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范文第1篇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湖南省于2011年在长沙市芙蓉区城区开展了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试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总结试点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南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指导意见》,今年在全省46个县市区试点,明年全面铺开。

在均衡配置试点工作中,湖南省将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和工作任期制度。一是校长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三至五年,任期届满经考核称职的可以连任,在同一学校同一职位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二是教师实行聘用(任)制,由学校聘用(任)教师,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达到一定年限后,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进行交流。三是实行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对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骨干教师实行“指标到校、均衡配置、动态管理”的办法,引导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统一学校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要求,使“城镇学校之间、城镇学校与农村地区同类学校之间的教师高级、中级岗位结构比例保持相对均衡,保证农村地区学校不低于城镇同类学校标准”,对现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超出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学校,其教师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四是建立新进教师均衡配置机制。对所有新进教师,按照辖区内各学校教师的学科、学历、年龄、性别等结构进行配置,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五是强化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制度。实施城镇学校教师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引导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服务经历,服务时间不少于1年;农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服务5~8年后方可流动;在城镇学校工作的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应定期到农村学校服务。六是深化校际结对帮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规模较大学校和规模较小学校、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结成“一对一”伙伴,开展全员性的师资帮扶交流,并对结对帮扶学校进行“捆绑”考核评估。

(湖南省教育厅)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范文第2篇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供人才保障,确保学院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人才,是学院的生命线,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学院要想取得健康、稳步、快速发展,无疑是一句空话,学院的发展,需要人才来支撑。本年度我们采用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大力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我们共参加招聘52次,其中xxx现场招聘30次,xxx人才市场6次,中高级人才市场、大型招聘会7次,报纸媒体上招聘2次,橱窗招聘3次,同时在学院网站上常年招聘。

全年我们共引进各类人才xxx名,从岗位结构上看,专职教师xxx名,外籍教师xxx名,辅导员xxx名,行政人员xxx名,后勤服务和教学辅助人员xxx名;从人才层次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xxx名,中级职称xxx名,占总引进人数的xxx%,教学人员、行政人员10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职工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各类人才的引进,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另外,我们在外聘教师的聘用上,注重聘用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外聘教师。今年,我们共增加聘用外聘教师xxx名,其中副高职称xxx人,占xxx%;讲师职称xxx人,占xxx%,外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逐步提高。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在员工培训方面,我们坚持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在内部培训上,我们侧重于管理制度方面的培训。今年6、7月份,我们配合学院董事会对学院的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8月底管理制度下发后,我们一方面组织各部门自行开展相关管理制度培训,另一方面由我们人事处组织,先后3次对后勤服务和教学辅助人员、教学人员、行政人员进行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的培训,并对部分岗位人员进行了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外部培训上,我们侧重于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本年度共组织了xxx名教师参加了教师资格认定岗前培训,xxx名教师参加了高校教师进修班,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

3、建立考核机制,强化考核职能,充分发挥人事决策作用

一是加强学年度和年终考核工作,今年5月份,组织开展了20**-20**学年度考核工作,为教职工职务晋升、工资调整、转岗、去留等人事决策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参照依据。今年12月份,我们又根据新修订的考核制度,创新考核办法,注重量化考核,从形式上分岗位进行考核,从内容上强化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力求考核更科学、公正。

二是加强新聘员工在试用期内的考核工作。在人才引进上,我们遵循“严进宽出”的原则,严把招聘关和试用关。我们及时跟踪了解新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状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我们更侧重于加强对关键岗位试用人员的考核力度,9月份,我们对新聘的几名处室负责人进行了考核,为学院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参照依据。通过加强对试用人员的考核,确保了人才引进的质量,在今年下半年新引进的人才中,关键岗位人员的离职率基本为0。

三是及时搜集员工的工作绩效信息,为员工考核提供参照资料。

4、完善教职工福利和奖励制度,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在教职工福利方面,今年,除特殊工种和具有特殊劳动关系员工外,全部办理了社会“五险”。另外,我们及时做好员工福利的发放工作。

在教职工奖励方面,我们加大了奖励力度,延伸了奖励内容,创新了奖励方式,建立起一种长效激励机制。今年11月份,我们相继出台了《论文奖励办法》、《员工培训费用报销办法》等。

5、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完善学院内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聘用制度

今年下半年,我们共办理了xxx名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目前,已有xxx名教师取得助教任职资格;同时,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工作。

**月份,我们协同教务处开展学院内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经过个人申报,所在系(部)推荐,人事处审查,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今年共有xxx名教学人员获得我院内部讲师任职资格。根据“评聘分开”的原则,我们又对我院xxx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聘用,同时颁发聘书。

6、规范劳动关系管理,夯实人事基础工作

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劳动合同签订、员工档案管理、员工信息资料建立健全、离职手续办理等一系列人事工作,逐步规范和完善,人事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细致,本年度,未出现一起人事纠纷,投诉现象也很少发生。

在合同管理上,今年,我们共签订劳动合同xxx人,其中与学院续签合同xxx人,新签合同xxx人,与后勤服务公司新签合同xxx人,真正做到人人有合同,规范了劳动合同管理。同时,在非全日制用工、特殊劳动关系用工方面,也全部签订了协议。

在员工档案管理上,我们一方面与安徽省人才市场建立联系,做好新老员工原始档案托管工作,目前,已有xxx名员工档案关系转入我院;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内部档案的建立健全工作,丰富员工信息资料,提高员工内部档案的利用率,为人事管理做好服务。

七、努力完成上级相关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

**月份,配合完成民办高校和民办非学历高等学校教育机构20**年度检查工作;*月份,完成了20**年度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月份,完成了20**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和稽核工作;**月份,完成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填报工作;**月份,配合完成高等院校档案检查工作。

二、存在问题

1、人才层次低,结构不合理

从整体来说,学院的人才层次低,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严重缺乏,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含辅导员)所占比例不到16%;从年龄结构上看,毕业2年以内的专任教师占了很大比例,整体趋于年轻化,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都严重不足。

2、缺少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引进上疲于应付,人才储备不足

在人才引进上,我们总是在“救火”,一旦出现员工离职,立马需要组织招聘,往往在短时间内又招不到合适人选,缺少必要的人才储备。今年下半年,由于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对教师岗位人数的需求增大,为了能够保障教学正常运行,只能通过降低岗位要求的办法来招聘,造成新聘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3、培训工作开展不深入

今年我们在员工培训方面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只是侧重于在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方面,在员工的执行力、团队意识、基本素养方面的培训较少,培训工作开展的不够深入。

4、和各部门的沟通不够

由于过多地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平时和各部门的沟通不够,未能充分发挥人事处的管理职能和人事管理的参谋作用。

5、人事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人事工作是一份非常精细的工作,每一个工作细节都与教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今年下半年,由于审查不严,造成有2名员工提供虚假资料获得聘用,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另外,员工基本信息资料还不够完善和健全,人员进出流程还不够顺畅。

三、20**年工作重点

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加强人才储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变被动为主动,变“救火”为“防火”,改变以往在人才引进上疲以应付的局面,提前做好岗位需求预测,加强人才储备工作。同时做好岗位分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2、加强培训工作,完善培训体系

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从形式上,采用拓展训练、开展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工作;从内容上,增加执行力、团队精神、基本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

3、加强和各部门的沟通,建立沟通机制

建立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沟通顺畅,互通有无。多与教职工接触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发挥人事管理的参谋作用。

4、进一步夯实人事基础工作

人事基础工作是做好其他人事工作的前提,基础工作没做好,就像万丈高楼没打好地基,随时都可能有坍塌的危险。切实做好人事基础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减少工作中的误差,提高教职工的满意度。

四、几点体会

本人今年xxx月xxx日进入学院董事会办公室,负责学院的管理制度修订工作,8月中旬正式调入人事处任处长,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内,感触很多

1、注重合作

部门整体绩效的提高得益于下属员工的支持,同样,下属良好的工作绩效也取决于领导的指导,两者相辅相成。部门内的合作主要是部门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合作,下属与下属之间的合作,部门的整体绩效取决于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合作程度。我很感谢xxx、xxx两位同事,她们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很少需要我督促她们去做,平时交办的事也都能按质按量完成,正因为她们的努力,平时对我工作的支持,能让我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脱离出来,有了时间去思考,的时间去分析人事工作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她们本身的不足,反过来又给她们工作上的指导,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让我这个从没有高校人事管理经验的“门外汉”逐步成长起来。

2、注重思考

通常,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整天忙忙碌碌,可又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忙什么,工作绩效低,问题不断,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思考。缺少思考,部门工作就没有规划,工作缺少思路和方法,问题出现了,只是被动地解决问题,不去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解决,治标不治本。作为一个处室负责人,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学会思考。

3、注重创新

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因此具有双重特征,一方面具有公办院校的管理特征,另一方面具有民办企业的管理特征,民办高校近几年才发展起来,没多少成功的管理经验让我们借鉴,往往只能通过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开展工作。目前,学院的一些中层干部一部分来自公办院高校,一部分来自企业,管理理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因此,注重创新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观念上、管理上、工作方法上都要进行创新。我一直在企业里从事行政、人事管理工作,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对高校人事管理不熟悉,因此,创新对我而言对我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范文第3篇

服务国家战略

一是适应需求,要对接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二是服务区域,要支持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群),深入推进地市级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东中西部合作机制,为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发展作贡献。三是重在创新,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四是面向世界,要主动发掘“走出去”企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在境外开展职业教育。五是办出特色,各地要支持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高职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聚焦内涵建设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要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二是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改革,要加快修订专业标准,切实推进“五个对接”。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专任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四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加快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切实加强优质资源建设。

校企深度合作

一是组建职教集团,要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行业部门等牵头组建职教集团,开展多元投入主体依法共建改革试点;支持有特色的高职院校以输出品牌、资源和管理的方式成立连锁型职教集团。二是加强技术技能积累,要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应用技术的研发能力,提高技术服务的附加值;加强民族文化、民间技艺的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努力发展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资源集聚地。三是开展职工培训,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为职工继续教育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四是服务社区,要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向社区开放服务,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完善治理结构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范文第4篇

人事处作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执行部门,有责任将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为己任。课题组针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下降进行调研,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教师满意度的相关规章制度,保证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线教师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激励;教师;工作满意度

1 研究背景

随着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内一流,世界水准”高职院校和“提高办学层次”步伐的加快,办学模式向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拓宽,学院决心改善目前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满足学院对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从教人才的需求。

目前学院教师出现的问题有:

学院对专任教师提出了“35岁以下教师必须在2015年底前取得硕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必须报考博士学位”的硬性要求。而专任教师的工作内容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授课工作、下企业实践锻炼、、申报科研课题、教育教学改革、班主任工作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基本上满负荷运转,教师工作压力大。

自2011年以来,学院实行岗位设置。每个二级分院都有核定的岗位数额,不得突破。一些分院的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出现阶梯状的断层,相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集中取得,部分教师取得任职资格却无法兑现待遇,加之学院目前大力引进教授,正高级岗位职数即将满员,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受到影响。

2012年分院津贴结算完成后,专任教师人均津贴只有经济贸易分院和体育教学部达到教师津贴标准额。其中,体育教学部的津贴还包括早操、训练、全院学生体能测试、集训与校外竞赛、德育课。按照全院的平均水平看,专任教师的年教学工作量要达到近600节课,才能拿到教师的津贴标准额度。很多教师开始纵向与学院领导、中层干部、科级干部、辅导员、教学秘书比,横向与无行政级别的行政人员比较,对自己的报酬不满意。

分院教师对自身的投入和收入等期望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很多教师对现有工作岗位的不满强烈,作为直接管理者的分院领导在对教师提出课程、教改和学历进修及其他教学工作以外的任务时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教师认为现有收入水平既不具备外部竞争性、内部分配又未能合理拉开分配差距、个人投入的回报率低等不公平的感知,对教师职业的满意度降低。

2 课题研究必要性

教师作为学院教育的一线人员,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对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进一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事处作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及执行部门,有责任将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为己任。课题组成员针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下降进行调研,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并拟定提高教师满意度的相关规章制度,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事实依据。为保证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一线教师工作满意度可谓迫在眉睫。

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集中在本科院校,大都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并且运用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可供直接借鉴的素材很少。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疆内高职院校的领头羊,在学院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两级管理体制以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都走在其他高校前列。其他院校现有的政策部分可供借鉴,但全面提高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激励政策只能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才能制定。

4 研究意义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各方面的态度和评价,即喜爱自己职业的程度。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评指标可以概括为七个层面:工作本身、工作条件、工作回报、人际关系、领导与管理、管理制度、工作压力。

激励正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运用激励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对目前导致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不高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借助物质和精神上的刺激,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体力和智力的潜能,为实现学院目标做出卓越贡献。

对学院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决定着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水平和社会服务的层次与范围以及学院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学校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能否有效调动学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教师管理中的盲区和失误,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5 研究内容和方法

5.1 研究目标

①按照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等激励理论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测评;

②将测评结果分析、归纳,为院领导对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决策提供依据;

③出台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规章制度,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全面推广。

5.2 研究内容

课题组对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对目前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及分配制度进行分析。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对疆内其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分配制度进行调研,针对调查中反映的降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结合激励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出台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政策和制度。

5.3 研究方法

①样本:本研究调查选择在学院的教学部门和有工作联系的几所高职院校进行,这几所高职院校都实行了两级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与学院相近。

②调查研究法:利用有效途径,调查了解区内外相关高职院校两级管理体制实施以及教师培训、进修、福利待遇开展情况,借鉴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

③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昌吉州图书馆、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利用方便、快捷的电子文献检索系统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整理、归纳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他人研究成果中的闪光点。

④理论分析法:对目前提高工作满意度讨论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纳与整理,拓展分析思路。

6 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组于2013年3月对经济贸易分院、农业工程分院等5各分院进行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教师集中对收入分配制度、外出培训进修时的补助、工作量大等问题不满意。针对教师反映的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召开多次座谈会,先后出台了以下制度,解决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部分影响因素。

①《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岗位津贴核算分配办法(2013)版》。提出分院管理人员按分院领导正职、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每年需完成60、120、150学时教学工作量,以上工作量+80学时按50%计酬。当年教学部门的普通行政人员津贴普遍降低,与一线教师收入几乎平行。

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实施细则(2013、2014)版》。明确了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构成,将科研、监考、阅卷、编写教学文件等纳入教学工作量中,将教学工作量与教学质量挂钩,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部门教学管理绩效考核办法(2015版试行)》。进一步明确了辅导、监考、补考阅卷,以及实践教学的工作量核算数额,将体育教师IDE管理早操和组织竞赛、训练计划、总结、假期集训等纳入工作量核算。多年以来,体育教师对此类工作的质疑及不满得到解决。

④关于印发《的通知》。鼓励学院教师外出进修、培训,明确教师在外出读博、进修学习时的补贴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年轻教师学习和生活的矛盾。

⑤《关于印发的通知》。为了进一步激励教师提升学历的积极性,完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规章制度,将学院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脱产学习并给予补助的时间,由一年增加至第二、三年分别给予3、4个月的脱产补贴学习时间。教师攻读博士的积极性大增,当年脱产读博人数增加至13人。

⑥《关于印发的通知》对取得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完成的标准课时有了明确规定。提高了教学一线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投入到一线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⑦《关于印发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了分院行政人员、辅导员和学院党政部门、教辅、科研机构中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方可享受全额岗位津贴,未完成的部门从个人行政津贴中扣除。同比提高了一线教师的收入。

一系列提高教师满意度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线教师工作满意度。

7 存在的问题

受到岗位设置功能工作的影响,部分分院教师集中申报某一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一部分教师取得职称后没有空缺岗位,而得不到聘任,从取得任职资格到学院聘任,最长的等待时间达到三年,这就直接影响了这部分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从而面临再一次取得职称没有岗位,甚至是因为没有空岗而无法申报。这一部分教师的矛盾暂时还无解决办法,影响了其职业生涯发展,整体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还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余瑜,吴丹.浅析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教师激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

[2]周丽超.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激励举措[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12).

[3]周文莉.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研究[J].文教资料,2008(30).

[4]童乃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期高职院校教师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范文第5篇

根据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关于年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闵人[]25号)的精神,为做好年度我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将学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根据规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在日常工作实绩考核的基础上,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本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新录用的人员参加年度考核,但在年度考核时只写评语,不定等次。

(二)挂职锻炼人员、骨干教师柔性流动中对流人员,在现工作单位参加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评议,并确定考核等次,然后将考核表送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盖章、存档。

(三)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的、不参加本年度的考核。

(四)接受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参加年度考核,不写评语、不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分的,按规定补定等次。

(五)受党内警告或行政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期间,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其年度考核不受原处分影响。

不参加考核或参加年度考核不定等次的,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薪级工资的考核年限。赴云南、四川支教教师年度考核给予优秀等第,不占学校指标。

三、考核内容和标准

年度考核要以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要将学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考核结果运用到年度考核中。

考核等次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一)确定为优秀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高。

2、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

3、工作责任心强,勤勉尽责,工作作风好。

4、工作实绩突出。

5、清正廉洁。

(二)确定为合格须具备下列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较高。

2、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

3、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积极,工作作风好。

4、能够完成本职工作。

5、廉洁自律。

(三)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确定为基本合格:

1、思想政治素质一般。

2、履行职责的工作能力一般。

3、工作责任心一般,或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能基本完成本职工作,但完成工作的数量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或在工作中有较大失误。

5、能基本做到廉洁自律,但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四)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确定为不合格:

1、思想政治素质较差。

2、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3、工作责任心或工作作风差。

4、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

5、存在不廉洁问题,且情形较为严重。

四、考核等次比例

1、各单位的优秀等次的人数不得超过参加考核人数的13.5%。

2、被授予市政府及以上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等综合性荣誉称号的单位,其优秀等次的人数可占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6%。

3、凡工作人员受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或刑事处罚以上处理,或有严重教育教学事故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学校(单位),优秀等次人数不得超过参加考核人数的11%。

4、学校主要领导(包括主持工作的副职)的考核等次,由区教育局结合学校考核和民主评议等情况确定。

五、考核方法和程序

1、个人述职。被考核的工作人员在对年度工作进行全面回顾、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在相应范围内作述职报告,并填写《年度考核登记表》。

2、民主测评。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对被考核人员进行测评。可在组室以上的部门进行,学校领导可按分管工作的范围进行述职。

3、拟定等次。在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评议的基础上,主管领导作出年度考核的评鉴意见,并提出考核等次,经单位考核委员会审核后确定考核等次。

4、公示。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含行政奖励)在本单位内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5、确定考核等次。公示结束,各单位确定工作人员的考核等次,反馈考核结果,被考核人在《年度考核表》上签字。

6、将考核结果上报备案。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1、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对工作人员奖惩、培训、评聘专业职务,调整职务工资及聘用的依据。对考核评定为基本合格的人员,学校应对其提出诫勉,限期改正。对考核评定为不合格的人员,应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2、考核等次优秀的人员中实施记功、记大功的行政奖励。优秀等次人员中70%可给予行政奖励。行政奖励人员中70%给予记功奖励,30%给予记大功奖励。

在当年工作中因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的可给予记功;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可给予记大功奖励。记功、记大功指标由区教育局分配下达到学校。

3、行政奖励人员,按规定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记大功的奖励1500元,记功的奖励800元。

七、考核要求

1、各单位要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要成立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校(单位)年度考核中的各项工作,保证考核工作的按期顺利进行。要在不断总结和改进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制定考核工作的实施方案,认真宣传,精心安排,严密组织,规范操作,使年度考核工作成为弘扬先进,加强师德建设,推进学校工作,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行政奖励是以优秀人员工作业绩为基础和前提来进行评选,所在单位要征求群众意见,提出奖励人员的名单和授予奖励的名称,要经学校教代会通过后,实施行政奖励公示。

3、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安排在年11月21日至28日期间进行,11月24日到区教育局人事科208室领取指标数。优秀等次和行政奖励的公示时间为年11月28日至年12月4日。年12月5日各单位上报材料。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88-02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是相对普通本科而言的,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和普及化转变、从学术型和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的结果。应用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一种,是指以“应用”为导向,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面向生产、管理、建设一线,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一词最早是由德国提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演变而来的。随后,美国职业教育运动提出“产学研”结合和“CBE”模式,英国提出“攻读交替”和“现代学徒制”模式,日本提出“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提出“TAFE”模式,等等。

从国内来看,王义澄(1990)在《中国教育报》上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首先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证书”论认为在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讲师”等)和职业资格证书(如“经济师”、“工程师”等)。“双素质”论认为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身心素养和职业师德师风素质。“双能力”论认为既具备深厚的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扎实的实践指导能力。

结合应用型本科“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双师型”指同时具备“双证书”、“双素质”和“双能力”的教师,即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企业工作经验,并能灵活地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方面。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内涵建设。首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其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基本途径。再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就业率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双师型”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工作,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水平。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一)政府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自1996年5月我国颁布《职业教育法》以来,职业教育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实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资助计划”,要“面向职业学校和社会认定一批‘双师型’教师,建立‘双师型’教师信息资源库”[1]。2015年1月《广东省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指出“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强师工程’,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引导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支持依法依规获取合理回报或在企业作价入股”[2]。

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标准、目标、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取得的成就

2012年1月,《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提出:“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此后,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快出台相应的“双师型”教师建设、评定、奖励方案,大大带动了教师们加强自身建设的积极性,“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教师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学者们也积极围绕“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存在问题、建设措施、考核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部分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重点讨论了相关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这些成就均为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实践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双师型”教师没有统一的定义,评价标准不清晰。二是教师学历要求与应用型实践要求相冲突,教育背景好、高学历出身的高校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验。三是企业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欠佳,尤其在专业理论教学和班级教育管理方面亟须加强。四是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实践提升措施流于形式,大部分教师的顶岗实践只是请企业帮忙盖章证明,而并未真正参加实践。五是企业考虑到商业机密不愿意给参加实践的教师安排真实的工作任务。六是愿意提供实践岗位且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数量少。最后是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参与的动力不足。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的途径

(一)“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

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应鼓励教师以参加企业顶岗实践作为主要渠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

1.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资格。教师应该是与学校签订了聘用合同的正式在岗职工,在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已经取得讲师以上高校教师系列职称。

2.专业技术资格条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中级以上资格证书。如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安全工程师等。

3.实践经历条件。具备如下一项即可。一是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独立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二是近两年内,参加企业顶岗实践达到两个月以上,实践日志记录齐全,实践总结完整,并经企业考核认定合格,能胜任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和实习、实训教学。三是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或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科研成果均在企业应用良好。

(二)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一是“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应得到明显提高,这可以体现在学生就业率方面;二是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尤其是产学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这可以体现在省厅、市、区级科研立项数量及数量方面;三是“双师型”教师年增长率达到约10%的水平;四是经过五年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总比例达到约60%的水平。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的途径

1.加强TPACK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逐渐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和考量依据。TPAC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术之间相互融合的知识技能。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学科内容(CK)、教学法(PK)、技术(TK);四个复合要素:学科教学(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TPACK)。具有综合性、情境性、缄默性、易变性、实践性等特征。因此,教师们可以通过案例研究、观摩示范、参与教学、交流讨论等方法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升基于TPACK的技术整合教学能力。

2.明确认定标准,强化“双师”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及相关院校建设经验,结合教师的实践经历和科研水平,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引领教师们向着标准发展。

3.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可采取“以老带新、传帮带、参与课题”等形式,做好校内培训环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安排青年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挂职、调研、轮岗、跟班[3],聘请企业、政府的管理专家、骨干来校兼课或作为青年教师的“带班师傅”,丰富“双师型”教师的结构和培养模式。

4.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首先,要鼓励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理论和科研优势,与企业共编教材、共担课程、共创专业;其次,应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并认真对待顶岗实践,并做好考核奖励工作;再次,学校应结合各专业特征开展工学结合,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互动机制。

5.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巩固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拓展更多的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和教师实践锻炼的基地,努力构建校企人才互通、互惠、互利、互培、互管平台,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人力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实现双赢[4]。

6.提升教师学历,完善教师专业结构。鼓励存在专业不对口、实践指导能力强但学历层次偏低等问题的教师积极提升学历层次,并给予相应的补助,完善教师专业结构。

7.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给予“双师型”教师薪酬上的奖励,并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住房福利、出国培训、学术交流、骨干教师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的扶持,调动教师们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2]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省的意见[Z].2015-01-23.

[3]林强.校企深化合作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创新[J].中国高

等教育,2013,(13).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综合能力;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然而软件人才培养方式与软件行业需求仍存在大的偏差,学生毕业后需“二次学习”,这就促使软件培训行业的兴起,同时也暴露了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怎样结合IT培训与高等院校的优点,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软件人才是高职教育应当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1-2]。本文结合我院几年来的办学实践以及对软件人才培养进行的可行性探索研究,尝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结合的纽带。目前许多高职专业脱离实际,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没能突出实践性,需加大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的改革。专业发展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特点。因此,要想在专业设置上做到科学合理,就要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尤其是要抓住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开设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办出特色,才能拓宽就业渠道。开设什么专业,设置什么课程,讲授什么内容,都不能与市场需求脱节,要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

的基础上,组织由学校、行业组织、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预测市场需求、分析产业发展前景、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安排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课程、确定重点培养的能力素质等,并且要随着市场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高职教育要从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出发,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坚持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原则,构建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以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的变化[2-3]。

2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综合教学管理方式。软件IT培训单位的教学模式与高等教育单位的不同之处是,培训单位对于每门课程的学习是集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培训型教学单位,不太适合人才培养型的教学单位(高校)。培训型教学单位教学模式是通过课程的集中学习达到一种复习和强化的效果,这样能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但其弊端是,连续集中的学习往往不能使所学知识更好地消化并融会贯通。培养型教学单位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而且课程的穿插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在穿插学习中深刻理解知识体系。如果每个学期所开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能够紧密配合协同教学,那么得到的教学效果会比分开教学的效果有明显提高,既可以达到培养型教学单位的效果又可以起到培训型教学单位的教学作用。

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整体效益的根本措施。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校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校的软件人才培养单位,积极结合培训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1]。学院始终本着“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分层次教学、教考分离。整合实训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在实践教学中,以项目为主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综合运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开发,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资源 。加强素质教育,提供学生综合能力。

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能力。在讲解理论知识以前,先讲解项目的开发以及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在项目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将一门专业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根据知识体系分解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知识点都用一个项目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讲解。该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结合该教学方法我院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JSP程序设计技术教程》(甘勇主编)一书,就是对该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成果。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集中开设了实训课程,通过集中实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项目能力。同时引进了一些校外和校内的实训合作单位共同进行实训教学。在教学和实训两个环节。以项目组为单位,每组6~10人,每组成员间共同讨论问题,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这种“准员工”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

近年来,我院在软件技术Java方向进行多次课程改革和探索。在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技术、Web框架技术等课程中引进项目驱动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累积其项目开发经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项目开发综合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师资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职教育是以能力、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育,高职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实际指导能力,即具有“双师型”素质。我院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教学中必需的知识储备。教师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很好地理解各种技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把握课程的精髓。我院通过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和建立高职教师定期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到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课题开发、新技术培训、现场考察或技术服务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给学生更高质量的实践指导。

2) 教学以项目为驱动,把项目运用到教学和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个项目的反复运用,最后形成一个框架优良的实训项目,以此项目为基础推动项目在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3) 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要多沟通。完整的项目需要用到多门技术,多门技术的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项目的开发,教师在各门课程的讲解中需要相互沟通与配合。

4) 通过有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将技能素质作为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并允许教师申报双职称。

5) 要积极引进。即广开门路,吸引企事业中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在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后,让他们在高职院校任教,或聘请他们担任兼职任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以提高有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4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就业的关键,怎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院十分关心的问题。对学生管理可以采取“准员工管理模式”,按照企业化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同时结合高校情况开展素质教育、爱国教育等,将两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发挥辅导员的引导功能。

辅导员要始终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按照“准员工”管理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等。始终坚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形成学校内外齐抓共管,协调一致。将严格要求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力求建

设严肃活泼、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创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为搞好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要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辅导员个人素质的高低和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管理的效果,所以应认真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辅导员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和难度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动员,使学生一直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2)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呼声日渐高涨,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呈逐年下滑的态势。为此学校开展了学生心里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活动,全体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利用多种资源帮助学生就业。

5结语

高职教育需要探索出一种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服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改研究,旨在探索出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模式一定会对高职教育起到推进作用[1]。

参考文献:

[1] 周济.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J]. 职业技术教育,2004(18):19-24.

[2] 龙陵英. 以就业为导向职教模式的实施[J]. 职业技术教育,2006(35):44-45.

[3] 蒋伟,张博文.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08(3):24-25.

Research of Education Reform for Comprehensive Ability Cultivation Orienting to Occupation

ZHANG Zhi-feng, WANG Wen-bing

(Software College, Zhe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职旅游学科 教师专业成长 现状 途径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旅游业新的业态会不断出现,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渗透到旅游行业中。旅游业对各类人才处于动态的需求之中,一成不变的专业设置很难适应旅游业的需要。因此,在设置中职旅游类专业时要紧跟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前瞻性,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为行业培养出更多适用又急需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一、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现状

旅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在师资上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中职旅游专业师生比过高。

据教育部2010年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中职校师生比应达到1∶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而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区、市)旅游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从数量上来看存在较大差异:中等旅游职业学校中,平均师生比为1:25,其中海南、广东、天津和重庆4省在校师生比高于1∶40,特别是海南和广东,分别达到1∶119和1∶61。从副高及以上职称占专业教师比重看,中职学校该比例平均值为12%,其中超过40%的省市有北京、云南、青海等。综上,我们要尽快改善旅游专业教师的总量状况及职称结构,高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质量旅游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双师型”教师名不符实。

由于学历、年龄等种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很难从旅游行业中直接吸收任职,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兼职教师数比例相对过低。目前任职中职旅游学科的教师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师缺乏在旅游业界的磨炼经验,很多“双师型”教师仅仅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也很难培养出旅游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增强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双师型”技能,势在必行。

(三)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旅游业的就业现状是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这种供需矛盾亟待解决,然而在此方面具有关键因素的是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及其自身发展。部分中职校旅游学科教师更多的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或是空泛而无实践论证的所谓旅游企业管理经验,部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严重不符,从而失去对该专业的热忱和兴趣,转而投向其他专业工种,三年的中职学习产出的却仅仅是一张文凭和几张技能证书,这使得旅游专业在整个中职专业中萎缩,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中职旅游专业定位上的不明确,同时也是旅游专业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二、促进中职旅游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确立个人职业规划,强化专业发展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中职旅游学科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何,决定了教师的生命质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适合教师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使他们看到自身发展的前景,感到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教师的自我专业意识是其专业发展的起点与源泉,最终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是教师自身。为此,教师应自觉承担起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注重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培育专业理想、提升专业精神、增强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充满生机的专业发展历程中提升与完善自我。

(二)拓宽个人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1.多渠道拓宽教师的职业技能

现今中职旅游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所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具有一致趋同性,而并非是某一方面的专门化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学校培养目标不够明显、特色和方向不凸显,二是学校对旅游业新兴行业如康乐、茶艺、插花、高尔夫等行业的专业化师资严重缺乏。要改变这种现象一要向社会聘请专业人士来校任教,二要让在职旅游学科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和实践,全面拓宽其个人职业技能,实现一职多专。

如何拓宽旅游学科教师个人职业技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教师通过个人社会关系到相关的企业学习实践,这一般需要教师有较广的人脉,同时在时间上对教师也是一大考验,能在这方面实施并坚持的老师为数不多;二是学校为老师创造条件,让老师带薪培训,并在课业上最大限度地协调帮助老师。要实现这一途径有很多方式,如旅游学科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脱产培训,或者让教师下企业工作,当然这里的企业可以是校企合作的企业,这样下派的老师不仅可以学习专业技能,还可以为学校管理学生。此外,让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工作,起到了让学生督促老师的作用,课堂上的教师现现成了同事,教师就不得不严于律己,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笔者认为无论是哪一种途径,都需要教师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有意识地学习相关技能。同时,学校应在这方面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和鞭策。如对旅游学科专业教师实施轮岗式职业培训、学校领导不定期下企业或到培训单位指导、督促等。

2.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培训和实践中成长

中职学校的培养理念和旅游类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训课程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学校要增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在发挥自身理论优势的同时,通过行业工作经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实现中职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的有效融合。这需要中职学校为旅游专业学科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使教师有挂职实践的机会。当然,到企业挂职对教师而言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这要求教师抛弃自己的书生意气,完全以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份融入企业。尤其在旅游类专业,要求教师到酒店、旅行社或其他旅游相关行业挂职,由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并且完全按照行业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这对教师的体力和精神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三)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提高个人科研能力。

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大量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还可以丰富、充实和发展职业教育科学理论。当今社会发展很快,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教育新思想层出不穷,教师需经常学习普通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强化掌握,并加强应用。中职旅游学科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大胆实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思想等。

中职旅游学科教师要有“反思”能力,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将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科研方式进行总结、创作,通过同行切磋、自我钻研、教学观摩等科研方式与教师们进行交流和分享,不仅提高自身素质,而且促进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为学校的共同发展提供养料。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要发展,必须耐得住寂寞、清贫。每位教师都有优点和特性,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应学会静下心来,淡泊名利,潜心积累;学会只争朝夕,心无旁骛;还要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所谓“天道酬勤”,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应有惜时如金、勤奋钻研的精神,善于发现和研究问题,提高个人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谷慧敏.RaphaelR.Kavanaugh,俞聪.中国旅游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