

(一)加快和提升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校园物质文化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即通常所说的“硬件”,以校园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大到一楼、一室、一路、一坪、雕塑、广场等都应按精品的标准来建设,小到每一棵树都应标出树名、特性和树龄,一草一木的养护水平都要高。还有校徽、校标、校服、学报、画册、校园网、宣传栏、宣传标语、指示牌、信封、稿纸以及交通工具上的标识都应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即使是学院的一个通知、喜报,也应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这些物质设施和外在环境既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一个学校的内涵和品位。

此外,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时,应处处突出“职”的特点。高职院校不一定有雄伟气派的教学楼、体育馆,但必须有科学先进的实验楼、实训楼;不一定有一流的专业,但必须有一流的专业实验实训室。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应始终摆在首要和突出的位置。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讲授、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同时,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加速数字化校园建设,尤其是要加快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步伐,并采取各种措施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为推行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和突出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办学理念、学院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办学理念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学院精神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它们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一样,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追求。校徽是一个学校的象征,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校歌是学校的重要文化标志,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全校师生对母校的理解和热爱,对于弘扬学校精神、凝聚师生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职院校在提出办学理念、学院精神、校训、校风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口号响亮、目标远大和语言华丽。高职院校在提出办学理念、学院精神、校训、校风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教育性——以人为本,重在塑造;二是职业性——立足现实,着眼特色;三是开拓性——勇于创新,鼓舞人心;四是质朴性——朴实无华,朗朗上口。

(三)规范和优化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由于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历史较短,基础薄弱,起点较低,所招收的学生层次不高,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故而创设以人为本的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则显得更为必要。笔者以为,应重点强化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加强高职对外办学制度的建设保证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订单培养、社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有关方面机制的科学建立与运行。

规范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学院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各类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活动,形成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启发、引导的辅导员。同时,学院在精心组织节假日、庆典日等常规性活动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办好文化节、体育节、科技(技能)节、读书节,组织好高水平的人文讲座、论坛和报告会,要将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奖学金颁奖、表彰大会等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激励师生珍视荣誉。

构筑特色鲜明的院系文化不同的院系文化集成促进了学院的文化建设,构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各院系要在学校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要求下,本着与学院文化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各自的院系文化,并逐步形成自身的鲜明特色。各院系要突出自身的形象文化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生活动,以及其他方面重大成果的宣传报道工作,按照学校形象设计的统一要求建立院系形象展示橱窗,制作本院系介绍材料。要重点支持和建设在校内外具有知名度和重大影响的文化品牌,力争办出院系文化精品,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术文化、科技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用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观点。同时,他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分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像人手在人体上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其从人体上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一样。因此,高职文化的三个要素是一个整体,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核心,制度文明是保障。我们在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不可偏废任何一个要素,要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

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系统的性质和规律,只有从整体上才能显示出来,整体可以出现部分未有的新功能,整体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要素的不同组合也会产生不同的系统,从而会有不同的功能。整体性原则是系统论的基本出发点,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处理系统对象时要从整体着手进行综合考察,以达到最佳效果。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系统,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要素的整合,着眼整体,发挥应有的符合时展要求的功能。

(一)具有指引和促进学校发展的功能

在探索办学的过程中,高职校园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要求高职院校同中求异,从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和办学地域等差异中挖掘个性特色,使之呈现鲜活的生命力,形成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高职有两个特点:一是高等教育特点,其发展自然具有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和共性;二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特点,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这些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建设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既不能“克隆”普通高校建设模式和内容,也不能只在中职学校基础上改头换面。高职院校建设必须按照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

另外,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激励人们的干劲,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反之,消极颓废的校园文化,则会抑制人们的士气,窒息师生的思维,阻碍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校园文化对师生的管理效能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指挥着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约束力,督促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去努力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和谐统一。

(二)具有引领、教化功能

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发展目标、团队意识、价值观、行为观,会使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启迪思想、陶冶心灵的教化功能。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灵感,提升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各种形态的校园文化所营造的崇尚理性、展现精神、追求成功的氛围中,学生耳濡目染,生发出对理想、高尚、美好的追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具有调适功能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学结合;职教文化;职业素养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党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担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近几年,根据国家产业升级改造的需要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从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质量提升阶段转型发展。在这个转型期,要想真正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就必须以特色校园文化为引领,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培育人才的文化氛围。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仅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盲目模仿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够,急功近利,流于形式,导致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浅表化、趋同化和缺乏特色,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全面发挥。因此,探索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都以行业为依托实施办学,创造性地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就能够突出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强大的育人功能,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有力地支撑其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拔幕J剑攵孕圆磺浚葱滦圆还唬惫饔谛问剑贾缕湫T拔幕ㄉ璧那潮砘⑶魍腿狈μ厣拗屏诵T拔幕δ艿娜娣⒒印R虼耍剿魑夜叩戎耙翟盒PT拔幕ㄉ璧男滤悸贰⑿侣肪队衅浔匾院徒羝刃裕捎谖夜叩戎耙翟盒4蠖家孕幸滴劳惺凳煅В丛煨缘卦凇肮ぱЫ岷稀蹦J较驴剐T拔幕ㄉ瑁湍芄煌怀鲇攀疲孟园煅厣迪智看蟮挠斯δ埽垢叩戎耙翟盒5哪诤ㄉ杌竦迷丛床欢系哪诙Γ辛Φ刂С牌浜诵木赫Φ慕ㄉ琛

一、创建独特的职教文化

一、创建独特的职教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同于学历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属于职教文化,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体现职教文化的特殊性,将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使命、职业规范等职教元素融入到教学实践、校园活动、素质教育等校园建设的多个方面,根据实际需要释放职教元素,使学生在浓厚的职教文化中受益,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同于学历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属于职教文化,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体现职教文化的特殊性,将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使命、职业规范等职教元素融入到教学实践、校园活动、素质教育等校园建设的多个方面,根据实际需要释放职教元素,使学生在浓厚的职教文化中受益,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

二、建立层次清晰的职业素养培养结构

二、建立层次清晰的职业素养培养结构

职业素养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根据“工学结合”的实施阶段,职业素养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获得认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掌握职业规范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职业素质形成阶段。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要通过专业课程教学、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高级工程师等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举办职业前景获知活动、利用文化长廊、文化橱窗等宣传形式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增强对该职业的向往和热爱;其次要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中掌握工作规范,具备成本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岗位工作应有的心理素质;再次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培育,使职业素养不断升华,逐渐养成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职业荣誉感、职业自信心等,真正形成职业素质,为毕业生的职业人生奠定坚实的心志基础。

职业素养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根据“工学结合”的实施阶段,职业素养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获得认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掌握职业规范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职业素质形成阶段。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要通过专业课程教学、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高级工程师等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举办职业前景获知活动、利用文化长廊、文化橱窗等宣传形式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增强对该职业的向往和热爱;其次要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中掌握工作规范,具备成本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岗位工作应有的心理素质;再次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培育,使职业素养不断升华,逐渐养成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职业荣誉感、职业自信心等,真正形成职业素质,为毕业生的职业人生奠定坚实的心志基础。

三、创造职业人文环境

三、创造职业人文环境

高等职业院校要依靠“工学结合”模式的办学优势,在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中,创造职业人文环境,塑造职业品格。笔者在多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参与到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子实训基地建设的全过程,该实训基地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建设了SMT生产线、PCB生产线等,按照企业生产要求组织教学、进行管理,形成项目开发团队完成各项任务,张贴工序流程、工作规范,进行实践教学时要求师生统一着装,装工作服、佩戴工作用具,坚持对学生进行观念引导、行为示范和良好职业风范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要依靠“工学结合”模式的办学优势,在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中,创造职业人文环境,塑造职业品格。笔者在多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参与到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子实训基地建设的全过程,该实训基地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建设了SMT生产线、PCB生产线等,按照企业生产要求组织教学、进行管理,形成项目开发团队完成各项任务,张贴工序流程、工作规范,进行实践教学时要求师生统一着装,装工作服、佩戴工作用具,坚持对学生进行观念引导、行为示范和良好职业风范的培养。

四、积极与行业、企业文化融合、对接

四、积极与行业、企业文化融合、对接

高等职业院校应发挥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优势,积极引入优秀的行业、企业文化,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消化、吸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笔者曾参与到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与海尔集团的校企合作工作中,也进行了校园文化与海尔文化的对接工作,在此过程中学院吸收了海尔大学在技能培训中注重效率、不断提高精准化、标准化等海尔文化的精华之处,融入到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同时,学院学生到海尔集团总部等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期间,进行工学交替,参与真实的企业工程实践,按照企业工作规范、经营准则、经营作风等开展工作,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加快社会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扩展了校企文化兼容的空间,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

高等职业院校应发挥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优势,积极引入优秀的行业、企业文化,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消化、吸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笔者曾参与到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与海尔集团的校企合作工作中,也进行了校园文化与海尔文化的对接工作,在此过程中学院吸收了海尔大学在技能培训中注重效率、不断提高精准化、标准化等海尔文化的精华之处,融入到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同时,学院学生到海尔集团总部等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期间,进行工学交替,参与真实的企业工程实践,按照企业工作规范、经营准则、经营作风等开展工作,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加快社会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扩展了校企文化兼容的空间,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

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模式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结合实际需要,使特色校园文化的张力得到合理地挖掘和释放,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为社会提供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有用人才,建构起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磁场,不断增强感召力和示范效应,从而打造富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模式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结合实际需要,使特色校园文化的张力得到合理地挖掘和释放,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为社会提供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有用人才,建构起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磁场,不断增强感召力和示范效应,从而打造富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田晓明.关于高职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

[1]田晓明.关于高职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

设[J].辽宁高职学报,1999(1).

设[J].辽宁高职学报,1999(1).

[2]雷久相.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

[2]雷久相.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

文化对接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

文化对接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

(12).

(12).

[3]贺继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

[3]贺继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

践[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践[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4]张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

[4]张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

实施路径[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施路径[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010.

[5]曹雪明, 周东华. 企业文化精神与高职

[5]曹雪明, 周东华. 企业文化精神与高职

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J]. 教育与职业,

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J]. 教育与职业,

2011,(23).

2011,(23).

[6]Lieberman,Ann,eta1.Building a

[6]Lieberman,Ann,eta1.Building a

ProfessionalCulturein Schools[M].

ProfessionalCulturein Schools[M].

Amsterdam Ave,1988.

Amsterdam Ave,1988.

[7]Rolf Kessler . Diebesondere Qualitaet

[7]Rolf Kessler . Diebesondere Qualitaet

von Lehre und Studium als Profielement

von Lehre und Studium als Profielement

der Fachhochschulen, in : gewerkschaftliche

der Fachhochschulen, in : gewerkschaftliche

Bildungspolitik [J] .Nr. 3, duesseldorf ,

Bildungspolitik [J] .Nr. 3, duesseldorf ,

1996.

1996.

[8]DealT,E, andPetersonK, D.The

[8]DealT,E, andPetersonK, D.The

Shaping School Culture Field book [M].

专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医学生

当今中国,经济已平稳发展到新常态,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医患矛盾却日渐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讨医生在医学生阶段应该受到怎样的校园文化熏陶来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医生。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而医科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又有着特殊的要求与内涵。医学生的正确思想文化的形成不仅关乎着他们的职业生涯,更关乎着病患的健康与生命,加强医科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大连医科大学(简称大医)为例进行研究。

一、大连医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概况

大连医科大学创立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几经波折,在1994年正式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理学、工程、管理、艺术、法律、哲学等多学科的医学院校。医学生构成了大医的主体,其中有本科生8 730人,硕士研究生3 987人,医学生本科学制五年,研究生学制三年。学校在2007年搬迁到旅顺新校区,大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努力,新校区在建设上注重学校特色、精神、文化的体现,可以说处处体现着大医的人文精神,如四七广场、思源广场、沈其震图书馆、遗体捐献馆等,大医的校训:甚解、敏行、明仁、济世。大医每学期都会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文艺活动有“大医之星”、学术讲座是各个学院经常性的交流学习活动,如基础医学院“穹顶之上有星空,科研可以更美好”系列学术活动等,开展“无语体师”“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等活动则旨在培养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素质。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推进大学精神的塑造和升华,而且能够将置身于浓郁人文环境中的学生们成长为合格的人才。医科类的大学尤其要注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是个严谨的学科,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培养他们的医德医风容不得半点松懈。

二、大连医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物质轻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大医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如校园绿化、广场、湖泊、建筑上下了很多的功夫,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精神文化建设上略显不足,学校会不时地举行一些学术活动,但这些学术交流只针对部分专业的学生,而且多是学术上的,人文培养方面的很少。

(二)重本科轻研究生

由于研究生主要由自己的导师负责,在管理上与本科生是不一样的,研究生主要还是侧重于深入研究本专业的某一方向,但是这并不代表研究生就不需要其他方面的学习,大医举行的人文讲座也多数是针对本科生的,笔者在大医学习的一年中有着深刻体会,针对研究生的人文讲座少之又少,其实目前医学生多数在本科毕业后还会继续读研究生,不论是学术还是专业,研究生更直接面临就业后各种新的问题,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医学生还面临如何处理医患关系、人际关系等问题。因此,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也应该教给学生们更多的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等,旨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开头轻过程

学校组织活动最活跃的时候莫过于迎新生,迎新晚会更是丰富多彩,让新生能够迅速的感受到大学的自由与活力,但是随着正式大学生活的开始,才明白医学生的大学生活枯燥无味,课外活动老套,新鲜感渐渐消失。这之后的五年大学生活里,医学生课业繁重,除了学习就是上网,校园文化失去了践行主体,将无法传承和发扬。

(四)重制度轻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当前更多的重视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而对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习俗文化建设则相对重视不够。高校的师生习俗文化,主要表现为一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的校训、学风、校风和教风是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慢慢沉淀下来的,又是在不断适应现实环境的过程中成长的。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彰显特色,培育精英的办学理念是对师生的无形鞭策、前进的目标,是学校的重要文化氛围。

三、大连医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大师辈出的年代,大连医科大学的学生去医院工作,获得的称赞是“大医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这是对大医的肯定,对大医校园文化传承的肯定,反观现在,面对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市场经济的诸多诱惑,一些师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浮躁心态,如何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及光荣传统,并开创一代新风,仍是医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突出学校的主导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具有主动性的,就是在学校一方主动地体现主导文化,主动地开展工作,主动地创造氛围。校园文

化建设的主动性要与校园文化的主导性相一致,力求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主动活动或偏离主导性的主动活动。因为有悖于主导文化的主动活动越多,其负面效应就越大,所以,要提倡与主导性一致的主动建设活动。医科大学的文化建设要以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又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医学专业人才成长的环境与氛围。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不论文艺活动、寝室文化建设、社团文化等,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将对学生以后的行医之路大有裨益。

(三)注重学生的针对性

首先,不同学生自身实际不同,其精神需求也不同,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生活阶段,其精神需求也不同。因此,学校和老师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针对不同的学生,以及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施以不同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其次,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丰富,对于医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本科生阶段更多地倾向于传统及现代的医德医风,比如包括传统的医德“救死扶伤”“普同一等”“大医精诚”等,现代的医学精神如“终身学习”“协作精神”“慎独精神”。而研究生阶段除了上述基本的医德医风的学习,还要培养他们作为未来医生所要面临的职业中的困难,比如如何处理与患者的关系等。

(四)塑造校园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注重内外兼修,首先要回顾学校的历史,从先贤那里获得巨大的人文精神财富,并进行深入的学习,将先辈优秀的文化素养传承下去,不失本心;其次,在学习先辈的同时,要不断地创新校园文化,与其他名校多交流学习,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最后,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高文化,会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而社会文化又对校园文化产生深刻地影响,因此,对外交流上要时刻关注社会文化的动态,将社会文化中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吸收并学习,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时进行辨别并阻止其向校园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