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入式教学法

导入式教学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导入式教学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1篇

教学质量是影响一所医学院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高低受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影响,其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关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已是百家争鸣,从“填鸭式”、“理论式”到“启发式”“互动式”,而整形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很多医学院校目前尚未开办整形外科学的专业班,未了较固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为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我们尝试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引进到整形专业课的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整形外科学教学的特点

整形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与很多学科既有交叉又有联系,其突出的特点是:①治疗范围广,从头皮到足底,涵盖了近乎全身的体表肿瘤、瘢痕、皮肤软组织缺损、各种先天畸形及四肢先天、后天缺损的修复,还包括美容外科等多方面的内容;②涉及内容多,很多疾病涉及到神经、血管、腺体的解剖、病理生理等,还与口腔科、眼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及皮肤科存在广泛的联系;③整形外科的疾病当中,大部分位于体表,我们可以用相片将典型病例进行留底保存,这些资源也为教学带来了便利;④整形外科学在本科教学是非主干课程,讲授时间短,课时安排少。因此,寻找适合整形外科教学,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专科临床知识,更显方法改进的重要性。

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整形外科学中的应用

依照《整形外科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运用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教学,不但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调节课堂气氛,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在整形外科学的教学尝试中顺利进行,取得预期良好效果,本院请具有丰富临床理论知识和整形外科学的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授课老师,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严格控制课堂,使气氛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病例的选择方面,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授课,在讲授皮瓣时,把1例乳癌放射性溃疡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的病例作为典型病例引入,首先,将患者的病史、术前相片及辅助检查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并附上相关问题,提前2 d向学生介绍,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利用课前时间预习、查阅资料,小组内讨论,上课时,先让各组讨论材料集中汇报,老师再将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本例患者术中、术后的图片讲授教材相关知识点,讲完知识点后,留10 min互动性问答。把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引入整形外科学的教学中,课后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该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提高了他们听课的兴趣,增加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 在整形外科学中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意义

3.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预习教材知识点后,课堂中教师就着课本讲课,能引入部分病例的教师多得到学生的欢迎,而有些教师照本宣经的则打击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在整形外科学中引入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后,学生先接到下一次讲课的相关病例资料,这样就促使他们去认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这样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机械的学习变为灵活的学习;由接受式学习变为发现式学习;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和自学等能力[1]。

3.2 有利于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不适应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如纸上谈兵,学生难以接受,课后遗忘率特别高,将典型病例导入到整形外科课堂上后,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临床实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尤其在整形外科中,众多疾病均位于体表,可通过相片可进行认识,多年来,我科已在多媒体的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图片、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感性,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3];也曾在整形外科专业本科班教学中也展开了PBL教学法的尝试,发现其极大提高了学生对本专科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近两年来,本院通过对整形外科本科班同学尝试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发现其增加了学生对听课的兴趣,提高了对整形外科疾病的认识的深度,学生到临床实习后,更快的进入实习生的角色,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有效的缩短临床实习的“不适应期”。

3.3 有利于教师知识水平的完善与更新 由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翻阅许多参考书籍,所以他们就会提出很多教材中没有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做更多的准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曾经遇到一些当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促使教师进行讨论和寻找参考资料。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对一个个病例的解析,完成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在整形外科的教学中有必要实施病例导人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病例只是完成教材讲授的辅助手段,是教材内容的补充,离开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支持,病例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病例导人式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在教师积极、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其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经历了由生物医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既往的教学方法相比,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运用于临床课程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兴江.病例导人式教学法提高普外科临床教学质量.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432-433.

[2] 张培华,汤少明,罗少军.整形外科学多媒体教学改革浅析.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19(6):479-480.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2篇

“点、线、面”导入式教学法,是指在羽毛球抽杀技术教学实践中,依据羽毛球比赛的规律及抽杀技术动作特点和规则来确定场地的练习,点、线、面相连,线线相牵的步步渗透教学方法。“点”是指按照羽毛球教学中的场地为中心而确定固定点位。“线”是指在羽毛球教学场地中以场地固定点位之间连接的线路,其中包括大斜线、小斜线、球飞行的轨迹和线路等。“面”是指在羽毛球场地中固定点位和飞行线路的总和。点点相连、线线相连、面面相加构成整个综合系统的、科学的场地训练的框架模式。

1.教学原则

对初学者来说,我们在羽毛球教学中应当遵循教学规律与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渗透导入,使初学者更容易掌握。在划分区域和练习点时,根据场地规则限制,将场地划分成前、中、后、左、中、右区九个练习点。

练习点的选择主要依据比赛中羽毛球飞行的基本轨迹和规律划分设计。根据训练方式的不断变化,加大练习技术动作的难度和强度,提高练习者掌握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羽毛球比赛中,比赛回合较多,攻击速度较快,落点千变万化。“点、线、面”紧密相连复杂多变,精彩纷呈。

2.区域的划分

我们将羽毛球场地划分为九个区蛇形排列(如图1)。

3.练习点

我们设定了九个练习点,在每个点练习抽杀时,将场地划分成三条抽杀线:大斜线、小斜线和直线(如图2)。

二、教法实施

教师应对羽毛球场地的划分,包括点、线、面确定的原则和抽杀球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说明,并对羽毛球练习中技术动作的特点和要求做出讲解。

教师对场地划分讲解后,应将羽毛球抽杀技术动作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以便让学生能够对技术动作有更直观和更清晰的认识。

1.分解练习导入

练习一:“线”路练习(如图3):在羽毛球场地右区七号点进行三条线抽杀练习,即:直线、大斜线和小斜线。教练员(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程度,及时调整抽杀练习的线路。各条线的练习依次类推。

练:“点”位置练习(如图4):在羽毛球场地中区8号位置上进行抽杀练习。首先,在教师应对授课对象规定抽杀球技术线路与落点。这里主要进行三条线的羽毛球抽杀练习,即:两条大斜线、一条直线。根据授课对象所掌握情况,适时转入另一条线进行练习。

练习三:“三点合一面”的练习(如图5):在羽毛球场地右区9号点位置进行抽杀技术动作练习。练习方法同上,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转入下一个练习。

2.组合练习导入

在组合练习中,首先由教师选择两个以上的点进行组合练习。每个点位上有三条抽杀球的飞行路线,训练前确定好抽杀路线。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转入下一个区域点练习,在该训练阶段的练习中,要求授课对象在各个点位之间进行移动抽杀练习,以便提高学生在快速移动中掌握抽杀技术动作。

3.综合练习导入

在该阶段练习时,采用多点、多线的抽杀练习。主要是提高在移动过程中,在不同的区域点上掌握和运用抽杀技术,脚步移动能力,使教学更贴近实战。在综合教学中,学生应该提高他们技术动作的效果与质量,要求他们每次的过网率应高于90%,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保证动作完整性。“点、线、面”的综合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记忆技术动作。固定点和固定面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了一个固定的体育思维模型和模块,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了固定化、模式化的击球减少了失误率,提高了过网率。

三、教学建议

对初学者来说,最初练习时首先考虑到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等因素,应先选择球场上的4、5、6号点进行,并规定羽毛球的飞行线路。

在抽杀球时,要强调学生挥拍过程中的鞭打动作,使学生合理运用加速度。

在练习中,让学生加强对羽毛球飞行轨迹及其规律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羽毛球空间感、时间感、速度的认知和变化。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3篇

1互动式教学法的意义

互动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讨论而让每一个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换句话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重视教师“教会了什么”,更重视学生“学得怎么样”,而互动式教学法则重视教师“教了什么”和学生“学会了什么”。互动式教学法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这个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从完全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在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发现、探究和总结,因此,这样的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法,可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从新课的导入、新课教学、复习巩固等教学环节都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法。下面仅举几例:

2.1互动式教学法在导入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新课导入环节,科学而合理的新课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而有效地集中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同时也能够通过导入新课的设计,降低新课教学的难度。

比如,笔者在进行抛物线的概念教学时,便通过和学生一起回忆旧知识,以及设置一个连接新旧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抛物线概念这一新知识。

首先,笔者与学生一起回忆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在学生准确地表述出这两个概念后,引导学生回答出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议程,并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方程进行合并处理,让学生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出椭圆和双曲线,并强调常数e的定义范围。

其次,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两种曲线的统一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当0

再次,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当0

接下来,笔者再通过互动式教学法,与学生一道,运用以前学过的求轨迹的方法推导并总结出抛物线的方程。

2.2互动式教学法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在导入新课后,同样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新课教学。

比如,笔者在进行函数最大(小)值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函数的单调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

1、函数f(x)=x2分别在(–∞,0)、(0,+∞)的单调性,总结出结论:函数f(x) =x2在x=0时有最小值,为0。

2、函数f(x)=x无最低点,没有最小值。

小结: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最小值。

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1、函数f(x) =-x2的单调性,在学生们讨论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表述:对于任意的实数x,都有f(x)≤f(0),即(0,0)是函数f(x)=-x2的一个最高点,此时我们说函数f(x)=-x2有最大值0。

板书:函数最大(小值)

进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在上面的讨论基础上,讨论对于任意一个函数y=f(x),如果有最大值,那么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通过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具体情况适时引导,得出结论:(1)x0在函数y=f(x)的定义域内;(2)f (x0)是整个定义域上函数值最大的(最大值也是函数值),这时我们就说f (x0)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进一步进行探讨,讨论最大值不是0,而是M时,应该如何表述?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巡视并做适时指导,然后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I内任意的x,都有f (x) ≤M。——存在性.(2)在I内存在x0,使得f (x0) = M。——确定性.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结论。

在得到这样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后,特别强调:最大值是函数值中的一个特别的值,同时具有存在性和确定性。

类比函数最大值的定义,结合新课导入时的知识内容,讨论:函数最小值如何定义?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合作小组成员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出最小值定义。

2.3互动式教学法在巩固提高中的应用

每一节新课教学后,都要进行巩固提高训练,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使学生进一步把所学的新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得到提高的必要手段。在这一环节,采取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比如,笔者在进行完曲线轨迹的探求教学内容后,在提高部分便设置了一道比较复杂的习题,并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已知A是定圆O上的点,B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BA的垂直平分线与AO的交点为C,与BO的交点为D,当A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C的轨迹。

当学生做好后,笔者进行提问:点C的轨迹是什么?结果令许多学生吃惊,因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有的同学得到的结论是点C的轨迹是双曲线,有的同学得到的结论是点C的轨迹是椭圆。学生们有的认为自己的结论对,有的开始怀疑自己的结论。这时,笔者没有忙着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分别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把自己的答案简要地写出来。然后继续追问:现在谁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们得出的结论不同了?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原因全在B点的位置(圆内、圆外),其位置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接着,笔者总结:这道题需要对B点的位置进行全面的讨论,这样才能得出全面而正确的结论。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实施

新课改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选择导学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建立在教师的“引导”基础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是主要的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运用导学式教学法。

一、重视新课的导入

在导学式教学法中,新课的导入十分重要,在进行导入时通常采用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是为了能够让课堂教学显得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生活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感悟,进而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数学。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态等进行情景创设,一般分为:故事导入、激疑导入、谈话导入、实验导入、活动导入、童话导入、综合导入等多种情形。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导学式教学法重视老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一种集指导、启发、探究、自主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单纯的自主探究式教学,它还突出了教师指导启发的重要性,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究。因此,需要教师处理好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准备及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并对节奏进行控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重难点,并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探究。同时还需要对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考虑。虽然需要给学生机会自由发表意见、讨论交流,但并不是让学生自主确定探究形式,这样虽然缺少了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却能够更好地掌控课堂纪律。

三、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检测,巩固新知

自我检测是导学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很多教学方法都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甚至自我检测也是让学生自觉完成,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即使是能够自己出一些题目或者是发现他人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是有限的,此时,教师对他们的引导不能放松。因此,在这个环节,要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教师也可以出一些自测题目来引导他们进行自测。

例如,在学习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几道自测题:

1.飞机每小时行驶1425千米,小轿车用了3小时行驶了285千米,问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2.体育用品店里小篮球每个9元,小足球每个16元,乒乓球拍每副25元。现在王老师带了418元去买体育用品,问:(1)如果买小足球,最多能买多少个?还能剩多少元?(2)最多能够买多少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买小篮球,能买多少个?

3.刘叔叔去买化肥,每袋化肥40元,一共买了16袋,现在还剩35元,问刘叔叔一共带了多少钱?

4.根据下面条件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1)学校栽了684棵杨树;(2)还栽了76棵松树。

通过这几个题目的解答,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当堂的知识,还能够有效地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特别是最后一个题目还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开动脑筋,有助于他们打开自己的思维,对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四、了解学生的收获与困惑,帮助他们解惑

导学式教学法让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在导学式教学法中,还有专门的环节来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这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区别。如,让学生谈谈在这一节课上有什么样的收获与感想,不仅可以从知识的收获上来说,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谈,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有一个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所存在的困惑提出来,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就通过全班讨论来帮他解决,否则就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例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之后,可以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能不能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例来说出多边形面积是怎样推导的呢(用两种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在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等等。

总之,任何教学方法都要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在小学阶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们要“授之以渔”,这样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张亚杰.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9.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5篇

教学要求具自主性、个性、创新性。长学制医学体制改革已经由最初体制调整进入到课程安排与管理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教育部和卫生部对医学临床实践的教学细则暂时没有具体统一的要求,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都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中。

基础与实践、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双语教学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势;但在麻醉学的临床教学的实践中要做好基础与实践、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培养。

教育覆盖面广、培养周期短[3]。在中山一院,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期为3年。而要求八年制医学生达到相应水平只有两年培训时间,且同时需完成临床博士课题和撰写论文,时间相当紧迫。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全面和高质量的临床技能培训,成为麻醉学教学团队探索的新方向。

麻醉医学长学制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模式与实践

1.模拟教学法。(1)模拟教学的意义。模拟教学即在规范的技术路线和参数的控制下模仿(仿真)实时情景进行教学。模拟教学最早运用在军事领域研究中。据统计目前全球至少已有158个麻醉中心拥有全真人体模拟(high-fidelitypatientsimulators)教学系统[4]。模拟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可以在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低年资医生的临床水平[5]。(2)模拟教学的条件。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下设基础技能实验平台、综合技能实验平台、远程多媒体视频与软件教学平台、动物外科手术室、临床技能考试中心、临床实践基地六个模块,配备有HPS/ECS高级综合模拟人、计算机交互式分娩与急救系统、影像学摄影定位模型等一批高端临床技能操作训练教学模型。(3)模拟教学的实践。带教老师利用中心从基础到高级的各种教学模型,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各种麻醉学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如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穿刺术、动脉穿刺术、环甲膜穿刺术、高级心肺支持、急性呼吸道梗阻急救、创伤急救(止血、包扎、脊柱损伤现场搬运)、除颤等。再者,通过模拟各种麻醉方式期间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培训医学生进行紧急处理和治疗。

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1)病例导入式教学的方法。根据临床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常规实习的过程中,有计划选择典型而有重要教学意义的病例进行示范教学与培训,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八年制医学生在临床中按麻醉学各个亚专科进行培训,每亚专科培训时间为4至8周。带教老师除每日对医学生进行麻醉操作和麻醉管理的指导外,每周选取2个专科典型病例进行强化培训,称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实施。在临床培训过程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包括:选取典型病例—采集病史—学生复习专科麻醉学知识—书写麻醉计划—麻醉操作与管理—术后讨论。带教老师于术前选择亚专科典型病例,先选择简单病例,后可有其他并发疾病的复杂病例。学生采集手术病人病史及病情资料后,复习相关专科理论知识,并书写麻醉计划书。麻醉计划书要求包括病人病史、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麻醉管理要点及术后镇痛方式。手术中,学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带教老师对麻醉计划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意见。术后,带教老师和学生在典型病例的基础上,对该亚专科麻醉操作和管理进行讨论。讨论中,先由学生进行总结并提问,老师进行点评和答疑。讨论内容包括专科麻醉特点,理学与麻醉生理学,并发疾病处理等。(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意义与效果。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多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本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有深厚和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在学生方面,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提出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并可以将知识运用到临床中。从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显著增强。

3.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1)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的意义。总住院医师是临床医生培训阶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总住院医师要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负责组织和参加病区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和被动的实践环境中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加强临床实践的能力。(2)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的实施办法。安排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前,学生必须已经过半年以上的临床实习,住院总助理的周期为6个月。结束后可进行考核,并要求学生书写总结报告或做典型病例的分析报告。学生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参与一定范围的临床手术麻醉外,还与麻醉科住院总医生共同进行院内会诊。在会诊过程中,住院总医师指导学生问诊、查体等基本技能,同时与学生共同讨论患者病情特点,加强学生临床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院内会诊还可培养医学生与患者交流互动的能力。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有效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概述

探究式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问题、事例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法。该教学法主要包括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

(一)教师如何“教”。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而是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设置问题情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高效利用教材。在音乐教学中,教材是死的,但人是灵活的,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找出其中的智力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等,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进而进一步服务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3.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学法指导,此时需注意两点:①了解学生需要什么;②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即促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善于学。

(二)学生如何“学”。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需掌握如何“学”,从不知转变为知,从学会知识转变为学会以及利用知识等。具体来讲,包括两点:

1.学生如何根据教师的指导来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结合教师的相关指导,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2.学生如何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结合已有知识,采用多种方法来钻研,然后与同学、教师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其中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改变传统的授课组织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进而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文主要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注重课堂导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导入属于初始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的时间较短,大多只有几分钟,但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加强对学生的导拨。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但教师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学生自身认知能力、阅历等较少,需要教师予以点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导拨。针对一般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可以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知识理解情况,比如罗列出可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需注重引导,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逐步探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等。当学生的发言具有创新性时,教师要给予充分鼓励,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三)强化实践探究。实践是音乐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对导入、导拨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导拨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已经大致了解知识要点。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中掌握相关的技巧。

(四)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评价。第一,学生自评。教师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古筝学习效率;第二,教师评价。教师需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针对表现突出者,可给予口头表扬等激励,对于表现较差者,同样需给予鼓励,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对音乐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教华.关于构建当代高职院校音乐学科新的教育体系及发展途径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4,(z1):294-296.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7篇

一、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内涵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学方式的协调性,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具有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是‘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导’指导‘学’,‘学’验‘导’的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导’服务于‘学’,促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

二、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特点

1. 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就能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起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课改前传统教材基本叙述模式:复习(或练习)新授例题重难点训练(对比练习)巩固练习等。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叙述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种叙述模式的编排要求我们在课堂伊始要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是孩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渠道,是连接小学生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2. 引导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情境的导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数学问题,小学生对于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解决问题欲望,在这个阶段教师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接受式学习),二是通过探究,通过实践,自主地开展学习,获取知识。在学生有解决问题愿望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逐渐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 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由简及繁的层次递进的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实践环节是巩固新知、是把所学新知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口答、填空、选择、图文结合题、图表结合题、小竞赛、计算题、应用题、选作题等等),有基本题、综合题、发展题等封闭式练习和开放式练习。层次由简及繁,逐渐递进,螺旋上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此发展学生分析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数学能力。

三、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构建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引学新知应用实践课堂小结。

1. 情境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感彩的氛围和生活场景。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情景创设,一般分为:故事导入、实验导入等多种形式。情境导入是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一般以1―3分钟为宜,不宜超过5分钟。

(1) 故事导入

如:采松果

大森林里住着松鼠妈妈和它可爱的松鼠宝宝,妈妈每天带着宝宝去采松果。今天,松鼠妈妈为了检验宝宝的生存本领,开始了一场精彩的采松果比赛,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图略)

① 认真观察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②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不知不觉中走入数学殿堂,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愿望。

(2) 实验导入

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播放动画,乌鸦喝水。乌鸦为什么能喝着水呢?为什么要放若干块石子?教师演示实验:两个同样烧杯中相同高度水面放入大小相同的两块石头,观察,说明什么?取出石头后,再放入大小不相同的两块石头,观察,说明什么?只有石头在水里才有这种现象吗?你还想到了什么?

2. 引学新知

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元素,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探究新知,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形成的过程,也使数学的工具价值、过程价值、得以体现和弘扬的过程。

教师要处理好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准备及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注意把握教学节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学习活动的展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如独立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等,抓住中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质疑、辨析、最后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标。

3. 应用实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实践,使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4.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时,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小结的功能包括:系统整理,形成结构;突出重点,强化注意;深化知识,提高素养;启发思考,引到探究。小结的方式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因素适当进行选择。

比较式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推导的?(用两种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与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共性?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教师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全部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导、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教的过程。以导为中心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实现的是一种动态、平衡的教学发展过程。教师在利用导学式教学法中,实施导学是教学法的前提,将教育学充分联系与结合在一起是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重点。如何实现高效的导学,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应用方式。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方式

1.创设情境

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方式,将具有浓郁生活场景的形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故事的导入、谈话导入以及实验导入等方式将其应用进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中。

2.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自然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问题与教学活动结合,让学生充分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解决发现的问题。

3.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能够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时选择当堂测试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新学知识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学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应用模式。将导学式教学法应用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要求,符合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是一种良好的教学途径。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具体应用

使用导学式教学法应用进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除了这些基本的还需要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一些感觉以及估算意识。在数的运算以及常见的量、方程、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方面都需要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千克与克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各种称重仪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都积极发言。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小组称重,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该教师说道:一个物体的重量不应该只看形状、大小,要看实际重要。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收获了什么?生:学习到了今天教材中提到的千克与克。生:我了解到对于质量比较轻的可以使用克作为计量单位,较重的使用千克作为单位。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对。现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判断一下,如果用千克或者克作为表示鲸鱼的重量合适吗?应该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下一节课我们再来解答。

2.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的具体应用

不同的学习内容,导学式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有效区分测量、测量单位、测量的量三个不同名词的概念。另外,根据教学目标还需要掌握平移、旋转、对称等比较简单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空间与图形解决能力。

例如,该教师进行“周长与面积”的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问学生,一个农场主需要建一个篱笆,分别是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三种,哪一种能够放入最多的羊呢?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计算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三种形状的面积之后发现圆形的面积最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先是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帮助农场主的方式实现小组讨论的进一步发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

3.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该部分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学生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发现问题后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解决问题,将学习成果充分展现出来。

例如,某教师让学生在每天的不同时间去测量校园悬挂国旗的国旗杆的杆影长度,进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学生通过8项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物体的影长与物体长度的比值是固定的,并且是正比例关系。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走出课堂自己动手去测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总结得到了答案,在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动手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其中,通过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加强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邱小琴.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13,17(4):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