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同一首歌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1篇

以《大鹿》这一教案为例,我设置了以下形式的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

一、设置情境,引导情感投入

1.音乐教室的情境创设

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能持续较长的时间,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大鹿》一课时,根据内容,我是这样设计和安排的:课前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森林图案的背景,然后准备一些生动的图片,如,大鹿、小白兔、大灰狼、小鸟、房子、猎人等,把它们贴在以森林为背景的画面上,再把音乐教室的纵列座位摆成“U”形,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没有了那种课堂的约束感,仿佛置身轻松、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2.组织教学的情境创设

组织教学主要包括安定学生情绪、让学生听着音乐旋律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和师生问好几个基本步骤。在教学《大鹿》的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听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龟兔赛跑》歌曲,他们听着、唱着“乌龟加油!兔子加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主动参与到森林的系列活动中。

3.导入课题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大鹿》这课,我是通过组织教学设置的情境深入的:小兔在和乌龟的比赛中输了,心里很难受,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我怎么会输给乌龟大哥呢?忽然从远处传来了几声枪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好奇,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感受情境,引感共鸣

这一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热身”,通过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发声练习以及其他一些基本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针对性地初步解决一些歌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歌曲教学设下铺垫。如,在教学《大鹿》时,我在学生熟悉歌曲故事后问:“同学们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大鹿危急的时候说了哪句话?你们能模仿大鹿的语气、节奏说给我听听吗?”通过模仿歌曲中大鹿说的话,既解决了该课的难点,又感受到森林里紧张的气氛,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以一种愉悦的情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表现情境,提高审美情趣

1.在情境中熟悉歌曲旋律

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连续不断地让学生聆听歌曲旋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熟悉旋律。在教学《大鹿》时,我分别选择了大鹿、小兔的代表音乐,边弹琴边讲述、演唱,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2.在情境中学唱歌曲

如,学生基本学会唱《大鹿》后,我问:“大鹿开始站在房子里的神情是怎样的?小兔往大鹿家跑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大鹿听了小兔的话后有什么反应?我们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通过小组讨论、试唱、比较,他们不仅选择了适合歌曲情境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从中也知道了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的感彩也不同。

3.表现歌曲的情境

这一内容是这一环节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对歌曲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表现歌曲的情境。如,《大鹿》一课的教学中所需角色有:大鹿、小兔、猎人、大鹿的家、森林里的花草树木等,还有歌曲伴唱、用打击乐伴奏等,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关键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具体的做法是: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唱,以更形象逼真地表现歌曲情境。另可选三组学生用打击乐设计“大森林的早晨”“猎人的追击”“结尾”等,再按课本上的剧情进程加入打击乐的演奏,将《大鹿》这首歌改编成一幕丰富的音乐剧,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愉快,在愉快中得到升华。

四、拓展情境,引感升华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情感投入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如,在教学《大鹿》时,我设置了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来拓展歌曲情境:假如小兔今天不是向大鹿求救,而是向别的动物求救,那情形该是怎样的呢?有的说小兔沿河边跑向大象求救,有的说小兔朝山野里跑向山羊求救……我接着问:“现在这首歌名该叫什么?怎样歌唱?”一首首全新改编的《大鹿》《山羊》《大象》……纷纷推出,学生戴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情境中尽情地表现,在表现中不断升华。

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学生在情境中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表演着精彩的故事,他们完全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内心情感也得到升华。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体现;培养;营造;审美教育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做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

首先要避免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给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他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接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的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那么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或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这样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

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

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地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还有,必须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音乐欣赏

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似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 色彩技法 表现

一.关于色彩的内涵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色彩给人的印象特别强烈,所以作为设计师,就必须懂得和色彩沟通,了解它们,通过色彩去表达他的设计意念。色彩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也被用来传达产品功能的某些信息。产品的色彩设计要把形、色、质的综合美感形式与人机环境的本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完美的造型效果。色彩给人的印象特别强烈,所以作为设计师,就必须懂得和色彩沟通,了解它们,通过色彩去表达他的设计意念。色彩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说色彩运用难,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公式可以去套用。但是,如果在深入学习过程中能够将他人的、自己的经验给予理性的认识和总结,还是能够寻找到许多具有借鉴、参考价值的色彩运用规律的。

二.色彩的正确判断

色彩课教学是基础学科中的一门主要课程,色彩课教学的重点放在训练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把握上,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套由繁到简、由浅入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怎样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认知方式对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观察方法,会导致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色彩是比较而言的。但是一些初学或学习时间不长的学生,常常缺乏比较,孤立地去看某一局部,对于物体受什么光照射,它周围是什么颜色,物体与画者的距离形成的物体色彩等诸多因素缺少整体的考虑。因此画出来的色彩生硬,不符合对象。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与色彩微妙差别的辩别能力。可以作下面的练习:将高明度不同质感、不同色相与形体的实物摆成静物进行自然光下的写生。例如:由白布、白绸、白瓷盘、白玻璃杯、不锈钢汤匙组成静物。这些静物虽然教师都是白色的,但实际上又不都是纯白色,它们有微差。要求学生对色彩的差别能区别出来。在区别有困难时可手持白手帕或白纸离眼五十厘米与离对象两米比较看看,这样就容易发现白色物体有不同色彩倾向。还可再摆一组深色静物:深色酒坛、酱油瓶、陶罐器皿加上深色布等等。这时可手持黑笔杆跟对象比,看看对象的深色倾向什么色相。总之,判断某物色彩大致可用6种方式:看色相、看色度、看冷暖、深色与黑色笔杆相比较、浅色与白手帕及白卡纸比较、抓第一印象。

三.对色彩的具体表现

了解了色彩的常识只是一个基础阶段,如何观察,怎样表现,彩取何种笔法,色彩间如何组合等则是画面的具体形象,严格地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但却有强弱之分,有的画看上去就平淡无味,有的就生动感人。表现――即是把“内在的”意识与“外在的”东西联系起来,情感因素在此起决定性作用。典型的例证如梵高的《向日葵》,画面构图单纯、丰满,以黄色为主调,背景是浅蓝,物体外型有明显的线条,用笔短促有力,注目画面,给人以很强的视觉感染力,正如梵高自己所说:我是用心灵作画。同一首歌曲,不同的人演唱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因为人们的心境、情感状态及对歌曲的理解都存在不同的差别。

另外,对于色彩的表现不要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因为自然界的色是丰富多彩的。即使用肉眼也能辨别出上万种色来。上面所说的天空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亮的、有暗的、有鲜艳的、有阴沉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个良好的色彩感觉和自由的表现方法,不要在脑子里对某些物体的色彩形成一N固定的模式。对于丰富的色彩表现可以从色相、彩度、明度、补色、浓淡色度几方面去加以修饰。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加生动、更有真实感。

四.发挥教师在色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程结构 音乐素质 教学法 社会实践

音乐基础课是高师幼教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也是高师幼教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运用最多的体现综合应用能力的学科之一。

高师幼教学生入学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系统、全面地学习过音乐知识,有的只是跟着录音会哼唱几首流行歌曲而已,对音乐知识毫无一点基础。高师幼教生音乐基础课学制为二年。在短短的两年中,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及教学能力,要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启蒙教育者,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

一、分析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学时

音乐基础课是高师幼教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从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方面来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用技能。乐理,全称为“音乐理论基础”,包括记谱法以及和声、调式调性等内容,通过对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来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视唱练耳,由视唱和听音组成,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感受力、节奏感、音色感及强弱、速度感等基本音乐素质。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它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通过歌唱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通过音乐让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课程结构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视唱练耳和声乐占的比值较大。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的特点,以声乐为主干线,将视唱练耳、乐理、音乐欣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音乐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习路上的铺路石。在第一学年,每一单元的教学以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为主,巩固训练,打好坚实的基础,声乐演唱则穿插其中。在第二学年,每一单元的教学以视唱练耳和声乐演唱的学习为主,音乐欣赏安排适当的学时。在音乐基础课程中,简谱视唱尤其重要,可以说要学唱歌就要先学会识谱,就像要跑步就得先学走路一样。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符高低的记谱法。它在数学上读作一、二、三、四、无、六、七,在音乐上我们把它唱作do、re、mi、fa、sol、la、si,在视觉上更容易被人接受,在头脑中把“1、2、3…”唱作“do、re、mi…”反应也来得快一些。在简谱视唱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单纯音符到附点音符时值的练习,再过渡到其他节拍的练习,进而深入到复杂的音值组合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乐感等基本音乐素质。如:××××××× ××××××××× ×××

×.××××××……

二、突出专业特点,重视音乐素质的培养

高师幼教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是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者,而培养合格的音乐启蒙教育者重要的是音乐素质的培养,教学中应结合幼教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第一,在乐理部分,适当降低难度,增加乐理知识的训练。记谱法(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值组合法、节奏节拍、常用记号、音程、和弦、调、调式调性是乐理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由于幼教专业的专业性质不同于音乐专业,在民族调式的学习中只要求民族五声调式的学习,民族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就把它列在教学范围之外了。在每一课,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给学生进行相关的作业训练,以巩固所学知识,从作业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视唱练耳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视唱和练耳两个环节。视唱中以简谱视唱为主,选择适当的视唱曲进行练习并运用键盘乐器进行伴奏,注重音准、节奏、节拍的训练,视唱曲难度系数为二升二降,要求学会首调唱名法。在视唱中,首调唱名法是一个难点,应在带升降号的简易调中多练习,“熟能生巧”,多唱多练才能应用自如;练耳也就是听觉训练,主要是大小二、三、六、七度,纯四、五度,增减四、五度音程及三和弦性质的听辨,旋律的模唱和节奏的模仿。练耳是训练听觉的灵敏度,对音乐基础较差的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教学中可以放慢进度,从最基本的单音模唱开始到简单旋律的模唱,再深入到音程及和弦的性质的听辨,教会学生听的能力,学会用标准音a1上下“搭桥”来听辨。视唱练耳就像一对亲兄弟,关系密切,互相依赖,学好视唱练耳自然也就为声乐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声乐部分可选择一些时代气息较强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歌曲。如《送别》《雪绒花》《同一首歌》《故乡的小路》《让世界充满爱》等,并针对专业性质,大量加入儿歌的演唱学习。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如呼吸、打呵欠、吹灯)启发学生去认识、体会歌唱的发声位置、状态、气息,还可以在语言训练上加入一些绕口令来练习吐字,以培养学生歌唱的乐感和美感。由于声乐是声音的艺术,较为抽象,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善于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音乐欣赏是聆听、感受与审美的整体实践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审美目标之一。音乐可以是无形而有象的艺术,所以音乐欣赏具有想象的自由度。如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通过对小兔与乌龟的艺术性描绘,以期唤醒相应意境的联想,抓住音乐特征,展现音乐形象。要欣赏音乐就要仔细聆听,感知其音响和结构形式的美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它分为中国音乐欣赏和外国音乐欣赏,中(外)音乐欣赏又分为声乐作品欣赏和器乐作品欣赏。在音乐欣赏作品中选择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教学,如《春节序曲》《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梁祝》《命运交响曲》《彼得与狼》《龟兔赛跑》等,旨在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同时,了解西洋乐器、我国民族乐器的名称及演奏形式,如:交响乐、交响童话、民乐独奏、合奏、重奏等;了解一些音乐生活中的知识(比如贝多芬、阿炳的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边听边想,边听边说,边听边学,拓宽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质。

三、深入教学法,提前进行实习试讲

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学法是指师生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使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它以教学目标为前提,教学原则为指导,教学内容为依据,教学技术手段为载体,它承担着将预期的良好教学目标变成满意现实的教学结果的中介职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常有这种情况,有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并不是他没有水平,而是由于教学不得法。因此,要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依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如五线谱的学习,从艺术的角度来讲,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五线谱则是用来记录这种语言的符号。五线谱对于多数人来说学起来太难了,五条线四个间在纸上看要慢慢地去数。而我们可以用比较形象的方法:伸出左手,张开五个手指,掌心对着自己,把五个手指当做五线谱的五条线,手指之间的空档作为四个间,这就是一个随身携带的五线谱,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学习,把它看习惯了再联系到书上去就很容易学会读谱了;再比如教唱儿歌《粉刷匠》《小脚》,在它的节拍练习中,为能生动地表现它的强弱关系,可以用拍(拍手)空(分手)的方法,就不用分拍子来表现,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谱例一:

谱例二:

再如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可以先让学生听,边听边想象,根据歌词大意来画出心中想象的魅力图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启迪创造性思维;还可以用直观的形象思维,比如把力度记号f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鸟,把一边画曲线一边像蚕儿吐丝一样来练习气息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教师上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方法都在潜移默化中指导着教学实践。

实习是每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指定的学校,面对教学对象进行现场上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把实习工作做好,幼教生必须进行实习前的试讲训练,即学生间互相充当师生角色(一个学生充当教师,其余学生充当小朋友),并按幼教要求试着讲课。在试讲之前应认真学习领会《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多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精心设计教案和教法。在试讲时不要拘于形式,要大胆地、真枪实弹地反复练习,多听取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力求达到炉火纯青的熟练程度。通过学生说课――自评――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复评――学校试讲小组终评的层层把关,打造优秀的音乐启蒙教育者,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两年的音乐基础课程学习,已具备了音乐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艺术实践活动是检阅幼教生音乐学习成绩和展示其艺术才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两年的音乐基础课程学习结束时,要指导学生参加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实习,或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为合唱队排练,在合唱队中担任领唱或者指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参加歌手赛等,让他们真正走进课堂、走进社会,锻炼他们的协助能力及业务能力,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同时也使学生学会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加强综合能力的体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莉莉.音乐/基础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晴.民办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之浅见[J].艺术教育,2009,(10):41.

[3]崔德虎.中师音乐生应做到“四个提前”[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3):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