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背影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影教案范文第1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绿色基因的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明白现代转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体验讨论克隆等基因产品带来的科技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的异同。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转基因生产的猪、兔、羊等图片来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转基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什么是转基因?

提示:科学家为了改变某些动植物产品的品质或为提高其产量,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到另一种生物上去,叫作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绿色基因革命”即现代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从某些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体内,从而使这些植物产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长或提高其品质的特性。

2.你知道现代利用关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3.整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长素使西红柿的质量下降的现象谈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西红柿,通过作比较突出了实施这一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其实……不同物种间操作”)是介绍“绿色基因革命”(即转基因技术)的本质特征。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会是烂糊糊的样子了”)是说明现代转基因技术已经或可能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部分紧紧围绕上文中“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的特点来说明。

最后一段介绍了现代转基因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绿色基因革命”这一主题。

二、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有什么区别?

提示:这三者的共同点,即“在结果上都实现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组合”。

其不同点是:“在手段和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别”。除了各自的特点之外,嫁接和杂交须在近缘物种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除了其“多数是转移单个基因,是肉眼看不见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

2.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转基因大豆、西红柿等。

3.本文在介绍现代转基因技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提示:举例子,如从鸡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虫的免疫系统,使马铃薯具有抗腐烂的特性;打算将比目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产生抗冻剂,从而避免霜冻的侵害。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比较深奥的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

作比较,如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

三、交流活动

结合资料讨论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四、课堂小结

现代转基因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这篇说明文具有知识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为了能更好地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作者在写作上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样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实际体验或一些常识中了解现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及其可行性。

看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绿色基因的革命教案的人还看:

1.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教案

2.鼎尖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4.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背影教案范文第2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动,带来了丰富而广阔的学习空间,不仅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特点,而且给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了方便,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我来谈谈自己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几点体会:

1.服务于教学,博采众长,省时省力。平时,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各种各样的书籍摆了一桌子,写的时候很费劲也很费时,而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有很多现成的教学备课资料,比如作者简介、教案、素材、课件等等,我们可以打开先浏览一遍,觉得挺好,就下载下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记得我在讲授《草原》一课时,我把资源网上的教案和课件都下载下来,但是,根据我对文章的理解,觉得课件需要加以调整和修改。我通过各网站搜集了草原的风光图片,课件中的字词不太全面,我又加了一些辨析字词,而且,课件中也没有原文,我觉得原文不长,配上图片显示出来效果会更好,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通过这样的增补、修改,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得轻松愉快。

2.服务于学生,激发兴趣,渗透情感。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许多课件都因图片精彩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背影》这一课是资源最丰富的,在长长的课文背景图上有古朴简陋的侯车室,有窄小的列车休息室,有父亲佝偻的背影,还有父亲爬月台时候的背影。这么多图片学生一看就很感动,更能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气息和风貌,这样,文章朴实无华的文字加上古朴简约的线条图片,让学生学习这篇散文就容易多了,而且更能挖掘出他们对作者写作本文的情感的理解,那种深沉而细腻、不善用语言表达的父爱一点一点地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灵。

3.服务于创新,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小学生的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教学中,利用远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在讲课时,有很多难点难以在短时间内向同学们阐释清楚,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很多资料可以让我们突破这个难点。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课时,了解小艇特点是课文的重点,我就利用了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搜集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学生一下就掌握了其特点。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背影教案范文第3篇

一、备课要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吃透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精心设计教案,既突出重点,又理解难点,二者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 体。如《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二、兴趣要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堂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才会收到最佳效果。让课堂教学兴趣常在,可从以下几点努力:1.精心设计导语。好导语不但能迅速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想象思维的能力。2.充分挖掘教材特点,激发兴趣。课文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等,可讲一点与之有关的趣闻轶事,名胜古迹,或者分角色读、复述等,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兴趣。它能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三、重点要突出。教学要抓重点,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背影》这篇感人的纪实散文,内容很浅显,但感情真挚。本文的重点是: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体会父子深情。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样突出重点,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背影教案范文第4篇

鸿雁外语学校六年级

程靖涵

当我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不经意间看见她在细心缝补我刮破的衣裳,这是她的职责吗?也许是吧,我没有打扰她的专心,悄然离开,心,却在此刻微颤。

当我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他正在用电话和同事谈公事。他在为我奔波吗?应该是的,因为他很爱我,我们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转过头,继续看电视,却不知,心,在此刻温暖。

当我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教室里,他在把着我的手写范字,真是漂亮。一会儿,他又去指导别人,我低下头一笔一画模仿他的字。却不知此时,我的嘴角一定是上扬,半天合不拢。

当我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从她的头上流下几滴汗水。炎热的夏天中午,还在备课写教案。我把收上来的作业交给她,转过身,准备离开,却在不知不觉间,倒了一杯凉开水,轻轻放到了她的桌上。

当我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同桌的她一直在一遍一遍地给我讲着这道数学题,我却是一遍又一遍地摇着头,从以往的性子,她早就撂挑子走人了,可这次她很耐心。我把心思转回题上,却不禁握住了她的手。

背影教案范文第5篇

做初中教师得具备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初中语文须具备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凭,这是当前教师招聘的必备条件。然而,有了初中教师资格证,仅能证明你可以做初中教师,但并不意味着你就能会教书;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凭,仅能证明你可以做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了,但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教好语文。《师说》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古训也早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了。假如一味严守古训,只是照本宣科,机械教学,就必然遭到唾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不能苛求具有书法家和演讲家的水准,但板书精美、书写漂亮、普通话流利这些最起码的功夫还是要具备的;虽然不能苛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文理贯通,但基本上也要能做到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知识渊博;虽然不能苛求掌握所有的教学技巧,但基本上也要做到十八般武艺精通一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就来自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只有不断地捕捉时代前沿的新鲜信息,才能在教学中不被时代的浪潮吞噬。“打铁先得自身硬”,所以,教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积累、再积累,要在学习和积累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只有通晓了渊博的知识,练就了过人的技能,才能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以表演家的挥洒自如,演绎出一幕幕充满灵气和活性的课堂经典之作。果真如此,语文课堂之教学效率还何愁不高?

二、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做好课前的反思

课前反思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以后,必须对自己的课堂预设进行反复的思考,具体来说,包括两点:其一,对自己上课中即将使用的教案进行反思,思考一下吸取了以往同类教案中的哪些经验与教训,弥补了以往同类教案中的哪些缺陷与不足。其二,对自己上课中即将面对的教学对象进行反思,思考一下学生对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对优的学生、良的学生、差的学生如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每次反思都能得到新的收获与新的发现。当前,我们有好多年轻的语文教师,在课前对教案也进行了较为精心的设计,但是,一经拿到课堂进行“实战”时,常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课前预设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因素考虑得不够周全。所以,我们在课前反思时,除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更多地要考虑学生的因素:①学生与课本有无相关联的知识储备;②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学生是否曾经尝试过;③哪些学生可以在生与生、生与师的教学互动中积极参与;④哪些学生需要积极的帮助和鼓励;⑤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⑥如果发生了这些情况后我们如何处理;⑦教师上节课布置的预习情况完成得怎么样等等。如若我们在课前把这些全面地反思一遍,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调整,就能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加快课堂的节奏

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它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不要做那些无谓的劳动,能用一节课讲完的,坚决不用两节课,能用两节课讲完的就不用三节或更多的时间,当堂的教学任务必须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完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讲授”“训练”“巩固”“提高”“扩展”有机地统一并各有侧重,要敢于向自己挑战,敢于否定一个旧我,塑造一个新我。真正地做到最大限度地向四十五分钟要速度、要效益。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确保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既要丰富,又要多层,还要有效。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该精讲的,话语上决不多说一句,该精练的时间上决不多超一分。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加快教学节奏,严格时间观念,努力使语文教学课堂形成严谨、有效、高效的氛围,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时刻处于“愤悱”的状态之中。

四、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创设教学的

教学具有情感性、凝聚力和愉悦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了,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度,有了波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着意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恰当的时机,不断涌起学习的,使学生感到学习津津有味,能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认知。这样,使他们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善学”,努力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比如,在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绘出“春”“夏”“秋”“冬”“朝”“暮”六幅图画,并且配上自己写的优美的文字解说。这样,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投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之中,经过集体的构思,发挥各自特长,有人绘声绘色地说,有人聚精会神地画,有人神采飞扬地写,整个课堂无不浸入艺术的创作之中。为后面即将涌现的――作品的展示、作品的欣赏、画面的解说蓄势。这样当教学到来时,学生大多仿佛栖身于大自然的诗意中,浸润在一派花香鸟语中。徜徉在艺术的旅行中……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就先给学生播放了一首刘和刚的《父亲》,歌声中那饱含浓浓的父子之情的句句字字,叩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弦,撩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绪,此时此刻,再顺势将学生的情绪诱入新课中,“父亲胖胖的身躯,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越铁道买橘子……”这特写镜头,这款款的深情,无一不重重地撞击着学生的心扉。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将这些镜头再现,就定能涌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背影教案范文第6篇

也许,他骨子里根本就不适合成为老师: 沉默、闭锁、木讷、不善言辞。他曾一度觉得自己像一棵卑微的小草,除了被生活裹挟,一生难有作为。后来居然继承师业,多半还是要归功于他的三位老师。

第一位是他的初中数学老师,刚刚工作,年纪比他大不了几岁。老师的第一节像是在相亲,局促而慌乱,结果被一道几何题挂住了,满脸通红,嘴唇紧咬,急得直跺脚……后来在深夜,他常看到老师房间的窗棂上映出桔红的剪影,而老师的课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有味道……

第二位是他的高中语文老师,个头不高,貌不惊人。可是一开口授课,就震倒了所有人。老师上课手头上从来没有教案,一张口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所有的知识一个挨一个按程序往出蹦,而且诗书满腹,无穷无尽:一个文言词的用法,几十个文句信手拈来,一字不差;讲《红楼》,能一字一句地背出宝黛的原话夹……唯一遗憾的是老师的眼晴永远盯着天花板,从不顾盼他"跪拜"的目光……

第三位是他毕业时的实习指导老师,一位年龄不算大的"老学究",严厉得要命。试讲的时候,他不小心在板书时写错了字,把印度的"土兵"变成了"士兵"。"老学究"勃然大努,一把将他从讲台上拉下来:"误人子弟!",当众大声呵斥道。他羞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现在他仍然不善于表达,不长于交际。在生活的其它领域,并不比一棵草强大多少。但唯独课堂是他不卑不亢的领地。只有在那里面对孩子,他才能从容自如,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他常常想起人生中的三位老师:

从第一位老师身上,他明白,没有人人注定为了什么而生,没有什么事可以一劳永逸。要做要一件事,需要力气,需要劳动,除了勤能补拙,别无捷径;

从第二位老师身上,他明白,专业是每个从事它的人的脸面,要靠努力、能力、实力为自己挣脸,越是专业的事,越要用专注的心去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的尊严;

从第三位老师身上,他明白,"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微言显大义,自己所上的每一课,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与教育关联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妙的存在,需要精心、精致、精确无误。

回想三位老师,他更明白,教育就像掬一捧沙,稍有松懈,良知便会从指间流走。因此,教育人应弯得下腰,沉得住气,方能抬得起头。

背影教案范文第7篇

一、多媒体技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采用声像技术,能够创设出逼真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感官,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高兴,学得开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遇到一些不感兴趣的课文,例如古文、散文等等,就会精神分散、心不在焉。如果这时教师在一旁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不仅听不进去,还会使语文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压抑,长此以往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到的。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学生始终无法提起兴趣,那么学生就无法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让不知从何处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们感到欣喜不已。充满趣味性、生动性的多媒体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瞪着好奇的眼睛,带着兴奋的表情,进入到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之中。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腐朽为神奇,化呆板为生动,声色齐集,图文并茂,光影结合,让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在心里产生好奇、探究、思索等念头。这种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便于让学生接受,从而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如果只凭借课文的介绍,以他们小小的年纪,是很难理解文章中浓郁的父子之情的,即便是教师读得再生动,学生背得再认真,他们也只会觉得那是与他们无关的文字,无法真正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体会不到作者所反映的那种深沉的爱。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领悟,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制作了一组关于背影的幻灯片,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触动心灵、发人深省的图片,给学生观看。同时,我还给这些图片配上了二胡独奏《牵手》《父亲》等曲子。在出示这些图片的时候,音乐缓缓响起,原来还有些窃窃私语的课堂立刻安静下来,学生都盯着屏幕,屏住呼吸,去看那些图片。在图片依次展示完之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整个教室都安静了。这时我对学生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许亲人的关爱是那样的多,以至于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当我们长大后,再看看父母的背影,那略有些驼背、夹杂着许多白发的背影,里面承载了多少爱……”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起来,不仅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深切体会,也在心底涌起了很多的感动。这时我利用幻灯片出示图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面的典型句子,快速、直观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熟悉写作背景,将情感思绪作为铺垫,然后开始课堂教学,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想要了解其中的内容,这样教学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

二、多媒体技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都渴望能够在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内学习,教师如果总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不愿意与学生交流,那么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会使师生之间出现一道鸿沟,产生距离感。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能看到课本中的材料,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却无法收束统一起来。如果教师能够统一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学习,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全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多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使他们主动与老师亲近,主动进行学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事物和具体场面更加翔实地描述出来,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在大屏幕上播放三味书屋的画面,让学生看一看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又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播放泉城济南的四季风光,让学生感受济南的景色。这些内容都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能引导学生体验美感

情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学生情感充沛,有助于他们审视美、发现美、感受美。多媒体教学可以作为师生情感的纽带,以此来渲染气氛,丰富学生感官,帮助学生体验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内容上,多媒体中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视听感;在形式上,多媒体集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学氛围生动活泼,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将学生带入了意境美中。例如,在学习散文《春》的时候,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图片、配乐、视频都融入进来,根据朗诵和讲授内容,随时切换画面,同时播放伴奏音乐。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如同沐浴春风,身处在充满花香、芳草、阳光般的春天里,感受春的气息。在这堂课中,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让学生细心体会、感受,就能让学生感到春天的美丽,感受到作者那曼妙的文字所营造的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氛围。

背影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文 学生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26-01

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因此,学生不爱问问题,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上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当前,我们正处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提问就更显得重要了。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提问,效果较好。

一、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调查显示:92%以上的学生有过向教师提问的意向,但只有30%的学生向教师提出过问题,从来没有向老师提出过问题的占36%。其中怕说错了被同学们讥笑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0%;其中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4%。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有问题不向老师主动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害羞心理,怕同学讥笑,怕老师说笨。总之,就是缺少提问的信心。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如果你对提问的学生不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果你在学生提问题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如果你对其他学生的嘲笑不加以制止,那么,你给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是:问题不好,不该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信心,变得沉默,进而排斥学习。

因此,要让学生多问,首先就要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要做到: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行为。2.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鼓励学生继续说,并认真解答。3.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4.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教师要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的意义,应该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二、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师问生答”,似乎天经地义。然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教师关心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并不一致。教师以为很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未必感兴趣,而学生认为有趣的问题,教师又认为不值一提。这样势必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不利于教学。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要考的重难点内容,而且教学容量越大越好,很少考虑讲什么、怎么讲对学生才更有意义、效果更好。事实上,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学生有所得、有所获的有多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们就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

除了课堂上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外,我还督促学生设立“问题卡”,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要求学生把“问题卡”夹在作业本中交来,或者由我在课前收集卡片,这样我便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同时让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了提问题的机会;对于不愿提问题的同学,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三、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景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的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1.利用课前预习,促使学生提问 在讲新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将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在卡片上,在课前收集卡片,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学生就提出课文内容主要讲父子情,为什么课题是《背影》?朱自清为什么要写父亲的背影等,这些问题既使我的教学有的放矢,更使我惊讶: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比老师逊色。

2.利用课堂讨论,促使学生提问 我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讨论,同学之间互相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同学间提问题,常常不讲究提问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让学生上讲台,促使学生提问 让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师角色,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提的问题更多,效果更好。学生要当好“老师”,学生就必须钻研教材,发现更多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以防被其他学生的问题难住;而其他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也更积极,都想把这位“老师”难住,看"老师"的反应。这样,学生的顾虑少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提的问题也就多了。

总之,多年教学实践使我逐渐认识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学生问的多,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