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题目一】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调查研究

1、十报告精神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2、关于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的调查

3、新形势下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调查研究

4、理想信仰问题调查研究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2、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研究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

5、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6、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7、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建设研究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查研究

2、十二五时期经济运行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报告

3、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4、民间金融问题调查研究

5、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6、中国品牌战略研究

7、房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8、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研究

1、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2、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网络群体事件发展动因及演化机制调查研究

5、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调查研究

6、新兴媒体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7、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

8、地方民生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文化建设研究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2、文化民生工程实施路径调查研究

3、旅游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4、动漫产业升级的调查研究

5、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调查研究报告

6、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7、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8、文化品牌与文化精品调查研究

9、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调查

10、关于农村小学资源整合问题

11、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12、关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问题调查

13、农民工创业问题的调查

【题目二】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故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熟悉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题目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进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本身上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调和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题目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题目。

10、当地农民收进与农业生产结构调剂的相干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情势下当地低收进群众生活保障题目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题目。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题目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存在的突出题目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进步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进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题目。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进步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态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目、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目、结构、工资水同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题目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充裕劳动力或下岗失业职员就业状态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进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态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态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进学率、失学率、停学率情况调查。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要做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你们知道怎么做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农民家庭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真正实力的不是所谓的GDP,而应该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颁布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税的免除到按亩的补贴,都让我们广大农民的家庭负担大大减轻,当然这只是国家对刺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农村医疗保险等等,这些都为农民是实现增收解决了许多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篇。

在本次调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仅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这个范围内,有54 %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这个范围内,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了3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就前几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对农民而言赖以生存的农业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33%,52%家庭的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3000这个范围内。对那些人口多的家庭这点钱如果人均下来就真的没多少了。调查发现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来源加在一起才占总家庭的10%。 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的热潮高涨,我们农民们也意识到了守着那“一亩三分的”是多么的没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挣钱的最佳途径,也成了大多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当前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上涨,种子、农药、化肥等的价格也提高了很多,这就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又加上农民现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们对农作物没有很好的养护导致了农业产量下降,这样农业方面的收入就没剩下多少了。其实无论怎样,单纯的种植这种作物是无法获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

二、农民的生活消费。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这主要是些年轻的家庭。对于那些年龄稍微大点的人他们主要用来维持生活,这部分的家庭占到了15%,因为他们子女的事差不多都办完了,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牵挂了,现在只要慢慢地赚着钱花着撑到自己么有能力时候有子女赡养了。他们都没有想到为自己以后养老,在这里人有能力的时候都全都是为了孩子到老的时候就依靠孩子了。 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选择了“其他方面”,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办喜事方面的,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刚成年的孩子。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结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的房价是那么的高,即使在农村可能没有那么的贵,但对于仅有定点收入的农民来说这也算是一笔超大的开销了。 虽然现在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还是有66%的家庭感觉经济有点紧张,这些多为子女比较多的家庭,还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毕竟医保在我们那里还没有实行起来。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满足,仅有2%的家庭认为生活富足了,毕竟离小康水平还有一段距离的。 对于比较担心的问题93%的家庭都选择了收入没有保障,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人都处在失业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没保障有时候不要把身体搭进去就好了,在家里的人就只能盼望着能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而近年来的气候异常的很难有风调雨顺了。其他选的较多的是“家里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顺”,“治安状况不好”,关于农业方面的几乎没有人选择,或许他们真的感觉种地没什么前途了吧!

此次调查的分析,总体而言,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过着艰苦的日子。这次调查不够全面,也不具有太强的说服信,没有佐证和足够的资料,但是这是农村真正的实际情况,没有夸大也没有虚假的成分。实现农民收支的平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够使农民更快地迈上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调 查 人: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二祁集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 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3日

2、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家长(家长到会率98%)

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到有效卷487份,无废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2.5%,大专学历占10.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4.7%。

2、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条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为1000——2000元)为主,贫富两极也占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9.1%,在2000元以上的占24.3%

(二)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情况: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1)经济投入:家庭订阅杂志、报纸一份以上占3.1%;每月给子女购买课外书3本以上占22.6%。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37.5%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1)家庭教育的理念:72.1%的家长认为对子女严厉,要求严格,孩子听话;71.4%的家长认为谁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不听谁的话。

(2)教育子女的途径:以生活经验、随时随地教育为主的站96.8%,3.2%的家长从书、报、电视中获取教育方法。

(3)督促子女看课外书的方法:鼓励的占28.1%,采用物质奖励的占42.7%,引导的占13.4%,进行陪读的占16.8%。

(4)在家进行英语、家庭辅导的占12.7%,在家进行钢琴、电子琴辅导的占

8.3%。

由母亲承担的占68%,由父母一起承担的为24%,父亲单独承担的占3.6%,祖父母承担的占4.4%。

(5)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东西)占58%。

(6)20.6%的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

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观念、方法日渐成熟,普遍认识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方法越来越多。但仍表现出对孩子智力学习重视的倾向。

3、特长培养情况:

23.2%的家长让孩子参加青少年活动活动中心的乐器、书法、英语、绘画辅导班。

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兴趣专长较为重视,兴趣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特长培养的投入较多。

4、家校联系情况:

100%的家长希望每学期与老师沟通1次以上,联系方式一发短信、打电话、利用网络、写便条、上门家访为主。说明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同时也反映出家长把教育寄希望于老师、学校的心理。

四、措施与对策

1、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议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不断接受新知识,接纳新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2、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建议家长多学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对孩子要尊重,但不是听之任之;要管教,但不是独断专横。对孩子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细心观摩孩子,发现有异常要及时想办法给以处理。

3、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是子女教育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道德爱好、习惯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议家长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多与学校保持联系,从而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自身也适当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创造家庭学习的良好氛围。

4、加强家校联系。

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但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优势。学校应加大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给家长教育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形成校——家教育阵地,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教育环境。

五、对学生家庭教育调查现状的思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强有力的辅助和补充。以上资料和数据表明,学生家庭教育情况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容乐观的一面。

第一:总体住房比较宽敞,能给孩子一个比较宽敞的学习环境。70.9%的家庭居住的是2-3层的自建房,是独门独户的住房,这样的住房有利于孩子相互交往,增进交流与合作。将近50%孩子能相互串门,这能增进孩子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孩子的合作交流。55%左右的孩子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比较强,38%的孩子一般,只有5%左右的孩子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较弱。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1.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方面,为了提高本课程的师资队伍,经系学术和教学委员会讨论,在学校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系引进了两位本课程的专任教师,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主讲社会研究方法论;另一位是**,主讲调查统计分析部分。另外,我系还专门招收了一位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博士生,目前该博士生正兼职讲授我系新闻系相同课程。总体来说,本课程的师资建设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师资队伍扩大,从立项时的一位专任教师增加为目前的三位专任教师;二是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三位专任教师中有两位具有博士学位。

2.教学内容。为了使课程的应用性更强、更适应于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我校学生的实际,在大量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经课程建设组的多次讨论、经过教研室和系教学委员会的同意,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根据20**年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社会学专业十门主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本课程严格按大纲要求执行,内容科学严密、信息量合适。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研究方法论部分的教学内容,鉴于方法论对于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本课程增加了社会认识论、社会理论与研究等内容;二是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这一点在后续再述;三是增加了应用性强的内容,如目前正在中国兴起的电话调查、市场调查、民意测验等内容;四是多次调整了课程体系,课程从原来的20章,合并调整为目前的四编十二章,课程体系更合理、结构更清晰。

3.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都非常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结合社会学学科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选题论证能力、问卷设计能力、访谈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的提高,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在课程建设与改革后,课程探索出了一条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可行性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方面,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的限制,本课程的课堂调查让学生全程参与,学生从选择调查研究题目到研究假设的操作化、问卷设计、调查访谈、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都必须提交相应的作业,如20**级学生的《大学生闲遐生活调查》、20**级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20**级的《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调查》、20**级的《大学学生干部角色意识调查》等调查项目。与此同时,本课堂还组织学生参与大量的破例实调查活动,如《**市公民道德现状调查》、《高校女知识分子调查》、《妇女生理与心理健康调查》、《**地板市场状况调查》、《**社区福利建设模式研究》、《进城农民工状况调查》、《中国城市社区福利调查》、《**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小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师范大学党员基本情况调查》。

我系建有**区常二社区、**市戒毒所、**区社会福利院、洪山区珞南街办事处、**省少年犯管教所等5个固定的挂牌社会调查实践基地;拥有相对固定的**省劳动厅、**省监狱管理局、**省少年犯管教所等相对固定的社会调查实践基地6个;同时,我系还与**大学社会学系、**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按“集体建设、分头管理、共同使用”的原则,已共建社会调查实践基地15个,这些社会调查实践基地的建设完成能够充分满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实践需求。我系自办的学生刊物,至今已正式出刊6期(试刊1期,正刊5期),每期我们都将它寄往全国所有的社会学系,是我系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发表调查报告和实证调查论文的重要园地。

另外,由于本课程基础较好,20**年底,校教学委员正式批准本课程进行基于网络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立项建设,目前已完成课件的脚本制作,也已通过第一阶段专家的验收。目前正处于试用阶段,新开发的课件将使教学效果更好、互动性更强。

4.教材建设。20**年4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编印了一本简易教材《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它在结构和内容上已经非常完整,并在现有众多教材(偏重介绍西方主流方法)的基础上有较大创新,突出了社会调查中国化和本土化这一特色。但由于该学期教学的需要,我们只对普通教材忽略的地方(特色部分)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其它地方则相对简略。20**年9月至20**年12月,我们已将该简易教材扩充成一本完整的自编教材,目前正在试用,且已列入我校出版社系列教材出版计划(光明日报已刊出消息),准备经过今年暑期的最后修订就正式交付出版。

20**年9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组织编印了一本教学参考资料《社会调查选题参考》。它收集的选题均以本科生个人或多人合作能顺利完成、关注热点问题为原则,共分: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青年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六个主题。该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印,使我系学生社会调查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操作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0**年暑期,经过建设小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我们正式建成了本课程的《试题库》。20**年1月,我系建立了一个拥有大中小型学术调查、国际合作调查、市场调查、电话调查以及学生自己组织的调查所使用过的全真《问卷库》。这两个子库是我系《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20**年4月,我系将多年收集的调查数据分类整理,建立了一个《SPSS教学数据库》。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现状;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G812.17(241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185―03

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健身健美产业逐渐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已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市场力量。健身经营中的硬件(场地选择、投资)和软件(各类指导员及经营项目)关系着经营管理效益,因此为行业内人士普遍关注。通过对西安市健身相关的调查,为健身健美产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和产业的管理者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1.2 调查法 以随机形式对西安13家不同规模的健身俱乐部进行间卷形式调查,其中发放问卷253份,回收有效试卷237份,有效回收率为93.68%。

以随机形式对指导员发放问卷53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94.25%。

以随机形式对学员发放问卷803份,回收有效问卷776份,有效回收率为96.7%。

2 结果与分析

2.1 健身俱乐部经营中的硬件环境分析 健身俱乐部活动,主要是运用健身场地(包括健身中心,健身会,健身健美俱乐部等)健身器械等,向消费者提供有偿健身健美服务和技能传授为主要内容,井借助一定的健身健美场地、器材和健身俱乐部环境,设施通过指导员及其他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使健身健美消费者达到身心的满足,从而使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井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其健身俱乐部的硬件(地域、投资等)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2.1.1 健身俱乐部的地理位置会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段人流量,服务半径和服务区内的消费水平。交通便利、健身人群相对比较集中或人流量较大的地段兴办健身俱乐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客源;同时服务半径内有居住区或其他人口密集区(如学校等)也是保证客源的重要条件。另外,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服务应与当地消费水平相一致,能够提供消费价格低而指导质量高的服务,才会吸引更多的健身爱好者来此消费。根据调查,目前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多分布在商业区,居民区和单位内。

2.1.2 不同地域特征俱乐部的投资与收入状况分析 健身俱乐部的投资额依据其所处地域、规模及经营定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不同地域特征的健身俱乐部其投资回报率也大不相同。作为健身产业的投资者应清楚认识到,他们对健身业的投资会依据不同性质的经营活动而呈现出如“商业型”“微利型”等不同的状况。那么,对不同地域特征的健身俱乐部而言该怎样投资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呢?我们从统计中发现,利润最高的是在居民区的健身俱乐部,其次为单位内的健身俱乐部,最底层的是在商业区的健身俱乐部。即从一般意义上来看,投资成本决定了投资回报率。对比不同地域特征的健身俱乐部而言,坐落在商业区、面积在100m[2]左右、投资在10万元以内的健身俱乐部,其投资利润率几乎为零,即无利可图。由此可见,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规模不一定越大就会获利越大;房址的选择也不――定人流量越大就会有很多消费者。

其实,根据健身健美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一般来说都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看到消费效果,也就是说要通过一个较长时间才可能达到一定程度上健身俱乐部的良性自养式运转,因此经营者应有做好长效获利的准备。

2.1.3 健身俱乐部内不同区域的划分、投资和收入现状 健身俱乐部内的区域划分和环境设计与布局对消费者的光临,及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当健身俱乐部地址和总投资额确定后,投资者必须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健身俱乐部内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和环境设计与布局的基本要求,以便能更合理地使用房内有限的面积和投入的资金,并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从而获取较好的经济回报。

从当前情况来看,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西安市健身俱乐部一般都根据其目标客户群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生活环境及消费水平与目标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和环境设计与布局。从调查中得知,有90%以上的健身俱乐部都由重量(或器械)练习区(包括有自由重量练习器、单功能练习器、心肺功能联想器等);集体健身区;接待区(前台、总服务台、休闲区和办公室等);更衣室和浴室等不同功能区域组成。而这些功能区域其投资与利润的实现状况却各不相同。

从调查中得知,目前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内部功能区划分中单位面积投资较大的为重量练习区。在重量练习区,由于消费者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器械进行锻炼,且在此锻炼的人比较多,所需器械比较多,而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器械既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又需要有较大场地来摆设,故各健身俱乐部在器械健身区的资金投入都是最大的;而集体健身区,因为它是在领操员的带领下集体进行锻炼的,所以尽管它的场地实际利用率不高,但它练习时的人员却同时能容纳较多,且资金的投入又较少,故它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其次为接待区,接待区由于一般都附带多种经营项目,因此其单位面积的利润是各功能区最高的(表1)。

2.2 健身俱乐部的软件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花钱买健康和参与运动健身健美的意识不断增强,健身健美市场也在不断地兴旺。然而,作为健康健美产品交易场所的健身俱乐部,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简陋单一型(只有器械健身),到90年代的初具规模和二为一型(健身操和9S械),发展到了21世纪的现代综合型(较齐全的各类健身项目)。这样的发展趋势及形式对健身俱乐部经营中经营管理人员与指导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现代综合型的发展还对俱乐部的经营项目及经营方式进行了挑战。

2.2.1 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人员状况 在现代健身俱乐部中,当硬件设施确定以后,其软件建设,特别是人员建设对健身俱乐部的收入也就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不完全的调查统计,西安市现有健身俱乐部越200余家,其中,在被调查的健身俱乐部中,指导员平均为5.9人(男子为2.5人,女子为3.5人),其中,兼职指导员约占65%。专业的俱乐部经营管理人员更是十分缺乏,许多都是转行进人体育健身管理的。

众所周知,经营管理人员是整个俱乐部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力量,他们引导着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及运行轨迹。而指导员对于健身参与者参与效果的最终展现也起相当的作

用,其健身和指导经验不仅年龄、经验、技术等级及教龄有关,还与其参与健身健美活动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指导员的健身和指导经验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健身健美锻炼者的指导质量。然而,至今为止我国相关的主管部门为促进健身市场的发展,适应健身俱乐部对指导员配备的需求,所培训的健身类、健美操类等级指导员还十分有限,每家健身俱乐部平均不足1名健身指导员,存在着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且指导员的状况也参差不齐,令人担忧。

从调查中得知,目前西安市健身俱乐部中指导员的平均年龄为28.02岁,其中最低年龄只有16岁,最高年龄是63岁。大学以上学历的约占10%左右。曾参加过省级健身健美比赛的约占被调查指导员人数的32.16%;参加过全国健身健美操比赛的约占被调查指导员人数的11.36%;参加健身健美活动经历在1年以内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4%;在2年以内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8.5%;在5年以内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8.4%;在5年以上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1.6%。教龄在1年以内的约占被调查指导员人数的23.49%;在2年以内的占被调查指导员人数的34.34%;而教龄5年以上的占被调查指导员人数的33.4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约占被调查人数的11.94%,无等级称号的约占被调查人数的44.74%。可见,西安市当前健身俱乐部的指导员队伍还存在低龄、低学历、临时兼职、经验不足、水平不高的状态。

2.2.2 健身俱乐都消费者状况 对健身俱乐部来说,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等都会有不同的消费目的和要求。从“被调查健身俱乐部学员的职业比便统计表”中可知到,健身俱乐部的学员中主要以职工为主,其次是学生和管理人员。其中,在调查中还发现,从学员的性别上看,男性占50.04%,女性占49。96%;从学员的年龄上看,50岁以上的学员占8.48%,30-50岁的学员占43.71,30岁以下的学员占47.81%。由此,如何吸引管理人员和科教文人员,尤其是吸引50岁以上的健身健美人群到健身俱乐部消费是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们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西安市的健身房的主营项目一般是一健身服务为主体的体育劳务性商品。有调查可知,按健身房不同的规模、场地、投资,以及所6B提供服务的能力,目前健身房设置了器械健身健美、集体健身、形体健美和休闲等项目,但另外一些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运动康复保健项目可能由于服务能力不够而未被任何的健身房所设置;能给学员明显的锻炼效果与促进作用的浴室和桑拿和放松或按摩项目也只被少数的几家健身房所开设。由此,也就极大的限制了经营者的经济收人。

在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过程中,除在项目设置、商品销售、服务等质量方面满足学员的需要外,合理的价格制定及服务方式也是满足学员消费需要的重要因素。从被调查健身俱乐部的收费现状了解到,健身俱乐部大多实行会员制,通过各种消费卡的方式进行经营。1年中,学员报名最多的月份集中在夏季,最少的时候在冬季。由此,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们要做到淡季不淡,就需要设法开设一些适合淡季(冬天)活动的项目,并适时推行各种形之有效的促销方式。调查时发现,利用非人员(广告等)进行促销的占被调查健身俱乐部的15.32%;利用人员进行促销的占被调查健身俱乐部的85.41%,既利用人员促销,又利用非人员促销的占被调查健身俱乐部的5.61%。在宣传的内容方面,以宣传健身俱乐部的设备和功能为主要内容的占被调查健身俱乐部的99.28%;以宣传健身俱乐部的服务特点和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占被调查健身俱乐部的8.56%。因此,要吸引更多健身健美消费者到健身俱乐部锻炼,利用各种的宣传方式,加强奉俱乐部的服务种类、特色和质量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从硬件环境来看,健身俱乐部的建立应注重地域特征因素。2)健身俱乐部以综合型、中等规模的形式投资获利最大。投资大规模健身俱乐部的年利润高,但投资风险也大;投资小规模健身俱乐部的风险小,但几乎无利可图。3)目前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人员、指导员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指导员队伍存在着年龄偏小,学历偏低、专业经历欠缺等现象。4)目前健身俱乐部服务主要以器械健身、集体健身、形体健身和休闲为主,配套兼营健身健美食品和服装销售等内容。5)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式主要实行“会员制”。通过消费卡的方式实现预约服务。

3.2 建议 健身俱乐部建在居民区较好。首先应使健身俱乐部地址选在有较大服务半径或消费群体的位置,并做到消费群体的相应固定,如选择健身消费群体较集中居住的区域;而后,根据房址所处地域内居民的生活水平或消费能力作合理的综合性投资,才能使投入的资金做到获得最大化。投资以综合型、中等规模为佳。

健身俱乐部内重量练习区的器械投资成本应尽量降低。应注意提高健身俱乐部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利用率;尽快提高现有指导员的文化基础水平;井大力提倡有氧健身和无氧健身相结合的教学与训练形式。

同时,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除做好主要的商品经销以外,设置与主商品配套的兼营商品对完善市场和发展市场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在健身俱乐部中,除提供更多的健身健美服务项目让消费者选择以外,配套兼营一些能为健身健美服务(无形商品)项目起保护和促进作用的商品(有型商品)或项目提供给消费者选择是极其必要的。因为,这些商品或项目不仅能保护和防止消费者的人身免受伤害,而且,还能促进所提供服务项目的质量提高,同时,还能为健身俱乐部创造额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1999(4)4―6,

[2]田里,我国健身俱乐部场地、投资与收入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2002(3)50―52.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初中生时代是孩子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面对非常大的学习压力,整天埋在书堆里学习究竟能不能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就此,笔者利用实习之便对祥华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祥华中学;初中部学生;减负

学校的工作不仅是为了升学率,更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课外活动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活动的生动的、形象的、实践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并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行为的调节作用。通过课外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的新鲜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发展各方面的智力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励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祥云县祥华中学初中部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利用实习之便,对祥华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身上获得了他们对课外体育获得认识和感受;及他们的态度和想法。

1.2.2访谈法

就实习之际,主动有目的地从祥华中学教师口中获得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情况,了解到他们的态度和想法;对体育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仔细地询问祥华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场地配套设施等。

1.2.3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运用百分比进行分析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1.2.4资料收集法

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强大的网络力量,查找相关的资料文献

1.2.5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课外活动参加的情况,及所玩的项目,和对设施的运用进行观察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1祥华中学领导对学生课外体育的态度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祥华中学的实地考察及对同学们的访谈中发现,祥华中学的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这一领域不甚重视,一星期安排两节课外体育活动,但实施程度很差,老师直接借用侵占者两节课,学校领导也不过问,且对体育活动的实施不能持有坚决的肯定态度,认为一想起有两三节体育课已经达到锻炼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否实施的起来已不再重要,所以课外体育活动可用来学习文化知识也没什么不妥。

2.1.2体育教师及班主任对课外体育活动安排的结果分析

通过访谈初中部学生和通过当班主任与原班主任的交流得知一般情况下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是不过问的,除非班主任要求否则一般情况下都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都有班主任来做主。但学生反映一般课外活动课都是不出去的都会上称班会课或自习课,即使出去也是自由活动没有了积极性,时间久了自己也觉得没必要活动了[2]。不过在班主任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自发组织一些比赛,或一起去打篮球,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吃饭时间或星期六星期天一起打球也是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1.3祥华中学体育场地,器材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调查研究

据了解祥华中学拥有4块篮球场,一块排球场和一块300米的塑胶田径场,据所看到的情况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可发现,场地资源缺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篮球场将常会出现非常拥挤的现象,或者会有学生提前去占场的行为出现。相比场地而言奇才基本可以满足学生需求但也仅限于篮球,据了解祥华中学有6位体育老师每位老师有15个篮球可是却只有6个排球,所以排球的需求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需要,就出现了在排球课上很多学生处于休息状态的现象[3]。

2.2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调查研究

2.2.1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调查

在14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4位同学即386%的学生认为没影响,而有344%的学生认为有无影响要看实际花费的时间来定,有286%的学生觉得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学习有益。

2.2.2对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能否达到减负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学生表示在学习压力比较大时出去运动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调节情绪,防止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活跃思维使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达到劳逸结合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课外体育活动这方面的研究是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因为这关系到祖国未来的栋梁。特别是提出“减负”这个话题以后,对课外活动的研究也就更加热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方面的研究[4]。

2.2.3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有514%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好的影响的有164%的学生觉得没有影响,而有293%的学生认为有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时间过短是不可能看到效果的。在心理方面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运动[5],体育精神对青少年有着更良好的影响,在体育运动中充斥着奋斗与拼搏。

3.存在问题

体育课外活动虽然是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好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甚至社会体育的发展,但是祥华中学的领导层对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视度远远不够,由此造成学校老师对体育课外活动的忽视,因此在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上也存在严重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校场地匮乏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造成学生与心无力的情况出现。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从祥华中学情况及学生自身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结论当代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都不是很理想,除了学校的以文化为主的观念没有改变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场地器材、活动的组织安排、教师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体育消费水平、师资力量等。

4.2建议

要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体育锻炼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国家要想培养出栋梁,更应当在学校体育上加大力度。这些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但是针对存在的不足,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不管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都应该去努力改进。(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参考文献:

[1] 查大胜.浅谈体育对智育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课程(教师版).2005.(05).

[2] 范运芳.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J].吉林教育.2009.(16).

[3] 袁雅莎.体育运动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4] 董文,宓思蒙.中日两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比较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607

【原刊页号】45~46.54

【分 类 号】G382

【分 类 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复印期号】200612

【作 者】刘云

【作者简介】刘云,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 要 题】探究与创新

【正 文】

研究性学习是21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推进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克服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弊端。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课程式研究性学习(课程计划规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3课时);二是学科渗透式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规定占10%左右)。本文谈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均指的是第二种实施方式,其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研读教材——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成果展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由若干个环节组成。其构成见下面的模式框架图(师生活动策略)。

一、研读教材,提出问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研读教材阶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读懂教材,实现“三自一提出”(即自读教材、自由质疑、自主归纳,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如高一思想政治第六课《银行与储蓄者》的教学,便可指导学生自读教材、自由质疑、自主归纳,找出重点、难点、疑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并列表比较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债券和股票的异同,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异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异同等;同时,提出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银行与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如何?存款储蓄是不是越多越好?居民收入增多了如何投资理财?等等。

二、分析问题,形成课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阶段,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如在《银行与储蓄者》一课的学习中,有教师以新闻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是自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后的第一次上调利率”为背景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下问题:①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利率手段,上调存贷款利率对社会经济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②存贷款利率上调之后我们应如何投资理财?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研究,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占有的信息资料、人际关系资源条件等选定有研究价值且自己能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形成《银行存贷款利率上调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家庭投资方案设计》等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形成成果

课题研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性阶段,由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搜集处理信息、成果表述四个环节组成。具体实施过程如前面模式框架图所示。

第一个环节是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情况,以共同兴趣、乐于合作、特长互补为原则组建课题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做好协调工作,提醒学生在自愿组合时,要注意把擅长社交、写作和电脑操作的同学进行合理搭配。

第二个环节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预测,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研究的计划性、自觉性和责任感。因为学生在结果预测、活动计划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较薄弱,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共同设计研究方案。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分工协作,带着问题分头收集信息,研究处理信息资料。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在研究中去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充当咨询者,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方法咨询;充当协调者,协调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充当监督者,督促学生严格执行研究计划,扎实推进研究工作。

第四个环节是汇总资料,形成并表述研究成果。教师要事先与学生商量并确定课题研究最终的成果表述形式。如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课件、光盘、板报、展板、模型等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述的有效形式。这样,就可使学生在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后始终对研究的主体、内容、方式、过程有清晰明确的了解,便于最终研究成果的形成。

四、成果展评,升华延伸

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展评阶段,由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课后延伸三个环节组成,是学生实现自身研究价值、共享研究成果的过程。

成果展示环节一般在课堂上完成,形式可以是论文答辩、成果报告会、辩论会、小型展览、小品汇报演出以及自编报纸、刊物的展示、交流等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各年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交流展示形式。例如,高一年级可举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讨会、《家庭投资理财计划》展览、《市场诚信面面观》小品汇演、《高中生消费观念现状调查》报告会等;高二、高三年级可采取《用发展观点看中国世界年》——2005年辉煌成就报告会、《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情况》汇报会、《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成果展等等。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欧洲一般称之为“媒介教育”,美国和加拿大则称为“媒介素养”,西方也有人使用“媒介素养教育”这一概念。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则称之为“媒体识读”或“媒体素养”,我国香港地区习惯使用“传媒素养”。在中国大陆,目前比较通行的用法是“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1]其实,媒介素养、媒介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在本质上是同一概念,只是在运用上各有侧重罢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出是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在欧美各国日渐流行,1933年,英国学者F.R・利维斯等发表了《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并首次就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做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建议。20世纪下半叶,媒介素养教育走进了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学校课堂,成为这些地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众媒介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有关媒介的社会影响和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也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随之也展开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如何?如何在新的媒介语境下开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是许多从事教育和研究者普遍关注的内容。

媒介社会与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马克思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2]与工业社会相比,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主,信息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是媒介,媒介是信息赖以传播、交换、储存的设施和通道。社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特别是大众媒介传播给社会大众,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媒包围的世界,传媒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在媒介时代,人们通常是在信息中获取意义,形成人们的经验知识和某种看法,这就对信息内容的真实与否提出了要求。其实,媒介事件与人们亲历事件之间存在着差异:“媒介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仅吞噬意义,而且在拼贴意义、制造意义,实际上,它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把非真实事件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电子时代真实和意义被瓦解的基本方式。”[3]

媒介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需要媒介社会中的个体有一定的抗拒和辨别媒体的内容等一系列能力,也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指有能力去运用(access)、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e)各种媒介信息,并达成沟通 (communicate)的目的。[4]而媒介素养教育关注媒介的特性、媒介的运作,以及媒介传输信息、娱乐大众的功效。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使人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建立获得正确的媒介信息、媒介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还力图使信息社会的人具有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5]

媒介素养教育是传授和学习媒介相关知识的过程,它以培养人的素质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大学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尤其重要。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

1997年,卜卫在她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中,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媒介素养”在西方演

变、发展的过程。随后,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逐步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也在悄然展开。1997年6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传播研究所成立了“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卜卫在中青网“少年园地”频道开设了“媒介课堂”栏目(省略/kids/yuandi/021.htm);2004年10月1日,复旦大学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站(省略.cn);2004年秋,上海交通大学在中国大陆高校第一个开传媒素养教育课。近几年,浙江、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的一些高校开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选修课程,但教学总体水平还很低,加上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是对国外研究与实践成果的译介,本土化水平还不是很高。[6]这些都制约了大学里的媒介素养教育水平。而有关大学生媒介自身媒介素养调查也显示了大学生媒介素养不容乐观的状况。

2003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西安部分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2005年3月,刘佳主持的“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2008年6月,毕秋敏的“昆明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2008年9月张男星等人的“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是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尽管这几个调查的时间、区域有所不同,但几次的调查内容都涉及到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对媒介的认知、参与媒介传播能力等媒介素养,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大学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

关于接触媒介的动机,刘佳的调查显示,上海的大学生中,近一半选择“了解信息”作为其最主要的消费动机和心理需求;35%左右的人选择了“休闲娱乐”;而选择“学习知识”、“打发时间”、“与人交流”的人都在8%以下。[7]其他调查的结果也大致相似。

对于媒介的认知的调查涉及到对媒介组织、媒介结构、媒介功能以及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判断、鉴别能力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媒介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认为报纸对自己“有重大积极影响”或“有一定积极影响”,影响程度:网络80.4%、杂志77.8%、电视75.7%。[8]而“对媒体在报道任何新闻时都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的看法”调查上,选择“同意”的占66.28%,“不同意”的占19.84%,“不清楚”的占13.88%,这也说明大学生缺乏对媒介信息反思能力。[9]

对于参与信息传播能力的调查表明,27%的人从未参与任何形式的媒体互动;49.6%的人曾经有过网络留言;22.5%的人参加过短信竞猜;14.5%打过热线电话;12.1%的人点过歌;10.2%投过稿。可见,大学生对传统媒体的参与程度比较低。网络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的参与,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网络实践的人数也是十分少的,数字显示,55.4%的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媒介内容制作;21.2%的人曾制作个人网页;17.9%曾编辑制作数码图片;7.5%的人曾制作BLOG;6.5%有在媒体实习的经历;6.2%的人曾制作DV。[10]

从媒介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实际和大学媒介素养状况看,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任务是十分急迫的。其一、中国的大众传媒发展速度十分快,特别是一些新兴媒体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媒介信息的多元化特征决定了大学生需要良好的媒介素养以区分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有害的信息。其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普遍比较差。其三、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起步晚,受重视程度比较低。其四、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符合中国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媒介素养教育也只是应景式的,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在大学里全面开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每个从事传媒教育和传媒研究的人无

法忽视的问题。

实行多管齐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指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11]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利用大学中的各种教育方式和大学各种媒介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

借助校园的各种媒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大力宣传媒介素养意义、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素养学习的兴趣。如校园广播、电视台、校报可以通过介绍,或者举办活动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利用记者团等各类学生社团制作内部刊物或宣传资料,并在校内分发和传阅,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并强化媒介素养的意识。

加强师资培训和媒介素养的相关理论研究。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媒介素养课程教学水平的好坏,对于国内大部分高校来说,媒介素养教育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媒介素养课程的师资比较缺乏,而且总体水平偏低,所以师资培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培训、进修、或者学术交流的方式可以培养媒介素养教育的紧缺人才。此外,对媒介素养理论需要深入研究,强化老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给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在校内设立专门的媒介素养研究小组、申报国家课题、或者是联合其他高校共同推进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和探索等。

开展多层次的课程教学。目前,国内各高校系统而规范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还未建立,大学生对于媒介传播的认知,更多的还是散见于新闻学、传播学等各门专业课程中。媒介素养教育要从专业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公共平台,成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这既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名至实归”,也是高校素质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应有之义”。[12]比如,在刚刚开始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或者通过大学生的活动、兴趣小组增强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而在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学校,应该将媒介素养课程转变为必修课程,成为大学生的通识课程。

明确教学目的,注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增强教学效果。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是形式多样、又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以达到最佳课堂的效果。此外,分析当天报纸的版面设计、评价当天媒体所报道的事件、邀请媒体资深业者授课或讲座等,这样的具体活动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进而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媒介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媒介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经之路。校内各种媒介尽可能为大学生媒介实践提供相应的空间。如校园广播、电视台和校报、记者团等组织和机构,可以给全校大学生提供大量记者、编辑及其它自由撰稿的机会;宣传栏上的海报制作也是一种参与媒介的实践行为;另外,还可以以班集体为单位,成立读报评报会,共同交流和讨论等,这些都不失为参与媒介实践的表现,而这些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强化媒介素养意识和思想,并且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媒介素养甚至综合素质。当然运用网络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介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渠道,而且许多学校也在努力着手这方面的教学实践。

高校与媒体组织及社会的联动。这是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另外一种途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并非高校单方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因为高校培养的人才将服务于媒体机构以及全社会。因此,在施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时候,媒体或社会有责任与高校相互配合,甚至可以建立一个联动机制,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媒体机构,并赴媒体进行实践,而社会则也要尊重处于实践期间的大学生所具有的作为媒体专业人员的某些权利等。此外,媒体通过出版专门的书籍、杂志或制作相关节目等形式来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媒介素养。通过社会参与的模式,把媒介素养教育落到实处。[13]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也影响大学生的知识素养、技能素养、道德素养等各项素养的水平。从这个角度说,媒介素养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影响并制约着高校学生其他基本素养的获得与养成,是素质教育真正取得实效所必须实施的基础性教育。■

注释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9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204.

[3]汪明安.文化研究关键词 [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06.

[4]W.J.Potter(1998).Media literacy.Thousand 0aks,CA:Sage:3.

[5]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1).

[6]朱毅峰.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及构成[J].新闻界,2007(8).

[7][10]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6(3).

[8]毕秋敏.昆明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J].东南传播,2009(1).

[9]张男星,王炳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9).

[1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商务印书馆,2000:426.

[12]“媒体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研究”课题组.论新形势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及特征[J],现代传播,2008(6).

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先入为主媒介素养

在信息时代,媒介已经超越本身而成为环境,如同空气、阳光和水,是生命与生活的要素;媒介更是教育环境,人人通过媒介认识世界。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现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他们信息的重要来源。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在许多国家,媒介素养教育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保护方式,用来保护面对媒介巨大影响表现脆弱的、易受伤害的青少年,保护被媒介侵蚀的传统文化。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路径:自下而上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FR・利维斯和D・汤普森出版《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 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抗拒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

西方许多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虽然各有特色和侧重点,但总体来看却都体现出“实施主体多样化、被教育对象涵盖全体公民”的特点,它们的媒介素养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扩及社会不同群体,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引入“媒介素养”的概念。在介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人提出了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呼吁和初步设想,如也主张自下而上对中小学生、大学生、城市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甚至农村居民等统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这显然是盲目照抄照搬境外模式,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在媒介素养教育路径上的不同选择。

“大学先入为主”――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系统化地展开大规模的学校教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可资借鉴,但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先从高校入手,“以高校的大学生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和侧重点,不啻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达到本土化阶段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①。

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现实存在。世界上已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从中小学开始的,这与媒介素养教育旨在保护青少年的初衷是一致的。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可能在短期内弱化,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当繁重,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这就使得我国中小学现阶段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面临重重困难,也是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小学难以落实的根本原因,尽管它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

我国高校具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大学生学习压力较中小学生小,课余时间较多,这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接触课堂以外的知识。第二,在经过了中小学十数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在中小学的语文和信息技术等课程中有一些传媒知识介绍)以后,大学生群体具备了一定的媒介识读的能力。第三,我国高校的总体硬件资源相对于中小学来说要完善优越许多,能够提供相关器材及实验场所供大学生们学习媒介相关知识和技术。第四,大学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特别是大多数高校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这为在我国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最重要的师资保障。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供的数据,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1个(《中国青年报》2005年10月27日报道),这些点将成为启动和推广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龙头和骨干力量,如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开始招收传媒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承担“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5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开设了面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媒介素养课程。因此,选择高校“作为启动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和主阵地……是一个现实可行又功效显著的战略”②,它必将能使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尽快走出“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尴尬境地。

能产生社会辐射作用和普及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全国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超过2700万。大学教育是“优质公民”教育,大学生毕业后多数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如果高校对他们进行过媒介素养教育,那么步入社会后,他们会在与社会的各种交流互动中,利用自身的媒介素养影响身边的同事和亲朋好友,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从大学到社会的进一步延伸。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本人的一生,还将惠及整个社会。另外,“大学生毕业后多数都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在哺育下一代中,这些受过正规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学生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将传媒素养融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这也将部分弥补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一时无法从幼儿园、从小学启动,进行自下而上的‘草根’运动的缺憾”③。所以,媒介素养教育“大学先入为主”,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普及效应,且具有以点带面的社会递延效果。

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媒介时代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是与社会隔绝的世外桃源,必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一般无所不在的大众传媒所制造的媒介文化的浸染。大学生处在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却缺少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由此造成大学生在了解社会、学习课外知识及娱乐方面,较之其他人群会更多依赖传媒。据对上海大学生的调查统计数字表明,大学生每天对各种媒介的平均消费时间分别为:网络2.4小时、电视1.22小时、报纸0.84小时、广播0.79小时。这样,上海大学生平均每天接触各种媒介总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且每天接触最多的媒介是互联网。④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媒介几乎能无限制地满足大学生的视听感官需要,使媒介文化信息对校园的影响已经到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程度,媒体已经成为“第二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体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⑤。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媒体文化正在逐渐消解和动摇着学校教育的权威地位。

据调查⑥,当代大学生具有的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使得他们的媒介素养层次水平低,集中体现在大学生虽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但却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作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也因此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功能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十多年,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认同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可以以素质教育为依托,毕竟两者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专家指出:“大学的出现,是为了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⑦从根本上说,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媒介化的社会里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素质教育,如台湾学者吴翠珍所说,是一种“优质公民”的教育。因此,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大学启动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现实可行又功效显著的战略,对推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完善与提高公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8y223)

注释:

①樊亚平:《试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高等理科教育》,2006(3)。

②冯恩大:《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见蔡帼芬等《媒介素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50~54页。

③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当代受众:媒体的素养教育》。

④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新闻记者》,2006(3)。

⑤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页。

⑥鲍海波、杨洁、王喜严:《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新闻记者》,2004(5)。

⑦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省略/20021118/3072318.shtml,200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