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政策落实与组织管理
1.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对中医药工作明确的要求和措施,并加以落实。
2.建立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相关的技术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等。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有1名分管院长负责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成立有中医药专业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专题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社区中医药服务达标点建设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度。
(二)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的设置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中医科,针灸、推拿应有尊重病人隐私的遮隔措施,中医诊疗专科项目不少于2项。
2.配置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医疗设施,开展中医药治疗方法不少于4种(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敷等)以上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并做好应用情况记录。
(三)社区中医药服务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配备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至少配备2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
2.60%以上的临床执业医师接受过市级认可的中医药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
(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1.开展中医药参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工作。门诊中医药使用率≥20%,住院及家庭病床中医药参与率≥40%。
2.运用中医药理论,制订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菜单式服务方案,对不少于1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进行干预。
3.居民健康档案要体现中医药内容和特色,并进行动态管理。
4.运用中医传统方法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及技术开展院内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工作。
5.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开展社区群体中医药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发放不少于10种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
(五)社区中医药服务的监督管理
每年不少于2次听取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中医药特色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90%,对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城区
1.承担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体现中医药特色,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2.每个团队配备不少于1名执业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师,或每周至少有执业中医师提供三个半天以上的中医药服务。
3.配置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场地和配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设备(针灸、火罐等)。
4.运用不少于4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火罐、穴位注射等),并做好应用情况的记录。
5.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
6.开展不少于2项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工作(如食疗药膳指导、气功、太极拳锻炼等)。
7.开展不少于4种形式的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工作(如电化教育、版面宣传、健康教育处方、个体指导和讲座等)。
(二)村卫生室
1.承担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体现中医药特色,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2.每个村卫生室每周安排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提供至少三个半天以上的中医药服务。
3.运用不少于4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火罐、穴位注射等),并做好应用情况的记录。
4.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
5.开展不少于2项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工作(如食疗药膳指导、气功、太极拳锻炼等)。
6.开展不少于4种形式的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工作(如电化教育、版面宣传、健康教育处方、个体指导和讲座等)。
三、其他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有中成药品种在80种以上。
——XX中医院创建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XX中医院建院于1985年,是一所医疗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中医特色突出又融合现代高新技术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近年来医院发展速度迅猛,去年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人均创收27万,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并相继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省文明中医院”等荣誉称号。回首过去,医院始终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在县委、县政府、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院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创新”精神,围绕医院“现代化、人性化、科技化”的发展目标,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载体,以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舒适”的服务为主线,实施“人才立院、科技强院、专科兴院、改革治院”的发展战略,以改革促发展、凭质量求生存、靠管理上水平,取得了喜人成绩。
一、围绕创建主题,明确服务宗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1、紧抓创建主线,做到四个到位。医院自97年获得县级文明单位以来,创建工作无论从部署到落实,从自查到整改,各部门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不断加大创建力度,20__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后,没有固步自封,进一步向创建省级文明单位进军,工作中首先做到创建意识到位。几年来医院一直把创建作为医院和党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安排、有检查,同时也列入工会、团委工作计划。03年又专门组织了有关人员去台州考察学习了台州客运中心等三家省级文明单位,把他们的先进经验传达到每个职工,同时通过各种会议、各种渠道层层宣传发动,引导全体职工明确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创建活动既是提高人员素质又是医院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全体职工自觉地把创建活动融入到医疗实践的各个环节中。二是组织到位。医院成立了以院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确定了以院部创建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科主任为第二责任人的上下连动、齐抓共管的网络组织体系。三是规划到位。自20__年医院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后,又适时地提出了以“巩固为主、稳中求进、逐步提高”的创建工作思路,制定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具体的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使创建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方法步骤、有具体内容。四是措施到位,围绕创建文明科室、争当文明职工这一创建细胞工程,相继开展了创无红包医院、创巾帼文明示范岗、创信用金卡、换位思考演讲赛、星级护士评比、纠正医疗服务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和向社会服务承诺、行风民主评议、征集文明言行规范条目、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都各种类型的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评比。
2、明确服务宗旨,做到五个主动。搞好创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最根本的是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维护患者就医时的各项权利,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此医院一是主动换位。在制定政策方针时坚决以病人为中心,充分考虑到“病人方便不方便”“病人接受不接受”“病人满意不满意”,同时医务人员要主动换位,把自己放在患者的位置,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的需求,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此外后勤保障人员主动换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医疗提供保障,为病人提供高效、快捷、方便、舒适的服务。二是主动察觉。体贴和理解病人的痛苦,解决患者的困难和不便,就要善于发现患者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针对医院门诊拥挤、挂号收费排长队现象,及时在门诊二楼增加了收费窗口,同时安排人员维护秩序;针对病人购买特殊、冷门、紧销药品的困难现象,在方便门诊推出了预订药品服务。三是主动沟通。给患者除治疗之外的更多心灵上的关爱和慰藉,与患者进行言语沟通、行体沟通和心灵上的沟通,如我院严格要求规范并落实谈话制度,包括入院谈话、术前谈话、麻醉谈话、用药不良反应谈话、损伤性检查诊疗谈话、术后谈话、出院谈话等,并规定文明用语和忌用语,规范服务行为。四是主动介入。向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多样的服务,化被动服务为主动介入。主动介入市场、占领发展空间;主动介入项目、扩大服务内容;主动介入服务、提高服务档次。开设了方便门诊并为群众提供午间和晚间服务;开设了口腔治疗中心,更新了诊疗设备,实行一人一机、一人一套器械,集中管理、集中消毒,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诊疗服务;开设了网上医疗卫生咨询服务,全年为网民卫生咨询300余人次。五是主动关爱。不仅千方百计从医疗上解决病人的疾苦,而且想方设法为病人排忧解难,处处关爱病人,如门诊楼提供开水;导医提供咨询,为病人取各项检查单,免费代寄化验单、代办住院手续;改善流产病人留观条件,并提供一定的生活服务
等等。二、加快发展速度,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
1、改善医疗条件、注重二个改造。一是环境改造。为彻底改善病人就诊和住院环境,医院多方筹集资金,装修住院大楼,扩建门诊大楼。在进行住院部、门诊部装修改造以及庭院绿化美化的同时,从如何使病人感到舒适和方便出发,完善住院部、门诊部服务配套设施,更换不锈钢床和床上用品,大厅走廊增设候诊椅,使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其中门诊大楼四个功能区,一区输液大厅明亮宽敞,分儿童和成人输液区,可一次容纳一百多人同时输液;二区门诊科室,配有航空椅、中央空调、盆景花木,厅内分治疗区、休息区和公共空间区;三区方便门诊,集咨询、诊疗、开方、划价、交费、取药于一体;四区口腔治疗中心,以“创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诊疗、一流的服务和合理的收费”为宗旨,就诊环境、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焕然一新。二是设备改造。医院把科技兴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去年共投入巨资287万元引进了数字化胃肠机、C臂机、膀胱镜、直肠镜、口腔综合治疗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骨科牵引床、手术床、灯等。在购置过程中,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规定,实行大型医疗仪器集中招标,通过公开、公平、公正、自由竞争和规范的招标采购评价过程,保证了质优价廉的设备进院,使服务功能迅速增强,为病人诊断、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2、提高医疗质量、重视三项建设。一是重视队伍建设。拥有一支掌握先进医疗技术的队伍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医院按照“人才立院、以科带院、着力树人”的思路,把医学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医院工作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是上门求才。一改过去“等人才上门”为“主动上门求才”,多次组织人员到成都、兰州、哈尔滨、西安、沈阳、杭州等各大院校以及全国人才招聘会上广招人才。二是筑巢引凤。以优患政策吸引人才,制定了关于引进人才的具体规定,凡是带科研课题或新项目来院人员,医院确保其科研启动经费,以及开展新项目所必需的医疗设施。对获得科技进步奖的按获奖等级分别给予重奖。三是委以重任。对引进的优秀人员,医院委以重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以事业吸引人才。近几年已引进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学专家10余名,并接纳了一批重点医学院校的本科以上毕业生,此外通过举办讲学,实行传、帮、教等,使人才工程结出了累累硕果,形成一支医德好、医术精、敬业精神强的合理卫生技术梯队,为医院阔步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重视制度建设。以XX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XX市病历书写规范实施细则》等为范本,补充完善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知情谈话制度、会诊讨论制度、首诊负责制、技术操作规范、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并加强监督落实。三是重视学科建设。院有专科专病,科有重点特色,医院对重点专科、特色门诊予以大力扶持。新开设的“结石诊疗中心”“口腔治疗中心”初具规模;内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独特且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专病特色,心血管科还被省卫生厅列入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伤科是院重点专科,已有20年发展历史,采用传统手法整复结合现代手术治疗骨伤疾患,技术水平先进,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县科委列入了县科委列入了科研项目;此外外科、检验科等科室开展的科研项目也不同程度地填被了县内空白。
三、加强科学管理,完善运行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为了更细致的明确发展方向,特制定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基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由于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新进职员较多,需要尽快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4、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5、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6、在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7、大力加强公司成员的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8、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调动公司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9、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二、部门的增设及人员配置
1、在下半年期间内公司管理层将选拔培养出执行总经理、副总经理4名。副总经理(总监)以上职位等其他相同等级可享有公司股东资格并参加董事会。
2、成立大客户服务部,预计设立成员4人,主要负责捕捉搜集淮安市场大项目落户信息、客户维护、切入营销、前期谈判、收款结账,大客户部总监参与公司年底利润分红。
3、成立淮安首家新媒体部专营户外广告、大屏广告(户外LED大屏),预计需要工作人20人。
三、强化浓缩人员素质培训
2011年春节前完成对各区域所需人员的招聘和培训,使2011年新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人员素质方面有充分的保障。认真选择和慎重录用基层管理人员,切勿滥竽充数。
四、加大人员考核力度
在人员配置、资源保证、业绩考核等方面做出实施细则规定,从制度上对此项工作做出保证。并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以督促其在短期内按规定建立和健全管理的工作。
五、加强市场调研,以大客户部提供的信息量和公司在各区域的业务进展情况,将以专人对各区域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公司在各区域开拓新的市场方面作好参谋
六、品牌推广
1、为进一步打响“嘻哈国际传媒”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2010年利用公司新办公地点优越的地理条件,初步考虑以宣传和扩大品牌影响力,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从而为实现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2、进一步做好内部管理及宣传工作。在各个现场制作和安装宣传条幅或广告牌,现场展示企业实力;及时制作企业新的业绩和宣传资料
3、加强和外界接触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员工形象和企业文化内涵,给每一位与我公司人员接触的人都能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而对有更清晰和深层次的认识。
七、突破业务范围,成立合作投资机构
1、拟升级原策划部为“天幕营销策划机构”,策划部李蒙兼机构副总监,核心人员编制10人,争取投资伙伴合作,全面拓展淮安广告营销策划市场,多样化多元化并购经营有生命力但经营不善等企业。
2、参与竞标收购淮海广场(新亚、清江商场)广告位不低于2块。广告位竞标成功后,将原有的平面广告位更换为全彩大屏广告展示位,计划启动资金600万人民币。
3、承包高速淮安南出口处的三块广告位(高炮)。
4、大运河广场全彩大屏(80平米)的设立,启动资金300万人民币。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坚持继承与创新,遵循中医药固有发展规律,继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通过体制、机制、科技和知识创新,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水平;坚持发挥特色优势,着力运用中医药方法防病治病,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传染病和养生保健、亚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治未病”保健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拓展中医药在急救医学中的作用和范围;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等方面的责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中医药事业。
(三)主要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的体制和机制,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中医药学术、科研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明显提高,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中医药临床基地、中医药教育基地和中医药科研基地,中医药整体实力进入全省中上游行列。
二、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优化中医药机构布局。将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继续抓好政府主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每个县办好一所中医院,形成以市、县级中医院为主体,以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为重要力量,以中医诊所、门诊部、中医“坐堂医”等为补充,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二)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1.完善城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立以市、县中医院为主体,以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科为重要力量的城市中医药服务网络。把政府举办的中医院建成区域内中医医疗、培训和养生保健基地,充分发挥其疑难病诊治、人员培训和预防保健的辐射作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之间要加强业务合作,实行双向转诊,上级中医医疗机构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技术进行指导。加强市中医院建设与管理,适度扩大规模,用5年左右时间使其成为北及地区名牌中医医院,并逐步建设成为全市中医药骨干人才业务培训基地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真正发挥“龙头”和辐射作用;条件成熟时,在云新城规划建设市第二中医医院,以进一步解决东部城区缺乏高水平中医药服务问题。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按标准设立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和中药房,并设置一定比例的中医病床,90%以上的综合医院5年内要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积极开展省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力争5年内再有1个综合医院中医科获得省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称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参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省乡(镇)村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2名以上中级职称的中医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积极开展城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力争5年内有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城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验收。
2.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县抓好中医院、乡(镇)抓好中医科和中药房、村抓好中西医两法诊治疾病”的工作机制。组织市、县中医院支援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中医药专业人员到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工作。重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技术骨干培养,加强乡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师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县要办好一所中医院,并使其基本规模、服务功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相适应,经过3年左右努力,所有县级中医院均要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积极开展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力争5年内有1-2个县获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称号。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立中医科(中医诊室),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专业人员,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并加强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和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要有1名以中医药知识为主或能运用中西医两法防病治病的乡村医生(全科医师),积极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防治疾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要达到100%。
(三)加快中医院达标建设。各地要将中医院分年度纳入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善基础设施,配齐基本设备,提高综合诊疗能力和水平。经过5年左右努力,市中医院要巩固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加强内涵建设,形成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广泛、中医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尚未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的中医医疗机构,要加快建设进度,3年内达到规定标准。各县、区政府要抓紧制定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改造计划,加大对中医院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加强中医院急诊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各地应将具备急救能力的中医院纳入当地120急救网络。
(四)着力培育中医重点专科。深入开展重点中医临床专科、中医临床示范专科、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引导各级中医院突出中医专科特色优势,力争5年内,市中医院脑病科通过国家重点中医临床专科验收,肛肠科通过省重点中医临床专科验收,在此基础上,争取再有1-2个专科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单位。推广我市独具特色优势的蜂疗及中医药制剂。扶持县中医院在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基础上,重点发展优势突出的中医专科。每个县级中医院要有1-2个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力争1个以上专科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单位。积极发掘推广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药浴等中医药特色治疗项目;争取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五)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上工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强化中医预防保健功能。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应在省级试点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精,并在疾病康复、亚健康干预、优生优育、运动保健、食疗推拿、托老保健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县级中医院要开设中医“治未病”门诊,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
(一)注重培养和选拔名中医。探索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完善培养和评选名中医制度,每4年评选一次市级名中医,及时申报省名中医,为理论功底较厚、临床技能过硬、医德医风高尚的中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尊重和保护名老中医,继承发扬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适当提高待遇,并在政治、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照顾。鼓励名老中医进行知识传承,对名老中医著书立说、传授经验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筛选一批热爱中医、富有潜力的中医临床骨干,采取以师带徒方式传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在每期传承任务完成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给予带教的市级中医专家奖励。
(二)加快培养和引进中医药领军人才。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工程意见的通知》(政办发〔〕209号)和《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实施办法》(中医政〔〕45号)规定,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等获得国家级项目培养人才列为造就和引进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尽快形成一支功底扎实、现代知识丰富、创新能力较强、专业技术精湛的中医药创新团队,承担中医药重大科研任务,引领我市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推进中医药学术现代化。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和社会需求,着力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并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培养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组织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员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逐步提高中医药临床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强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开展学习中医药经典活动,注重辨证思维训练,增强中医医生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诊疗疾病的能力。鼓励在继承的基础上吸收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手段,搞好中医药技术创新。
(四)强化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鼓励以在岗乡村医生中医药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医药人员培养,力争通过国家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项目北教育基地资格审批,同时做好我市农村基层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依托县级中医院定期对乡村和社区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扩大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
四、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一)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深入挖掘本地中医药文化积淀,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中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建中医药科技文化园区等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以康缘药业主打医药精品、市中医院院内药品制剂和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药标本等为主的中医药优势资源,创建中医药博物馆。采取多种方式传播、普及、弘扬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医药史志的编撰和秘方、验方的挖掘、整理,发掘中医药文化底蕴,营造良好氛围。卫生部门要定期邀请中医药专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中医药文化,提高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
(二)发挥中医院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级中医院要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办院理念、医院管理、人才培养、行为形象、诊疗活动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选择有条件的中医院进行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为全市中医药文化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新建和改扩建的中医院,都要把中医药文化特征作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庭院、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努力使全市各级中医院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药文化阵地。
五、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一)加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快建设现代中药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康缘药业国家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的作用,整合我市中药材地缘资源、中药企业、中医医疗、中医药教育机构等综合优势,开展对中医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临床疗效研究,巩固并确立中医药产业在我市中医药创新研究领域、临床研究领域的引领地位。以康缘药业为龙头,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我市强势支柱产业,优化中药产业出口结构,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构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
(二)探索建立中医药集团发展新模式。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康缘药业、市中医院和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资源综合优势,按照以管理技术人才资本为纽带,以协议形式明确权力、义务,以制度规范运作行为模式,建立协作型中医药集团。鼓励和加强中医药企业与医疗、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企医联合、企校联合、医校联合,共同合作开发,促进医、教、研、产紧密结合,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三)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农业大市的优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从农林产业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等方面,探索以康缘药业大型中药企业为主导,土地集约经营,农业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扶持道地药材良种繁育,积极发展中药特色农业,建设规范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10万亩。支持野生药材家种家养,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和对中药材种植指导与服务,构建中药材研发、种植、生产、加工、技术服务的营销体系。
(四)改善中医药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根据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努力增加政府对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进一步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促进中医药科研人员研究、推广现代中医药诊疗技术。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等,要充分尊重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对列入国家及省重大科研项目的予以重点扶持。市、县中医院要按不少于业务收入的1%提取科研经费,用于中医药科研创新。
六、健全完善保障措施,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促进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卫生、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药品监督、物价、科技、农业(林业)、民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进行目标考核,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组织,负责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卫生行政部门要履行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中医药业务管理、综合协调职能。发改部门负责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推动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要健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做好财政政策落实工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中医药医保政策的落实及人才培养规划、职称评定工作;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帮扶医疗机构申报院内中药制剂与使用调节;编制部门做好中医药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物价部门负责申报合理制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针灸、推拿、中医整骨、蜂疗、院内药品制剂、中医特色技术服务等传统项目的收费标准,适当提高政府部门确定的名中医专家诊疗费标准;科技部门负责将中药现代化工作、中医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纳入全市科技发展计划,培育发展中医药科技市场,推动中医药科技进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农业(林业)部门配合做好中草药种植特色农业基地发展扶持工作;民政部门要将中医药普及推广纳入社区服务范畴。
(二)进一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各地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财政性经费原则上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中医药经费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医疗卫生事业增长幅度,并将中医经费实行预算单列。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中医特色优势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专款用于中医科研、教育、季节病预防、人才培养、特色专科建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突出贡献人才奖励、中医药服务基础建设项目、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重点装备和中医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等。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时,要统筹考虑支持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形成多渠道投入格局。加强中医药经费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提高中医药经费使用效益。
**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紧紧围绕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中心,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卫生改革发展三项任务,切实做好重大疾病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才培养、爱国卫生和卫生行风建设六项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新机制,依法监管,不断提高全市卫生行政管理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进"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版权所有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一、今年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广大卫生工作者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科教和中医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尤其是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医药特色优势培育发挥等工作重点,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提高中医服务功能,不懈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开展顺利。
1、实施技人员专项培训和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建设。
一是各县(市、区)按计划落实了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社区公卫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报名任务,相关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二是组织全市69名住院医师参加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考,同时组织16所市、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申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三是按照省统一要求,市一院对省重点人才博士年度培养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追踪督查;市、县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加强了全市卫生科教人才工程重点学科、重点人才建设培养合同项目的计划实施。四是组织“GSS系统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等10个项目申报省厅新技术引进奖,上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市级管理平台”等6个项目参加省厅重大科研课题招标,市一院“根治性膀胱切除及‘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等两个项目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市直单位30个项目申报了市科技进步奖。近期对申报的78项市级新技术引进奖项目和148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项目进行了评审。
2、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等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
今年以来,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列为省委省政府民生、卫生的重点工作内容。年初省厅电视电话会议上,厅长亲自到会部署这项工作;接着省厅、卫校也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培训,我市根据省厅统一要求,月日至日组织学员报名、月日前完成资格审查和报名工作、月日发放入学考试准考证、月日进行全省统一入学考试,月旬至月组织了补注册及补报名,月日又进行了全省补入学考试;月旬进行了学员注册工作;月、、日根据省统一步骤,分三批组织了教学点管理人员培训,落实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学员注册及教学点设置工作;经市县两级统筹安排,完成教材分发、教学服务器安装调试等工作。全市10693名乡村医生中,有7407名乡村医生参加了全省统考、7308通过入学考试、6045人注册入学;全市设立了148个教学点、分204个班开展补偿教育活动,学员将集中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教学点、通过“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视频教育系统开展为期三年的教学工作。
3、认真组织中医建设规划项目实施推进工作。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认真实施“十一五”建设规划项目。市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县中医院病房楼及市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等基建规划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县中医院10800平方米病房楼及射阳县中医院2600平方米病房附属楼项目均已完成,近期内已投入使用;市中医院、市中医院的门急诊综合楼也已列入地方政府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正积极筹措实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认真实施市中医院肿瘤科的国家“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任务,以及骨伤科的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加强了对市中医院创建国家地市级重点中医院计划以及市中医院眼科和射阳县中医院骨伤科建设国家级农村中医药特色专科计划项目的指导推进。三是严格按照全省第三轮薄弱中医院帮扶建设方案要求,推进薄弱中医院建设工作,落实了帮扶县中医院、县中医院、市中医院建设专项资金;近期加强薄弱中医院的专科扶强建设的检查力度,进行了中医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跟踪问效调研,促使薄弱中医院重点落实中医科室建设、专科专病培育和中医人才培养等建设任务,提高中医院诊疗硬件条件、服务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
4、努力促进中医药诊疗特色的保持发挥工作。
年初,我局组织专家检查了年度二级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工作情况,专门印发了通报,对二级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年度考评积分情况进行了公布,同时对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和特色专病专科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组织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加强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行讨论,研究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措施,明确按“综合(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综合(专科)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加大对中医药科室和中药房建设的工作要求;近期,又组织专家对市中医院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工作进行了年中督查,针对目前中医药特色医疗指标完成不够理想的情况,进一步严格中医药服务特色评价考核,加强中医临床专病专科培育项目,规范执行中医药特色诊疗基础管理。
5、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中医工作创建。
一是积极组织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各地将建设国家、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作为农村中医工作抓手。已建成国家、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射阳县、市、市,保持一贯的工作力度,农村中医工作稳定在较好的水平;市启动了创建国家级、县启动了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工作,市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工作已进入总结评审阶段,年底前将接受国家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县经过认真准备,也向市局打了申报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报告,我局组织市级专家调研指导以后,认为初步符合条件,近期将向省中医药局申报。二是认真开展省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单位中心建设。下发了“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评估标准”,对近两年已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检查指导,强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功能建设。在市、市等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的同时,组织了全市36个单位按照中医药特色建设标准开展了创建工作。继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之后,又申报了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现在距年底也就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今天组织召开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紧扣年初工作目标,强化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组织管理,推进卫生科教人才工程项目实施,稳步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进一步加强城乡卫生院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推进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中医药保健预防服务体系建设。具体要落实一项农卫人员培训任务、三项科教管理、四项中医基础工作。
1、一项任务,即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的实施管理。
这包括乡镇社区医护人员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工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全科医学知识岗位培训,和今年新开展的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一是根据年社区卫技人员培训工作计划进度,全面落实800名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1280名乡村医生全科岗位知识培训任务;目前各县(市、区)根据盐卫科教[]7号通知要求组织了培训报名,有的县已按计划完成了乡村医生全科岗位培训;但涉及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第二批培训班,各地要按照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要求统一安排,督促相关学员及时入学,帮助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确保月日前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在月底的全省统考中取得好成绩。各地还要高度关注60名社区公卫人员培训和20名全科骨干培训任务的落实,及早筹备落实社区公卫人员在社区实践培训基地的社区实践和全科骨干在在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即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为期8个月的临床科室轮转培训。二是认真启动开展历时三年的乡村医生的中专学历教育。首先要严格按照教学标准和管理要求,确定教学场所、提供教学必须的电视机及通讯线路,确保落实视频教育系统远程教育的基础条件。20人以上的教学点均要添置大屏幕的背投电视或投影仪,教学点人数较多,不能保证视频教学效果的要及时分班。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加强统筹指导,让乡镇卫生机构切实承担起这项工作,加强对集中教学点、指定负责人和管理员的组织管理,保证学员考勤、学习活动告知秩序,严格学习场地、设施的维护等工作,确保每一教学点均做好开学授课和日常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其次,严格按照教学步骤,落实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任务。因为学员主要集中于所在乡镇教学点开展课程教学,因此教学点要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学习进度,课时安排的形式要以县(市、区)相对统一,不得随机变动。管理人员要用管理员卡刷卡开机,学员刷学员卡开始学习;管理人员定期将学员的学习进展、单元测验成绩和考勤情况上传到教学管理网站;每个教学点都要按照计划组织学员落实每项授课教学任务,三年要完成的教学课程有必修24门、选修1门,其中考试课程16门、考查课程9门。目前一些县区、乡镇的学员卡和分班学习情况存有错漏,各地要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总结整理本地各类缺卡、漏卡、补报的情况,切实保证教学点常态运转,提高教学效果。
2、三项科教管理工作,即继续教育、科技进步和卫生科教人才工程管理工作。
第一,加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组织管理。
继续严格实行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度,规范卫技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登记卡”和“证书”使用;按要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年度验鉴证,通过学分审验考核的方式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现经常化、规范化。继续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做好卫生部“好医生”网站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报名学习工作,设置学习、考试网点的单位射阳、、、盐都、响水等县(市、区)卫生局更要过细工作、规范管理,杜绝代考现象,优化、简化程序,融合管理与服务职能,使所有卫技人员都能够比较方便地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今年,全市明确了186项市级和经省认定的9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已完成了3项省级、86项市级项目,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公布认可的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计划,做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市一院、市三院和市、射阳县要精心筹办好已获省厅许可公布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按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审批内容、时间步骤和资质要求组织项目活动,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开展活动。
第二,加强新术引进创新的应用研究等技术进步工作
。各单位要围绕“增进两个效益”目标,立足年度考核任务目标,依托重点学科、重点人才等系列工程开展填补省市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应用,在临床和预防一线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实用型临床医学科研课题立项和成果报奖工作,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科学研究,提高我市卫生科技开发研究水平。今年的省市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及科研立项课题已申报评审,相关结果我们将及时予以公布,同时,各地各单位也要相关技术专业分工协作,筹划今后的技术发展和科研进步的计划措施,要根据各自工作目标规划,组织科研课题立项,着力提高课题设计水平,认真组织科研奖项申报,争取更多的科研成果获奖。通过技术进步来推进业务发展,真正提高卫生服务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两个效益。
第三,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新一轮卫生科教人才工程确定了全市卫生科教人才工程的24个医学重点学科、28位卫生科教领军型人才、72名医学重点人才。从年起,对省级重点人才,按每年5—10万元的标准进行资助;对入选“市卫生科教人才工程”的重点学科、按每科每年4万元、每人每年0.5万元的标准进行资助。各地各单位重点做好市县“卫生科教人才工程”专项资金的筹集,年统筹经费未交纳的必须于8月底落实。加强省市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的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力度,重点对入选重点人才、重点学科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合同内技术科研、培训进修等细节落实工作进行追踪,进行目标管理,对高层次人才进行临床科研、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参加学术活动,在创造工作环境、专项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宣传、鼓励、推广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的各种奖励、激励举措,努力营造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的良好氛围。今年,市卫生局将继续按照《医学科技人才工程奖励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对成绩优秀的学科和重点人才进行奖励。
3、四项中医基础性工作,即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农村中医、综合医院中医及中医规划建设项目工作。
第一,努力推进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工作。
一是经省局统一部署,第一周期评审已取得“二甲”中医院的中医医疗机构月旬将进行市级复评,复评主要以省中医药局年下发的“省二级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考评细则(试行)”为依据,达900分或以上为复评通过;达不到900分,则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第一周期未参加分等标准评审的中医医疗机构须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第一周期“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及年下发的“省二级中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考评细则(试行)”为依据,进行自评,自评达900分以上,再申请进行市级初评。各地要按照中医院等级评审(复审)标准,认真搞好技术、服务项目等中医特色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医院的管理。、月份是医疗事故纠份高发的季节,今年、月份又是奥运会、残奥会召开之际,8所中医院更要将医疗安全防范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关键科室、关键岗位的制度建设、明确责任、强化督察,确保三季度医院的安全运行。
二是积极实施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按照国家级重点专科创建计划,开展项目周期建设;市中医院骨伤科以及市中医院中医眼科、射阳县中医院骨伤科落实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标准的人才、技术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名中医的培养力度,命名表彰一批“名中医”,发挥名医的品牌效应。三是加强青年中医药人员的中医“三基”训练。各市、县中医院要按省局“青苗工程”要求,规范开展中医类别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带徒教育的组织管理,筛选新参加中医临床工作的青年医师,开展以院内跟师学习为主的临床师承教育;按照省局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研修计划,加强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加快中医技术骨干队伍建设;以省局印发“《中医临床“三基”训练考核大纲》和《中医临床“三基”训练习题集》为依据,开展中医药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教育,各单位要认真组织中医医务人员学习,组织安排每年不少于2次的考试考核,市局将进行不定期年度抽考,以切实提高中医药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今年的抽考初定于月中旬。四是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构建以‘治未病’为核心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体系。各市县中医院要根据国家局和省局要求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予”的运用机制,以主要应用中医理论和技术为手段,构建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模式),探索建立中医保健预防服务体系。“KY3H‘治未病’中心”由-公司与国内知名中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建立。目前,-公司已经与曙光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省中医院、 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了“KY3H‘治未病’中心”,我市各中医院都要积极追踪、研究、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模式、服务范围和服务方法,培养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的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实用型人才,开展“治未病”试点工作。请市中医院、市、射阳县中医院先行在月底前拟定“中医”“治未病”工作方案,我们将适时组织此项工作的专项交流考察。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社区中医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中医先进县市创建。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转型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过程中,根据国家中医药局颁发的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县建设标准,抓好中医科、中药房基本条件达标建设。市要不断增强县、乡、村医疗网的中医服务能力,提高农村中医工作水平,做好评审前各项准备,确保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通过省级和国家级评审,县完成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年度工作任务,市、县争取列入国家级、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二是继续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规范建设,区和市要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省级达标建设。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努力争取今年申报省级创建单位的评审验收。三是扎实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工程。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药宣传工作。医院不光要从建筑设计、标牌标志、橱窗宣传等多方面注重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特色,更要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灌输给全体职工,使中医药医务人员体现出在中医药文化熏陶下的高尚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各地要精心组织“中医中药中国行——站”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的具体时间初定于月份,活动具体安排,我们将根据省中医药局的具体部署,再召开专题会议予以落实。目前射阳县和市已筛选组织一些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镇乡两级卫技人员进行了培训推广;各地都要进一步扩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运用的范围和效果,使一批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用农村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广泛运用,真正促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市局近期将编印中草药自种自采指导手册,鼓励乡村医生迈出第一步,开展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试点;月份计划在射阳召开一次全市中医药“三进”现场推进会,请射阳县卫生局及早进行有关工作的准备。
第三,强化综合医院中医工作。
各地要按照国家、省下达的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建设标准,完善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中药房等中医药服务功能,明确综合医院中医药业务重点发展方向,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大对中医药科室的诊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它临床科室同步发展;要探索建立中医临床科室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密切配合的协作机制,通过定期会诊、转诊和到病区开展中医特色服务等方式,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月旬,市局将组织对各综合医院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考评,重点对综合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全院执业医师比例达3%、中医临床科室门诊诊室数、中药饮片品种数、中医专业门诊和煎药室的设置、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调剂室面积、中医病床占医院总床数3%等硬指标进行检查,相关结果列入年度卫生工作主要任务目标考核积分。各地各单位要围绕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强化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中药房的建设工作,促进综合(专科)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第四,大力实施中医院基础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