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物理机械振动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据不同专业对大学物理教学知识点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衔接关系引入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三七分”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五+五”结构的考核方式,解决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大学物理教学改革难题。
关键词:
转型发展期;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引言
教学模式问题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地方本科院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多属于保守性教学,一直沿用“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依然沿用。[1]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多次提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由于缺乏推进教学改革的“组织激励”和“个人激励”机制,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未见任何成效。[2]作为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通识性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一方面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思路开阔、探索和创新精神得到激发、适应能力得到增强。[3-4]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对人才的培养。适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先行学科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解决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教学模式改革难题。
一、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着短板,亟待解决。我们对全校理工科中5个专业的28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学生均已经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我校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真实感受,同时,依据我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际状况,我们对全校正在讲授和曾经有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经历的7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当前我校大学物理教学中突出问题表现在:第一,统一模式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衔接不好。作为各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大学物理的过程中较多的强调它的系统性和基础性,不考虑学生所学的专业而采用学大纲和同一授课标准,多年来教学模式从未改变,专业课程之间交叉衔接不良,导致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感到枯燥疲惫,缺乏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形成大学物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无帮助的错误认识。第二,课时不多,内容不少。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各专业不断增加本专业课程的学时数,致使像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程这类非专业课程的学时数一再被缩减,而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只好照本宣科,根本没有时间对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及专业方向之间联系的拓展,导致学生感觉学习乏味,知识的应用性也得不到体现。第三,课程考核结构单一。成绩考核基本上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组成,平时成绩看考勤,期末成绩看试卷,不能够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大学物理教学效果,更甭提调动学生学学物理的积极性了。第四,教学方法单调。大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板书和PPT授课相结合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老师扮演了知识传递者这个主角,学生自然地就变成了知识的被灌输者这个配角,这些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不积极主动、缺乏学习兴趣根源。
二、针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能力为基础,改革教学内容
在改革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之初,我们首先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与讲授各门主干专业课程的老师座谈,了解各专业的需求和学科交叉领域,然后,梳理大学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适当的调整教学基本内容,尽量缩减与各专业关联小的章节的课时,增加与专业知识内容联系紧密的知识点的课时。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对知识需求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各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来提升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我校理工科专业对大学物理知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1)对力学、热学和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需求较高的土木工程类专业;(2)对力学、电学和磁学需求较高的机械工程类;(3)对电学、磁学和光学需求较高的电子信息工程类。在确保大学物理教学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根据三类专业对大学物理知识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对不同类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调整,重新修订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同时,对不同类专业相同知识点的深度、广度及教学方法加以区别,特别突出与专业课程关系紧密的知识点的重点讲授。另外,结合生产和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实际的物理现象和问题,有针对性的重新编写例题和习题,并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调整其教学内容,使所编写的例题和习题能够充分体现其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不是泛泛的针对抽象的物理模型编写习题和例题,从而增强学生学学物理课程的兴趣,进而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结合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我们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为主流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推广。我们强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在开课的前两学时,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当前科学技术领域的新发现和新成就,对物理学的知识领域、思维方式方法和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阐释,来达到提高学生对学学物理重要性认识的目的,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适当引入课内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大学物理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生产技术等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在比较和综合中学习,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对象,提炼出与所学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且有实践应用价值的题目。例如:讲授圆周运动时提及航天技术,讲授静电场中导体时提及静电屏蔽原理应用,讲授安培力时提及磁悬浮技术,讲授光的衍射时提及测量技术中的应用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高科技并不是高不可攀,其应用的基本原理就在我们所学习的大学物理课程之中。授课教师把班级成员分成若干课内实践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与课内实践题目相关的知识的课外调研,然后,结合在大学物理课程中所学知识及所学相关专业知识完成一份小报告,阐述与这些实践题目相关专业知识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然后由授课教师组织讨论并总结。学生对科技前沿的知识方面的普遍表现是很感兴趣,所以,在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讨论,因此,通过引入课外调查研究、课内分析讨论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分析总结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
(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为核心,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我校传统的大学物理成绩评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总评成绩侧重三七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甚至所占比例更高),这种考核方式弊端在于重结果而轻过程,很难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的积极性。针对我校课程考核方式所带来的弊端,我们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增加课堂考勤、期中考试、随堂测验、课后作业、调研小报告(小论文)等学习与考核环节,并将考核成绩折合后计入课程考核总分,重点提出大学物理课程成绩考核的“五+五”评定结构,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中,课堂表现部分占10%、课内(包括理论课及实验课)实践部分占30%、课外作业部分占10%,而且课堂中学生学习表现和课外作业情况评定要求均不低于3次,课内实践情况评定不少于3次,另外,学生平时成绩或期末成绩中如有一项不及格,那么,该生总成绩视为不及格。课内实践成绩评定的适当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大学物理知识的学习,巩固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与自己本专业知识之间联系的认知,遏制目前存在的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及部分学生考试违纪等现象。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形式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控,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
结束语
教学模式问题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据不同专业对大学物理教学知识点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衔接关系引入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三七分”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五+五”结构的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方面教学改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探索者,要带着实施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分析,掌握各自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实践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难题。
作者:张继德 车立新 马宏源 肖俊平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泽平.关于应用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55-57.
[2]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一、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间也不可能允许这样做。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对以上的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个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际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
③排除干扰因素。
(2)表达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每次考试阅卷完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语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同学应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的模拟练习中,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完成的;二是难啃得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怪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目;三是中心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的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
对于以上三种类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对于第一种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对于第二种类型:只好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型可能已超过你的能力水平范围,不要使自己钻入死胡同,浪费大好的时间。对于第三种类型的解决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正如阿杜所唱的“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个桃子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可及的目标。而且也说明这方面对你来说是薄弱环节,因此要下狠功夫,决不能含糊。
四、 选题要“精”,评讲要“细”,做题要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要对手中的资料仔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选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习。
评讲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评讲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五、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圆满的效果。只要你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