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传达贯彻,雷厉风行

一是传达快。全省会议结束后,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立即将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13日,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扶贫和移民办将会议资料摘要成文,下发到全市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要求全市认真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切实领会会议及《决定》精神。二是形式活。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先后召开了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和全体干部会,系统学习了省委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的讲话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号)文件精神。三是效果好。九江市根据中央和省有关精神,立足实际,在广泛开展讨论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起草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

二、安排部署,立竿见影

一是突出一个早字。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深入,在第一时间九江召开了全市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6月30日,九江市委、市政府在修水县召开全市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会上明确提出“一个率先、三个明显”的工作目标。二是突出一个新字。为确保《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接地气、可操作、有创新,结合九江实际,九江市创造性的提出了“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三是突出一个实字。在落实全省会议,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决定》精神中,九江市始终坚持不走过场,不图形式,在起草《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先后改稿30余次,文件先后3次征求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各县(市、区)意见建议,收集意见40余条。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精准扶贫 路径选择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识码】A

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多年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扶贫理论的重大创新。精准扶贫理论是所提出的思想理论,关于精准扶贫理念的创新和实践,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贫困内涵的重新认识与重新思考。

从现阶段我国扶贫的形势上来看,文化精准扶贫仍然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块“顽石”,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同时,文化精准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高度重视文化扶贫的内涵和功用,用文化扶贫来丰满精准扶贫工作的羽翼,进一步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 以文化为载体,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

精准扶贫指的是根据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农户实际生活状况的不同,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政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导力量,同时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特征、当地民众的致贫原因以及当地市场需求,优化扶贫计划,使他们脱贫致富。结合相关概念,文化精准扶贫是指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以文化为载体,改变传统的扶贫思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

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旧任重而道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些地区有时会出现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甚至“脱贫后比原来更贫”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贫困地区的精神生活匮乏,无法塑造出一个完整的精神家园。以往我们都是从物质上大力扶贫,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考虑到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总结历来的扶贫工作,在贫困地区进行文化扶贫,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了文化道德水平,更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精神上引领群众的港湾。因此,扶贫开发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大力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使贫困地区的人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增强文化精准扶贫的新动力

内在动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核心。首先,我们要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生活变好的希望。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一直是人,关键在人民群众有没有脱贫的信心和向往。现在我国某些贫困地区的群众依赖思想较严重,没有立志脱贫的信心,更没有自力更生的决心。其次要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深化扶贫开发,尤其要重视文化和教育工作。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滞后,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从国外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过向贫困群众提供教育的机会,来让他们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从根本上脱离贫困。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其综合素质,是阻断贫困传递的有效措施。

精准扶贫也需要外在动力。首先,我国地方政府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在需要上级政府鼎力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地方干部的真抓实干,把脱贫看作自己的分内之事。要定期给基层干部召开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加强舆论引导,使基层干部与群众共同携手努力。其次,当下的扶贫开发工作较为复杂,做好自身的工作是前提,相P的宣传教育也必不可少,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素质是关键。此外,还要加强贫困地区道德建设,让群众逐渐理解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易,并给予该工作更多的帮助。要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必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要落实中央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文件,拓展基层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做到以现有的文化扶贫工作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短期、中期、长期计划结合起来,做好相关规划,了解群众想法、尊重群众意见,设立阶段性的文化扶贫目标。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探寻脱贫新路径

未来我国在大力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关键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发展文化产业应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入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狠抓薄弱工作,保证群众的文化权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精准扶贫,本质是依靠文化的力量,带领群众脱离贫困。这就需要发挥好贫困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文化风貌、资源特点,通过文化扶贫,为本地扶贫工作打开一个新局面。

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要突出重点文化项目的引领作用。走文化扶贫的道路,要做好一批文化惠民的重点工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多向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输出优秀的文化产品,让群众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文化惠民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组织艺术队演出、放映红,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从而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整合文化惠民的相关要素的同时,还要懂得推介宣传文化惠民项目,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有实力的实施单位,使项目能真正惠及群众;完善相关项目的政策配套服务,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 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文化扶贫工作上同样要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增强不同地域之间文化扶贫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某些地貌相近、地缘相邻的区域内,可以借助地方特色,发展独有的文化产业。在适当的地区建设文化基地试验区,通过聚集效应,参考当地资源特征,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集群,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还可以建设有当地风貌特征的村镇,比如,可以以美丽新村建设为模板,建设一批特色村镇。再如,在一些文化悠久的地区,以独特的文化记忆为依托,在历史文脉上做文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特色乡镇;还要将文化旅游线路充分融合进当地特色品牌之中,可以在红色文化圣地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旅游线路。文化惠民的内在要求就是将地区优势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

文化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路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文化资源是一种无法用物质衡量的财富,对文化资源有效利用能产生较好的收益,如果利用不善的话,就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前提。要帮助困难群众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状况,并且充分动员群众改变自己的现状。不但要利用现有文化,更要在尊重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新,发展新型的适合时展的新文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政策上的引导和当地政府发挥作用,要统筹相关部门的职责,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整合当地群众、社会和市场的力量,营造市场秩序良好、群众主动性强的工作格局。

综上所述,文化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帮助群众脱贫任重而道远。针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创新传统的扶贫方案、采用文化精准扶贫这一具有时代特点的扶贫方法,在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结合之下,找出实现脱贫的路径选择,就能做到真正惠及扶贫对象。与此同时,社会各界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敢于挑起重担,面对困难不退缩,坚定扶贫的信心,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县**片区、**片区、**片区、**茶业集团以及**县**片区、**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工作思路,要坚持“五条途径”,加快精准脱贫步伐。要把关于实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的原则和要求在河南具体化,坚持“转、扶、搬、保、救”五条途径,在精准脱贫上出实招、见真效。

一是向城镇转移就业脱贫。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把产业集聚区等载体作为吸纳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增加就业岗位,使更多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转移到城镇落户,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脱贫。把扶贫开发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与发掘农村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或产业工人,实现就地脱贫。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摘掉贫困帽子,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四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的条件没有脱贫可能性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五是扶危济困脱贫。对那些遇到重大疾病、恶性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性灾祸可能致贫返贫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急和社会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恢复和保持正常生活。

郭庚茂强调,要落实“五项举措”,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一是实施知识技能扶贫。要把职业技能培训做好,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能因为没有文化而使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实施合作带动扶贫。重点解决好“进得去”“接得上”“连得紧”的问题。“进得去”,就是贫困农民能够实现与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主体的合作,把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纳入生产组织体系之中。“接得上”,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完善提升农村市场体系,使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方便快捷进入市场。“连得紧”,就是要解决好贫困农民和合作组织的利益联结问题,防止“两张皮”和“倒输血”。

三是实施财政金融扶贫。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贫困人口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和一起来看看吧

为贯彻落实省、州、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奔小康”的目标,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十大行动”的政策要求,根据“瞄准特困对象、实行低保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细化目标责任,将社会救助与扶贫制度有效衔接,做到社会保障工作与精准脱贫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行动同步。现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落实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一)健全工作机制,社会保障扶贫工作有序开展。为确保社会保障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按照县委、政府部署,经党组研究,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牵头,相关股室具体承办的的社会保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历年来,制定印发了《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方案》和《社会保障扶贫工作计划》,对全县脱贫攻坚社会保障扶贫的对象范围、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政策措施、资金筹措等作出规划和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举措。

(二)强化操作程序,确保低保兜底“两线合一”。为确保“两线合一”,坚持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和定期核查制度,完善低保进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镇审、县定”的低保工作程序,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核查,做到“家家到、户户落、谁入户、谁负责”,确保对象准确,情况清楚。经扶贫移民和民政局多次比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属于政策兜底的已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2018年-2019年8月,农村低保累计保障人数30484人次,累计保障资金508.95万元。其中:2018年农村低保累计保障人数19956人次,保障资金332.6126万元;2019年1至8月,农村低保累计保障人数10528人次,保障资金176.3374万元.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实现了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

(三)落实残疾扶助政策,确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到人。为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使党的惠民政策及时落实到群众手中,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助推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对符合发放生活补贴对象的残疾人由乡镇初核,残联复核后,按照生活补贴逐年提高按月发放的规定,已向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足额发放生活补贴。2018年1月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339人次,发放生活补贴78.331万元,其中:2018年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720人次,发放生活补贴45.76万元;2019年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619人次,发放生活补贴32.571万元。同时,已向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一级残疾对象按照每月不低于100的发放标准,二级残疾每月不低于70的标准共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25.422万元,其中:2018年为8429人次,发放重户补贴70.208万元;2019年1至9月为6644人次发放重户补贴55.214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低保保障对象的界定存在困难。一是个人收入不好确定。除农业收入外,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打零工是随着季节、市场行情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计算方法。二是调查取证存在问题。尤其是对于家庭成员在外务工情况,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农民会隐瞒一些收入来源,这对最终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一定影响。

(二)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难度较大。由于我县贫困对象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摸底准确性要求高,贫困户真实收入情况核定工作难度大,加之我县因灾、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现象突出,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返贫对象纳入低保保障范畴,导致需要救助的返贫对象不能及时予以救助。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民政局认真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汇总情况。城乡养老保险局、县残联要切实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将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的重要议事日程,集聚力量和资源,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工作衔接,加强工作督查督办,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问题。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一、基本情况

略。

二、分析情况,压实责任

根据我村实际,进行入户调查、走访、摸底2014-2018年登记的xx户xxx人贫困户分成三大类,一是因病因残缺乏劳动力的;二是精神病、呆傻丧失劳动力的;三是因灾因学致贫的。针对每一类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精准扶贫方案:

为使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村委会“三委”一班人将压实责任,强化“五个一”工作措施抓落实:

1、每一个村干部负责两个组,结对帮扶贫困户xx户。

2、每一个党员干部负责结对帮扶两户贫困户。

3、每一个贫困户制定一个扶贫明白卡,明确帮扶信息。

4、每一个季度检查一次,督办结对帮扶工作落实情况。

5、给每一个贫困户落实一个就业岗位和产业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

1、严格程序、化解矛盾。我村严格按照省、市、县、镇要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工作流程,认真完成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对因个别家族势力明显或其他原因选出的不贴合条件的农户,驻村工作组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核实,坚决取缔;对民主评议结果持有异议的个别群众,负责做好调查核实和解释工作;对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全村通报。由于政策宣传到位、程序执行严格、群众工作做细,杜绝了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行为的发生。

2、建档立卡到户到人。按照“建档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全村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在2014_2018年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xx户xxx人(其中2014年至2016年贫困户脱贫x户x人,2017年贫困户脱贫x户x人,新纳x户xx人,2018年贫困户脱贫x户x人,截止2018年底已脱贫xx户、保留户xx户xx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村、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3、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走基层、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和“走基层、结穷亲、交富友”活动,区属单位,镇直机关、各单位、村等帮扶责任人员,组建了驻村工作队,每名干部至少帮扶3-5人,形成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4、加大对特殊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工作组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并结合村委会的实际情况,落实帮扶政策,明确责任人。对于特殊困难的贫困户给予特殊照顾,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脱贫,还在思想上甩掉贫困的帽子。

5、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专项到位。我村严格执行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措施和项目资金报账制的规定,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道关,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亲厚友,坚持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健全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监督上,实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监督功能,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保证了扶贫项目资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四、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通过扶贫项目建设,成效显著。1是扶贫资金投入创新高,今年以来共争取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00余万元。2是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潜力明显增强。通过渠道、道路、畜牧、扶贫危房改造等项目的整组推进,农户的发展意识得到了增强,初步构成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优势互补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构成了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3是通过扶贫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透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村组道路、渠道、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

(二)科技培训及劳务输出。紧紧围绕“培训是基础,输出是关键,服务是保障,致富是目的”的工作思路,以“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重点,采取政策激励、引导培训、协会组织、能人带动等办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外输转。截至目前全村共输出劳动力1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2320万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以来虽然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本公共工程依然相对薄弱。从基本公共工程上看,村委会地处半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抵御不足,抗全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二是人口素质较低。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认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脱贫任务较重。三是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办项目资金和各区直帮扶单位的支持,自筹资较为困难。

六、下步工作措施

1、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方案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和全省“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的重大机遇,围绕“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以干部驻村帮扶为切入点,精确瞄准贫困群体,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为推进村全面小康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新居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4年村减少贫困人口21户68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

三、工作任务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明确1人驻村,确保69户贫困户有1名帮扶干部。要建档立卡。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要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要算好帐。以户为单位,了解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帐、经济帐,找准脱贫致富路,“一户一策”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

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围绕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布局,针对村和贫困户实际,按照市场需求,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领群众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覆盖到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产业扶持到村到户。2014年,计划种植红薯700亩,玉米500亩,稻谷1000亩,同时发展家庭养殖,计划每户养鸡10羽,养猪2头以上。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的资助力度,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进一步加大贫困学生家庭救助力度,力争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以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卫生进家庭”等活动为载体,着力改变群众传统生活陋习,树立文明卫生新风尚。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确保年度拟减贫且有劳动能力的每个贫困户至少1人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能。

4、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仍未参加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对已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进一步提升改造,完善功能、美化环境。

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推进小康创建水、电、路、讯、房计划为抓手,引导和支持农户改厕、改圈、改厨、改灶,建沼气池、文化室、宣传栏等,改善村生产生活环境。按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探索建立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新建和改造村水源点和供水管网,解决全村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进电网升级,实现一户一表率100%,农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5%;硬化部分社道路、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力争将村打造成为文明示范村。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协调到位。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要积极争取各类帮扶项目,加强与项目涉及部门的对接协调,统筹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镇政府、村“两委”是项目组织实施的主体,协调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2、帮扶措施到位。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实施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边远贫困人口实施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协调民政部门实施社保兜底。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3、质量和资金的监管。坚持从设计、材料等源头抓起,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口,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违规违纪行为,保证建设质量。要强化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一、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

创新教育工作思路。坚持“两条腿走路”办好市域教育,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市级教育咨询投诉服务中心;二要坚持抓住根本,从县级党政领导、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宣传九个层面开展工作。

创新教育治理体系。完善市域教育治理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从“正确引领教育方向、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落实教育投入政策、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建立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多举措改革。

创新校长队伍管理。加快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推进“提升千名校长、打造教育强市”工程,从严管理每一位校长,落实好校长履职考核制度。

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招聘引进、培训培养、从严要求、提高待遇、转岗退出”管理体系。实行教师发展行动计划,成立教师发展中心。

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扎实推进中考改革,提高示范高中招生名额定向分配到薄弱初中的比例,在中考中增加生物、地理、艺术等科目,统筹普通高中和职中招生比例。完善义务段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实现100%的公办小学划片免试就近入学,95%以上的公办初中划片免试就近入学。

加强学生创新教育。开发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在校园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提供创新平台,因地制宜探索。提高参与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参与性、全体性、体验性。

二、以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均衡

补齐教育结构短板。①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大力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县域内中职资源整合和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③加强特殊教育发展。④重视发展家庭教育。⑤规范教育培训机构。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促进城乡校际均衡。实施“千校达标”工程,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实施义务段大学区制管理改革,推进高中学科研究指导中心建设,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充实乡村教师队伍。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内容、途径、保障为一体的德育体系,成立德育研究中心。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丰富中小学生课程选择,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探索成立学校中层建制的体育艺术中心,开展常规性体育艺术比赛、校园艺术节等。

三、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

营造绿色教育生态。相继推进正风肃纪、推进依法治教、优化教育结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大力建设绿色校园。通过高层次的绿化设计,提升校园的绿化水平,实现四季有绿、鸟语花香,营造浓郁绿色校园环境。

培养师生绿色观念。加绿色教育,培养绿色行为,实施绿色评价,推进绿色生态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

树立开放理念。办学校、办教育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教育领导者、学校领导者,应该把“对外开放”作为市县教育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思路,以更宽阔的胸怀和视野主动对社会开放,深化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扩大教育交流。成立市级教育对外交流中心,积极衔接做好对外留学、师资交流以及与省内外兄弟地市的交流学习工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举办中外校长“课程改革论坛”等。

五、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实施教育精准帮扶。①建立从学前到大学的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精准识别统计贫困学生,大力向社会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实施从学前一年到高中阶段13年免费教育,确保每一个孩子都不因贫困而失学。②精准扶贫人口中的幼儿,优先安排在公办幼儿园上学。③建立精准帮扶制度,对精准扶贫帮扶的学生从学业指导等方面加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