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药材培训总结

中药材培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随着中草药在世界范围产生的广泛影响和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世界上有超过3/4人口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中草药产品,当前。县中药材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潜力日益显现、作用日益增大。为了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国家正逐年加大对中药产业化开发与现代化研究的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确定了重点项目,这将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拉动力,给中药材产业开发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县多年来一直是药材传统种植大县,推动农村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逐步成为主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过去的工作中,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相比,同我县中药材资源大县的地位相比,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药材基地建设上,还停留在扩大种植面积和更新品种上,集约化程度低,未能与制药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难以发挥规模效益。二是中药材生产上,缺乏对传统优质药材品种的培育和扶持,生产技术不规范,不能适应药材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品牌意识不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四是营销观念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优势品种市场占有额不大。五是产业链条不完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药材加工企业还属空白,大宗中药材仍处于卖原料和粗加工的初级状态,没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新一届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县在规模种植上已成为陇南第一药材大县,但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中药材产业潜力很大,同时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高度责任性,紧紧抓住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牢固树立“药材富县”强烈意识,确立中药材产业在县农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对中药材产业开发投入极大的热情,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全力投入中药材产业开发,努力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二、理清思路。增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信心明确目标。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北药牧,年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要以党的全会精神和县全委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南果蔬。全县兴劳务”产业开发思路不动摇,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奖励扶持工作措施不放松,强化基地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模式;完善药材专业市场,组建全县药农总协会,提高药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加强技术、信息服务,努力提高质量、效益;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着力推进我县中药材开发走上社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路子,努力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二)奋斗目标

做好四个中药材示范带建设。通过片、带、点示范,抓好三片传统药材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建成31个中药材示范点。年内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4.5万亩,全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当归9万亩、党参6万亩、大黄4万亩、红黄芪7万亩、柴胡3万亩、其它6万亩)预期药材总产达到4124万公斤,总产值达到3.8亿元。培育五个拳头产品,即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大黄。实施好两个项目,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户后续产业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和县官鹅沟百味中药材示范园建设项目。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以、两片7个乡镇20个村为重点。建成7万亩红黄芪、3万亩柴胡种植基地。以、新寨、狮子等7乡镇为主,建成9万亩当归种植基地。以将台、何家堡、城关、贾河、车拉、新城子6个乡镇15个村为重点。良恭河流域、岷江流域发展大黄4万亩、党参6万亩。适宜区发展市场价格看好的名优中药材6万亩,基本形成“一区一品”种植格局。

2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集中连片在、、等地建立县级药材种植示范点6个。每乡镇建立乡级示范点1个,引进新品种25个。即乡许家村500亩黄芪无公害栽培示范点、乡彭家山500亩党参无公害栽培示范点、拉路梁万亩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其中集中连片1000亩)镇蔡家村千亩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乡各竜村500亩当归GAP种植示范点、将台乡罗家村500亩红芪无公害种植示范点。全县建成药材种植示范点33个。抓好官鹅沟百味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建设,将示范园建成全县药材示范展览、科技培训、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成为全县的药材培训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和农业休闲娱乐基地。

3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药材基地建设项目。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和长远发展问题。努力构建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药材基地建设项目。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按照市上要求,全县退耕区等9个乡镇15个村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12500亩。基地建设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蹲点,积极开展中药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农民科技培训,推广中药材GAP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实现基地建设良种化。

4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一是要成立由药材种植大户、药材企业为主的药农总协会。统一管理,统一组织。互通信息,严格标准,整体增强抵御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切实帮助引导协会发挥作用,支持协会间加强协作,建立协会联盟,下功夫提高药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使药材销售更加便捷,效益更加明显。二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多方招商,引进外资,力争年内引进1户制药企业落户。同时,全县选择产品开发先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效益比较好的药材企业作为龙头进行重点培育,逐步形成基地加农户、企业带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5加强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多方争取资金。新建党参销售加工一条街,争取完善城关中药材加工一条街、衙门地药材加工一条街。建设计子川中药材市场,并组织加工大户开展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药材产业的经济效益。利用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建立县中药材专业网站,向国内外定期药材信息,互通市场行情,实现网上交易,促进产品流通。

6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制定完善《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教材。提供技术指导。药材种植重点区域培训种植大户300户,发放到种植大户。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工流通体系培训加工户300户,引导种植户和加工户的积极性,为全县中药材的发展做出示范带动作用,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7积极开展注册认证。年内完成8万亩无公害党参产品认证。提高产品竞争力切实加强“一注册三认证”和名牌产品创建申报工作。

三、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中药材产业开发各项工作任务狠抓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把中药材产业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各乡镇、农口各单位要在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认真研究。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对中药材产业开发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力抓,全体干部职工要全身心投入,推动落实,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要立足全县工作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严格组织实施,为顺利推进中药材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要从产业发展规划、基地建设、注册认证、龙头企业、产销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狠抓工作落实;各乡镇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订具体规划,明确责任目标,细化工作任务,严格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切实把中药材产业的责任、任务落实到乡、村、社、户和广大干部群众身上。

3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抓好指导,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搞好示范。培育一批产业示范户,使其发挥辐射作用,力争全县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同时要加强对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的技术指导,确保产量和质量双向提高,稳定发挥效益,带动和帮助周边群众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步伐。县中药材中心要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全力办好6个县级高标准规范化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4加大资金投入。既要争取国家投资。更要注重启动民资、招商引资,进一步创新投资机制。银行融资。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客商多元投资的体系。涉农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政策和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编写相关项目报告,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引导和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小额信贷、风险投资等方式,投资开发农业特色产业,支持有潜力的企业发展订单生产,解决中药材产业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

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4-0011-02

三峡地区是全国药用动植物资源富集地区,也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随着三峡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部分区县将中药种植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给予扶持和发展,产业优势逐步显现。但与此同时,三峡地区中药种植业一直存在可持续性差、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2008年以来,本校开展了三峡地区中药种植业风险及抗风险对策的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1 三峡地区的地理范围

三峡地区是一个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泛三峡区域,该区域包括35个区县,其中国家三峡建设委员会确认的“三峡库区”有26个县级行政区(包括重庆市22个、湖北省4个),同时将与“三峡库区”的中药材资源与种植业密切相关的9个县级行政区一并纳入(重庆市的城口、梁平、垫江、黔江、彭水和湖北省的利川、恩施、建始、神农架),组成三峡中药种植业研究的“三峡地区”。

2 三峡地区中药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风险

三峡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特殊性,一是由于长江三峡大峡谷和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地区成为一个备受世界瞩目的特殊区域,中药种植业面临三峡生态保护及其政策的制约;二是中药材本身是一个特殊的农产品,与传统的粮食、蔬菜作物生产相比,药材生产具有技术要求高及产品附加值高、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因此,三峡地区中药材生产成为高风险行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技术风险

中药材生产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因此,缺乏技术将给药材生产带来巨大风险。①中药材栽培品种多,常规栽培品种有100多种,其中很多品种从野生变家种的时间较短,尚未形成成熟的栽培技术。同时中药材种植对地理环境要求较高,有些品种的生产仅限于部分特殊区域,才能保证药材品质。②企业及农户缺乏中药材生产技术和经验,对中药材技术不熟悉,掌握难度较大。目前很多企业的中药材种植项目仓促上马,没有技术储备和种植试验示范,导致生产效益不高,甚至低于粮食生产效益。

2.2 市场风险

药材价格波动频繁,商品规格复杂,时间价差和规格等级价差非常大,药材市场行情不好把握。

2.3 自然风险

药材生产对自然地理、气候、土壤等生产环境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自然因素往往非人力可以控制。三峡地区属于伏旱区,常常出现高温、高热和旱情叠加天气,在水利设施差的区域,发展中药种植业生产的风险更大。

2.4 生态风险

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中,三峡地区被列为“三峡水库水源涵养三级功能区”和“三峡地区水源涵养重要区”,是全国500个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域唯一具有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四大生态调节功能的区域。三峡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土地过度开垦,一直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所以,在三峡地区发展药材生产必须以不影响三峡区域生态环境为前提。

2.5 社会风险

中药种植业的社会风险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伪劣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②中药材可能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问题;③中药种植业政策环境的变化;④社会治安、法制环境因素。

3 不同生产组织模式的抗风险能力分析

3.1 农民自主生产模式

这是最简单的中药材生产组织模式,如果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发展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3.2 “公司+农户”组织模式

目前,三峡地区中药材生产广泛采用这种模式,但履约的约束力较弱。“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主要靠公司作为生产发展的风险保障,但由于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制约,有的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有限,一旦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往往就会亏损,甚至不能兑现合同,出现“坑农”现象。同时还有部分“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主要依靠中药材产业化项目配套资金来开展生产,由于缺乏长远的打算和不重视技术的投入,经常出现项目验收后生产就停止,基地也就随之消失。这类公司如果没有各级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大多会出现亏损,并最终退出中药种植业生产领域。

3.3 中药材产销合作社模式

这种模式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中药材产销模式。有些合作社本着积极为药农服务的思路,为农户提前(为药材种植户提供种植品种)、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药材收储、加工和销售)服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但合作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植药材的技术与市场风险问题,缺乏化解风险的机制。目前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合作社公司化”趋势,违背了合作社的运行原则,农户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不利于农村合作组织向纵深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合作社完全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发展生产,缺乏长远发展动力,处于半停产状态。

3.4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在合作社模式基础上,由公司加入派生出来的。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药材的销路问题,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该模式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支撑,将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

3.5 “公司+技术+农户”模式

该模式因有技术的参与,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中最关键的技术问题,从根本上化解了中药材生产的技术风险,是最具活力的中药材生产组织模式,但目前也普遍存在结合不够紧密、利益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4 提高三峡地区中药种植业抗风险能力的对策

4.1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三峡中药种植业新机制

根据中药种植业风险与组织模式的调查分析,三峡地区中药种植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市场、技术、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对此,必须建立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生产组织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农户、科技人员和企业三方的积极性,实现中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以技术为支撑,提高中药种植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农技合作是发展中药材生产的首要条件。要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提升和保障科技人员的待遇,激励更多的中药种植业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产前开展区域种植规划、品种试种和栽培示范,产中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总结和提升当地农民发展药材生产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保障中药材生产的顺利实施。

4.3 以政策为引导,为区域中药种植业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整合政府中药农业发展资金,改善产业环境,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合部分政府资金用于开展中药材基地道路、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改善中药种植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建立中药种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大对中药种植生产试验和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防止盲目引进品种、盲目发展药材生产的现象发生。

第二,转变政府扶持方式,开展实物扶持。只有转变政府扶持方式,才能进一步提高扶持效率,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将目前针对企业和农户普遍施行的现金扶持,改为实物扶持,支持中药材基地和集中加工点建设,为产地加工提供厂房设施、机器设备(如免费租赁),改善水、电、路等配套条件,这可以保障政府扶持资金用于中药材产业发展,防止挪用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资金现象发生。

第三,设立中药种植业风险基金,优先保证农民种植药材的收益。政府应将原来扶持中药种植业产业发展的部分扶持基金转化为中药材生产专项风险基金,归口管理(如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为企业或药农提供中药材生产的全面保险,在药材市场行情下滑或出现天灾时,按照不低于当地同期粮食作物收益的80%~100%进行补偿(或保险理赔),保证农民种植药材的基本收益,有利于保护药农生产积极性,实现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引导企业选择环保品种,开展生态种植。三峡地区大力发展多年生采叶、采花及木本药材,对采挖地下根茎的药材要有配套的生产技术措施,同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化肥用量,防止药材种植带来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5 小结

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传统医药备受重视和推崇,于是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中药材、中药饮片在药材种植品种、采集、储存、炮制以及加工生产等环节出现了众多问题,对其临床用药效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因此,药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对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的监管中有着重要作用[2]。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依据中药质量相关标准制定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措施,对其在质量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加以解决,加强对药材市场有效监管力度,以提高药品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及质量把控能力。本研究就现阶段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总结,进而提出相应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1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问题与控制

1.1储存对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

由于中药材在种植、采收及储存当中都有可能受到赭曲霉毒素(OTA)及其它真菌的污染而产生毒素,对中药饮片质量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影响[3]。随着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材中OTA的实际含量问题的受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中药饮片对于存贮的要求较高,因为中药饮片本身在存贮的过程中费工费时,而且零散的中药如果保存不当容易出现虫蛀、霉变等现象,不仅影响其治疗效果,还有可能造成用药不良反应。因而建立快速而有效的赭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及良好的储存机制,对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及用药安全性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1.2净制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传统中药材及饮片的净制及初步加工均由药农或采药人自行处理;随着现代集约化管理模式的出现,这一工序逐步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进行集中处理[4]。将中药材制作成饮片,首先要做的就是净制工序,由生产人员将原药材中的杂质及非目标药材筛选出去,以保证目标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其功效的一致性。在此过程中经常发现其他药材等混入现象,此时需要工作人员对各类药材有一定的认知辨别能力,区分非药材或别种类药材,如芍药中的赤芍与白芍,虽然其同为芍药但功效及药性实则大不相同。如果缺乏相关认知能力而致操作出现失误,将可能造成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临床用药效果。

1.3中药饮片硫磺熏制对质量的影响

中药饮片采用硫磺熏制是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在目前中药材加工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关于药材采用硫磺熏制的技术,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药材干燥、防虫、防霉变等。再者,通过熏硫可对药材表皮起到漂白作用,在外观上可使药材外观更加好看,有利于提升药材价格。但是,当患者服用过度熏硫的药材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5],如人体服用过度熏硫的中药会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系统,导致病情发生异变;同时,过度熏硫的药材还会使肝脏、肾脏等器官受到损害;如选用质量差的硫磺会对药材带来较多的铅、汞等重金属,引起慢性中毒。

1.4饮片加工控制

炮制是中药饮片中的常见工序,也是中药材加工中的重要环节,炮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某些大毒药物毒性以减少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如乌头、附片的炮制;据相关文献资料报道[6],乌头、附子在临床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原因为药材炮制工艺质量把控不严。同时因临床用药指征需求,通过炮制以增强药材疗效或改变药材原有药性也是药材炮制的主要目的。为了让炮制后的药材达到相应的目标,除了对各种药材及饮片的炮制工艺、过程及炮制条件要知晓以外,还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控制;如炮制时间、温度、炮制工艺的先后顺序等,只有按各药材的炮制规范严格执行,才可确保其炮制后的质量合格。不同药材其炮制工艺也不尽相同,如五味子、何首乌等药材需采用蒸制方法进行炮制;川乌、附片类则需长时间高温炮制;且某些药材在炮制过程中还添加适量的辅助材料,如山药在炮制过程中需添加适量的米糠,但添加量的多少则必需按生产规范要求进行。

2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监督管理

2.1加强中药材及饮片的储存管理

在确保中药材和饮片质量的过程中,储存阶段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而要制定完善的储存管理机制,在中药材进入仓库时,要由质检人员当即对入库药材进行相关检查,如包装是否完整合格、有无污染及干湿度是否达标等,在上述情况均合格后,建立登记表并根据不同药材的性质及对储存条件的要求进行分类码放。如药材有效成分易挥发的要密封储存,需阴凉环境储存的归置到阴凉仓库等等。定期对储存仓库进行巡视与检查,严格按储存要求对库房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确保库房通风系统良好运行,同时注意定期进行灭鼠防虫[7]。2.2规范中药材鉴别、鉴定标准提倡采用科学方法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并鉴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其中,采样作为药材鉴别、鉴定的重要环节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取样过程中不仅要求样本具有代表性,还应确保所有采集样本的真实性,以防止部分药材存在掺伪现象,在确保样品统一后,对性状检验作为首要检验关卡,借用显微镜等仪器对药材的外表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再实行显微鉴别,然后采用薄层鉴别法进行鉴别,当确定中药材的真伪鉴定合格后,接下来进行检查项下的各项目,在对含量进行测定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中药饮片霉变情况的监测工作;目前,可用于检测中药饮片霉变的方法较多,如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及免疫分析法均能准确的检测出赭曲霉毒素含量,进而判定赭曲霉毒素是否超标[8]。

2.3增强中药材加工企业的质量把控意识

协助中药材加工企业建立完整的质量把控制度,增强质量控制意识。首先,加强对企业药材采购及药材验收人员进行相关性系统培训,提高其对药材的专业认知能力,拒绝验收掺伪、增重、过度熏硫、染色等不合格中药材,控制好药材进厂是企业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其次,提高企业内部药材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防止药材在储存阶段发生变质现象,同时在药材加工前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在炮制、加工等工艺过程中,质检人员必须按要求对药材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为防止单次人质检出现失误,可行多批次、多抽样质检,当全部检验质量均合格后,方可放行合格药材进入市场。增强中药材加工企业的质量把控意识,不仅可实时控制企业内部药材质量,还对药材加工企业提升其自身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9]。

2.4加大中药材市场监管力度

为有效防止药材市场出现掺伪、造假、熏硫、染色或增重等现象,因而加大中药材市场监管力度势在必行[10]。首先,建立严格的药材市场监管机制,如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对造假、掺伪药农、企业及商家给予从重处罚,并对举报人予以一定金额的奖励机制,从根本上打击造假行为;其次,政府各部门要鼓励中药材人工种植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其他支持,以提高药材质量、确保各类药材供应量充足。同时,药品监管部门还应制定并出台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使得药材种植、加工及市场交易等行为均有章可循;为进一步控制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3结论

控制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不仅要强化中药材种植、采集、炮制以及加工生产等相关环节的管理水平,还应对药材储存、养护和饮片生产制造给予高度重视。不仅需要药品监管部门对药材市场实施有效相关监督管理机制,以防止造假、掺伪等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交易对药材市场造成不利影响。还需要中药专业人员参与到中药材质量管理,更需要国家对中医药教育的重视,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只有在确保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的前提下,才能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永强,徐丽华,胡德福,等.山东省中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国科技成果,2016,17(18):48-49,52.

[2]白钢,丁国钰,侯媛媛,等.引进近红外技术用于中药材品质的快速评价.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9):3501-3505.

[3]刘英.某药业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浅析.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2):144-145.

[4]唐韵强.仓储过程中的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内蒙古中医药,2015,(2):88-88.

[5]闫艳,冯芳.中药材硫磺熏蒸的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广州化工,2016,44(14):5-6.

[6]杨昌林,黄志芳,张意涵,等.蒸制和烘制对附子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4):4798-4803.

[7]罗亚虹,张治军.动物类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新进展.海峡药学,2016,28(8):55-57.

[8]周文菊,豆小文,杨美华,等.薄荷及其饮片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16,41(9):1569-1577.

[9]李文君,周妍.药品生产企业严把中药材质量关的重要性.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8):5943-5943.

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药材专业市场;政企共管模式;监管机制;建议

基金项目: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药材专业市场政企共管模式创新研究”(编号:SK2017A0825)的阶段性成果

中药是国之瑰宝,中医药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粹。中药产业的发展,中医药养生文化的传承,有赖于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中药材专业市场长久发展的基石。通过对我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认为中药材专业市场应适用政企共管模式并进行具体的机制构建,以期能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健康运行发展提供参考。

一、本次调查的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QQ群、微信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人员和药商。本次调查持续2个月共发出650份调查问卷,收回606份。去除20份无效问卷(答案填写残缺不全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15%。本次调查问卷从发出到结果统计全程均实行无纸化,以网络方式完成。被调查者能够方便快捷的答卷,调查者能够及时高效的操作完成。

二、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涵盖6个方面,分别是调查人的基本情况、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中药材专业市场信息沟通渠道、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满意度等。其中,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主要涵盖: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部门,当地政府设立具体市场管理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开会周期,中药材专业市场内全体药商都参加的和药商代表参加的开会周期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主要涵盖: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督部门,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市场巡查的周期,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场巡查的周期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主要涵盖:行业专家和药商代表参与管理决策的邀请比例,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的次数,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的通过率,被调查者所在部门集体决策被本单位采纳率,被调查者认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主要涵w:信息沟通渠道的方式,问题的答复率,意见的采纳率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满意度主要涵盖:被调查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被调查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的满意度,被调查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的满意度等。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权数分别为0.3、0.4、0.3。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极少数形成了专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理念缺乏

在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调查中显示,由当地政府设立具体机构进行具体管理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88.23% ,由企业进行具体管理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11.77% 。召开会议(当地政府设立具体市场管理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平均周期在7天的有0家,15天的有2家,1个月的有2家,3个月的有6家,6个月以上的有7家;召开会议(当地政府设立具体市场管理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个月的有2家,3个月的有2家,6个月的有3家,1年的有5家,1年以上的有5家;召开会议(中药材专业市场内全体药商都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年以下的有0家,1年的有2家,2年的有4家,3年以上的有11家;召开会议(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药商代表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个月的有1家,3个月的有2家,6个月的有3家,1年的有5家,1年以上的有6家。

(二)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普遍缺乏系统的监督模式,监督队伍薄弱,监督形式单一

在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调查中显示,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具体监督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41.18% ,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具体监督的有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47.06% ,由当地政府设立具体联合执法机构进行具体监督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11.76% 。进行市场巡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周的有1家,半个月的有2家,1个月的有3家,3个月的有9家,6个月的有2家;进行市场巡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天的有2家,1周的有6家,半个月的有8家,1个月的有1家。

(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决策队伍人员单一,个人决策依然存在,集体决策采纳率不高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调研显示,邀请行业专家和药商代表参与管理决策方面,邀请比例在100%的有0家,邀请比例在99%-50%的有2家,邀请比例在49%-1%的有3家,邀请比例在0%的有10家;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1次有10家,2次的有5家,3次的有2家;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的通过率为100%有0家,70%有5家,50%有8家,30%有3家,15%有1家;被调查者所在部门集体决策平均每年被本单位采纳率为100%有0家,70%有2家,50%有4家,30%有2家,15%有8家,5 %有1家。被调查者认为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认为是工作职称的占30%;认为是工作职务的占40%;认为是工作经验的占16%,认为是工作才能的占14%。

(四)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沟通渠道方式单一,信息沟通效率不高,群众问题答复率和建议采纳率不高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调研显示,信息沟通渠道的方式为1种的占30%,2种的占40%,3种的占20%,3种以上的占10%;问题的答复率为100%的有0家,为99%-70%的有2家,为69%-30%的有10家,为29%-0%的有5家;建议的采纳率为100%的有0家,为99%-70%的有1家,为69%-30%的有7家,为29%-0%的有9家。

(五)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监督决策满意度:群众对管理监督队伍认可度不高,整体管理监督决策满意度普遍偏低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满意度调研显示,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表示一般的占45%,表示不满意的占54%;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表示一般的占49%,表示不满意的占50%;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表示非常满意的占0%,表示一般的占41%,表示不满意的占59%。

三、完善建议

以上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及得出的相关结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于此应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政企共管模式,并建立相应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政企共管市场模式,制定相应惩罚激励机制

所谓政企共管市场模式,是中药材专业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体系,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管理,政府监督”, 企业对市场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政府负责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企业对市场进行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市场内药商的药品质量责任制度,进入市场药商的统一准入制度,药商信息搜集及公开制度、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制度及对市场内药商的相应惩罚激励机制。企业的实力雄厚,加之相应制度健全完备,才能极大地发挥市场内药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对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法律宣传,质量监督。企业和政府两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更好地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秩序,更好地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二)构建政府监督创新机制,实现监督方式多样化发展

形成专业的监督模式,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应在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设立具体监督机构,应分别从药监部门、质监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税务公安机关中调选业务骨干组成。不仅建立了统一监督体制,也提升了市场监督办事效率。构建政府监督创新机制,一要建立市场内药商信息制度。一户一档,全方位记录药商的信息,包括药商的基本信息、经营情况、药品质量信息、评审级别等。二要建立药商奖惩机制。首先,对违法销售中药材的药商,严惩不贷,列入“黑名单”公示。对于多次的药商强制退出市场,用不准进入。其次,定期进行诚信经营评比,进行典范宣传,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三要实现监督方式多样化。在定期巡查的基础上,要进行突击性检查,经常进行全面性排查。另外,应推行网络监督,设置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实现市场外市场的中药材质量监督。

(三)加强管理决策队伍建设,强化民主管理决策机制

民主管理决策方式有利于调动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管理决策队伍建设,一要主动邀请行业专家、药商代表、普通群众参加会议的讨论,进行民主的决策。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应定期召开会议,行业专家、药商代表、普通群众的比重不能低于参会人员的一半,集思广益,才能真正强化管理决策队伍。二要定期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增强管理理论知识和监督执法能力。

(四)拓宽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实现双向良好有效沟通

管理信息的良好沟通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优化沟通机制,鼓励行业专家、药商代表、普通群众反映问题和提出意见。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不能再仅停留在热线电话、广播、电视等方式上,应积极拓宽信息渠道,借助网络方式(网站、QQ 群、微信、微博等形式),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沟通反馈平台,打破反馈渠道的时空限制。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不能仅停留于表面,应提高群众问题答复率,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必须给予答复,告知群众问题的解决方案。若无法解决应告知其理由。提高群众建议采纳率,才能彰显民主决策理念,和群众真正实现互动,增强群众主人翁的精神,提升群众的进言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进行调查问卷,不断从市场调研中发现市场管理问题,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现有的监管机制和理念。

参考文献:

[1]韩培,胡运权.中药监管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7(11):81.

[2]孙丽华.中药材市场管理困境和出路[J].经营管理,2011(15):175.

[3]黄青森.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质量的现状及监管对策[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04):34.

[4]谴夯.从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看我国药材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8(03):178.

[5]吴东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之我见[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01):34.

[6]程书年,任大伟.试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现状地位和发展方向[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9):806.

[7]赵贤.从中医药文化产业化角度看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文化功能建设[J].中国药业,2015(08):2.

[8]王舒悦,朱昌蕙.创新中药材专业市场质量监管模式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06):65.

作者简介:

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是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新职能,为尽快适应监管职能归并的需要,弄清__市野生药材资源的情况,更好地开展对野生药材资源的监督管理,我局派专人深入到辖区内各县、各林业局和农场开展调查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将工作中的认识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市地域辽阔,地跨小兴安岭山脉及三江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不但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育(野生动植物药材储藏量丰富),而且有利于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培育,孕育了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野生中药材。__市下辖萝北、绥滨两县,辖区内有林场五个,农场七个,野生药材资源主要分布于萝北县、鹤北林业局及__市林业局。

目前,我市野生药材资源的品种及分布状况为

(一)萝北县所属野生药用植物有291种,隶属于77个科211个属,药用真菌8种,其中8种被列入国家保护品种,五味子、刺五加、龙胆、防风、柴胡、黄芪、黄芩、人参被列为__省地道药材。人工培育基地三个(万寿菊、沙参、水飞蓟),已建成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2个(五味子、刺五加),该县拟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面积281930.6公顷,品种9个。

(二)鹤北林业局、__市林业局辖区内,有药用植物200多种,其中全国重点普查药材60余种,占全省重点普查药材1/6,有些是著名的地道药材,如黄芪、黄菠萝等,其中国家级及省级保护野生药材7种。鹤北林业局蕴藏量较大的药用植物有刺五加、红花鹿蹄草、轮叶沙参、乌头、鹿药等。__市林业局以刺五加、北五味、穿地龙、苍术、桔梗、黄芪、党参为主,其中以刺五加野生面积最大,黄芪野生数量较少。__林业局辖区内,建有培育基地4个,其中北龙胆6000亩、五味子1330亩等以成局部规模化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药材种植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情况与“有效监管及规范化、科学化、长足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和兄弟市县相比及与gap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一)人们药用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意识不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往往是先破坏后保护,这也是致使有经济价值的药用资源短缺,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原因之一。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以及城市建设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发资源,人类可以解决粮食、能源、药物等问题,满足人类物质文明需求,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过分地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毁灭物种,人类将永远失去该资源。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失衡,使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区发生重大改变,原来连续的分布区域已被分隔成孤立的岛屿化,从而威胁到药用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繁殖。

(二)野生药材资源乱采、滥挖现象严重。 人们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的思想意识淡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野生药材进行掠夺式开采; 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人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的生态社会效益,对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在市场高额利润刺激下过度采挖(盗猎),严重破坏了资源再生性,致使一些品种出现衰退甚至濒临灭绝。

(三)对野生药材种植的认识不足,科技投入低。如果说gsp倾向于商业,gmp倾向于工业,那么gap则倾向于家业,如果以资金投入和风险大小以及科技会计师来比较,则gap应高于gmp、gsp。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中药材种植想象成种庄稼一样简单,熟不知,农作物的种植是经过了人类长期的实践和科学工作者辛勤的实验,掌握了它们的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种植。正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足和肤浅,才出现了跟风热,盲目乐观,最后导致经济上的大损失,就是取得成功的大规模种殖户对这种现象也不能幸免。

作为科技会计师很高的的一个行业,缺乏一套比较成熟的不断放大的实验过程,其方根表现在以下两面:(1)没有进行有效地实验及验证,探索适合当地引种的切实可行的sop。(2)品种引种缺乏目的地,__市天麻引种就是一例,天麻原生长地在南方,在北方引种违反了道地性原则,而种植户并没有摸索出适合当地的sop,就盲目地投资引种,结果连成本也没有最后收回。面全国只有__才有的野生品种穿地龙,才更有人工育方的价值。

(四)基础薄弱,缺少资金投入。要做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首先应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对本区野生药材资源的分布面积蓄藏量应该有所了解。萝北县拨专款聘请佳木斯大学药学院的教授,对太平沟野生药材资源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而__市其他地区就没有做好这项工作。如果谈到对野生药材资源的进一步保护、监督,则更加力不从心,安全监管科相对于其他科室人员少,单枪匹马去到地域广大偏远芜蛮的山区林地监督检查有些不现实,同时也缺少执业所需的必要工具、经费和人员。

(五)熟悉药材种植技术的人员比较匮乏,缺乏对药材种实行有效的业务管理、指导和服务机构。要达到gap要求,种植基地必须规范运作,如产地生态环境、种质和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管理、采收与初加工、包装、运输与储藏、质量管理、人员和设备、文件管理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六)各管理部门工作不够协调。野生动植物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业部和林业局,中药材生产经营和使用主管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由于保护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部门的相互不协调,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没有形成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的统一机制,从而造成了国家颁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在实施中难以贯彻执行。

三、措施与对策

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为中药现代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行《中药材生产

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是推进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推进__医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更新观念,加强保护中药资源的宣传 。目前,“药用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仍然困扰着许多人,极大地影响着药材生产和中药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因此,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保护中药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以及破坏资源的严重后果,强调保护野 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制建设。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中药资源保护管理法规,健全执行中药资源保护任务的组织机构,培养一支较高水平的中药资源保护和研究的科技队伍,是搞好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可靠保证。进一步强化对《__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宣传力度,逐步完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并付诸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障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保护中药材资源,走可持续利用发展之路。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使之形成良好循环,走可持续利用之路。根据当地的野生药材蕴藏量每年有计划地采收,应注意保留适当幼苗,做到有采有养、采养轮换,保证药材资源消长平衡;注重药材生产基地的培育和野生药材品种的保护,建立完善的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政府部门应制定资源保护利用,完善各种资源保护体系。

(四)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中药资源保护的目的在于合理开发利用,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把中药资源保护与中药材生产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对目前市场需求量大,资源较少或由于大采挖造成资源破坏的,建议有关部门进行野生药材的引种和人工栽培,改野生为家种。按照gap的要求,制定相应野生药材的sop,使野生药材有最大持续产量指标。

(五)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充实中药资源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在保护、管理以及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国家已出台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我市野生药材丰富,在这方面很有发展前途,所以更应该培养一支懂得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法的人才队伍,使__的野生药材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开发利用。

(六)做好组织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与负责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的各部门多沟通,形成并建立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的统一机制,使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得已顺利实施;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做到资源互补。

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4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草药疗效降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药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影响中草药疗效的因素主要有药材质量、采购环节、中草药的贮藏和炮制、医师水平以及个体差异这几方面因素。结论:中草药是中华名族的瑰宝,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有多重多样,因采取适当的措施排除这些影响因素,提升中草药的疗效。

关键词 中草药;疗效;因素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多重制约与影响,使得中草药的疗效有下降趋势,这不仅影响到患者治病的效果,更可能使人们对中草药产生越来越多的误解。本文主要浅析影响中草药疗效的几种因素,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药材质量

中医药历来是最重视药材的质量的,一副药能否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中草药本身的质量十分重要,往往讲究是否为“地道药材”。同一种药物在不同地区种植,由于环境因素、生长方式的不同,会使该种药体内有效成分的含量甚至种类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其疗效自然也有一定的差异。以中草药中常见的甘草为例,产于新疆的甘草,次酸含量为7.2%,甘草甜素为11.1%,品质最佳;而产于内蒙古的甘草,次酸含量为4.2%,甘草甜素为5.2% 品质较好;再如远志,产于山西运城的远志,皂甙含量为11.9 %,产于陕西的远志,皂甙含量为5.46%,其含量两地相差2~3 倍。此外药材采集的时间也很重要。《用药法象》说:药材的“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时,则性味不全。”每种药材都有自己固定的生长周期,只有达到一定周期后,药材体内的有效成分最为充分,临床疗效最好。例如厚朴、杜仲种植周期需种植满15 年,有的地方不足8年就采集出售,这必将使其疗效大打折扣。东北产的甘草,生长一年其体内甘草酸含量为5.49%,而生长4 年的,甘草酸含量为10.52%,相差近一倍。

2 采购环节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部分人容易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基本的道德素质。部分药材种植户与药材供应商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使得一部分假冒伪劣的中药材流入市场,再进入医院,最后进入患者手中。这样不仅会导致中草药疗效下降,甚至还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副作用,引起及其严重的后果。部分药材采购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工作态度较为随意,对采购药材的质量标准不熟悉,可能会导致真药假药混淆不清。使得中药使用的源头采购环节就没有把握好,药材的质量没有保证,自然也会使药材疗效下降。

3 中草药的贮藏

中草药的贮藏,主要是防止潮霉湿变以及虫蛀鼠咬。应选择干燥通风的房屋、并采用石灰、除湿等方法防潮,定期用硫磺等方法防虫鼠。有些药物如麝香、冰片、肉桂等具有强挥发性的药物,应置于密闭的瓶中,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枸杞、当归等易生霉变的药材,宜撒上少量酒精,密封储存;牛黄、轻粉、鸡冠花等怕光药材,应置于阴暗处。因此中草药合理科学的贮藏方法才能提高其疗效。

4 中草药的炮制

炮制是指对生药进行各种加工,药材必须经过合理科学的炮制方法才能达到临床使用的标准。《太平圣惠方》云“制失其本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 ”。 有中药药理研究显示,中草药中毒性物质的降低或转变,得益于炮制过程,将毒性物质转变为无毒成分,或者是使毒性成分减少。例如川乌中的乌头碱有剧毒,经炮制后,有毒物质乌头碱的含量骤减78%~82%,从而达到临床用药标准。柴胡,未经炮制生用升散作用较强,可用于解表退热,而经过米醋醋制后可一方面减缓升散作用,另一方面可增加疏肝止痛的疗效。实际中多数药房出售的的柴胡未经米醋醋制,往往只有解表作用,疏肝的疗效则很少。因此我们必须严格参照《药典》中对中草药的炮制规定,才能确保药材的质量,提高药材的疗效。

5 医师水平

现今的中医师队伍中,尤其是一些年轻的中医师,由于自身的中医药知识水平有限,受理论知识的制约,他们不太懂中医药的特色,对中医药的基本功掌握的不够扎实,如对“望、闻、问、切”的功夫模棱两可。有的更是不懂“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基本原则,直接导致乱开药,开错药,不讲究药物的相互关系和配伍禁忌。例如如麻黄与桂枝配伍可提高其发汗解表作用;生半夏与生姜配伍可降低半夏毒副作用;人参与莱菔子配伍则可降低人参补气作用;同样的这不仅降低了药材的疗效,是患者无法治病,甚至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定期医师尤其年轻的医师进行有关中药材的系统专业培训,增强理论知识,为病人准确无误的开好每一付药。

6 个体差异因素

中药治疗疾病一般周期较长,需长期服药,由于每次服药需要煎药,患者很难坚持长期服用中药。 更有少数患者对于医嘱完全不遵从,不重视中药的“煎”、“服”方法,这样必然也会造成中医药疗效的下降。同时每位患者,由于自身在年龄、性别、生理、病理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同样的药物在不同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也各不相同,直接会影响到药物疗效,使药物的疗效呈现出各体差异性。

综上所述,影响中草药疗效的因素多种多样,一定抓住对中草药质量的控制,同时在采购环加大监管,确保开给患者的每副药安全有效,以及对患者用药服药的正确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中草药的临床疗效,让更多人认识到中药材的魅力,让中医发扬光大,惠及更多大众。

参考文献

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张仲景,东汉时南阳郡人,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在国际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因其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而被后人称为“医圣”。

地处医圣故里的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宛西制药),生产以“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和“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为代表的系列中成药产品,拥有“月月舒”“仲景”“飞龙”三大中国驰名商标,多年名列中国中药企业五十强,可谓中国中药制造的旗舰级企业。

宛药人的永不止步

宛西制药的生产基地位于距南阳市约100公里的西峡县城,进入厂区,便可看到捻须凝目的医圣张仲景塑像,领衔历代名医,安然端坐于厂区中心。

走进宛西制药生产车间,全自动的中药生产流水线让记者大开眼界,医圣山上种类繁多的药材让记者目不暇接,而张仲景中药材公司里的植物标本室,更是让记者惊叹不已,能叫上名的,或从未见过的中药材标本,分门别类,排列有序,场面令人震撼。

目前,宛西制药已发展成为经营中药制药、汽车配件、药用包装、女性卫生用品、药品零售、健康食品、房地产开发、工业旅游等领域,控股10多家子公司,拥有万名员工的现代企业集团。

然而,这家中药企业在1978年成立之初,却是仅有几十名员工,年产值不到100万元,年亏损十几万元的小厂。这个县办国营药厂人才、资金匮乏,产品单一,管理落后,濒临倒闭。

1985年3月,转业军人孙耀志开始担任宛西药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在孙耀志的带领下,企业不但扭亏为盈,还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全国同行业的先进行列,发展成为一家现代企业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浓缩丸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多的GAP药材基地。

20多年来的每一个脚印,孙耀志都历历在目。找订单、找资金、搞销售、拓市场,他和他的同事为此踏遍大江南北。孙耀志动情地形容:“那是宛药人的!”

宛西制药文化长廊里的一个个片段,犹如企业发展历程里的一个个镜头,成为历史幕布上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如今,宛药人的还在继续。宛西制药将以打造完整的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中药制造为基础,全面打造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科技、中药医疗养生五大产业链。

创新成就现代中药企业

在孙耀志看来,中医药走现代化之路有着丰富的内涵,涉及方法、标准、工程技术等问题,关键在于原创技术和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之路,宛药人在科技上的投入可谓大手笔:在南阳市区投资1.5亿元建设的总部基地,其中投资额最高、占地面积最大的是研发大楼;在占地1650亩的宛西中药百草园里,有着斥资4000万元建设的具有五星级标准的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30所科研院所及国内10所大学“联姻”,引进现代先进技术,使产品质量控制更为科学有效;一尘不染的中药浓缩丸生产线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中药浓缩丸生产线。

同时,宛西制药还积极引进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和来自美国等国的先进制药设备,实现中药制造过程由自动化向现代化的飞跃。在北京、上海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科技开发基地,源源不断地将国内外最新科研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再吸收,实施在更高层次上的创新。此外,宛西制药将经典经方作为中药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开展二次开发应用,不仅惠及百姓,也大大促进了中医、中药的现代化发展。

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让宛西制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引领中医药行业发展方向。多年来,宛西制药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相继推出了天智颗粒、镇心痛口服液、复方丹参浓缩丸等2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获得60多项发明专利。

“宛西制药发展现象”

“药材好,药才好”,宛西制药六味地黄丸这句广为人知的广告语里包含着生意经,也透出做人的道理,更是中药行业共同推崇和奉行的制药理念。

多年来,宛西制药在种植好药材方面一直不遗余力。

以地黄丸系列产品为主导的宛西制药从1998年开始,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在西峡县的5个乡镇建立了20万亩山茱萸药材基地,将中药生产的第一车间建在了田间地头,从而保证了药材质量根源。如今,西峡县20万亩山茱萸药材基地成了国家首批认证的GAP山茱萸基地。

宛西制药工作人员李元贵介绍说,每年公司都无偿提供种子、原辅材料和技术员,辅导和培训药农,同时还与农户签订30年不变的合同,解决药农的后顾之忧。“一时间,西峡县的农民掀起了承包荒山种植中药材的热潮。每到秋季,药农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像赶集赶会一样,推着车,扛着麻袋,从四面八方赶来,然后换成厚厚的钞票”。

除西峡的山茱萸基地,宛西制药又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在河南、湖北、安徽、福建等四省六市的地道中药材产地建立了山茱萸等6个GAP中药材生产基地,把其作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了中药材资源的循环利用。至此,宛西制药也成为国内药材种植规模最大、认证品种最多的中药生产企业。

李元贵告诉记者,据粗略统计,宛西制药在四省六地带动近100万农民,由传统种植粮食的“粮农”转变为专门为宛西制药提供原料的“药农”,实现了中药工业向中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创造了被社会称赞的“宛西制药发展现象”。

民族文化塑造品牌

如果说拥有地道药材上千种的伏牛山赋予了宛西制药生存的躯体和脊梁,那么医圣张仲景的国医药精粹文化则为宛药人注入了血液精魂。

位于南阳市的公司总部,气势恢宏的“仲景之光”文化浮雕墙向人们展示了医圣的光辉一生。宛西制药生产基地,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是张仲景文化展览公园。“仲景的学术思想及其深厚的文化不仅属于宛西制药,更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孙耀志对张仲景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宛西制药不仅是仲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实践者。自2000年启用“仲景”商标以来,宛西制药一直把继承和弘扬仲景文化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10多年来,宛西制药除了建设一系列标志性的仲景文化工程,还连续承办8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全程参与“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先后组织“21世纪张仲景国际思想研讨会”等多项活动。同时,在全国10所重点中医药大学设立张仲景奖学金、助学金等。

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正月十八张仲景诞辰日,宛西制药都会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参加的不仅包括公司员工,还有附近自发前来的数千药农。

对于以仲景文化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宛西制药并没止步于单纯的文化传播。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养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宛西制药也把中医药的服务面借助文化传播,延伸到中药医疗、中药养生、中药商业乃至健康食品等方面。

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1多种认知性教学相结合

中药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辨认、识别上百种的中药药材。很多中药名称相似,形态功效却差别很多,还有些中药外观很接近,非常容易混淆,这些都使中药药材的辨认、识别、记忆增加了不少困难。为此,首先我们在认知性实验中,在用实物中药做实验的同时,引用临床病例教学视频做为有益的补充,拓展实验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感官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其次,实验室特别制做了一批中药药品柜,将中药放置于白色透明广口瓶内,陈列于药品柜中进行展示,学生们在实验课期间及课余时间随时可以来药品柜处进行中药材的辨认、记忆,增加了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中药材的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引入现代化仪器设备

2.1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

实验室配置了先进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用于实验教学中,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是集显微镜观察——电脑实时成像——教师电脑与学生电脑共享图像——电脑网络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辅助系统。学生在观察自己试验材料的同时,可以通过电脑屏幕与教师的讲解材料进行对比观察,不懂之处可以随时通过电脑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实验印象更加深刻,也更有趣味性;教师可以在实验讲解的同时共享自己显微镜下的图像,也可以通过主电脑实时了解到每位学生所观察的图像,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教师的实验指导更加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

2.2中药学检测设备的应用

现代化中药学离不开现代化的中药检测设备,为了更好的与国际化检测技术相接轨,培养中药学优秀人才,实验室配备了全进口的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熟练掌握这些检测设备的操作使用,学习到先进的药学检测方法,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进入药学及其相关检验、检测部门,避免企业的二次培训,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3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改善、实验设备的齐全,更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我系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各种技能培训,积极学习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知识,鼓励教师继续进修深造。在实验课教师配备上,实行一名老教师与一名青年教师组合,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资历深厚,而青年教师往往对于现代化技术及电脑网络精通,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在一起授课,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使实验课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举行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大赛,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提高的步伐,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