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拓展训练论文

拓展训练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拓展训练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拓展训练论文范文第1篇

1、迎合现在教育的发展需要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尤其是高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现教育人性化的基础上也要注重个性化的培养,注重素质教育,力争实现文化和个性的一同发展。拓展训练以体能训练为基础,通过开展独特的极具特点并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新型体验式课程,采用具有典型特征的场景和活动方式,使大学生经历各种考验,增强应对困难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且能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很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双向健康发展的课程目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上课式的有教师传授学生一味的接受,而是改变了传统的方式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并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有外向内灌输的教育方式,变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己通过自我实践获取结果,这样就会使开展体育课程由教师单向传导转变成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也同时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更具启发性。这样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挖掘学习潜能,突出个性,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很大促进意义。

2顺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本国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局限,主要是体能训练,没有和社会需求联系到一起,主要表现就是没有涉及到精神方面,学生心理等方面素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主要是突出个人竞技能力的提高,忽略了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即使现在我国的高校已经对集体的体育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的掀起,比如选择制体育课、俱乐部制体育课、保健类体育课等类型的高校体育课程相继产生,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能素质、体现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思想观念,效果很明显。但是依旧不能改变体育课程集中在学校教学的现象,难以实现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突出强调:体育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拓展训练将体育课堂建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到了一起,使学校、社会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样就打破了体育课长时间以来所形成的封闭式格局,从而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起到了丰富和完善作用,顺应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符合现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现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传统的体育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从以强身健体、德智共同发展为重点的价值理念,大学生现在则转变成追求新兴时尚、富有活力的运动项目上来,还有就是注重在运动过程中培养社会交际能力、在社会中竞争等意识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存。拓展训练的内容丰富且实用,形式灵活多样,趣味性浓,它把爱好和体育资源融合到现实的体育课程中,大学生能够从应对困难的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从集体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实施方法

1、拓展训练课的师资力量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保证拓展训练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体育教师必须拥有设计拓展课程的能力还有有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目前对于高校而言,拓展训练还属于比较稀罕的课程项目,教师没有开展拓展训练的经历,,有的高校老师可能对拓展训练一无所知,所以在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之前一定要对课程相对应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首先应对拓展训练的课程理论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主要途径就是学习相关资料,从而了解拓展训练的目的和内涵。随后就要进行实地考察,比如拓展训练俱乐部等地方,从中能够了解到社会上拓展训练课程实施的项目内容、过程及其组织的方法。经过以上环节后,教师应该对拓展训练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下一步就是有针对性的分析本高校的大学生特征,使社会上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和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对拓展训练课程有一定的理解,另一方面就是为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2、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设计

以前,高校从来没有专门开展过拓展训练课程,所以无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没有经验可依,那么在开设拓展训练课程之前,就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所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比如师资配备、高校的硬件配置及课程的内容设计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开始后不会出现准备不充分等状况。在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中要全面充分的利用学校内外现有的资源。学校比较小的我们可依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比如公园等地。在开展水上项目过程中,如果有的高校有天然的河流,那么就充分利用,没有的可依挖掘学校的游泳池。在训练器械方面,有的不一定必须购买,也可以充分发掘学校本有的资源进行训练。在项目内容方面,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抓学生的自我提高,包括自我挑战能力的提高,挑战极限能力的提高,团队意识的提高。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如果高校有条件,还可以开展野外拉练和水上项目等。综合素质训练主抓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素质训练主要采取户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模拟体验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的案例先在室内互相沟通,协调讨论,然后再户外实施,从而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设计一定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为在校大学身和社会工作人员毕竟还是寻在差别的,所以我们应该从高校学生的心理入手,有针对性的开展进行。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设计还要有同步性,由于专业不同,所以他们在开课前的状况肯定存在差别,所以在开展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在不同的专业环境下进行,力争学生共同达到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

3、拓展训练课程的组织和管理

首先是管理机构:拓展训练属于以体能训练为基础,综合性比较强,很特殊的体育课程。它的综合性体现在涉及范围比较广,它涉及到高校的体育教学、学生管理和心理教学等各个方面,就因为它的综合性,而现在体育教学的高校管理结构一般都比较单一,无法完成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管理任务。那么,可以在体育教学部下专设拓展训练管理机构,从而能够独立的完成管理教学任务,更好的促进教学。其次是经费问题:拓展训练课程需要的投资经费高校完全可以应对。根据不同的拓展训练课程内容不同所选取的训练器材不同那么所需的经费也不一样。经费问题主要体现在户外场地建设方面,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购置必需的训练器材,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拓展训练完全可以向社会开放,这样既起到了服务社会的作用有可以吸收投入的经费,以便后续拓展训练的扩展。再次是安全问题:拓展训练课程的各项内容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必须重视安全问题。表现在要备足充分的安全保护器材,在野外项目比如野外拉练前,一定要对所经的每个环节都要观察实验,排除安全隐患,另外在训练过程中还要严格督导。最后是评估管理:用过训练课程后,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不采取成绩单,而是采用证书的方式,证书上面记载着学生训练过程中的经过。

拓展训练论文范文第2篇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下面,笔者采用对“前例”和“后例”进行比较的方法,以便把议论文写作中升华论点的方法阐述得更清楚、透彻。

一、横向拓展,增加议论文的宽度

横向拓展,即说理由此及彼,由一个领域推及到另一个领域,或由一个点辐射到一个面。由此及彼进行理性思考、推论,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能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从而增加议论文的宽度,使论点升华。

【前例】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古今中外,有多少著名人士正是懂得放弃,能够放弃,因而彪炳史册。如果司马迁不放弃尊严,又哪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问世?如果李白不放弃富贵,又哪能留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如果钱学森不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又怎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如果德国前总理勃兰特不放弃总理的身份,双膝跪地,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赎罪,又怎能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誉?

【后例】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古今中外,有多少著名人士正是懂得放弃,能够放弃,因而彪炳史册。如果司马迁不放弃尊严,又哪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问世?如果李白不放弃富贵,又哪能留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如果钱学森不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又怎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如果德国前总理勃兰特不放弃总理的身份,双膝跪地,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赎罪,又怎能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誉?这样的放弃是对精神藩篱的一次突围,是对生命行囊的一次减负,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事实证明,只有进退从容,积极乐观,才会迎来光辉的未来。

前例虽从史学、文学、科技、政治领域多个角度举例,并作假设分析来证明论点。这只是针对现象,就事论事,事例和观点之间衔接不够紧,观点还不具有普遍性。后例在举例作假设分析后进行了推论升华,推论出人们“只有进退从容,积极乐观,才会迎来光辉的未来”,由点辐射到面,以小见大,使论点得到升华,让观点具有普遍性,从而增加了议论文的宽度。

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使写作的议论文增加宽度,就需要引导学生抓紧时间大量阅读;同时,引导学生细观察生活,多了解社会,勤参加实践;再加上通过和师友同伴的思维碰撞,才能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材料。这样,推理时就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由点到面,以小见大,从而增加所写议论文的宽度。

二、纵向深入,凸显议论文的厚度

纵向深入使论点升华,主要采用由表及里的方式。

由表及里,即说理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如果我们在分析事例时,能由事例的表象探究出其中人物的优秀品质、高尚情操及蕴含的思想意义,就能启发人们作更深入的思考;或者让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材料涉及的更深层次,揭示出表象背后的深层意蕴,发掘出事物的意义或影响,拨开现象的迷雾,深入到问题的核心。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由表及里的推论,这样能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凸显议论文的厚度,使论点升华。

【前例】发现特长能成就人生。生活中不乏因发现特长而成就人生的例子。居里夫人有两个孩子,在她们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对其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她们一个在数学上聪颖,另一个在音乐上早熟,于是居里夫人充分发掘出她们的天赋。最终,一个像居里夫人一样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另一个成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居里夫人之所以能成就孩子,是因为她发现了孩子的特长。

【后例】发现特长能成就人生。生活中不乏因发现特长而成就人生的例子。居里夫人有两个孩子,在她们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对其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她们一个在数学上聪颖,另一个在音乐上早熟,于是居里夫人充分发掘出她们的天赋。最终,一个像居里夫人一样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另一个成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居里夫人之所以能成就孩子,是因为她发现了孩子的特长。可以说,发现,是星夜里的灯火,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发现,是雨雾中的灯塔,让我们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发现,是人生路上的助手,让我们阔步向前!

前例叙述了居里夫人培养孩子并成就孩子这一现象,仅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作了简单的因果分析,没有把自己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层思考揭示出来,“发现特长”与“成就人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后例通过居里夫人发现孩子的特长并成就孩子这一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分析,由表及里地进行推论,挖掘出表象背后的深层意义,即“发现是星夜里的灯火,是雨雾中的灯塔,是人生路上的助手”,自然地得出“发现对于成就人生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从而使论点得到升华,文段有理性的光辉,从而凸显了议论文的厚度。

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写作的议论文凸显厚度,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事物、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深思熟虑,寻求其本质、根源。多阅读名家写的经典议论文,丰富思想宝藏,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同时,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做到站得高,览众山于目下;看得远,笼天地于眼前;识本质,不为假象迷心眼;察细微,不为琐事遮耳目。”[1]这样,能推动我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凸显所写议论文的厚度。

三、辩证分析,提升议论文的信度

辩证分析,可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议论文写作中,为防止成“一根筋”、说“过头话”,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做到两面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客观,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能训练思维的批判性,从而提升议论文的信度,使论点升华。

【前例】面对风险的勇气,来源于我们对风险的淡化,而勇气又能激励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风险。有忧患意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功。但如果看到风险,就焦虑与畏惧,那么,这个风险就成了矗立于我们与成功之间的一块绊脚石,阻挡着我们前行的步伐。不考虑风险,我们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向前冲。

在心灵的战场上,我们应坚持自己的判断,战胜内心的恐慌与畏惧。不要计较失败的后果,将风险抛于脑后,坚定信念,丢掉顾虑,勇敢向前。

【后例】面对风险的勇气,往往来源于我们对风险的淡化,甚至是无视,而勇气又能激励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风险。对于风险,我们不能完全无视。适当的忧患意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功。但如果只看到风险,过度地焦虑与畏惧,那么这个风险就会成为矗立于我们与成功之间的一块绊脚石,阻挡着我们前行的步伐。不过多地考虑风险,我们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向前冲。

在心灵的战场上,我们应坚持自己的理性与判断,战胜内心的恐慌与畏惧。不要过于计较失败的后果,将风险抛于脑后。将难关当做一次普通的练习,坚定信念,丢掉顾虑,勇敢向前。

前例简单地论述了怎样对待风险,表述片面化、绝对化,材料与观点没有必然联系,观点失之偏颇,缺乏说服力。后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以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让我们获得了全面的认识――如何正确对待风险?不能完全无视风险,也不能过多地考虑风险,关键是适度。辩证的分析彰显了理性,观点让人感到可信,使论证更加严密,也使论点得到升华,从而提升议论文的信度。

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使写作的议论文提升信度,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的习惯,防止看问题片面、主观、好走极端的毛病;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加强自我反省等。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如对立和统一、内容和形式、质变和量变、本质和现象、一般和个别、整体和部分、肯定和否定、运动和静止、必然性和偶然性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批判性,能用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从而提升所写议论文的信度。

综上所述,不管是横向拓展、纵向深入,还是辩证分析,都是为了实现对论点的升华。用这样的方式写成的议论文,会使论证过程更加缜密,也充分体现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列夫・托尔斯泰语)因此,用这样的方式写作议论文,有助于训练思维、掌握技法、形成能力。长期坚持这种升华论点式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不仅对学生写好议论文有益,而且更有益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辨能力和独立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拓展训练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口径狭窄

传统农学专业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而北京郊区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三大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甚至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的水稻已经限制生产,小麦亦改为节水种植。有限的农用土地逐渐被籽种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所占领,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应用的舞台日渐缩小。

(二)专业课程老化

传统农学专业的骨干课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和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面对北京都市型农业中农作物种植的多元化、生产的机械化、设备的现代化和农业功能的转化,其学习内容与北京农业的发展方向渐行渐远。

(三)实践教学简化

学校正向综合大学转变,原本在校内的农场、实验田逐渐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实践教学远离教学区,实验课与理论课在不同场地进行,增大了实验课的难度和成本,原来每天都要求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的教学安排,在成本约束下,变成了一次,投入时间少,学生学农兴趣很难形成。(四)动手能力弱化在教学改革“厚基础”的大背景影响下,专业课时逐渐减少,相应的实践学时也在减少,在规定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很难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实验课中以验证性实验居多,教师无法得到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情况的反馈,学生也以考试能过关的低标准要求自己,导致实验设计能力差、独立操作能力差。

二、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和专业教师的业务优势,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提出了“适合北京需求,培养都市型农业人才”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争创特色专业。

(一)调整专业方向

农学专业的支撑学科以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主,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硕士点之一,以农作物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为特色,先后选育出6个小麦品种,6个玉米品种,4个小豆品种,2个大豆品种,师资力量在种子科学方面有优势。其次,根据北京农业的发展方向,籽种农业将成为北京农业的优势产业。因此,农学专业在2003年第一次改革时,将专业学习方向调整为“种子科学与工程”方向。2006年,又针对北京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借助本院园艺学科和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农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增设了“观光农业”的学习方向。至此,农学专业包括:“种子科学与工程”和“观光农业”两个学习方向,形成了培养北京都市型农业中籽种农业、观光农业两个核心产业所需人才的新型农学专业,每年两个专业方向各招收一个本科生班。农学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直接针对北京都市型农业中籽种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北京籽种产业发展需要的,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技能;懂得国内外种子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种子管理部门、种子加工与生产、种子营销企业等领域和部门,从事新品种选育、种子繁殖生产、种子检验、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观光农业”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掌握观光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观光园区、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等部门和领域,从事技术指导、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农学专业课优化整合及骨干课程体系的研究”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根据专业学习方向和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深入调整。经过反复修订,形成了现在的专业课程体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包括:《植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学》《种子法规》《种子经营与管理学》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种子营销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园艺学概论》《植物种质资源学》《国际贸易学》等。专业课程体系以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经营管理为主线,涉及种业产业化方方面面的知识;“观光农业”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为《农业生态学》《植物种质资源学》《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生产原理与技术》《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都市型农业评价案例分析》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新农村发展规划》《现代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籽种农业》《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城市园林与绿化》《观赏植物装饰与应用》等,形成了以观光休闲园区、现代高科技园区建设、管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面向北京农业生产需求,很多课程没有现成教材,任课教师就边学习、边总结、边教学。学生感到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有用武之地,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方向,每个学生都有专业特长。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为加强实践环节,在教育部“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校内外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2-2005)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将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能作为农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形成实践课程《农事学》教学体系。《农事学》在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其配套教材《农事学实践教程》为2005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该课程改名为《植物科技技能训练》,成为植科学院所属农学、园艺、植保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该课程从大学第一学期开课直到第四学期,每周3个学时。在农学专业两个新学习方向形成后,又对专业课学习增加实践环节。原则是专业课学时不变,调整实验课时和增加教学实习天数,同时安排一些科研实践、生产训练和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的专业课都增加或补充了实践教学,例如,《植物育种学》课程包括30学时理论课、10学时实验课和9天教学实习;《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包括16学时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和3天教学实习;《种子检验学》课程包括8学时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和3天教学实习等等。在科研实践、生产训练和创新竞赛等活动安排上,第四学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参加不少于12天的“三农问题调查”和“拓展训练”,在学习专业课之前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农业生产。第六学期以毕业论文为主线,学生自由选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活动,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前答辩。同时组织、鼓励学生申报市级或校级“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课题,通过参与项目研究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热情,提高科学研究与创业能力,目前,农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有一定理论体系和实用价值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1)大一、大二学生设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训练》课程,每周一次3学时,学习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能。(2)大二学生参加不少于12天、由教师指导的“三农问题调查”和“拓展训练”活动。(3)大三学生开始参加科研训练,加入到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在科研活动中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施和写作,毕业前完成论文答辩。(4)大四学生在第八学期结合就业参加毕业生产实习。这一套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不断线,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同时,每年聘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使课堂教学与北京都市农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基本实现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往往难以掌控,为了督促师生更好地完成实践环节,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完成后计学分,保证教学质量。例如,(1)在每次实验、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或实习报告,分别考核,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40%。(2)“三农调查”和“拓展训练”等实践环节,要求每位学生深入北京农村或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考察,结束后完成调查报告,采用答辩方式,全体导师为评委集体考核,合格后方可计入学分。(3)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学生每人一题,依次完成论文综述、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等工作,每项工作均由导师进行评价和集体考核,最终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四个等级,毕业论文只有达到中等以上成绩,方能合格毕业。几年的实践表明,实践教学的严格要求,督促和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岗位中。

拓展训练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字:高职 语文 教学 方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基本素质及基本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注重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增强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基本素质大多和语文教育密切相关,同时在也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学生必须善于摄取社会信息、善于论证总结,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我们在制定语文教学基本要求时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主线,将各项能力的培养有效组合在教学全过程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编排语文能力训练内容和训练程序。采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1.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最主要工具,是思维的直接体现,生活在信息社会的现代人,说是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训练。首先,开展课内语言表达训练。教师要设法营造“说”的环境,给学生以“说”的机会。如提问、朗读和表演等,有些简单内容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既能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人课文内容当中,较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2.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写不同于被动的应试训练。现在许多学生写论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主观臆断,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社会。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人物、景物、事物,表达时要做到鲜明、准确、生动。要写出好论文,就必须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积累各方面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是加强语言文化的积累,对于高职学生还应重点掌握应用文的不同格式及语言特点,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模仿范文并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课外写作。教师认真批改辅导,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语文教学不如物理、化学等理工学科,有具体的实践内容,但语文教学仍有许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比如在实际教学过中安排“论文新解”、“补全断章”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放开想象多项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理解论文,或补全论文的片断,或给论文写续,也可利用每课的最后5分钟,让学生就所学论文中某个观点或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发表自己与之不同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均可得到肯定。这就使得学生既要研究课文,又要开动逆向思维,形成发散性思维的良好思维模式。其他如“原创诗歌朗诵”、“即兴演讲”等形式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三、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职语文必须淡化纯粹的语文知识的讲授,重视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注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意识;面向全体学生,由统一的教学模式转向注重个性差异的教学模式。以能力训练为主,以理论讲授为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运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上范文的学习,进行听、说、读、写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并将相关知识的学习融人实践能力的训练之中,比如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在写作训练中增加调查报告、手抄报等综合性强的内容,调查报告可分组进行调查,集体创作,让学生们经过调查写出诸如《高职生就业情况分析》、《学生该不该上网》、《我的课余生活》等报告。取材于校园,贴近生活,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校管理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除了课堂语文教学外,还结合班会、艺术节活动以及黑板报、广播稿等校园文化建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社会活动的参与、社交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四、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课效果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尺度。由于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主,语文课课时较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要求,是值得高职语文教师研究的问题。高职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授之以渔”,教给自学方法。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高职教育本身是属于高等层次的教育,应引导学生以自修为主,训练学生积极掌握自读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教学相长,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选择合适的课文让学生“自读自学”,采取“师生换位法”,由学生上讲台讲解,各抒己见,教师则在台下当听众,最后适当点拨小结。通过这种自学讨论,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对语文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外,随着社会发展,对信息接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日益增多,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学生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同时要拓展学生视野,扩大语文信息量。针对学生因不重视日常观察分析和材料收集等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激励学生多读多看,不断拓展视野,加大各种信息的收集,每学期要给学生指定一定的课外阅读篇目,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判断交流的能力,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关心国内外大事,有目的地多渠道收集信息,广泛地占有材料,认真分析研究、客观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的自主能力训练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学习惯,以便让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能满足语言交际、公关礼仪、应用写作等各方面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拓展训练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文系 专业素质 综合训练

一、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教育背景

198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要求新生一年内读100本书,写出读书笔记;到1986年,又做出一个令全国高校同行都为之震惊的硬性规定——所有入学新生在一年级期间必须写15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该系开始逐步形成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100篇作文,二年级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后来还增加了一项内容——要求全体学生精读100篇古文,背诵其中的50篇,并列入学习考核内容。)。为配合学生基本功强化训练,中大中文系在近二十年前就同时推出另一项在全国上下引起更大震动的创举——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一二年级,导师和学生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导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别辅导,三年级以后则由学生自己选导师。这项在全国大学中从没有过的制度,彻底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这种专业素质强化训练带给老师们的是成倍增长的工作量,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再认识。在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老师们受益无穷,有助于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例如中大中文系的萧德明教授在指导十几届学生100篇作文的基础上,就写下《大学生写作》这样一本深受好评的专著(参见薛晓峰、秦晖、邱瑞贤《大学生要补“童子功”,成才先打国学基础》一文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相关文章介绍。)。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相关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前,中山大学的专业素质(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做法为全国很多高校所采用。我系通过实地考察、当面访谈、电话咨询、网络查看等方式调研过全国十几所高校,了解到这些高校中文系早就开展一系列加强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建立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系统、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需要向兄弟院校看齐。

二、我系为什么要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

1.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大都很早就会电脑打字,却写不好中国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却写不好作文,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华文化却缺乏了解,热衷于感官刺激的网络读图,却冷待有思想艺术高度的名篇佳作。尽管他们有幸从高中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及外语分数很高,但没看过或看不懂中外经典名著。以致有教育者戏称之为文化文盲,因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中文系的学生。

2.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经历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松了一口气,学习与生活变得茫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才观念。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3.本系学生在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专业基本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大体做法

我系参考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训练宗旨、训练目标和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编成《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大体内容如下:

1.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3.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会、读书报告会、调研心得会、诗文朗诵会、时事评论会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4.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各指导老师在培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特长生、优秀生并向系上推荐。本系可在特长生大四时继续为其提供导师或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经过前三年培养已具备考研潜力的优秀生,本系在其大四时为其配备考研导师(或由其自由选择导师)。

四、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取得的效果

本素质拓展综合训练活动遵循专业学习、素质拓展、考研升学和系务管理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本系学生拓展专业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本系学生考研提供知识线索和学习指导,同时为改进本系教师的专业教学和本系的系务管理提供摸索途径。本活动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出发,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导向,以读书写作、调研交流、学行并进为方法,以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为侧重,把中文系师生组织起来搞好教学工作,借此改变学生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一种新型的学风、教风和系风,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师生双向交流大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大为提高。

五、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的不足

1.教学、学习观念改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上,未能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教学大平台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部分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观念和成才观念,仍然处于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未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部分懒散畏难的学生,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训练活动,系里给出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方式,到了他们手里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扭曲变形。

3.活动组织不力的问题:个别小组,由于组员们的素质的问题,也由于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盘散沙,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

六、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

1.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统筹安排的问题:希望学校能为中文系配备一间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活动工作间或实验室;希望学校排课时能为本系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较为统一的活动时间。

2.学生活动经费和教师指导报酬的问题:希望学校能提供长远保障。

七、结论

在兄弟院校普遍进行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系如果不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教学质量只会与兄弟院校拉开更大的距离。所以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势在必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出明显效果。我们应该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2010-10-30)

八、附《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方案》

1.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是本系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属必修课,学生须用三个学年完成本课程的修习。每学期计0.5学分,三个学年共计3学分。

2.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3.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4.本课程分阶段任务: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例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占50%,应用文类(例如新闻通讯稿、计划总结、对联、各种报告、各种公文等)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泛读另计,下同)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5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一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学生社团举办的专业性课外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含创作与评论)占50%,应用文类占30%,社会评论和其他类别占2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阅读、背诵任务同上学期,另外应个人单独完成或多人合作完成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多人合作完成的社会调查由各人单独执笔行文报告)。三年级学生上学期任务与二年级学生下学期同。三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理论类(含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社会评论和其他理论性文体)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9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检验自己大学学习的最终成果。

5.本课程其他要求:学生的所有写作、阅读、背诵、社会调查、第二课堂活动等成果均需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点、检查(例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复印好分发给同学们评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背诵和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学生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必须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书写,与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训练相结合。学生应每学期把自己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编好目录、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学生应在《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上做好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的记录以备同学、老师检查(建议每个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把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习作、各科目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结集成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果集。)。

6.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互并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专业课程的作业、练习不能计入本课程的写作、练量。各专业课任课老师应在课堂上高质量上好自己所任教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各项任务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学生应认真学好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课堂外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去,高质量完成本方案的各项任务。确有某方面写作特长或其他特长的同学,经指导老师同意,并经主管实训工作的系领导批准,可以在不违背本课程训练宗旨的前提下,对本课程训练方案作出改动,为自己制订特别的训练方案。

7.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训练办文、办事、办会等专业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展阅历等提升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就业或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读书报告、调查研究、诗文朗诵、时事评论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8.本课程实行如下考核办法:平时考查可通过导师检查、组长检查、组员自查、组员互查等方式进行。每学期末导师按写作占40%、读书报告占30%、背诵占10%(没有社会调查任务的学期,此项占20%)、社会调查占10%、课外活动占5%、考勤占5%的比例为学生评定综合成绩。任何一项缺成绩则整个课程考核不予通过,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一项须经有关活动组织者确认。

9.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本系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争取习作公开发表。本系定期编辑学生优秀作品集出版发行。鼓励热心同学尤其是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相关系务管理,担负起组织、督促、检查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的部分任务。本系学生应组织各种专业性社团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参与专业性课外活动以获得相应成绩的机会。

10.各导师、各小组、各学生社团应及时收集同学们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和重要信息,例如公开发表的文章、各种获奖情况和有影响的活动等,向系上汇报以便汇总、公布、存档。

拓展训练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素质拓展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的结合。 

 

高中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是对于体育课程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这种改革对于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拓展主要形式 

1.信任支撑下的心理挑战 

信任背摔是拓展训练中一个经典的项目,其操作要求是团队中的一名学生站在高度为1.6米的台子上,背对下面向后倒,其余的学生两人一组用特定的方式去接从台子上倒下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高度后倒下去,内心多少有一种恐惧感。这个项目的内涵所在就是使学生充分感受信任的重要性,对比实际操作与观察的区别使学生体会到操作的作用和操作的真正意义。感受突破心理障碍瞬间的感受和挑战自我的意义,不断使自我在心理层面上得到突破和发展,进而推动自身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2.团队压力下个人心理极限突破 

拓展训练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应该是断桥和空中抓杠,完全属于个人心理挑战项目,许多学生在跳跃前或跳跃后都有极度恐惧的表现。有的学生由于害怕,想放弃,但拓展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全员参与,不允许任何人退出,在团队的鼓舞下,每个学生都会振作起来,充满勇气,勇于超越。 

3.互助双赢与多赢下的高峰体验 

拓展训练的主体理念是“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其主要内容是以团队为单位去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每个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充分团结协作,其中逃生墙、钢丝桥、建绳房等几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否则根本无法完成,将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要求个体必须充分信任自己的队友,获得队友对自己的支撑,体会主动付出才会得到回报,感悟“人”这个字的深刻内涵——撇和捺之间的相互依靠支撑,感受人的社会性。 

4.突发紧急情境下的心志考验与突破 

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几个项目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时间紧而且情况危急,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所有学生将面临“生命危险”,这种情景模拟设置会使得学生在很大的压力下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在焦急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寻找方法、争论甚至争吵。 

二、高中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性 

高中生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往往会突发奇想地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首先要考虑的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拓展。 

2.注意素质拓展内容的选择 

由于高中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因此选择适合他们的素质拓展内容,才能保证这些课程内容顺利地融入高中体育课程当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素质拓展训练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而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上还不完全具备参加所有素质拓展课程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拓展项目至关重要。 

3.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评估机制,对于加入高中体育课程的拓展项目本着合理有序的原则加以评估,保证拓展项目的适合性和有用性。 

 

三、结语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潜能,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有利于高中体育课程的素质化教学,也是对其进行素质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步骤,对于我国高中生整体心理和生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拓展训练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以全体学生为面、优秀学生为点,采用点面结合的系统实验教学法,对全体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训练,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对专业的热爱和创新性思维;对优秀学生的科研创新训练,培养协作精神、探索热情和开拓创新能力,并使其中多数学生继续深造。这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既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又是培养与选拔优秀学生的途径,已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全球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合格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证。药学是一个创新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基本推动力的科学领域。药学实验教学方法对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对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作风、独立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等进行培养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本科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理论课,却对实验内容充满陌生与好奇。而实验课的学习内容难于事后弥补,需要改善教学模式,调整具体实验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做到及时吸收与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且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设立专项科研课题,结合具体的科研内容,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挖掘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方法是可行的。于是我们突出强调创新能力培养,采用根据教学对象不同,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各具特点的点面结合的系统实验教学法,将实验教学训练和创新科研训练融为一体,在1997年-2000年,完成了对全体本科生实验教学训练模式的建设,并一直沿用至今;又在实践中发现参与课题组科研的非毕业论文阶段的本科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后,从2003年暑假开始,专门设立科研项目,建立对优秀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的模式,同样沿用至今。下面分为两部分介绍。

1 对全体本科学生的实验教学训练

1.1 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1]

1.1.1 实验前的知识准备环节

学生进实验室前,系统书面预习实验,再认真倾听老师的实验讲解,做到思路清晰、心中有数,克服因实验中盲目操作,避免差错,为实验成功提供保证。

1.1.2 实验中的知识吸收、技能提高环节

学生正规操作,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得到实验产品,完成原始记录。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采取个别讨论、巡视指导与集中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安全有效地完成实验。强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面对实验结果,切实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1.1.3 实验有关知识的升华环节

学生依据原始记录书面完成实验报告,并结合实验体会等进行讨论。既是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的阶梯,强调以原始记录为基础,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学模式”自1997年建立并开始实施至今,为便于进行总结,了解教学效果,与其它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对药学本科生的无记名调查结果为:对“教学模式”评价为好或较好的学生达到90%,而其它实验课教学方法仅占40%的学生评价为好或较好;“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意识认同的达到75%以上(其他实验为28%)。该调查还显示,有97%以上的认为“心目中实验课的位置重要”,其中有24.4%认为“比理论课更重要”。还有不少学生自发留下附言,认为在“教学模式”下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课堂理论,培养了科学作风和实验操作能力;高的实验成功率,不仅使他们深深地喜欢上了实验课,还给他们带来了愉悦、成就感和自信等。充分说明“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1.2 引入科研成果开设新实验

在运用合理有效教学模式的同时,尝试在实验内容上有所突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微波不仅走进千家万户,也几乎渗透到化学的各个领域,微波可促进一类化学合成反应,与传统化学方法相比,提高反应速度数十到数百倍,而且操作简便,收率好,副反应少,污染轻,工作环境友善。

开设微波合成实验8年来,不仅拓展了微波化学研究成果的应用,而且改变了过去合成实验超学时,师生负担重,环境污染大,操作烦琐等弊端,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1.3 不同反应类型、合成同样产物的新型实验和传统实验平行开设,对比教学

针对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中,往往被动地接收实验操作训练,实验完成后对实验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印象不深,对实验类型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缺乏认识的情况,采用相同原料、类似试剂的加热化学合成法与微波辐射合成法2种不同的反应类型进行对比教学。对传统方法与新方法、学生自身的实验结果等进行直观比较。结果显示,通常微波法合成常常伴随着的高转化率及高产率在实验中有明显体现,平均收率比传统方法提高20%以上,在反应时间上由4~5h缩短到5min,完成整个实验的时间由6~7h缩短到1h以内。微波法的反应速度快、选择性高、低消耗、操作简便、安全、副反应少,更为经济环保等表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000年起,该项对比教学开展8年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和对交叉学科的兴趣,同时将环保、绿色的工艺所带来的效益植根心底。

通过以上对全体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训练,以培养创新性思维等为指征,注意把握各个教学环节,人性化、制度化的规范要求,保证及时掌握实验内容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科学系统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将科研成果引入学生实验和采取对比教学等方式,将学生初始的好奇转变为专业的兴趣,全力改善全体参加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激发了对专业的热爱和创新性思维,教学效果显著。[4]

2 对优秀本科学生的科研创新训练

我们针对本科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有限,常对科研中会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的现象,强调团队合作的意义,讲明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本着学有余力,富于钻研精神、不怕困难,具有一定创造性思维的原则选拔学生。对希望参加的学生公布研究课题,由学生查阅资料,写出综述和初步研究方案,从中发掘有做研究工作潜力的学生,参加训练。在课题进行过程中,采取及时给予学生在具体研究中的指导,以及恰当的鼓励与鞭策,在研究工作不顺之时,让他们了解问题的关键,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的方法,保证了历年各个小组的训练工作顺利进行。

我们在2002年暑期开始吸收学生参与课题组的科研项目,让其了解具体的科研工作运行情况,有9位同学参与(其中7人后来考取研究生)。结果发现本科学生,只要学有余力、有钻研精神,通过训练,完全可以开展单独立项的科研工作。于是从次年开始,我们立项对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训练。

2003年暑假,1名完成大三学习的学生开始接受训练,经半年课余时间研究和进入毕业论文阶段的继续工作,研究成果被正式发表[5],并考取研究生。

2004年暑假,3名完成大三学习的学生开始接受训练,其中1位学生半年课余时间的工作,其结果经补充后被正式发表[6],后考取研究生;第2位经半年课余时间研究和进入毕业论文阶段的继续工作,经补充已投稿中国新药杂志;第3位在半年课余时间内,初步完成了论文。

2004年11月,5名大三学生(其中3位后来继续深造)开始受训,其中1位继续研究到完成毕业论文,获四川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奖,其研究结果经补充后,被正式发表[7]。

2005年暑假,开始对8名(2组,其中5人后来继续深造)完成大二学习的学生进行训练。其中1个组经过1年的课余时间训练完成课题,并且完全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论文已被正式发表[8];另外1个组经过1年课余时间训练的结果,后经补充完成2篇论文,已分别投稿中国新药杂志和中国药师。

2007年11月底起,1名大四学生(即将赴美深造)开始进入科研训练,并继续工作到2008年暑期前毕业论文完成。其论文为四川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整理完成的论文中国新药杂志已接收。

以上对优秀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训练工作,是在发现参与课题组科研工作的早期本科生,具有创新性研究能力之后,自2003年暑假开始,到2008年暑假为止完成训练学生18名,单独立项的课题8项,已有4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已投稿(占87.5%);其中4名学生在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后,继续深入前面的研究完成毕业论文,其中2篇为四川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占50%)。在所有接受训练的共9组、27位学生中,有18位(占66.7%)获得继续深造机会。显然,参加训练学生的以上各项绩优指标,都远高于平均水平。因此,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科研能力为指征,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完成论文,优者投稿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方式,对优秀学生进行的科研创新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入门初期的科研思路,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钻研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使其潜能得到很好发挥,科研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并为其继续深造创造条件,教学效果显著。

因此,我们所采用的点面结合的系统实验教学法,是在以全体学生为面、优秀学生为点的两个层面上,将实验教学训练和创新科研训练有机结合、同步的运用的教学体系。它全面实施5年来的成效,充分说明这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既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又是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的途径,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能够适应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跨越式战略发展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郭永松.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8月.313-316.

[2] 金辉,尹红梅,郑时龙,李举联,杨红,何光力,何菱,江汉保,华伟.引入研究成果.开设微波化学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23(12): 180-181,209.

[3] 杨红,尤庆祥,李良琼,李举联,何光力,肖素华,廖碧芳.药学本科实验类型及其教学方法的改革[J].大学化学,2006,21(5):24-26.

[4] 马继刚.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9.196-200.

[5] 杨红,陈艳,陆彬,孙健,何光力.醋酸地塞米松眼用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中国药师,2004,7(11):839~841.

[6] 杨红,邓安平,杨欣,唐杨,林涛,吴刚,吴维碧.叶绿素铜钠片剂含量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07,27(2),187-190.

拓展训练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训练;方法初探

初中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少年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提高阶段的中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心灵的倾诉。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感情的激发者和反应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自发走向自觉,使写作成为精神上的享受。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就能满腔热情地参加作文训练。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激情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是在于不断激励,多从正面肯定和激发学生。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调查、访问、阅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和生活源泉,激起他们以文章的形式表达内心感受的愿望。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给学生以鼓励,树立佳作典型,经常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运用网络的多媒体功能向学生展示绚丽多姿的画面,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空间里,得到更真切的感受。拓展课本资源,改编课本剧。阅读和写作具有协同关系,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过的阅读知识,对阅读资源加以整合、拓展,将会极大地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积极开展文学社团活动,鼓励和推荐学生习作的发表。从校园文学刊物到各级各类报刊杂志,都可以是学生展示自己文学功底的舞台。

二、教师要帮学生打好基础,适当提高。

作文,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她在语文,乃至各门学科中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作文教学败不得。作文教学要求一味拔高,那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得从基础抓起。基础是什么?就是各种文体的写作。老师们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到了初三高三,本应产生质的飞跃的学生作文却没有产生飞跃。可以说,话题作文就是为学生作文松绑,让学生在自由王国里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写出有文采、有个性、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来。然而事与愿违,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成了四不象,教师苦无对策。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打的不牢靠,在必然王国中还没走好,你就硬把他拽到自由王国里,他怎能自由,怎能生存?只好东拼西凑,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四不象了。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急于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训练,而要扎扎实实的练基本功。记叙文是基础的基础,教师要以此文的训练为主,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记叙文所适用的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文最能锻炼、也最能体现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所以,记叙文练好了,作文便成功了一半。议论文是中学作文的另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虽然现在的教科书对议论文的训练不是太多,但是议论文能反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各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所以成功的习作有不少就是议论文。其他诸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也要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各种文体都训练到位了,就不可能出现四不象的话题作文。此外,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爱好写作。要想真正把学生作文教好,教师要擅长写作,要通晓各种文体。一个没有技术的师傅要想带出好徒弟,这是不可想象的。学生有了好的写作基础后,教师就可适当提高要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长,让其专攻一体,涉及文学创作,或微型小说,或散文,或美文,或杂文,或政论文,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师要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悉心指导学生作法技巧。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本人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课内作文自不必说了,我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到我们农村的乡间田头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许多文章虽短但却相当精美。妈妈的手、春雨、门前的鱼塘、听风等等都进作文天地。体裁也变得形式多样,经常就写作技巧和他们探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技能。

四、教师要注意说写结合,加强训练,提高作文指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