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人机培训个人总结

无人机培训个人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无人机培训个人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人机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本学期我担任机电系14高职5班、15机电6班、15无人机班的机械加工技术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1、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紧跟我校教学一体化改革步伐,领悟课改精神,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培训,学习活动。参加我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第三批培训,与我校课改先进教师积极沟通、交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11月由学校派往甘肃省酒泉市参加赛德尔“新能源课程”培训,与诸多外地外校老师建立联系,相互交流,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2、加强德育工作,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无人机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2019年上半年,安全设备科在部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在各职能科室和各大队的支持配合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以事故预防为目标,以扎实推进HSE体系运行为基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安全环保责任基础

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环保责任制,在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安全环保职责的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组织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各级领导及专兼职驾驶员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和交通安全责任书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全员书写安全承诺书等形式,把安全环保责任量化细化并落实到每一级、每一环节、每一个人,切实做到了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和死角。 

二、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一是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按照培训计划,有序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法律法规、岗位风险与消减措施,以及岗位安全操作、消防安全、应急知识等项开展培训。在全方位开展岗位风险识别活动的同时,认真组织员工对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和消减措施进行学习,使全员风险意识得以增强。上半年,组织参加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取证培训一次(主要负责人2人、安全管理人员5人),共开展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员工消防知识培训、防灾自救知识等专项培训2次,综合安全知识培训1次,并做到培训有教案、有课件、有考核、有总结,累计培训各岗位人员297余人次,达到了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

二是强化外来施工人员安全教育。2019年保卫部涉及设备维修、设施改造施工项目较多,安全设备科认真组织做好各类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安全交底等项工作,为安全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做好施工单位资质、特种作业资质确认后,会同相关大队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培训率达100%、合格率达100%。上半年安全设备科共对外来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2次39人次,办理安全教育证39个。

三是通过宣教活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以“保交通安全,树文明形象”、“4.22世界地球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及“6.5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月”等专题活动为契机,面向基层大队管理人员和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警示教育活动。同时,按照公司要求,有效利用事故资源,按期组织员工学习典型事故案例,并认真剖析事故原因。各大队坚持每周二由主要领导或安全员组织班组安全活动,集中学习安全知识并认真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从而养成拒绝违规作业、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上半年共组织开展专题活动6次,班组安全活动168次。

三、落实安全工作措施,不断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根据保卫部车辆多、运行时间长等特点,安全设备科坚持对机动车辆每月进行一次回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按期组织到期车辆进行年检,同时强化驾驶员对机动车辆执行日检查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了车辆“带病”上路行驶。上半年未发生各类交通事故。

二是严把驾驶员安全教育关。为进一步提高全部专兼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安全设备科在加强专兼职驾驶员安全管理的同时,认真组织全体驾驶员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防御性驾驶安全技能、道路安全行车及机动车辆维护保养等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理论考试,使参加培训的103名驾驶员理论知识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三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全部车辆实施动态监控。安全设备科坚持专人对GPS卫星监控定位系统实时监控,通过采取安全提示、警告、考核等措施,有效杜绝超速、超辖区行车。上半年累计收集行车数据1千余条、核实辖区行车信息150余条、发出安全短信提醒20条。

四、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一是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坚持领导带队、检查全面、隐患必改的原则,采用日常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各单位机动车安全驾驶、岗位安全操作、办公地点、食堂、岗位等部位的用电安全和消防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组织整改,确保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收到实效。上半年共进行专项检查4次,综合性安全检查10余次,整改安全问题10个,对机动车辆和驾驶员违规进行考核1次。

二是每逢节假日前,我们先期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各单位重点对节前各单位用火、临时用电以及偏远岗位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车辆严格执行“三交一封”制度。

五、扎实推进HSE体系建设,稳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年初,我们组织全员开展了风险识别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工作,同时对《岗位风险控制措施》和《各岗位作业指导卡》、《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安全专项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了修订,按期组织基层各单位及时录入各项HSE数据,并借助炼化板块体系审核全覆盖的契机,开展HSE内部审核,以推进提升基层HSE体系整体工作和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目标,以现场指导为主要方法,坚持经常性的综合检查,以查促学,不会的教,不足的完善,注重实际效果,通过两周的“回头看”行动,使基层安全管理水平得以稳步提升。

六、突出服务意识,强化细节管理

一是加强岗位建设,强化施工项目管理。为加强设备设施完整性建设,针对保卫部部分设备设施陈旧及门禁系统急需维护等实际,安全设备科在积极协调报批门禁系统和无人机防御系统的同时,按期推进悬浮门、办公设施维修维护等项目,并会同施工所在单位领导精心组织施工,顺利完成了保卫部监控设备维护、办公设备维修、化工区设备库岗位大门维修、化工环南路大门维修,巡逻一大队、督查科、保卫部二号会议室等三处办公楼的修缮等施工项目。在上述项目施工期间,安全设备科坚持每天派人深入现场监督指导安全工作,在施工现场办理各类作业许可14张,纠正违章作业和不安全行为20余人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2019年上半年,保卫部投入无人机防御系统采购、设备设施维修、门禁设备迁移维护等费用共计86万元,用于巡逻车辆维修费用累计达2.15万元,用于新车采购50万元,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加强机动车辆维护保养管理。为保证车辆日常保养和有效控制费用支出,安全设备科做到每次维修机动车辆必安排专人到现场确认,并指定驾驶员在现场监护,确保维修质量。上半年共大修车辆1台,年检车辆21台次。在认真落实《车辆日检查制度》同时,驾驶员每天出车前对车辆、传动、制动、灯光系统进行检查,并在《车辆日检查表》中签字确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同时坚持每天出车前由专人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确认,避免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上半年,保卫部运行车辆23台,安全行驶共计18,9284万公里,未发生各类交通事故。

三是挖潜增效,加强油料管理。为了实现挖潜增效的目标,部领导经过统筹,将费用指标分解到每台车辆并降低油料供应数量,严格控制车辆运行费用。为切实加强车辆用油管理,安全设备科严格执行“一卡”加油办法到指定加油站加油,设专职加油员采取刷卡用油的管理方式,将每次加油的时间、加油车辆、数量、油品种类和运行里程都要进行详细登记,由驾驶员和加油员核实后签字确认,实时准确掌握每台车的耗油情况。截止5月末累计加油685台次;累计油量为31592升。

四是强化资产管理。为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设备科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实时掌握实有数量。为保证固定资产在内部员工之间转移调配和维修过程中不失控,设备管理员严格把关,对保卫部在用的电脑本着人机编码一致的原则逐一核对并登记在账,避免发生串换或丢失等现象。同时严格执行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落实到使用人、机器设备落实到组的工作原则,并做到了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帐卡相符,保证了公司固定资产的合理高效利用。

五是强化劳保管理,热情为员工服务。年初按照公司要求,按期完成了网络劳保系统的2019年服装上报和小劳保的录入工作。在劳保发放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及时下发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做好跟踪调查及登记工作,对佩戴的防护服装不合体的员工及时予以调换,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提供了热情服务。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安全环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保卫部岗位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致使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二是员工安全意识还需继续加强;

三是个别单位班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

四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下半年,我们全科人员将秉承谋事“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成事“一条心”思想,迎难而上,为全面完成我部各项安全生产任务而努力工作!

 

 

 

无人机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品牌;人才

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现代报纸跃上中国传媒舞台,1923年,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上海始建,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试制成功。1994年4月,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诞生。在我国,与传统媒体相比,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显得非常年轻,然而经过短短20余年的发展,便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传统媒体的受众被分流,传统媒体的经营阵地被蚕食,悲观者甚至把“替代”一词放在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中间,于是“融合”一词开始被媒体人一遍遍地提及,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媒体强音。

一、媒体融合势在必行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0.3%。2015年新增加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移动手机终端正成为拉动网民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随着各地政府大力开展“智慧城市”与“无线城市”的建设,网民使用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1.8%,较2015年6月增长了8.6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新兴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主体、媒介、方式都发生了极大改变,信息传播呈现网状扩散的态势,更加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受众之间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成为主动的选择方,甚至变成信息的传播方,人人参与的传播模式,对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媒体发展现状来看,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传统的媒体,无论是广播、报纸还是电视,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出现很大的不适应,传统媒体的经营状况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传统媒体受众群体不断缩小,原有的粉丝量呈递减趋势,特别是90后、00后的年青一代已渐渐远离电视、报纸。另一方面,传统广告商业模式受到质疑,硬广告投放的数额不断减少,面对客户日益增加的新媒体广告投放需求,传统媒体却普遍缺少一个具有高关注度的新媒体平台。

在这种背景下,促进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传统媒体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适应新时期媒体管理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媒体融合现状分析

过去几年,很多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融合转型时,流于对新媒体技术简单地利用。办网站、开微博、注册微信公众号、研发APP,各种新媒体的平台似乎都有了,但是付出和所得显然不成正比。

首先是形式问题。大多数传统媒体在做新媒体时,只是将原有的新闻内容简单地平移到各个新媒体端口,以此增加新闻的宣传广度,吸引粉丝的关注。但这只是简单的媒体结合,只是将自己的部分受众从电视上转移到了电脑或手机上。

其次是从业人员态度问题。一个单位如果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板块,新媒体工作人员与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往往相互之间没有过多联系。新闻的采编人员即第一手获得者无法及时信息,新媒体运营者对信息内容也不能及时消化,造成两个环节的断裂。再加上传统媒体做新媒体始终离不开传统的模式,信息被生硬地推送给用户,与用户的互动不足,新闻内容语言不符合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终将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再次是广告收益甚微。地方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产品用户数量有限,广告商看不到既定的利益,大多处于观望状态。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一些地市网络名人往往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与者,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以漯河市为例,掌上漯河、漯河贴吧、漯河微生活等各种微信自媒体“势力割据”,与传统媒体的公众号平分秋色,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市场。

三、探索媒介融合之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媒体”。例如,电视的出现,也让电影和广播媒体显得相对“陈旧”。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并不是一次完全的覆盖,而是一次机遇,及时把握机遇才能占据传播优势。在国际上,也有一些传统媒体转型成功的案例,如BBC、《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成效。在国内,作为市场化的传统媒体,《南方都市报》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其利用品牌服务的转型模式,为地方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样本。[1]

(一)集群平台,优化媒体资源配置

在新媒体出现以前,纸媒的记者只需要写好新闻稿,拍好新闻图片,电视媒体的记者只需要拍好新闻视频,写好解说词。然而到了全媒体时代,这一切都被打破了,单兵种作战或主攻一方已经不是一个媒体单位发展运行的可行之路,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受众对不同媒体形式的挑剔选择,正逐步把传统媒体拉进全媒体的大潮。没有网站的广播电视台是不完整的,没有手机报的纸媒是落伍的,一条新闻只在传统平台播发很难覆盖更多的受众,一个新闻部或者一个专题部的力量很难在信息的大潮中泛起波澜。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打通资源,集群平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这方面,郑州报业集团的做法非常值得探究,近两年,郑州报业集团不断加快媒体融合步伐,将集团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的视音频及地铁报、社区报、手机报等媒体的“两微一端”全部打通,集群平台:党报,都市报,网络的时政部、经济部、县市部、文娱部、体育部逐步合并。所有新闻稿件进入“新闻超市”,按需取稿付酬,每个人都是全媒体记者,既减少人才重置,又提高作战效率,资源配置得到最大的优化。2016年7月25日,郑报融媒集群“新闻超市”平台试运行,先进技术、多媒体融合、全兵种作战的指挥部让人耳目一新,“海”“陆”“空”全方位全媒体新闻传播平台国内鲜见。截至7月26日上午9时整,仅一天时间,《郑州晚报》《身边》客户端阅读量突破33万,《郑州晚报》官方微信16个小时,阅读量突破3万,中原网24小时,阅读量突破17万,总的阅读量近60万。郑报融媒不但在技术上、人力资源上进行集群和优化配置,在技术设备上也非常注重平台的集群建设和优化配置,开展了以音频、视频、H5、VR等新技术为手段的多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渠道建设,成立视听中心,建设演播厅、直播室、录音室,拥有访谈、直播和视频拍摄制作、音频录制的能力。采购了多台数字摄像机、视频编辑器、网络直播设备、无人机、全景相机、VR眼镜等高科技设备,可以生产微电视、手机剧、网络直播、新闻视频、专题片、VCR、无人机航拍、全景VR等视听产品。

郑报融媒的惊艳亮相,引起了业内的一片赞誉。来自北京、深圳、河北等全国各地和省内的同行,包括众多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纸媒、网络大V等,纷纷来电要求实地参观,郑报融媒成了“香饽饽”。在媒体融合这条航道上,郑报融媒已经起航。

(二)立足阵地,打造品牌产业链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2]媒介形式本身也传递出一些信息,是在内容之外的信息。所以人们需要结合媒介形式本身去考虑自身获得的信息。放在当下,当一个信息是从电视、报纸等媒介获得时,往往添加了人们对媒介本身的认知,而当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一个信息时,网络的各种特点也会无形中影响信息的内容。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时,其本身的公信力增添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更需要立足品牌优势,生产有价值的内容,再利用互联网的粉丝经济,加强互动,打造品牌产业链,让用户加强对品牌的认知和互信。在《南方都市报》的优化升级过程中,首先强调的就是提高品质,重新梳理在垂直行业的优势、相关领域的商业价值和深耕细作的性价比,开辟相应的行业板块;注重与粉丝的沟通互动,基于用户需求而生,与用户广泛、实时连接和交互,让粉丝可以提意见,参与新闻的;并利用品牌优势,开展码上淘项目、试驾网上线、地产虚拟平台的微运营等。[3]

(三)整合资源,以服务赢得机遇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王亚非认为,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文字与图像、音频、视频的融合,或者说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融合,还可以把媒体与会展、旅游、金融等其他行业进行融合。[4]就是说要借助双方媒介的优势,开展线上传播的同时,面向受众开展线下活动,这种融合将不再只是传播工具的变化,而要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和经营方式。

首先要转变观念,放低姿态,把受众变成自己的用户。传统媒体往往只关注自己了什么,很少考虑受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更不用说做受众调查了。传统媒体在融合新媒体的过程中,媒体人一定要明白,只有稳定的用户群,才能支撑稳定的商业模式。传统媒体在试水新媒体时要有“服务至上”的观念,首先去了解用户是谁,用户需要什么,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将信息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用户。

其次要整合资源,大胆创新,寻找商业合作模式。前期可以通过一些民生类的服务、资讯,甚至政府资源的链接去发展粉丝。当粉丝群体固定后,需要不断挖掘商机,主动开辟“互联网”服务。

南方都市报系传媒的“跨界”产品“都惠来”,在报系拥有资深的采编和经营团队的基础上,通过与开发商紧密合作,提供最真实、有效的房源信息,并通过报系资源整合,对用户进行常规购房特惠以及针对性定制购房砍价等一系列专业服务。此外,该平台还与地产之外各行业的标杆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通其他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销售渠道,并互联互通。这一商业模式正是利用了南都的品牌优势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所做的有益尝试。

(四)以人为本,强化全媒体队伍建设

在常规意识中,纸媒就是做文字和图片,电视媒体就是声音和画面,广播就是声音,然而在媒体融合的今天,这一切都被打破了,为了成为全球高端消费群体观看视频直播的第一媒体,无论是《纽约时报》还是《华盛顿邮报》,它们都在网站开设视频直播节目来满足用户的这一需求,尤其是此类转型的领跑者《华尔街日报》,在2011年便推出了“WSJ Live”,每天直播视频节目不低于4.5小时。另一方面,《华尔街日报》大力构建另一款“World Stream”产品,这个产品的主要功能是直播记者从新闻现场发回的短视频。近两年,《赫芬顿邮报》大手笔投入HuffPost Live,2016年6月,声称要将HuffPost Live打造成一个名为HuffPost 24的全天候新闻视频网站。[5]同样在国内,几乎每一家电视台、广播电台都有自己的网站和公众号,除了推送音视频,更是大量地推送图文新闻。国内纸媒涉足视频虽然不多,却也蓄势待发。为了迎合媒体融合需要,全媒体复合型人才成了不少媒体单位对员工培养的主方向,媒体人仅仅会摄像,或者仅仅会撰稿,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展的需要。全媒体记者既要服务于电视,又要服务于网络,甚至还要服务于纸媒,既要通晓图文,又要略知影视,想要完全横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手机、微博、微信等不太可能,但至少能掌握二三种技能。如《华尔街日报》在5年前招入前福克斯电视台的财经新闻制片人,组建50人的视频摄制团队,同时还对800名日报记者进行了全媒体培训,人才的培养使得《华尔街日报》的视频业务真正得到快速专业的发展。

然而,技术终究只是手段,有的媒体一味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让文字记者学会用相机、摄像机,记者既会用手机客户端推送,又会网站后台管理,如此技能层面的全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人才。现在的全媒体人才不但要掌握多种技术,更要加强对多种媒体的总结和思考,掌握传统媒体的报道手法,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电脑、手机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要具备全媒体的多元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传统媒体是内容制造的主力军,新媒体是内容传播的新渠道。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媒体扩大影响力的不二选择。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无疑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健康网络文化”。随着媒介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然而媒体融合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一传统媒体一时的成效并不代表成功,但它们的有效尝试,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媒体融合的无限可能。传统媒体有着强大的采编团队,新媒体拥有异于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只要我们不断去挑战,并适时调整步伐,必能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

参考文献:

[1]筱舟,贺俊浩.转型融合之南都样本[J].中国记者,2015(1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筱舟,贺俊浩.转型融合之南都样本[J].中国记者,2015(11).

[4]高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4(12).

[5]《华尔街日报》抛弃直播做定制视频[EB/OL].全媒派,2015-07-22.

无人机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2015年我们严格按照全省《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强化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探索适宜本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和配套机具系统。加快推广应用,全面完成了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就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选择项目区:设置试验田项目区的选择按照玉米种植面积结合当地群众基础好,易于接受,便于推广的原则,我们将试验地点选在三卡乡、呼玛镇、北疆乡种植玉米面积比较多的乡镇,土壤多为棕壤土,属浅山坡耕地。

在三卡乡三卡村,依托瑞和种植业合作社,建设300亩示范田,在呼玛镇西山口村,依托科振农机合作社,建设示范田180亩。在北疆乡象山村,依托象山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试验田480亩。

(二)试验模式设置: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田与传统耕作对比田采取三种作业模式进行对比。

1、在三卡乡三卡村瑞和合作社试验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春季除机械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土壤耕作,直接使用迪尔1204拖拉机牵引吉林康达2BMZF-6免耕播种机在有秸秆残茬覆盖的地表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作业成本。种植品种为德美亚2号--播后喷施灭草剂—田间管理中耕追肥—收获。

技术要点:①免耕播种,株距为17cm,亩保苗6000株,播深为3cm。②机械施肥深度为10cm,亩施肥量为50kg。③高效喷药技术,利用合作社的北京丰茂3W-500型液体喷药机,采用咽嘧销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对植株进行高效高精度喷雾灭草。④当玉米7-8片约40公分左右时,用播种机的施肥铲深趟垄沟,追肥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侧距10-12厘米为宜,赶雨前追施尿素10公斤/亩。

2、在呼玛镇科振农机合作社示范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建设面积为180亩。

技术路线:秋季进行玉米机化收秸秆粉碎还田---用1204东方红拖拉机配套1LF-435型黑山翻转式双向深松浅翻犁深松30cm以上---冬季休闲---春季用马斯奇奥MT-6型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品种为德美亚2号---播后喷施灭草药--田间综合管理。

技术要点: ①深松技术,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深松机进行浅翻深松,深松深度30cm,打破犁底层,且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不漏,到头到边。②气吸式精密免耕播种,株距为17cm,亩保苗6000株,播深为3cm。③机械施肥深度为10cm,亩施肥量为50kg。④高效喷药技术,利用合作社的3wm-1500型液体喷药机,采用咽嘧销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对植株进行高效高精度喷雾灭草。

3、深松重耙精密播种模式。建设面积480亩.技术路线:深松重耙起垄待播状态春季精密播种药剂灭草田间管理收获。种植品种为鑫科育1号和利和16。

技术要点:①深松重耙整地起垄技术,用迪尔JD2204拖拉机配套沃尔1DSL-3600松耙联合整地机进行作业,深松深度32cm以上,然后用道依茨2104拖拉机配套佳农北方1BYZP-6.2型56片耙进行碎茬碎土作业。②精密播种深施肥技术,用道依茨2104拖拉机配套沃尔2BQD-12型免耕播种机进行气吸式精密播种深施肥,株距为17cm,播深为4cm,垄间行距为65cm,亩保苗株为6000株。施肥量为57.5公斤,施肥深度为10cm。

(三)作业机具及技术要求:玉米秋收后留高茬(25cm)过冬,采用免耕播播机进行播种,播量为2.0kg,播深3-6cm;除草方式为化学除草,采用咽嘧销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时间为6月20日-7月5日。机械深松放在苗期,每年苗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为20-30cm,时间为6月20日-7月5日。全方位深松的地块,每2-3年,在秋季,进行深松一次。

(四)试验三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在同等水、肥条件下,种植同一作物、品种,同时播种,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对比测试、分析。

(五)试验监测的内容及方法:主要包括低温测试、土壤含水率测定、作物生育期观测、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土壤有机质测定、作物产量测定、地表覆盖测定、生产成本核算、配套机具性能考核。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领导

我们向县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召开相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部署我县保护性耕作实施工作。首先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吴志忠同志任组长,农机局局长任副组长,由财政局、农业局和实施区各乡镇长等十多家单位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并且成立了由县农机推广站站长任组长,有5名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工作。同时我们还聘请东北农大工学院周福君副院长、县农技推广中心丁济文等5人担当技术顾问,组成专家顾问组,协助解决实施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在组织机构健全之后,领导小组精心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分月工作规划,制定工作职责,分解任务,使得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人管、有人抓,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二)围绕农时季节,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

在推广宣传工作中,把技术宣传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首先是组织实施区乡(镇)、村干部,合作社社员和种植大户,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动员会”,发动群众,澄清各种思想顾虑和障碍,放心大胆地应用保护性耕作这门新兴技术。其次是组织编印了2000余份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资料,及时发放到实施区农户手中。再次是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大讲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目的和好处,效益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逐步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在技术培训方面,我们紧紧抓住机收玉米留高茬、机械深松、杂草防控、免耕施肥播种四大技术环节。以召开机具演示会,现场培训会的形式,培训农民。5月11日在北疆乡象山村召开“玉米免耕播种现场会”,8月12日在呼玛镇西山口村召开“保护性耕作高架植保机及植保无人机现场演示会”,9月27日在三卡乡沿江村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观摩会”,宣传和讲解免耕播种作业的优势和好处,实地参观示范田玉米长势。

(三)量化工作指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

我们项目实施方案的工作进度安排,分解工作指标,细化、量化实施工作的环节及任务,制定分月工作计划表,使得实施工作有条不紊,有效展开。我们还按照分月工作计划中的作业环节,落实具体负责人,实行“一抓到底”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即每个工作环节都有人主抓,每块示范田都有县站技术干部包抓,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保障保护性耕作项目任务的顺利实施。

(四)严格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管理

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工作,建立技术档案,形成技术总结报告,逐步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耕作模式。建立现代农机合作社牵头,农机大户参与的农机服务网络。提高机械利用率,确保各项技术措施高标准完成。主动接受省站专家组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考评。

加强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认真执行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确保专人严管项目资金,在财政局监管下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坚决杜绝挪用、挤占

等现象发生。

三、取得成效

(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成本效果明显。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省去了传统的燃烧秸秆、旋耕灭茬、破垄夹肥、镇压等多道单独作业环节,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环节3—5次,节约用工40—50%,每亩节约生产费用40-70元。

2、抗旱保墒能力增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田实行深松,打破犁底层,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建立了土壤涵养水库,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墒情。同时,由于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有效降低了水分蒸发,提高了蓄水保墒能力。

3、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实施保护性耕作,由于采用秸秆还田覆盖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壤年增加有机质0.065%,如果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以上,土壤中有机质开始富集,地表土层开始松软。

4、增产效果明显。10月20日我们邀请县统计局、推广中心对示范田进行了测产,保护性耕作示范田平均亩产为599公斤,对比田亩产为564公斤,全县平均玉米亩产553公斤。经调查统计,较对比田产量增产6.2%。按玉米现价2.0元/公斤计算,亩增收可达70.4元,加之亩节约生产成本平均45元,农民每亩增收节支约115元。

(二)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1、地温变化。播前:免耕播种项目田留高茬试验田各层平均地温与传统耕作对比田地温分别低0.2℃-2℃,其原因是项目田地表覆盖物多而减缓地温升高。玉米留高茬深松试验田深松后比对比田各层平均地温高0.1℃-1.3℃,其原因是深松后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更多地接纳热能。

2、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播种前:由于示范田地表覆盖好于对比田。冬春季存雪量大,存雪时间长、蒸发量少,因此留高茬示范田对比田0-30cm土壤含水率平均高0.5%。对比田含水率低也是因为翻耕后容易跑墒。雨后24小时:由于玉米秸秆腐烂分解,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变的疏松,孔隙度增加,这样就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同时地表覆盖物还可以减缓雨水径流,延长雨水存留时间和入渗时间也增加了土壤贮水量。经测定:示范田0-30cm土壤含水率比对比田高1.5%左右。苗期深松的耕地雨后3天测定的数据看,0-30cm土层水分比对比田同层高0.8%-1.5%。其原因是苗期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活化了土壤,相对增加了土层厚度,有效地减缓地表径流,提高了土壤接纳降水的能力。作物生长期、封冻前:经测定,这两个时期0-30cm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对比田分别高0.7%-1.6%。

3、作物生育期观测:经测定项目田比对比田出苗早3-5天,苗全早6天。其原因是选用先进的指夹式播种机,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厚度一致而且比对比田覆土薄,因此出苗早、出苗齐。三叶期早3-5一碱叶期株高也明显好于对比田,作物成熟期比对比田早5-7天。在播种前考虑由于地表残茬过多,影响播种质量,造成出苗率降低,所以采用半株距播种,即株距为13-15cm左右,保证项目田的出苗率为90%以上,补充因残茬和秸秆影响出现的缺苗断条现象。

4、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的时间放在苗后作物生长期,这样除净率高,效果好,成本低。玉米选择吉林市吉丰农药,除草施药方法:每亩用药量4500-5625克/公顷(300-375克/亩)按规定每公顷用药量兑水600-900千克(每亩用药量兑水40-60千克)。

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秸秆还田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腐烂,使土壤变的疏松,增加了土壤活性,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土壤有机质增加,有利于作物生长。

6、提高了作物产量,增产原因是项目田土壤含水率、土壤肥力均好于对比田,因此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实施,产量增加也是必然。

7、减少了风蚀,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项目田地表覆盖率比对比田提高,覆盖量增加,同时项目田在冬春大风季节采用根茬固土,播种又尽量减少动土,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风蚀。

(三)取得的成绩。第一总结确立了适宜本地区垄作特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第二取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第三逐步提高了领导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第四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队伍,具备了大面积实施的条件。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测试仪器落后,测试结果不精确。测试风蚀、水蚀、土壤容重等指标的测量未能完成,土壤有机质质量的测定不方便,测试手段落后,缺乏比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项目实施期短,我县属高寒地区,气候寒冷、空气相对干燥,作物秸秆根茬的腐烂时间长,在短期内土壤有机质增加效果不明显。

3、虽然我们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但是由于的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深蒂固,加之农民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影响了此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进度。

4、保护性耕作机具价位高,补贴资金少,推广难度大。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田间杂草发生量大,纯免耕播种存在拖堆断条影响播种质量。

(二)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增加深松补助金额,对保护性耕作给予一定作业补助。

2、保护性耕作技术属于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延长示范推广年限,巩固提高示范推广成果。

3、进一步提高保护性耕作机具购置补贴额度,优化机具结构和性能,增强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4、坚持行政推动和宣传、引导示范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示范推广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而广之。

五、提升和改善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与项目实施同步推进,充实农机推广技术人员,指导示范区开展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标准制定和机具选型,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宣传、信息咨询、检查评估和接受考核验收等工作。开展知识更新工程,选派1名同志参加农业部培训班,组织10名农机推广技术人员赴齐齐哈尔农机校参加基层农技人员(重点班)培训。推进技术交流与研究,组织赴泰来县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改善推广工作条件,投资15万元新购吉林康达免耕播种机、灭茬机、中耕深松施肥机。购置大型复印机、照相机,购买测水仪、烘干箱等检测设备。保证农机推广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提升农机推广站的公共服务能力。

六、下一步打算

1、计划利用冬闲时间召集农民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

2、召开保护性耕作研讨会,创新发展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农机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制定明年工作方案。

3、做好项目分析总结工作,探索适合本地的最佳技术模式。

无人机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这次培训是以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残控制为重点组织的一次培训,而且也是贯彻落实年初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上午,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海洋农业研究中心强主任和王老师分别作了精彩授课,老师的授课系统、全面、针对性强。培训结束之后,建议大家把材料拷回去,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学习,更好的落实好我们的绿色防控和农残控制工作。刚才,科技处张处长就绿色防控、农残控制、科技项目和烟叶生产谈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根据培训班的要求,结合落实会议精神,我谈四点意见。

一、细化措施,确保今年完成收购计划

今年,全省烟叶各项工作较为主动,各产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公司)党组的战略部署,围绕“补短板、提质量”,大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上次会议上,许总用打好了六个攻坚战来总结,对今年以来的烟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烟叶生产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有需要解决的难点、焦点问题。当前如绿色防控的问题、烤房维修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烟叶采收、烘烤、回潮等等,这些都是在阶段性环节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从年初到现在,大家一直在绷紧一根弦,而且和大家沟通的时候,普遍反映很有成就感。由于我们前期各项工作相对比较扎实,整个烟田的长势长相非常好,下一步大家更需要绷紧这根弦,不要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如果现在绿色防控抓不好,出现农残问题,烤房维修做不好,出现漏烟问题,全年的工作就要打折扣。所以要卯足劲,把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扎扎实实的解决掉,最终才能取得好的结果,让大家全年的努力变成最终的工作成效。如果出现松懈思想,任何一个环节工作落实不到位,必将对全年烟叶生产造成影响,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许总在多次会议上指出,今年要确保完成烟叶收购计划,为全年烟叶经营和下一步开拓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尽管前期大家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成效比较明显。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烟叶生产还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劣杂品种清理、面积核实和自然灾害等。下一步,要按照徐总在日照会议上的要求,坚持不懈抓好劣杂品种清理,在大田团棵至旺长期开展第四轮排查清理,并在采烤、收购、内部交接环节严格把控,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劣杂品种彻底清除。在上次会议上,许总提出要在6月10日前完成面积核实上报,要真正把面积做实、核准,为下一步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近期,各地市都在面积核实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逐户核实种植面积。最近采取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烟叶上的同志采取电访的形式询问烟农,专门给所有烟农打电话:“种了多少烟?种的什么品种?面积是多少?多少块地?等等”,下一步还将对大田管理中的“打了什么药?打了几次?效果怎么样?病害情况怎么样?”,通过电话的形式进行跟踪询问。我认为这是对生产现场管理措施一个非常好的补充,老百姓不说假话。建议各个地市学习这样一个好的经验做法。省公司计划在6月中下旬开展第一轮烟叶生产检查,对各产区面积核实情况进行抽查,并对劣杂品种清理情况进行核实。同时,我们还要抓好防灾减灾工作,7、8月份的气候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去年前期整体生产形势较好,但8月份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对烟叶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要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把排水沟提前挖好,涝灾、雹灾易发区域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各产区要加强产情调查和产量估测,切实提高生产把控能力,在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的同时,确保完成烟叶收购计划。

二、围绕烟叶质量安全,切实抓好绿色防控和农残控制

2016年,国家局启动实施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以来,我省烟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烟草绿色防控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烟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初步建立;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力度大;生物性信息素“诱捕器”等理化诱控推广应用广。今天上午通报的烟叶农残情况,尽管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大家也应看到,35个批次的样品农残超限,实际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防治烟粉虱造成的杀虫剂残留超限,另一类是防治根茎类病害和叶部病害导致的相关农药残留超限。其中,多菌灵和啶虫脒两种农残超限样品加起来是29个,也就是说83%的样品农残超限是因为这两种药。今天上午,任主任和我沟通的时候,建议今年把多菌灵列入禁用农药。因为连续几年多菌灵检出和超限比例都比较高,而且多菌灵对目前烟草病害防治作用不是很明显,替代农药也非常多。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也要看到我们近年来在农药使用、农残控制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我们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云南和贵州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烟叶农残监测体系,湖北、安徽、广东、重庆实现防治烟草蚜虫农药“零施用”,贵州遵义成功开发蠋蝽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技术,开辟烟草虫害防治的新途径。我省烟草绿色防控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推广的面还不够广,产区之间不平衡,进一步加强绿色防控工作非常重要。下一步,要围绕烟叶质量安全,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防控要做细。通过大垄高垄深沟和排水沟的配合,确保排水顺畅,预防根茎类病害发生和蔓延。今年我们有这个信心,有了大垄,降雨对根茎类病害传播的影响将会大幅度降低。农残是不是超限,关键在于用药情况,只要病害轻了,用药少了,农残肯定会少。当前烟田土壤墒情不错,烟叶长势良好,中耕以后要尽量减少田间操作次数,避免病害的传播。要充分发挥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的作用,及时监控病虫危害情况,做到及时、合理、准确用药,坚决避免乱用药现象的发生。农业防控要做细,还要重点关注、关注重点。很多农残的超限,是由于出现病害以后烟农有病乱投医。对已发生病害或病害发生趋势比较明显的烟田要重点关注,重点是关注它的合理用药、关注它的防控效果。防止病害传播,一是消灭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个别烟田已经出现了马铃薯Y病毒病,有的整株烟叶变形,建议在烟株还未长起来之前,整株烟叶受到伤害、在烟田里价值不大的,及时进行清理,把烟株底下的土一起清理,让它远离烟田,即使发病棵数比较少,也不要把它留在地里作为传染源。另外,还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烟叶生产机械操作、人进烟田,如果先碰到病株烟叶、再接触好的烟叶,接着就会引起病害传播。为了提高防控效果,建议在农业防治上,要重点关注病害烟田,关注重点是往年出现超限的农药使用情况。

2.天敌资源利用要做实。按照《2018年度山东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要求,今年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要全覆盖;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推广25000亩,解决后期使用啶虫脒的问题。同时,对异色瓢虫、赤眼蜂、蠋蝽在实施方案里都有具体要求,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好天敌资源,确保完成生物防治任务目标。临沂、潍坊要抓好烟蚜茧蜂、丽蚜小蜂、蠋蝽、异色瓢虫的繁育工作,引进商品化赤眼蜂,满足全省烟区生物防治需求。大家要分析一下烟粉虱发生的区域,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尤其是靠近蔬菜种植区的烟区,烟粉虱危害是比较重的,对这个问题研究透、解决好了,啶虫脒农残超限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3.理化诱控要全覆盖。去年,诱捕器在防治烟青虫、棉铃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烟农的充分好评。这一次的农残检测,烟青虫和棉铃虫的用药残留就没有。要尽快把诱捕器安装好,确保今年实现诱捕器的全覆盖,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同时,要加强植物保护剂和诱导剂的应用,加大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力度,做好农药的轮换使用,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农药来源要严控,使用要规范。各市公司要制定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目录》和农药使用操作规范,明确农药的名称、规格、防治对象、常用量、最高用量、使用次数、使用时机和安全间隔期等内容。烟田所用农药必须是烟草目录推荐用药,由烟草公司、合作社统一采购发放施用,并对发放种类和用量进行登记,从源头上杜绝滥施药、乱用药的现象。针对常见病虫害,每种防治对象要采购不少于2 种农药(不同有效成分)作为储备农药。要严格控制采购往年超限或检出率偏高的农药,引导合作社、烟农选用生物农药。烟农和合作社施药前必须经烟站同意,烟技员要对所承包烟田施药全程跟踪,建立档案,详细记录烟田用药情况,为我们了解有关情况,落实相关措施,提供依据。市、县级公司要定期对烟田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坚决杜绝未经允许私自采购、施用农药的行为。今天中午,我有两个地方感触比较深,一个是和侯总沟通的时候,谈到安丘今年烟叶农残零检出,党委政府对农药的管控非常严格,他们的稽查大队凡是发现市场上有卖违禁农药的立即查处。社会上的农药质量提高了,烟叶农残控制效果就好。另一个体会是蒙阴,蒙阴是临沂的饮用水水源地,2016、2017年都没有农残超限,水源地的用药是非常规范的,党委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农药使用进行监控,管理是比较到位的。所以说,农药的来源是个大问题,对于出现农残超限问题严重的乡镇或者区域,建议市、县公司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农药的采购和使用进行规范。市、县级公司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植保无人机飞防,在保证防控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5.切实发挥示范区的带动作用。示范田要集成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努力打造绿色防控、农残控制的样板田。2018年原则上禁止在示范田内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烟青虫和蚜虫,坚决杜绝杀菌剂类超限,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整体水平。

6.建立承诺制、责任制和奖惩制。要建立烟叶质量安全承诺制。“市公司-县公司-烟站-烟农”要逐级签订承诺书,将不在病害重的地块种烟,不通过非正常渠道采购农药,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农药、烟叶农残不超限等内容列入承诺条款。对不按照承诺执行的烟农,酌情调减、甚至取消下一年度种植计划;对不按照承诺执行的市、县、烟站和技术人员,严肃问责。要建立烟叶质量安全责任制。逐级成立烟叶质量安全管控领导小组,安排专人专项负责农药采购、施用监管和取样送检工作。要建立烟叶质量安全奖惩机制。市公司要把绿色防控、烟叶质量安全列入烟叶生产考核重点内容,与个人绩效挂钩;设立烟叶质量安全专项奖,对在省局(公司)或国家局组织的烟叶农残检测中,连续两年农残超限零检出的单位进行奖励。今年,国家局科技司将就农残超限问题进行约谈,省局(公司)也将对被检出农残超限的市公司进行约谈,市公司要逐级追究农残超限单位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以成熟度为中心,切实抓好烟叶生产各项工作

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基础,更是烟叶市场的基础。从近几年烟叶经营情况看,成熟度不够、淀粉含量偏高是影响烟叶评吸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成熟度也是烟叶等级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抓好烟叶成熟度对提高烟叶质量、开拓烟叶市场、实现全省烟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期讨论制定的《烟叶成熟度管理办法》将于近期下发,各产区要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检查考核,加大奖惩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1.提高烟叶的耐熟性,真正做到养熟。从近期情况来看,降雨较为充足,土壤墒情较好,为下一步烟株正常发育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6、7月份仍然存在局部区域、局部时间段干旱的风险,降水不能很好地满足烟株生长需要。大家仍然要做好抗旱准备,确保浇足旺长水和成熟水,保障烟株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后期的成熟水,这几年凡是浇过的成效都非常明显,对上部烟叶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切实抓好烟田揭膜,并根据气候和烟株长势,适时开展中耕培土。要适时合理打顶,适当留叶,通过打顶调控中棵烟,促进烟株营养均衡。

2.严格落实采收操作规范,真正做到采熟。采熟是提高烟叶成熟度的难点,也是我们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点。抓好采熟,首先必须把老办法做实,通过算账对比做通烟农的思想工作,做实烟叶采收“准采证”制度,把控制采收次数、烤房管控、停炉靠熟等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其次,要加大专业化采收服务力度,每个合作社都要建立采收专业服务队,以提高烟叶采收成熟度为核心,统一采收标准,完善管理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实行采收队员工资与采收质量挂钩,提高专业化采收服务水平。要加强创新。今年部分产区创新使用比色卡、比色手环、叶绿素检测仪等方法,直观展示和精准判断烟叶成熟情况。各产区要继续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向其他烟区学经验,向烟农学办法,对提出有效“金点子”的技术员和烟农给予奖励,努力在烟叶采熟上实现新突破。

3.严把烘烤工艺,真正做到烤熟。俗话说,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把烘烤这个“聚宝盆”用好,把烟叶烤黄、烤亮、烤软、烤香,才能够把前期的努力变成宝。首先,要切实抓好烤房漏烟的排查维修工作。前期,各产区分别对漏烟烤房进行了初步排查,从排查结果看,任务非常艰巨,情况十分紧迫。各产区要尽快完成漏烟烤房排查,制定解决方案,宜调则调,宜修则修,确保不耽误今年烘烤使用,坚决杜绝因烤房漏烟造成的烟叶质量问题。其次,要更加注重烘烤队伍建设,确保每个烟站至少配备1名烘烤主管,每300-500亩烟田配备一名职业烘烤师,每座烤房(群)都要有一个司炉员骨干,对辖区烘烤工艺负责。烘烤师、司炉员要全部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由县公司进行技术和实操培训,确保烟叶烘烤工艺落实到位。要把自控仪操作权限管控作为工作重点,坚决杜绝未经烘烤主管允许私自修改烘烤曲线的行为。要围绕提高烘烤责任心,完善烘烤师、司炉人员考核机制,把烘烤质量与合作社烘烤专业化服务补贴挂钩,与司炉人员工资收入挂钩,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今年每个合作社都要开展这项工作。

四、提早谋划,切实做好烟叶收购准备工作

在日照会议上,徐总要求今年全省7月下旬开始收购。这是收购模式的一次重大调整,对提高烟叶收购质量、规范烟叶收购秩序、推进原收原调、提升山东烟叶市场信誉具有重要意义。提前收购需要做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大家要认真研究,统筹考虑,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徐总要求,我们要学习皖南的经验,把专业化分级纳入收购流程,烤房的烟叶直接进入收购程序,避免烟叶到烟农家里去分级。有些地市方案已经报到烟叶处,总体感觉不是很完善,还没有把这一点真正的吃透、认识到位。因此,在制订方案的时候,要明确以下几点:

1.将烟叶分级加工纳入收购流程,确保烟叶从烤房直接到烟站,杜绝烟农在家中初分级。制定的所有收购方案,都要围绕这一条来,就是研究烟叶从烤房进入收购流程。如果烘烤工场有收购场所的,直接进入烟叶加工收购;烘烤工场没有场所的,直接由烤房进入烟站进行加工收购。烟叶从烤房到烟站,实行按炉次收购,边烤边收,减少了中间环节,可以有效解决掺杂使假、非烟物质、盐水回潮、硫磺熏蒸、烟叶外流等一系列问题,真正达到我们对烤后烟叶完全可控的目的。近年来,安徽皖南烟叶公司一直采取这个办法,效果非常好,工业认可度非常高。大家学习皖南的经验,首先要把这一条做实,即烟叶直接从烤房进入烟站收购流程,这一条做不实,其他的配套措施就跟不上,提前收购就失去了意义。各产区在思想认识上和行动上要高度统一,从管理措施上、流程设计上、政策制定上都要按照这个要求去考虑、去落实。

2.认真研究烟叶从烤房直接进烟站的相关配套措施。第一个,要切实提高烟农的配合度。烟农同意不同意,是抓好提前收购的前提。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农场和大户没有问题,关键在少数的小户。也就是说70-80%的烟农是认可的,只有那些有侥幸心理、想掺杂使假、想获得不应该获得效益的烟农不认可。要加强宣传,算账对比,让烟农明白提前收购在减少烟叶损耗、降低分级成本、增加种烟效益等方面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第二个,要解决好烟叶回潮问题。今年必须实行集中统一回潮,不允许烟农在家中回潮,这是一条原则,也是下步督查的重点。当然,要结合当前实际,充分发挥好相关设施、设备的作用。日照提出,将烟农烤后烟叶交由合作社统一托管回潮,贵州等省在烟站配套回潮设施,烟叶从烤房直接到烟站,由分级专业队负责在烟站回潮,都值得我们借鉴。还有一个办法,我们的育苗工场就是一个很好的回潮场所,把育苗池里灌满水,太阳一晒,烟叶在育苗棚里回潮效果就非常好。要利用好我们的设施设备,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积极创新,解决烟叶回潮问题。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必须保证不在烟农家中回潮。只要在家里回潮,非烟物质就控不住,其它如掺杂使假等问题相应而来。第三,定级收购模式要进行研究。收购期间,也是田间管理、成熟采烤关键时期,必须确保生产收购两不误,今年的收购如果按照传统的定级模式可能行不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生产收购人员的调配,对定级收购的模式进行认真研究和创新,既要减工降本,还要保证规范。皖南是在烘烤工场直接加工成包,用专用车辆拉到烟站,一包一包的看,稍微有点问题的就近加工,问题突出的退回。皖南的收购效率非常高,有两个大烟站,其中一个烟站一个季节能收15万担烟叶,另一个能收10万担烟叶。只要在前期分级过程中控制好,责任追究落实好,成包以后就能够确保质量。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在烟站分级的过程中就定级了,如果定不了级,烟农是不会让把烟包拉走的。我前段时间调研的时候,有的同志就讲,如果定的级不准,把这个烟再退给烟农,要造成纠纷。这个要分清楚,你只要定了级,烟叶就是烟草公司的、不是烟农的,定级不准是在专业化分级过程中出的问题,要追究我们内部的管理责任,而不是去和烟农扯皮。所以说,皖南的经验里面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需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