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德教案

思想品德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思想品德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1篇

1.向大人学习做家务活。

2.经常干些简单家务活。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勤劳节俭教育在小学三个年段反复进行,逐步提高。低年级是启蒙阶段,本课是在一年级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家务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虽然短小,但涵盖的内容全面,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要求都能体现,要充分利用课文提炼观点。

1.交待什么是家务活儿。

2.讲明学做家务活的好处。(1)能学习劳动本领;(2)能减轻家长负担;(3)能培养爱劳动的品质,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怎样学做家务活儿。

第一、细心看。

第二、虚心学。

第三、经常干。

本课设五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说一说”,设在课文前边,起导入作用。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问学生会做哪些家务活儿,还有哪些家务活不会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务劳动方面的一般情况,以便加强针对性。二是通过学生的回答,渗透家务劳动的范围,为讲“什么是家务活儿”做铺垫。

其余四个栏目均在课文之后,起练习作用。

教法建议:

1.为了让孩子体会父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在课前可以安排一项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激发学生学做家务活动自觉性。

2.学生是否能够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建议教师在本课结束后发给学生一张家务劳动的评价表,让家长评价学生做家务的情况,督促学生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一周后,请学生汇报劳动的情况,颁发家务劳动光荣卡。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 学做家务活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2.知道学做家务活是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1.愿意学做家务活。

2.做家务活后感到愉快。

行为:

1.向大人学习做家务活。

2.经常干些简单家务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做家务活。

教育过程:

一、汇报调查结果,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同学们都调查了吗?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进行一下汇报。

2.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3.学生谈调查体会。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在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务活,而且在大多数家庭中,承担家务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确实非常辛苦。

5.教师提问:

你平时在家里做家务活吗?你会做哪些家务活?

6.教师小结并提问:

你们会做这么多家务活呢,你们可真棒!那么,你们还有哪些家务活不会做吗?

7.学生举例。

8.教师小结:

同学们因为年龄小,现在还有很多家务活不会做,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学着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学做家务活》

板书:八学做家务活

二、分析课文,讲明道理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讨论题:

张英学做家务活好吗?好在哪里?

3.学生小组边看书边讨论。

4.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

张英平时经常帮大人做家务活,他虽然不会摘韭菜,但她能够仔细观察奶奶是怎么干的,还虚心向奶奶学,她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经常干 仔细看 虚心学

6.教师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经常干家务活有什么好处?

7.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8.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学本领、减轻父母的负担、养成劳动习惯

9.教师小结:

经常干家务活,不仅可以使自己学会很多劳动的本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评一评

1.教师演示课件(教材第35页“评一评”的内容)

2.请学生读题目要求。

要求内容:下面几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不对?如果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学生分组自选一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进行讨论。

4.各小组派代表谈看法。

5.教师小结:

做家务是为了培养自己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能怕脏、怕麻烦,也不能从兴趣出发,只有耐心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务活。

过渡语: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爱劳动,但是有时家长怕你们做不好,不让你们做,比如下面两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想一想

1.请学生打开教材第36页看“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介绍图意:

(1)小青在家中扫地,刚扫了几下,奶奶走过来说:“你扫不好,我扫吧!”

(2)小勇的爸爸正在喂猪,小勇说:“爸爸,我帮你喂吧!”“这活你不会,不用你干。”爸爸说。

3.教师提问:

你在家里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4.学生思考后用表演的方式来回答。

5.教师小结:

在家里,有时家长不愿意让我们干一些活是怕我们干不好,给他们添麻烦,但是如果总是不去干,是不可能学会劳动本领的,希望同学们能耐心说服家长,认真向家长学,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而且会做得很好。

做一做

1.请学生讨论一下,从今天开始,你准备学做一件什么家务活。

2.学生同桌相互讨论后自由发言。

3.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家务劳动评比表,鼓励学生坚持做。

4.教师出示学生家务劳动光荣卡,卡上画着一朵爱劳动的光荣花。

5.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八课《学做家务活》,知道了做家务活有很多好处,希望同学们回家后,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活,不会做的,学着做,当你学会一种家务活时,老师将发给你这朵爱劳动的光荣花。老师希望你们能早点戴上这朵光荣花,成为爱劳动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八学做家务活

经常干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2篇

1、能够主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公用设施的自述,告诉大家公用设施的作用。从而唤起大家对公用设施的保护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法建议:

1、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公用设施。

2、选取典型事例,最好是真实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公用设施的作用,知道公用设施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公用设施的意识。

3、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辨析,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4、加强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5、本课教学不过多展示公用设施被破坏的情况,也不引导学生过多地对此种现象进行议论,以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公用设施的自述

教学目标

认知:

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用设施,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要爱护公用设施。

情感:

要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对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够主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2、发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公用设施,知道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爱护公用设施,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找公用设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

同学们,20__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你们有没有发现,北京越变越美了,还增添了很多公用设施。请你仔细观察,录像中有哪些公用设施?

(播放录像,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路灯公用电话车站牌红绿灯道路公厕公共汽车垃圾筒阅报栏公园长椅……)

小结:大家找的这些,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就是公用设施。

二、用议论加自述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公用设施的作用。

1、同学们对身边的公用设施很熟悉,公用设施是个大家庭,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呢?听,有位公用设施小代表在向我们做自我介绍呢。请你猜一猜这种公用设施是什么?

(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中的第二段路灯的自述但不出现路灯的名字)

2、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作公用设施小代表,假如你是公用设施中的一员,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教师这里为你提供了一些参考,你也可以选择屏幕以外的公用设施向大家介绍。)

3、聪明的孩子们,赶快向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吧。(小组内互相介绍)

4、请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

(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

如:车站牌 最近,在市区内出现了一种电子车站牌,这种车站牌通过电子技术可以随时显示即将开来的公交车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方便了乘客。

公厕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花费很大财力物力新建了许多公共厕所,而且,今年北京市的公共厕所取消了收费,进一步地方便了市民,真是可喜的变化啊。

……

三、从侧面让学生体会公用设施的作用。

听了小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公用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公用设施,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学生操作课件:见书中的主图。(叫学生将公用设施移走)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公用设施,我们就好像回到了偏远的农村。公用设施对于大家的学习、生活太重要了,我们真的离不开公用设施。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学习生活会非常的不方便。

四、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爱护和保护公用设施。

1、看来公用设施不可少,我们生活离不了。那我们怎么对待公用设施呢?(爱护)

和周围的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爱护公用设施。

请同学向大家介绍爱护公用设施的好办法。

2、如果遇到了以下情况,我们怎么办?

(播放录像内容是公用设施被破坏的事例电话亭被损坏车站牌被损坏井盖被偷垃圾筒被破坏)

小结:遇到公用设施被损坏的情况,如果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解决,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可以咨询一下,问问老师,家长或者旁边的大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我们在使用公用设施时要小心使用不损坏。

(在叙述同时用课件出示板书:爱护公用设施要从小做起、要小心使用不损坏、自己不能解决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结合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爱护公用设施的重要。

1、老师知道同学们爱护公用设施的意识都很浓,公用设施一旦被损坏,受到影响的将是我们自己。如果到了20__年,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中国,看到这些被损坏的公用设施,会怎么想?

2、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进行大胆设想。)

小结:快不要再设想下去了,这后果太严重了,那我们怎么办啊?

(爱护公用设施)

3、爱护公用设施不仅是一个人守公德的表现,而且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反映着国民良好的精神风貌。20__年,奥运会正一天天向我们走近,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只是我们小学生爱护公用设施就行了么?

(不行要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4、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来爱护公用设施呢?快和你周围的同学商量商量吧。

(小组讨论)

(生会提出上网做电视节目等)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是想向人们发出倡议,让大家都来爱护公用设施,对么?

真好,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5、老师这里有一份倡议书的底稿,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倡议书附后)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组的倡议书。

小结: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倡议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传递给大家,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提高了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而且是让更多的人都来爱护公用设施。

相信我们这么做了,到了20__年,我们 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奥运会。

6、放录像内容是优美的环境,生活中的常见公用设施。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公用设施服务为大家,爱护要靠你我(生一起说他)好了,同学们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办法来爱护公用设施或者有问题想和老师讨论,你可以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里是老师的邮箱地址。(课件出现邮件地址,和学生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提高教学实效。)

附件:

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随着20__年奥运会的临近,我们的北京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了。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用设施,它们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一个公民守公德的表现,也反映了我们国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为了使公用设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希望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3篇

一、网络环境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

1.网络环境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传统的教案制作,教师参照的资料仅仅只有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制作的教案不够细腻与生动。然而网络为教师制作教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能够按照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在网络资料库中进行筛选与优化。同时网络存储教学资料、教案、教学设计等相关信息资料,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便捷。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整合处理教学材料,使其更加符合教情、学情,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个性化。

2.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网络环境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优越的条件。比如,本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突破课本与课堂之间的限制,应用网络来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一是把课外学习同课堂教学密切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前,本文作者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或其他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把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文作者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二是直接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解决各种问题。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促进教学互动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师是主讲,背诵和记忆便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学习兴趣。以灌输为重要形式、以学生记忆为重要目标的教学模式造成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成效每况愈下。在网络环境下,丰富多彩的学习信息资料和课程资料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了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即改变了老师设定的问题,然后由一位学生进行回答的简单模式,而是应用小组间设计问题相互提问、学生间设置问题相互提问的方式。小组设计的问题同学生设计的问题,都能够采用网络工具来查询并进行作答,学生间、小组间都能够相互完善与补充。

二、网络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对策

1.注意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辅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使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进一步优化整合了教学资料,同时提高了教学实效。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该学科教学内容,接近学生思想、学习及生活实际情况。采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为了更加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意识,并拓展学生思维时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教学内容。内容为主,方式为辅,但不能盲目追求“整合”而“整合”,不注重基本教学理念和方法。

2.注意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手段的多样性

在适用网络信息技术同教学整合的方式上,善于利用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创造的教学氛围,使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和展示平台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定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氛围精心设计网络深入分析环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和使用网络,使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不断扩大,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课堂限制,促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逐渐迈入更加宽广的空间,时代气息越来越浓厚。

3.注意运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整体性

制作一个完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件,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艺术性。内容需要同教材相符合,结构尽量简洁,色彩培训尽量遵循原则,各种媒体信息资源的运用尽量相互补充,把抽象的道理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活跃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课程整合也要充分利用乡土教材资源

乡土案例是学生频繁接触的生活资源,就在学生的身边,所以极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作者在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日常接触的乡土案例引入新知教学中,从而增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这一课时,教师使用该地区由于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占用大规模村民的土地,招致村民强烈的不满,村民纷纷加入到保护耕地的队伍中的案例。学生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讨论越来越热闹。

5.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中突出体现整合理念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4篇

农村初中由于受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和城市初中的教学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我们知道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才。因此如何利用好农村初中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本人结合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和基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调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不打无准备之仗”。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在这里要弄清楚备课不能等同于编写教案。备课是对教材内容的准确、全面、精细把握,即对教材基础、重点、难点的全面把握;是对教材结构、谋篇布局的整体掌控以及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而编写教案是备课的进一步升华,是教师在分析具体教学内容后,对如何组织教学以取得完美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设计,是一份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案。因此我们常说在备课的基础上编写教案。也只有这样我们上课时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有条不紊,既轻松又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二是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任何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在课前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认知水平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实际需要。发现差异,尊重差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教学要求,设置不同问题及练习题,以促进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千万不能搞一刀切。“黄鳝鱼鳅不能拉做一样长”,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牛顿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没有兴趣,爱迪生成不了发明大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要找到学生学习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结合点,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比如一些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能够将学生兴趣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的小故事等等。但是农村初中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学生”,长期以来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在性格上形成了固执偏激的一些特点,在生活上形成了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这样一些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在发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动力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循序渐进,慢慢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让学生能够适应,逐步走到正确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在点点滴滴进步的基础上,在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增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应该承担的义务,要让学生在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甚至会出现反复,不过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牛奶和面包总会有的”。只有教师真正的去观察学生、规范学生、培养学生,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具备成功的基础。

3走进学生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接受你,认同你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必备条件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说,他们心灵的窗户是紧闭的,特别是由于年龄阶段特征的影响他们的心特别敏感,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出现对立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主动走进学生,敞开心扉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落实他们的一些具体需求。让学生通过你的言谈举止感受到你的人格魅力,觉得你和蔼可亲,从而愿意把心里话给你说,把对教师的信任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浓厚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也只有教师的爱,才能让这些农村初中的学生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也只有教师的爱,才能让这些农村初中的学生焕发出应有的热情和朝气!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4在新课改对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体育实践教学渗透德育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体育的多元性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充分发挥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是实现学校体育多功能目标的重要环节,探索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切入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对德育作用的理论探讨上,对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相对薄弱。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它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赋予德育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整个教育都面临新的问题,教育的发展要求体育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探讨这个问题,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大理学院下关校区,古城校区2007级、2008级本科的体育实践教学任课老师和上课的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1.1搜集查阅有关的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文章30余篇,学校教育改革及体育教育改革等方面的著作10余部,并对其进行了检索、分析和利用。

1.2.1.2查阅07―08学年两学期与08―0年上学期公共体育实践课教案100份。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要求,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向大理学院下关校区、古城校区任教的体育实践课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6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符合统计学要求。向大理学院下关校区300名、古城校区300名学生发放,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符合统计学要求。

1.2.3访谈法。

走访了部分任课老师和大理学院下关校区、古城校区参与体育实践课的学生。

1.2.4数理统计法。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归纳整理,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教师对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内容的认识

有96%的体育教师赞同并认为在体育实践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2.1.2学习目的性教育。

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高到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

2.1.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2.1.4组织纪律性教育。

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2.1.5集体主义教育。

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2.1.6文明道德教育。

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1.7意志品质教育。

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增强竞争意识。

2.1.8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教育。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打扫体育场地卫生。

2.2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案)中德育教育的体现

几乎全部的体育教师在教案的目的和任务中都提到了有关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的相关内容,这说明广大教师对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基本认识是良好的,对体育教学多功能目标的认识是明确的,但如何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实施却没有了下文,而这正是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关键。

2.3教师对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重要性的认识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有77%的教师认为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非常重要,19.2%的教师认为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重要,只有3.8%的教师认为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不重要。这说明广大教师对体育教学教书育人的重要性认识是明确的,只有极少数人对体育教学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2.4教师对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意愿的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有96.2%的教师希望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3.8%的教师表示异议,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只是那些专职人员的事,如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教师的事,利用体育实践教学课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超越了体育课的范畴。

2.5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执行情况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有23.1%的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始终坚持按教学计划落实德育渗透教育,65.4%的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中部分落实德育渗透教育,11.5%的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没有落实德育渗透教育。

2.6影响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因素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4)显示,有69.2%的教师认为影响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因素是教师素质仍有差距,79.9%的教师认为影响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因素是缺乏科学方法指导,57.9%的教师认为影响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因素是传统体育实践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92.3%的教师认为影响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因素是未把思想品德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的整体评价体系中。

2.7大学生对体育实践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认识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5)显示,学生对体育实践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认识,主要明确的一点是“增强体质”,有586名学生,占97.67%;其次为“掌握运动技能”,有507名学生,占84.5%,“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排在第三位,有309名学生,占51.5%。可见学生抓住了根本问题所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日常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来自各种媒体的宣传影响,对体育教学多功能目标的认识已有所了解,而不是单纯地认为体育只是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

2.8学生对体育实践教学带来的思想品德方面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见表5)显示,有51.5%的学生对体育教学多功能目标的认识已有所了解,认识到了体育教学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只是一种总体的主观感受。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主观感受,笔者作了进一步的调查与统计,并将大学生的主观感受分为10种,以侧面反映出体育实践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具体效果(表6)。(1)增强体质;(2)磨练意志;(3)培养自信;(4)发展个性;(5)培养责任心;(6)增强协作意识;(7)增强竞争意识;(8)增强集体观念;(9)增强公共道德意识;(10)增进与人的交往。

3.结论

笔者通过对我院体育实践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我院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现状仍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3.1教师对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认识仍有差距

任课老师对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体育教学多功能目标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深刻,具体表现为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去实施德育渗透没有下文,而这正是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关键。

3.2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仍有差距

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体育教师的性格比较外向,竞争意识、个人意识,好胜心都比较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没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自身修养不高,部分教师做事责任心不强。

3.3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科学的方法指导

任课老师对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体育教学多功能目标都有较良好的认识,几乎所有的教案在教学的目的任务中都提到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但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只是把思想品德教育挂在嘴边,在如何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实施时却止步不前,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针对性和科学的方法指导。

3.4未把思想品德的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整体评价的体系中

我院自合并组建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评价方法,但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未把思想品德的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整体评价,广大教师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没有疑问的,然而做得如何,效果如何?却很难评说,甚至有人认为思想品德的教育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的研究和教学的实践中只是一笔带过,既没有深度,没有量度,更不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形同虚设。

参考文献:

[1]邹继豪.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林.现代学校体育功能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3]于文谦,苗治文.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J].体育科学,2002,3.

[4]郭平.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5]曲宗湖.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1998.4.

[6]王宗平等.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1999,2.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2

1、引言

思想品德课程是确保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发展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初中生一般都处于青春期,此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正在慢慢形成,也是学做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有效的教育引导,紧紧围绕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建立良好的品质行为。

2.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忽视

现阶段,仍有很多教师没有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当成学科的重点,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只属于辅修课程,只要简单地看看就可以,没必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学习,这样必然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多学生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认为枯燥无味,理论性太强,离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只是对教材内容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加上教师对该课程的不重视,学生也产生了逆反心理。

2.2 思想品德课堂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延续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有些教师重视单向的知识灌输,只是讲授课本知识,而对于其他参考资料和相关的时展新动向结合使用较少,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枯燥,课程缺少与时代相适应的的特色,且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更轻视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很难接受理解,也难以结合实际生活产生自己的认识。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水平提升对策

3.1 学校、教师首先要全面认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由此引导学生重视

首先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必要的调整,适当增加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课时,再者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把握好课程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及深刻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课对学生的重要性,转变备课思路,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将传统的教案思路向学案思路转变,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采用导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只有教师真正重视起来,花精力去备好案,教好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会重视,学生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3.2 课堂教学形式要创新

由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再加上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很多教师教学就是理论的灌输,学生学习也只是死记硬背,不重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然而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我们应该摒弃这种教学模式,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学生思维、情感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比较新奇的课程,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学习热情,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针对课堂需要阐述的知识,我们开设一些时政演讲;或者设定某一辩题,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评委方、观众方等进行主体辩论;或者设置情景模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分体验文章的寓意及思想感情;再者,选择合适经典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在教室中播放,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等等。在课堂外,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适当展开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与课堂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这样学生自己对于思想品德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收获感触也更多。如:组织学生展开专题调查,要求学生全程自行策划分工实施总结报告;利用一定课时或者寒暑假带学生到相关社区开展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此,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学习思想品德教育课,推广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不仅仅理论知识的接受者,根据课堂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自主地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3 拓展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范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课改的不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也处在不断变化更新过程中。因此,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拓展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以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找找教材外的与内容相近且实用性强的其他参考资料,结合起来教学,还可以选择一些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来扩大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学习范围,如此,不仅学到了比教材内容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

4.总结

学校和教师要全面理解初中思想品德的真正意义,坚持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及其个性的发展统一,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材观,在备课过程中要吃透教学课标,牢固树立新课标意识,将新课程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在创新教学形式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和活动的比例,切不可顾此失彼,适得其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要及时作出反思,不断总结,增强教学针对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世军,雷新菊.浅谈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1)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时目标;设计

一、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在一次思想品德教研会后,参与听课的专家、教师与执教者面对面交流。执教者在进行说课时,谈到了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方式的选择,可见备课的认真态度是毋庸致疑的。听了执教者的详细阐述,教研员拿着四节课的教学设计,问:“你们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问得四位老师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是啊,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如果脱离了课时目标这一基点悬空而架,那么一切都是无效的。

二、课时目标处理的现状

在一线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以教参为中心,忽视了课时目标的重要性,并因此犯下了很多一线教师都在犯的错误。纵观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我们发现,教师在处理课时目标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忽略不计。许多学校的老师是兼教思想品德的,是可以不备思想品德课的,这就造成老师平时上课时以教参为“圣经”。课堂中,老师边教边读教材,边翻看教参提供的活动设计或者参考配套的光盘里的资源。不管怎样,课堂是可以顺利进行的,而课时目标呢?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种课堂,教师是上到哪就是哪,学生能听多少就听多少,至于效果?没有想过。

2.拿来主义。在很多一线老师心中,认为教参的目标就是自己的课时目标,并理所当然地全盘照抄,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殊不知,教学目标会随着学生、地域、时间等因素产生变化。这样的“拿来主义”把学生当作了生产线上同一起点、同一目标的机械化模具,其课堂的目标落实情况也就无法衡量。

3.缺少思考。思想品德教师在备课时,总喜欢从网络上吸收他人的思想、设计,东拼西凑,为了一节课的顺利结束而设计教案,设计课件。至于这一课是处在教学主题中的哪一环节,对过课堂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一课学生学生到底学会哪些?知识水平、思想状况如何?就很少考虑。这种停留在表层的教学过程性思考没有以课时目标为落脚点,缺乏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深层思考,最终呈现出来是一盘缺少主线的散沙,课堂的有效性、学生的发展性设计也就微乎其微。

三、课时目标的设计策略

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课时目标的有效设计,应该建立在读教材、读学生、读设计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焕发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1.读教材。对于老师来说,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这是“活用教材”的依据和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课时目标。①瞻前顾后。浙江省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建议第2、5条提出:“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相同主题单元的一系列内容往往会在低、中、高各年级的教材中多次出现,但要求是螺旋上升的。教师就要站在整套教材的高度来俯瞰每册教材的具体要求,了解整套教材的设计意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准确地制订出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目标。②巧手剪裁。思想品德教材是以版块的形式呈现内容的,看似简单的一两幅图、一两句话,其实有很多留白需要教师在设计时认真挖掘。如果把教材中的版块内容简单化处理,在课堂中不经过加工硬塞给学生,真正是教了等于白教。教师要知道,思想品德中的很多课都是需要二至三课时完成,其目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降低知识密度,组织切合实际的有效活动。所以我们要有一双灵巧手,科学地裁剪教材,严密地划分课时,制订有效的课时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有位教师在执教《交通连四方》时,课堂环环相扣:第一环节展示的是本地的交通变化;第二环节是交流交通带来的幸福生活;第三环节是展望家乡未来的交通蓝图。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师错把整课目标作为课时目标,结果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结果却什么也没抓住。为分解《交通连四方》的重点、难点,这一课的设计可以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目标是:了解家乡有各种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通网络;知道家乡交通方式与交通网络的发展与变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二课时的目标是:体验交通的变化给家乡经济、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建设家乡交通的美好情感。

2.读学生。浙江省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建议第7条指出:“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时目标。①联系实际。《交通连四方》这样的课放在城市学校上与放在农村学校上,目标能一样吗?如果想到了这一点,我想所有的老师肯定会回答:不一样。在一次农村学校公开课上,她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曾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她期待着能从学生那儿得到汽车、火车、飞机等多样性的回答。但很遗憾,学生只回答到了汽车。这位老师没有联系到学生身在农村的实际,因此课堂出现了僵局。合理的、有效的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②了解学情。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一位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你真棒》一课,她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引导学生寻找周围人的优点和长处,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课堂中,老师精心设计的“夸夸我的朋友”、“互赠赞美卡”情境体验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无痕中体验到了“给予别人赞美”、“接受别人赞美”的快乐。在这些指向性很强的活动中,老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定位目标,课堂上通过各种活动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事例,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目标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益,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动力。课时目标的有效设计,必须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预设教学活动。一句话:准确设定课时目标,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教案范文第8篇

1.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内容就在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会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但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要求。

1.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

1.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应用时,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2.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呢?这是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

提问是教学语言的重要部分,好的提问,能起到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学生突破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驾驭教学航向的主要手段。

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有的提问学生却毫无反应。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品德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不足,应理解有效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所具备的条件,掌握设计有效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技巧。

3.注重文献探索

根深才能叶茂。思想品德课之根在于坚实的理论、翔实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大量的文献探索。首先要通读、精读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这是上课的“源”和“本”。其次,要参考已正式出版的各类教案,通过这些教案,与特级教师进行思想对话,与成功的教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占领思品教学的制高点。再次,要捕捉信息,阅读各类报刊,如《半月谈》、《世界知识》、《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将各种信息内化,与思想品德教学交融。最后,要解读近五年的中考试题,研究中考的命题特点、信息动向、分值分配等,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4.关注现实

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在课堂中最具观赏性和穿透力。一是让“天下事”及时走进课堂。在全球化的今天,思想品德课必须关注世界、关注国际。近年来,国际油价下降、2014年的APEC峰会、中非合作论坛、朝鲜核试验等,都可在第一时间成为思想品德课的“美餐”。二是让“国事”快速融入课堂,提高时政评析能力。通过开设课前五分钟演讲、一周时事综述,把一些国事快速融入课堂。三是让“家事”适时地进入课堂。“解惑”是教学功能之一,把学生身边的事从理论的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5.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感召力

政治课程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教书和育人,不仅要教会学生教材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如何做人。在日常教学中,我课前总是查阅许多资料,目的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做。例如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后,让学生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遇到挫折时我们该怎样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这样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各种政治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6.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导向。一个不能创新,没有实践能力,不懂得合作的人,必定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根基。教育是一项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以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以正确的言行规范学生,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以适当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博大的胸襟宽容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学手段要有策略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殿堂里,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7.进行总结反思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适时总结、反思、沉淀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提倡每一堂课都要为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解决,通过教学反思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为下一节课的进一步改进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