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培训部工作计划

教师培训部工作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师培训部工作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培训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以化工专业为例

长期以来,我院化工专业坚持以服务地方精细化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发展为宗旨,凝聚优势科技资源,积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升级、成果转化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和依靠化工研究所的智力资源,与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站,与西安户县地区小企业紧密合作,完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服务体系,健全以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科研机制,以校内外技术骨干、技术专家为研发人员,共同研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广泛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重点进行化工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效———以化工专业为例

建设期间,通过整合化工专业优势资源,以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工作站为平台,与西安户县地区小企业加强合作,全面完成了建设目标。

(一)强化服务意识,开展科研服务工作。

骨干院校建设期间,学院科研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意识、营造科研氛围、出台激励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教师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目标,把理论用于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积极开展科研服务工作,创新思路,科研工作取得了优秀成绩,扩大了我院技术服务的范围、提高了技术服务的质量。建设期内,化工专业教科研立项30余项,其中省科技厅火炬计划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省职教学会教学改革课题3项。公开共发表学术论文66篇。出版教材13本,授权专利11项。获学院、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创造学会等学术团体等科研成果奖励4项。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产教结合。

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学院与社会、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学院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受益的机制,促进化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结构的客观需求,成立了化工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编制产教结合工作计划与方案。构建校企合作工作组织,建设化工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依靠公共服务实训平台,开展技能培训。

建设期间,通过整合、扩建形成了由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中心、分析检测中心、军工特种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和仿真车间组成的“三中心、两基地、一车间”的多功能化工公共服务实训平台。依靠实训平台,化工专业共面向社会开展了分析检验工、油品化验工、化工工艺试验工、化工总控工等4种工种的技能培训,接受培训人员1,293人,获得中级工证书的1,074人。

(四)组建“陕西联合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推动校企合作。

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应更好的合作,互相支持,共同促进。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共同研究制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计划,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充分运用企业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紧密有效的校企合作。学校按计划为企业提供员工技术培训、继续教育,优先解决合作企业的用工需求;将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学校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依靠学校教师的优势智力资源进行联合科研攻关,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为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帮助。通过学院牵头,以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陕西联合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协作开展《高温转相乳化制备零VOC排放包装用胶粘剂》、《脂肪酸加氢工艺研究》、《UV光固化涂料在石油管道中的应用》、《水性热反射隔热涂料》、《高固体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等课题研究,推动校企双方长期合作发展。

(五)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技术服务。

学院先后与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共建了“校企合作工作站”,在校企合作工作站下设企业联络部、技术研发部、化工技术培训部、职工培训部、教师培训部、学生培训部,共同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渭南海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了学院与合作企业“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学院教师组建技术服务与创新团队,开展项目研发,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建设期内,完成了西安奕元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委托的“聚烯烃薄膜表面粘合剂”研发等企业技术咨询与开发服务项目5项;将“一种油田钻井堵漏用高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接枝了螺噁嗪基团的硝化纤维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转让”等5项专利技术分别转让与西安凯洁精细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技术成果转让(转化)项目5项。

三、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

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是要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要研究新技术、开发新课程、传播新技能,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广泛、及时、实用、超前的服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理应肩负辐射示范的神圣职责。我院的技术服务建设项目顺利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但从整体看来,还存在各专业服务能力和示范作用发挥不平衡,相应的机制建设还有待完成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展示后示范效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还尚待加强:

(一)加快理念创新。

将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在全体教职员工中贯彻落实,将技术服务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来完成,在为企业、为社会进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的技能培养。

(二)整合优势资源。

努力为企业免费提供研发场所、实验室,吸引企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建在学校,使学院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提升内涵。

教师培训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

作者简介:江梁艳(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工程师。(福建福州350025)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21-02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赌博,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三、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成效

教师培训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均衡;学区建设;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3-005-03

学区管理模式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在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本区域内学校地理位置的分布和学校的不同层次,将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学校划分为不同的“片区”,通过深度整合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让片区内的学校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及共同发展的教育联合体,从而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学区管理模式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优质教育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

在学区管理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发挥着先导性作用。搭建学区建设信息化支撑平台,可以使学区内一系列教学在该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和交流。广州市越秀区的实践表明,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搭建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促进学区内资源的共享

在学区建设中,越秀区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将区辖内学校划分为10个小学学区和初中学区,每个学区由一个名校牵头带动。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学校被划分在同一个学区内,共享各种资源,共同发展。

在“构建学区管理模式”项目启动初期,学区建设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学区模式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将搭建学区信息化管理平台纳入学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经费投入,依托现有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完善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了学区内资源的共享。

学区内资源共享包括信息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学区平台分配学区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师三级用户账号,学区主任助理为学区管理员,每位教师拥有平台使用权限,每级用户有明确的管理和操作权限。学区管理员分配学校管理员权限,添加名师工作室、网上备课组,学区工作计划、通知、学区研究新闻;学校管理员负责学校开展学区研究新闻,登记学校的设备设施及其使用情况,设置学校的优秀课程、网上备课组等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信息;学校、教师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各学区最新工作动态,增进学校彼此间的了解,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平台的使用促使资源共享量达37842条,教师在学区平台上开设骨干教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的数量达到1087个,公开课数量达1946节,学校进行设备、场地资源的共享,设备设施借用率达83%。学区平台促进了区域硬件设施、教师人力资源、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和使用。

二、借助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学区教师网上集体备课

传统的教师集体备课一般是由两位以上的教师就同一课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利用教材、讲义、文稿进行的备课交流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师集体备课采取的是面对面的围桌而论的备课方式,由于这种备课方式会受到所在处所空间、各位参与教师集中时间难于统一、参与人数有限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慢慢地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使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学区内的教师可以进行跨校、跨学科的网上集体备课,利用学区平台,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事宜进行集体交流讨论。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加入网上集体备课组,可以上传与备课相关的教案、课件、题卷、视频等资源进行共享与交流。这种新型的网上教师集体备课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人数等诸多限制,极大地促进了备课教师的交流,使备课过程变得更为便捷与高效。同时,网上集体备课具有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快捷性,可以做到一知百知,使教师间的信息沟通更为流畅,让备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与所备课程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无形中使备课教师间形成了一种虚拟学习共同体,让所有参与备课的教师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所有参与交流的备课教师在网上的交流留言、上传的教案、教学反思和课件资源等在网上都有备份,这使网上集体备课在无形中建立了共享的网上教学资源库。通过不断的网上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库总量在不断增大,弥补了由区教育局统一购买教学资源存在的品种单一、与最新教学课程标准脱节等不足。对经常开展活动、资源较多、交流活跃的备课组,学区平台首页会以总积分排名由高到低顺序显示,鼓励优秀备课组。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对提高青年教师水平和质量、分享优秀的教学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学区平台已建立网上集体备课组3332个,其中60%以上交流讨论活跃,备课资源丰富。

三、使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促进学区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学校通过学区平台相关新闻信息,公开学校硬件设施资源信息,进行教师网上经验交流和跨校跨学科集体备课,实际上使学区内强校与弱校之间形成了一种定期的交流,强校对弱校起到了一定的帮扶支教作用,使学区内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得以传播、推广,带动薄弱学校的成长,也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这项原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变得更为简单。学区内各校在各项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促动、共同进步,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学区内各学校间还可以采取课题合作等方式,对同一个课题进行网上合作,共同研究,共同交流。一个学校申请到某个课题后,可在学区平台上设置该课题的相关信息及研究情况,其他学校可以申请加入该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上传到平台供大家分享。这样,在网上课题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校际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使各课题参与学校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高和进步。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中学还将课题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实践,成立实验班,经过一年的探索研究,某实验班班级成绩从入学摸底考年级第六名进步到年级第三名,效果很明显。

四 利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对各学区、校长的考核与综合评价

学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引入相应的平台积分机制,制订积分规则,开展构建学区管理模式绩效评估。平台采用实名制管理,及时记录学区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师的操作,并根据积分规则自动对登录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区进行积分。由于在学区平台上任何一个交流活动及资源共享过程都会

被记录并以积分的形式保存下来,区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资源共享量的多少、积分上排名的前后以及共享效果等对学校参与学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资源共享量的多少和效果,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适当给予经费补偿。

在计算资源共享量时,学区平台根据不同类型共享资源的稀缺程度、共享成本大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作用强弱和资源公共性程度,为不同类型的资源设置了不同的权重。如: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是稀缺资源,对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具有最高的权重;而网络课程资源共享的成本较低,其所占权重也相应较小。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如实客观地记录各学校的积分情况,为考核评价提供依据。区教育局把学区作为―个考核单元,定期对其学区管理工作、学区资源、学区交流和成效进行督导评估,并把资源共享程度及学区管理水平与学校和校长的综合评价挂钩,促使其共同发展。

五、借助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学区内校际间的远程教学共享

在教育投入中,越秀区政府重视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与更新,为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设备保障。在学区建设过程中,越秀区充分借助这个优势,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现代远程教学设备与现有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进行整合,并纳入学区平台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供学校和教师使用。

通过学区平台首页的链接,不同学校的教师即可进入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向学区内其他学校的教师发起远程视频教学申请,经该平台管理员核准后,双方即可在约定时间内进行远程视频教学,共享优质教学课。教室现场采用专业的教学课例智能录播设备。从多种角度和方向将现场授课教师上课的详细过程和每一音视细节完整地录下来,自动生成一个完整的视频教学课例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上,并通过配套的视频系统,公布在教育城域网上供学区内各学校相关学科教师点击播放。通过这个手段,学区内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的学校同样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教学的方式共享到学区内名校的优秀教师的课程资源。

为提高利用学区平台进行远程视频教学的效果,真正达到优质教学共享之目的,区教育发展中心派出相关学科教研员在学区平台上听课和评课,定期组织讨论,评出不同学段各门学科的优秀远程教学课程,并颁发获奖证书。学区平台则自动根据获奖情况以积分形式对获奖教师和所在学校进行反馈,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优质教学课例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可供学校教师研究和观摩的课例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区内校际间可自由共享教师资源。在学生层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可共享到其他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教师层面,不同学校相同学科教师在相互交流后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缩小教学差距,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六、运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应用培训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教师全面掌握有关信息技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面的教育信息化,也才有可能在学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应用培训就变得十分必要。越秀区运用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开设对区属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两个功能子系统。区属学校教师登录学区平台后,不必更换账号和密码,便可进入该系统。其中,区教师培训网子系统负责提供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远程培训,并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和培训管理;区教育研究网子系统负责提供区教研员与学校教师互动沟通、各种教研信息的以及教研资源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