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75-1

一、案例描述

在上这一堂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的情况。接着我们开始学习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我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友好往来历史。早在隋唐时,中日交往密切。于是我围绕教材中的内容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1.中日交往的情况如何?两国间最初的贸易是什么?2.日本的文化深受大唐文化的影响,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表现吗?请举例说明。3.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高僧是谁?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

这些问题同学们都一一地很好完成了。下面我们本该学习唐朝与新罗的关系、中国与天竺的交往。此时,张昌盛同学举手,似乎急于发言,我问:“张昌盛同学,你有什么要说的吗?”他站起来表情疑惑,说:“中日两国交往这么密切,关系这么好,特别是我们中国对日本的帮助这么大(他连续用了三个‘这么’可以想见他的情绪是颇为激动),那么,为什么他们后来还要打中国,杀了那么多的中国人,制造了呢?”他的问题一提出,全班立即议论纷纷,似乎许多同学都有与他同样的疑惑。这个问题是我事先备课未能预测到的。怎么办?是利用教师惯用的“技巧”:“这个问题我们留到课后探讨。”如果把这个问题放一边,按照我原先的教学思路上下去。同学们肯定会失望,他们肯定会带着疑惑的。这不仅影响下面的上课效果,而且教师也失去了一次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契机,学生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还是……我的脑子在急速转动,看着同学们满是疑惑的脸,急切期待问题答案的眼神,我决定把我原先的教学思路改变。我试着引导同学们去思考: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是发生在中国什么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还是像大唐帝国时一样那么繁荣、昌盛吗?而此时的日本发展情况怎样呢?由于同学们还没有学到世界历史,所以我给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近代日本的历史。结合同学们学习的地理课知识,你们知道中国的国情和日本的国情有什么不同吗?就这些问题,让同学们分组展开学习讨论。

第一小组负责搜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特别是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与外界交流发展的机会,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中国被世界甩得远远的;第二小组负责收集近代日本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发展之路,奉行对外侵略的政策;第三小组考察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并做对比,由此得出结论:当时的日本正好看中紧靠他的地大物博的中国这块大肥肉,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我要求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得出的结论形成书面材料,如果时间允许可写成历史小论文向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做必要的补充和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做恰如其分的肯定。当然,同学们搜集资料、讨论比较的过程可以一直延伸到课后去完成。我还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供学生进行交流。最后我们师生共同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国强盛了,才会不被外敌欺侮,那么我们今天一定要为中华崛起读书,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奋斗。我观察发现,同学们个个群情激奋,学习热情饱满,似乎觉得肩上的责任重了许多,做好了努力学习的准备。打断我教学思路的张昌盛同学,我也没有忘记,我对他说:“你的名字取得多好啊!正好切合我们讨论的主题,同学们的答案,你还满意吗?”他腼腆地笑了。

二、教学反思

当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思路、教学程序被学生的问题打断时,是按照原先的预设的过程正常进行,还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当中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与否。这使我想到: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的想法,特别是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不能只考虑继续按教师的教学思路上下去,去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这样做,就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自尊、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2.教师备课写出的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再具体、详细,再尽善尽美,也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和生动活泼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给学生思考,提出让他们自己的疑问,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映与情绪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2011年版新课标的推动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也让每个一线教师如沐春风,它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内容,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如何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0分钟的语文课堂要质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许多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努力,让学生课前查资料,课内自主探究学习,课外拓展延伸……课改春风吹绿了小学语文课堂,课堂热闹无比,语文课重视对人文性的培养,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的学法缺少有效的指导,语文课流于形式,有些变了味。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生怕学生学得不明白,精读精讲,学生在课堂上被牵着鼻子走,懒得思考,缺少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被动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做法也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悟。40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声嘶力竭,部分学生却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不大。此时,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它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减负”,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我们更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踏实有效地学习,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轻松、愉快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结合本班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明确课标要求,更新观念,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熟读新课标,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基础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而不能简单地按照教材及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生搬硬套,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力争做到每节课后都及时反思,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踏实、有效地学习语文。

2.提倡个性化阅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做教师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它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的,更不是教师讲出来的。真正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这正如一岁多的孩童学走路一样,大人只能在一旁引导,而不是告诉他走路的技巧与方法。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从而引发思考。古人也曾经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阅读体验正是在多元的阅读中得以获得的。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小组交流,明白了当年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在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学习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文本,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读促悟,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读中品悟,丰富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一定要在读中品悟,学生在熟读、精读之后,对文本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例如,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这篇课文中,我就注重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感悟课文主人公小钱患白血病的悲惨命运,激起学生共鸣。对于学生朗读的方法,我没有过多地指导,因为在反复诵读之后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年纪轻轻的小钱患上白血病,内心是多么的无助,此刻他需要的莫过于对生命的期盼、对骨髓的期待。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意外问题;化解问题;处理与反思

不少老师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正在有序进行的课堂教学中,突然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尔冒出的一些非常规性、非预见性的问题,甚至是貌似无厘头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却又是每个教学者无法回避,甚至是考验功力之所在。如何面对问题、化解问题乃至利用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处理得当,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否则就会使我们的教学陷入被动。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意外事件谈谈我的看法。

有一次,在讲授八上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课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了很多当时体现日军暴行的历史资料,学生们看到日军的血腥暴行,以及数十万中国人的惨死,顿时群情激愤,有的学生甚至当时就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问:“对于这段历史,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落后就要挨打”,“记住历史,勿忘国耻”、“精忠报国”等……课堂气氛一时非常活跃。这时我发现有个学生坐在那里走神,仿佛课上的一切与他无关,于是我就点了他发言,他站起来想都没想,张口就说:“我决心以后好好学习。”课堂上突然就安静了下来,随即又爆发出一片哄笑,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从课堂问题的思考中转移到这个学生身上。学生们可能觉得他的回答没经大脑,也可能觉得他的答案与这个问题根本就搭不上边,或者是因为这个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并不好,这样回答纯属无厘头。这个学生也没有料到,他的随便一说产生了如此大的反应,脸立即涨红了。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他有些孤独无助、不知所措,眼巴巴地看着我,希望我能帮助他度过这段尴尬。与此同时,下面的学生们也在期待着我的反应。

此时的我,一方面要稳定课堂气氛,因为有些学生趁着大家的哄笑思想开始放松,在下面小声议论着什么;另一方面我还得去顺势去化解这个学生的答案,以免生硬的对与错的判断会伤了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我决定顺坡下驴,顺时因势,化解危机。我一边让这个学生坐下,一边说:“回答得不错。”学生们很吃惊地看着我,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随后我接着说道:“近代中国屡被日本欺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比中国强大。日本在19世纪后半期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而中国却逐步沦为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很善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并且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而近代的中国却由于闭关锁国而不了解世界,盲目自大,并且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如果在当代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好好学习,就像曾经说过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不愁不强大,就不会再任人宰割。爱国不是喊喊口号,落实到行动上那才是爱国的最好体现,所以这个同学的答案很不错呀。”听了我的话,很多学生恍然大悟,点头表示赞同,而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用一种很感激的目光看着我。

下课后,我一直在思考课上的这件事。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问题的看法还很不成熟,但是此时的他们自尊心又很强,爱面子。今天如果我对于这个学生的答案不屑一顾,再去批评他上课走神的话,那么不仅课堂原有的气氛和节奏被打乱,并且这个学生也会觉得自己下不了台,不仅对我的课再也提不起兴趣,而且可能对学习都会丧失兴趣和动力了。其实,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教案再完美,课前准备再充分,教学案例再全面,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全部变化。就像这个突然出现的情况如不能处理好的话,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和节奏,但能够就此因势利导的话,不仅能解除该学生的窘境,还他自尊自信,而且还会将这个事件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给课堂增添不少色彩,促进教学效果的大提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第4篇

我委教研室还及时主动与省市教研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在寻求指导、帮助的同时,也把教学第一线老师的意见、建议反映上去,使教学行政领导机关及时得到来自实践中的信息反馈,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通。

我们深深感到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方针政策是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思想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多么有战略眼光的决策。教育者应当有要求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让学生胸有大志,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教师们的切身感受。

义务教育正是为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国策,它的性质是公民素质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以下称义务大纲)”是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的。化学义务大纲一开始就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指导思想,切实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如上所述,我们体会到:学好政策,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使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和关键。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义务教育不是只为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服务,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注意培养“两才”(学习人才、普通劳动者型的建设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等生、忽视中差生的弊端。

我们的目标既然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围绕新教材所进行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自然就是在努力完成提高国民素质这一艰巨而宏伟任务。立足点正确了,思想基础建立了,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认真学纲,深入领会大纲,使新教材的实施得到保证

新大纲制定得十分切合实际,内容具体而翔实,便于教师实施。每个初三化学老师对新大纲的学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不仅要通读、细读,更要结合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去学,才能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于新旧大纲中有所改动的地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常常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认真领会,要充分理解义务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是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最终要求,教师若按照大纲,结合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思想,制定每章每节的目标,并达到各项目标,最终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并不难。这里要强调一点,学纲,研究大纲是每个教师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不学纲、不钻研大纲是不可能用好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的。新大纲对每部分知识点都点明了教学要求,这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考试和评估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将必然成为今后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考试的依据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从这点上讲,不重视大纲的学习是万万不行的。

在这里我们一再强调对大纲的学习,正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师对此不甚重视而大声疾呼的。

我们也感到在学纲、钻研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绪言部分,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初步概括地告诉学生化学学的是什么,其作用如何,应当怎样学,介绍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最基本的概念,教师一方面要领学生跨进化学的门槛,另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学习铺路、搭架子,其结构是从学生常见的物质世界引入门,进而说明物质世界的宏观存在,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世界永恒的变化,新教材中常用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给教师和学生中搭起了一座座互相沟通的桥梁。绪言部分的实验比统编教材多,现象更明显,更具有直观性、代表性,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验一步引出了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等概念后又进一步归纳出有关物质组成等多方面的结论。这一编排非常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这部分对概念、对知识的论述,大多是宏观的,给学生留有余地,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一步步完善、深化,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达到教学要求,这方面我们的老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如提前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联系实际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用语等。

二、研究大纲,钻研教材,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使用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大纲为纲,结合学生实际,以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定教学进度。

由于各校生源不尽相同,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进度,最终达到大纲对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这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具体到每个学生也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这在后面还要论及。

2.把思想素质教育贯穿在初中化学教学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这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大讲化学事业在解放后突飞猛进的发展。甘肃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发达的冶炼工业,兰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化学工业城市,自然有不少可讲的实例、可参观的场所,教师在讲课中常联系,合成橡胶、化肥、炼铝冶铁等工业生产实际,内容更生动、形象,学生们也爱听并容易接受。

(2)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环保问题自然要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尤其在兰州这样一座发达的化工城市,有着结合实际进行环境意识教学的良好基础,能较好地让学生把社会环境、社会需求、社会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不妨算算国家的人均资源帐,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有点危机感还是有好处的,他们长大承担国家建设重任时会更加爱惜资源,爱护环境。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要注意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之中,切忌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使二者成为两张皮。

3.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包括诸多方面,对初中生来说,主要有: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大纲所要求的初中化学知识的思维能力(这里也包括了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能用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和处理有关涉及化学信息的问题的能力)。

还应注重培养初三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尤其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做实验,个个动脑想办法去完成实验。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老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素质教育的观念尚未牢固地树立起来,部分老教师留恋旧教材,还是觉得统编教材更系统,讲得更透彻一些,使用了多年的统编教材更顺手一些,时不时的、自觉不自觉地又按统编教材的系统上课。

2.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牵制,担心考试试卷会出现自己没有讲到的已删减了的内容或选学内容,因此,该舍的不敢舍,该略的不敢略,把大量的时间挤到总复习中去,影响了对主体教材的讲授,也不敢大胆创新使用新教材,课时自然感到紧张。

3.部分实验还是没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对“练习”、“初步学会”的层次把握不准。

四、建议

1.进一步深入学纲(对附录也应重视),切实领会大纲精神。因义务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没有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和顺序编排,而是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四大块编排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在教材和教案中相应章节的位置注明大纲的要求层次,并由此而定教学目标。

2.对照大纲,充分领会编写者对全书、各章、各节的编写意图,掌握初三化学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方能高屋建瓴。

3.继续改善设备,强化实验,强化对实验过程的指导,真正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即使学生做错实验或做得不成功,也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出报告,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最好再重做一次,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4.我委所属各中学的初三学生大多数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教师们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并非不重要,而是受学生接受能力、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那么对准备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可结合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选学内容适当拓宽、加深一些,但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尽量不要加重学生负担。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志趣,在活动中发现化学“小苗子”,可适当给点“偏食”,以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可放松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可恰当运用掌握教学法或成功教学法教学,使他们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这样也就可望实现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