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五大领域教案

五大领域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五大领域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大领域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 学前情境化教学 探索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36-02

1 概念的界定

情境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校内创新型实训基地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技能教室为充分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而创设的授课模式。在学生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后,给学生们以真实的职业岗位实践环境,在真实和模拟的职场环境中完成“准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培养与技能训练。

美国著名的情境认知研究专业家布朗和科林斯曾这样说: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他们不能孤立地向前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的大脑中。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

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Brown、Collins& Duguid)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他们著名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这篇论文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文中的观点被后来的研究者们频频引用,使之成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开创与指导性之作。作者认为: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随着理论研究者们著作的出版,教育实践领域开始认识到这一理论的强大生命力,由此,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应用也开始发展,教育实践研究者们开始对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进行探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开发尝试。

作为省级中等职业示范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良好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和先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助力专业学生职场模拟和实操训练,这些实训室包括包括全景幼儿园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实训室、美术与手工实训室、感统训练室、绘本教室等等;校内实训场所涵盖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幼儿园的配备以及校外生产型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共建幼儿园所和早教机构,经营功能和教学功能并进,学生在职场环境中承担具体的岗位工作,搭建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对接平台,学生真正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这个过程使情境化教学模式得到充分的应用。

2 情境化教学模式应用基础

2.1 背景

中等职业校在整体教学改革建设中大多会依据一定的教学模式展开。我校采用“12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本专业特色鲜明的“园校结合、交互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此模式在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影响因素基础上,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分科目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体系;深化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情境化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课程结构,完善了专业课程情境化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和发展了有利于学生的学校特色精品课程。

2.2 构建“五大领域”课程体系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内容中全面性、启蒙性是其主要特色。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期间,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介于此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这“五大领域”淬炼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形式,构建课程体系。

我们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在课程改革中进行课程改革理念的宣传与讲解,协调各方面关系,促进与教师的充分沟通和理解,推进课程改革的充分开展和顺利实施;更新学前教育课程理念,牢牢确立“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理念,摒弃以往学科倾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均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成长服务。依据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核心内容,展开切实的每门课程的开发与改革,并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五大领域”课程体系,依据“五大领域”,将课程划分为职业素养、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及职业拓展四大模块。积极调动教师以培养学生形成真实岗位能力为目标,开发各模块内的课程,最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2.3 完善课程标准

学生良好的个人专业素养的形成,有赖于学校课程的专业系统的修习。专业能力的形成也依赖每门课程达成相应的能力成长与形成。完善的课程标准可以通过每门课程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制定详尽的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课程标准,标准对接学生的测评即可实现人才的方向性培养,并形成系统的制定标准的模式。

2.4 重视精品课建设、校本教材开发、信息库

(1)精品课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准备开发建设三门精品课幼儿舞蹈、美术与手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依据情景化教学模式,设计精品课建设要求,完善三门课的基础文件及材料,同时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情景化教学模式改革。以精品课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启动并逐步深入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2)校本教材开发。开发校本教材《幼儿舞蹈创编》和《美术与手工大绘本》,《活动设计教案集》依据课程改革理念及课程标准,开发基于专业能力形成的课程内容,并配合基于学生中心的课程编排,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3)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试题库、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电子教案、论文等。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2.5 推进情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1)滚动式修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保障情境化教学模式伴随着课程改革得到的切实实施。

①教师下企业。采取校内校外培训与研讨结合的方式,每年派出下企业教师5人次,并开展校内下企业汇报,请各位教师围绕本专业课程与幼儿园课程的共性,相互关系,以及采取何种手段渗透到教学中来加以论述。旨在促进教师新教育教学理念及方式的掌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②情景化教学法。以岗位角色为工作任务,在实训课课程嵌入情景化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角色扮演,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进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情境中。

(2)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化全景模拟教学模式”。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幼教专业特点,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探索出符合幼儿教育专业特色的“情境化全景模拟教学模式”,以幼儿园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全景再现的环境中通过见习、实践、实习和教师课堂引领等完成教学任务,并逐步尝试自主创新,实现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

总之,每一种教学模式其实都来源于一个专业日积月累的教学尝试,中职学前情境化教学在实训中的探索与应用同样也是将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实的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融合当时最先进教育理念的通过总结和概括最终提而生的。教学要有法,但又无常法,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让教育教学长育常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阿尔佛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教育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 魏微.英语浸入式教学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4,18(3): 121-122.

五大领域教案范文第2篇

微格教学是把学生以小组的的形式进行微课堂教学,教师应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进行分析,把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归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集中讲解一到两个教学技巧,找到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技能。

教学的示范与观摩

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播放幼儿园优质课的案例,例如上海市虹桥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果酱小房子》;中班音乐活动《青蛙唱歌》等,要求学生观摩过后提出活动课的设计环节及出现过哪几个闪光点,教师在逐一讲解总结。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指导效果,教师可定期带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去幼儿园亲身体验,观看幼儿园优秀教师的精品课,可以使学生在微格课堂上提供情境逼真的效仿与示范。还可从幼儿园请到优秀的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亲身的经验传教,指导学生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活动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

编写教案

学前幼儿的教育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活动的实施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所以微格课上教案的编写也是教学的重点,微格课上需要对学生编写的教案不断地指导,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使学生的教学技能达到更高的标准。教案的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1、活动标题

这一部分应写清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具体类型,活动的名称,适合的年龄段,具体的内容等。

2、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应该实现的教育任务。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如:“体验某种具体的情感或培养某种性格品德,学习某些新词,会运用某个句式,能说完成的话等。”

3、活动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所需要的教具、设备、学具,环境的布置,提前使幼儿建立已有经验。

4、活动过程

在策划整个活动过程时,要结合教学目标,让活动情节环环相扣。教师要对具体的内容写出提问、讲解、举例等教师活动。教师应预想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应对各种问题。

5、教学时间的分配

预想好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好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的训练过程可以突出以下几点内容:

1、课程的导入

幼儿园活动课内容的导入关系着整个活动课的效果,所以课程的导入技能至关重要。根据学前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在导课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把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出来,使活动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

2、多媒体设备和教具的有效结合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不断进步,在幼儿园活动大多会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幼儿会通过直观的教具来领悟新的知识。所以学生要根据活动设计的内容来设计教具,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准确的引导和演示。

3、学习语言的讲解技能

作为幼儿园教师用语言来组织教学,善于表达,语言的“儿童化”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所以在语言技能上要培训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组织教学时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注意活动课上语言“儿童化”的表达,生动的组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结与评价

学生在设计的活动课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首先学生要有一个自我评价,提出活动后的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具体指导。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集体评价,现提出优点,最后指出不足。这样可以使被评价者增强自信。在评价后,根据出现问题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最后能够让学生的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幼儿园实践练习

五大领域教案范文第3篇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一总目标:根据2001年9月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目标。我们将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中展示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纲要》明确了师生间应当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的,互相支持的合作者的关系。即一种民主平等的思想。其思想以教师的亲和力为核心。亲和力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合作者,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二领域目标语言领域:1、喜欢听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熟悉的谈话、故事、儿歌等。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能够按指令做出正确的行动。2、学习普通话,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3、喜欢看图片、图书,并随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学习跟念儿歌。健康领域:1、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基本愉快。2、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自然入睡。能配合成人穿脱衣、裤、鞋。3、愿意接受健康检查,能听从成人有关安全和卫生的提示。4、能随意活动身体,并愿意跟随老师参加体育活动。科学领域:1、在成人引导下注意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2、学习用多种感官感知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尝试觉察其声响、颜色、形状等的明显特征。3、愿意亲近花草树木和小动物,接触水、沙、石等自然物。社会领域:1、愿意上幼儿园,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2、能够跟随老师参加集体活动,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与喜欢的同伴分享事物和玩具,体验其中的快乐。3、能觉察自己和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在成人提醒下乐意招呼他人,并进行简单的应答。4、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班级名称。5、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简单的规则。艺术领域:1、在成人的引导下,能逐渐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色彩鲜艳、造型有趣、声音悦耳的事物。喜欢听熟悉的音乐,看漂亮有趣的画面和物体。并产生愉悦的情绪。2、喜欢摆弄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乐意参加涂画、撕画、搓捏等活动。3、乐意听音乐。能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喜欢跟老师愉快地唱歌、跳舞、敲打会发生的器具。德育领域:1、在集体生活中情绪愉快。2、乐意和小朋友一同游戏,不独占玩具。3、爱父母、爱老师,知道听他们的话,不挑食,不任意发脾气。4、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分享,有同情心。5、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

三、实施策略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考虑教学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幼儿学习情况,选择指定良好的工作措施至关重要: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肯定鼓励幼儿,耐心地引导幼儿驻足于课堂,学到所学的东西。2、根据《纲要》,从本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指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在地执行。3、密切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4、幼儿在小小班还是创造性萌芽阶段,对此,我们也应正确对待幼儿的“标新立异”,使幼儿在同一个问题前,有各自不同的答案。5、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注重个别教育和整体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6、教师在认真制定出教案后,须着手于寻找合适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完成预期目的为幼儿接受。7、教师还应多翻阅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籍,以提高对教学的认识,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幼儿不断得到一些新的进步。

四、家长工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开学前甲方,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健康情况,并与家长共同配合激发幼儿成为小小班幼儿的光荣感。2、将家园立交桥中的“家教信箱”合理利用起来,摘录一些好的家教知识,或张贴老师和家长好的家教心得建议。3、适时召开家长会,促进师长间的交流,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让更多宝贵的意见在相互交谈中流露给教师,取长补短,更好地进行教育幼儿的工作。4、将反馈表以每月一次的准则,准时交到家长的手中,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

五大领域教案范文第4篇

(一)教师在选择绘本时盲从,不以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由于大部分幼儿园有固定的绘本教材和教师对绘本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很少自己去选择绘本,对已有的绘本也不仔细筛选,她们只是使用幼儿园固定的教材或从网上找现成的绘本教案,是盲目和被动的。不仅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无形地剥夺了幼儿的选择权,失去了绘本教学应有的乐趣。为幼儿选择一本绘本至关重要,这也是决定一个教学活动价值的因素之一。

(二)教师缺乏融入绘本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

当下,绘本教学成为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绘本教学像是讲故事而不是教学,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教师将绘本与看图说话相混淆,教学目标设计不明,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和看图说话无多大差异,忽视了绘本本身的特性,缺乏对绘本教学的研究,使绘本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最后演变成故事教学。并且由于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低,缺少文学素养,加之园内工作任务重,使教师在活动前拿到绘本,只是大概的浏览故事内容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教案,缺少对绘本的深层解读,就会导致自身难以融入到绘本诱人的故事中。

(三)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置身于教学之外

绘本是绘本教学的重要媒体,在教学中应以绘本为主,幼儿直接用手接触到绘本与其他方式看到绘本的体验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数幼儿园中拥有的绘本数量少之又少,市场上绘本的定价偏高,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大批购买多种绘本。因此,大部分幼儿园就在网上下载电子版的绘本,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于是就只能通过电脑屏幕一页一页引导幼儿集体观看。教师不再与幼儿共同阅读精彩内容,不再为幼儿进行逐页引读,而是用鼠标点击来指挥教学,把自己置身于教学之外。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简化,所以不能传授给幼儿阅读的技巧,也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

(四)教师在教学前后没有进行反思,使教学失去价值

每一本绘本都会呈现不同的世界,每一次绘本教学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绘本不会讲一些难懂的内容,而是用有趣的方式表现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后进行反思,才能将绘本精彩的故事准确地传递给幼儿。近几年来,绘本教学在公开课上频频出现,公开课是检验幼儿教师水平的手段,所以每一次公开课都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能力。但是,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家庭负担重等原因未能在教学前后进行反思,使绘本教学失去价值,所以每次绘本教学结束后,作为执教的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情绪的变化、整节课的流程等进行细致的总结和反思。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因素的限制

1.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不足。

在影响教师角色定位的因素中,教师自身的因素不可忽视。当下,幼儿园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大专毕业或者非学前教育专业,学历低,专业知识薄弱且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所以她们在面对新的教学理论时感到力不从心。绘本进入幼儿园成为了教学媒介,但多数的幼儿教师没有接触过绘本,没有绘本教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的绘本教学根本派不上用场,从而导致教师对绘本教学概念不清,想当然地认为绘本教学就是看图讲故事。

2.教师工作负担重。

在幼儿园里家长最担心的是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于是幼儿教师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幼儿的安全问题上。除了这些,幼儿教师还要备课、上课、写教案、赛教、迎接各种评比、考核、检查、搞科研、编教材、搞项目和课题,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师经常加班。其实,很多幼儿教师对绘本还是有浓厚兴趣的,但是家长的诸多要求和幼儿园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迫使教师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保障幼儿的安全上和教学工作中,因此没有时间去研究绘本教学。

(二)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合理

1.幼儿园管理者不重视绘本教学。

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实行园长负责制,幼儿教师在园长的指令下开展工作,幼儿园的课程基本按照五大领域来设置。而很多绘本正是涵盖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但是有些园长却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个新事物上,对绘本教学缺乏重视,依然坚持教师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超负荷的工作使幼儿教师感到身心疲惫,没有研究绘本的精力和时间,也没有组织教师进行绘本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

2.幼儿园的绘本经费不足。

其实很多幼儿园不是真的缺乏资金,只是大部分经费被管理者过多地用于“面子工程”,导致购买绘本的经费不足。很多幼儿园虽然班级里有阅读区或图书角,但是摆放的图书中几乎没有绘本,全都是价格便宜、质量低下、被简化的童话故事书,有的甚至已经残缺不全。这样的阅读区根本无法满足幼儿的阅读量,不仅缺少能让所有幼儿都能看到的“大书”,而且还缺乏每个幼儿都能看的有意义的“小书”。

(三)家长对幼儿期望不当

家长期望幼儿能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的知识,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能为以后入小学打好基础。因此,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把知识的传授放在首要位置,识字、数学、艺术等填满了幼儿所有时间。家长们的期望不当就会使幼儿教师不得不“剥夺”幼儿快乐的游戏活动,忽视可以带给幼儿快乐并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教学。

三、绘本教学中幼儿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师绘本教学实践包括绘本的筛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反思这四个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要在这每个阶段中正确定位自身角色,从而充分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

(一)教师选择绘本教学内容时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优秀绘本的筛选者。

绘本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阅读兴趣,幼儿能否以读书为乐,取决于幼儿期间阅读绘本的好坏。因此,教师选择绘本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为幼儿选择好的绘本是决定教学活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绘本内容是否积极,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否符合幼儿的教学目标,都会直接影响绘本教学的实施。

2.教师是解读绘本的先行者。

教师在确定绘本教材后,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经验,对绘本的图片、文字、色彩和情感等各因素进行研究,对绘本进行细致解读。然后把自己阅读后的思考,与幼儿一起阅读的结果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升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确定绘本教学目标时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开启幼儿绘本阅读的引路者。

绘本教学是教师与幼儿连接心灵对话的桥梁,是幼儿走进阅读世界的钥匙。教师需要让幼儿透过绘本喜欢阅读,教师要做好引路者,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教师是把握教学方向的主持者。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幼儿情感、体验、理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掌握阅读的方法,才能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作为把握教学活动方向的主持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语言特点和绘本所传达的教育价值,来制定具体的目标。

(三)教师实施绘本教学时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绘本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和主动挖掘绘本的力量。因此,在绘本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师只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去预设问题,忽视幼儿的兴趣,就会使幼儿在听故事时不得不保持清醒的头脑,来接受教师的问题,这样教学只会让幼儿厌倦排斥绘本,更不利于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的培养。

2.教师是绘本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开展绘本教学的目的是给幼儿带来快乐,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既不打扰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又能引导幼儿理解绘本作品,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是当前绘本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绘本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借助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式,寻找提问的策略。

(四)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

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知,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教学反思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对绘本内容、教学活动目标、教学环节等进行反思,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促进绘本教学在幼儿园更好更快地发展。

2.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五大领域教案范文第5篇

首先,在保教方面。

1、在幼儿保育领域上,积极配合园方保健医生以及班主任的工作,对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并做好班级各类卫生、消毒等工作,以确保教师和幼儿都能生活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2、在教育教学上,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没有经验去上好课。对此,在工作之初,总是对于各式各样的课程束手无策,内心忐忑不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除此之外,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些使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听其他教师的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3、在从教学理论方面。我在课余时间尽量让自己更加充实的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另外,在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方面,我认真钻研,虚心向他人请教,及时学习他人优秀的经验,并鼓励自己勇于创新。

其次,在师德方面。

始终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早在千年以前,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就有了如此高的要求。而今天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中就包括了对职业的承诺、事业心、责任感,对儿童的爱心、童心等内容。教师要以关怀、关注、理解、赏识的眼光启发学生的心智。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向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帮助,学会宽容幼儿,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其次,对孩子要有耐心,要对他们表现出不厌其烦的指导精神。要充分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并努力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做最充分的准备。让每一个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每天都有好感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

所以在这样的认知上,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必须尽量陶冶情操,加强修养,提高自己专业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关注孩子的五大方面,即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情感与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方式,关注学生发展的自我期望与动力机制。从而从心态上决定师德,从师德上体验心态。为此,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再次,在自身发展与提高方面。

五大领域教案范文第6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

关于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欠缺;目标表述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弱;目标表述过于笼统、泛化,重点不突出、不聚焦;目标表述的角度不统一;目标表述与内容相混淆等。

1.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欠缺。

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欠缺是指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目前本科生对目标年龄适宜性的把握仍然不够准确,水平有待提高。例如,中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序数”的活动目标:“(1)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2)学习辨别10以内的序数。”中班幼儿对于序数的概念了解还不是十分清晰,此次教育活动第一项目标设立为“幼儿认识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对于尚不明确序数概念的幼儿来说,此目标制定显得过难。另外,幼儿也只有在了解了序数的概念之后,才能进一步对序数和基数加以区分,在概念混沌的情况下,想要达到区分序数和基数的目的是不切实际的。

2.目标表述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弱。

例如,中班数学教案“森林宾馆”的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2)理解和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并能初步说出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3)激发幼儿乐于探究数学活动的兴趣。”其中第一项目标制定即略显笼统、抽象、不具体,可落实可操作性较弱。

3.目标表述过于笼统,重点不突出、不聚焦。

例如,“空气”的活动目标是“(1)通过空气活动,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使他们喜欢探索,对探索活动感兴趣;(2)让幼儿互相合作,学会分享和交流,体会活动的乐趣;(3)能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三个目标的表述即显得过于笼统,不聚焦,重点不突出。关于空气的探索活动,一是应着力促进幼儿探索有关空气的特性,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探索欲望等。

4.目标表述的角度不统一。

关于目标表述的角度问题,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教师如何培养、发展幼儿的能力,也可以从幼儿主体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关键是角度要统一。比如,中班美术活动“漂亮的手套”,活动目标表述为:“(1)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即左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一一对应、完全一样。初步感知对称美。(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图形、颜色、线条装饰手。”很显然,目标1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述幼儿应该做到什么,而目标2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谈教师如何启发幼儿的问题。

5.目标表述与内容相混淆。

目标表述与内容相混淆是指将目标表述成具体要做的活动、内容。比如,活动目标“手工制作小红花”、“制作手工折纸小狐狸雷克斯和小老鼠,画出故事中最有趣的情节”。这种目标表述的主要是幼儿要做的活动内容,而通过这样的活动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没有表述清楚,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组织的内容之间相互混淆了。实际上,内容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但内容本身并不等于目标,不能用内容代替目标。如果将上述目标改成:“通过手工制作小红花,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现力、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画出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等,这样才可以说明活动最终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二)内容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内容选择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内容“拼盘化”、混合化,内容“超载”以及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欠缺。

通常,在设计活动时学生较为注重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和有趣,不太强调针对一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他们常常会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多个类似的活动,以此达到强化主题、突出目标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会导致一次活动内容安排偏多,内容有“超载”现象,活动内容选择呈现“拼盘式”的特点,无法就一项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文学欣赏与阅读活动,活动的主旨是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喜欢阅读。活动内容涉及故事阅读、手工制作故事中的人物以及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很显然,这一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太多,一次活动包含了故事阅读、手工、绘画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这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深入挖掘、分解成三个不同的活动。

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学生常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多个活动,甚至将所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都一一罗列其中,结果导致各个活动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呈现的是不同活动之间的“混合”,而不是真正有效地“整合”、“融合”。

此外,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学生大都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已有经验水平,但对于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不同领域教育的核心概念则缺少深刻、正确的理解,从而导致所设计的活动内容科学性不足。

(三)活动准备上存在的问题

活动准备包括物质材料的准备,也包括对幼儿已有学习经验的准备。也就是说,除了要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还要对幼儿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了解,知道他们的已知,引导他们掌握未知。本科层次的学生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普遍能够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做比较充分的物质材料准备,但在经验准备上,往往略显欠缺。

(四)活动过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表现为活动设计的思路不十分清晰,层次性体现得较弱。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活动过程设计的层次性、各个环节之间的递进性不明显,二是教师提问缺乏层次性。

例如,在中班“彩色流星球”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用橡皮泥和材质制作流星球。教师先请幼儿观察流星球是如何制作的,并向幼儿提问:“你们看,这个流星球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说了很多方法之后,教师又提问说:“小朋友们说了好多的方法,那你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把橡皮泥和纸条连在一起的。”这种提问方式,一是没有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有效、有针对性的回答和反馈,二是教师提问缺乏层次性,未能体现层层递进的关系。单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看,这个流星球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提问方式不能很好地起到启发幼儿思考的作用,缺乏层次性。适宜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先问“你们看看这个流星球是用什么做的?流星球上都有什么?”其次提问幼儿“怎样把橡皮泥揉成球?”“怎么把纸片变成纸条?”接下来再问幼儿“怎样把纸条与橡皮泥连在一起”等等,这样的问题提出才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感,起到启发幼儿逐步思考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通过笔者的日常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如下:

1.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准。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尤其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是教师进行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把握住学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才能设计出适宜他们的活动。本科生虽然通过理论学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一定的把握,但往往不能有效地迁移和运用,因而在设计具体活动时,常出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的情况,结果导致活动设计得不适宜,往往超出或低于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

2. 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活动设计时,从目标写作,到具体的活动过程的设计,都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性,体现层层递进和逐层深入的特点。但从目前的现状看,不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因而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设计活动时,活动过程的层次递进性以及教师提问的逻辑性、层次性有所欠缺。

3.对不同领域教育内容的领会不深。

幼儿园教育活动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数学以及艺术等不同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身独特的内容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学生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考虑这种独特性,否则即会影响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比如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时,由于学生对幼儿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把握不清楚,导致其设计的数学活动违背了数学学习规律,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4.活动设计经验不足。

学生活动设计能力欠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验欠缺。这种经验欠缺一是表现在平时看得少、学得少,日常积累少,所掌握、积累的活动设计资源有限,因而也就难于利用经典成熟的活动设计资源,为我所用;二是表现在做得少,即平时自己设计练习的机会少,相关实践经验不足。经验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

三、解决对策

针对本科生设计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教育干预解决对策:

1.日常课程教学――全面培养与综合指导。

依托日常教学课程,尤其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课程概论》以及五大领域教法课等,对本科生的活动设计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与综合指导。比如,通过《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加强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整体了解;通过《幼儿园课程概论》这门课,帮助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素和一般要求,掌握从大的宏观的课程设计和具体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通过五大领域教法课,帮助学生切实领会各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年龄特点,掌握不同领域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法特点。另外,在每门课程的讲授中,都注重强调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逻辑层次性,从而为学生制定更有层次性的活动奠定基础。

2.案例学习――丰富经验,发现差距。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案例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较好形式,我们应当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优秀案例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设计资源,另一方面能不断增强学生活动设计的层次性、提问的层次性、教师指导语的有效性等,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具体而言,案例学习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邀请有经验的幼儿园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对幼儿园教师实际设计、实施的活动进行案例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何进行有效、适宜的活动设计。

二是利用教育见习、实习机会,收集幼儿园课程计划、教育活动设计实例,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其优缺点,帮助学生明确优秀的活动设计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三是筛选期刊杂志和书籍等资源中典型的、成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案例,师生共同分析其优缺点,总结优秀活动案例设计的特点,并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改进自己的活动设计,提升活动设计能力。

3.教育实习――校、园教师“双指导”。

教育实习是对本科生活动设计能力进行干预、培养的最好时机。具体做法是:在学生进行幼儿园教育实习期间,请本科生每人设计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若干个,同时,请幼儿园老师和学前专业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双指导”,对学生设计的活动进行评议,发掘其中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在实际组织实施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检验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在幼儿园老师、学前专业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之下,在不断设计、实施、反思、改进和再设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各领域特点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改进和提高本科生的活动设计能力。

五大领域教案范文第7篇

一、创新管理体制,提高运行机制

建园以来,我园始终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管理条例》为指导,以“省级示范园”为标准,坚持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核心思想,并根据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工作规划,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实行园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以分级管理模式实施目标管理,实行绩效工资制,使制度真正成为管理的有效手段,以民主促进和谐。我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培养主人翁意识,打造团队精神,增强办学合力,以监督提高实效。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注重民主管理监督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另外,我园还充分培养、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二、打造优质师资,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文化素质强、业务素质精、乐于奉献的教师群体,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所以,我园努力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环境和机制,让所有教师感到: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反思,每个教师都能成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抓政策学习提升思想高度。我园坚持在教师中开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还征订了多种幼教刊物、杂志,帮助教师在学习中理清思路,抓园本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在管理上建立了有效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其次,积极开展园本培训活动;同时,坚持开展教师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评比、教师优秀作品评比,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与提高。扎实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课题的研究。在抓好课题研究的同时,还努力抓好常规的教研活动。

三、构建科学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围绕国家规定的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五大课程,我园结合自身情况和教研成果的积累,充分注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生活、做人、求知、生存、审美及社会活动等领域,开设了多种相辅相成、灵活多样的课程,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幼儿为本,言传身教。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我园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核心思想,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蹲着与幼儿交流”的教育理念。育教课程,科学合理。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将《纲要》精神渗透、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每一日活动。特色教育,学有所长。在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基础上,我园也一直重视幼儿特长的培养。是幼儿园向全园有特色,班班有特色的方向发展。我园还特别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实践活动。如每年的“三八”节与妈妈同乐、庆“六一”、国庆画展、大班毕业典礼、幼儿律动比赛、幼儿运动会,童话剧表演,社区活动等。

四、倡导家园共育,带动行业共同发展

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才,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家园同心、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为此,我园成立了家长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开放日,经常与家长沟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研究改进我园工作。通过家园共育这个互动窗口,使学校和家长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几年来,我园还多次配合市教育局,开展对个体园所幼儿教师的培训、辅导工作。协助组织了城乡互动教学观摩活动,接待上级领导、各民办幼儿园分管行政、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参观学习活动等,这些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不仅为萌芽幼儿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加深了我园的社会影响力,拓展了我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幼儿园保教工作和办园水平的提升。

五、做好安全工作,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五大领域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幼儿园课件的制作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职业技能。我们希望通过开设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幼儿园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了解幼儿园课件的开发制作过程,能处理一些简单的课件媒体素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幼儿园课件的制作,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二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各方面都合理,且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三是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归纳。实践新的教学理论,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开放的课程体系。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幼儿园课件的内容必须保证是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课件内容的形式、呈现方式必须符合教学媒体使用的规律和信息传播理论,课件的执行过程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课件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要求。因此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学课件往往不是仅凭拥有软件技术就能制作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学生正是由于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制作的课件缺乏教学依据。

(二)学生综合运用软件技术的能力有限:幼儿园课件的制作过程是需要综合的运用各种软件技术,不再是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那样单独的使用某一个软件。这种综合能力的缺乏导致了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些好的创意无法实现。

(三)课内上机实践课时不足:幼儿园课件制作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32学时的课时安排显然是形成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

(四)教材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教材多是理论性强于实践性,并且在案例设计上也不是针对幼儿园教师岗位的。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在课程设计上逐步树立了“一个核心三个突出”理念即:“以具有幼儿园课件制作能力为核心,突出信息素质教育、突出与幼儿园岗位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对13家大型幼儿园的调研充分了解在幼儿园哪些教学活动中需要制作课件,需要什么特点的课件。我们要求自己能够准确的回答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确定最终培养的人才是幼儿园需要。

(二)以幼儿园五大活动领域作为选择教学案例的标准,突出实用性。幼儿园教育内容一般划分为五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我们通过对幼儿园的深入了解自己动手编写有幼儿园特点的校本教材,并且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就以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为蓝本。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接触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

(三)以高职学生智能特点为出发点,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的智能结构多为形象思维,适合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成长。根据这一智能特点,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两种实践体验的途径,一是让学生把在幼儿活动设计课上设计的幼儿活动作为本课程制作课件的脚本。制作好课件后再让学生在日常练讲中使用。二是我们让见、实习期间让学生带着制作好的课件到幼儿园中去实践。通过这两种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关课件制作技能。

(四)构建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幼儿园教学中课件开发、使用的工作流程,重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设置一体化任务。在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形成了四个特色,简单归结为“四化”即:教学内容职业化、课件教案数字化、教学成果网络化、教材体系立体化。

(五)依托我校建立的学前教育资源库,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在学前教育资源库中有大量的优秀幼儿课件资源,在这里学生可以浏览学习一线幼儿教师制作的课件,往届和本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来自于互联网上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场所。同时也能对自身的能力素质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这种全新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实现开放的网络教学体系,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亲身置于各种情境之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教材体系的职业化。今年这本教材已经被列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计划。

三、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据课程设计理念,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模式;由“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基于网络资源的课内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由此,从理论课教学、实践实训教学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实施了以下教学模式:

(一)设计并实施了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双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和构建,是一种深受我校师生欢迎的学习模式。

(二)设计并实施了基于互联网环境的“任务驱动”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结论。

(三)设计并将要实施 “课内外结合”全开放型的任务实训教学模式。包括实训资源的开放、实训内容的开放、实训时间的开放和实训管理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训内容,可以在实验室或机房开放时间自行完成,使本课程实训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综上,可以看到本课程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案例为载体,以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导向,通过任务实训突出能力目标的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并通过德育内容、幼儿园活动设计、职业素养的渗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