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学校体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而学校体育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构建学校有体育特色,教学有体育特点,学生有体育特长是当今体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成功之路。

2实践理论依据

2.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身心潜能,力求人的主体性高扬,追求身、心、智、能的全面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探索素质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有特是学校教育中各学科必须注意的共同问题,也是学校体育学科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未来学校体育思想和实践中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2.2现代体育科学理论证明,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陶冶学生的情趣和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社会化,

3研究目标

3.1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素质教育。

3.2通过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展开,让学生更喜欢体育课。

3.3强化学生体育意识,巩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拓宽视野,达到学生在放松中学习,切身提高体能强身健体、巩固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

4研究方法

4.1经验总结法:总结我校几年来开展体育工作经验,并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

4.2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关于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

4.3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我校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及根据我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

5实施过程和研究措施

本课题由体育教学优秀教师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郑辉主持,课题组成员倪文智积极配合,经过经验总结、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分析,专家访谈指导、设计实验验证等一系列研究,证明了本课题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构建体育特色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5.1第一阶段(2014.1―2014.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总结经验,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5.2第二阶段(2014.2―2014.3)前期准备,形成研究报告体系,完成申报工作

5.2.1设计问卷调查

5.2.2搜集文献资料

5.2.3设计实验方案对课程设置及改革的理论依据进行考证。

5.2.4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修改实验方案。

5.3第三阶段(2014.2-2014.7)进行不同年级学生新型体育项目课程目标,课程北荣,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的设置和实验研究。

5.3.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的解放,首先要求教师思想的解放,我校学生是为开滦培养的服务型人才,针对将要走进企业的学生,怎样让学生身体更强壮更能适应企业用人的要求,多次进行大讨论、大研究、通过学习研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初步形成职责分明、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运行机制,为课题研究断定基础。

5.3.2学生从高中走进大学,首先要过的就“是体质测试”50米、800米(男生1000米)肺活量 手握力,几项测试为了就是检测学生的体质体能,但是好多学生根本不符合国家制定的最基本的标准。所以测试不是目的,增强体能才是根本

5.3.3部分大一学生篮球、排球、根本没碰过,必须改革并且要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所以我们采取大一第一学期普修课,内容就是篮、足、排球、田径几大项目用15周的课程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普及了体育理论知识。

5.3.4大一第二学期,增强体能训练素质有针对的身体素质练习,锻炼大家的体能同事提高身体素质能力。

5.3.5针对我校是专职学校所以体育课是三个学期吗,那么大二第二个学期我们采取专选教学,课程涉及很多例如:排舞、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兵乓球、散手、篮球、足球等多个项目让大家按自己喜好去选择和学习。选项课一共15周同事是教会了学生一项自己走入社会以后自己也能去锻炼身体的一门技术。

6转变教学理念

6.1由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里、社会体育观转变。在教学中我们采取“自主学练”的教学模式和游戏化教学方法,打破旧框框,力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6.2建立竞赛活动体系,充分发挥活动的示范效应,学校每年都举行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

7成果分析

7.1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性尝试

“自主学练”的教学模式、“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积极尝试。

7.2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得到加强

由于在试验研究中,要求行动者参加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了学生的机型和主动性,从而为今后走社会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重新学习或者独立进行体育锻炼,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7.3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开展,促进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7.3.1从构建学校体育特色研究以来,由课内向课外,外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参与进当裁判,教师指导,推动了所有同学的积极热情。参赛学生逐步增加推动了学校体育文化,我校学生在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短跑冠军铅球亚军标枪季军等一系列名次。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探索了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并论述了强化高校辅导员专业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现状及存在问题;专业化方法和途径

自1998年扩招以来,一方面高校学生数量剧增,使许多莘莘学子可以踏上梦寐以求的大学路;另一方面,大众化高校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具备素质高、业务精的辅导员队伍来支持。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水平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 专业素质低,专职培训少

我国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在许多公办民办院校都选用硕士研究生高学历的人才来充实辅导员队伍,但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虽然非常注重考察思想政治建设、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但却疏忽了辅导员本身的所学学科的专业背景,结果导致辅导员队伍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整体素质不高。

大多数高校重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任职后对其进行培养和培训却很少,所以具体日常工作或辅导员间的工作经验交流的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相当缺乏。就算少数院校有针对辅导员的培训情况,往往其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比较单一,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尚未形成。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成效,导致辅导员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理论知识也比较欠缺。

比如:

辅导员在检查寝室乱搭电线情况时会出现一些困难。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大学生都有电脑,尤其是艺术类学生。由于平常上课和作业都需要使用电脑,几乎每个寝室都有几台电脑,网线、接线板等物随处可见,乱搭乱接情况十分常见。有些学校会要求辅导员检查寝室安全情况,但由于辅导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检查电路是否有安全隐患这方面,很难进行。[2]

另外,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知识也不够充分。改革开放带给大学生无数的机会,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这对大学生们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大学里,他们会遇到学习、恋爱、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其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辅导员平常与学生们接触较多,是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指路人。而对于辅导员来说,怎样判断大学生是否有心理问题,如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都需要辅导员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但大多数的辅导员在这一方面的知识都是有所欠缺的。

(二) 日常事务繁琐,学术水平低,业务不够精

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不但担负着学生思想教育,奖助贷,各类评优、心理辅导,党团建设,就业指导等多项工作,而且还分担了其他多个部门分配的工作。这种大量的工作分配,使辅导员陷入许多繁琐而复杂的工作中。因此许多辅导员对学生整体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缺乏研究,论文多数停留在工作经验总结,缺少定量研究分析。理论浅显且不够深刻,学术水平偏低,对学生们的各种问题无法做出迅速有效的处理。

此外,还有些人认为辅导员队伍年轻,流动快,缺乏职业理想。许多人在辅导员岗位上看不到前途,找不到工作的积极性和兴奋点。仅把辅导员岗位作为晋升和转行的跳板,对本职工作的学习和研究欠缺,多与原来所学专业密切相关,造成辅导员队伍业务不精,所学非所用的情况。有一些辅导员,在学校担任了一两年辅导员的职务之后,会开始向任课教师的方向转变。这就造成了这些辅导员稳定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他们往往对辅导员的本职工作不够重视、得过且过,更多的是重视自己本专业的业务知识。另外还有一部分辅导员,在工作期间,参加公务员考试等类似的考试,考上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就业,放弃原来的辅导员工作。人员的快速更换,就导致了各高校十分缺乏有经验的辅导员人才。

(三)专业组织,学术期刊较贫乏

近年来,虽然国家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培养较之以前更加重视,成立了全国或区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业团体,但由于各校基本上是派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参加,对其他辅导员的覆盖面很小。不仅如此,有些杂志有就业专刊,而以辅导员具体工作为主的学术论文和期刊相对来说非常少。

二、强化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一) 加强专业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行者,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一,辅导员自身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言行举止上作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二,高校应组织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让辅导员对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知识有全面了解和认知,才能让辅导员更好地引导学生。第三,由于本身职责的需要,辅导员必须具备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指导技能。现在有一些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课是由辅导员来教。这就更需要对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并支持鼓励辅导员获得这一方面相关的证书,以便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学生就业。

(二) 加强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专业的水平

当前,辅导员的各种技能和素质培训主要依赖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高校的措施保证。我认为,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重点在于对其进行在职培训。《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中要求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分渠道、分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在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教育经验,不断丰富和充实创新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和模式的同时,形成专题培训和日常培训体系。

(三) 鼓励教学有利于提升专业化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经常被许多繁琐的工作所累。许多学校不鼓励辅导员开设课程,比如与大学生发展教育相关的课程或者辅导员本身所学专业的课程。课程教学是促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和调动其积极性的重要渠道。例如,一个学艺术设计专业的辅导员,他也带了本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众所周知,艺术生是比较难管理的,如果辅导员兼任任课教师,他就可以从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管理。一方面,作为任课老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学术权威性,可以在学术上得到学生的认同,更容易被学生尊重;另外一方面,作为辅导员,不仅能在学习上管理学生,更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问题,从生活上更好的管理学生。并且,辅导员兼任任课教师,能更好的获得学生的认同,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于学生的管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果该辅导员未承担课程的教学,管理起来就会存在更多的困难,因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大了,对学生的了解变少了,联系不够密切,学生出现了问题,辅导员很难及时的了解情况,并将问题解决。除此之外,通过教学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能增强辅导员的科研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提高业务水平,使辅导员能更专业更高效地为学生服务,我希望学院能够创办一个专门为辅导员提供具体工作指导的学术期刊,定期在学院内部及兄弟院校之间举行辅导员业务交流会,并且请一些在辅导员工作上有丰富经验的同行分享经验或进行团体授课。

参考文献:

[1]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其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 (1);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101-02

初中英语教学在当今国际化社会的形势下,显得格外重要。在平日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了不良的习惯,老师们习惯称呼这部分学生为“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初中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一大课题,本文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愿每位初中英语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并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对“学困生”给予重视与帮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窘境成因

1.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使“学困生”增多

师资是一所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没有良好的师资是不能成为一所名校的。新课程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除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组织和调控方面,音乐舞蹈方面以及游戏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然而,随着英语的不断普及,英语教师队伍日益壮大,但这支队伍的素质也成为最困扰我们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英语教师,为了解燃眉之急,将一部分非外语专业的教师转为外语教师,尽管他们曾经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他们与专业教师的素质还有很大距离。如他们的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不强,根本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从理论上讲,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表达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实践上讲,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还要能“演”“唱”“跳”。任何体态语、表情、表达都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魔力。从实际来看,一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甚至是照本宣科,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促进其个性特征的发展。一些教师盲目守旧,依然坚信“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灌输式”教学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传统应该教育色彩甚浓,缺乏科研意识,无视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个性培养。还有一些教师盲目跟风,自己不具备创新能力,却在课堂上大搞创新教法,结果课上热闹非凡,课下学生忘了一干二净。这些教法由于缺乏系统性、目的性,知识内容十分匮乏,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进一步提高广大英语教师的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迫在眉睫。

2.中小学英语衔接上的问题

从小学升入初中,小学生达到了初一新教材的水平。然而,由于英语在小学不被重视,学生没有与其他课程一样同步达到新教材水平,所以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中小学教材属不同体系。由于教材衔接不恰当,许多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积极性与兴趣大大降低,“学困生”的数量自然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生教师间缺乏沟通交流,他们之间对彼此的教法十分陌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由于学校为了应付考试,对教师有特殊的要求,一些教师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回归到普通的教学模式上来。其次,课程落实不到位。调查发现,一部分城镇和农村小学虽然设有英语课,但一周仅安排一节或两节,基本是形同虚设。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偶尔接触英语外,课外时间很少接触,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第三,教学方式差异巨大。小学英语是随意而教,知识容量十分小,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时间去做游戏或自己感兴趣的事。而到了初中以后,知识容量突然扩大,原来的上课方式戛然而止,学生们不再认为英语课是好玩的了。

3.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本文只讨论兴趣、动机、态度和学习策略四个方面。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积极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对知识进行优先选择,可以使注意力更持久,记忆迅速而牢固。在现实当中,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课堂教学模式,都没有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有关报道指出,80%以上的“学困生”对英语毫无兴趣,之所以要“津津有味”的埋头苦读,是因为要应付每个学期的考试。学习动机在非智力因素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往往较好,缺乏学习动机的学习将英语作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有调查资料显示,初中学生学习动机不容乐观,近60%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就会考试,所以目的一旦达到,学习英语的动机逐渐消失。学习态度是指对英语的情感和行为的心理倾向,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种习得的准备状态,它或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成败经验组织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孕育“学困生”的温床,一旦形成这种不良的学习态度就很难更正,影响以后的学习活动。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使学生积极上进,勤奋求知,发挥主动创造性,否则就会厌学,遇到困难退缩不前。

二、改善“学困生”学习窘境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就学校的发展状况来看,直接引进高素质人员是扩充师资力量的一条捷径。但这对于城镇较富裕的地方容易实现,对于偏远或农村学校成本投入过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此,加强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关键。学校可利用每年的寒假与暑假时间,让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理论及优秀教法。每年为教师订购专业的教育教学方面书籍,让教师们在业余时间学习与研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外界专家到本校来讲课,让教师们学习经验。首先要更新教师观念,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发展意识。当然,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才能自强、自立,勇于拼搏。其次,对教师英语教法进行培训。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和运用教材,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组织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积极快乐中学习。教师要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除了让学生多听英语录音或扮演节目外,还要开展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参加进来。

2.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坚持中小学一个体系思想,小学以听、说为主,多为生活会话,或不时欣赏优美的诗歌和短文,满足小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到了初中就可设计多彩的课堂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当然,语言基础知识一定要学,但不能“满堂灌”或过细咀嚼,要遵循语言发展规律,用合理的情景导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材方面,尽快落实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在教学方法方面,老师要保持“听”“说”“读”“写”“唱”“玩”“演”等多种活动形式,用通俗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例子,达到向初中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同学们分享,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为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可以给予一些自己的方法或建议。为学生们创造宽松的条件,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对“学困生”要特殊照顾,缩小他与其他学生的差距。笔者认为集中教学是一项很好的方法,通过集中时间、集中材料和集中方法进行短平快教学,教学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3.因地制宜,积极利用非智力因素

首先,让“学困生”从内心体验到老师的爱心,同学的关心,班级的温暖。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给学生,才能产生情感效应,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在平时的互动合作学习中,不把“学困生”作另类看待,将他们分到不同的小组之中,形成“不抛弃,不放弃”的良好风气。“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呵护,责任心与荣誉感油然而生。“学困生”有一个脆弱的心灵,教师要用爱心去呵护,让爱形成沟通的桥梁,让平学困生心里的创伤。有意识的与他们交谈,多关心和爱护他们。在平时交流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一句热情的招呼或一个期待的目光,都可能成为改变“学困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钥匙。再次,要注重“学困生”心理健康。大部分“学困生”都有焦虑情绪和自卑心理,教师要多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尊重、欣赏他们,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最后,科学评价,适时褒奖。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特别的奖项,如“进步奖”“小作者”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于转化“学困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也将进一步加速“学困生”转化的进程。

总之,改善“学困生”学习窘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任务。初中英语是最易引起学习困难的课程,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要我们英语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我相信有很多同学的英语学习会因此而改变。

参考文献

[1]李坚.给孩子们摘下“学困生”的帽子[J].现代阅读,2012,(09).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认同度的下降和教育难度的上升。社会一直以来存在着“高考热”,随着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建立,给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甚至使有些学校到了“饥不择食”的境地:很多学校只要学生愿意就读,基本就可以入学,导致了中职生源普遍较差。在学生心中,也往往认为进入中职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加上本身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成就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中职学生普遍产生厌学现象。所以教育、管理他们比起普高生来说,难度要大得多,班主任为此付出的精力和心血也要多得多。

二、结合中职教育特点来定位班主任的角色

首先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对于中职学校班主任,人们还赋予了一些角色期望,如人生引路人、职业生涯指导者、就业或创业咨询师,所以作为职校班主任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定位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要生存、发展,必然走向市场、面向社会,同时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与学校保持高度的一致,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立场来思考和完成学校赋予的各项工作,做到执行有力,贯彻有效。面对中职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作为班主任要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义务劳动、社会服务、社会调查、教学实践和专业实习等,同时注重强化道德养成的训练,并进行严格考核,记入学生档案。

三、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本质要求。所以在新时代的进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应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认清自己,并在开发自身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正确掌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对自我和现实条件的分析,确立自身职业生涯理想。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明确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潜能;培养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并通过教育与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基础知识、形成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能力以及职业抉择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最终让学生认清自我并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班级德育工作理念

德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助推着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基于德育这种特殊的作用,中职学校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做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首先,德育应“以人为本”。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德育从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德育转变为人的发展意义上的德育。因为新时期的德育有其新的具体含义,它的出发点是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去投入学习。

其次,德育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代名词。从理论上讲,德育涵盖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集合。因此,我们必须还德育以本来面目,要使德育担负起全面育人的重任。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1.深入开展世博主题教育活动。紧紧抓住*世博会举办的契机,充分挖掘世博会的德育资源与内涵,广泛开展世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围绕世博,重点实施“一个计划”、“五大系列”活动。“一个计划”指世博志愿者保障奖励计划,支持各高校开展世博志愿者工作、评选奖励世博志愿服务典型;“五大系列”活动指世博志愿精神打造、世博文化展示、世博文明践行、世博创意行动、世博风采宣传等活动。

2.增强德育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制定《*学校德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德育研究,组织实施市哲学社会德育系列课题(市德育理论研究课题、市德育决策咨询课题、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年会,承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论坛。

3.深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完善“两纲”课内体系,实施《*市中小学21门学科分层实施学科德育的指导意见》,注重学科德育的有效性。完善“两纲”课外体系,召开中小学社会实践工作会议和校外教育工作表彰会,推进校外教育课程化建设。完善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体系,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指导意见》。召开*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温馨教室”建设。完善师德建设与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加强班主任、德育骨干队伍培训培养,建好“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设立劳技课、信息技术课、自然课、科学课等德育实训基地。

4.加强中职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并实施中职德育工作专项督查指标。进一步规范中职德育课教学管理,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制定《*市中职学生成长手册》。举办首届*市中职校园文化节。建立*市中职校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构建中职校校园网络文化。制定《*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班主任工作。建设*市中职德育师资培训基地,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5.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积极推进《六个“为什么”》进课堂试点工作。制定*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开展教学督导,组织名师巡讲,举办教学论坛、教学比赛,推进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出台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结对带教,建设名师工作室,实施“阳光计划”,着力培养思政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推进辅导员培养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大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辅导员境外研修基地,设立优秀辅导员工作室,推广辅导员博客,拓展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继续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举办年度辅导员论坛。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大学生人生指导。推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和示范中心遴选、验收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制定开展创业教育,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慈善爱心屋为抓手,推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召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出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分类指导,抓好民族学生、留学生、民办高校学生等不同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编制实施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6.完成《*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并正式实施。修改完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做好报请上级部门审议批准工作,完成《*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并正式颁布实施。研究制定舆论宣传方案,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准确解读,加强引导,切实推进规划纲要实施。

7.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围绕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重点,根据本市教育实际,结合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8.全面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任务。依据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实施和谐均衡、创新提升、人才强教和开放合作等四大战略,确保落实各项指标,全面完成《*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

9.启动部市合作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配合做好*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协议签订等相关工作,制定实施细则,试验区工作有实质性启动。

三、坚持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10.加大幼儿园园所建设力度,深化学前教育内涵建设。应对入园高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教育新五年发展规划的推进力度,2010年全市新增50所幼儿园,并做好教师需求的预测与配备工作。重视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需求,指导区县做好民办三级幼儿园的建设与审批工作,制定学前农民工同住子女看护工作管理要求和标准,规范农民工同住子女学前教育工作。召开幼儿园教学工作会议,加强教学规范,切实提升保教质量。研究制订幼儿园质量保障标准体系,开展新一轮市示范园建设认定工作,进一步加强保教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入开展“0―3岁教养活动”质量研究,提高早教指导工作水平。建立城郊幼儿园结对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郊区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标准。

11.加快郊区学校建设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认真落实本市郊区学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各区县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人口增长、分布及流动趋势,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设点,并大力推进郊区学校建设工作。组织中心城区品牌学校赴市大型居住基地学校对口办学,落实当年交付使用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开办工作,努力提升这些学校的办学起点。推进新一轮区县教育对口合作交流,提高对口合作交流工作的水平。做好44所委托管理学校的过程管理和中期评估工作,推进郊区相对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办学水平的提高。

12.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轻负担、有特色、高质量方向发展。总结交流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经验,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围绕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教学有效性,分别举办初中、小学教学展示活动,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推进农村4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水平,逐步改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生活状态和文化环境。

13.加强高中教育发展的分类指导。完成12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性评估,引导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找准内涵发展的定位,形成办学风格,培育办学特色。探索特色高中建设,开展对完中教育情况的调研,加强对完中的引领和指导,初步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完中。进一步探索高中阶段创新素养培养的不同模式和途径,构建创新素养培养的网络。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

14.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修订《*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学科内容标准对教学基本要求的描述精度,切实提高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评价等的指导作用。实施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从课程规划、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加强专业指导和支持,推动中小学开展校本化实施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指导教师正确把握教学基本要求,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扎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基层活力,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创造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经验,形成一批各年段的特色学校和典型经验。以建设创新实验室行动为基础,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构建一批科技、艺术、语言、人文类的实验室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类课程资源,拓展教育时空,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课程学习和体验经历。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和实践,规范区县学业测试的内容与次数。推进网上教研活动,构建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一批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改革项目。在部分学校探索利用“电子书”开展教学。研究制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标准。

15.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继续扩大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比例,基本完成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工作,基本实现全市农民工同住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民办小学免费就读任务。制订并颁布《进一步加强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民办小学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引导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继续改善此类民办小学办学条件,为每一所此类民办小学建设一个符合规范的图书室,并按基本标准配备体育运动器材。规范此类学校的招生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

16.大力实施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市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扎实推进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实现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工作的稳妥推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建设,健全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加大研究和咨询服务力度。

17.切实提高民族班学生综合素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扩大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内地高中班招生规模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内地中学民族班扩招工作。大力加强民族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加强民族班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汇编民族班(校)教育教学工作案例集,加强经验交流。

四、坚持大力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8.推进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推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与贯通,整体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继续推动有条件的区县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机电数控、化工、建筑和现代农业等行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保障职业教育集团持续发展机制,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运作监管机制。进一步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努力拓展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功能。

19.持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稳定发展。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稳定。改革中职校自主招生办法,试行航空、艺术类专业和自荐生网上录取工作,吸引本市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校。继续完善本市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就读中职校的招生办法,扩大农民工同住子女招生计划,探索建立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中职教育后升学制度。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多模式、多形式和多元化职业教育与培训。

20.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落实《*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研究制定大类专业设施设备装备配置指导标准。进一步加快中职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机制和评价指标,用三到五年时间在本市中职校开展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2010年上半年先行试点,下半年对20%的学校进行评估。完善新设专业网上登录备案工作,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信息服务平台。在实施已颁布的42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再选择5个左右的专业,启动专业课程改革,制定相关的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制定“*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操作指引”和“*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指引”。开展*市中职校第二届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工作。推进教研网络信息平台更新工作,研究制定网上教学指导实施方案与意见。

2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工作,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要求或服务规范为要素推进重点专业建设,2010年重点扶持建设50余个强势型专业、特色型专业或急需型专业。继续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师资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在数控、电子电工等招生数较大的专业领域培养一批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采用国内项目学习和国外进修的方式重点对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全面启动新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完成*市高职高专院校网上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建设,通过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估和监控,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22.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根据本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导向,启动国家级示范性中职校创建工作,争取三分之一的国家级重点中职校达到国家示范性中职校的基本标准。完成江南造船(集团)技校异地新建工程,加快临港科技学校新建校舍进度,支持新闻出版技校、电力学校等与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实效明显、具有品牌优势的国家级重点中职校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工作。全面建成*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信息资源库。继续进行高职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第六期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完成第一、第二批示范高职验收。

五、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3.继续开展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工作。继续开展市属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定位规划认定工作,启动开展部属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主动创新管理制度,调整宏观管理模式,进一步尊重和维护高校依法自主办学,促进高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24.加强共建高校重点建设。结合*高校内涵建设“085”工程的实施,推进“985工程”三期建设;加强“211工程”三期建设,重点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5.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开展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完善和优化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搭建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和暑期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开展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省级初选及*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深入开展专业学位建设工作。

26.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2010年度(第六期)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评选第8批市级高校精品课程,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建设好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做好教育高地建设工作,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开展优秀教学团队和高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进一步完善本科新专业设置管理工作,做好年度专业设置审批工作。

27.深化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坚持“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发展”理念,深化重点学科建设和绩效评价,制定具体落实举措,着力推进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学校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强化分类指导,强化学科优势,突显学校特色,形成“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发展”发展格局。继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启动实施精品计划和专题数据库等建设。

28.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继续贯彻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目标和任务,布局并重点建设一批与“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建设目标相衔接的高校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发基地。鼓励和支持学校与企业设立联合研发基地,以兴办大学科技园、共建产学研联合基地等多种形式,推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高校知识服务的能力,研究部署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高校技术市场建设,深化技术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9.继续推进本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基本建设工作。继续推进本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建设,重点抓好*金融学院浦东校区、*电力学院平凉路校区扩建及*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浦东新校区建设等项目。认真执行和完成2010年投资计划安排,继续做好高校建设项目协调推进工作。

六、坚持形成合力,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

30.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体系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探索社区学院功能,探索社区教育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制度试点建设。继续指导与组织开展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组织开展*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镇(乡)和*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评估工作。拓展和加强“*市市民终身学习网”建设,进一步办好“*老年人学习网”,督促加强收视点的规范管理,年内争取老年人网上收视点布局达到居(村)委数的80%。继续开展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制定《*市街道社区学校建设标准》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标准》,年内对20所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开展达标评估。继续开展创建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评估工作。完善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的继续教育立交桥,从办学模式、学习模式、学校招生等方面探索建设“*开放大学”以及开放教育的体系。

31.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3711创建工作,即组织推选300个机关,70个街镇,100家企事业单位,1000户家庭开展创建活动,培训学习型组织创建单位的骨干,组织相关专家和专职工作人员对创建单位进行评估。召开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介绍典型经验,交流优秀创建成果,表彰先进集体,引导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32.积极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举办第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第四届学生与市民网上读书评书活动、第四届市民诗歌创作比赛和家庭讲故事比赛、第三届市民好书换好书活动。完善市民优秀学习品牌项目的联动机制,合作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品牌学习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探索建立优秀学习项目的评估机制,更好地指导基层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

七、加强教师教育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3.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双名”工程,从首批名师名校长后备人选中遴选优秀人选,授予“东方名(教)师”称号。拓展国内教师培养基地,创立海外校长教师培养基地。加大优秀青年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形成市区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区级骨干校长教师培养工程。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针对各年龄段农村教师,分别实施不同类型培训项目。构建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整合机构、课程、师资和信息等资源,确立区县教师进修院校作为培训机构主体,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形成可共享的优秀教师资源库,整合远程教育集团教师教育网、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培训网和双名工程基地网,形成互联、互通、互用格局。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学分互通互认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34.加强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工作范围,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模具设计与制造、国际商务、烹饪及德育等6个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满足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和素质提高的要求。完成200年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启动培训400名专业骨干教师。筹建*市师资培训中心职业教育分部,组织和协调指导本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本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能力和水平。

35.实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开展“东方学者”工作评估,完善“东方学者”岗位与地方和国家级人才计划对接办法,编印《“东方学者”岗位目录指南》。设立“*高校教师出国留学进修资金计划”,选派学术带头人、领军人才及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出国深造。设立“*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选派*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建设高校进行访问研修。设立“*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提高高校教师尤具有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等实际部门工作经历的比例。继续实施“*高校优青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开展五年工作总结与评估。

八、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6.全面推进学生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工作。完成学校体育基础设施达标和布局建设规划,启动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和中小学示范课程建设,实施体育教学创新团队和体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切实提高体育课的质量,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本市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公告及健康干预制度,开展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实现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品牌化、市场化运作。继续推进游泳项目的普及。启动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计划,启动中小学校专业医生进校园计划,实现“一校一医”,加强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培养,提高卫生保健队伍专业素养。开展近视眼防控工作。完成学校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的网络化管理建设工作。加强艺术、科普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生原创艺术作品的创编,规范重点艺术团队的管理。完成全国第三届艺术展演活动承办工作及迎世博系列活动。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室灯光亮化改造工程。

37.加强学校安全后勤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及周边安全管理,提高综合防控能力,确保世博会期间高校安全稳定。制定《*高校反恐防范指导性意见》以及各类应急预案汇编。适时组织高校开展反恐防范专项检查和安全演练。进一步加强高校保卫队伍建设,健全常规培训制度,开展高校保卫干部专项培训。完善高校技防系统建设,提高技防系统的实战能力。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继续开展本市教育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学校后勤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研究制订实施细则。推进学校后勤安全设施和技术防范建设。做好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研究制订《*市实施〈教育部节约型校园评估标准〉细则》,进一步推进本市高校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

38.做好青少年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和学校伤害事故预防处置机制,推进师生防灾自护技能演练活动。重点加强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的农民工子女学校风险勘查和安全监管。继续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完善网吧和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信息抄告制度。继续推进预防犯罪格局建设工作,举办第七届工读教育论坛,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行为不良未成年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重点抓好中职校预防犯罪工作,举办第五届*市网上禁毒知识竞赛,继续开展系列预防教育活动。做好本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修订工作。

39.稳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重点做好高考报名梳理规范工作。加强对本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工作指导,引导院校在自主招生中凸显院校特色与定位。做好部属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研究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配套的高招政策。积极推进成人高考改革工作。

40.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巩固就业工作局面,开辟就业渠道,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并努力扩大*各专项计划规模,进一步拓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渠道。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积极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加大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推进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完善高校、用人单位供求信息联动机制。

41.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建立长效资助机制。建立快速应对突发事件资助工作制度。积极筹建*市学生资助工作研究会,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调研、经验总结交流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中职校农村、海岛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政策。

九、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教育管理规范化水平

42.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实质性启动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工作,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梳理和指导,总结经验并稳步推广实施。修订《*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重点推进民办中小学年金制度相关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民办高校成本核算的规范和机制,健全民办高校办学成本核算和审批制度。组建*市民办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承担民办教育各项指导和服务职能,为各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日常指导。继续做好向民办高校派驻督导专员、党建督查员工作。做好民办教育各项行政许可和审批、检查工作。

43.完善非学历教育规范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和《*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促进依法办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指导各区县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非学历教育培训院校(机构)的准入审批和日常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分批依法组织对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办学状况依法进行评估。完善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和网上管理服务平台。指导本市普通高校制定相应措施,健全管理体制,规范办学,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44.深入开展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立法相关工作。继续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深入开展非*户籍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研究,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深化“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项目研究,筹备召开“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继续开展*市终身教育立法工作,起草并修改完成《*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对草案的审议工作。深入开展《*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草案)的立法调研工作,形成《*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草案)的立法调研报告。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开展中小学校长教育法制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推进教育法制普法宣传工作。

45.实施教育督政督学工作。继续做好对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的公示公报工作。深入开展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新一轮综合督政工作。积极开展对“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办学情况的专项督导,提升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水平。推动引领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开展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为核心的新一轮课程与教学督导调研工作。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专项督导工作。深入推进督学资格制度的试点工作。

46.加强教育监察,改进政风行风建设。做好行风评议整改工作,认真分析梳理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逐项整改。落实招生“阳光工程”,继续抓好招生“六公开”。进一步加强招生计划管理,加大对招生章程和各级各类招生考试报名资格审核的力度。不断强化对自主招生、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招生考试安全保密工作的监管,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加强对各级各类招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实施招生监察全覆盖。加强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检查,进一步完善规范教育收费长效机制。开展基建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基建采购、财务等工作监管,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

47.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与审计工作。依法做好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和使用工作。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执行工作,推进预算制度的不断完善,增强部门预算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推进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拨款制度改革,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绩效监管。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筹备召开*市教育审计工作会议。

48.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力度,重点推进教育公共政策、教育公共财政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信息的公开。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信息公开工作,优化政府教育行政门户网站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提高行政效率,继续规范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完善突发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的能力。改进和加强对教育公共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行政监管职能。

十、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其他各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

49.实施本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理顺市、区县校安工程工作机制,各区县在排查鉴定的基础上,落实三年规划、年度计划的制定工作。组织有关技术专家根据*市中小学校舍现状和特点,制定加固技术方案、指导文件,加强校安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各区县校安工程视频采编专业技术队伍,强化校安工程各阶段视频资料采集工作。按照市、区县签订的责任书,落实责任机制,开展专项检查和日常督查,确保校安工程工作进度、施工安全、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