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在应用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等,灵活采用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1 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预先设计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和启发学生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课堂讨论的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寻知识。

学生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讨论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锻炼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探索精神、质疑精神。学生要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与他人争辩,要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以便更好地开展讨论式教学。其次,要有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风,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融洽的讨论氛围。此外,教师还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了解学生,向学生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灵活性。

在讨论中,始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言,避免话语权被少数人垄断。要能抓住问题的焦点,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或辩论。注意问题要经过真正的讨论才能得出结论,而不要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能根据反馈信息掌控讨论进程。遇到学生“卡壳”处,可启发学生思维,提供思路,教给方法。最后总结时,做到语言准确、简洁,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下面举一例说明讨论教学法在应用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对不同而又相近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让我们把事物看得更清楚,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比较中思考、领悟、提高。因此,涉及比较的问题,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完成。如我在讲绪论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文,便让他们讨论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区别,所谈零碎,具体,在此基础上,我从两者反映现实、社会功用、表现形式、语言运用方面总结了学生的讨论,使答案系统、概括、条理。但这样的结论还不够全面,忽略了两者的思维形式,于是我又以具体的小说和实用性文章启发学生分析两者的思维形式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文学作品的思维形式属于形象思维,而实用性文章的思维形式属于逻辑思维。通过讨论学生真正地领悟了应用文的写作规律。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锻炼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课堂的运用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商学院。如何把它引入应用文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研究的。

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通过大量生动、具体的例子,也包括自己的写作体会来阐释写作理论,这种方法属于例子教学法。因为它重点突出,可以讲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是,遇到实际写作问题比如:请示、函、调查报告的写作,学生仍然感到无从下手。实践千变万化,课堂上的例子难以一通百通。案例教学法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方法的大门。

例子教学法是演绎推理,先有权威结论,后用例子证明;案例教学法是归纳推理,先通过具体情况具体事件的分析、思考,然后再寻找最佳答案。从理论和实践的顺序来看,例子教学法是先观点即理论,后材料即实践;而案例教学法是先实践,后理论,针对具体实践内容,选择所学理论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符合布鲁纳认知教学理论即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践能力,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不轻信权威的良好习惯。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运用时,首先要注意精选案例。所选案例应具有目的性、典型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目的性是指符合教学目的,与有关教学理论相一致。典型性是指所选案例在某一理论范围内具有代表性,以写作教学为例,能提供某类文体有代表性的写作技巧、方法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写作过程等。现实性是指案例来源于现实,不是随意杜撰编造的。开放性既指提供案例的背景具有复杂性,不像例子教学具有单纯性,又指结论的多元化,不提供唯一答案,但可根据目的需要选择最佳答案。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主要运用情景再现和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各抒己见,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可以争论、反驳,也可以与教师持不同意见,但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在教学中,更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推理过程。学生之间通过信息的碰撞,开拓视野,激发灵感,培养发散思维方式。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效写作教学 感悟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改以来,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气,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令人遗憾的是写作教学没有多大改观。教学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指导,教学过程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空洞的理论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让作文课堂也变成具有生命力的知识阵地,使作文教学也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实现有效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教学中运用感悟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指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丰富情感,锤炼思想,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教学法。这一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引导学生亲自感悟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水平,解决思维浅薄的问题。学生思维浅薄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活阅历浅,对生活认识了解少。而语文学科“人文性”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语文与思维、生活紧密联系。写作离开了生活,犹如树木离开了土壤。作文是学生对生活深入思考的结晶,所以,我认为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是写作的根本。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丰富情感,锤炼思想。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思维训练渗透于每节语文课上。方法是每节语文课前进行5分钟左右的听说训练。具体步骤是每天课前安排一生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讲一件生活中或阅读中对自己有启发或引起感触的事情,老师引导其他同学听后谈自己的理解或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达到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首先,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尽管大多数学生讲的是自己阅读过的材料,也可以达到让学生间接认识生活,提高思想的目的。)其次,锻炼了每位学生的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会随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增强,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再次,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第四,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经过学生讨论过的材料,学生已将它不同程度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自己的写作材料。第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有一节课前,一生饱含感情地讲了一位母亲在家里发生火灾后,将5个孩子举过墙头脱离险境而自己死于火海中的故事——《母亲的姿势》,其中最感人的是死了的母亲竟仍然跪在墙下,双手高高举起,保持着托举的姿势。这位同学流着泪讲完了故事,情绪激动地说,这则故事让我明白了“母爱伟大”中“伟大”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其他同学深受感染,纷纷表示赞同。我借机启发到,母爱的伟大不仅仅表现在这则故事中,其实在座的大家都沐浴在同样伟大的母爱中,只是我们平时没有用心体会罢了,以后大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体会平凡生活中伟大的母爱。这一课前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加深了对母爱的认识。又如,有一节课前,一位同学讲了一则故事叫《折翅后的翱翔》。其中,美洲鹰为了让自己的幼鹰将来能翱翔于蓝天,在训练它的翱翔能力的过程中,有一项最残酷的训练就是折断它的翅膀,让它的翅膀在再生中变得强有力。我听后觉得故事寓意很深,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问学生:“大家认为故事中的翅膀指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我觉得大家的说法到位了,就及时做了如下总结:同学们的看法中最贴近原文意思的是“翅膀是与生俱来的优势”,但其他同学说得都非常好,正因为翅膀是与生俱来的优势,老鹰才会那么残忍地折断它,为的是让幼鹰的优势受挫,来激发它奋发向上的精神,发挥它的潜能,磨练它的意志,让它获得成功的经验和能力,否则,优势就会变成成功的包袱和负担,就会让它失去成功的机会。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翅膀呢,你们怕不怕它被折断呢?学生这时候都心领神会纷纷议论自己的翅膀,并表示不怕折断。这则材料经过师生思想的交流碰撞,学生的理解加深了,思维开阔了,各个显得神采飞扬,非常满足。

(二)课下让学生阅读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并对自己所喜欢的内容或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挖掘,从而透过自己所喜欢或熟悉的这扇窗户来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提升思想。有了思想,作文就有了灵魂,有了精神。有了精神的文章,语言就不会贫乏,写作思路也会很流畅。无须在外在形式上刻意下工夫,往往写出的文章却浑然天成。例如,我班有一同学喜欢体育,他平常关注或阅读的范围就是体育。他对体育认识非常深刻,对体育界的事情了如指掌。所以,他能用自己掌握的体育材料写所有的作文题,写出的文章思想深刻,材料新颖,非其他同学所能及。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以详批细改为特征的传统作文教学法,有它产生的历史条件。我们站在现代的高度来审视它,就会发现它带有私塾教育形式的背景,带有手工作坊式劳动的烙印,带有封闭型信息传递的模式。今天若拿它来用于家庭教师辅导,仍然会很适用,作为常规作文教学的辅助形式也无可厚非,遗憾的是它今天仍然作为常规的作文教学法被普遍使用。面对现代集体教育的形式,仍采用作坊式的方法教学,无疑于让一个小炉匠去应付一个现代化大工业的生产流水线。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育形式不适应所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严重困扰着千千万万的语文教师,有多少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这种作文教学中都变成力不从心的“笨伯”了。各种“土政策”应运而生,如规定语文教师批改一半或三分之一的作文本。苛刻地说,这充其量是对现实矛盾的消极应付,根本无法反映和体现教育规律。再如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两周写一次作文,这种训练量是否科学,根据何在?刨根寻底恐怕都是受教师批改的局限。在这种被动、呆板、封闭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兴趣和热情,把作文看作是沉重的负担。现代集体教育也无任何优势可言,可能利用的优势不仅完全被丢弃,而且反过来还成了教师无法胜任的沉重负担。

作文过程的复杂性和作文能力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作文训练不能只是单一局部的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而应该是多方面的整体综合训练。

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有年级活动、节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三个系列。我利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让他们把自己的经历、感受、体悟形诸文字,他们写出了许多内容新鲜活泼、文笔生动优美的文章。

教师可以出示系列命题,让学生写透生活与情感。在教学中,我建立了两本作文薄:必作本与自作本。我定期出示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情感生活、时令节日、热点问题等系列文题,指导学生写作,力争写透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古人云:“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豪。”学生很大程度上受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影响。如果教师有步骤、有层次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会给写作主体注入有文化含量的“活水”,就能丰富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充实学生写作素材的仓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中知、情、意的商值。

一、以能为序,定序授法,优化训练内容

作文训练一定要有计划,既要以能力为序,又要优化训练内容。我制订了“分类、依序、升格――高效率作文训练计划”,该计划兼顾作文教学的点、线、面三个方面,以能力为序,优化训练内容,其主要内容为:

1.定内容系列。高一到高二写透16个写作热点。

2.定文体序列。高一到高二记叙文完成一事类、多事类、剪影类、象征类、感悟类等文章的写作训练。议论文完成阐释类、评述类、寄寓类、批驳类及多种类型的供料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3.定技法序列。记叙文完成倒叙悬念、对比衬托、抑扬法、剪辑组合、隐喻双关、一线串珠等基本记叙技法的训练;议论文完成例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归谬法、正反论证、因果论证等基本技法的训练。

4.定能力层级。根据先单项后综合、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结合考纲单项能力的检测要求,大小作文穿行训练。记叙类训练肖像、行动、心理对话、场面、想象等片段描写;议论类重点将论证方法与组段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5.定思维方法和哲学原理系列。前者主要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等;后者则包括发展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必然和偶然的关系、矛盾的主次原理等。

6.定文题系列。即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不同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母题,力求涵盖相关话题。

二、以“效”为“的”,精导重改,优化教学程式

以前的作文课堂教学程序是“导、作、批、评”。这种模式有两大弊病:其一是重导,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易写出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文章;其二是缺乏补偏救弊的环节。从写作心理过程和作家的成功经验来看,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倾诉欲、发表欲,并培养其自觉修改,使文章更臻完美的良好习惯。

我尝试运用写作教学的新模式,即“出示题目(师)―巧妙构思(生)―评价构思(师生)―修正构思(生)―写作(生)―完成后自我评价后修正(生)―小组发表(生)―讲作(师生)―对作品的再修正(生)”。这样既突出了多项交流,强化了评改和补救,又提高了作文的质量。

创新的教学思路并不是放弃教师的“导”,而是更重视精导、巧导,往往通过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来强化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以多向信息交流与快节奏来赢得效益。新思路更强调改的环节,学生对文章思路和语言的锤炼也是对思想的锤炼。评改有自改、互改、评改,其根本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纠正能力。

三、以口,手口合一,强调“小”“快”“灵”

弃详批细改之短,扬教师课堂辅导之长;以口带笔,抓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之先,见缝插针,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路。在每节常规语文课上,都加一个“楔子”,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每次用三至五分钟,或审题、或立意、或谋篇、或拟纲目、或练修辞、或推敲字句、或训练思维、或训练语言、或练速度等等,主要是单项训练;或事前提供条件、或当场设置情况、或抢答、或指名、或讨论、或采访,形式自由活泼,不拘一格。在每节课开始加一个“楔子”,中学三年至少训练四百次。这几百“楔子” 变“写”作文为“说”作文,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是教师力所能及的,较好地解决了写作教学内容多而训练时间和实践少的矛盾,又能培养出能言善变、出口成章的学生。

在口头作文训练中,学生全部参与,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的任务主要是实施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情景,相机引导点拨,简评“点睛”。我注重把教育的科学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特别重视抓学生的兴奋点,将口头作文训练叫做“轻松三分钟”。训练材料多取材于学生感兴趣、新鲜、敏感、有挑战性的、有争议的事物,电视广播、报刊新闻、寓言故事、幽默笑话、中外文学、生活趣闻、社会热点等等,都可以提供口头训练材料。最理想的材料像“小品”“相声”里的“包袱”,展示材料就会引起学生的亢奋,紧接着切入一个训练。可以说,着眼口头训练,讲读课也为口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口头训练又给讲读课带来“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好处。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蕴育:在梳理中寻找

朱团长所说的研究方向是指个人在本学科领域研究的侧重点,是带有个人倾向性的教育教学主张。选择什么作为我的语文研究方向呢?

首先,我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一番系统的梳理。经查阅大量的资料,我整理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已经存在的并形成自己风格的教学流派和教学主张。光是给“语文”加修饰的就有:诗意语文、诗化语文、情智语文、情趣语文、智慧语文、魅力语文、心根语文、文化语文、本色语文、简单语文、儿童语文、生活语文、人性语文、感悟式语文、实与活的语文……还有从教学法入手的就更多了:阅读法、对话法、语感教学法、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整体教学法、差异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大语文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这些提法都是建立在对语文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许多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接着,是对自身教育实际的认真反思。回忆了自己从教语文近20年的成长经历,剖析了自己在学科领域的教学所长和存在短板,整理了自己撰写的80多篇语文教学论文,提炼了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观点,掂量了自己在学科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潜力和后劲。

带着众多的思考,求教于北京的语文名师吴琳,她听后哈哈大笑:“你们江浙一带的教师就是头脑灵活,意识性强,注册了一个语文名词,抢占了一个‘山头’,就独立为‘王’了。”她结合自己研究的一个国家级课题《阅读学习实验研究》,建议将西方倡导的“心图”或“脑图”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与教学主张。

萌生:在启迪中求索

2008年11月28日,南通市青年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在通州区通州小学进行。我带去的是《姥姥的剪纸》,在课堂上,努力凸显“真”“善”“美”的教学追求,关注童真,激发真情,培养学生的真知、真能;领悟姥姥的与人为善、作者的善解人意、亲情的大爱至善;品味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剪纸艺术美、音乐氛围美。提出小语课堂应该“求真”、“崇善”、“尚美”、“求真”的本质就是凸显教学的工具性;“崇善”就是要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尚美”则是追求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课后,进行了研讨,导师们对我们四人(还有王笑梅、董一红、陈晓冰)所上的课一一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朱嘉耀团长在总结中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关注情感激发与熏陶的同时,不可忽略必要的知识的引导与传授。凸显人文,更要注重工具,才能真正让语文“入情入理”。这“情”“理”二字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带着朦朦胧胧的几点想法多次向袁炳飞校长请教,他对我所思考的初步意向逐一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对话语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语文教学的方法论,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应该重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然而在网查时发现国内已经有人在做相关研究,而且其成果已经写成了专著――王尚文老师主编了《语文教学对话论》;“美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境界,对于我个人综合素养而言,有着一定的自身优势,加上又有国培期间的《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研究》的基础,颇有研究的价值,而与盛新凤倡导的“和美语文”相比则稍为逊色;“逻辑语文”的提法很有新意,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则过于强调了理性因素……

2008年底,导师许新海、许友兰、袁炳飞召集祝禧、吴建英和我集中于海门市东洲小学,就专业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在谈及吴建英老师提出的“情意课堂”时,大家自然想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杨屹老师的“情趣语文”,结合前期所考虑的“逻辑语文”中注重理性的观点,我顿然萌生出“情理课堂”的想法。

2009年初,导师团组织我们集中汇报个人的教学主张,我第一个发言,当我介绍完关于“情理课堂”的设想后,导师施建平校长笑了:“晓冰(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南通市实验小学校长)也是研究这个课题,有意义!英雄所见略同呀!”

成长:在学习中建构

今后的一段日子,是与“情理”共生的。我特意在电脑中专门建立了一个文件夹――“情理课堂”,悉心留意并收集着身边的每一个与“情理”有关的素材:“情理”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学习活动也随之展开。

一是向网络学习。查阅了200多篇与“情理”有关的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关于《创设和谐、情智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李绍全的《关于语文教材的情与理》、黄行福的《情与理:中国古代文学的思考》、顾颉的《情理交融和谐灵动》、林亦文的《语文教学应重情重理》……

二是向书本学习。专业阅读是提高理论滋养的重要途径,南通市教育科研中心冯卫东先生向我推荐了几本专著:《儿童精神哲学》、《儿童哲学》、《伦理与传统》、《教育的十大基本问题》等。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让我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有关情与理的基础理论。

三是向专家学习。师父严清先生特意赶到启东,论证“情理课堂”。他从文路、教路、学路、儿童的心理、语文的本源、理性的唤醒等角度对情理课堂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指出,人的成长就是“情”与“理”的不断平衡与和谐,人性中包含着“感性”和“理性”,我们的细腻丰富的情感为我们带来的“感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精彩纷呈,而理性的“思”又是我们分析研究现实物质世界和探寻物质世界规律的前提。如皋高师的胡海舟老师是一位语文教育专家,他建议我的研究最起码解决这几个问题:何谓情理语文?在目前形势下为什么强调情理语文?情与理是什么关系?情理语文的个性特征是什么?如何操作?并完善了我对“学理”的定位:一是语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二是要符合母语教学规律;三是学生应通过语文学习掌握方法悟得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2009年6月,我主持的《小学语文情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列为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同时建立起了由20名语文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由此展开了对“情理课堂”的较为系统的研究。

拔节:在研讨中完型

2010年4月16日,“李伟忠‘情理课堂’专题展示与研讨活动”在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举行。南通市教育局的领导、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的各位导师和启东等地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共计400多人出席了活动。

这与其说是一次公开展示,还不如说是一次大型“会诊”。

上午,我首先执教了两堂专题展示课《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包公审驴》,直观展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和“情理交融”,充分凸显了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以及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观的独特理解。随后,作了题为《小学语文情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从研究动因、要义概说、理论支撑、操作要领、基本特征和实践意义这六个方面阐释了小学语文“情理课堂”的内涵。

下午,有关专家就“情理课堂”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热烈研讨。大家充分肯定了我倡导的“情理课堂”的教学主张,认为此研究以“全人教育”为目标,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感性与理性的有机融合,促进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研究拓展空间很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专家们还就“情理课堂”的理论建构、模式打造、扩展领域、团队协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南通市教育局王笑君副局长在总结时指出:“李伟忠‘情理课堂’的研究立意有据、研究有理、探索有法、实践有效、追求有目的。希望他不断学习与充实,做大做强‘情理’品牌”。

通过本次研讨,进一步完善了情理课堂的组成要素和基本架构,实现了从理论构想到实践推广的一次飞跃。

一路走来,将“情”与“理”的触点布满我所能及的世界,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在学习与研究中拓展着课堂的原野,丰富着教育的智慧。尽管《教育情报参考》、《小学教学》、《教学月刊》已经刊载了我撰写的《情理,小学语文课堂的迫切追求》、《追求情理共生的教学佳境》、《轻轻唤醒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理”》,尽管已经举办了个人教学研究的汇报专场,但对于情理课堂的研究还在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更远,需要大家的扶持,需要坚实的迈步,需要长久的坚持……

(李伟忠,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226200)

导师点评:

所有美好的成长都是其个体内生力与其生存环境有情有理的和谐共生。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基础部分,拼音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对拼音的学习难度相对较高,无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因此,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趣味教学。通过阐述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意义,对趣味教学法的具体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趣味教学法

拼音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拼音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拼音教学方法不够理想,这就要求采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趣味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趣味性强、自由发挥性高,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识字的基础,识字能力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的素质教育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效果就越显著。因此,培养小学生对拼音的热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别效率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其结构复杂,笔画繁多,不易辨认和读写,这都对小学生语文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趣味教学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充分挖掘汉字中含有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在趣中认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趣味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探讨趣味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1.儿歌教学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优美的旋律能够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喜爱,而节奏感强、情感欢快、极具押韵性的儿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利用儿歌来进行拼音教学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拼音n和m的时候,部分学生容易混淆,不易分辨,在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编儿歌的方式来学习:一扇小门nnn,两扇小门mmm,以儿歌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辨别汉语拼音字母之间的差异,从而强化小学生对拼音的记忆。另外,教师还可在进行儿童歌唱的时候,要求学生大声朗诵拼音,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趣味教具教学法

生动有趣的教具能够刺激小学生的感官,从而点燃了小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拼音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教具教学法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或者字母卡片来带动小学生学习拼音。例如,在教授拼音w时,教师拿出事先制作好的一幅两座房屋的倒影图,展示给学生,学生起先看到这幅图比较茫然,不知道教师的目的是什么。于是教师就指着图画询问学生两座房屋的屋顶像什么?水中屋顶的倒影又像什么?有学生回答道:这两座房屋的屋顶像今天学习的拼音w。教师接着又指导学生对于屋字的发音就是字母w的正确发音,同时还引导学生对拼音w倒过来写就是图片上水中房屋的倒影,从而教授学生进行w的书写由v-v两笔组成w。教师充分利用了图片中的房屋倒影进行拼音w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直观地利用图片掌握了w的书写。趣味教具教学法对于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比较爱玩,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于教学活动,要针对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进行趣味性游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拼音字母卡片,让学生依次上台进行抽取不同的字母卡片,让其将卡片置于头顶向大家展示,老师随机挑选台下的学生说出不同的字母,而拿到提出字母卡片的学生就要迅速跳起并大声朗读字母的拼音。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反应或者反应错误,台下的学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指正。这样,充满游戏趣味的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大大提高,从而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4.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天真无邪,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利用其特性,帮助小学生发挥思维活跃能力,针对不同的拼音设计不同的情境,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对拼音字母的记忆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拼音字母h时,可以在课堂上搬把椅子放在讲台上,然后让两位学生上台,指导其中一位同学坐在椅子上,另一位同学端着茶杯递给椅子上的同学,让其饮用。这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第一位学生在干什么?学生就会回答:他坐在椅子上喝水。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椅子是不是很像刚才所学的声母h,而喝字的拼音又与h相同,学生都表示赞同。这样的情境教学法,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形来对学生进行拼音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趣味教学法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从事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应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一,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其二,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其三,为学生营造实践活动的真实空间;其四,用新课程理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步伐已明显滞后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笔者从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并根据我校学牛的实际情况,对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一、以学生为主体,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

本次新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具有非常明确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就应该把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理论内容的重点,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的头脑。笔者认为,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以下新课程理念:。

(一)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性质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木特点。”这就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

作为教师,在用此新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同时,还应贯穿这一新理念,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又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应紧紧抓住“师德”这个重点来展开。

(二)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

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应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传授的时候,应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这一新理念。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这一课程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观、教育观和学生观。

传授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可以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在研究某一有关语文的课题时,既理解掌握了这一新理念,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四)创设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巴赫金曾经说过:“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传授这一新理念,另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彻底贯穿这一新理念,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以学习者的姿态参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发展。

二、抓住关键环节,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教学

教师在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学生头脑的同时,应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就应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学生充分发展为主线,强化教学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i.参与式教学。这是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

W参与教学设计。对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选择;而对于教辅资料,除了教师自己选择外,同样可以让学生参与收集,拿到课堂中作为授课内容。另外,教师还应向学生征求意见,以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发展。

c2>参与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创设平等对话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如在讲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节内容时,我就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白己编演课本剧《雷雨》。这样既让学生学习和把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学习了编演课本剧的方法和程序。又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可以是教学片段,也可以是整堂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参与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教师可以进行评价,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以达到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如每次学生模拟教学之后,我都会进行自评—互评—师评这样的教学过程。

2.科研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应由“传授型”转变为“研究型”。要使学生今后走出校门就适应“研究型”教师的角色,教师就可以运用科研式教学,以培养学生“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科研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行为。培养科研意识,就是要把所有教学活动科研化,提高目标和行为的档次。培养科研方法与科研行为,主要是把教学、训练、科研有机结合,在模拟教学中科研式备课、科研式讨论、科研式小结,同时还可以结合案例进行教学的微观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

总之,科研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指导了高师生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引导自己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创新。

3.微格教学。这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教学模式,它将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细分为单一的技能,再逐项培训,这就使得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控制的、易操作的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包括六大步骤:(1)理论学习和研究;(2)技能分析示范;(3)微格教案设计;(4)微格实习记录;(5)小组观摩评议;(6)教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

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踏实地走上中学的讲台。

(二)与活动课结合,强化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内容。

要强化学生教学职业技能,光靠72课时的语文教学法课程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最好每个学期为学生开设活动课(每周2节)。活动课上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综合化,突出师范性、实践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

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就是技能训练。依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将技能训练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单项训练内容主要有教案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课堂评价、课件制作等等。综合训练主要有整篇课文阅读教学训练和写作教学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观摩评议法、模拟训练法、自主操作法。每次活动课的训练内容由教师科学安排,开始先模拟教学片段,进行单项训练,继而模拟整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每次训练留些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与总结。单项训练阶段侧重学生某项技能的掌握,而综合训练阶段则要求在单项训练基础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促使学生把所掌握的技能运用到整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在活动课中强化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

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实践活动的真实空间

(一)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教学示范。

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的改革,效果仍然不会理想。我们还应把课程改革向课外延伸,特别是向中学延伸。我们可以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来校开讲座、上示范课。课后,老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评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及时吸收中学语文教学的前沿理论,促使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

(二)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法课如果不走出课堂,不面向中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人中学课堂.进行观摩和学习,感受和体会中学语文课堂的真实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1.教育见习。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去教育见习。(1)教育见习时间:最好能够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分配在定点学校并固定班级,每班二人,为期一个学期。本人认为这样的见习时间,肯定比“走马观花式”的一星期见习效果要好。(2)教育见习内容:观摩中学教师的现场教学,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语文教研组活动,旁听乃至参与语文教研组说课和教学评议等。通过教育_见习,让学生与中学语文教育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了解了教学实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

2教育实习。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技能训练的一种最有效、最具实践性的教学形式。教育实习期间,学生应做好以下下作:(1)备课;(2)听课;(3)上课;(4)作业批改与课后辅导;(5)试题编写与评改;(6)班主任下作。其中上课是最关键的,如条件允许,高师生可以多进行这样的上课实践活动。不过,课后应虚心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教师应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实习指标落到实处。实习告一阶段后要进行分析、总结。

3.教育调查。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到中学进行教育调查,调查的内容可以为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优秀语文教师的优秀之处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调查统计法、访谈法等。通过教育调查,可以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对象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他们今后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

四、以学生发展为本,用新课程理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质性评价,倡导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就应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在评价的内容上,教师可以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课程论、教学论知识(主要是知识的运用);教学能力主要考查模拟教学和教育实习的表现;创新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多媒体制作、科研论文写作等。同时,可以实行结构分,将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按6:4的比例确定总分。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除T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个人经历记录、档案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并且在评价上以鼓励、表扬为主,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以促进学生教学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笔者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来浅谈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上的一些探索与尝试,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应用文作为处理、存储、传播、交流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和媒介,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人们每日所接触的书面文字中,有95%甚至更多的是应用文。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人文素质构成的重要部分。对于现代中职学生来说,无论是未来工作的需要,还是个人素质的培养,学会并写好应用文则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应用文写作是一种比较重要且实用的技能,也是现代中职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基本能力。然而现实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并没有大受中职学生的欢迎和重视,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状态,因此,中职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往往走向无趣且低效。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中,不论什么版本的教材都编人了应用文写作部分内容,只不过是不同版本对应用文写作内容做了不同的安排,有的教材是将应用丈写作内容分散到各册当中,有的是集中于一册之中。尽管不同教材对应用文教学内容的安排做了不同的处理,但是对于应用文知识本身来说,不同的教材只提供了一种相同的常识,常识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而从应用文写作的规范体式来说,这种稳定性体现得尤其明显。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结合不同版本教材,力争保持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常识和体式的稳定性的能力。应用文写作知识,分散教也好、集中教也罢,教师心中应要明确常识无法创新,但是作为教师对常识阐释的方式方法可以创新。尤其是当常识被阐释得过于枯燥无味时,我们应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力图能创造性地传递出一些趣味来,尽量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应用文教学不仅有趣,而且有效;学生不仅喜欢学,而且还能真正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为此,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角度做了一些研究与思考,得出下列浅显的观点与看法,特此提出与大家探讨。

一、故事导入法

若说到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性,以非文学性为自身特点的应用文写作,无论如何是不能与文学性写作的纯粹趣味性相提并论的,要想中职学生能够从应用文写作或者阅读中获得娱乐和趣味,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要增加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趣味性,不妨寻找和设计一些故事,用故事导人的方式,来引发兴趣,活跃气氛,点燃激情。比如教写书信的时候,可以导人汉代卓文君写给夫君司马相如的有名的顺逆诗回信,一封精彩的书信挽救了一段婚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书信的作用功不可没。再比如教写职场应用文时,可以引人一些学长们成功的求职信、简历以及求职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写好职场应用文,在求职过程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若能用一个个小故事来导人常识的学习,必然会使一向沉闷的应用文写作课堂增添不少生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案例教学法

教材中的案例往往比较刻板,缺乏时代气息,学生兴趣不浓。教师不妨与时俱进,从校园宣传栏等处收集学生写作的请假条、通知、启事、表扬信等常见应用文写作的问题案例,并用相机记录下来;也可以从报纸上收集案例,如教授简历写作时,笔者从当月的《厦门晚报》简历秀台栏目中收集了两份应届大专生的问题简历并附上详细的专家点评。这些第一时间收集而来的案例时代感强,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将之引人课堂,并配以多媒体课件,以这些问题案例的图片或网页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诊断病例,分析解决问题所在,学生必然兴致高涨,也可比较直观地从教师的现场演示中掌握相关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巩固所学的内容。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并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能够比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学习。比如在历届学校的大型模拟招聘活动中,教师可跟各个专业部的模拟招聘意向相结合,在班级陈述相关专业部门的招聘意向,然后请一组学生代表模拟用人单位写招聘启事,另外一组学生根据招聘启事和自身情况来写简历、应聘信。并且围绕这项活动内容在班级进一步展开模拟招聘演练,这不仅锻炼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教学中较好地锻炼了语言、交际、沟通等综合能力。在课堂演练之后,教师也能够比较好地侦察到每个学生的长短处,这更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写好简历、求职信。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的大型模拟招聘活动中也能够有比较出色的表现,甚至在未来的求职途中也能够一举成功。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训练学生通过这种自我体验,充分发掘出自身的潜质潜能,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四、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立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激励者、观察者和监控者。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开始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中发现问题、归纳知识、找出规律,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完成由知识学习到能力形成发展的迁移。以二年级时,笔者教应用文写作中“计划、总结”的例子来说明任务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尝试与设计。①故事导入:以一个在航空公司工作很出色的学姐面临写先进事迹总结时,不知从何下手,深夜来电紧急求援的真实故事,来说明很多职校学生工作能力强,但应用文写作能力弱的情况,引起学生对“计划、总结”应用文体的重视与关注。②学习新知:由故事成功导人阅读“计划、总结”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范文,分析讨论,明确计划、总结的行款格式及内容表达重、难点的异同。③巩固新知:二年级时,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为期20天的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工作。工作前后,实训管理处室将要求学生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教师不妨从中抽取一些既往不合要求的计划、总结,要求学生对问题案例进行诊治,通过课堂会诊,强化计划、总结的新知,锤炼运用新知写作计划、总结的能力。④参与任务:假如两周后你也要参加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工作,并已知具体岗位分配,如礼仪岗、物业岗等,那么请你根据即将参与的具体岗位任务,仔细思考该如何写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计划,实训结束后又该如何写自己的工作总结呢?课上可以讨论归纳“我”要写的计划、总结的主要内容,讨论计划、总结的注意事项等,通过取舍,帮助学生完成一份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岗位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在真正的实训工作启动之前促成工作计划这项任务的完成。实训结束之后,教师也可同样地让学生讨论完成工作总结这项任务。⑤实际运用:通过课堂上的任务参与和演练,学生参与实训工作时,都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岗位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从此例可以看出,应用文写作任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任务,它提倡实践、体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应用中学、在学中用、最后能“活学活用”。整个过程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就业对自己的要求,明确应用文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在活动中自觉运用和锻炼,提高写作知识与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法

过去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老师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完成一堂课的讲授,这种课堂教学反复出现的是一种单一模式和单一色调,教学效果不佳。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设备的完善,教师应尽量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投影应用文范文,修改病例,指出写作情景中的得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许多媒体课件的过多运用在有的学科教学中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给该课程带来很大实惠,如解决了例文的演示问题,教学内容被浓缩提纯,提高了效率;也为教师真切展现写作情景,进行现场训练创造了技术平台。条件成熟的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进一步构建应用文写作校园网络课程资料库。

六、学科互动教学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由于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将要经常接触和用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因此在考虑教学计划时,就要针对专业特点来划分教学内容范围,并确定教学重难点。不同的专业,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有所侧重,在讲授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就应侧重于市场调查、合同、商业广告等应用文的写作教学,然后请营销专业的老师对学生做的市场调查、合同、商业广告等应用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再如导游专业的,在讲授导游词写作时,可以与导游专业教师合作,由写作教师指导导游词的写作,导游专业教师指导导游技巧与注意事项等,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模拟导游大赛。赛后还可趁热打铁,与专业老师一起点评每位参赛学生在赛场上的得与失,使学生在模拟导游大赛中,既领悟了导游的技巧,又学会了导游词的写作要领,对导游有个感性而整体的认识,这样一来导游词的写作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七、多元评价法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质量;应用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从学生一方的思维特点入手,将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主体,保障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对教育教学的需要不断增加,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运用。

1情境教学法引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必要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其实用性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特别明确,再加上这一专业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机会非常少。这样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也同样会受到相关专业的挑战,可以说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情境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可以发挥积极主动性,通过教学情境的运用,学生还可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的综合能力。

2汉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更是一门人文学科。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是也有一些与文言文内容相类似的教学内容,对这一部分的探索性相对比较欠缺,而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全面提升,再加上文言文本身内容枯燥难懂,学生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运用多种教学情境来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冲击和共鸣,保证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教学体验。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学生就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共同作用,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进一步注重汉语言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提升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积累量,这样汉语言文学自身的魅力才能展现。再加上学生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真实魅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汉语言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较强的人文教育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不管是教学的理念还是教学手段都相对比较单一,这也就容易造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教学吃力、学生接触力差等现象,一旦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学生一方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进程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教学困境,在情境教学法中,汉语言文学教师会引入科学的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更加轻松、真实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极大的激发出来,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提升,这才是情境教学法引入的主要目的。

3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3.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怀学生上,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适当改变教学模式,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2运用实物来展示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事物都是用眼睛去看的,还有的是结合眼睛和语言来描绘某个场景,在面对教材中出现的事物,单单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有可能会对事物感到陌生。这种方式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事物,但是当情境教学法引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建一个实物演示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教材中的语言含义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一般在实物演示环节,如果没有找到实物,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仿制品进行代替,有时还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实物特征。

3.3运用语言描绘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口头描述进行的,有时教师还会通过语言表达教育内容,这种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但是因为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它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和语法,才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真正提升。

4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育教学领域,一定要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其中,运用实物、语言描绘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谷建军.专业教材与职业教材的互补———汉语言文学教材实践变革[C]//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2010.

[2]任心慧.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探讨[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0.

[3]刘淑梅.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4]阮金生.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2013.

[5]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C]//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6]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C]//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7]绥化学院精品课程写作综合材料[C]//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2004.

[8]石国勐.浅析“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C]//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