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课;展示;观摩;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7-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拐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伴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在全国经过三年多的各级培训与实践,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直面体育课程改革的难点、盲点、拐点,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一系列教学新理念、新改革、新举措、新主张和新器材正呈星火燎原之势推向全国,各种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亟待将改革的进程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彰显实绩。

一、正确的导向

可喜地看到,本届体育教学展示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每节课都要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明确提出注重真实性,要尽量消除课堂中的虚假、作秀的成分,体现课的真实与自然,让观摩的老师回到各自的学校后能够运用到、复制到教学实践中,对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进行监测,并要求点评专家要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点评,同时在立德树人、技能和体能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评课将从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颖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六个方面展开。学生的体能、技能的提升才是硬道理,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才能彰显实效。一线的体育教师需要的是真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课例,他们折服的是接地气、近本真的体育课堂,他们需要的是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让学生进行技能体能练习的教学设计,他们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好的示范课,每个人都能够复制的、举一反三的示范课,他们更需要“不需要排练、流程清晰、简单实用、目标具体、重点突出、化难为易、负荷饱满、真实自然”的体育课。

二、展示课亮点

2015年5月23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在武汉体育学院拉开帷幕,有3000多名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观摩。参加现场展示的体育课有38节,据统计,大部分展示课的练习密度超过40%、平均心率超过125次/分钟;有25节课安排了6~10分钟的体能练习;有33节课预设练习密度超过40%;有22节课预设平均心率超过125次/分钟;有30节课较好地提炼出课的重难点;有9节课教学设计和教案用学习目标进行目标表述;有18节课的教案中有安全提示;个别课的练习密度达到58%,平均心率达到140次/分钟。较好地体现了本届展示活动评委会在领队、指导教师联席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三、展示课问题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上的应用,一节课中十几次中断学生练习,让学生观看各种视频和图像,脱离了学校体育课的常态。体育学科如何坚守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性质?离开了朴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成了浮躁;一些课中教师还是经常将40个学生分成4组进行接力游戏,对36个学生排队看4个人跑的设计仍然沿用,说明部分教师至今还是没有密度意识;个别展示课教师使用的器材需要一卡车才能装下,把原本简单的练习“变易为难”,变成了“作秀”,让观摩者“叹为观止”;个别展示课教师对课堂出现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一节课有十几个学生踩到垫子上滑倒,没有采取“应变”措施,好在没有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在38节体育课教案中,大部分目标表述不准确、不具体,就目标的设置而言,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出现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语言表述,如有较多的教案上的教学目标用“初步掌握……进一步提高……”等不确定性表达方式,由于不够具体、准确,难以通过目标来评价体育课堂的优劣;有9节课的教案没有时间分配,有11节课的教案没有练习次数,有13节课的教案没有安排10分钟的体能练习,有8节体育课教案没有重难点,在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手段的设计上还有欠缺。具体表现在有些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用未能围绕主教材的重点来确定,学生对重点技术环节或单个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突出。在难点的突破手段上,有部分课考虑的不是十分到位,还有个别课仍然没有摆脱形式化现象;有22节课的教案标题混乱,有29节课的教案中的标点符号出现错误;在个别课中出现了教师讲解、示范错误,教师满场“夸奖”学生,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激励手段幼稚化严重,满脸贴小红花。

四、反思与建议

在教案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了参加展示课的教师的浮躁,也反映出了在他们身后的省、地、县级教研员和指导教师的问题,按常理说,全国的优秀体育课是通过省、地、县、学校一级一级的评选上来的,每一个层面的教研员都应该把关,看看教案和看看课,发现的问题在各个层面就应该解决。我曾经参加某个省的教研活动,各级教研员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当时问,“你们当中有谁认真看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结果是没有一个人举手,如果认真看过(2011年版)课程标准和解读,答案就在里边。

《课程标准解读》第119页明确提出,每节体育课应该安排10分钟的体能练习。这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10分钟的体能练习如何设计?练习的内容、设计如何安排?对该问题的解决建议:把10分钟分为4个部分,分别练习上肢、腹肌(前)、下肢、背肌(后)的练习各2分30秒,动作设计应该让学生能在2分30秒内不间断的练习,练习目标是让学生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平衡发展,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地进行力量耐力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原则设计出多种组合,设计的练习要简单易行、实效性强,对提高学生体能、提高体育课的密度,特别是核心部位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来,也带着久违的清新走进了大学校园和学习的课堂。10年前的自己作为学生在广州体育学院求学,那时的我心态是轻松的,思想是单纯的,在学习上要求自己都不是那么高,总是不学无术过日子。现在的我带着一种教师的身份来到广州培训学习,以双重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无形中感觉到以往的不拘与懒惰,也感觉到现在到来是一种责任。因为不想辜负校领导对自己的期望与关心支持,更不想对学生以后的身体健康开玩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的我,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我聆听了省教厅领导、学院教授的精彩讲座,在这些讲座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前的体育改革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等等。我经常在领导、教授们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实例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通过领导教授的点拔,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开班礼结束后,省教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庄弼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他的报告思路明确、观点鲜明、指导性强、贴近实际,使我们懂得了为什么要搞新课改?什么是新课标?如何贯彻新课改?怎样设计和实施新课标?当前如何迅速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特别是学生体能素质?通过这种零距离的讲解与交流,使徘徊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十字路口的我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张细谦博士给我们讲述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也讲述了《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思路》。重点讲解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如何评教(学)?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并观看了优秀体育课视频,更直观地认识如何上体育课;对我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有了更大的帮助。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福建师范大学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南安 342332)

摘 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体育教师教得辛苦,学生更是学得痛苦,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体质在年年下降,学生根本得不到有效发展.本文针对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归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以推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大学体育;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58-03

1 问题的提出和调查目的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学生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发现学校在教学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中教学目标含糊不清,教学方法不恰当,教学内容不吸引学生等.如何更好地进行有效体育课堂教学对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及对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现状,探讨体育教学在方法方式方面存在哪些弊端,通过分析其中的关键环节和有效因素,针对当前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2 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面向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本次调查工作结合了问卷和访谈两种方法,以我国学校在职体育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在各种问卷中主要设计了30个选择题.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形式设计相关问题,向调查者发放问卷调查表,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来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能最直接地帮助我们获取第一手资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笔者本次调查研究收取资料采用的主要手段.

3 大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

对于高校教育和管理而言,体育教学是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对改革的基本理念理解不全面,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含糊不清,教学方法手段选择不恰当,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观念淡薄

体育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观念不明确,没能有效理解新课改的指示精神及培养目标.仍然按着过去的教学观念来对待体育教学,就是用“旧的方法”教“新的教材”.对于实现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目的的行为、方式、方法、途径、手段要么是研究理解不够,要么是尚未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灌输知识训练技能,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深受此观念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教学的实践中继续推行这种教育方法,具有强制性和灌输性;推行单一的考核形式,仍然把知识技能的水平作为学习考核的标准和参照.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与检查,无法对学生学习方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否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等进行了解,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调查的第一题提出“利用什么方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现象”?大部分老师都回答“认真备课、经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表明对问题缺乏思考,随便应付.另外有30%的教师没有作答.可见体育教师对有效教学理念认识粗浅,体育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通过表1中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绝大部分体育教师组织体育教学的主要原则是围绕着终身体育意识、贴近学生生活、安全性原则、难度适宜.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体育课堂教学主要参考的仅占22%.不能以学生为主体来指导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就不能主动学习.

从表2可以看出,56%的学生认为目前体育教学内容偏重体育知识讲解,30%的学生认为偏重技能训练,二者之和高于体育技能学习与培养、体育精神传导、经验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相加.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淡薄,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没放在体育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上.课堂教学还是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师生努力教与学,效果不够理想.

3.2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体育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群体,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和决定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体育教师普遍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缺乏内在的自主专业发展观念.现阶段高校对教职员都提出了硬件方面的要求,很多高校老师都把精力放在搞科研或者参加各种考试和进修,从而严重的分散了原本应花在体育教学实践上的时间.这种尴尬的现象与高校的教师管理体系与职称评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学校的政策缺乏足够的导向性和前瞻性,因此在未来的教学管理中,学校必须加大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参与,鼓励他们开展各种教学评比和实践活动.在职称考评体系中设置教学考核环节,让教师们都能将精力集中在教学上,让教学与科研工作一分为二,让大家都能够平心静气的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好.

表3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科研都持否定态度,主要是因为学校考核体系的制约而被迫为之,并且抱有负面的情绪,主要采取应付的态度.仅有极小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具有端正的心态,能够自发、自觉地承担起研究的任务.以上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3.3 体育教学策略不够科学合理

体育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由于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因此体育教师在制定或使用体育教学策略时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教师并没有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忽略了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以及实际性,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显得模糊,不具体和难以操作;体育课教学指导思想存在误区,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使体育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新的“放羊式”教学;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杂乱无章;体育课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要求不相符;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老师教的辛苦,想要让学生真正的接受和吸收,还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策略的制定,只有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表4的数据显示,37%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应再灵活多样一些,对这一选项表示认可的学生最多,说明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最不能让学生满意;23%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没有太大的意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也都比较认可.

3.4 教学反思没有扎实推进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反思老师可以对之前的上课效果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出引起课堂效果提升或者下降的关键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仅停留在对教学工作的回顾与总结,以及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并未产生实效,这也反映出教学反思效果落实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4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想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展组织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从而利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行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4.1 强化有效体育教学理念

体育课堂想要有效果,就要长期坚持开展各种有效性教学实验,推动教师改变其教学观念,创新相应的教育手段,研究面向新时期的,标新立异的,符合时代标准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有效教学理论的价值,通过持续改进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争取能够用最小的教学投入和成本,让体育课堂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4.2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有效教学目标执行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教育大环境的发展,我们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期望值也在日渐提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师要做到专业化就必须具备体育理论知识基础、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体育与身体健康甚至保健学、营养学方面的综合知识.

4.3 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策略

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不是满足学生的应试要求,相反而是要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对于高校管理部门而言,必须要尽快转变管理的方向和模式,通过建立与学生日常生活作息密切相关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有重新的认识.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在身体素质以及先天能力方面的具体差异,通过分班制度、选修制度让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与其相适应的体育课程,并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家都能主动自发的投入到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使大学生在身心统一发展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选择不仅仅要使学生得到身体的锻炼,还要考虑本地高校建设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需要,通过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体育课程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走出一条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4.4 深化认识,使体育教师教学反思常态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通过调整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从而达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就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多投入精力进行思索.而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反思老师可以对之前的上课效果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出引起课堂效果提升或者下降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2).

〔2〕贾琳.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问题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9).

〔3〕王鉴,申群英.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10).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对策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目标是“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五年多了。经笔者研究,提出当前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其解决对策仅为个人意见,以期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舆论宣传、组织领导等五大方面的工作。但在基层的一线工作中,阳光体育的现状如下:

1.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馆与器材设备现状不容乐观。经调查显示:相对中小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因素而言,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有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形式不完善不规范;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学校运动氛围等。经调查统计,其客观因素各占的比率较大。

2.体育课开设不足,没有达到国家的规定。农村小学1—2年级每周体育是4课时,初中和小学3—6年级每周体育是3课时, 大多数学校中小学体育课均为每周2课时。几乎没有一所小学或初中执行国家关于中小学体育课时的规定。只有20%的学校推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没有一所学校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据此可断定,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尚未实现。

3.学生体质逐渐下滑。2011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这一结果的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媒体在争论,学者在反思,行政管理部门在研究。

4.监督机制和体质健康测试体系不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对学校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具有重要手段。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以确保该项工作全面落实,真正实现青少年学生人人享有体育、人人享有健康教育的目的。

5.有些地方体育教师短缺,课外活动流于形式。在农村,好多学校没有专业体育教师,即便专业教师也没法从事专业教学,而是安排其它课程。课外活动更具有随意性,大多数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玩耍,没有统一内容,没有统一组织,可见课外活动名存实亡。

二、制约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

1.形式主义作风泛滥,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和开展,尽管好多农村中小学也组织一两次体育活动,就认为是阳光体育。这种认识导致实践中阳光体育开展缺乏持久性、长效性。没有将阳光体育运动与当前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将学生体质的增长和体能的增强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2.制度设计缺乏整体性、前瞻性。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设计是为了改善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的不良状况,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尽管两者目标接近,但是价值取向有所差别。作为同时作用于学校的制度设计,应体现制度设计的整体性和前瞻性。显然,从价值取向上讲,阳光体育运动应为纲,体育课程改革应为本;阳光体育运动是手段与方式,体育课程改革是目的与结果。但是调查表明,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评比的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体育课程改革被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三、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1.阳光体育,提高认识是基础。农村中小学应加强他们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明确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是关系到国家强盛、民族未来、家庭幸福的大事,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投人力度,完善体育师资队伍,提高素质。应在场地、器材、经费上给予保障。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灵活自主,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的特长爱好,灵活调配好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及场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健体要求。

3.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标准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各学校应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活动内容注重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四、结论

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生体质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教育问题,用行政的手段解决教育问题,难免会存在问题和矛盾,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阳光体育开展应提高认识、分阶段完成目标、活动内容注重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增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这对于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阳光体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阳光体育长效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06]6号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一、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教学目标

如何上好一节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体育课?这取决于教师如何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真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目标是由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教学价值所决定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人研究教材发挥它的价值,使所教的内容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同时,好课的教学目标不等于课程目标,那么教师在备课时不能把体育课程目标直接作为某一节课的目标。如初中接力比赛教学目标:了解接力比赛运动的锻炼价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在接力比赛中运用所学跑步和交接棒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通过接力比赛,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促使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接力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互帮互助。这一目标需通过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才能达到的目标,在备课时不能简单地作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生奔跑中交接棒时,前后两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不能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定位是学生学会相互传递交接棒,这样的结果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准确,学生无法实现如何在奔跑中交接棒。

所以,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上节课下节课教学目标的斜街,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定要通过仔细的思考和设计,避免出现教学目标不清楚,内容和目标脱节。对教师在每一节课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每节课的的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课程内容标准中的五个学习领域,用目标引领我们的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认真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能“迎合”学生的需要。“健康第一”理念要深入到每一天、每一节课。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打球,还必须让学生体会到篮球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上它。只有内容选择对了,才能很好地践行这一理念,也才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动

在教学质量每天挂在嘴边的今天,体育课无疑是学生喜欢的科日,在繁重的其他学科下,体育课是学生难得的心情愉悦,身体得到放松的时间。从每一节课学生满怀期待地跑出教室,一张张兴高采烈的小脸儿迎过来。学生喜欢体育课不见得就喜欢上体育课。所以,每一节体育课要生动活泼,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育课堂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如初中耐久跑的教学,初中耐久跑是现在学校中考科目中必测项目,也是学生最怕的一个项目,学生怕什么?怕吃苦。这种课可能有时候有点单调和枯燥。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认真研究教材,使内容安排有新颖性、教学方法有多样性,一步一步来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竞技体育带来的乐趣。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教学中尽量创设情境,个人与个人,小组与个人之间通过竞争展示自我风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收获,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耐久跑。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适台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活力,引导学生兴奋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体育课要让学生流汗,要流汗就要求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一节课下来如果学生笑容满面,满头大汗,可能达到了效果。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就是在为学生的健康服务。在节奏明快的师生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亢奋的状态,师生在阳光、蓝天下共谱一首和谐快乐之歌。

四、常态、发展、安全一手抓

课程目标给教师许多空间,很多体育课堂也就变得随意了,队伍可以站歪点,这都是一种不正常的教学。一节高效的体育课堂,笔者认为还要高度注重常规教学,如集合做到“快静齐”,学生在上每一节课时是否有积极性?技能、心理、情感上有什么体验?这些都应该是教师要关注和反思的,决不能认为是一节体育课,不备课就可以上,随便让小学生跑跑、跳跳,弄几个小游戏,漫无边际地要求学生在跑道上跑几圈,这都是不负责的做法,是有违师德要求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经常思考用什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如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与心理拓展训练结合,要开展安全教育就要和安全救护演练结合,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长期的坚持中得到发展。体育老师要认真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从点点滴滴中积累,为孩子美好的明天做奠基。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活动安全和学生运动安全要常记于心,要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就要从每一个细节做好,让学生在阳光活动中健康成长。课前要预设教学安全预设,备课中要想到达节课教学内容中的安全防范。课前要查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对本节课堂教学使用的器材一定要认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课上,教师一定要看集合度,千万不要落下任何一个小学生。教学活动中安全保护要到位,教学中有很多项目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如在跳箱的教学中、体操教学中、单杠教学中等都要对学生加强保护,要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还要培养一些体育骨干和实习生,在训练中协助对学生的保护。整节课安全监控要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一定要加强对全场的监控,让所有学生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如学生跑步下来后的面容,打球时学生之间的冲撞;投掷时的队形安排和区域划分;分组指导一个小组活动时,其他小组活动情况怎么样,学生中间是否存在矛盾,等等,这些活动教师要一目了然,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保证学生活动安全进行。同时,我们的安全措施也要到位,每一节课教师要有得力的防范措施,也就是一个安全应急预案。体育课在室外,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时候意外总有发生,教师要做到遇事不慌,沉着应对,如跑步中学生晕眩,在比赛中有人碰伤了等,这些事件一旦发生,怎么指挥,哪些学生参与救护,如果教师要暂时离开场地,由谁来组织等,什么事都要做到有序进行,不能忙中出乱,使场面变得更糟糕。一节课结束后,很多教师总是让学生归还器材,很多学生也乐意做这些事,这时不能当“丢手掌柜”,教师也自己要亲力亲为,学生可能在抬器材过程中发生意外,也有可能在器材室玩其他器材而造成伤害等,这些防范措施,教师一定要想得周全。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改变体育教学现状的方法,以期为今后体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从事体育教学工作8 年,我深感体育教师工作的不易。我的中学时代仿佛体育课就是活动课,没有老师给你正规上课,就是“一个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那种。后来上了大学以后,才接触到正规的体育课,毕业后我就成了一名体育工作者。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至今,时代变了,学生变了,但是我们的体育教学仿佛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模式中。期间我观摩过很多体育老师的体育课,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学法也比较传统,直接表现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反感老师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有的学生质疑体育课的作用。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的灌输式传授来实现的。这种方法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或是体育技能的“练习机器”,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没有选择内容的权力,没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力,更没有选择学或是不学的权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抑制,学习效率低,以至于很多孩子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

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素质教育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向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由过去单纯的“育体健身”目标扩展为“育体,启智,调心,求知”的综合多样化教学目标,由单一的“一刀切”向“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方向转变。但现实的体育课中很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当前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现状尚存不足:体育课程目标已达到200 多条,但体育教学内容却是虚无缥缈的,体育课程理念可谓日新月异,但是教学实效却未见提高,学生从学校毕业了,体育课学习了12 年,很多学生却什么运动技术都没有掌握好,这是事实,而有些同行的专家老师还在强调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叫人眼花缭乱,但体育课的锻炼效果却明显下降,体育课程评价方案和方法花样百出,但真正有效的体育成绩考核和评定却名存实亡。我觉得我们的体育课改更应该立足于体育课的本身,立足于学生主体,不应该有“纸上谈兵”的味道。以下是我多年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心得,希望得到同仁们的批评和指导。

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袁制定教学计划

上面我说过,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虚无缥缈,没有教材,很多老师不知道体育课应该上什么内容,该怎么上,这样基本上要求体育老师要“自编教材”,这可给体育老师们出了个很大的难题。有些专家老师说体育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广大体育工作者要认真挑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体育教学内容,我觉得这种言论是有些不负责任的。第一,各位体育老师不可能统一编出适合本地区的教材内容,因为老师的水平不同,阅历不同。而且什么叫适合本地区?是指适合本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吗?或是适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其他什么的?第二,即使每位老师都能编出“适合本地区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教材,很可能只是某个学年的,顶多是一个学段的吧,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有谁来保证各位老师编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的连续性呢,当学生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了,换了体育老师,而这位三年级的体育老师编的三年的教学内容刚好和学生在二年级学习的是一样的,那怎么办呢?这就导致了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有重合,有同行的专家老师说过:学生前滚翻滚了12 年,有的到了大学还在滚,但是还是很多同学滚不会。这样的问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觉得最起码地方的体育部门要统一编写适合本地区的体育教材,以保证本地区体育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这样也有利于保证教师的课堂的完整性和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程度。

尽管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还是不得不准备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前写好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这对以后的体育教学很重要,在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中要充分体现主教材的连续性,不能以游戏课替代体育课,要有运动技术的学习。游戏很重要,尤其是在低龄学段,但是它只是作为辅助教材,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了游戏课,这样的话,学生的运动技能目标很难得以实现,长此以往,体育竞技目标又从何处得以实现呢?竞技目标的流产会使很多基础目标都得不到很好的实现,或者导致锻炼的盲目性,从而导致锻炼的不连续性,最终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果,根本上导致国民身体素质水平的急剧下滑。

2 备好理论课袁并上好理论课

每个学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理论课,可以安排在下雨天气的室内课堂进行,有些班级下雨天气碰不到体育课,可以把正常的体育课安排到室内进行,这在学期教学计划中都要体现出来。理论课很重要,尽管在整个课时数中占的比例不高,但是体育理论课对于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功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学生也需要理论课,他们需要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道自己在实践课上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可以锻炼到身体的什么地方等等。同时,理论课的高质量对实践课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理论课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单纯的理论课;

②室内的徒手体操教学;

③室内身体素质练习与考评教学;

④主教材的教学;

⑤室内的游戏课教学;

⑥各种室内体育理论考评(如讨论,互评等)。

3 体育课的风格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男老师有男老师的风格,女老师有女老师的风格,或阳刚,或阴柔。每种风格处理得当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必刻意地选用哪一种。比如:如果面对的是小学生,很多男老师就感觉女老师那种“柔”风格比较合适;高年级学生的话,男老师的风格就比较合适。坦白的说,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有时拿捏不好分寸的话,反而让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为,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体育老师的风格集中体现在关心学生之中,这也是教育之本,这不是套话,若不体现在关爱学生之中,我想学生是不爱也不接受你的这种风格的,最终使你的体育课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刚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要不断尝试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总结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而慢慢使之固定下来且使之不断完善,最终做到对待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4 严格课堂纪律

前面我们说过,男老师有男老师的风格,女老师也有女老师的风格,但是,无论是哪种风格,前提都是要保证课堂的纪律。因为严明的课堂纪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同时也是体育课安全的重要保障。

5 潜心读书袁与时俱进

体育老师是教育工作者,不是教官,所以要专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加强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老师才能是一条长流不竭的小溪,学生才能从中汲取到营养,喝道甘甜的清泉。

以上观点是本人的实践总结,也是对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反思,对我有指导作用,希望也能给广大体育工作者上好体育课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钱钧,史兵.体育教学本体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课 兴趣

一、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意义,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前提

对一名学生而言,如果不了解所学课程的目的及意义,自然就不可能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发展及社会进步的意义,才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对体育课的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了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他们就会心情愉悦地参与学习和锻炼。反之,如果学生对体育课的意义不明确或者存在错误的认识,就不可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上体育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心理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圆满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尊重学生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基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以及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培养和延伸。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挖苦、打击、羞辱学生,要耐心、细心地指导他们,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使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带着爱心到课堂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只要教师能想到、做到,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提高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其次,一个体育教师能在课堂上做到灵活生动、有条不紊,辅助以适当的放松,也能更好地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当学生受批评时,在心理上会对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产生畏惧或者抵触情绪,还会对体育锻炼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体育课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一些后进生,教师还可以降低技能难度,精心辅导,多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三、因材施教,是激发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根本途径

要想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课教学活动,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教材内容,以便使学生都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广泛兴趣,克服片面发展。此外,初中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技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球类、跳绳及某些田径项目等。为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多组织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从而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四、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体育课教学上,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一些具有情感色彩、形象生动的场面,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通过语言描述、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等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掌握运动技能,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既锻炼身体,又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的目的。

五、多做趣味游戏,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措施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是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同样也会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比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迎面接力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比赛结束后,让输者给赢了的同学们表演节目,这样会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也乐于参与进来,就会把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变成学生游戏的天堂,这样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六、教师树立榜样,是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不竭动力

体育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就一定先要做个有心人。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典型的任务和事例都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低下,健康频频出问题,更是与我们的体育课以及平时的锻炼分不开。利用身边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从榜样身上获得启示。另外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接近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士。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体育界成功人物和先进体育集体的事迹,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七、看体育实况转播,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有益补充

体育教师首先要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精通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其次还要掌握学科的最新信息和体育发展趋势,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国内外重要体育新闻,让学生了解体育动态,产生爱好。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型体育比赛、表演,如各种球赛、艺术体操、武术、田径等赛事,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而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要求时,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能满怀信心、舒畅愉快地去完成,否则就易使学生望而却步,这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制定教学进度,安排课时计划时,在学生现有的水平基础上,逐渐增加动作技术难度及素质要求,提出经过努力后大部分学生所能完成的教学要求,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第二,在教材内容的搭配中,要考虑学生身体练习部位的合理性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切实做到练习手段的多样性和练习效果的科学性的统一,否则易使学生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第三,在确定学生所承担负荷量时,既要考虑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实际承受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使三者有机地结合来,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如把教学任务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不能恰当地适应学生的生理负荷,往往会造成纪律松垮、懒散或精疲力竭,此二者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第四,被授课整体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样教师在特别关怀“两头”之外,应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间,关注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用适当升降要求的办法照顾到“两头”的学生,这样不仅不会给少数同学造成心理上的放松或自卑,而且提高了练习的可行率,调动起整体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所以,合理的教学要求是保护学生练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示范表演,学生看。完全是以老师为中心,忽略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体育课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反思:

1. 注重转变角色,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如引导学生体验玩绳,教师示范简单的玩绳方法,然后提出精彩的玩绳方法来自大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教师则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完成动作。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表演、讨论、互评、评比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使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开始的示范,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引导,提出“要求”实际上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学生则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自主的探究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只有我们体育教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才能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体验成功的优越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乐学、爱学,对体育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 这是体育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本课一开始,教师设置玩绳情境,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和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玩绳的展示设计中,教师要求把最佳的方法展示和评比, 并把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练习和大家一起练习、一起分享,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付出,必定会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成功的喜悦传遍体育课堂。

3. 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本案例由于在分组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只求自由分组,形成好的小组,各方面都突出,差的小组什么都不行,就出现学生课后要求换组的想法。如果不加以改善,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将无法融合集体,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自卑感,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自由组合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的分组最佳。这样,既可以与自己要好的伙伴分成一组,又可以使各小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在这样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更应关注相对而言能力较弱的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注下,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 注重器材的一材多用,发挥体育资源的多功能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下,体育器材的作用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教具,如看到垫子就要练习滚翻,看到垒球就要练习投掷等,而新课标提出要利用和开发器材资源,来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发挥创新精神, 合理利用和开发体育资源。一次课中,我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器材的多功能性,确立以绳子为中心,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突出“玩”字,让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绳子而进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身心协调发展。从玩绳器材创编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玩绳可以一组一条绳子,也可以两条,甚至可以每人一条。不同数量的绳子, 都可以玩出不同的水平。同样在其他常见的器材中,只要加以开发,也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如垫子,我们可以开发出推小车、作为跳跃的障碍高度等。如垒球,我们可以踢、可以抛、可以滚、可以换物跳等。只要体育教师善于开发和利用器材,以学生的需要和实践为出发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