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装饰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建筑装饰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实施综合实训。建筑装饰专业具有设计特点,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设计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建筑装饰专业需要结合实践操作,如果只限制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缺乏操作能力,而其不能独立完成实践技能操作。教育方案应迎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找出自身的不足,寻求老师的帮助,加强学习能力。指导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人才注重科学的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掌握专业重点内容。通过定期的考核,发现学生缺乏能力的方面,加以强化教学内容。
提高综合素质
建筑装饰专业需要结合丰富的创新理念与设计,校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开展学习文化、音乐、历史、法律等,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服务于广大群众。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并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实训过程中加以运用。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摆脱单一的创造理念,开阔新思维。提供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每一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改善教育方法
合理的改善建筑装饰主干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稳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装饰的创作能力。改善教育理念,从低年级开始,及时发现应用能力的不足,组织学生先进行相互交流,指导教师在进行引导式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误区。培养学生在建筑和环境的正确态度,加强设计方法与步骤。以建筑教学内容为主,进行延伸教学理念,结合力学、物理方面的知识,加强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并提应用技巧。
学校的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科技时代,建筑装饰设计需要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完成设计方案。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开发,有利于设计者找到强大的数据图库,这些能够及时满足设计者的创作需求。手绘设计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协调性,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忽略的技巧。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摄影软件能够给设计者提供了方便与快捷。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有效的为设计者提供美术设计题材、相关设计方案、设计应用规划,为设计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当下建筑装饰设计的教学与实践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
人们的审美观念源于时代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建筑装饰设计应结合科学技术、生产技术与现代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提供最新创作理念。时代的迅速发展,将不断提高人们对审美的重视,并提出更高的设计需求,设计者需要通过对专业的理论进行不断探究、创新、推进设计的理念。建筑装饰设计具有群体性,需要组织整体的团结,才能顺利完成设计方案,需要综合提高审美观念。每位设计者都具有个性化,相互交流有助于发挥特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者们的共同努力,结合客户的需求,共同合作完成。在校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发表个人的设计理念,这样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
教学模式应采取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在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采取引导式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建筑设计应采取人性化理念,过于陈旧的设计方案与理念,很难让客户接受,现如今人们更注重装修设计中的创新艺术。校方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学生是否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通过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有效提高学生互相交流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得到全面发展。建筑装饰专业设计方面比较广泛,需要结合智能化、科学化、综合化为一体,增强建筑物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科学理念,结合中国传统设计风格。通过对建筑装饰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提高,改善教学理念,培养优秀的实用性技术人才,给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玉春.建筑装饰专业特色建设框架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2]张春华.建筑装饰与计算机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
关键词: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带动,综合实训;校企合作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加快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运行质量,要求从业人员除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更要具备过硬的岗位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培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生力军的高职高专必须突出专业特点,加强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从而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训练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调研――分析――论证三个有序阶段,关于如何完善建筑装饰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做了如下思考:
一、工学结合的课程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的建筑装饰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通过与专家及企业负责人的探讨及论证,充分地了解建筑装饰设计及施工岗位,建筑装饰行业人才结构现状、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等,取得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及核心能力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制定更加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针对行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
1、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
以往的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缺乏与现代行业标准与科技发展进步的融合,难以将新知识、新经验补充整合,过多地关注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过程长,实际操作能力低的明显弊端。其次,实用的技术与课程有机融合程度不足,课程内容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实习实训条件,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浪费。新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职业能力与素质课程以真实的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培养目的,以真实的工作情境为蓝本设计及开发。如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设计就是模拟设计员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境训练,从任务书的下达――识读图纸――方案构思――方案设计与表达――工程投标――施工图绘制,以完整的工作流程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与实训。学生在校学习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与企业工作的流程一致,各项任务的安排都是针对具体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来设计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从工作走进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向工作。
2、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有后续发展的潜能
新课程设置的理念之一是将本学科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学生的实践情况整合课程体系。除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主要职业能力与素质课程外,应认真分析岗位群的相关能力,开设的课程围绕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及派生出的新的学科领域进行职业能力的拓展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行业发展相一致,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完成职业岗位的训练同时具有后续在发展的潜能,缩短适应新工作岗位的时间,能够迅速进入新工作角色,学生就业时不局限于所学专业同时具备方案设计能力、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工程成本控制能力、施工监理等后续发展能力。
二、实践性课堂教学模式――“项目带动,综合实训”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
1、明确的教学任务
加强实践性教学首先要明确实践性教学的主要任务,其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业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接受系统的、正规的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并使这种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其二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而且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实习、实验、劳动,广泛接触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增强劳动观念、艰苦创业意识,促进良好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固化。
2、“项目带动、综合实训”的教学内容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教学的设计基础上,注重引入真实的工程项目进课堂,根据建筑装设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坚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参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全部实践过程。按照设计与施工生产实际过程开展居住、公共空间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综合训练,创新“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以知识储备为目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完成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围绕以生产实践组织教学,现场调研、方案设计、方案研讨、设计方案表达等。
3、创新实践性教学方法
以往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新课程设置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培养新世纪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建筑装饰行业的特点,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教育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切实体现“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推行“项目导向”、“任务导向”、“课证合一”等教学模式,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习过程,既有课堂上的模拟仿真教学,也可在工程项目现场的调研参观学习。
三、顶岗实习――实践性教学在工作岗位的延伸
顶岗实习是对三年学习的检验与考核,是对技能训练的综合评价。一是考核知识应用能力;二是考核技术操作能力;三是考核在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四是考核在职业岗位工作态度。在企业顶岗实习结合岗位确定顶岗实践的项目,将学校的学习任务延伸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在具体的工作项目中完成个人职业素质的养成。在顶岗实习环节中,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顶岗的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学生毕业即能上岗的目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师应积极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教师到企业实习可以使师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使师生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使教师在企业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以促进今后的实践教学。教师经过企业实习后能够更好地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促使学校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性教学的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保障,没有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实践性教学只能是简单的间接经验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训基地,是推行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针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建立实训基地主要考虑了以下方面:
提供基于工作过程生产实习实训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针对基于工作工程的教学体系设计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主要针对职业能力与素质的主干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可以直观地认识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模型制作等,做到“教、学、做”合一的综合实训过程。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改、扩建,及时补充完善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防止出现“旧经验指导新技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分为:一是满足学生参观调研,教师现场教学的实训基地,如呼和浩特市润宇装饰建材城、内蒙古国航饭店、呼和浩特市宜居酒店;二是满足学生及教师顶岗实习的实训基地,如中房新雅建设有限公司、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永新装饰有限公司等十几家稳定的合作企业;三是技术交流合作的实训基地,满足校企双方技术经验交流,课题研发等方面需求的实训基地,如中房新雅建设有限公司、呼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机构。
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实训教学
权威性是指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在地区应具有一定影响力,代表地区行业先进水平。目前的校内实训基地类型齐全,内容丰富,校外实训基地社会影响力大,具备行业乙级以上资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行业发展快,各类建筑装饰设计及施工企业发展迅速,良莠不齐,只有在业内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知名企业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提供专业及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提供实践教学指导,保证顶岗实习等;保证学生所见、所闻、所学是行业发展的最新内容;保证学生实际操作流程科学规范;保证学生的实训安全等。
校企合作,提供学生实训与专业建设的灵活机制
灵活性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调整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科研课题的开发等,灵活的合作方式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教育是顺应时展的产物,体现了学生、企业双方的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其意义是广泛而又深远的。对于校企合作教育的主体学生来说,通过走校企合作教育的办学之路,拓宽了毕业生就业市场。并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增加了自身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使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此过程中企业与学生全面接触,对学生的基础、学习状况、业务能力、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都有了纵深的了解,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优秀人才,有利于企业未来的竞争和发展。同时,学校也是企业进行产品展示的舞台,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双证书”的获取――实践性教学的检验标准
教育部制订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指导,使学生毕业时可以同时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证书和行业资质认可的双重收获,能够帮助学生同时实现专业知识积累、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资质认可的多重目标,提高学生职场竞争力,拓宽了就业渠道。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目前已经具备了专兼职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具有已建、在建的多个校内实训室,深化合作的企业实习基地等硬件条件保障了实践性教学;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行的“项目带动,综合实训”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模式初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双证”获得率及在行业各类技能大赛种多次获奖。但仍然存在一些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深化实践性教学的推进。
参考文献:
[1]牛全峰,牟应华,唐燕妮 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白月桥.课程变革概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1.
[2]贺国庆.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杜,200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从而对自己居住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对建筑装饰也有了进一步的质量追求。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为适应市场的要求,无论是本科教育、高职教育、还是技工教育都纷纷开办了建筑装饰专业,但是不同的教育层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不同使命,如何为建筑装饰行业培养出更贴近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就是建筑装饰技工教育的重大使命。
技工教育中建筑装饰专业的基本目标与原则
技工教育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装饰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不同类型的空间功能装饰的一般规律与适当营造恰当气氛的方式手段,熟练掌握其设计的基本程序,以达到综合运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最佳方式对室内表面及空间进行各种处理的能力,并最终体现为学生在工程施工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 以“工程项目教学”为主线深化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建筑装饰课程的教学需要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思维的培养,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应该以“工程项目”为教学组织形式,强调职业教育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课程教学中应力求“理论知识”、“思维分析”、“动手操作”、“综合运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实实在在的执行能力。
2.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加强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的教学形式对于学校来讲,投入太大并且受各种资源的限制,故应加强与建筑装饰企业联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模式。双方互惠互利,同时可以建立并完善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根据各企业和社会反馈的最新最广的装饰信息,强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技能及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接轨。
技工教育建筑装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实际不相匹配
由于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美的不断追求,建筑装饰施工工艺、材料随之更新迅速,从拆迁房到高级别墅风格多样,而我们的教材仍为陈旧的内容,单一的风格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多样的需求。致使教学跟不上时代需要。
2.教学方法和途径落后
建筑装饰作为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采用纯语言叙述的方式来阐述各种装饰手段的具体做法,本来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更何况对于没有任何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讲,教学难免显得枯燥无味,同时增加了他们的理解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但是由于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缺少完备的实践设施,无法建立教、学、做相结合的良好环境,这样的职业教育教学与实际操作有很大差距。
3.评价方法不够科学
由于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任课教师一般给学生划范围、圈重点,助长了部分学生学习不深入的浮躁情绪,无意中形成了学生围着教师转的不良现象。学生在教师划定的重点范围内列提纲、找题目、背答案,不能深入地、细致地进行复习,势必造成虽然考试成绩好但是实际技能差的后果。
4.教学工作与行业缺乏交流
对于建筑装饰行业来说,要想培养出适应时展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时刻保持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并将此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但是,由于当前种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致使教学工作与行业企业不能实现有效交流,即使有交流也紧紧局限于讲座形式及参观现场。
改革技工教育建筑装饰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1. 对一般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创新
首先应在选用教材上把好关,有些统一订购教材,不少知识已经过时,需要进行改编,压缩原有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开设涉及面广、与实际应用知识相符的选修课。与此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一批校本教学辅助资料,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与课程教学相关的科技文献参考资料,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时刻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转变。
2.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可能完全不同。首先要求教师们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充足的理论知识,这样不论是在理论教学上还是实践指导中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知识讲解和实例结合,如果完全按照书本,那么学生们大可不必来到校园,自己在家看书即可。其次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在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非常有效。
(1)任务驱动教学法
设计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来源于课程本身,而更多的是来源于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处于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掌握所要学的专业知识。首先从任务设计入手,设计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并且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任务。
布置任务,强化学生实践训练。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应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尤其是对于建筑装饰专业这样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言,实训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扎实而熟练的操作技能。
总结任务,突出学生成就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习任务后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作为老师而言要及时总结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让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获取成就感。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也要从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找到亮点加以肯定。同时将可以完善的地方集中讲解,让大家都得到进一步的学习。这样就可以使所有学生都能持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2)情景式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平时都是在教室里学习,时间久了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逐渐降低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老师想方设法营造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直观的感受中轻松的学习到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装饰材料及其使用效果时,由于装饰材料众多,且学生大多数未亲眼见过实物及实体工程,很难用文字和语言讲述清楚,这时就可以采取工程项目现场教学的模式,带领学生到正在施工的建筑装饰工地现场教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新鲜事物特有的好奇心,会不断的向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请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建筑装饰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中情景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实际零距离接触装饰材料的选用和使用方法,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建筑装饰课程教学是一项涉及较多内容的复杂体系,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技工教育建筑装饰教学效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建筑装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形象、影音效果、网络等优势,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现给学生,通过网络的作用,还可以看到各种材料及装饰后的效果对比图片,以及各种工艺的差别等。以达到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直观认识与理解。同时,对于建筑装饰专业而言,与PS、CAD等软件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软件作业,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校应重视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设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校内实训中心,能够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成课程教学所需的所有实训项目。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建筑装饰企业的互动,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解决学生实习难问题的同时,也能通过学生实习结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5.定期举办或参与相关的竞赛活动
关键词:营销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技巧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教育核心和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能力本位”,这与核心理念――注重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不谋而合,使得行动导向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中凸显出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营销能力。
一、营销能力的简介
1. 营销能力的含义:
销售能力是指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能顺利达成交易的能力。在提供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的前提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只有通过交易才能现实地达成各自所欲所需的目标。在产品价值同质化愈演愈烈的市场上销售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销售力是企业与消费者达成交易的推动力,是企业营销力的核心所在。企业的销售策略体现于对于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等变量的安排和把握上。
2. 营销能力的种类:
(1)装饰营销能力:包括寻找顾客、客户洽谈、营销管理、签订合约等能力;
(2)装饰市场分析能力:包括市场调研、客户行为和心理分析等能力;
(3)营销策划能力:包括装饰营销策划、渠道策划、市场推广策划等能力;
(4)营销管理能力:包括客户管理和营销人员管理能力。
二、建筑装饰专业培养营销能力的重要性
对于装修企业来说,建筑装饰市场营销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解决企业成长和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上。装修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效益和成长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第一、建筑装饰市场营销以满足需要为宗旨,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不断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成长中的关键问题。
第二、建筑装饰市场营销为装饰企业成长提供了战略管理原则,将企业成长视为与变化环境保持长期适应关系的过程。企业必须不断了解变化的环境,预测其趋势,不断创新其设计及营销策略,避免营销短视风险,不断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客户需要以实现自身成长。
第三、建筑装饰市场营销为装饰企业成长提供了一整套竞争策略,指引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在战略与策略层面,建筑装饰市场营销十分重视研究企业以满足需求为中心,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以保证处于不败之地。
第四、建筑装饰市场营销为装饰企业成长提供了系统的策略方案。企业可以通过建筑装饰市场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决策和系统实施,来达到其成长目标。也为企业成长提供了组织管理和营销计划执行与控制方法。
此外,建筑装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利于树立现代装饰企业经营观念,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和满足客户需要。建筑装饰市场营销观念强调以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按市场需求组织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这将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工作效率提高,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现实需要与潜在需要。
2、有利于解决装修市场存在问题。面对装饰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营销的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更好的服务与个性化产品成为消费者更看重的消费点,好的营销手段可以促使市场的良性循环。
3、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确立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运用营销原理和方法,正确分析市场环境,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了解消费需求,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运用各种战略,策略参与市场竞争。这些都将极大地提高企业营销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增强应变与竞争能力。
4、建筑装饰市场营销强调经营与环境的系统协调,倡导保护环境,实施绿色营销,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也更符合消费者对企业不断提高要求。
三、建筑装饰专业如何培养营销的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建装营销中的有效运用,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营销能力。在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微格回放、重复训练等训练方法,保证教学任务高效、顺利地完成,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建筑装饰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培养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客户
1、培养学生学会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知道客户目前想要什么、知道客户未来需要什么、知道客户的好恶,设计师的工作才有意义,才会有工作成果。2、了解客户的消费观念3、了解客户的消费心理4、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5、了解客户的消费能力
(二)客户群体划分
1、划分客户群体的意义和目的
(1)设计师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必须进行市场细分,明确自己的营销目标――自己即将为之服务的客户群体。
(2)划分客户群体,不是为了挑选客户,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完成营销目标。
(3)科学的划分客户群体,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明确洽谈方式,实现精准营销。
2、划分客户群体的方式
(1)按照客户需求划分客户群体(2)按照客户消费观念划分客户群体(3)按照客户消费心理划分客户群体(4)按照客户消费习惯划分客户群体(5)按照客户消费能力划分客户群体
(三)专业知识积累
1、设计常识2、家居生活常识3、装饰材料常识4、装饰施工工艺常识5、装饰施工工程质量标准6、风水常识7、环保常识与标准数据8、人体工程学常识与基础数据9、建筑常识与基础数据10、工地营销知识
(四)团队合作能力
1、团队人员组合2、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3、团队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
装饰营销方向是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现代装饰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适应装饰市场营销第一线需要的中等应用性专门人才。从业于装饰营销调研、客服代表、客户洽谈、市场开发、装饰市场营销管理、装饰营销辅助等岗位,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总结: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教学改革 装饰工程施工
装饰工程施工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建筑装饰施工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本课程通过对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吊顶工程、隔墙工程、裱糊工程以及幕墙工程等装饰主要分项工程施工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装饰工程施工的施工准备、工艺流程和验收标准。同时了解国内外建筑装饰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掌握装饰工程施工的内在规律。
当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教师的教学功能退化和学生的学习功能缺失是师生双方均存在困惑的根本原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本文根据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进行阐述。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教学法在装饰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在学习装饰工程施工课程之前一般应修完建筑装饰材料、建筑制图及建筑装饰设计等课程,对于装饰施工所用材料、图纸有了一定的认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大致分成抹灰工程、吊顶工程、轻质隔墙工程、饰面工程、楼地面工程、涂饰工程、裱糊与软包工程、门窗工程、细部工程、幕墙工程等十个分项工程,可以根据实际装饰装修施工流程来合理安排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1.理论教学组织
具体以其中的饰面工程中的块材类饰面砖施工为例。首先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块材类饰面砖施工的要点、施工流程和质量验收标准,然后提出本次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分组完成3m2墙面砖粘贴施工(每组4-5人),要求每组合理安排本组成员分工,领取所用工具和材料,设计好墙面砖的排列图(各组排砖方案应有区别),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基层处理 弹出上口和下口水平线 分格弹线 选面砖 预排砖 浸砖 做标志块 垫托木 面砖铺贴 勾缝 养护及清理)。
2.实践教学组织
仍以前述饰面工程中的块材类饰面砖施工为例。在制定好施工方案后,交由任课教师进行审核,各小组按要求进行浸砖,待基层处理完毕,拌制粘结砂浆,由工人技师演示粘贴的手法和步法,各小组按照饰面砖施工的流程进行粘贴,在粘贴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注意保证平整度、垂直度和直线度的误差在规定范围以内。施工完毕各小组首先进行互检打分,再由任课教师和工人技师共同点评打分。
三、项目教学法在装饰工程施工课程中实施的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项目的形式进行整合,以其中主要项目的设计导向本课程的内容学习。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来驱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上个学习项目结束后,最后布置下个项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课下进行自学、预习。在这个项目开始学习前,教师首先对所布置的任务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本项目的预习情况。教师讲解本节课的理论知识,针对所讲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工程案例分析。然后在实训场让学生进行分组对该学习项目动手操作,完成实训项目,每个小组依据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自评,指导教师再对其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最后,让各小组总结自己的工作过程和体会,老师点评。各个项目和任务的教学均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练、做、评’有机融合,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36-02
随着经济的发展,顺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高等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社会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国家人才发展形势、学院发展和建设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是近期高校的改革重点。本文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技能课程方面的改革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设置中通常将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装饰施工技术等归为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目前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过时,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例如装饰材料,目前主要内容以介绍材料技术性能和化学成分为主,对材料的视觉效果和空间的塑造能力、艺术表现力等涉及的篇幅和内容较少。装饰构造课程仍是以教科书为蓝本,配以程式化的讲授和指导,缺少有针对性的练习。而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依然停留在教师对课本内容的枯燥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简单记忆中。这样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室内设计师的专业目标。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如装饰材料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课堂上进行理论课的教学,课外带学生去材料市场调查收集材料相关的信息,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人手有限,加之材料市场种类繁多,场地分散,另外商家的商业化,很多材料商场和材料商知道是学生实习,都很不欢迎,甚至对参观同学进行驱赶。同学的参观热情受到打击。学生对材料理解和实际运用未能得到锻炼,实际工程案例设计时往往无从下手。装饰构造和施工技术课程存在同样的问题。
3.教学模式过时。传统的教学中,这几门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是分开授课,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也是上什么课记什么内容,学习连续性差,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相互渗透,相互运用。
二、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与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高校的室内设计教育也开始侧重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专业实践性以及技能针对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从事室内设计,室内外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概预算工程及相应多种工作岗位,成为具有绘画基础、空间造型能力、设计创意素养以及工程施工技术的高级职业人才。因此,基于当前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特点,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专业基础技能课程重实践,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在工程实例的学习中,可以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加强建筑装饰构造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不仅能巩固和充实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革
1.将前沿的工程技术和新材料引入课堂,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变通教学方法。室内设计教学是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基础的教育,要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对传统的课程体系作根本性的改变。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如装饰材料,更新教学内容,特别是紧跟现代工程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步伐。多带学生了解最新的装饰材料,市面上常用的装饰材料,及其装饰构造的常用处理方法、施工过程等。
2.变更教学思路。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再拘泥于知识点所在的课程,而是与相关的知识点一起学习。如了解一种装饰材料,不单只是学习材料的基本性质,而是进一步了解此种材料的适用范围,材料应用时常用的构造处理方式,构造处理细节,此种材料与其他类型的材料共同运用时的构造处理,各种构造处理形式所需的施工方法和程序是怎样的。这样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就从单一的几门课变成了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可以前后衔接,相互贯通,真正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真正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加强与主干课程的衔接。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思路应该与室内设计过程的内在逻辑规律相适应,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围绕着主干课程――室内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因此,我们应摒弃过去那种先讲材料,再讲构造,接着讲施工技术的固有教学模式,按照室内设计过程需求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以设计带动教学。如以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引导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以设计课的虚拟项目为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学习运用装饰材料的性能,进行装饰构造设计,探讨相应的施工技术,使主干课程与基础技能课程同时进行,引导学生在室内设计中主动解决相关的基础技能问题,达到教学做的真正互动。
四、课程改革后的变化
1.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改革后,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任课老师需要对室内设计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内容都非常熟悉,对设计的流程熟悉,能够融会贯通,在虚拟项目开始前,要与设计课老师进行课程内容的沟通、交流,项目进行中,要能针对项目中出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引导和深入。这就要求基础技能课程的任课老师要有很强的设计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
2.对实践教学环境有更高的要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提升了实践的比重,要求有相应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基础技能课程的学习,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建设装饰材料陈列室和装饰构造及施工实训室。装饰材料陈列室既是一个展示材料的场所,也是展示材料被设计组合后的内部构造的场所,可供学生观摩,适用于学生对材料的初步了解。装饰构造及施工实训室,学生可以在实训室中对课堂上设计的装饰构造进行实物对照,以检验设计的合理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集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身的人才。
五、经验总结与后续计划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还处于一种探索与完善阶段,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重要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应该得到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才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才有可能改变目前室内装饰构造课程教学相对落后的状况,从而达到培养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型室内设计人才的教育目的。
教学改革对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项目教学教材的编制等。目的就是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卓.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是为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涉及装饰工程识图与装饰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从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新形势人才培养要求,结合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际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开展《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
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课程实施的内部环境分析
围绕《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从教师、学生和办学条件三个方面对课程实施的内部环境分析。
教师。由于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的工作涉及到装饰施工图识读与熟悉、工程量计算、工程计价等多个环节,因此要求教师掌握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各个环节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师至少参与过三个以上相关装饰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工作。而担任本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有4人,教师的优势条件是都曾全程参与过相关装饰工程预(决)算工作。
学生。学生高考成绩居于中低段(大专录取线三段);已经初步掌握了建筑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工程经济、工程法规等基础知识;已经初步掌握了广联达等专业造价软件的应用;学生学习目标较为明确,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自我调控能力;思想较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工作实际问题感兴趣。
办学条件。学院已经具备专业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学院专业实训室、师生自备电脑等已安装广联达等专业造价软件,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学院校外实习公司(基地)能够满足师生实习需求。
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分析
社会对有关知识或技能需要的程度。岗位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完成装饰工程的列项、工程量的计算、工程计价和校核定稿工作。
相关技术或知识进步情况。相关定额标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要求在进行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
课程面向对象及教学方法。本门课程是针对热门职业,开设本课程的职业院校虽然多,但多数是作为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单独教学的形式,没有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把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开设成一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全国范围还未见报道。
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前的教学内容。2011级和2012级《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沿袭惯例,教学内容分章节,主要包括:绪论(装饰和装饰工程、装饰工程造价构成及费用计算)、建筑装饰施工图的识读、建筑装饰施工图实例解读、装饰工程定额、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其编制、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及其编制、装饰工程结算等。同时,细分为具体的知识点,并明确相应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自2013级开始,《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基于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按照职业能力难易程度,结合职业能力与知识目标对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将课程分为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基础、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和装饰工程结算四个模块(四个教学情景),并进一步明确各模块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基础(学习情境1)。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基础模块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熟悉和了解装饰和装饰工程的主要流程,认识并总结归纳装饰工程识图基本知识、装饰工程造价构成及费用计算基础知识;通过熟悉民用建筑的装饰施工图构成,掌握民用建筑的装饰施工图识读要点;通过以具体建筑装饰工程为例进行解读,初步学习民用建筑的装饰施工图识读技能。
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学习情境2)。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模块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认识并总结归纳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的计算及定额套用、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消耗量的确定及价差计算等知识;通过了解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的表格样式,掌握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要点;通过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初步学习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技能。
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学习情境3)。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模块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认识并总结归纳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内容组成及设置、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的编制等知识;通过了解工程量清单和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掌握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要点;通过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实例、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编制实例,初步学习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技能。
装饰工程结算(学习情境4)。装饰工程结算模块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装饰工程竣工结算的编制与审核,认识并总结归纳装饰工程价款结算等知识;通过了解装饰工程结算,掌握装饰工程结算要点;通过装饰工程结算实例,初步学习装饰工程结算技能。
实践效果。《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立足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操能力,能够有效地利用MOOC、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实践证明:《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受到师生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可,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利用教学资源更为充分,师生互动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
结论与建议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和重要依据。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立足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希望有效利用MOOC、案例库等教学资源。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结合实践,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优化。
(作者单位:1.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成本控制系;2.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16-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工学结合能否得以实现的基础,是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随着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推行,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我院建筑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力学、建材、土工实验室,以及测量、建筑技术、建筑装饰等实训室。自2006年被立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以来,经过实训场地扩建、实训装置建设、新设备扩建,以及实训环境建设等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一、基地建设思路与实践
1.根据职业能力需要整合实验实训室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首创了具有高职建设类特色的以培养建设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职业能力为支撑,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仿真模拟和工学交替为途径,以实现就业即能顶岗为目标的“41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试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课程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出合理的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推行,完全颠覆了围绕理论课程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2]根据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重构要求,我们将先前分属力学、建筑材料、地基基础等课程的实验室整合成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一方面,按照学习工作任务和项目要求调整实训场地的布局和实训设备的配置。比如,压缩了验证脆性、韧性材料的应力应变的实验场所,用于增加钢筋取样与性能检测设备的台数,将演示、验证型实验项目改革为应用型、综合型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实验室整合的同时进行了建筑材料检测室的计量认证工作,根据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要求建设实训场地。在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等方面按照检测标准要求配备,同时在检测程序、检测报告等方面都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设置。还结合工程实际需要配置了技术水平高、操控性能好的仪器设备。如增加了数字回弹仪、钢筋扫描仪、混凝土超声仪等用于建筑实体检测的先进仪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
2.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的要求创建实训环境
我们在测量实训室扩建过程中,结合建筑测量技术和高端测量仪器的使用,启动了5000m2仿真测量实训场地建设,利用校园及周边区域布设四等级以下测量控制点位200多个,并进行数字化成图。又购置了先进的GPS定位系统、智能全站仪等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学生可以在实训场地边学边练,完成集测量技术、测量仪器应用、计算机应用和绘图训练等内容的学习训练,包括工程涉及到的导线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放样等项目。实训场地还可供学生完成四等以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为地形图测绘、数据采集和定位放线提供了可靠的检核依据。我们还在各实训室设置了配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区域,自制了仿真的节点展示、检测构件、钢筋绑扎、砌筑抹灰等多种实训装置,提供了相关的规范、标准、图集等资料,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3]
3.按照互惠多赢原则校企共建实训室
例如,由我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组建的“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在教学、人才培养、技术等资源的优势,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特点,使实训基地增强实训效果,强化岗位技能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培养。
喜利得公司是一家在建筑及建筑维护领域内为专业客户提供高质量及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全球知名企业,“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培训中心”将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的紧固、防火封堵等先进技术和钻孔凿破、射钉固定、测量定位等尖端设备引入到我院的实践教学中来,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和技术培训,又根据喜利得公司产品的需要,通过现场演示和讲解,在中心开展产品推介和技术培训。同时,培训中心还为相关院系的师资培训、为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搭设一个高水准的平台。
再如,我院与德国萨克森州建设协会、德国凯莱国际公司下属的长兴伊通公司合作,增加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实训的校内实训项目,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取得由德国萨克森州建业促进协会及长兴伊通公司颁发的合格证书。学生实训所用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全部由长兴伊通公司免费提供,学生学到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的新产品也得到了推广,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4.建设装备水平高、教科研共享的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上,既加强与课程建设的联系,更新、添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仪器设备。同时也注重创造教科研条件,增加高、精、尖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例如,我院配置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动三轴试验机,它可以比较灵活地改变和控制试样应力状态直接模拟各种动力作用,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固结度和孔隙水压力的消长,较好地模拟不同排水条件下饱和土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它既可用于岩石、砂土、岩浆的轴向压力和侧向压力的强度试验、土动力学试验,也可用于测定细粒土抗剪强度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是目前室内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先进的试验设备。然而,由于设备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我们在为我院教师顺利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向周边企业和院校开放,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二、基地建设的成效与问题
在基地建设中,我院注重跟踪技术前沿,优化实训设施,营造真实的岗位环境,努力将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既是建设类专业培养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又是具教科研项目开发、行业技能培训鉴定、行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
1.基地建设的成效
(1)促进了“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专项能力培养阶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进行了重构,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更好的贯彻了工学结合的要求。依托基地的实训条件建设,完善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专项能力培养所需的实训条件,突出了专项能力训练的重点,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体系。在2007级、2008级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如建筑材料检测训练、建筑识图与构造基本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基本训练等多门独立的专项职业能力训练课,不仅与理论课程构成了良好的对应补充关系,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职业能力,也是工学结合的有益尝试。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真实情景的布置,强调完整工程的体现,在提供了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条件的同时,也提供了用于感性认知、参观学习、工艺流程等多方面实训的设施。实训基地使“4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认知实践、校内实训、跟踪实践、仿真模拟、顶岗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认知实践、校内实训、仿真模拟三个环节能在校内实训基地得以完成。
(2)促进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的开展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整体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依托完善的实训基地,专业开发了基于工作课程体系,开设了多门尝试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另外,实训基地还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轮岗训练,迅速提高了年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于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为从事专业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实训条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专业对于能力培养和能力评价的重视。完善的实训条件为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能力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
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获得了更广泛的培训机会,培训的内容和专业有较大突破。学生除获得各种如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施工员、质检员等职业技能证书、岗位证书外,还可获得校企合作开办的各类如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紧固技术等培训证书,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4)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了基地资源共享。
建成的实训基地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承担了实训教学,校内共享专业达13个。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实验场所和技术服务,有多项省厅级教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在基地进行。同时,还为我院周边院校开设相关的实训课程,以及开展了材料检验检测、测量放线、钢筋绑扎、砌筑等工种的技术培训和鉴定;为浙江省中职师资、全国高职师资开展了高技能教学能力培训;为农民工开展了钢筋、抹灰工等技术培训;还相继举办了省高校学生“天地杯”工程测量员技能竞赛和省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等。
2.基地建设的问题
我院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虽然已注重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但如何保持实训基地科学、有序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要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推进基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绩效评价是将资金支出与效益产出挂钩,应结合专业做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工作,应包括项目建设工程预算表、工程进度计划的详实的建设实施方案,验收合格后应对新建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教研结合,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应有效能。
(2)要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机制
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学院应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络,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多赢的原则,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4]在政策、经费、组织和人员等方面提供充分保证,在人员培训、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研发等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3)要加强基地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引进校外专家和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授课,要注重选拔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企业或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改善现有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引进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建成一支能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和开发任务的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总之,学院要总结以往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广泛调研,勇于创新,形成实训基地整体建设、评价考核方案,推出适合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