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实训总结

航空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航空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车电器;实训;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40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尤其是小型家庭汽车已逐步进入千家万户。同时,汽车行业的电控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现代汽车的电控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使得人们对汽车的用途发生了变化,汽车不仅仅是人们的代步工具,同时也具有了娱乐等多种功能。

面对汽车的社会化普及和汽车电控化的出现,部分高校的汽车实训教学不只限于对汽车专业学生开设,同时也延伸到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但目前教学的单一、枯燥等问题制约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实践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主要探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1 汽车电器实训课程特点

1.1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特点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通常是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练习部分,汽车电器课程本身理论较抽象、线路繁杂众多,对各系统的总体感性认知和理论分析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掌握。因此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熟悉各电器系统、整车电路,并经过反复实践操作,才能领悟其中的原理。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学校不会安排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实践,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将理论有侧重点的浓缩讲解,并通过易于理解的实践形式去快速吸收相应知识。

1.2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都为汽车专业学生开设的,只有少数学校在探索着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认知型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并且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中全国相关院校都采用购置或自制实验台、示教板或教学车辆等形式进行,设备昂贵,同时,这种教学专业性太强,不适合普及性教育。

除了教学硬件各院校投入不同外,从事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也制约了教学的发展。

2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改革方向

针对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自2006年起结合学生认知性实训需求自行研制了汽车电器实训台,并结合硬件设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1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硬件建设

自行研制的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原理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必须了解控制原理和看懂原理图方可进行正确连线。从实习学生掌握知识角度看,此实训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桑塔纳2000的汽车电器为模型,综合了点火开关、照明、信号、刮水/洗涤、电动后视镜、车门玻璃升降、电喇叭等电路的接线训练。电路的元器件以汽车电器规范的符号形式,展现在实训台的接线面板上,各元器件的引脚都引入到插座。在汽车电路中搭铁线(接地线或31号线)为蓄电池的负极,分布在汽车全身,所以,有些元器件只引出单脚插座,另一脚已经接在车身上。有些引脚的标志,就是根据我国制定的新《汽车电器接线柱标志》。

除实训台外教学中还配备了相应器件的实物,方便教师讲课过程中的示范和增加学生的兴趣。

2.2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大多汽车实训练习都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实践,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相应理论课,在实训中兼顾理论讲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汽车电器实训模块化教学

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各专业学生侧重点不同,在实训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汽车电器实训课程分为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与仪表系统和辅助系统等六大模块。根据专业不同各模块讲解的侧重点各异,但对于认知性实训教学,该实训以电路连接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兼顾系统功能介绍和主要元器件介绍。

2) 采用电教化教学手段

枯燥、生硬的理论讲解后减少学生对实训的兴趣,为了能将理论讲解的更加形象生动和深入浅出,我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将难于理解的部分用图表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理论结合实物讲解

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理论讲解中配合实物,能够增加直观性,例如:讲到起动系统时,火花塞的工作原理尽管配合动画仿真讲解但是从工作过程讲解,学生并不了解实物的结构,此时,教师将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其自己观察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4) 讲解、示范、总结相辅相成

教师的讲解是教学中老师传授知识的必要途径,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强调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增加学生的自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且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操作结束老师对该项目进行总结,给学生更正时间,通过教-练-改-教的方式能提高实训效果,学生掌握的也更好。

5) 实训考核的科学性

实训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技能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体系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老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学习态度、纪律性、安全意识、节约意识等,并做相应记录,练习结束后老师规定题目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考核,并且分配考核指标准这项目所占比例,最后得出考核总成绩。

6)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教材建设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要求实训指导老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讲解、示范、指导等操作过程,这就需要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职称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3 结束语

汽车电器实训在非专业院校进行教学,是目前少数学校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学生与时俱进更新实训内容的必要过程,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学生实训中的改革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实训课之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应理论选修课等,因此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模式改革还需大家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徐长英,杨作文.汽车电器实训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35.

[2] 蒋璐璐,骆美富.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开放式实训教学的他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4):57-59.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空乘办学;空乘专业

作者简介:王欢(1977-),女,山东泗水人,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空乘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编号:CC201315279),主持人:王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6-0042-04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空乘专业已有近十余年的时间。从最早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开设专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到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始招收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学生,直至后来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空乘专业之后,在各级各类的本科学校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热潮,截止到青海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开设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为止,全国共计已有320余所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这十来年的办学历程中各高校紧跟市场变化进行教学改革,不断积累专业建设经验,在教学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由于空乘专业建设时问比较短,各高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安排、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民航业呈现出的繁荣景象,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院校想在这个诱人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纷纷争先恐后地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但是如此盲目扩张也导致了空乘专业的在办学热潮下衍生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空乘办学热潮的成因分析

如今的神州大地上,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一股空乘专业办学的热潮。造成这股空乘办学热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民航业飞速发展造就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通往“中国梦”奋斗的道路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民航已拥有16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已有固定航行路线1532条,客运及货运飞机共计1259架。而全民航旅客运输量在2010年已突破了2亿人次大关。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新增飞机1 600架左右[1]。民航业以平均每年10%的增长速率保持着旺盛的发展趋势,以此发展态势,中国在世界航空市场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目前,除了国内的航空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队数量的不断增多,需要招收大量的空乘专业人员外,国外有远见的大型航空公司也青睐中国市场,每年都会在我国招收一定数量的空乘服务人员。在航空业这样空前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有航空背景或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出现了一股空乘办学的热潮。

(二)空乘专业的优越特点造成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许多少男少女心中“空姐”、“空哥”有着光鲜靓丽的外表,是她们所羡慕的职业。另外在收入水平上,空乘人员的收入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众多俊男靓女对空乘专业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各省的高考招生中,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要求起点低,而文化录取分数线又几乎是所有专业录取线中最低的。因此,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而形象气质较佳的学生都选择报考空乘专业。如此的低门槛高回报,使得很多高校在招生面试时经常出现火爆的场面。再者,空乘专业属于特殊专业,在实践教学、服装配置、学生实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专业,学费较高。因此,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也能给高校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由于航空业的巨大需求,充足的生源市场和不菲的经济效益,让许多学校趋之若骛,空中乘务专业遍地开花,目前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

二、空乘办学热潮面临的挑战

高校纷纷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繁荣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制约着本专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

目前开办空乘专业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市场分析,并且没有民航系统的相关背景,不了解如何开设适应民航系统的专业知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没有对各院校的申请进行论证,对办学资质进行审核,在没有与民航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的情况下,对大部分申报院校予以批准[1]。空乘专业的盲目开设,开办院校的陡然增加,僧多粥少,其后果是导致各校生源争夺战越演越烈。为了能招到条件好的学生,许多学校只有降低各种硬性指标如:文化成绩要求,降低身体条件等使空乘专业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学校办学前景堪忧。

(二)闭门造车,师资实训缺乏

1.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在师资方面。空乘专业是需要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学习和操作的。理论的课程有:汉语、英语、心理学、法规、旅游理论等;实训的课程有:礼仪、化妆、形体、播音、急救、设备操作等。而这两部分的课程知识,必须由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完成。目前制约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院校都缺乏有职业背景的教师,关键是学历高的教师没有空中乘务的经历,有空中乘务工作经历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少之又少[2]。因此,教师队伍呈现出矛盾的局面,由此可见,高校空乘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调整充实。

2.实训条件资源缺乏。空乘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条件是必备的。实训设施价格高昂:从模拟客舱、应急撤离、逃生装备、生理救护实验室,大到各种机型的飞机等,这些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投入,后续维护更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许多高校开设空乘专业后在硬件设施上的不愿投入冒险,也有许多学校无力承担的。最后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进行过实训学习,这对于高度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空乘专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的。

(三)沟通不畅,就业渠道堪忧

我国现在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大多与航空公司缺乏广泛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当前,航空公司招聘倾向于看重学生的外在形象。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以“第一印象”为重心,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面试。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各高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比起社招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们对于空乘职业的艰辛也缺乏了解,因此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跳槽。而目前我国的空乘专业开办过多过烂,每年毕业的学生与航空公司真正的人才需求成5:1的供需状况,这导致了空乘人员的培养严重供过于求。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航空公司手中。由于大部分学校与民航业缺乏合作沟通,因此培养的空乘人才没有渠道直接进入航空公司,这样情况下势必走航空公司社会招聘这条途径。而参加社会招聘,不确定因素过多,名额有限,条件苛刻,空乘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仅要与各高校大学生竞争,还要与其他社会考生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下,就业机会越来越小,许多人多次面试无法通过后逐渐放弃了蓝天梦。而为了达到高就业的假象,银行、酒店、大型企业等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就业目标,大部分高校中的空中乘务专业已经名不副实。

三、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嬗变

这些问题让很多高校如鲠在喉,困扰着高校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限制了高校空乘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空乘教育必须面对嬗变,必须面对现实。高校空乘专业何去何从,确实到了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如何改变,如何办好现有的空乘专业,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对空乘专业基本性质有合理分析

空乘专业本质属于服务性质,这个职业的初衷在于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空乘服务人员的基本性质是具有较高服务职业修养和能力,空中乘务的工作特点要求空中乘务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亲切的外表、宜人的个性、成熟的心态、得体的处事方式、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娴熟的服务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3]。对空乘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对高端服务人才的培养。在空乘工作中,优质的服务是获得乘客满意服务的基本,理应成为空乘教学的主要培养内容。冷静合理分析空乘专业的基本性质,才能合理地发展空乘专业。

(二)对空乘课程体系发展方向有理性规划

合理科学的共通性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训技能课程是属于空乘专业共通性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到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所以在整个空乘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此,要将共通性课程规划得更加完整、科学,使其更加有利于空乘人才的培养。

结合实际的特色性课程。空乘专业是具有与众不同的专业特点,其课程中也有许多具有航空特色的课程,这些课程体现出了空乘方向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但是这些特色课程应该要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服务,要结合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同时又能够遵循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既有空乘特色又科学实用。

地位稳固的服务类课程。综观现有的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过于偏重艺术性。这首先与空乘方向本来就隶属于艺术类专业密不可分,而空乘方向一般都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表演或表演专业等范围内;其次空乘专业的招生考试是放在艺术类统考中,考试的内容也大多是艺术为主;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担任空乘专业的教师大都是艺术类师资,因此学习的课程大多是艺术科目。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空乘专业课程设置的偏差。今后应逐渐改变这种课程教学过于偏向艺术,而实训服务课程欠缺的状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心理、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巩固服务类课程的重要地位。而适当选修艺术类课程作为锦上添花的才艺。

(三)对校企合作办学有实质性突破

针对目前高校空乘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适应不了航空公司对空乘人才的需求等问题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途径,通过与各大航空公司的广泛接触与沟通,寻找空乘办学的最佳模式。

1.邀请航空专职空乘人员来专业培训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一。高校要聘用航空企业的空中乘务管理者、空中服务资深从业人员来进行专业的课堂教学,增加课程特色。让这些有实践经验和工作体验的专家们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教学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让他们给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课程,从而使空乘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学生的培养能与航空公司的要求接轨。让航空企业人员参与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空乘人才的培养满足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发展的要求,高校空乘办学才能真正变得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2.派遣教师赴航空公司培训实操知识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二。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高校应定期送教师赴航空公司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空乘服务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让教师走出去这样开阔视野的方式,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接受航空服务的实际培训,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目前国内许多开办空乘专业的院校都采取派遣专业教师深入航空企业学习深造,让教师切身体会了解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实际操作流程,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3.建立稳定可靠的实习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三。高校要通过与航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各大航空公司都有条件相完善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高校要争取建立与航空公司签约成为人才培养基地,这样对学校长远发展有利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这对于提高空乘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特定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空乘队伍都不无裨益[1]。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高校培养的空乘专业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航空公司招收到了优秀的乘务人才,高校也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解决了就业的机会与平台,推进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四、空乘办学热潮下的转型

空乘办学的转型应该是整体的转型,在教学途径、教学手段、教育模式、学生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应进行转型改革。

(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

在空乘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具有现实环节中的情景来开展案例式教学。这种相对以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突出双向互动式教学,突出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的培养方式[4]。让学生通过仿真的情景模拟,完成民用航空、民航乘务方面等课程的活动环节,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职业体验情景,使学生对在航空服务中的突发事件的接受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有所锻炼。在这样的学习中将空乘服务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将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教育模式上的转型

空乘教育模式应是注重实践教育与实践参与、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以实践成果来体现学习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接触职场环境和空乘服务情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场环境适应能力都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养成注重学习的良好习惯。毕业设计是空乘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重视的学生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案制定、论文写作等环节的训练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实践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应变、沟通、心理承受等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打造学生,使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5]。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教育模式上的转型,使空乘学生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三)心理素质培养和服务意识上的转型

空乘服务是一门特殊的职业,空乘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这一特殊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给予分析、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使学生对空乘这个特殊的职业及工作性质、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空乘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应性和多变性[6]。笔者针对部分学生缺乏从事空中服务的心理素质,对本校的空乘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表现出目前学生对空乘这个职业的了解只留于形式,看到的是空乘人员光鲜亮丽的外表,对于这份职业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却少之又少。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慢慢疏导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朝气蓬勃的优秀空乘人才,降低空乘人员的流失率。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上的转型,空乘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来自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强烈,服务意识薄弱,这于空乘服务的要求是不适应的。综合的服务意识是专业空乘人员必须具备,所以如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全方位培养空乘学生的服务能力值得研究,而培养出具有服务意识、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的空乘人才是高校空乘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总目的[3]。

五、结语

总结与回顾我国空乘专业十余年来办学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确实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和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空乘办学热潮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就业渺茫等现状,势必将影响空乘人才培养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依靠教育部门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有赖于民航部门的相互支持合作。从大学生主体来看,要多从明确自我定位,提升就竞争力和调整心态等角度去寻求就业问题的解决[7]。实践证明,只有校企双方默契合作,相互沟通交流协作,才能使我国空乘人才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民航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6):30-32.

[2]黄黎玲.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0-21.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学院报,2011(2):18-20.

[4]柴金艳.空乘人才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8)26+256.

[5]张涛.论“空姐”选拔及空乘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价值工程,2013(14):269-270.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本文通过对目前单片机实训室的现状描述,提出了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总结了建设高职单片机实训室的特色要求。

【关键词】

单片机;实训室;可行性;必要性;特色

1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背景、功能

电子信息学院单片机实训室自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每学期均承担各类单片机课程上机实验300课时以上,并为课程设计、课程实训、毕业设计等提供了实践条件。该实验室为电子信息学院所属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教学任务,并且提供学生登陆互联网服务。可通过实验室上机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从实践角度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所属课程理论知识,初步锻炼实际操作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的水平。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单片机因其集成度高、处理功能强、可靠性高、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使用等优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就连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家电产品、数码产品、电话、Caller ID、LCD、电子玩具等都用单片机来实现。在技术推广方面,目前仅在国内已有上万个介绍单片机技术的网站,相关的专业杂志应有尽有,许多大中城市都设有单片机术应用培训班。据全国各大城市历次的专业人才需求信息表明,单片机开发、应用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一直供不应求。因此,培养单片机应用高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由于单片机实训室自建成以来,一直在使用一批购置于2005年的实验仪,从2008年开始,由于设备老化而导致的计算机损坏日益增多,维修已无法继续维持单片机实训室的正常运转。另外随着KEIL、PROTEUS、伟福6000等软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单片机实验室现有的计算机性能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还有原有试验箱损坏也很严重。因此整体建设单片机实训室是目前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紧迫性问题。

2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2.1 单片机技术发展现状决定了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有电子器件的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子产品中都含有单片机。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片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片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机的总和,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2.2 单片机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单片机因其集成度高、处理功能强、可靠性高、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使用等优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各个领域,就连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家电产品、数码产品、电话、Caller ID、LCD、电子玩具等都用单片机来实现。在技术推广方面,目前仅在国内已有上万个介绍单片机技术的网站,相关的专业杂志应有尽有,许多大中城市都设有单片机术应用培训班。据全国各大城市历次的专业人才需求信息表明,单片机开发、应用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一直供不应求。因此,培养单片机应用高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3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可行性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1958年建校以来,学院立足陕西,面向国防,为国家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军工电子等军工企事业单位和机电、电子、化工、能源、建筑、计算机信息、经贸等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院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全国数控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陕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院校等,从本学院发展角度为单片机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了社会可行性。

目前,陕西国防学院已在国家示范建设中投资20万扩建单片机实训室,从经济上也保证了嵌入式系统实训室建设的可行性。

另外,从企业资源方面,有单片机实训操作提供商上海上溢教学仪器有限公司、湖北众友有限公司和周立功公司西安办事处等提供的大量技术支持,为单片机实训室建设保障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3 单片机实训室建设的特色

3.1 开发系统的优势

陕西国防学院单片机实训室主要采用SYJDP-01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实验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精心设计。平台采用ATEML89C51芯片,包括软件项目(存储器块清零、二进制BCD码转换、二进制ASCII码转换、程序跳转表、内存移动块、数据排序)、硬件基础项目(PWM转换电压实验、8253定时器实验、ADC0809模数转换实验、DAC0832数模转换,EEPROM外部程序存储器实验、IC卡读写实验、USB接口通讯实验等五十个项目)。

SYJDP-01单片机开发应用技术实验系统包含了多个单片机软件项目和软件硬件结合项目与教学、研究、开发密切相关的功能模块,非常有利于各相关专业教学中的教学课程实践,并起到对学生学习过程“以点带面”,多领域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该单片机教学实训系统特色如下:

(1)电源输入:工作电压220V± 5%(50Hz),输入时指示灯亮。

(2)电源输出:有保险丝和漏电保护开关二级保护功能。输出单相交流220V工作 电压有高精度电压表电流表指示。

(3)功率输出函数发生器。

(4)高精度外测电压表一只,量程直流100V。

3.2 一体化教学的场所

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将以往单片机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改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完全将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放置于实验室中,教师边讲,学生边练,实习“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完成具体的单片机系统实物开发与制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联系。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结构

一、办学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以浙江省、杭州市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适应性”为目标,以“应用”为宗旨,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突出优势技能与优势品质,全面设计实施了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根据市场需要,把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为现代服务业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杭州市目前正在致力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0%左右,初步形成高层次“三二一”产业结构,成为服务业大市。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将作为杭州市的重点行业来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现代服务业职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在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人才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素结构,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等方面。

自2002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把筛选的工作过程操作要素作为课程开设逻辑起点,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再将职业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确定具体课程(含实践)和教学内容。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舍弃那些与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增加本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职业人才培养初次岗位与发展岗位要求,以公民素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社会活动课程四大板块构建了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各专业按新课程体系设置要求开发编写选定教材。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为了有效实施培养模式,凸显办学特色,占领物业管理理论的制高点,于2003年3月28日成立浙江育英学院物业管理研究所,是浙江省首家物业管理研究所,通过研究所汇集了一大批物业管理界的精英,组建了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真正走一条产、学、研的相结合的路子。

2006年12月教育部课题《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顺利通过鉴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获杭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现代服务业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获杭州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果

1.高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调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框架结构由四大板块组成。

(1)公民素养课程。“职业人”应具有的必要的思想政治、思维方法、道德、修养、心理、体质、语言、工具等共同性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素质所设置的课程为公民素养课程。各专业设置的公民课程分为六类:思政理论;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应用工具;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创业与就业指导。

(2)专业技术课程。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品质、形象、体能、证书等所设置的课程。本课程为必修课,分为四类:基础课;技能课;实务课;集中实训课。

(3)社会活动课程。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优势品质与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完善“社会人”的课程。社会课程分为四类:主题班会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活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形式为主要载体,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施社会课程。本课程为必修课。

(4)职业拓展课程。旨在增强学生职业发展后劲,提高优势竞争力,提高职业转换能力的课程为拓展课程。本课程为选修课。职业拓展课程分为六类:党课;人文艺术;管理基础;职业技术;必读书籍;考级考证。

2.树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

实施“三段式”实训与特色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

大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职业考察实训;大二学生组织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二周的岗位见习实训;大三学生开展毕业顶岗实习。

各专业除了进行常规校内、外教学实训之外,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开展特色实训项目,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教、学、做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诚信品德、敬业奉献、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

如经管营销类专业的“百元实训”项目实训;会展专业举办的全真性“育英大学生时尚节”;信息技术与应用系把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将校内专业实验室、信息技术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与IT公司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大平台,通过相应课程的实训指导,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突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应用程序界面的设计、网站建设和网络技术应用技能的训练。

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三部分,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系统设计,统筹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践教学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50%以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

3.培养途径的多样化

(1)集中实践教学。民航旅游分院的“2+1”教学模式是指学生2年在校学习,1年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分别在空中乘务、酒店管理与民航运输专业坚持了“2+1”教学模式。并在“集中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探索,自2002年开始实施“集中实践”,极积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有中国国际航空浙江分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宁波分公司和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等。学生遍布国内三大航空集团的12家航空公司、四家机场、省内外的10家四星级以上酒店。

民航与旅游分院采用“全真性集中顶岗教学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将专业专职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合成“双师型”队伍,这支队伍在团队带头人的指导下,相互联动、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转贴于

(2)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切入点。信息技术与应用系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切入点,提升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人”培养的优势品质和技能。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第2届计算机调试员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1、2、3名和团体奖。组织学生参加2004-2010年共7届的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共获大专组12银6铜18块奖牌和4次优秀组织奖。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等多项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另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广告设计、英语口语、食品检验、电子商务、餐饮服务和文秘等多项技术类竞赛,获得好成绩。

通过探索培养学生技能的方法,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竞赛内容促进技能教学,以技能竞赛为动力,以竞赛项目为驱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将技能竞赛与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教学质量。

(3)订单培养。2003年以后,物业管理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已成为本专业办学的一个特色。目前已与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影响的浙江绿城物业管理公司、浙江耀江物业管理公司、浙江南都物业管理公司、杭州大家物业管理公司和杭州绿都物业管理公司等10家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001年第一个订单班“绿城物业班”挂牌,2005、2006、2007和2008年分别完成了“绿城班”、“南都班”、“耀江班”、“怡华班”、“高盛班”和“大家班”的16个挂牌班级。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招聘的紧密结合,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达到了学生、学院、企业三方的“三赢”。

电子商务专业从2003年开始,先后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网盛科技、浙大盘石等多家公司形成了长期合作,并签订了相关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2007年与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浙大盘石班”,2008年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创办“阿里班”、“诚信通班”,专门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持。在成立订单班的过程中,增强了本专业与公司之间的联系,达到了学生、学院、企业三方的“三赢”。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2006年有13位学生在阿里巴巴成功就业,到 2010年实习人数超过100人,成功就业40多人,而且带动了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

(4)就业实习一条龙。艺术设计与人文系针对毕业生采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教学”。使学生实现了“双百”——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环节教学进行研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两专业为切入点,探索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教育三个核心教学内容进行“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实习期间承接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内的设计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设计作品被客户采纳应用,学生实现了在实习单位就业的愿望。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达100%,且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这些指标在当时省内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经过我们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4.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最根本要求。对于从事服务业工作的人才的要求,除了政治思想素质、心理身体素质、专业业务水平外,还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

为此,我们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如开设公共礼仪、音乐欣赏、书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选修课程,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品味,把美的观念引入教学中,使专业技术与音乐美、书法美相交融,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

5.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通过学生参加学校和企业的课题研究、参加各种相关的科技竞赛和在自办公司承接实际项目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充分利用产学合作引入创新课题,首先让教师参与企业的创新项目研究,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使教师逐步改变科研和教学中较为偏重理论,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的状况。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能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与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授课不再呆板和教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引入的创新课题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实践增进了学生对创新过程的感性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有6名学生在华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加萧山区工业园区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开发的培训,最后有3名学生参加了此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另外,还与浙江杭嘉湖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派出15名学生到该公司直接参加企业保税软件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这些学生在该公司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受到该公司的好评,其中有2名学生由于工作突出与该公司提前签约就业。

浙江南都的人力资源总监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年轻、非常有活力的学校,学校在开展‘产学研’、‘工学结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双方能长期深入合作的基础。育英学院已经为我们公司培养了很多优秀员工,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得到公司的认可。”

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任务和举措

高职院校的根本教学任务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针对这一根本目标,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以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坚持适应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地区行业的经济发展,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些,将持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探索以“全程校企合作”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以“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创业就业教育。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

建设以“特色专业”为骨干的专业群。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转型发展;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8.041

1中心基本情况

南阳师范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旅游管理实验室,2013年中心被确定为南阳师范学院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于2017年升级成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中心共有形体训练室、茶艺实训室、酒吧经营实训室、西餐文化体验室、旅游规划实验室、旅游航空摄影实验室、航空服务技能实训基地等1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总面积2500m2,现有仪器设备700余台(套),总价值1000余万元,中心共开设旅游管理、航空服务管理实验实训课程27门,实验项目116项,年均达52950人时数。中心已成为豫西南地区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科研和服務地方经济的重要平台。

2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2.1实验教学的理念创新

按照《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把办学目的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到新的高度,将办学思想转移到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上来,增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高校服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中心以该意见为总纲,以学校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为依据,创新形成“学生主体、教师指导、学教融合、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以培养旅游管理、航空服务管理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开放式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升学生动手解决实践问题的水平,并根植于提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以“验证理论,培养能力,成就操守”为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建设具有豫西南地方特色,学科专业优势独特的实验示范中心。

2.2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中心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按照学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要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匹配、实验内容力求新颖,避免重复,相互独立,按照实验课程的类型与要求,优化实验教学方案,将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为“3+1”实践教学新体系,其中“3”是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创新型三种基本实践课程体系,“1”是创新创业经营训练,这4个部分构成了层级递进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其与就业紧密衔接。

“3”个基本实验课程体系是基础,每一类实验都对应有具体的实验要求,基础型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旅游服务技能、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导游服务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综合型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如酒店财务管理实训、酒店宴会管理实训、景区接待服务实训等,学生可以分组完成,设计创新型实验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或大型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景区规划设计、酒吧经营实训、旅游投资实训等。

“1”个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是目的,该项能力力求学生进行实景实训技能训练,可以使学生把基本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运用到择业、就业和创业中去,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期,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目前中心能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室有模拟酒吧、模拟客房、鸡尾酒调制实验室、酒吧经营实训室、西餐文化体验室、航空服务实训基地等。这些实验室装修和布置均是按照市场上经营实体的环境进行装修和布置的,使学生能够真实的进行经营训练,减少毕业后的试错机会。如学生在模拟酒吧实验室经营“有间酒吧”,为我校师生提供酒吧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中心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重点是把握三个转变:

(1)实验教学过程要从过去的以“教”为核心转向现在的以“学”为核心,使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体。中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在保证“教”的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着力提升学生“学”的地位,重点就是把实践学习时间和主体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此,中心逐步形成了“理论讲解、教师示范、学生实操、巡回指导、个别纠错、汇报操作、学生观摩、教师点评、课堂总结、课后练习”10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环节各有侧重,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范围由课堂教学为主转向全时段、全范围互动学习,使学生真正将实践学习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中心打破学期课程安排束缚,各实验室除了在规定的课堂上课时间对学生开放之外,还设置有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时间,每学期要求各实验室对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时间不少于18个学时,在此时间内,在实验员引导和管理下,一方面,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思路和项目,或自主选择相关实验项目,在实验室的安全等要求下,自行实验实训,并完成实验实训报告。另一方面,可通过申请、评审而获得学校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学生可以自主到实验室学习,可以学习本学期开设实验课程,也可复习其他学习的实验课程。这样既能充分的保证学生的实验时间,又能使学生真正的实现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提高,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3)实验教学由实验教学模式化向实验教学个性化转变。针对不同的实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基础性实验,强调理论讲解和教师示范,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深理解。对综合性实验强调学生实操和个别纠错,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对设计创新性实验,强调汇报操作、学生观摩和教师点评,重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教师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则强调学生独立进行,将实践学习能力融会贯通,教师一般不再参与,只做辅工作。

2.4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1)中心重视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及改革。对于操作技巧性较高的实验课程,如客房服务、餐饮摆台、导游讲解等,教师亲身示范配合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最大程度的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印象,这些方法必须不断强化。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中心又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革,包括教学情景变换、学生汇报表演、小组技能比赛等,如导游讲解实践教学有导游讲解室转移到校园、校史馆等场所,茶艺技能实践教学课堂上请同学们做评委,鸡尾酒调制实践教学上增加鸡尾酒调制表演赛等。

(2)中心积极引入现代化实验与教学技术。①中心不断将现代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建立了中心网站,打造信息化平台,把实验中心的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教学材料等信息通过网络向学生开放,便于学生预习和自学。②中心逐步完善了实验信息技术平台,实验室内实现有线和无线全网络覆盖,由学校网络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所有设备均实现内部局域网互联互通,并安装监测监控设备,随时查看学生的实验实操情况,并可以借助相关软件实现师生无缝沟通。③中心网站设有中心联系信箱,以利于学生讨论实验教学问题,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④中心重视虚拟仿真等教学手段的应用,不断丰富和融合多种实验教学方式,重视虚拟仿真技术在智慧旅游、旅游规划制图等实验教学中的推广应用。

2.5评价机制改革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衡量实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中心积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评价标准,探索新的适合旅游管理特征的评价体系。经过多年实践,中心形成了较全面和系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层面内容:

(1)教师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从学生评教、同行评议和用人单位反馈三个层面衡量。邀请南阳市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成员、旅游行业协会、本校和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等组成同行评议委员会进行评教,通过发放问卷、回收学生酒店实习手册、与旅游行业用人单位定期沟通等渠道获取用人单位满意度。

(2)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按照学校规定,实验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成绩合格后,才能获得该课程学分。中心对实验考核办法进行改革,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实验实训成绩成效比例为:日常考核占60%-70%,期末考试成绩占20%,创新实验项目占10%-20%;实验课建立了“平时成绩记分簿”、考核成绩实时录入数据库;同时,建立了完善了各项考试和考核制度。通过这些改革,能够更全面、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协同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效果评价。每学年中心实验室运行状态在学校内进行评比,定期各专业实验示范中心、实验室等的排名,包括每学期培养人数、授课学时数、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学生学习满意度、实验室设备与维护等构成的指标体系。中心内部各实验室也定期举行评比,包括实验室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良好率等指标。

2.6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良好的管理体制能够保证实验中心有效建设和有序运行。中心改革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安全运行体系,坚决贯彻目标责任制。中心建立了校、院两级共管模式下的主任负责制,学校从宏观层面把控和指导,二级学院负责中心的总体规划、建设和运行,中心主任負责日常管理,各教研室和任课教师承担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

中心重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运行责任书”等制度和文件,对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共享制定了具体规定,使实验室的使用效果最大化。中心不仅具有较完善的对内管理制度,而且积极规范对外开放合作,如模拟导游实验室、智慧旅游实验室等在南阳市旅游培训、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7实验中心师资和设施建设

中心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并依据实践实训教学的需求,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旅游管理专业对实验教师的要求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要求教师理论与实操并重,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中心在师资建设方面不单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要重视教师实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心目前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3名(教授5人、副教授6人),专职实验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2人;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15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结构合理,年富力强。

中心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专家进课堂等形式聘请旅游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同时派中心教师到相关企业做兼职经理人。中心抓住学校转型发展机遇,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技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新入职教师集中进行实践实训教学培训,提升实验教学能力之后才能从事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行业从业能力,丰富从业经验,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能力,分批次安排中心教师参与行业技能培训和行业从业。每批次教师行业从业时间不低于6个月,积极为教师外出访学、参加学术交流创造机会。鼓励教师考取旅行社职业经理人、高级导游、调酒师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格证书。严格要求教授和副教授职称教师到一线担任实践课程教学,通过“传帮带”,加快骨干实验教师的成长。中心采用项目立项等形式,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和课题,为教师的学术和教研提供帮助。

3中心建设成效

中心秉承实践教学育人的建设目的,通过各个方面的改革,有效的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在实验室建设、教师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近年来中心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地厅级以上课题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1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5部。

(2)为地方编制旅游规划项目10余项,为旅游行业进行咨询服务1000余次,举办各级各类旅游培训10余场,培训旅游管理及服务人员5000余人次。

(3)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逐年提升,其中,国家导游资格通过率高达76%;先后有7名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中获奖;3名学生在“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5名学生获得二等奖;主持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PCP)130项,其中国家级(SPCP)50项,学生以第一作者35篇,在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和研究活动中取得了优秀成绩。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就业满足度较高,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大多在一线城市的知名旅游企业就业,通过就业或创业成为各类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中心的各个方面建设成果得到了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可,已成为豫西南地区重要的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单片机技术;项目教学;Proteus仿真;亚龙YL-236装置

一、单片机传统教学的难点

单片机技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据全国各大城市历次的专业人才需求信息表明,单片机开发、应用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一直供不应求。因此,培养单片机应用高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开设有单片机技术课,但有的学校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对该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许多教师进行单片机应用教学时,脱离硬件和实际应用去讲系统组成、指令、编程、系统调试、故障处理等,学生普遍感到该门课程抽象、枯燥、难学,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虽“学过”,但未“学会”,仍然不懂应用。

二、相关软件与平台简介

1.Proteus仿真软件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器件的工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在编译方面,它也支持IAR、Keil和MPLAB等多种编译器。

2.亚龙YL-236单片机控制功能实训考核装置

亚龙“YL-236”单片机控制功能实训考核装置是根据中等到职业学校单片机教学与应用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研发的实训考核设备。实训台可以上理论课当课桌用,在实训时有多种功能模块供学生使用。采用模块化教学来设计,提供软硬结合,模块之间连线灵活多样,专为高中职课程设计和单片机竞赛的开发平台,能为中职单片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电子信息类中职在校学生,运用项目教学法,用真实的工程实战项目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肩负任务去学,带着问题去学。学生都有好奇心,也都乐于动手,给他们多点机会,让他们从自已作品中找到学习的答案。笔者教学过程如下:

1.合理选择教材和项目教学内容

单片机技术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任意一个分支都有大量的知识和技术,对于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海量知识与技术的教学是根本无法办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依某个实体为项目,将单片机的知识、技术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融于实体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既可降低教与学的难度,又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2.从最容易成功的项目着手

我们尝试学习编程从一个发光管的点亮和熄灭开始。为了让学生理解十六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学习AT89S52的各引脚功能,学习点亮和熄灭的指令,明确低电平为点亮发光管。例如:MOV P0,#0DBH;11011011--零为亮,就是将立即数DB(十六进制)送给AT89S52的P1口,DB转换为二进制为1101 1011(P0.7,P0.6,P0.5,P0.4 P0.3,P0.2 P0.1,P0.0),说明P0.5,P0.3口输出低电平。在万能板上焊上AT89S52插座,18、19脚接12MHz晶振和两个30P电容,20脚接地,+5V电源加到40脚和31脚,还通过10uF电容和10K电阻加到第9脚进行上电复位。在P0.5,P0.3口接上两个LED的负极,LED正极通过几百欧的限流电阻接到+5V电源上。通电就可看到两个LED点亮。若MOV P0,#24H;0010 0100,刚好P0.5,P0.3口接上的两个LED熄灭,其它口接上的LED点亮。至于点亮和熄灭的时间,则由延时子程序确定,很好修改的。此时小组任务为三路到八流水灯设计与制作,八路流水灯又可深入到32路跑马灯,24路花样彩灯,也可以利用Proteus软件仿真与YL-236系统进行测试。

3.项目设计制作的层层深入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独立按键、光电耦合、动态数码管、液晶显示、512点阵显示、AD、DA转换、红外摇控、数字温度采集与显示、矩阵键盘控制、十字路通灯设计、步进电机控制等电路的制作。这些电路元件便宜,易于购买和制作,对提升学生兴趣有很大帮助。所以说,采用项目教学法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理论和程序的分析,而是你的学生学到了多少,运用知识的能力怎样,学生能否做出一些作品,作品有没有技术含量和社会实用性。

四、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

在学生做完一定的实训项目后,选择一些具体的内容,要求他们完成交通灯或者16×16LED开发板制作。其中256点阵是一个集中单片机开发、Proteus仿真、YL-236P实训板演示和训练学生焊接技术以及三极管驱动电路学习的最好作品,也是单片机学习教学大纲必修内容。具体过程如下:

1.分组进行程序的编译与访真,利用keil和 MedWinV3编译生成hex文件。

2.在Proteus软件中绘制仿真电路,输入已生成的hex文件,运行并观察结果。

3.在YL-236的显示模块中运行,可以用万利仿真器和双龙ISP下载器两种方法进行操作,笔者常采取后者,因为方便连线。运行验证可行后,可以由学生根据电路进行实物制作。

制作过程如下:

1.每位同学要在电路板上安插并焊接好256个发光二极管。不能焊反,不能假焊,不能焊坏。还要求规范、美观,焊点温度适中、光亮,电气性能良好。从这一点来说,对我们学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2.LED板焊接好后,是进行电路电气性能检查。要求将二极管每一行的负极作为行扫信号输入端,共焊接16条线,256个焊点。二极管正极也引出16条线,成这16列信号输入。再用万用表低阻档,依次检查每行每列的LED管是否发光,有问题再一一排除。

3.然后是单片机最小系统与LED显示板之间的驱动板的制作。此电路由IC74LS154,16个8050,16个8550,48个电阻组成。电路元件多,焊点多而密,对学生焊接技术是个重要的考验,整体电路的成败在此一举。

4.最后是电路板间的连线。几块电路板之间有大小近百条连线,每条线线头的处理,焊点的工艺,都对学生是一种锻炼。所的电气性能检测过关后,利用单片机开发学习工具,在参考程序中更改自已喜欢的汉字,如“12信息技术班作品”。

五、项目教学的反馈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明确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怎样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各小组间与本小组各成员间要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解决问题。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结果,结合考核方案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总结,对所实践项目进行分析和提高。

总之,采用亚龙YL-236装置与Proteus软件为平台的单片机项目教学实践,将单片机技术在“做中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永东.单片机技术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

[2]周兴华.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6.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为了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目前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工业工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剖析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意识,完善教学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提出工业工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该文以南昌航空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其整体构建过程。实践表明,该体系满足了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适应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级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工业工程;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双重属性的交叉学科。从工程技术层面来说,IE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1],其许多重要的技术和理论方法均来自于实际,因此工业工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IE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技能,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现阶段,IE在我国发展年限较短,大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尚不够完善,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缺少相互衔接性;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缺少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模式[4];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仪器短缺;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受到限制,无法最大化挖掘学生潜力以及师资力量不强[5]等等。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和创新IE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考虑,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企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对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不同角度层次的研究,如文献[4]中提出了设立面向各类学生的训练的实验类型的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文献[6]中构建了从点—线—面逐步强化的综合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文献[7]中分析了三峡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确定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对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规划和建设;文献[8]中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文献[9]中提出通过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的建设方案和实验教学计划来加强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文献[10]中从点—线—面等创新思维角度,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综合来看,对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的探索已经获得一些成果,但现有的研究都存在实践操作性不强,校企联合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并设计工业工程“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帮助提升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1“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1.1“三层协同递进式”的创新思路

通过对工业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深入研究,结合工业工程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思路,以“校内强化—校校合作—校企拓展”3个阶段层级协同递进,由校内到校外逐渐递进,形成一套具备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实践教学创新思路。“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和实验与科研有机结合,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仅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强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2“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以社会需求作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取向,设计“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所谓“三层”,即从课程的校内实验室实验技能强化到其他知名学校的参观合作到最后企业实训基地的阶段性实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谓“协同”,即课内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所谓“递进式”,即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撰写岗位实习报告,从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实际工作[11]。

2工业工程专业“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校内实验室的搭建

目前,国内IE专业校内实验体系不够完善,器材缺乏,不具备系统性。校内实验室的构建是整个体系的龙头,为了首尾兼顾,让整个体系更加牢固可靠,校内实验室的搭建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IE专业首要的任务是完成对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以及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的搭建[12]。1)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主要用于完成基础工业工程这门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IE技术以及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实践基础。2)人因工程实验室:主要承担人因工程学理论教学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加强学生对劳动、生产以及作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认识。3)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主要用于完成物流设施与规划、生产运作与管理、质量管理等IE专业的核心课程。

2.2校校合作模式的构建

高校要想高速地全面性发展,建立对外的合作模式是必要的,而高校与高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正是提高高校自身竞争力的良好途径之一。通过研究分析得出3种校校合作方式。1)校校联合培养校校联合培养是通过两所及以上的高校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即学生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培养。以交换生的教学模式为例,一则加强了学生对环境的适应性;二则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扩展了专业知识面,而且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校校联合培养,通过建立可行性培养方案拓宽学生知识面,推动教学合作发展。2)校校竞赛模式校校竞赛模式是以高校之间共同参与竞赛为形式,通过其他高校观摩,提出建议。以江西省沙盘模拟大赛为例,通过赛前准备、案例展示和网络模拟3个阶段,最后根据专家评审打分和软件模拟比赛得分综合得出大赛排名结果,该比赛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竞争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这种几乎完全由学生团队自主完成的比赛,不仅挖掘了学生潜力,而且加强了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3)校校合作项目校校合作项目是通过校校合作投入一定资金或引入外资建立合作项目,由高校之间组织团队对项目进行考查分析,得出方案。该体系将不同学校的学生组合成团队,进行合作,大大加强了不同学校间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2.3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一种从学校过渡到企业的良好对外合作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使学生增加了对企业工作的适应性,可分为认知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实际操作实习、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5大部分。认知实习广泛涉及企业产、供、销等多方面,选取典型企业为考查对象,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增强认识,提高专业兴趣;专业课程设计目的用于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并学会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际操作实习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和生产实习,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完成车、铣、刨、磨、铸造和钳工等工种以及电路的实训,掌握各种机械的操作,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对企业生产运作系统中的规划、设计、评价及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课程设计是在专业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将各大专业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就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分析,得出可行性实施方案;毕业设计是企业实习阶段,让学生到实际的企业工作岗位上对企业有进一步的了解,学会发现和处理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

3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和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的研究,笔者总结出一套对大多数学校都适用的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改进体系———三层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付诸实际,以某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以下为该校的构建实施思路。

3.1校内实验室的构建

该校将工业工程校内实验室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建设涵盖了工业工程专业5门核心主干课程实验,完成了4大实验系统,主要服务于相应的专业课程;二期建设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造中,构建了3大实验系统,旨在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主要包括航空产品生产线系统,主要以航空产品零部件及飞机模型为实验对象,模拟实际生产线装配过程;电子分拣系统,由流力式货架、安装在货架上的电子标签系统和电子便签辅助拣选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完全按照工业现场使用模式进行设计;3D仿真展示平台,含航空制造车间流程3D展示、传统的物流出入库作业系统仿真、自动分拣系统仿真、仓储货架管理系统仿真、包装及捆扎系统仿真和打包机拆包管理仿真;工业工程规划设计仿真系统,主要由生产系统规划设计仿真系统、生产系统分析优化系统、离散、连续和混合制造系统仿真软件构成的软件集成平台建设,将各个软件集成实现对企业前期规划设计、企业运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的配送和营销管理的全过程;生产制造系统,旨在提升学生创新与动手能力,由布艺缝纫生产系统与日用化工产品生产系统构成;自动立体仓储系统,新增现代化的自动立体仓储系统,集成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化平台;航空制造虚拟现实系统,包括制造产品生产的工艺布局虚拟现实系统,可执行客机生产线工艺布局仿真等。

3.2校校合作的构建

2012年,该校完成了首批工业工程学生和清华大学学生在富士康进行联合实习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此次联合不仅增强了工业工程专业学生与老师对该校工业工程建设的信心,更让该校领导看到了该校工业工程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校校合作模式的构建对现代工业工程的发展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该校还先后与清华大学、南昌大学和华东交通大学等国内院校建立了校校合作模式,并期望在日后与更多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工业工程甚至于校内相关学科的发展。

3.3校企合作的构建

该校高度重视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该校已与恒天动力公司、江西蓝海物流科技公司等著名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不断为工业工程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该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建设。该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在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工业工程专业实习,并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4结束语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交叉学科,本文以工业工程的实践应用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的,从“校内实验室—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创新思维角度由内到外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三层协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该体系很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的要求,为学生工业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其他高校工业工程的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范本。

作者:乐承毅 王军 冯良清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怀珍,李雷.中美工业工程本科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132-134.

[3]薛冬娟,潘澜澜,潘颖,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1(2):183-186.

[4]郑玉巧,杨萍,赵家黎,等.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22-124.

[5]黄少波,李幼平.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4):366-369.

[6]李军,张学龙,贵文龙.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1(12):203-205.

[7]李浩平,方子帆,王盈.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19-120.

[8]丁雯,张爱霞,夏大平.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6):147-148.

[9]王晓芳,林亨,张伟.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7):97-99.

[10]陈国华.面向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5):173-174.

航空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实践;思考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从2000年开始,抓住中国“人世”与民航高速发展,大量需要机务、空乘、空管、安全等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机遇,在广泛进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民航高职教育“三高一快”的特征要求和学院的比较优势,利用学院多年开办行业专业积累的人力资源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地选择国际化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中外校企、校际合作办学,使学院获得快速发展。2005年初,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同年11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一、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对于民航行业院校来说.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更为重要。根据这一认识.该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是积极争取民航总局支持,选送教师出国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比例。近年来,该院先后派遣了9名教师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进行MBA专业学位学习,选送了30多名教师到美国加州SIEERA学院参加FAA执照和FAA签派员执照的培训和考证。二是通过中外合作教育项目,每年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加拿大合作院校免费进行专业课程培训。自2001年开始,该院已分5批选派了33名专业教师出国培训。外派教师专业课程的培训,不仅快速提高了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增强了教师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能力,使该院“双语’’教学课程达40多门,全英文原版教材专业课程高达54门;而且扩大了培训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了专业教师国际化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了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与能力。三是积极做好外籍教师的聘请工作。不仅每年保证聘请一定数量的外籍英语语言课教师和外籍英语专业课教师来校任教,而且保证外籍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同时呈递增趋势。目前,来该院任教的加拿大、英国外籍教师已递增到19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11%左右。“双师型”教师、外籍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各占一定比例,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内教师骨干层、出入有序的外籍教师流动层、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补充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创新中外合作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历史赋予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中国民航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民航高技能人才、提升毕业生在国际民航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为己任;基于此,该院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为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创新多途径、多渠道的中外合作教育模式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发展策略。

1.“中加”联合办学模式。此模式为国内2年、国外1年的“2+1”合作教育模式。2000年,该院与加拿大圣力嘉(Seneca)学院首次合作,开办了“2+1”模式的“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2002年.“2+1”模式扩充到“电子工程技术”和“飞机发动机维修”专业,合作院校则由加拿大圣力嘉 (Seneca)学院扩充加拿大卡纳多(Canador)学院。 2004年,“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在2003年试点的基础上,改革为“3年直通车”的“2+1”模式,即将模式中最后1年的国外留学教育改在国内完成,采用原版教材由“加方”教师全英文授课;“电子工程技术”则由一个专业方向扩展到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2005年扩充到8个专业方向(包含计算机程序和网络技术、通信、控制、电缆等),培养层次由“2+ 1”专科)扩充到“2十1”(专科)和“2十2”(本科)两个:“飞机发动机维修”专业则由一个扩充到2005年的四个专业(新增专业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机电结构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

中加“2+1”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不仅使该院“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出国门.不必花赞巨额学费就能享受国际化教育,获取与出国学习相同的中外两个学院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而且使“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能根据自身特长、爱好和相应条件,出国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或选择“2+2”模式就读国外本科:机务工程系的出国学生则可选择参加FAA(美国联邦航空局)执照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飞机维修执照。

目前,该院中加“2+1”模式的合作专业已由 2000年的1个扩大到2005年的6个,年招生人数由151人扩大到1080人,占学院年招生总数 1956人的55.2%;在校生人数由151人扩大到 1694人,占全院在校生总数4199人的40.3%;出国留学人数累计四届106人。涉外专业学生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在校生人数,均呈逐年快速上升的比例趋势发展。中外合作教育模式的创建,不仅使该院合作专业快速形成品牌效应,而且使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2.中外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此为该院引进国外(合资)企业设施设备资源,共建校内实训——培训基地,进行职业资格技术技能培训的一种合作模式。鉴于民航业的国际化属性特征,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交流能力,而且必须及时跟进、掌握国际民航业的最新技术、最新标准和最新规则。

基于此,该院一是与亚太教育系统(集团)有限公司的加太语言培训中心合作,双方以资金,品牌、场地、设备、设施、生源及数码语言系统等知识产权作为投入,筹建中加语言学院;针对“中加”合作办学专业部分英语水平短期难以达到小国要求的现状,以通过“托业’’考试为办学日标,确立了股份制的中外校企合作培训模式,,二是利用中国大型航空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具备世界航空业的先进技术与设施,在企业员丁职业技术培训方面均有一套完整体系的优势,主动与广州飞机维修公司(GAMECO)、珠海摩天宇飞机发动机维修公司(MTU)合作,并以联合培训协议为纽带,根据企业培训需求,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对员工或毕业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截止2005年底,该院已为企业组织了20多期的职工培训.培训人数累计6000多人次。三是联合广州飞机维修公司(GAMECO),与香港中国飞机有限公司,香港职业训练局属下专业教育学院合作,对香港飞机机务人员、民航雷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执照培训和“雷达工程师”培训。现已组织了三期香港电机机务人员的执照培训、一期“雷达工程师”培训。

3.中外校企合作订单教育模式。此为该院与中外合资企业联手,按照企业人才质量标准与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合作进行量身定制的—种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满足首都及国际民航业快速发展对飞机维修人员的需要,2005年,该院和北京飞机维修公司(ARMECO)进行了定向北京招生,“订单”进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学历合作教育的洽谈。双方约定,从专业定向招生的组织宣传,到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学生的实训实习,考证与就业,企业全程参与竹理。学生前2年在该院学习专业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第3年在企业进行岗位资格培训和顶岗实习,若考核合格则直接被企业录用。H前,按双方约定招收的2005级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60名北京新生已顺利入学就读。

三、推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打造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区别是高职教育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属性。我国入世后,在世界经济发展生态圈里,中国经济与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加强化,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将成为中国经济运行、发展的总规则;更加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劳动者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也使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同国际接轨成为必然趋势。这些.都要求我国高职教育的“双证书”与国际通用的资格证书接轨。为了顺应这一要求,该院自转制后率先在人才培养中实行了双证书制,即将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列入教学计划,将证书培训、考试内容引进相关课程,以保证毕业生在获取相应专业大专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一个以上国内或国际通用岗位资格证书。

此外,该院还参照民航国际交通管制标准、飞机签派的FAA标准、JAA(欧盟地区/英联邦国家)标准、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IATA/UF TAA、IATA/FIATA、标准规定,通过与国外同类院校、合资公司的合作,积极争取行业授权在学院建立岗位资格培训、考试中心。

经过努力,该院现已获得了多种行业岗位资格证培训、考试单位的授权,先后成为中国民航总局委任的“中国民航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培训和考试单位、“中国民航航空运输客货销售人业务”培训和考试委任单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ATA)国际客运(货运)销售人”授权培训和考试单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ATA)中国BSP(开帐结算计划)”授权培训和考试单位,同时也是“剑桥商务英语(BEC)”培训单位授权的“托业(TOEIC)考试报名咨询站”,“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点,“思科网络学院”培训考试点,中国商业技师协会授权的“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站”。

这些具有国际、国内岗位资格培训机构的授权设立,不仅使该院应届毕业生中持有“双证”比率高达85%,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而且使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境外。

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启示与思考

(一)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启示

总结该院中外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可得到如下启示:

1.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是实践性环节比重大,教学设施设备投资大,教学资源消耗大;尤其是属于“三高一快”的民航行业高职教育,设施设备资源依赖性更强。因此,走中外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高职教育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广泛积聚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快速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水平的重要举措。

2.是建设师资队伍的一条捷径。要建设一流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而通过中外校际、校企交流与合作,可以使教师在出国进修学习的过程中,快速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扩大国际视野,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动态;通过中外校际合作办学外派教师的出国课程培训,可以使派出教师既以学生身份直接插入班级听课学习、参加专业实训实习.又以教师身份参加合作院校专业教研组活动,无距离地和国外教师交流教学体会,商谈教材处理和教学的组织安排,熟悉原版专业教材内容与教学的重难点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践环节与示范技巧,为回国后使用全英文教材授课,实施双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外籍教师的来校任教,可以便中方教师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国外教师先进的教学思想,感受异域文化精髓,提高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与合作能力;通过教师国际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资格证书的获取,可以使中方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国际技术、国际标准、国际惯例与国际规范,提高专业改革、课程创新能力;同时,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的建设水平。

3.是打造专业品牌的核心手段。行业高职院校的发展取决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和前景,而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岗位能力标准是否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是否具有国际化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决定行业高职院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该院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社会及行业企业的认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依靠行业专业优势,借鉴国外合作院校专业开办经验,得益于及时掌握国际行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关键岗位能力标准,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拓展专业方向,从而较快地树立起专业品牌形象。

4.是保证“双证书”教育质量的坚实基础。该院“双证书”制教育的成功.关键是正确定位“依托产业、产学结合、双师双证、国际通用”的办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及时掌握国际先进技术技能、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针对性地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教育培训的结果。

(二)中外合作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坚持与优良教育资源合作,注重长远成效。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解决自身办学定位不准,教学设施设备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应对合作方的办学资质、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实践特色、教学方法、管理模式、考试体系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选择有可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秀院校进行合作办学。

2.要坚持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合作方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一定要坚持本国文化和教育方针,不能因为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发达就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从而不分良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而应该根据本国、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选择性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方面,尽量做到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适应国际惯例,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师资队伍、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则要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契机,培养锻炼师资.引进国外优质原版教材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在人才培养上,则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探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切忌放弃本国特色而“东施效颦”。

3.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能因我国高职教育历史短无多少成功经验而妄自菲薄,认为国际化就是向发达国家输送留学生,或到西方发达国家考察学习,或引进国外资源进行合作办学;而要以我们的特色优势、专业品牌,使“请进来”成为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访问研究;吸引更多国外、境外留学生来校学习;吸引更多高水平学校来校合作办学和吸引更多的外企来校投资;要使“走出去”成为选派更多的教师出国学习培训,参加更多的国际学术会议;还要使我国优秀的高职院校、品牌专业、优质培训办到国外去,挤入国际高职教育培训市场,使中外交流与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得到国际承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接轨。

4.创新管理制度,做好中外合作的管理工作。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教育的开展,外籍教师来华任教,给合作院校增强了办学活力,但也提出了管理上的新课题。创新中外合作教育管理制度,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使中外合作教育以高起点迈步、规范化管理、健康化发展,是保证合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首先,要选择有双赢效益、有发展潜力、有合作条件的优质项目作为合作载体;二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对中外合作项目进行规范管理;三要坚持外籍教师的聘用质量;要按照一定的招聘条件,通过广泛的国际招聘,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避免合作学校成为国外观光旅客的周转站,锻炼外籍教师跨国教育的加工厂;四要注意做好外籍教师在华工作期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应将外籍教师纳入本校教师的整体管理范围之内,在生活、工作上尽可能地创设优良环境,但在教师岗位职责的规定上应与中国教师同样要求,在教学规范上一视同仁进行管理,使外籍教师逐步适应由优惠待遇向国民待遇的角色转化,以避免媒体所反映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提高‘外方’质量阶段”的现象出现,从而保证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奎,王路炯.中国入世与中外合作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