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快乐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01-01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娱乐活动,“悦读悦美”,让孩子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收获快乐,让书籍伴随孩子的一生,让阅读伴随孩子的一生。

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认真制定了阅读目标: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2、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着力在校园内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经典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让学生陶醉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

我们充分利用晨间阅读和大课间阅读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悦读”,成为学生向往的事情,启动读书主题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

1、荐——“推荐一本好书“主题班会。

结合寒假学生的阅读情况,每生“推荐一本好书”;以小组交流、采访、演讲等形式,学生将自己在寒假所读之书进行交流和推荐;学生带书参与。教师也可交流推荐。

2、捐——捐书。

此活动在主题班会之后。推荐交流之余,以自愿为原则,发动学生向班级图书角捐书,根据学生意愿,做好记录,妥善管理。

3、读——读一本好书。

全体学生拟订“精读一本好书”计划。学生读书计划可在师长指导帮助下确定经典阅读书目。每班学生确定一本好书,按拟订计划认真执行,争取精读好书,品读好书,兼顾博览群书。

4、购——购书

针对读书计划,鼓励学生个人购买自己喜欢、有意义的书籍。购买建议:宜精不宜多。

5、展——“读书美 读书静”摄影、读书小报、书画展览。

以“读书乐”为主题,动手制作读书小报,形式版面不限,打印手抄均可;随时关注读书活动,摄影相关图片,反映班级或家庭读书、藏书的相关内容,格式不拘;也可创作书画作品。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长与子女合作,力求全体参与。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老师除了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自由,才能快乐阅读,悦读悦美。

1、给孩子选择阅读书籍的自由:

先让孩子亲近图书,把阅读当成一种奖赏,表现好可以得到一本心爱的图书;有进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试想,孩子在这样的激励下,怎么会不爱上阅读?

2、给孩子创设适合阅读的环境:

要想吸引孩子阅读,不仅要通过图书本身,更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处处有书,让孩子可随处看到、拿到书,孩子没事做,自然就会去阅读。

3、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必需:

让孩子阅读的目的,是要帮他构筑一个有人文修养的人生,而不是仅仅拿名著塞满他的书箱。所以,应该让孩子觉得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离不开阅读。如果你正要制定度假计划,那就最好和孩子一起上网搜索、浏览,好好研究一下你们要去的景点,预习一下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果你家新添了一条小狗,那就去选几本跟狗宝宝有关的书。如果看到了不认识的植物花草,可以通过阅读来解答疑惑……鼓励孩子利用阅读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阅读成了一种工具,一种本领,一种手段。阅读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4、充分发掘网络资源——开辟学生课外阅读“新天地”

网络就像一座有声有色的图书馆,对于阅读经验和人生体验都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仅仅提供文字材料是不够的。“听”和“看”也可以成为一种“阅读”。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上的音频和视频点播,提供给学生语言(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这种声像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

5、教师倾情参与: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目标;原则;措施;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45-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课外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明确规定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我们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必须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为此,我结合平时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了本班的阅读指导方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阅读的快乐:阅读可以使人抛开许多烦恼,当人完全深浸在书中时,宛如进入一个文学宫殿,驰骋古今跨越地域。在书中辨是非、明善恶,由、书中获得智慧与快乐体验。转贴

2.培养终生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阅读将伴随我们不断成长。好的文学作品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阅读。活动开展,就是要在师生、家长在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培养阅读习惯,为终生阅读奠定基础。转贴于 51论 文网

3.建立学习型班级:读书课程的深入进行也会对学校文化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人人谈读书、人人爱读书、人人去读书的氛围下,学习型班级、文化型学校的建设也在同时进行。转贴于 51论 文网 省略

二、选材原则

教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的帮学生及家长选择和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内容健康有益;2 .学生喜爱;3.贴近学生生活;4.符合儿童心理特征。除此以外,还要组织学生交流购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图书的渠道,提倡优秀图书资源共享。

三、具体措施

(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1.课外阅读课指导读: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课,教者应科学合理的安排:要有自由阅读时间,要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或组织好课外阅读交流会。

2.晨间早读课指导读:每周用一节语文早读课开展读书活动,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集体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等。倡导学生在晨间相互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

3.午间休息指导读:每周四、五中午十分钟时间,向学生开放相关的读书阵地,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让读书成为孩子们午间的休闲方式。

4.每晚睡前放松读;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打开书本阅读,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二)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与管理

1.班级图书角:图书角保证一定数量的书籍,总数不少于100本。图书质量要有保证,陈列书籍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益于成长,书籍类别要丰富。要选出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角的管理,要有健全的制度,严格管理,对学生加强爱书教育。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2.家庭藏书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压岁钱和节约零用钱,为自己添置一本好书的活动,也建议家长在节日、生日中以书为孩子的礼物,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

(三)强化阅读指导交流

1.每月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或学生之间利用阅读课进行推荐,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定期进行读书方法交流,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保证阅读的实效性。

3.上好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同年级老师要加强集体备课,课后加强交流与反思。

4.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使家长与子女互动,学校与家长互动,子女间互动,家长间互动。转贴于 51论 文网 www

(四)充分展示阅读成果

1.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2.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因为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说写是一种信息输出,没有输入,哪来输出?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一、提供平台――拓展阅读视野的基础

我在实践中发现现在的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比教师还要紧张,课业负担重,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阅读的时间。

我提倡启动“每日读书10分钟”工程。如果每分钟读200字,那么,10分钟就可读2000字,一年就可读73万字,六年就可读438万字,这样就可很容易地超过课程标准所定的目标。实施这一工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可以在课堂上进行,30分钟上新课,10分钟用于课外阅读;2.教师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同读10分钟,向师性和可塑性会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兴趣;3.减少作业量,为学生提供时间进行阅读;4.父母监督孩子读10分钟书,这需要家长转变育子观念,树立大语文观,配合学校帮助孩子进步。

在实践中,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教材、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学校图书馆、向他人借阅、社区及公益图书馆。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除了教材外,他们拥有的阅读材料是非常有限的。我曾与许多家长作过交谈,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大学,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题;家长在孩子们的吃、穿、玩、买习题集方面舍得花钱,但为孩子主动买课外读物的并不多。可见,家长的阅读意识淡薄。而在美国,个人藏书不计其数,他们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犹太家庭的藏书平均3000册。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可见,“家庭藏书量甚微”“学校有书不能读”等现象,使得学生阅读资源溃乏。

因此,在保证学生有足够阅读时间的基础上还应为他们提供足够数量的书,建立一个大阅读的平台:1.学校有计划地抽出一定的资金,逐步完善图书馆建设,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大力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2.引导学生进行图书消费,号召学生节约零钱买书看;3.建议家长为孩子添置图书,把买习题册的钱花在课外读物上(提倡一学期最少给孩子买两本课外读物)。

二、生成,张扬个性――拓展阅读视野的核心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读书亦如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赏,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需求。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可创设读书的氛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心得。如我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如读书汇报会、主题读书会、“最美的诗篇”朗诵会、“向你推荐一本书”推荐会、课本剧表演、阅读沙龙、“书”的辩论等,让学生把自己读的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或收获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了启发。

有条件的话每天可设10分钟作为教师专门为学生阅读的时间,称之为“美读时光”。我读过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斯霞的事迹,他们十分得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为全班同学朗读过整本书,而学生对老师记忆犹新的也多是那本书,影响着学生成长的也是老师在班级中大声朗读的那些书。从这些教育家的案例中,我们应该感受到这一方法的确是可行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读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广泛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充分开发和挖掘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我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分成三个层面:1.基本层面:教材中选文的阅读;2.核心层面:名著课程,这部分指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名著和学生能接受的文学名著,旨在使学生接受基本的文化熏陶;3.紧密层面:推荐目录中的100种文学名著,以儿童文学为主,旨在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弹性空间。在这三个阅读层面中,学生最喜欢的首推童话故事书,而男生的阅读喜好更明显,大部分男生都很喜欢科学、自然、侦探方面的书。所以,我在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适当考虑性别差异,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把握,根据自身情况,或进行了解性阅读,或进行美文赏读,或进行批注阅读,或进行探究性解读或进行批判性解读,较好地改善了学生的阅读环境,营造了个性化的阅读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三、指导,优化评价――拓展阅读视野的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起始阶段重在激趣,学生可以随便看什么书,教师不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亲近阅读,从而使阅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逐步让学生读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可以用规定的时间阅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或在阅读时间上作限定。另外与课内联系起来,更能使课内课外相映成趣,起推动作用。

读写要科学结合。信息之于知识,犹如声音之于音乐,我们不能只陶醉于固定音乐的旋律中,却放弃对大自然声音奥妙的追索。因此,我们既要提倡学生阅读,又要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使他们学会阅读,做到读写结合:提倡学生抄写或摘录,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灵感的过程;要让学生努力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心得、谈感受;师生可以共同交流读书情况,这样教师的楷模作用就为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展示读写成果,事先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将读书的成果,比如笔记、习作之类装订成册,然后展示,使学生在交流中相得益彰。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积累;常态化;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73-02

每每翻开学生的测试卷,会发现在“积累”这类题目上学生失分较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对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存在问题――积累面窄

例一:(五年级)今年是龙年,明年是蛇年,各写出两个成语。一些学生只能写出一个。教材关于“龙”的主题单元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个别教师就认为题目超越了教材。

例二:填诗句,要么给诗的前半句,要求填写后半句;要么给诗的后半句,要求填写前半句,内容全部来自教材。这类题也有不少学生不会填,尤其是填写的诗句中有大量的错别字,从而失分也很厉害。

例三:填写关于勤奋和读书的名言。这些题的回答效果也不理想。答案有的是学生自创的,有的是学生凭着零散的记忆写出的似是而非的名言,稍微规范一点的,又有错别字。至于作者,几乎没人写,应该是学生不太清楚。

二、原因分析――关注教材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和复习时只关注本册教材,但教材中没有关于龙或蛇的主题单元,“语文天地”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一些学生平时看书积累少,不会写。

看来,责任在于教师,目光短浅;在于学生,平时阅读面窄,积累过的成语没有及时巩固。

三、应对策略――贵在常态

(一)一点带面

为了让学生广泛积累,教师要提供指导,提示积累的内容,指点积累的方法,让他们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地去积累,以一点带面的方法去实施。

这学期教材第一单元主题是“龙”,除了积累文本中的带“龙”的成语,还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带“龙”字的成语,并交流词意,按“龙”字所在位置归类。如排在首位的,有“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排在第二位的,有“来龙去脉、生龙活虎”等;排在第三位的,有“笔走龙蛇、老态龙钟”等;排在第四位的,有“车水马龙、望子成龙”等。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口头交流,再抄写下来。

以“龙”为主题,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向课外延伸积累,找出带“龙”字的俗语,如“宁当龙头不做凤尾”“二月二龙抬头”等。教师还以“语文天地”中的“初显身手”为依托,让学生积累家乡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学生们通过查资料,了解“龙眠山”名字的由来,了解优质有机茶叶“龙眠春翠”的形、色、味。龙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种,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写写其他生肖的成语,如“鼠目寸光、九牛一毛、守株待兔、打草惊蛇、牛头马面、亡羊补牢、猴年马月、杀鸡吓猴、鸡飞狗走、猪头猪脑”等,学生一边交流含有不同生肖的成语,一边根据自己或家人的生肖说故事。在交流中,他们明白了成语的含义,享受着积累的乐趣。如一位同学的小姨是属“鼠”的,他笑道:“小姨鼠目寸光,我回家好好开导她。”同桌接道:“我表姐胆小如鼠,晚上上夜班,还要爸爸接。”……

二、循序渐进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积累广博的知识,首先必须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让其真正体验“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现在的学生大多具备了拥有各种书籍的优越条件,我们应培养他们选择和筛选的能力,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非常重要,一定要“心到、眼到、口到”,边读文字边想象画面,要动笔写摘要,做批注。

积累是天长日久的事,它渗透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督促检查,分散推进。每天早读,学生集中积累教材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设计背书表,其中有“家长签名”一栏,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班内四人一组,竞争上岗,谁先背,谁就是背书小组长,背得多,背得早,红花多。每个小组形成整体,进行评比,相互督促,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

中午或晚上,可要求学生主动看课外书,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课外书除了自己买的,还可以跟同学互相借阅,向学校图书馆借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画出精彩的词句,分类摘录其中的部分,学会在文本上写批注,写读书笔记。

为了使学生能把平时的摘录消化吸收,每天课前五分钟,按学生座位四人小组交流课外阅读内容。如果热莩ぃ就由一人主讲,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有时每人一句格言,或几个成语,形成惯例。教师也参与其中,适时评价,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活动激励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积累的进一步强化。

开学初,我发现学生们的书写明显马虎,似乎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于是,我利用一节课,把学生的摘录作业本拿来展览,让学生看看同学们都积累了什么,书写质量如何。然后,大家交流积累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得失,当晚以日记形式记录作业展览的感受。这样的活动一举多得。课上,我还提出了这学期的积累要求,不再仅仅是追求“量”,更要注重“质”。每个星期互相检查一次,举行读书交流一次。

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或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活动,或介绍自己喜爱的书,或朗诵经典、散文,或背诵精彩片段、古诗。如学过“龙”字成语后,我在课堂上举行比赛,谁一口气说的成语多,谁就是优胜者。第二单元是以“书”为主题的单元,要求学生为自己写座右铭,背诵关于读书的格言。在活动中,在教师和同学的激励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师生互动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在巩固的基础上运用。

四、学以致用

经常有家长向我反馈孩子在家为写作而烦恼,我脱口而出,是因为平时阅读少,但家长立即进行了否定,说孩子最喜欢看书,每天都看。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有效的积累。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牵肠挂肚,或者胡编、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我们班一直坚持写小组循环日记,把平时学校、班级或家里发生的点滴小事及时记录下来,既练笔,又进行了内心的倾诉。我也从日记中了解了班级动态,了解了学生的心声,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把材料的积累与语言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有了材料的积累,还需要写作方法的积累。如何开头、结尾,中间如何展开,如何写提纲,不同文体之间有何区别,这在平时阅读中要汲取经验。而语言表达也很重要,平时积累的精彩词句如何巧妙迁移运用,习作中怎样运用形象的修辞和成语等,这些都要考虑。

积累是阅读与写作的一座桥梁,同时积累又是阅读与做人的一座桥梁。学生从阅读中渐渐明白,要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拥有乐于奉献的人文情怀。

学生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更浓了,学习效果就更好。只有常态化的有效积累,才能达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1.拓展阅读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中对小学六年各学段要求的阅读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材为基木依据,积极拓展与语文教材横向相关、向纵向深入的阅读内容,有效地将小学语文教材阅读和拓展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堂阅读教学得到及时补充和延伸。

2.拓展阅读空间。拓展阅读空间,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拓展阅读资源,拓展深厚和广博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使阅读更加广泛,提高阅读效率。

3.拓展阅读方式。随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此,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拓展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使阅读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课外阅读,丰富阅读内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一本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视野,学生阅读的书多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如果小学的语文老师把学生的视野只是禁锢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没有其他的一些课外阅读,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想老化,和别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退化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所以小学的语文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做一些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素质也就提高了。老师要给学生明确地讲清阅读的积极作用,并引导学生科学地阅读,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老师讲课本的时候要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

2.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及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鼓励他们以阅读会友,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掌握有效的阅读规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可以对自己的阅读内容进行生动地复述,也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内容改编成小品或话剧,进行表演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得到了教育、提升和进步。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开拓阅读的热情。

3.组织活动,展示阅读成果。采取多元化途径开展读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享受快乐阅读。首先,定期展开读书交流活动。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结合孩子们的心身特点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全员参与、积极展示风采。活动要遵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师生一起享受彼此带来的阅读乐趣,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发展。其次,多举办亲子活动。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经常举行亲子读书活动,不仅能为孩子们营造更温馨的阅读环境,还增长了家长与孩子们之问的互动情感。在国外亲子阅读活动是十分流行的,我国政府及教育机构也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来落实。再次,开展阅读成果比赛。为了让孩子们主动阅读,体验拓展阅读带来的成功,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手抄报比赛……让孩子们在比赛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激发他们深层次的思维潜能,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此外,此类活动还可以发挥榜样作用,一个小明星带动一个班级,营造越来越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

4.开设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开设一些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能够自由、主动地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的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讨论、研究,创建一个科学的、符合学生的阅读交流活动,并积极地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活动中,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赛,并有丰厚的奖励作为回报,让全校师生都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在阅读的同时,学生和老师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沟通,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问的感情。所以,学校要多设一些课外阅读活动,让全校师生都感受阅读的快乐,创建一个温馨、快乐的书香校园。

三、结语

语文拓展阅读在今天的新课改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地拓展学生的阅读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注重拓展阅读的开展。

参考文献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书香班级,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班级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开阔学生视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四、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塑造人生。

五、活动方法要求

(一)构建阅读体系

1、制定读书计划书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计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

(2)每个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计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组织一次“读书计划书”展示活动。

2、制定阅读序列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顶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合理规定学生的阅读量:一学年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编制阅读书目,合理选择读物

不同学生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较成熟,阅读速度快,识字量较多,因此可选择中长篇文章。

(二)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建立三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读物,建立个人小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根据班级小书库的图书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出较佳小书库。

(3)图书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每月三次)。提倡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贴”,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每周二、四、五的早读课为规定阅读时间,由读书管理员组织,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读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较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者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2)每天利用语文课课前两分钟背一首古诗,每周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3)每学期定期组织召开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

(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2)班级定期组织评比优秀读书成长册。

2、出版读书小报

(1)学生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两期“读书小小报”。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二、目标与要求实施小学“读书、写字、诵读”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逐步形成认真读书,善于写作,规范汉字的行文书写的文化氛围。

三、方法与措施: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开发校本课程,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着,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一、二年级写填空式读书笔记,

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

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2、加强图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学生报刊读物种类多,数量足,不少于5种,班级各类报刊累计不少3份;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学校要有专用阅览室,力求面积足、采光好、布置美。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开辟“跳蚤”书市,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

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书籍记载

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书籍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从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2本图书,订阅1份报刊(必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着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写一幅字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小书法家”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各部门要狠抓计划落实工作,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提升。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

6、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时空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创设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利用校园空间,合理设置阅读文化环境(如廊道文化、阅读墙、标语牌、宣传栏、校园花木文化、班级图书角等)

2、建立健全班图书管理体系,每班配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收发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和同学们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配齐班级的报刊,建立健全报刊管理制度。

(二)常规性过程管理

1、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

2、使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3、定期开设“语文名着阅读讲座”或“名着欣赏讲座”。

4、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5、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活动、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6、定期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

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

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开辟三大阅读时空:

(1)充分利用《阅读与写字》这门新课程,在比较正规的时间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导方式,例如:开启词句百宝箱、美文美段赏析、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2)充分利用早读、午间、课前五分钟、放学十分钟等零散的阅读时间段,培养语文值日生,开设晨曦书简,带领学生欣赏优美词句段或古诗词,使阅读时时在、处处有,使学生天天采到果实,寻到宝藏,及至打开知识的大门。

(3)发动学生把好书带回家,和家长共读一本好书,开辟出家庭这块阅读的馨香乐园,使阅读成为家庭的一种习惯,使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开展交流活动。例如,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谈谈读书心得。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同时,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供大家欣赏。

4、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开天辟地》后,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5、利用板报和每天诵读《日有所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做书签、古诗文诵读、绘制读书小报、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具体安排3月份: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广泛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让学生懂得“我的眼睛因好书而明亮,心灵因好书而澄清,品德因好书而高尚,灵魂因好书而纯洁。”

学生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根据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多集中在课内阅读上,课外阅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层面来讲,课外阅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温家保同志强调:“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文化的传承、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像一把钥匙,为人生开了一扇窗,可以使孩子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那么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谨慎选择孩子爱读的课外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人的精力有限,孩子的时间宝贵,为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从最有价值的书中汲取营养、教师和家长要谨慎选择装帧精美、色彩清晰逼真、内容健康、质量过关的图书。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日,以及QQ群、微信圈向各个年段的孩子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名著和童话应该作为首选。因为名著和童话都是经过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内容丰富,语言精妙,可以从品德、知识、美育等多方面供给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帮助孩子掌握丰富的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正如文学家余秋雨所说:“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宽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著名的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指出:“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从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同时,教师和家长自身也要热爱阅读,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1.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教师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身心发展需要,并结合本年段的读写需要,推荐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

2.课内阅读引领课外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孩子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带动孩子课外阅读,做到课内教学引领课外阅读,课堂内外相结合,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比如学了课文《开天地》,推荐课外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中外民间传说、《一千零一夜》及相关书籍;教师可以抽出一天或几天早读时间,引导孩子在早读课时进行朗读,同学之间交流读书感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让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和读懂的道理讲给父母家人听。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增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孩子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孩子会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外阅读中。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和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对孩子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进步及时表扬、奖励,让孩子信心满满。比如可以在班里定期评比“小书虫”、“小博士”等,让人人争当爱读书的好孩子。

通过这些生动的形式,让孩子主动参与阅读,爱上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很大帮助。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要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1.学会精读和略读。

要学会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灵活地运用精读和略读。要让孩子知道拿到一本书应该先翻阅前言和目录,也就是略读,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选择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再进行精读,这样省时又高效;读报纸时,应浏览标题、导语,如果真正是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材料时,想要进一步了解详细内容,再进行通篇精读。

2.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常用的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有:⑴批注,对阅读的重难点划记号,作注释,写批语;⑵勾画、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⑶札记,读书后记下阅读心得。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即可以帮助孩子记录大量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也可以顺手练习写作。

3.摘录好词佳句,建立“采蜜本”。

教师在课内督促,家长在课外配合,鼓励和督促孩子建立“采蜜本”,让孩子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积累自己在阅读中的点滴收获――一个没有见过的字、词、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个典型的事例,以及读后瞬间的灵感火花,以备作文所需,写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4.及时交流,帮助孩子提高。

教师在读书课上,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向小组或全班同学交流展示“采蜜本”,帮助孩子体验发现、收集、积累的乐趣,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身心的提高,从而充分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孩子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四、创设展示表演机会,升华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家里,家长和孩子读完书后,可以根据书中的故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家长要肯定孩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学校,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或班级,定期给孩子创设展示平台,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孩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课内外阅读成果。

1.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等,可以通过在全班集体讲,或者先在小组讲再全班评比的方式,评选“小诗人”、“故事大王”。

2.通过课本剧表演或课外阅读故事表演,让孩子将身体和心灵都参与到故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孩子们可以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从而变被动的父母、老师“让我读书”为“我要读书,我爱阅读”。

五、亲子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成长的每一次起步、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可以说,孩子的无数个微小的进步无不缠绕着父母绵密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