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事管理工作经验总结

人事管理工作经验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事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事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011-02

信息时代的发展对当前的经济社会活动带来了极大地影响,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更是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为医院管理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工作方法,并且为病患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探究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不够重视

随着医院管理改革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仍然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不够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融合并不是特别理想,医院管理系统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2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人才比较缺乏

当前医院管理中缺乏与计算机信息方法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处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一些医院的老职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够熟练,而且缺乏相应的管理工作经验。另外,由于医院对该项技术的应用不是特别的重视,忽视了计算机信息方法应用的培训管理工作,职工的自学积极性也不够高,在医院管理中无法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1.3 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影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计算机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时间不长,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在方法技术应用的监督和维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院信息技术管理存在漏洞,对管理对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有的甚至会产生信息丢失。另外,有的医院制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制度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医院工作的特点不够符合,无法为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 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2.1 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重要作用

医院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医院要加大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硬件设施的建设,做好计算机相关设施的采购,完善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强化宣传,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应用思想意识,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中应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2 做好计算机管理信息方法的深入应用工作

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计算机信息方法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与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首先,在病患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病患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病患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管理的效率。例如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对门诊挂号、取药、缴费等项目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病患的等待时间,而且还能够为病患就医提供便利,有利于节约医院的资源。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日常门诊量、病患住院情况以及相关收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医院床位进行统一调控,为病患的用药量和治疗情况进行控制和分析,并且在病患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在药品管理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对药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建立药品管理信息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对医生的处方药进行评估,控制药物的使用和金额,在药品存储、销售、使用和采购等各个管理环节都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还应当被充分的应用到病案管理中,病案管理关系到医院的医疗经验总结、病患疾病治疗过程、医疗报销服务以及相关治疗证明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对病人的治疗过程、病变状况进行收集和统计,详细、直观地记录病人在医院治疗之前的相关状况和治疗情况,确保医院病案管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3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管理工作队伍

人才是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首先,医院要做好相关专业人员的引进工作,尤其是需要引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人员,为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提升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其次,医院要做好职工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培训工作,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医院职工的信息化工作技术和水平。另外,医院的职工也要积极地参与到相关培训中,并且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学习经验、总结教育,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方式,提高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水平。

2.4 强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为了更好地在医院管理中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效能,医院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根据当前医院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漏洞、技术漏洞和管理漏洞等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是要在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安全和网络维护安全方面要做好相关工作。要做好系统身份验证、识别等操作,通过设置系统应用权限或者是登录密码身份验证等方式,对进入系统的人员进行限制,减少信息盗用的现象。另外,还要优化医院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做好网络安全监管,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提供可靠地机制保障。

3 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而且在医院功能发挥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需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解决,提高应用范围、做好制度、认识、宣传、人员和机制保障,切实落实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孟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现状及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5): 128-129.

[2] 李冠宏.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56,84.

[3] 郑德琴.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 86-87.

人事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审计;管理机制;创新

一、国家审计实施现状的分析

(一)国家审计系统观念比较落后

1.宏观经济管理的观念比较淡薄。二十多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领导一再要求审计人员从微观着手、宏观着眼,从体制、机制上找问题,事实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审计人员满足于把财务资料核查准确,把收缴额、罚没收入等指标看得过重,不能站在政府工作全局的高度谋划和组织审计,不善于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剖析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影响了审计机关职能的充分发挥。

2.重行政命令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习惯于用行政方式管理审计业务,多数情况下,怎么干、怎么审、怎么处理,领导说了算,这样不利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也不利于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对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由于现行人事制度的缺陷、考核激励机制的缺失、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干部队伍明显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制约着审计队伍的发展,审计转型理念未到位、审计人员宏观思维欠缺、现代审计技术方法运用不够等新问题的出现又制约着审计转型的步伐。

4.审计创新力不强。社会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审计方法和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审计机关习惯于用过去的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对审计新技术、新方法接受比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风险。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等领域中的普遍应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审计机关的审计技术手段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审计信息化建设已显得十分紧迫。

(二)审计监督封闭运行,未做到审计结果公开

二十多年来,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处理处罚等都是处于封闭运行状态,审计项目在封闭状况下自行确定、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只有个别人知道情况,公众知情度严重缺乏。审计结果公开,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内容、结果、举报方式等采用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的制度。根据系统理论,任何一个系统只有对环境开放,同环境相互作用,同外部交换物质、能量、信息,自身才能生存和发展。国家审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如审计人员的招聘与流动、审计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审计结果与公告等,这些都是系统开放性的表现。国家审计恰恰通过这种交换才能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下,实现自身功能和发挥自身作用,达到推动社会经济前进发展的目的。在国外,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都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审计公告制度可以将审计机关一家的监督扩大为全社会的监督,从而可大大增强审计监督的威慑力。因此,实行审计公告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审计处理处罚不严,导致审计合谋行为时有发生

1.审计处理处罚机制缺陷,未做到审处分离。没有建立一整套制约措施,处理处罚含糊不清,审计执法的强制性措施没有力度,审计人员的提拔任用、经费来源等方面受其他部门的影响较大。有的将审计执法行为与自身经费挂钩,为自身“口粮”而打算;有的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由于审计执法机制缺陷,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审计执法的严肃性,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审计执法的力度和廉政建设的深度,导致审计合谋存在。

2.审计自主裁量权过大,未做到严肃执法。由于审计人员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分析、推测、判断问题角度不一样,就会带来审计执法的多样性和审计质量的风险性,个别审计机关和人员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利益,对违法违规问题轻处理处罚。由于审计方法的多样性,没有统一的、可操作的的审计方法和手段,造成审计执法不严,审计自主裁量权过大,为审计合谋存在提供了可能。

(四)尚未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绩效考核是审计工作的指挥棒,是实现奖优罚劣的重要举措。当前相当一部分审计机关尚未制定科学、完整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审计人员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素质能力无法充分衡量,也间接地引发了部分审计人员思想中“工作干多干少无所谓、干好干差一个样”,“多干不如少干”等不正确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多数审计机关缺乏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的结果得不到反馈和提升,加重了审计人员的不信任感,进而妨碍了考核的指导教育作用;二是未实现考核指标的量化和细化,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往往成为领导及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观评价,以至于考核结果不敢公开,更谈不上绩效面谈和反馈,很难取得审计人员的信服。

(五)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僵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落后。其主要表现:(1)机构之间业务交叉、职能重叠。审计机关的业务部门有的按被审计单位或行业、有的按资金性质来划分,导致业务、职能的交叉重叠和重复审计。(2)按现有机构及其审计范围安排工作,造成任务有轻有重。审计对象和范围按部门归口管理,年度审计任务一般也按此原则分配,这样就造成有的部门人力资源不足,有的部门审计力量相对过剩,有的审计对象年年审,有的审计对象几年也审不了一次。受审计管理体制和编制限制,上下级审计机关,彼此各自为战,审计资源难以整合,审计信息难以共享,导致审计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重复审计和审计监督盲区同在。(3)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多元化、实施项目管理难度大。审计项目管理工作是审计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化程度关系到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是否高效。当前审计计划管理的统筹、协调、综合能力较低,计划执行缺乏有效控制,对项目进展、资源和力量整合、质量和风险控制以及目标的实现疏于管理,项目完成后质量评估、绩效评价、经验总结等也不能实质性跟上。

二、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国家审计系统组织结构新模式

1.创新管理机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审计理念创新。(1)要以科学发展的思想统领审计工作。发展是审计工作的动力,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总结经验、规律,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抛弃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观念和老做法,自觉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等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新理念、新思路,保证审计工作可持续的发展。在审计理念创新上,要突破传统的手工审计,实行计算机审计的模式;在组织方式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式审计,实行全面开放式审计;在审计管理上,突破传统重查轻整改模式,全面向既查问题又重整改模式转变;在目标定位上,突破传统的资金真实合法性审计,全面推行全部政府性资金绩效审计和宏观服务型审计;在审计运作机制上,突破传统的资源分散型模式,全面实行资源整合型模式。(2)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贯穿审计工作。首先以人为本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是审计事业利学发展的核心。审计机关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特别是要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的审计;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审计工作的方向,是审计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使审计工作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相适应、与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相适应,使审计管理、审计机关的“人、法、技”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的发展相适应,切实提高依法审计能力,争取使审计工作上个新台阶。(3)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推进审计管理创新。创新审计的理念和方法是要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切实发挥好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必须适应审计工作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借助现代管理理论,创新审计质量控制的理念、制度、手段、方法,提高监督效能,推进计算机和AO审计系统的全面应用。积极推行联网审计。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技术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审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管理水平。应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实现在计划管理、质量控制、资源整合、审计方法和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的信息化,全面实现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

2.完善审计实施和处理处罚机制。(1)增强审计法制意识。首先要着力于营造良好的审计宣传氛围,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普及审计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审计工作、支持审计工作、重视审计工作、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其次要着力于维护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以争取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最后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行政首长要支持审计,要抛弃本位主义思想,自觉消除行政干预。(2)完善审计质量控制的配套制度措施。首先强化审计工作程序。从审计项目立项、制定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决定等各个工作环节,都要规定相应的期限,告知相应的义务,明确相应的责任。特别要注意控制和监督审计方案的科学性,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审计取证的全面性,审计报告的规范性;其次强化审计复核制度。审计机关要严格建立审计复核制度,确定专职复核人员,保证审计工作全过程合法,防止审计实施和处理处罚上的畸轻畸重。(3)加大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完善审计机制。在审计处理处罚上,实行了一种仅仅是挽回经济损失的低标准,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只有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处罚力度,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威慑,才会使违法违规的人刻骨铭心,才能有效预防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要对违法违规采取处理处罚必须有章可循,有理有据,需进一步加强审计立法工作,在立法环节上,人大应尽快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在执行环节上,做到审计实施和处理处罚分开,防止审计自主裁量权的滥用和审计合谋行为发生,保证经济处理处罚切实可行。

3.以审计信息公开运行机制,促进推行审计公告制的实施。根据系统论,越是开放的系统,其生命力越强,国家审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增加开放度上下功夫。国家审计增加开放性的重要方面就是增加系统的透明度,增加系统的透明度可以使系统更具柔性和渗透性。增加透明度一方面使外界对审计系统的运作更加明了,从而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使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得到揭示,督促国家审计系统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案。审计公告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推动政务公开,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有利于推进领导决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政府和各国家机关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强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廉政勤政建设;有利于完善国家监督体制,促进干部考评制度的改革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有利于完善财政和财政资金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促进财政管理和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推动审计决定的执行,促进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整改;有利于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促进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和加强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4.建立现代审计人才管理机制。按照“免疫系统”理论的要求,要立足审计队伍建设现状,重新审视审计人才管理现状,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积极探索现代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效益。(1)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实行审计人才纵向交流制度,基层审计机关可分批选派优秀审计人员到上级对口处室挂职锻炼,增强业务认知能力,拓展宏观思维;上级审计机关也可下派业务能力强、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干部到基层审计机关挂职,在丰富干部基层工作经验的同时,推动基层审计机关加快审计转型;实行基层审计机关内部轮岗制度,加速现代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审计人才的对外引进力度,积极争取引进高层次的审计人才,输入新鲜“血液”,增强队伍活力。(2)审计人员管理整合制度。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目标就是优化人才配置,产生1+1大于2的效应。积极开展审计机关内部组织机构适当变革、多项目“一体化”审计的探索,采取集中力量、统一协调、成果共享的方法,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在大型的审计项目中实现联组审计,发挥部门人才的共有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协同效应;实现机关体制外的人才借用,充分借助社会“外脑”资源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服务。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出机制,选拔业务优良、素质过硬、作风扎实、清正廉洁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3)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审计人员考核、奖惩、晋升等激励制度,对审计人员工作或业务成绩的质量、数量等状况进行考核,客观评价审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把审计人员的表现、完成任务、项目质量情况与个人奖励、晋升等利益挂起钩来,对表现突出或有特殊贡献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对,违法乱纪的人员给予惩罚,以奖优罚劣,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防止和纠正审计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保证审计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5.建立国家审计系统组织结构新模式。我国审计机关的现状是资源相对不足,现有的各种审计资源却只是被有限地利用着,如何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系统科学理论认为,结构与功能关系密切,系统的功能由结构和环境共同决定,非单独由一个因素决定,系统的功能与环境有很大关系,系统功能的发挥还需要环境提供各种恰当的条件、氛围,为充分发挥系统功能,需恰当选择、营造、改善环境。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的组织结构也应改变以适应其变化,因而改革现行审计组织结构,推行矩阵制审计组织结构新模式。

(1)审计系统组织结构新模式的分析。我国审计机关现行的审计组织结构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如图1-1所示),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审计对象作为划分的基本原则,在审计机关建立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工作的内容、形式日趋复杂化,其弊端日益突出。如一个部门事项只由一个部门负责全部处理,一个部门内不可能具有与整个机构的审计力量,这样必定缺少某些方面的人才,同时有些人员又用不上,造成人才浪费。根据目前环境,建立矩阵制审计组织结构(如图1-2所示)十分有必要。这种模式实现组织机构的动态化管理,审计机构设置应以审计项目管理为中心,把审计程序和审计业务分类作为两个基本因素,寻求机构设置与项目管理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审计程序上看,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成果运用三个阶段。审计管理层次负责第一、三阶段工作,包括计划管理、资源配置、处理处罚、成果运用等,主要有办公、处理处罚等部门组成。审计实施层次业务计划部门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将人力资源纳入计划管理审计计划确定后,直接安排到审计组。从管理学来看,这种模式能保持整个组织机构的稳定性,其具有事业部制的特点,又有弹性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审计组结构是一种临时性结构,其设置用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明确规定的复杂任务,是临时性矩阵结构的一种简版。审计组的成员一直服务到目标达到为止,其成员转换到另一审计组。因此,矩阵制组织结构使审计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具有经济性。

(2)建立矩阵制审计组织结构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利用审计资源。矩阵制组织结构实施项目审计组是动态的,项目审计组临时由计划部门调配组成,它突破了人才部门所有的框框,创造了系统内人才优化配置的机制,降低运行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建立了审处分开运行机制。审计项目由审计小组审计后,提交审计处罚部门处理处罚。审计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得到公正、公平的处理处罚,减少审计自主裁量权,从理论上可以阻止滥用权力的现象;第三实施项目审计组是动态随机的。实施项目审计组临时由计划部门调配组成,审计工作人员在新组织结构中作弊的概率小于现行组织结构,从而说明矩阵制审计组织结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更有效;第四有序度要大于事业部制的审计组织结构。从系统时效和系统质量上看,矩阵制的审计组织结构有序度都大于事业部制的审计组织结构,矩阵制的审计组织结构是一种比事业部制的审计组织结构更优化的组织结构;第五有利于审计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由于审计实施和审计处理处罚由不同职能部门来履行职能,审计信息再也不能封闭运行,推动了审计结果公开。因此,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具有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审计实施和审计处理处罚分开、审计信息公开和审计成果共享的特点,是提高审计效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良华,石盈.管理审计模式发展与管理制度变迁.《审计研究》.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