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之间的矛盾使得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合理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对于其树立正确消费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

(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

(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

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

(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二、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新晨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迪: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141~142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范文第2篇

一、聚焦兴趣养成,提升履职能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高中政治是一门系统性、思想性、人文性、适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内容,深入、细致地研读、领悟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的理念,明确课程的设计思路,把握教学目标要求,切实把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学习前沿政治理论、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综合水平、履职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参与理论学术研讨,将政治学识、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全力营造亲师信道的学习情境,创设一种“宽松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催生学生学习情感。教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情感爱好、学习基础、认知能力,让学生认真审视自我、了解自我。引导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探究欲望,以积极的心态投向于政治学习之中。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内容时,我从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入手,引导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生命,在平实细节里寻求真谛,以平和的心态追求幸福,做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教育学生要常思父母之恩、常念师长之情、常怀感恩之心,培养纯净而善良的心态和坚定而刚强的意志。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聚集教学要素,优化教学方法,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整合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将现代化的教学媒介引入教学之中,采用投影、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把政治理论教学和政治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五彩缤纷、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中,增强教学过程的真实感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和参与意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明确学习的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通过演示、讲解、比较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的教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内容时,我在课前把自己从报刊、网络上收集整理的关于家庭消费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作用;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高中时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升学压力的增加,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及时政热点不够关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使其在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本文就笔者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谈政治课堂融入时事政治的有效措施及积极意义。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教学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及思辨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对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政治课程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感悟能力都有严格要求。近年来,高考试题的背景大都来自时政,来自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8题的背景材料就是时政热点“一带一路”建设。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加入时事政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其熟悉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如在教学高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部分时,可以引入2016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讲述故事 弘扬精神”的内容。一方面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另一方面拉近了距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给课堂注入了时代气息和活力。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故事和精神,还让学生明白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只要我们不屈服,不后退,咬牙坚持,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时事政治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读社会热点的能力。如在高二“当代国际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的相关时政材料,让学生了解G20,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解读时政材料,从而在时政的解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可谓一箭双雕。又如在高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国庆假日旅游消费等新闻素材,让学生了解目前中国部分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能比照自己及家人的消M行为,取长补短,力争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由此可见,政治课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生活,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时事政治为背景巧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解读问题,并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更好地锤炼自己。如在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时,教师可提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相关考题。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具有挑战性,但学生愿意去尝试,去挑战,在动手、动脑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时事政治教学是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引入与时代相契合的知识点能扩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促使他们积极进取。然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政治内容多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为了突出时事政治教学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转变观念,加强对实施时事政治的重视

为了课堂的生动性及课堂效率,教师备课时应考虑时政与教材的结合以及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课前认真筛选时事政治,选择对课堂教学有最大价值的时政材料,以期通过时事政治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如选择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材料等。

创新多种方式,丰富教学模式

时事政治在高中课堂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发起、创办社团。社团活动多种多样,如时政热点专题讲座、演讲、辩论赛、时政知识竞赛、出版时政报、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寒暑假撰写时政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等。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分析时政,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导其把握时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批判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阔视野,提高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许多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众论天下大势,观看四海风云,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教师把时事政治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增强了学生对时事政治的自觉关注。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主要工作成果

加强全院共青团系统工作内涵建设,1.抓常规。促进工作规范化。年团委荣获“省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不时拓展共青团工作内容,2.抓创新。改革工作形式。

如:以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提高维护国家利益主义精神为目的与祖国共发展”主题团日活动等;以提高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践行‘八荣八耻’基本要求,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消费观和职业定位为目的新生你准备好了吗”主题大讨论等。

如廉政短信比赛、与反腐败”主题团课(班会)学唱廉政歌曲、廉政与诚信”主题板报评比等系列活动。4.积极承办“廉政文化进校园”相关活动。

为学生生长成才搭建更宽的舞台。年团委指导团学会组织了第二届校园吉尼斯挑战赛,5.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第四届足球联赛、第五届篮球联赛、第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第七届辩论赛、迎新生文艺汇演,五月的风”淮安市名家朗诵专场、金秋赞歌”美食节专场演出及6场“大家唱、大家跳、大家乐”月末文艺扮演等。

共有25名同学获奖。12月组织1000余同学参加了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与人文知识大赛。6.组织培训参与省市各项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如省第五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市第二届电脑网络大赛等。

暑期以科技服务、支教扫盲、社会调查、企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平时的四进社区”工作格局。7.规范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寒假以一年级教育资源调查、二年级招聘会求职体验为主题。

为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搭建平台;例会中的汇报和点评制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8.做好团学会指导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学生干部中成立理论学习小组。

树典型工作。全年共推优610名,9.做好“推优”荐先。共有3个集体和14名个人受到省市惩处。

二、个人锻炼与进步

顺利结业,1.月日—月日在省委党校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参与学习。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党性得到深刻锻炼。

取得硕士学位。并在核心期刊上公开2篇。2.6月经过努力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送审、答辩。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通过在阅读教材、学会质疑、思考、归纳概括、运用和表达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学习学生感到轻松,效果很好,有的学习学生感到很困难,效果还不好。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基础有差别以外,学习方法的差异是重要的原因。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指导。而指导学生“会学习”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的读、有理解的读,还没有学会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以下几种效果较好:

1.提纲泛读,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因为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从而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其自学能力。注意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并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经过加工形成提纲,经过互相补充,形成完整的阅读提纲。例如,学生阅读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的第一目题的正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阅读提纲:①什么是商品?②货币的产生过程。③什么是一般等价物?④货币的本质。这样的阅读提纲积累下来,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

2.教材细读,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具体任务是力求把教材读通、读透,重建认知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新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人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中,从而做到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高思维素质、思想觉悟。

3.辅助文阅读,这些内容虽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师也是可讲可不讲、,但是辅助文大多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因此,我们可以灵活地引导学生阅读,以便增强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拓展思维层面。

二、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朱熹说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质疑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想出问题和思考询题。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质疑提问的兴趣,引发认知冲突,使之声生质疑意识,让学生感到有疑惑。只有生疑,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使学习循序渐进。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种问题,这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也是全面认识某一事物必须理解的三个方面,更是我们思想政治教材所遵循的基本思维过程。如在进行“树立正确消费观”教学时,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从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不少学生很快就能提出“什么是正确消费观”,“为什么要树立正确消费观”,“怎样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三个问题,并且能够运用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进行回答。这样,学生对“树立正确消费观”知识的产生过程有了一个完整的内心体验,记忆、理解起来就深刻难忘。

其次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由衷地欣赏并给予肯定,多给学生鼓励赞赏,让学生敢想、敢说。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要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而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发现问题,通过集思广益形成的知识,胜过教师讲解好几遍。如学习“商品”这一概念,教师让学生判断下列两种“蔬菜”是否是商品:A.自种自食的蔬菜,B.吃不了拿去卖的蔬菜。再次让学生体验商品概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在讨论交流中,一部分同学提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又找到了一个判断商品的方法,并通过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该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和深刻性;选择能进行发散、逆向和迁移的丙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等等。学生在质疑中学会思考,进行独立思考后,往往会想出一些具有闪光性的思想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李生良好惠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教师耐,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或留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余地,促进其认识的飞跃。例如在进行“经济全球化”教学的时候,根据教材中介绍的一些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表现(如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等等),引导学生结合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得出“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共识的同时,教师再提出“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为何越来越大?我国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应该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扬长避短?”等一些问题。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息考探究的气氛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各自的看法后,再由老师归纳、总结。而同学们发表的很多意见,诸如提高我国民族经济的竞争力、努力学习WTO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思想都是从学生的思维中迸发出来的。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见解得到肯定时,会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也会促使他们更勤于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常用“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答不到点子上”等说法来埋怨自己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犯的错误。说“我怎么想不到”,这是因为发散思维不够,说“我怎么答不到点子上”,这是由于集中思维不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使学生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能够独特地、新颖地、有价值地解决问题。 四、指导学生会归纳概括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上升为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学生经过不同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往往是感性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为此,教师既要利用个人的知识优势,归纳梳理,提炼概括,勾勒出所授知识的结构;更应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在归纳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表格式、提纲式、因果式等,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能清晰、有序、完整地展示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网络不仅能简洁扼要地掌握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系统、发散、创造思维,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有效训练和提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深人探索,寻因究果;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关系;或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例如教师启发学生对于复杂问题要善于找规律—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为了便于记忆,学生编出了顺口溜,归结了这样一句话:“一路三靠一化一调整”,即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之路,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人,要实行产业化经营,还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发展我国农业措施的知识点,还培养了学生根据教材归纳、提炼、概括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应用到新的具体情境中,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会用”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比如,在学习“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物以稀为贵”这一经济现象作情境,它既贴近生活,也为学生所熟悉。先让学生收集当地近一段时期同一商品和不同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情况,然后提出问题:1.为什么同一商品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同?2.为什么不同商品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同?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这样学生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印象就很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教材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1.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生产同一商品在不同时间需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由此导致其价值不同,所以同一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就不同。2.因为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供过于求时就会下跌,所以不同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同。在学生会运用以上基本原理以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怎样评析“物以稀为贵”这一观点呢?一些学生不假思索就认为这一观点是对的,因为“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嘛!“稀”说明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当然就“贵”啦。也有一些学生稍作思考后提出不同看法:再“稀”也“贵”不到哪里去吧,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一辆自行车因为“稀”也不会比一辆轿车贵。经过学生各自发表见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物以稀为贵”从价值决定价格的角度看,观点是错的;若从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的角度看,观点是对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既言之有理也言之有据,当学生在引据说理,据理力辩中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体验后,他们就会学着把所分析的事情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运用的能力。

六、指导学生学会表达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范文第6篇

一、营造学习政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产生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政治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兴趣投身学习、参与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1.课前布置学生查资料,寻找与本节相链接的内容,并用讲故事或人物介绍、诗歌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还特别强调要学生自己编写。要留给一周的准备、思考时间,同时指派几个政治成绩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帮助指导,初稿可以交给老师审阅。令我吃惊的是两天后居然有两位学生要演小品,我表示大力支持,并且帮助他们找资料、做策划,学生热情高涨。编故事的、写诗歌的忙得不亦乐乎,而且质量相当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课堂上,我只扮演导演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编好他们上台的次序,比如,在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通过收集资料—讨论—形成书面材料—集中展示,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3.课后,让学生针对活动的内容写感想或者小论文,还可以用学生自己出的习题考学生的办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消化、吸收。

二、启发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政治思维能力的基础。首先,要了解本教材分单元、课题、框体、目题四个层次;其次,要知道本教材的正文与辅助文的不同要求;最后,要注意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这是帮助我们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2.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隐藏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当有学生提出“饭店用餐后吃剩的要打包,很没面子”时,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让他们进行讨论,结合热点“光盘行动”。因此,通过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形成了竞争机制,给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政治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可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过度消费、适度消费、过分勤俭节约进行讨论,形成理论知识,并运用在自己日常的消费中。通过讨论,学生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掌握了从多层次、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充分利用热点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以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的热点材料,配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热点材料和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如通过材料里提供的时间、人物、事件判断是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内容。第二步,联想课本中内容来解题。第三步,有的问题要弄清楚问的是什么,通过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经常找一些材料题,并逐渐由易到难布置一些解析题,让学生练习。另外,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材料容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电视等,使学生见多识广。另外,还可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德育教育;学生发展;素质

一、政治教师的德、才、人格力量具有无形的渗透力

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政治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美好的心灵对受教育者有着特殊的感召力。在讲授《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时,为了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首先要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笔者联系自身从教生涯的苦与乐说明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这一职业,说明了良好的师德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育者的衣饰穿着,一颦一笑,言谈举止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有学生毕业之后开玩笑说,老师,你的普通话、讲课方式可能会影响我一生。课堂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也是教师展示自身神彩的舞台。作为一位政治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课堂形象,不修边幅,邋里邋遢观之不雅,干净整洁的衣着,端庄大方的举止,乃教师应有的风度。课堂上教师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表情达意的手势,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对受教育者有着潜在性的影响,加里宁曾如是说:“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们心理上多种微未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那些隐性的不为人们关注的课堂上的细枝末节,往往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和威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形成。

渊博的学识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也是政治教师的必备素质。作为政治教师,除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以外,应是个“杂家”。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若能做到唐诗宋词随手拈来,成语典故运用恰当自如,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驰骋,学生一定会被你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并由衷地对你产生敬佩之情。知识既能启迪人的智慧,也能征服人的心灵。作为拥有知识的主体教师,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就有着无形的感召力。

情感是德育渗透的特殊载体,是感化人心灵的特殊力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真正意义的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教育者情感的投入,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情感,必须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断起伏变化,或怒、或喜、或恨、或悲,从而牵动着学生的思绪,于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高尚情感的熏陶。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点”,让德育内容潜入学生的心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德育内容丰富多彩、俯首可拾,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深入挖掘,便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如,在高一经济常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赏“人民币”上的图案,讲解道: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正面均采用了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我国著名的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学生学习完这一内容,除了了解经济常识的道理,还深深地感到“一个强大的祖国,一定要有强大的信用体系”,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德育渗透

社会实践是高中政治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除了讲授课程内容这一单一的教学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演讲、表演、知识竞赛等手段引导和教育学生喜欢上政治这门学科。同时,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适时地开展以上活动,通过讲座、讨论、辩论、社会调查、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讲授“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这一课时,笔者和学生探讨了三鹿奶粉的恶劣事件,并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三聚氰胺事件的看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而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在讲授“市场交易原则”这一课时,课前笔者布置学生进行生活观察,把观察到的在市场交易中违反平等原则的事例编排成小品,亲自进行角色体验,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便可以体会到不管是作为消费者还是销售者都应该相互尊重。在角色模拟中,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及其相关人员的言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关于中学生消费的问卷,在校园内对学生进行消费调查,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高消费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总结,使他们认识到目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正确的消费行为,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既优化了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又使德育在政治学科中的渗透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

四、联系时政热点,实现思想道德上的升华

时政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德育的焦点。它新颖、快捷,最扣学生的眼球和心弦,教师切莫错失教育良机。在《国家法》高票通过之际,我给学生全面分析两岸关系后,学生由衷地为这一部法律高兴,他们说:“一个国家法制的健全对促进国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法》就是这样一部适时出台的法律,它可以遏制势力的扩展。但是,仅仅靠一部法律还是不够的,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换来国家的和平统一。”中美发生纺织品、服装贸易等磨擦,我抓住时机给学生介绍“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学习汇率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热点、点评时政;还给学生拓展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平价购买力”等理论,学生能清晰地理解和支持中国的汇率制度,从内心渴望祖国强大。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高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讲哲学人生观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我校的实际,针对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教育,用科学的荣辱观理论武装他们,用先进人物在科学荣辱观指导下表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引导他们,用我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他们。

参考文献

树立正确消费观论文范文第8篇

“网络哥姐”现象分析

1.“网络推手”的暗中操作

那些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在社区、论坛、博客等发帖、跟帖制造网络热点话题来引起网民关注,从而进行一些炒星、产品推销等活动,并借助传统媒体由虚拟世界转向现实世界,从而完成获取经济利益或提升知名度的人被称为“网络推手”。①同样,有的“网络哥姐”的成名也少不了“推手”的推动,其中凤姐的成名就是典型。网络推手正是利用了网民的这种无意识心理,来实现其背后的巨大利益。他们是“网络哥姐”的幕后操盘者,互联网的特性也为网络推手成为网络媒介中议程设置的主体角色提供了条件。

2.娱乐至死,“哥姐”被消费

“娱乐至死”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一句响亮的口号。网民们抱着“我乐,故我在”的娱乐心态面对一个个“红人”或者“被红之人”。津津乐道的大众通过别人的哗众取宠来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压力状态下,而当一些能供人们放松娱乐的内容出现时,人们迅速抓住这一休闲娱乐的机会。所以“犀利哥”才会迅速走红网络。众多围观者抱着一种消遣的心态,而忽略了“网络哥姐”背后的艰辛苦难,这些不如意之处不但没有得到围观者的同情,反而成为供网友们娱乐的消费材料。

3.多种围观心理所致

2010年便有媒体打出“网络围观时代来临”的口号。网络围观属于网络时代网民的一种低俗的娱乐。在网上围观的同时,网民种种心理也相伴而生。如窥私心理、猎奇心理、从众心理以及各种无聊空虚的心理等,使得网络民意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无论是对未知的人和环境的好奇与窥探之心,还是对未知新事物感到新鲜并给予极大关注的猎奇心,都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各路“网络哥姐”的点击率与关注度,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在网络上刮起一阵热风,然后在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下,引起全民围观。

“网络哥姐”背后网民媒介素养的缺失

首先体现在网络门槛低,出现大众参与的泛滥。网络给予了受众一个空前自由和开放的话语平台,也给予草根文化繁衍的空间。这种开放与自由又使得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主的选择和判断意识,很容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变成被动的角色。

其次,多种多样的网民心理使得普通人的某些方面被夸张、被特写。在网络时代,随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想找一个可以承载他们心理的对象,而“网络哥姐”们的出现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②“网络哥姐”也是网民的这些心理和网络造星运动集体无意识的产物。

另外,“网络哥姐”走红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一种颠覆与反叛。“网络哥姐”现象的出现表明网民对话语权的拥有和实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取消了先前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或商业文化间的界限,表明大众媒介的话语权发生某种程度的转移。③但是“网络哥姐”现象消解和削弱了传统榜样和文化偶像的影响力,不符合传统道德观念,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冲击与颠覆,是不符合主流文化发展的传播现象。

提升网民媒介素养,网民的自我教育是核心

1.“以自我提升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帮助人们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网络媒介的正确态度,培养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达到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个体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一种教育。④媒介素养教育自然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媒体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正面教育引导,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引导网民学习网络知识,正确而健康地使用网络媒介,理性客观地使用话语权。

家庭、学校、社会等所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在提升网民媒介素养过程中应该是一个辅助和引导作用,选择哪种教育形式和方式都不是提升的终极目标,而重点应该弄清楚哪种教育方式是提升的最佳途径。笔者认为,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应该是每一位网民自身的素质修养知识内涵的不断学习和丰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主要是依靠网民自主自觉来完成的。应该确立以“自我提升为中心”的理念。尤其是在网络这样一种自由虚拟交互性强的媒介环境中,更需要网民在外界的引导下树立以自我为核心的独立批判、选择和理解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

2.批判意识是媒介素养培养的核心

以批判、学习的心态对待媒介可有效防止自我的消失,批判意识是媒介素养培养的核心。⑤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受众在多重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作用下,他们在面对媒介时缺乏一定的理性判断。正如麦奎尔所说:“他们并没有明显觉察到自己受到来自远方的某种力量的操纵。”在只是供网民娱乐一下而已的“网络哥姐”面前,也是需要受众提高警惕性,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要理解和利用媒介信息,首先要明确所接触媒介的背景及其所代表的利益。这就要求个人学会分辨,培养批判意识,避免媒介文化中的垃圾,选择更为健康而有营养的产品。

3.质疑精神与理智行动

提升网民的质疑能力和一定的评估能力,也是网民媒介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网民不可能完全真实地了解每一个信息背后的真假。但是面对各种信息时网民的质疑精神十分关键。不能听风就是雨,不可以对所有接触到的信息都深信不疑。质疑精神是网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不仅要质疑事件的来源,质疑事件的动机,还要质疑整个事件的过程与影响。另外,网民也要对自身的行动给予质疑,即理智行动。这种素养要求网民以负责任、理性的态度来网络信息和言论。

4.对待媒介始终保持学习心态

个人知识素养也必须随时更新。终生学习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个人尽可能地掌握参与社会型传播所必需的知识,才可能使自己具备驾驭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能力和资格。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网民媒介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普及网络基本知识,培养利用网络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要理解和利用媒介信息,掌握必要的信息解读技巧。

5.重塑人格主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快速消费性。全球化时代新媒介衍生新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网络时代文化消费的自由假象,极易蒙蔽人,也容易造成消费主体的迷失。⑥因此,面对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广大网民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应该在这个大潮中注意本我人格主体的重塑,保持清醒的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注释:

①豆欢欢:《从传播学“五W”解读“网络推手”》,《传媒观察》,2010年第9期

②王亚男:《场模式下的网络传播心理——以网络红人现象为例》,《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5年版,第24页

③余霞:《网络红人:后现代主义文化视野下的“草根偶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7月第49卷第4期

④李月莲著,蔡帼芬等编:《迈向知识社会的香港传媒教育》,《媒介素养》,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