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教育技术;本科生;创新思维;研究;实践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新型复合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创新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代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1]所谓创新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般认为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活动。这种问题解决的活动在学习者认知能力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在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上。因此,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各种思维技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普通高校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新时期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主力军,对于未来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升级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何克抗认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应当定义为“借助技术的教育”。[2]显然,这一专业定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就更加明确:学生必须掌握优化的问题解决策略,具备创新思维。目前,在现有的教育技术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程序设计类课程在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灵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程序设计本身就是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根据设计者构思搭建的逻辑来实现既定目标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问题求解过程。即人们通过使用问题领域知识来理解和定义问题,并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去选择和使用适当的问题求解策略、技术和工具,将一个问题描述转换成问题解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算法的综合体现。如图1 所示。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克努特(D.E.Knuth)指出,“一个受过良好的计算机科学知识训练的人知道如何处理算法。算法知识是一种具有一般意义的智能工具,必定有助于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不论化学、语言学或者音乐。”[3]显然,对于教育技术学这一多学科交叉专业,引导学生学习算法并以此培养他们问题解决的创新思维是必要的。必须指出的是,在教育技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是一门以ActionScript3.0 为主体内容,培养学生开发交互型教学软件的专业主干课。对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4]笔者从事多年该课程的教学,也不断探索其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经验和实践模式。本文将基于此,对教育技术本科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做探讨。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及要素分析

1.陈龙安的ATDE理论模型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界有很多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于学科课堂教学角度的创新思维培养,陈龙安先生提出的ATDE理论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做出了更多详尽的阐述,对于教学中的实践也给出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台北实践大学教授陈龙安先生认为,所谓创造性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宽松的环境下,通过创造性思维而产生“不同而更好的想法”的一种能力,可以透过教学加以提升与培养。[5]他认为创造性教学是教师在支持性的环境下,运用启发创造思考的“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和评(evaluation)”四组教学策略增进学生创造性一种教学模式。简称ATDE,谐音“爱的”,所以又称为“爱的”教学模式。其基本内涵如下:问―――问题,教师设计或安排问题的情境,提出创造性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当然,问也是双向的。即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猜想;想―――思考,有效的思考决定于思而有所得。也就是学生自由联想,并给予学生思考的实践,以寻求创意;做―――活动,教师利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做中学,从实际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评―――评价,师生共同拟定评价标准,选取最适当的答案,使创造思考由萌芽进入实用的阶段。陈龙安先生从学校教育的实践出发,综合了多种创造性教育理论,所提出的ATDE模式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实用性。尤其是他倡导要构建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过问、想、做、评四个环节,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程序设计类课程中ATDE模型的教学要素分析结合对陈龙安先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型各要素内涵,我们对在教学实际中应用该模型的各部分要素作出进一步阐述。首先,“问”在ATDE模型中被安排在首位,究其本质,问题是给定信息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它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导向,也是学习在认知层面的终极目标。问题是在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的引擎。一方面,由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需要向学生阐明必要的给定信息,问题结果的状态描述,而且还要明确在解决过程中种种需要解决的因素。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特别是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就是在激发学生开启创新的灵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则可以是个人的疑惑,也可以是对问题的进一步猜想;同时,学生也被鼓励向教师提出个人的疑问,这不仅期待教师给予解答,而且在全班也会引起思维共鸣。在师生问答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得到启迪。其次,在这个模型中,“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训练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助推器。在实际教学中初始阶段,教师通过安排合适的案例,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维空间,已经是对创新思维的引导。同时,在课程进行到后一阶段,教师又根据既有解决方案向学生再度提出尝试其他解决办法的教学要求,无疑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次强化。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既要充分体现教学主导性,又要把握好操作性的度的控制。对于教学中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往往需要教师积极运用启发手段,及时给出必要的指导。而对于结构良好的问题,则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维空间。再次,虽然“问”和“想”是整个模型的前导,但“做”则是具体的落实和检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安排各种活动,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内容及时加以应用,寓教于乐。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安排课内的“项目招标”,让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的学生小组“中标”。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而且在整个活动中更能激发他们启动“头脑风暴”,竞相提出优秀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让他们对问题的整体构思与解决方案进行大胆尝试。树立不怕失败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通过不断地实践训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堂实践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努力让每位学生获得做中学的综合体验。最后,“评”作为该模型的最后一个要素,也是一般教学设计的末期工作,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不可忽视。在ATDE模型中,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操作,而是由学生积极参与的共同工作。师生双方对于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共同评价,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和培养。例如,让学生找出个人作品在整个设计中的思维过程和整个作品的设计缺陷。同时,组织其他同学提出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当然,在这个环节,教师也可以积极发表意见,供学生参考。把“评”变成激发学生生成创新思维的转折点,促使他们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灵活转换。总之,ATDE中的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四要素中,“问”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催化剂,对随之展开的“想”起到了激励和引导的作用;而对于学生业已产生的好办法、新主意予以实施的,则体现在“做”的环节。这不仅为学生实施个人创新思维提供了实践平台,也同时获得了检验创新思维可行性、正确性和高效性的机会。一旦他们的创新思维获得实践肯定,将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从而进一步得到强化。同时,这种强化也为后续的创新思维成长酝酿着新的力量。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

根据我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2019 版人才培养方案,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为代表。这两门课程对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激发创新思维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ATDE创新思维培养模型,我们以开设近十年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为例。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予以论证。这门课程计划开设在第五学期,是个性教育模块中教学资源开发方向的重点课程。根据既定的教学大纲,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熟练运用AS3.0 开发交互型教学软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具备独立设计、开发交互型教学软件的能力,而且还应初步具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学科素养。本文列举两个整合ATDE创新教育思想的课程实例,用以简要说明ATDE的具体教学应用过程。案例一:图片浏览器[6]1 )问题简介:图片浏览器是常用的图片浏览工具,但是如何通过程序将其实现,对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挑战。2 )问题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已经给学生讲解过显示对象类(DisplayObject)对显示对象各种控制方法。但是,图片浏览器从程序实现的机理上则是对于不同层次显示对象的显示优先级别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显示对象类采用了一种层次化的结构,该结构更易于创建显示对象子类、方便深度管理。3 )ATDE创新训练:鉴于显示对象类的工作特点,本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本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如何控制不同深度下子类对象的显示。这是ATDE模型中“问”的重要体现之一。除此之外,还要向学生提出如何处理显示对象和舞台(Stage)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是学生必须面对的,同时也是ATDE模型中执行“想”的重要环节,即通过何种方法可以解决各图层显示对象的优先级自由调用。当然,学生的思考并非是孤立的学习环节,而是与教师已经设定的教学活动共同展开的。学生按照分配好的学习小组,积极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为配合这种创新教学训练,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也给予学生较大力度的奖励性加分。这样可以较好地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来。本例中,只有关联好“问”和“想”,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落实“做”。毕竟,将形成的思维落实到程序代码中才是关键。经过学生小组间展开的“头脑风暴”明确了通过语句实现各层次图片元件显示优先级的控制与调用;在随后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机房环境中,每人一机,独立构思,在前期一系列的创新思维训练后完成最终的程序设计。这让他们的效能感和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运用创新思维的意识。必须指出的,教师与各小组代表对给出的解决方案共同予以评价,并由教师做统一总结。这些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帮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在教育游戏开发中,智力拼图、华容道等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对图形显示对象的运用。4 )案例小结:本案例在实施ATDE创新模型时,充分衔接了ATDE的四个要素,加强了各自之间的关联。学生的创新思维由“问”而起,由“想”而生,由“做”而验,由“评”而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这里要注意三方面内容:第一,推陈出新,即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实施各个教学环节的活动安排;第二,必要的宽容与鼓励,即教师要能在最大程度上接受学生为解决问题提出的各种思路。即便有些思路“不切实际”,也要给学生大胆思考的空间和自由。同时,要提供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第三,灵活掌握,即在问、想、做、评四个环节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具体的,可以“问-想-做-评”,亦可以“问-想-做-问-想-做”等。案例二:形状绘制的创新应用[7]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绘制形状是一个重要且颇有实践价值的知识模块。虽然在AS3.0 的语言体系中具备预定义功能模块函数,但是能够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也是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模块。1 )知识描述:在AS3.0 中,使用drawRect()方法可以绘制矩形,其语法结构表示为:drawRect(x:Number,y:Number,width:Number,height:Numer)2 )问题分析:实际上,drawRect()方法的功能就是绘制矩形,该模块在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和相关绘图软件中最为普遍。但是,现实世界中呈现矩形的事物却有很多。如何应用该方法实现程序效果,这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结构不良的问题,更适合为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我们在教学中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展开联想,扩充他们的思维空间储备。3 )ATDE创新训练:与案例一的实践方法类似,这里如何应用drawRect()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我们在教学中设定了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案例―――绘制国际象棋棋盘。本例的国际象棋棋盘是由8 ×8 黑白相间的正方形格子组成,还要处理好黑色填充和每行(列)小正方形格子的绘制。这里,仍然需要学生遵循“问”和“想”的联动,即如何处理填充小方格的黑色填充以及小方格的绘制。学生通过回忆已经学过的beginFill()方法会比较轻松地完成黑色填充,但是对于小方格循环绘制,又该怎样处理?教师在课堂中再次发问,如何完成重复且有特定规律的任务的处理?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明确了使用循环控制语句是最佳选择。这样,在教师带有启发的引导教学中,学生很快确定了解决该问题的思维框架。而后,经过“做”与“评”的整合,学生互学互鉴,总结在实现最终效果后的心得与感受。不仅训练了个人的创新思维,而且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然而,在完成上述一系列教学安排之后,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如何绘制中国象棋的棋盘?(中国象棋的棋盘包含楚河汉界,而非连续的棋盘线条)这对于已经掌握使用drawRect()方法的学生再次提出挑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再次提出更高的要求。4 )案例小结:本案例的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通过引入易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处于较高水平。而后,推波助澜,进一步引导他们开启创新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积极推进;学生紧密配合,大胆想象。最后,师生互动,再做设问。就此,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情志和创造水平推向更高的阶段。本例的教学节奏环环相扣,思维连绵不断。学生个人不但解决了教学问题,还获得了创新思维的再次训练。这也让他们通过本课学习再次体验开发创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

四、创新思维培养指导策略

参照给出的教学案例和分析,本文对基于程序设计类课程运用ATDE模型开展教育技术本科生创新思维培养提出相关的指导策略。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ATDE需要开展必要的热身、主题及结束三类活动。热身活动的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友好。主题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问、想、说、评四个部分。“问”就是要提出问题。教师充分运用提问的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问题可以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两种,前者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后者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发散思维。对于“想”,教师要保持沉默,留给学生酝酿的时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由想象。最后,“说”和“评”就是让学生运用个体或团队头脑风暴予以充分表达,并对他人的发言加以归纳整理,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案进行实际的操作。另一方面,ATDE创新模型要求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置疑设问,并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此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放”,即放开学生思考的桎梏,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同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建议。教师及时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信心,让师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并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五、结束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是教育变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8]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对受教育人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系统工程,这就注定需要教育者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思考和更深的探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如加涅指出的,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论开设多少课程,其最终的指向还是聚焦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解决问题。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作为专业内的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灵活解决问题的内容平台。本文总结基于这门课程对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培养的若干经验,以期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禾.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6):127-129.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慧南.算法设计与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4]张鹏.课程资源视角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建设初探[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29(02):63-66.

[5]孙汉银.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

从现代教育的观点来看,如何教、怎样学,比教什么、学什么更为重要。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因此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做实验、搞活动等方式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把学生引入神奇的物理世界,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热情。如:在讲授《运动与静止》一节新课时,教师略述了《趣味物理学》中记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抓住一颗高速飞行的子弹的故事,然后提问学生:“这名飞行员是如何抓住这颗子弹的呢?”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涌跃,有的这样推想,有的会那样猜测,为我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落实双基,铺垫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知识,就失去了思维的沃土。丰富的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我们还应采取多种方法,如做实验、讲故事、阅读课外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等,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大脑,奠定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三、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择同生产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典型试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广泛联想,积极探索,勇于并善于创新。如:我讲授《电流的热效应》一节后,选择了这样一道习题:一电热器有两根电阻丝,当只给一根通电时,需要七分钟才能煮沸一壶水,若将两根并联起来使有,煮沸同样一壶水需要加热多长时间?先让学生主动探索解法的多样性,而后教师归纳总结,共采用了电阻法、电流法、电功率法和电功法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电学知识得到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四、一题多变,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典型试题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展,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从而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如:讲授“浮力”知识内容后,我安排了这样一组有趣的试题:⑴盆中漂浮一冰块,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盆中水面将怎样变化?⑵若冰块中含有一小石块,当冰块熔化成水后,盆中水面如何变化?⑶若冰块中含有一小木块,当冰块熔化成水后,盆中水面如何变化?

由于此类问题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会积极思考、探索,找到答案。通过一题多变,学生形成了广泛联系的知识体系,收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化知识的功效。

五、加强实验,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

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价值。如:在完成“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后,我们给学生提供如下器材:学生电源、未知识电阻Rx、已知电阻R0、滑动变阻器、电流表或电压表各一个,若干导线。要求学生利用上述器材,采用多种方式(至少四种)重新对Rx进行测定,改变过去由教师包办代替的方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六、开设活动课,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定向越野;创新思维;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6-0078-02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运动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单纯锻炼身体,而是通过参与积极的探索、思维,把地图上的点标与你所处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知精神。这样不仅能以探索的精神学习,而且能独立思考,自觉探索新的科学原理,发现新的科学理论。定向越野作为高校田径课程内容的拓展,把原有仅限于学校田径课程之中的走、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大自然,从而突破田径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的格式。这不仅符合现代学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了田径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而且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体系。

1思维和体育创新思维概念

1.1思维的概念

思维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是复杂、高级的认识过程[1]。

1.2体育创新思维的概念

体育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通过思维活动揭示体育活动领域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导人们去获得新的体育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充分利用创造想象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体育创新思维结果的心理活动。体育创新思维一般要求个体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发明能力。

2 定向越野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特点

2.1定向越野教学中思维的多向性

多向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鉴别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思维的多向性具体体现在:思维在一个思路方向受阻时,能够转向另一个方向思考;就某一思考对象尽可能多地产生思维结果,即提出多种设想,以求扩大可供选择的余地[2]。由于创新思维力求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所以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思路开阔,且不易受习惯思维和单向思维的束缚,也不易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这是有别于习惯思维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2.2定向越野教学中思维结构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转换敏捷,变通适时。思维能够迅捷地、适时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从形式到内容都相隔很远的对象,从而具有立体思维的特性,善于联想。在用某一种方法手段无法解决问题时能够变换思维方式,甚至反复变换最终得到新设想;能够及时放弃旧思路,不僵硬地坚持走不通的路。这种自变应该看成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也体现了适应性与灵活性;思维无惰性、不刻板、不滞涩,善于借鉴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吸取别人的正确观点和新观点,打破自我框框的束缚。

2.3定向越野教学中思维过程的独立性

独立性指思维不易受暗示,敢于追求与众人、前人所不同的结论[3]。独立性是建立在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和强烈的创新欲望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从前人不曾涉足的领域去开拓,才会引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结果。

2.4定向越野教学中思维结果的求异性

求异性指思维的最终结果不是司空见惯的而是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4]。这种求异是创新的前提,因为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永远不可能穷尽,只能逐步地接近,只有不断求异才能不断完善。

3 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方法

定向越野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鼓励而不是压制学生们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和倾向,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3.1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开拓思路,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新问题、新事物、新规律,教师酌情给予肯定的方法[5]。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田径课中的跑步后,基本掌握了跑的技术,教师对动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学生也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到学习定向越野课程时,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观看一部定向越野教学的录像。在看录像前,教师指明观看的重点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和田径课所学跑的技术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总结出学习时的注意点,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肯定。相信这样,学生学得会比较快,也会乐意学习,有成功的体验。

3.2设疑答疑法

设疑答疑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设疑提问,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在定向越野课程识图教学中,进行跑进线路的分析,让学生们先自己设定一条路线,然后教师进行提问:“还有没有更为合理的路线呢?”学生会更加仔细的研究地图,提高了阅读地图能力的同时,最终找到了更为合理的跑进路线,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重新排列法

重新排列法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技术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动作。例如,让学生重新组合定向越野地图上已经预先编排好了比赛路线及到访点的顺序,形成新的比赛路线和到访点的顺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3.4优化组合法

优化组合法是指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从更大范围来讲,也就是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的创新。这种方法主要体现在几种不同项目之间的移植,包括一些规则的改变和游戏的变式等等。

3.5多角度思考法

多角度思考法是指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考虑,从而产生不同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的方法。这种方法较多地运用在器材的功能转变和一些小型游戏活动的设计上面。例如:让学生从多角度设计一些基本活动: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出发,可分为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等;从动静态的角度思考,可分为动态创想和静态创想;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可分为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通过一系列创想,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动脑的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并有很多创意产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还应该在场地器材的运用上也大做文章,例如,带学生到学校的器材室,让学生充分利用和改变器材的功能设计一些活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器材的利用率,使有些原本少用甚至不用的器材能够充分地利用起来,如栏架、山羊、跳箱等等。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有时也会因体育器材利用不当产生一些笑话,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正确引导和处理,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要营造一种适合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3.6启发法

启发法是指学生先通过实践,再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讨论,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评,最后进行实际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用到。例如,在定向越野的实践中,让几个同学先进行线路选择的练习,其他同学观摩并进行讨论,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其他同学再进行练习[7]。

4 结束语

在以前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技能主要是采用模仿的形式,较少运用思维,所需的教学时间就相对比较长[8]。而如今在定向越野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运用适当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缩短教学的时间,使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加大创新思维在其他课程的运用力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其潜力。定向运动这一在我国新兴的体育项目,打破了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走出体育场馆,到大自然中去,充分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健康身体和健康人格的人,在强化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定向越野已显示出应有的活力和希望。

参考文献:

[1] 李薇,李进.体育心理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页.

[2] 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3] 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4] 卞华,罗伟涛.创造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93页.

[5] 严志平.浅谈合作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科研.2001.6(22).33-35.

[6] 樊向前.中小学常用体育游戏的再度创造[J].体育教学.2003.3(2).12-14.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一、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创新思维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探索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是我们整体推进素质教学的有效途径。当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的竞争的载体是人才,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所以本人认为:学生、教师都要认清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创新思维

应用数学意识及创新思维,是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感知及具体的数学活动方式的体验中形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创新思维,就必须寓学科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之中。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创新思维应注重在教学思想、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上下工夫,所以应用意识说白了就是强调数学和时代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不枯竭的源泉,关注现实世界中数学的应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终目的,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在新课引入中展现现实原型,渗透应用意识;必须重视在例题、习题的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感悟应用意识;必须重视创设实际问题的条件与机会,培养应用意识;必须重视作业形式多样,巩固应用意识;必须重视通过课外活动收集应用实例,强化应用意识;必须重视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实际问题的力度,考查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付出,需要长期坚持,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成绩而学习”改变到“因为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努力学习”。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平台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大体验成功的频率,有效激发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加强应用数学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新的要求,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需求,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合理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应是目前新课程改革中要注重的新的课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不是简单地说一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并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维导图;音乐教学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什么是思维导图?东尼·博赞告诉大家,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大脑的语言。他说,大脑并不是用英语思考,也不是用中文思考。例如,当一个人听到“苹果”这个词,他的脑海里首先反映出的一定是一个苹果的图像,一个可以吃的香甜可口的东西,或者是自己经历过的某一个特定的与苹果有关的印象深刻的场景。图像和联想才是大脑自己的语言,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大脑是否聪明的关键方面。而思维导图就是帮助大家用图像和联想进行思维的

工具。

二、创新思维和思维导图的联系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思维,对学生而言是指具有新颖独到意义的任何思维。它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所在。它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既存事物进行的修正、突破和发展的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或过程,具有开阔性、发散性、想象性、逻辑性的特点。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要想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首先应该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在音乐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因此,在音乐设计模块的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引入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思维导图,创设一个积极互动的、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更多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实践证明,开放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而发现事物的某种规律,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使他们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励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比如我们对于我们音乐课堂竖笛教学的实践的探究,里面包含的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很多,竖笛吹奏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便宜,这些都是它的优势。但落实到每节课、每个曲子、特别每个学生身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每个孩子对竖笛的天然接受度和拒绝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循序渐进”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操之过急既不利于有兴趣的学生,也不利于漠然的学生。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一般就是老师教授学生加之练习,但是对于竖笛教学方法的整体目标,所要达到的学习技术程度等几乎不了解。任何技能或技巧的获得,都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和细心的思考。抓练习不启发思考,学生只练不想,容易产生厌学感。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教学就是一例。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曲子,它的旋律轻快,反复采用了12356这五个音,典型的中国民族调式,很适合学生们练习。但也正因为学生太熟悉这首曲子了,吹得越来越快,一点也体现不出2/4强弱强弱的韵味来。下面我们出示的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知竖笛的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要学习的内容,本图紧紧围绕新课标大纲,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使得竖笛教学的流程标注的很清楚。

我们再来看一例思维导图,这是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一幅作品,老师让学生把这三年来所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做一个总结,很多学生按照我们常规的总结方法,把所学的知识一一归纳下来,而刚刚这位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很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别的学生的作品相比较体现了其思维创新。可见这样的方式既节约了时间,也体现了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思维;环境;实验

最新的《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这在客观上为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平台。虽然高中生物在课程安排上多是以细胞为基础在微观的世界讲述的,内容相对于高中生来讲比较抽象,但如果生物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能够改变常规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长期坚持下去,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会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探索精神。

一、 充分营造有利于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课堂环境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实现创新思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试想,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解速度慢、反应速度慢,在课堂上大动肝火,只会让学生更加的小心翼翼,唯恐出错,学习状态处在高度的紧张中,学生怎能实现创新思维呢?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并且在课堂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问题与看法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让其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课堂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条件,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例如我在讲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课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定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样学生的思想不会受到限定,再加上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他们会想到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细胞液浓度等,在无形中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认真对待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观察、实践能力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对人类来说,毕竟百分之九十的科学活动是实验,而且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是实验,对那些特别擅长动手的学生来说,应认为擅长动手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因为有这种能力,他们就很有可能在适当的学科中从事很有意义又很重要的事业,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所学到的各种理论与知识都是在前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因此他们还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理论与知识,由此,生物实验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课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亲身感受,让他们动手来验证前人理论的正确性,充分发挥好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样对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例如在“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有效锻炼了他们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着重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对资料的处理能力。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消化和吸收》这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讲消化和吸收过程,而是从口腔开始,然后引申到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并且让学生思考食物在口腔中有什么变化,进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活动。通过这种渐进循环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课本的难点与重点,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探究性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不断增长的知识,逐渐地培养和发展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

由于课程时间的紧张与考试压力等实际问题,很多生物教师讲完课后进行的练习时间往往压缩在课后,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并且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没听明白,也没时间问,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问题作为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从提出到解决,是学生个体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少讲课,讲主要的、重点的,留给学生读、思、议、练等所必备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教师“独占”。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习惯性地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讲课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遗传病色盲时,教师可以问:“小明是色盲,小明的外公也是色盲,但是小明的爸爸、妈妈、妹妹都是正常的,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教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他们通过课本,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就会得出一个模糊的答案。这时,教师再从“色盲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随X染色体遗传给后代“的知识点出发,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印象加深,为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为前提,二者有机地统一于一个开放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大胆地进行创新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崔红霞.生物学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摭谈[J].生物学教学,2011(3).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这一目标本人认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9―22岁的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期,初中生正好处于这一关键年龄段,作为数学教师应因势力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些肤浅的看法与做法。

一、思维与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即善于探索、突破、综合、创新,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或别人未所发现或未能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独立完成定理的证明,积极鼓励学生思维的标新立异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

二、思维现状分析

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本人作了一些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比较忽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较少;②师生的思路都放不开,课堂上往往是一个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维;③解题教学所占的比重过大。

三、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力

1.要爱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欲望任何人只有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可能不断进行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创新欲望既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青少年对大千世界总是充满好奇,他们的行为虽然充满稚气,但却往往表现出探索和创新的动机。事实上,他们正是在这种有意、无意的探索创新活动中成长的。因此,学校、教师要爱护和鼓励青少年的创新欲望,发现并激励他们勇于创新。

2.要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坚强与否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够成功。面对社会,人人都可能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只有坚持不懈,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意志品质,充分挖掘自己的智力潜力,才能不断创立并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3.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合作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因为每个人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人也不可能什么都靠自己去创造。一个人的生活空间的拓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个人和他人的共同努力。所以,个人必须学会同他人合作。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对个人、组织、国家而言,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合作精神是维系知识创新、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础。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结合实际,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换,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①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思维从问题开始”。只有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要手段之一。

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往往让学生做大量的枯燥的习题,这只会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认为适当的编写一些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会更好。于是,我以一些中考的体育问题为原型,如篮球问题、跳水问题、足球问题等,加以改编融入时事背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我采用“巧设背景,诱发动机”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然,常用的方法还有很多。

②变式引伸,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使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多题重组,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求知欲。

⒉注重“双基”,加强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创新思维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性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因此,教学中要将“双基”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⒊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教学中,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缺少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知识与情感的沟通,因此,教学中应诱导学生问问题。

①教师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②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③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

⒋更新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发挥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运用新方法,辅助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①引入开放题教学。开放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改造一些课本中常规性的题目,打破模式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将条件、结论完整的题改成只给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论证;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要收集、整理、筛选后才能求解或证明;再如要求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的题目,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求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广,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用计算机可揭示常规教学中很难解决的动态数学问题及数学规律,能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加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就在于总是通过创新这一原动力不断前行的,人类的创新思维是激发创新的基础,通过创新思维可以集合人类创新方法,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推动力,数学教学的进程也会随之发展。

一、数学教学的现状

数学教学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仍旧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于数学教育没有共同的认识,对于数学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数学课堂上出现纪律松散的现象,学生不能够及时完成作业。另外,学校方面对于数学的教育仍旧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对于数学教育没有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沿用老一套的以教材内容为主,学生在学习中提不起兴趣,数学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教学科目,数学的教学活动一旦出现死循环就会严重遏制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的研发[1]。

现如今的数学教学现状仍旧是值得深思的,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再适用,应该向新的方向迈进了,对于数学教学必须有新的认识,不论是学校和学生都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对数学中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二、数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指的就是在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上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是打破陈旧的规则并且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开辟新的思路的理性思维方式。数学教学方面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们独立的进行思考,面对问题可以自己分析,不以老师为主体,不以教材为中心,让学生们进行大胆地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数学这一工具进行研究和探索,数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讲解数学知识到以探究式的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们可以自发的去探究数学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创新能力[2]。

通过教育一方面来讲,在人类的教育历史当中,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继承与传播,还是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被教育者对现存的知识加以掌握进而对知识的真理进行探索,在数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时主要对学习者的思维方式进行转变,也就是启发创新性的思维。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他们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发生转变,对以往主要以知识的继承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将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应用的数学的教育当中,数学的教学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思维与开放性数学教学

(一)抓住创新思维的灵魂

数学素质就是创新思维中的灵魂中心,现今的科学系统中,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研究基础,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都是以数学为出发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数学是最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对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程都有重要的影,数学语言广泛应用于物理和科技之中,物理的推理和原理的论述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作为工具来讲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和产品的生产之中,几乎所有的科技都有数学研究人员的心血的付出[3]。

数学存在的意义就是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审美品格也有所影响,数学素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中心,它对人的内在的辩证思维起到启发的作用,强化数学思维可以对人类的智慧进行开发,古往今来,所有伟大的数学家都注重创新思维的发掘,都具有高端的数学素质。数学的意义不是其他的基础学科可以相比的,强化数学素质就是抓住了创新思维的灵魂。

(二)拓展开放性的数学教学思维

在数学的教育中,开放性指的就是推陈出新,打破陈旧的教学思维模式,从新的立足点进行数学教学的工作。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思维,将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对创新思维的训练有所帮助。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学的原理中包含着数学的各种思维,对数学的原理进行研究和开发对于数学思维的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原理和相关公式的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应该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和创造,引导学生采用数学思维进行学习[4]。

开放性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数学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利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数学思维的发散式开发,对于原有的数学原理进行再次的研发和论证,数学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就得以强化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有所帮助。教师也应该利用数学思维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有效地运用数学思维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的教学方式包括递推、数学建模和化归等,运用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对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很有帮助,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5]。

(三)构建直觉思维

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直觉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数学问题通常是依靠原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的,对数学问题加以推理进而得出结论。对于复杂难解的问题就需要深思,此时,数学的直观洞察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就起到作用了。一般情况下,抽象的理论和概念源于现实的依据并结合材料得出来的,人们可以通过直观的洞察方法加以分析并且总结,数学的直觉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新问题时找出突破点,从相对直观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思维的思考方式,直觉思维的构建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在实验和发明中找到灵感,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总结,大量的经验得以积累,渐渐地就能找到事物的规律,这就是数学能够带来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过程就是构件数学直觉思维的过程,数学的直觉思维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6]。

四、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教师引导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的,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将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革新,教师能够勇于开拓就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来。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和自己交流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就能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教育就能够真正用心。

教师引导法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教师,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就能激发学生去完善自我,教师对知识进行不断地研究就能引导学生也去开发创造,教师作为表率起到带头作用,学生受到感染也能够以求实创新的态度去学习。

(二)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教师运用较为创新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探究,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就能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些问题教师的答案不能够过早公布,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发的探究,通过实战演练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一些问题面前,学生应该主动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生逐渐在实践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模型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还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更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思维有推动作用[7]。

(三)规律法

在笛У难习中就要首先进行课本知识层面的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找到其中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知识,对原本存在的原理进行,再重新论证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在学习中找寻知识的内在结构和相应的规律,对知识进行整体的掌握,即便是极为微妙的规律也可以加以掌握,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数学里存在大量的公式和公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发现其中的规律,运用规律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联想法

联想法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创新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数学上就有很多理论是与联想有关的,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庞加莱猜想。科学研究领域有许多成就是通过联想与想象得来的,因此进行适当的联想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联想为契机进行研究对学习是有帮助的。

结论:

通过上述的讨论,可以了解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巨大的作用,数学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程,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够帮助学生,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和教师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丽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5,26:134-135.

[2]冉琴.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01.

[3]张照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6:66.

[4]张丽颖.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59.

[5]何祖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3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