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年级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内容。科学的语文教学工作离不开阅读教学的辅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综合性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语文知识储备也得到了有效扩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分析、思考[1]。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理念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应该精准把握探究理念,全面提升探究能力,综合性提升学生的整体探究水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来探究未知。在探究性阅读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现阶段的语文素养和知识储备,合理安排一些符合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探究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探究实践中,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开展探究;其次,融入实际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自主地投身到阅读探究中。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生活案例融入阅读教学中,以学校生活、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作为阅读探究的契合点,更好地诱导学生深入开展阅读探究。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绝不可忽视课外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决不能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科学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盲目以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负担,在课外阅读中浅尝辄止,效率不高,学生执行情况也不到位[2]。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的课外阅读,并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质量。一方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筛选,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够强,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语文教学、思想健康、内容积极的优质阅读材料。同时,在阅读形式和方法上,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比如通过阅读分享课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体会,互相分享阅读方法,交流阅读见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充分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自主开展课外阅读,并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教师告知学生阅读的重要价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3]。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探索意义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分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81-01
引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个体差异,合理设计分层教学,通过合理的分层,实现阅读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真正将阅读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班级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发展。
一、分层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1、学生分层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最重要的就是公平性原则。分层教学是依据在每个学生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从而提出的。在进行分层时依据的标准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仅是表现在对发展的优势上,因而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都要公平对待,不能因学生在智力、成绩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而对学生区别对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标准进行灵活掌握,并依据实际情况变换自己的分层教学标准。
2、教学分层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在对教学计划进行设计时,要针对每个层次中不同学生的成绩以及智力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计划。(2)动态发展原则。分层教学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都对进步有着本能上的需求。因而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动态的把握,从而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分层教学途径。(3)分层激励原则。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期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学生进行适量的批评,才能使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变得锦上添花,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下的激励模式,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进行转变。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分层教学的措施
1、课内阅读分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语文课程内容时,因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理解程度有所不同,使得每个高年级学生对某件事物的观点也大不相同。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分层制定备课目标。
例如:《牛郎织女》这篇文章,教师在对其进行备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制定备课目标,备课目标的内容可具有多种类型,以确保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中的含义,具体的备课目标可以为:文章中有很多感人的句子,哪一部分的句子使你最感动?请将它找出来,说说你的想法。文章中具体讲的是什么?你能够表达出来吗?请谈一谈。牛郎织女在人间的幸福生活在哪些句子中有所体现?请找一找,读一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2、在上课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的目标。做好分层教学的备课环节之后,就需要进行下一步关键性的上课环节。该环节也是分层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加倍重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可偏袒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努力学习,且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2)准确掌握各目标层次下的学生学习情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及时回答,使整个分层教学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
3、课外阅读分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图书时,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避免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反感,使学生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首先,以儿童文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来选择学生所需要的课外阅读;其次,经典文学图书应在整个课外阅读图书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最后,以学生阅读能力为参考,合理地向学生推荐课外图书,让学生循序u进地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并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及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向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推荐《中国成语故事》、《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等,向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推荐《中华上下五千年》、《昆虫记》等。
将横向分层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自觉地参与到语文课文阅读当中,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应将分层阅读横向教学方式不断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结束语
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更加凸显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焕发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会不断增加,阅读积累越来越身后,这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听说等能力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总之,阅读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落实分层教学法,是保障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手段,科学加以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谈小学语文教学[J].王月平.学周刊.2011(30)
[2] 巧设情境构建阳光课堂――也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J].胡文良.教师.2011(20)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是搜集信息、了解世界、发散思维的重大媒介,也是学生和老师、和书本进行对话的平台,阅读本身应该给予学生的是感受、领悟和评价的能力。但在我国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使得提升阅读能力成为一个难题。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在此阶段进行的阅读将对其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阅读了足够的文学名著、名人自传等,将会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阔视野。另外,如果在黄金阶段培养的阅读能力不够高,将导致语文文字水平低,进而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方方面面,例如论文报告撰写、考研考公务员等,阻碍发展。
小学阅读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另一个是通过阅读提升文采,进而培养写作能力。在阅读过优秀的作品之后,学生可以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写作思路,经过长久的阅读积累,就能演变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从阅读能力加强到写作能力,可见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二、我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很多小学中,虽然教师也十分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
部分学生对于阅读没有自主学习的欲望,不会主动阅读,即使是在老师的要求下阅读,也只是看看皮毛,没有深入挖掘体会,从而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2.阅读材料的选择存在不足
在课堂上的阅读基本上都为教材,但是在课后的阅读中,学生自己往往不能恰当选择,如今虽然好的作品仍然在不断涌现,但不好的甚至是恶劣的材料也层出不穷广泛传播,学生一旦选择了空泛及低俗的阅读材料,不仅不能学习到好的内容,还会降低审美标准,对价值观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3.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不恰当的阅读习惯
例如,偏重词句而忽略文章整体。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就是要把每一个词句都分析透彻,一字不漏,这就走进了一个误区,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还忽略了文章中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与组成,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容易导致断章取义的问题,也阻碍了语言思维的养成。
4.学生对于阅读材料不进行深入研究,只关注表面
部分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只看浅层意思,不进行探究,不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涵,也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悟,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方法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帮助,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学,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
(1)制订完善规范的课文阅读流程
第一遍是泛读,既要求学生大致读一遍,找出其中较难的字词,划出主要内容和不懂的地方;第二遍是精读,在解释了较难字词的基础上揣摩词句、段落的用法与结构,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好的作品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诵读,不需要全篇背诵,只将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或是好词好句等背诵即可,通过诵读掌握作者的各类手法、布局方式,并积累素材作为自己写作的基石。
(2)增设课堂提问与讨论的环节
最好的课堂提问时机应为第一遍泛读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教材的特点,针对写作思路、写作目的、思想感情进行提问,不仅要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和把握程度,更要激励学生认真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一些较难的较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不同的答案不断进行碰撞,教师可以听取学生所发表的看法,并进行点评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准确的发散。在课堂上,这是一个找寻答案的过程,但就阅读而言,这是一个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的能力,还让学生在不同的意见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思想。
(3)激励学生进行质疑
质疑是不盲目听从的表现,也是善于思考和探究的证明。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提问,也需要学生针对文章提出自己的疑问,因为学习本来就是要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进行质疑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譬如,在学习关于地球与环境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可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型调查,对身边人们的所作所为提出质疑,哪些行为应当被鼓励,而哪些行为又应当被制止。学生在一次次质疑的过程中,能够提高阅读素养,培养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有句话说,如果一个学生喜欢阅读,那他就是一个潜在的优等生,因为他往往具有潜在的高素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譬如,在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林海是什么样子的,抓住“海”字展开联想,还可以通过绘画或语言描述的形式将所想的情景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投入度。
(5)合理点评与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完成泛读、讨论等环节之后,教师必须对这一部分进行评价,评价的意义不仅是对所学课文的总结归纳,也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深化。点评的内容要包括对所提问题做出的准确解答,以及对学生阅读的鼓励,当学生接受到鼓励的信息时,会有更大的动力继续阅读,在不断的阅读后,阅读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2.增加课后阅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00万字,其中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因此,除语文课堂之外,学生还应加强课后阅读,以提升阅读能力。
(1)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恰当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寓言童话、诗歌散文、科普科幻读物以及历史政治文学等,已解决学生不知道读什么的困惑。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不要只读某一方面的书籍,要各方面都有涉猎,再针对某些方面重点探究,以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量,这对提升阅读能力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学校也可以增设报刊亭、图书角等设施,满足学生在校课下的阅读需求,也可以集体印发报纸、文学杂志等,帮助学生把课外阅读进行得更加顺利。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推荐,将好的作品推荐给更多的同学,使课外阅读更加富有趣味,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2)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摘抄本
阅读摘抄本的内容可以有课外阅读的精彩篇章、词句,也可以是学生在阅读之后产生的一些感悟与总结。教师可以定时检查,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阅读摘抄本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阅读动态,督促学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以及语文整体水平。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自主的学习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语文教学水平整体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受益。因此,教师要完善阅读教育,从课上和课下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通过传授最佳的阅读方式、推荐优秀读物,综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什么 怎么教 中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1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也就是过于关注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对教师“教什么”,也就是更加关键的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建设,却一直处于茫然、模糊的状态。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呢?基于课标对各年段的要求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致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
如果说“写了什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怎么写的”就是从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也就是完成了张志公先生所说的“走一个来回”。
一、中年段“怎么写”的相关教学内容
1.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学习句子的表达手段。句子的表达手段(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列数字等。
3.学习构段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着重注意一段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每一句话是怎样连成段的,适当注意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构段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1)承接构段(连贯构段)。一段话中的各层意思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后面的句子是前面句子的延续和发展。这种构段方法常常用于叙述或描写事情的发展变化,如表现时间的跨越、事物的演变、空间变换、对话形式等。如巴金的《海上日出》第三自然段:“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段话有三层意思,不能调乱,乱了意思就表述不明了。
(2)并列构段。段落中所列举的事物,它们相互的关系都是并列的,或者在段落中把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几个方面的内容也是并列的,这种构段方法常用于叙述或描写景物或事物。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写了树木、积雪、小鹿、原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写时先后顺序可以调整,先写谁都可以。
(3)总分构段。段落的层次是由总述和分述两部分构成的。总分构段其实就是在并列构段的基础上加上概括性的总述,这种构段方法常用于叙述或描写景物或事物。
(4)因果构段。段落的层次是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构成。这种构段方法可用来叙述、写事、写景。如《燕子专列》中的第二自然段:“事情是这样的……送到温暖的地方。”这种构段方法常用于叙述或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5)转折构段。段落的层次不顺着前言说下去,而是转个层次意思进行表述,这种构段方法可用来叙述、写事、写景。
二、高年级“怎么写”的相关教学内容
1.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表达效果。
2.继续训练句群构段,过渡到谋篇布局。具体包括:(1)过渡的作用。承上(一个词概括)启下(关键词),使文章的情意保持连续。(2)开头形式。开门见山,交代背景,具有概括性。(3)结尾形式。具有总结性,抒情性(写景类)。(4)照应的形式与作用。前有伏笔,后有呼应。(5)写作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转换顺序,或按事物的几个方面,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
3.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叙述。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代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叙述的方法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叙述应关注三个问题:叙述线索;叙述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的详略。
(2)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描写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3)抒情(小学阶段课标不作要求)。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
(4)议论(小学阶段课标不作要求)。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议论方法有:夹叙夹议、寓理于情、借端生议、寓议论于篇外。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62-0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其他语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们能够快乐进行阅读,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下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
良好的阅读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文章当中,加深对文中情感的体会,从而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情境创设方面主要注意的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在上阅读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为安静的阅读环境,在阅读课一开始就将这节阅读课中需要完成或课后完成的任务布置下去,然后在学生开始进行阅读之后尽量不要打扰学生,老师也可以坐在讲台上和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在学生出现阅读问题时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答案。同时老师和学生共读也能够激发学生在人前的表现欲,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二是为学生营造读书气氛,教师可以在班级角落中设置读书角,并让学生积极踊跃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分享出来,然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书籍进行阅读,从而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语文老师还可与班主任沟通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会活动,每周为学生推荐一本好书,让班级中能够持续保持读书的气氛;三是营造家庭读书氛围,语文教师应该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读书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让家长支持学生读书,在家庭中也为学生创造出良好读书氛围。
二、为学生的读书方法作指导
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一些读书方法,以及读书时的注意事项等。例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书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将阅读书目的名字、篇目以及时间等进行记录,将在阅读过程中觉得十分精彩的好词佳句给记下来,或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记下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养成些读后感的习惯,而对于读后感的质量教师不应该要求过高,主要是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哪些想法。在指导学生书写读后感时,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主人公的特点进行总结,或是对整个文章内容进行归纳,也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一句话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形式都可以接受,而且在见解和看法的深度上教师不应该苛求过多。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思想情感还不成熟,因而对于学生所发表的看法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将读后感继续下去,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多地去阅读,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三、围绕教材内容展开阅读
在对学生阅读内容进行指导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来选择和推荐阅读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加深学生对原来课文的理解,提升语文教材的学习成效,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知识树的形成,有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中《骑在白鹅的背上》(上下)两篇课文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原著瑞典作家拉格格洛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少年骑鹅旅行时的各种心情变化和经历等,同时阅读原著也能够调动学生对课文教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比较特殊的节日、课文、时间或纪念日等来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在腊八节的时候让学生阅读《腊八粥》文章,在学习了《少年闰土》之后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故乡》小说等,通过拓展阅读能够将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课上拓展到课外,也能够让学生对社会处处有语文这一现象有一个深刻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注意积累阅读量,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科学评价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阅读写作接触的直接平台,因而教师可以抓住评价的这个机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就学生所写的作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其进行指导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些文章写作参考和阅读建议,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会感到自己受重视,从而激发其阅读写作的热情,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相关情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况有个了解,以便老师能够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给予不同的阅读指导。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每次评语的写作,中肯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建议,同时对于学生写作中的优点要及时肯定,以激励学生继续保持这种优点,在得到肯定的基础上然后再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有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开展多种阅读活动,例如“名人故事会”、“喜爱的警句名言”以及阅读比赛等来进行评价,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激励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多角度的评价方法,以便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解,从而针对班级特点来实施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总之,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情况,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提升班级的阅读水平,转变学生对阅读的态度,让学生能够由被动要求阅读转变为主动热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发展自身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小芹.绿色“悦”读 本色童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2(07)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就创立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的尽可能大的成就。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存在着“耗时长,回报低”的弊端,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如何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进行了探讨。
1 有效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习更是如此。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地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解决一部分简单的问题,不明白的问题在课堂上经过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就会迎刃而解,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先从解决生词入手,再逐步要求学生画出重点句段,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多问几个问什么。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预习中,笔者让学生把学到的新词,找到的好句,自己的体会记在本上。有助于将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学习内容,养成边读边思边记的习惯。 对预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地检查、评价。每课的预习由学习小组长评价,在组内交流。每单元的成果由老师评价,选出预习小明星,班内展评。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2 多元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笔者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新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重视教师的引领,以导读之,以研读之。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学 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搜集资料,深挖教材,拓展延伸,把文章的精髓展示给学生。
俗话说:“教无定法”。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常采用以读感悟,自主体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悟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以议为主的文章时,笔者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品读重点句段,让学生自由发言,展开讨论。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每课编者的编写意图和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受到教育。
3 及时反思,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学反思是教师每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回顾,诊断,思索,修正,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一种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反思就是弥补这一遗憾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寻找解决的办法。并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4 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的学习,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的有效的学习。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儿童离不开游戏,他们需要游戏正如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自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我们看来十分可笑的事情,但他们却津津有味,永远不知道累,小小的身体里潜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那么游戏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和魔力让儿童如此着迷沉醉不知归路呢?
一、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教学中教师融合了特定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学,它可以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追求新奇,尽管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都不大一样,但对于游戏都非常喜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一些游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丰富情感体验。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会全身心投入,不分彼此,能够大胆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课堂游戏,可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体验与认识,打开心扉,拓展思维,发展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作用。
3.培养良好品格。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的一个较好途径。游戏通常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而每个组员都是小组活动的一分子,为了获得胜利,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游戏,这就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很多游戏活动都需要学生配合完成,这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在快乐的教育游戏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够树立信心,逐步形成文明礼让、互帮互住的高尚品格。
二、游戏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的准备。教师是游戏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游戏的主体。要使学生在游戏中的体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巧妙统一,教师不但需熟悉儿童游戏的理论,了解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活动特点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更重要的是要将教材内容真正融入游戏活动中,因此要抓好游戏设计这一环节。
学生的准备。学生理解并掌握游戏的玩法与规则是游戏进行的前提。因此,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讲明游戏的要求。学生知道游戏的玩法与规则,才能树立自信心,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加游戏。
材料的准备。游戏大都需要游戏材料,这都需要课前准备好,可以是学生准备,也可以是教师准备。游戏道具可利用已有的教学工具,也可自己动手制作。教师还可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小红旗、贴贴纸等,别小看这些小奖励,高年级学生觉得它们可是代表着荣誉、努力。
三、游戏形式的合理选择
教师要根据课文情节,选择游戏形式,只有恰当的游戏才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
1.角色游戏。小学儿童喜欢模仿,喜欢扮演各种角色。学生的尽情表演增强了教育的娱乐性和可接受性,学习热情极大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情节的需要,让儿童扮演角色,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角色表演,把道理融合在表演中,让学生在欢笑、愤怒、伤心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明辨是非,指导行为。
2.主题游戏。是指围绕一课的主题所设计的一系列贯穿课堂始终的游戏,可以由层次不同的几个小游戏组成。在比较难以获得学生认同的课程中就需要通过这种主题式的游戏来实现教学的目标。比如闯关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作文“巧串词语,放飞想象”中,我就设计了一个闯关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闯关过程中,完成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且逐步体验到不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竞赛游戏。小学儿童自尊心、好胜心强,竞赛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通过竞赛活动让他们尝试胜利的喜悦,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从中受到启发。领悟课文的道理,增强感情,锻炼意志,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很多人都知道,小学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始人生培养个人素质的起始阶段;在此期间,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有很强的求新和求知欲望,并且想通过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充实自己,还有的是喜欢惊险的探险故事或者是传记、寓言故事等。现如今,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传播媒介每天都在传播各种信息,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及高年级学生受电视剧、动画片、娱乐节目等方面的影响远远大于阅读文学作品;这也导致他们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是阅读,也是在相关人员的指引下;更重要的是,现在全国有各种书店,但是有关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
在当今,小学高年级学生依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家长关注的都是孩子在学校取得的成绩,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家长不惜花重金为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更有的是聘请家教帮助学习,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压缩了孩子的自由阅读以及复习时间;不论学校还是家庭,他们对孩子关注的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消化,进一步提高学生成绩。这些情况无疑给了孩子更大的压力,家庭里面对的是父母的压力,学校里面对的是老师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每天还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家庭作业,根本没有闲暇时间自己安排阅读。在平时与家长探讨这类有关阅读的事情时,家长的回答总是给自己的孩子买了很多课外书籍,只是他们不愿意读也没兴趣读。
近年来,电脑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管高年级的还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网上阅读的时间也在逐年增多。网络虽然便捷,但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面对网上巨大的信息量,他们正处在健康的成长阶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相反,他们对网上信息的判别能力也非常有限。因此,要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积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培养。
二、激发兴趣以及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家长和老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及时了解学生所欠缺的知识以及留意他们的兴趣;在平时的学习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他们喜爱的书籍,让他们及时阅读并且写读后感。老师和家长还应做的是,要尽量给学生自由选择书籍并且阅读的时间,学生通过在阅览室借阅或者是在书店买书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有自己喜爱的图书。在开始阶段,读多少书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要给他们实时的鼓励,要长期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伴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量逐渐提高,他们会慢慢地有自己的想法,能从书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慢慢地就会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久而久之,自主阅读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同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识,这正是阅读所具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向阳红.让课外阅读的书香熏染学生的生命[J].新课程:教研,2011(3).
[2]马卓.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