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我认为,企业培训的关键要素包括“立项、课程、师资、制度、效用”等方面:

一、立项要紧扣时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各级各类汽车人才短缺,目前汽车行业的状况是: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生产制造的环节上,而在营销、维修、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上,则显得人才数量较少、水平低、结构不合理,这非但不能适应汽车市场日益发展的需要,而且更难于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因而当务之急是加速培养大批汽车领域的销售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人才。而高校汽车管理工程专业,偏重于汽车构造及原理,解决的是基础理论知识,而较少培养市场营销方面应用类人才;在当地甚至全国没有一所培训机构能培养综合型的汽车销售管理类人才,虽然有些广告公司、咨询顾问培训公司举办过类似的讲座、论坛和培训班,但往往偏重于心理激发,销售谈判技巧方面的培训,而厂家的培训又只单纯注重本产品的知识技能培训,范围较窄!正是在这种供求矛盾的撞击下,我们适时地开办了“汽车经纪人培训班”。事实表明,我们的所立的项目是符合市场需要,办班方向是精确的!

二、培训要有特色、上档次:最初我在广州开始着手这个项目时,同事们都随意建议用“汽车销售顾问培训“的名称,而“销售顾问”这个名词已在业界用烂了,各汽车厂商的对经销商的培训都冠以该“名头”,我们的培训班如何脱新而出呢?当时我们项目小组经过反复掂量,最终我提出了“汽车经纪人”的概念,这概念打了“插边球”,既区别了“销售顾问”,也避免了被扣上“车虫”的帽子。概念确定后,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培训的实质了,汽车销售人才的工作内容在短短几年内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由刚开始的展览式服务到顾问式的服务,再到经纪式的服务,也就是说,“汽车经纪人”所提供的服务不仅包括售前的咨询服务,还有售后的理赔、维修、保养、会员管理等服务,其提供的是贴身的理财甚至是增值的服务。因此,培训强调形式与内容的水乳交融,尤其是内容要切合实际,培训要上档次,起初有的同事建议随意拿厂家、咨询顾问公司、培训公司的培训资料改改版、翻新翻新一下就行了,但我当时坚决要求自主开发一些课程,决不能糊弄学员,在我的倡导下,我们成立了课程开发专项小组,我们开设了“中外汽车发展史”、“汽车车辆构造原理及维修养护常识”、“汽车销售管理”(数据库营销)、“客户管理”、“二手车置换原理”、“汽车租赁操作流程”、“汽车物流管理”、“银行按揭及保险”、“玩转汽车文化(汽车网站、汽车俱乐部)”、社交文化及礼仪、“价值链的交互设计”、“企业文化”、“项目管理”等等课程,在科学合理地设置内容的前提下,我们培训的方式也灵活多样、有机搭配,培训采用了情境教学、游戏互动、案例分析、现场观摩、书面考试、论文答辩等方式,帮助学员吸收消化所学课程。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企业办得培训都不注重考评,有的只倚重书面考试,而忽略了其他的方式,在办这个班时,我不但精心准备了书面试题,而且我本人还结合实际编写了多套案例分析题目供学员选题撰写,培训结业后还要进行答辩,并将学员的成绩放上本企业的网站供学员查询,正是由于培训鲜活实际,该培训迄今已办了30多期,受训人数高达3000多人。

三、要导入媒体的关注圈内:汽车迅猛、发展催生汽车经纪人,汽车经纪人在国外已司空见惯,而在中国却是新鲜事物,为了迅速提升培训班的办学声誉,让更多的学员参加汽车经纪人的培训,我们与各大媒体建立了沟通的渠道,及时传递培训信息给传播机构,并根据培训市场的发展撰写了系列软文在全国的媒体刊发,如《中国汽车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新快报》、《长春电台》、《广东电台》、《广州电视台》、《中国汽车网》、新浪、搜狐、网易、广州视窗等媒体竞相报道,该培训班一下传遍东西南北,成都、海南、河南、河北、广西、福建等地的经销商纷纷派人参加,有致于在汽车领域工作的学员从四面八方涌来,本地的汽车经销商也源源不断派人参加培训。

四、课程开发要紧扣市场需要:为了解决销售顾问的形象与素质,我们先是开发了销售顾问的社交礼仪课程,规范了销售顾问的形象设计。并在研磨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家销售流程及技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开发了“销售顾问应具备的素质”、“消费者类型分析”、“如何提升销售业绩”、“中外热门车型点评”等课程。而后随着二手车交易的兴起,我们又适时地开办了“二手车交易与评估实务”等课程,绝大多数学员都能学以致用。并与相关劳动部门联合办学,举办“二手车交易员资格考试”。为了满足学员对汽车产业相关业务的全面了解,我们还陆续开设汽车租赁操作流程”、“汽车物流管理”、“银行按揭及保险”、“玩转汽车文化(汽车网站、汽车俱乐部)”、社交文化及礼仪、“项目管理”等等课程,及时满足了市场需求。

五、师资队伍的鳞选要持续不断: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我们严把师资关,先琐定合作的师资对象,研究他们提供的“课件”,面谈沟通、试讲,并及时向讲师反馈我们的意见或建议,甚至帮助讲师重新选题、开发课件,直至满意为止。为了丰富教学面,提高培训质量,我们聘请了汽车经销企业的老总、咨询顾问公司专家、媒体记者(包括汽车、财经版等)、专职培训师、一线销售精英组成的强大阵营,既有点更有面,理论联系实践,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我们定期或不定期对合作的讲师进行考核,并注重学员的反馈,每一次我们都分发培训效果反馈调查表给学员,对学生欢迎的我们继续合作,学生反应差,我们立马让他们从讲台上消失,并及时补充新的培训讲师。我们还建立师资培训库,考核后将师资分为三级,“核心层、影响层、辐射层”等,责、权、利有所区别,核心的师资队伍参与课程设计及开发并担任辅导“影响层、辐射层”老师的指导评测工作,培训水平精进的师资可以进入核心层,我们除了外聘师资外,还注重从本企业物色优秀的员工担任讲师。这样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又为办学方培养了人才。

六、要建立一整套培训(包括自身机构)的发展体系:企业培训不能盲目,应建立培训发展大纲,并将大纲分解为短、中、长期的目标,按阶段、分步骤实施,许多培训都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培训规划几乎空白,一门课程从头到尾讲到烂,培训模块残缺不全。而我在汽车经纪人培训项目立项时,就确立了汽车营销(针对销售人员)、汽车管理(针对管理层)、汽车维修(针对售后人员)、汽车物流、汽车文化、汽车电子商务等六大培训模块的发展体系,每一大培训模块下面又细分了每一门具体的课程,明确每门课程的学时,规定了应知、应会的内容,然后再围绕培训体系引进师资。并为每个体系实施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正是由于建立全面系统培训体系,我们培训项目小组的工作才有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产业 高技能人才 培养体系

随着国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湖南省以“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并于2007年成立了以湖南省长任组长的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下大力气支持整车发展,支持配套企业加速发展,推动汽车产业振兴。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整合省内资源,引进业内战略投资者,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湖南省汽车产业的后发赶超优势将逐步显现。目前,以长株潭地区为核心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聚集了湖南省汽车工业70%以上的生产要素,拥有14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衍生了数以千计的汽车售后服务与维修企业。

随着湖南汽车产业的快速扩张和集群效应的形成,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匮乏成了制约汽车及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以合适的培养模式加快汽车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全面提高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建立有利于培养汽车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和环境,是当前进一步推动和服务湖南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鉴于此,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学院院长邓志革教授的项目组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构建了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立足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办学新路子。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1.组织进行湖南汽车高技能型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

为了清楚地了解湖南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和未来需求,在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和湖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的支持下,学校经过认真研究与策划,利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于2007年7月10日至8月26日组织了由69名师生参加的调研团,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常德、郴州、娄底、永州、邵阳等11个地市汽车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实地调研。为保证调研的水平和质量,学校制定了完善的调研方案、调查问卷和调研宣传提纲。全体调研人员组成的11个分团各对应一个地市,共深入到72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及328家汽车售后服务与维修企业,直接接触汽车企业一线技术工人3200余人次, 召开汽车企业和行业主管领导座谈会11个,访谈156人;收回各类调查问卷3279份。

本次调研活动是学校建校以来面向湖南汽车行业进行的一次最大范围、最全项目、最多数据、深入生产企业一线的汽车人员现状和需求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形成了系统的调研报告。基于此,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面向汽车产业集群的高技型能人才培养体系方案,明确了学校设立面向湖南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坚定了学校“面向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决心。

2.研究构建了“两层四类”的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湖南汽车产业集群对汽车高技能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学校逐步建立了“两层四类”的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两层”即初中起点的“3+2”中、高衔接层次和高中起点的三年制专科层次。四类是在两层的基础上,专科层次又分为面向汽车整车装配与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面向汽车服务与营销企业、面向汽车诊断与维修企业、面向新能源汽车企业四种人才培养类型。

针对四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学校通过对系部及专业的动态调整,对应设置了机电工程系、汽车运用系、汽车商务系和汽车电子系等专业系部。依托机电工程系,建立了面向汽车整车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汽车制造、机电、模具等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汽车运用系,建立了面向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领域培养“汽车医生”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汽车商务系,建立了面向汽车销售与流通领域培养汽车服务与营销、电子商务等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汽车电子系,建立了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培养汽车电子技术运用方面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3.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面向汽车产业集群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建立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律的恰当的培养模式,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用。

学校要为湖南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作用好”的汽车人才,一是必须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他们今后接受毕业后教育和汽车继续教育的需求。二是要创造贴近汽车行业工作实际的人才培养氛围。

学校对“两层四类”人才培养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明确了各类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构建和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整车装配与零部件生产制造类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合作、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典型真实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注重做中学、做中教;汽车服务与营销类人才培养采用“引名企入校园、融专业入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汽车知识的渗透、注重汽车文化的熏陶;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类人才的培养采用“校企合作、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一个经典保健、三台外科手术、五个系统诊断”,着力打造“汽车医生”。新能源汽车类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汽车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着力培养混合电动汽车高端技能型人才。

4.开发建立了一大批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为保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和市场的能动性,实施开门办学,建立了一大批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建立政府主导、市场驱动、行业统筹、企业参与的建设模式,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牵头成立了“株洲汽车教育集团”,成功申报并立项建设了“湖南汽车制造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二是以行业为统筹,相继建立了博世汽车临床诊断中心、上海通用ASEP项目教学中心、全国首家北京汽车培训中心、宝马售后英才(BEST)项目教育中心、保时捷项目教学中心;三是与企业合作,相续建立了南车时代电动汽车人才培养基地、株洲汽车齿轮股份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九城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广汽菲亚特人才培养基地等13个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四是以市场为驱动,与深圳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多年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实施了公司化运作的基地建设模式。学校通过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整合行业企业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优势资源,创建了整套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管理文件,建立了“IPO”教学方法培训认证体系,搭建了学校群与企业群之间的“大订单”人才培养平台,延伸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5.积极培育了一支“名师引领、企业历练”的教学团队

如果说汽车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是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载体, 那么为实施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就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学校颇有新意地实施了“名师引领、企业历练、就近转型”的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学院先后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了中国汽车维修领域顶尖专家朱军教授、汽车营销领域顶尖专家裘文才教授、新能源汽车知名专家袁翔教授、汽车制造领域知名专家高卫民教授分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首席专家和兼职教授,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相关教师队伍建设中“传、帮、带”的引领作用。同时,学校还利用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源优势,每年分期分批轮流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上海通用、宝马、保时捷等知名企业进行专题培训,到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吉利汽车公司、广汽菲亚特等落户本土的企业进行现场锻炼。近三年来,所有汽车专业教师都至少到两个以上的企业进行过为期30天以上的培训和锻炼,真正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此外,学校在专业改造、系部调整的过程中,通过内部集训、企业送培等方式,对原电子工程系的老师进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转型培训、对原机械工程系的老师进行汽车制造与装配方面的转型培训、对原经济贸易系的老师进行汽车营销方面的转型培训,实现了教师的“就近转型”。

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引领、企业历练、就近转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有32名教师相续获得了上海通用、宝马、保时捷公司的师资认证,有3名教师成为省级专业带头人,汽车运用技术和模具制造与装配两个团队均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二、成果的创新点

1.对接汽车前后市场的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汽车产业集群对汽车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学校通过专业改造、系部调整,系统建立了对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与制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涉及汽车前、后市场和汽车新技术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汽车医生”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汽车技术诊断与维修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一个经典保健、三台外科手术、五个系统诊断”,使传统的汽车维修人才朝职业化的“汽车医生”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汽车人才的培养品质。

3.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不同类别汽车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明确了“两层四类”人才的不同培养面向、培养重点,建立了适合各自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了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构成,有效避免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发展。

4.“教育公司运作、职教集团联通、典型项目引领”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通过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形成了以湖南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上海通用ASEP项目教学中心、宝马售后英才(BEST)项目教育中心、保时捷项目教学中心、博世汽车临床诊断中心等典型校企合作项目为引领,以株洲汽车职业教育集团为职业院校和汽车企业集群搭建联系沟通平台,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有效拓展。

5.传统师资的“就近转型”

学校在进行传统专业改造、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积极组织相关专业老师结合原来所学所用专业进行“就近转型”,此做法意义有三:一是避免的传统师资的闲置,二是缓解了汽车师资的不足,三是优化了人才队伍。

三、成果的应用成效

本成果最直接的效果是面向汽车产业集群,培养了一大批覆盖汽车前、后市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近三年,“两层四类”总计招生3000余人,有近千名毕业生服务在湖南汽车制造与售后服务的不同岗位。也就是在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29个一等奖、40个二等奖和68个三等奖,2010年汽车专业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技能决赛获二等奖。在2011年全省春季技能竞赛中,学院获得2金2银3铜的佳绩,有2个项目3个团队代表湖南参加全国决赛并获得1金2银的优异成绩。

本成果涉及到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其中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也成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已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另有1个省级精品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和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已通过专家组验收;同时还有9个国家、省市级重点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师资认证培训和学科研究基地,以及8个行业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通过“上海通用”“博世汽车”等平台(项目),先后与德国、日本等职教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将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了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品质。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突破一亿辆。汽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运用,对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国内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至少存在100万的缺口。国内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的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汽修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维修人员需要熟悉这些新知识、新结构,掌握科学的诊断方法,能够根据车载电脑记录的故障码和数据流,按照维修资料提供的诊断步骤和技术参数进行故障诊断和合理维修。

随着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规模的大型维修公司或4S店里需求正规培训毕业的人才,薪酬相对较高,高级技师型人才的薪水更是十分可观。企业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语言、文字正确表达能力和阅读本专业一般英文资料的能力,良好的学习和继续发展的能力,较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具备熟练地使用多种先进的检测、诊断仪器对各类汽车的使用和技术性能进行检测诊断的能力。

二、构建中德“三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1]。

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大部分。理论课程体系依据 1996 年颁布的《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和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的各个专业的《框架教学计划》制定;实践课程体系依据联邦政府颁布的 2005 年实施的 《联邦职业教育法》等结合培训企业的具体要求制定。在德国,理论课程 (包括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都在职业学校进行,实训教学课程在企业培训中心或各区域的专门职业培训中心(如汽车维修职业培训中心等)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并分为相关职业岗位轮换实习、就业岗位集中实习两个阶段[2][3]。

何宇漾:高职汽车类专业中德“三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25卷第6期在构建中德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汽车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时,需要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德国汽车技师培养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按照职业基本素质、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综合技能、职业能力拓展四个方面构建多元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知识与技能课程采用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理论与实践相融和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综合技能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引领,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技术服务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学习情境;职业能力拓展课程采用选修的方式,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三、中德“三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在全面引进德国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的课程体系过程中,结合中国汽车维修企业的具体需求,与中德汽车专家研发出本土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框架由必备的汽车基础知识+大量的实训课程+阶段性企业实习+个人成长课程四大部分组成。教学上实施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实训为主,小班教学(15-20人),每班配备专职实训教师,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法和项目任务单教学法组织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不仅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所需的各项专门技能。学生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演练和企业实习活动,最终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融会贯通,从而可以轻松地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及其项目设计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采用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选取若干个项目或任务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教中做”,学生在“做中学”,实训室和汽车诊断与维修车间融为一体,力图给学生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场景,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的相关岗位,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1.创新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是职业培训条例,行会协会是其管理机构[4]。德国的各行业协会(工商业协会、手工业协会等)负责企业内职业教育的许可、咨询、考试及监督等主要职责,包括对承担培训企业的资格认定和监督;制定结业考试条例,组织与实施期中考试、结业考试等。由此可见,行业协会在“双元制”职业培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引入德国“双元制”理念时,并不等于照搬德国原型,而是结合本地区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学生先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基本技能,然后到企业进行实践。在高职教育三年的培养模式中,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一年安排汽车认知实习(4周)、第二年安排到企业进行维护与保养实习(6周)、第三年到企业进行整车维修实习(10周)。汽车认知实习,主要是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汽车的主要总成及零部件结构。汽车维护与保养实习,学生可以完成顶岗实习,进行汽车的一、二级基础保养与维护。整车维修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将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能够进行整车的故障诊断、故障排除。三年的实习项目任务逐渐递进、由浅入深,贯穿于整个学习进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企业全程参与。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突出“教-学-做”相结合,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服务、营销与管理,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服务,结合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可行性,将职业能力进行整合,以行动为导向,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将职业行为规范和技能认证融入课程建设中,实施“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企业岗位的规则来要求自己。

2. 基于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

在职业与知识培养目标要求中,按照岗位技能要求,细分成若干的教学模块。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机电服务技师课程的培养实训模块分为发动机机械系统、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汽车底盘机械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汽车电气系统、尾气排放处理、汽车检测与整车故障诊断技术、自动变速器、汽车维护与保养等10个模块。针对国内德系车常见车型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块的整合,增加了汽车机械基础与液压传动、汽车认识与工具使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模块,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模块分为普通车和奔驰或宝马模块进行教学等。

每一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法”等等。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某项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行为能力,使毕业生能适应企业、社会的要求。例如:我们在汽车基础电器课程中,要求学生拆画电路图、连接电路板,在整车上分组制作汽车诊断盒与故障盒,在整车故障诊断过程中自己在资料库中收集资料,判断故障。老师只起到启发、引导与辅导的作用。

汽车专业课程全部是小班制授课,每个班的学生限制在20人以内,教学地点全部安排在实训室进行。教学环境符合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为标准、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实施进程时,在任务单、作业单中融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和汽车售后服务技术服务岗位工作标准,并吸收企业培训、认证内容,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基于中德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建能够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能够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建设项目,具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总成拆装、检测、调试及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电子、电气布线、检测与故障排除。建有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汽车车身控制系统实训室、汽车检测与排故实训室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根据各教学模块中的任务要求,购置或通过教师自制实训设备等。

作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汽车维修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演练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同时使得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学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体系改革。 奔驰、宝马、奥迪、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斯柯达等多家汽车4S店成为了合作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基本上满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需求,并为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提供了机会,为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增添了活力,更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了校企互赢。

4.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中德课程体系中基于项目化的课程实施,需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双栖、结构合理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需要校内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践,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及省、市级汽车工程学会等交流,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掌握汽车知识、新技术的视野;通过选派教师赴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或协会授权的培训中心培训,培养我院汽车专业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德国汽车维修技师或大师水平。二是从汽车维修行业、行业协会选聘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熟悉本地区、本单位情况,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使师资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同时还聘请德籍资深汽车维修实训教师、德系汽车企业技术总监及有多年汽车维修经验的国内外汽车维修专家作为项目的兼职教授或技术顾问。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融会贯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来指导学员实际操作,保证了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开展。

5. 创建多元结合的课程考评体系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 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

模块化课程考评由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由学校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校企共同评价学生,企业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学生的技能成绩考评,学生的关键技能也可在汽车维修企业完成考评。

在汽车检测与故障排除课程教学评价中,项目中所有汽车故障排除的任务都是在模拟汽车维修厂来进行的。首先教师在汽车上设置故障以后,告诉学生 顾客反映的汽车故障现象,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诊断维修方案,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整个测量过程,以此作为学生排除故障与排除项目成绩的依据。

四、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德国行业协会制定技师培训课程体系引入高等职业院校,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一个新的理念和培养模式。通过引入培训课程体系,开发适用于国内教学的全部专业课程教材、配套电子课件和项目任务单,选择部分校本教材进行出版。成功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开展小班教学、通过到相关企业的工学结合实习,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可以打造一支由德国手工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经理、学校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中外合作专业教学团队,具有良好的课程目标定位和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2] 王亚盛. 中德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与改革建议[J]. 中国高教研究,2010(6):7779.

[3] 王亚盛.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及特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12):7680.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通专结合 素质 创新 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53-0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体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协同育人”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两个重点任务。由此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学校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的重要举措,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现有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通用技能”未能紧跟汽车产业、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广西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应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重也越来越大。此外,随着汽车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日臻成熟和个性化改装的发展趋势,促使二手车销售、汽车精品销售快速发展,成为车企利润主要来源。

而现行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是培养学生传统汽车销售技能,这个“单一”的“通用技能”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因汽车产业升级和汽车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二手车销售和精品销售等“多元化”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多项”“专项技能”要求,导致毕业后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学生由于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往往很难胜任工作或是适应期较长。

(二)“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一直沿用的“2+1”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将学生在校三年时间依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学习;第二阶段即第三学年到汽车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在校学习期间均未接触今后的工作岗位、就业环境,不清楚成功就业自身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技能,不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因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基础课程不重视、核心课程学习力不从心,导致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未能得到很好掌握,很难达到企业用人的高要求。

此外,近年的调研表明,本专业学生到相关就业岗位实习,一般仅需要4-5个月就基本掌握该岗位基本技能,而第二阶段安排为期1年的时间到汽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反而在第六学期学生往往会觉得自身能力已经具备,但是企业补贴、工作环境等达不到预期而频繁换岗、换企业实习,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不稳定,也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三)职业素质“短板”制约专业发展。经过对汽车企业用人单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历届毕业学生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均提出要加强素质方面的教育的建议,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员工的素质甚至比技能更为重要。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仅仅是通过设置沟通技巧、礼仪基础、人文素质等一些素质类理论课程的学习来完成职业素质的培养,因素质教育未能很好地渗透于职业技能培养当中,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相脱节对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职业基本素质较为薄弱这个“短板”已经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此外,由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参与教改科研项目较少;校运会、文艺晚会、协会活动、社团活动、各类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未全面铺开;同时未配套制定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的激励机制,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养较为薄弱,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这也制约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提升。

(四)专业技能未能紧扣就业岗位工作。汽车产业政策的松绑,使得汽车超市、名车店等多个汽车品牌混合销售取代“汽车4S”店为代表的单一汽车品牌销售成为汽车销售发展趋势,这就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现行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是强调技能的培养,未能融入本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如丰田、福特、日产、通用、大众等知名汽车品牌的产品知识、作业规范、标准流程、职业素质。更没有针对现有的设备、场地进行课程的开发,专业技能往往只针对某一品牌车型,知识单一、流程单一,未能满足正在快速发展如名车坊、汽车园区、汽车超市等快速发展新兴汽车销售企业对汽车人才的高要求。

二、“通专结合、素质与能力并进”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被广西教育厅评为2014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借助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和“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对广西汽车行业企业调研、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师资情况、教学条件、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同时在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就业岗位(群)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题,大胆创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通专结合、素质与能力并进”的“2.5+0.5”人才培养方案。

(一)“通专结合、素质与技能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所构建的“2.5+0.5”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专通结合,素质与技能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培养模式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有效衔接,同时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各类讲座、专业技能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制定学生参与活动的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职业能力。

该人才培养模式将三个学年依次分为两个阶段,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组织实施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分为基础通用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个步骤来实施,具体如下:

1.第一阶段:第1-5学期在校学习

基础通用技能的培养(第1、2学期):本阶段主要是设置公共文化课程、素质类课程和侧重结构方面内容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在此环节主要是以“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等实训室为实训教学平台,通过课内实训、校内专项实训,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通过将基础文化素养教育融入职业素质模块、将专业基础知识融入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在理实一体教学中实现学生基本文化素质、基本职业道德和专业基础技能相结合的培养。

多个专项技能的培养(第3-5学期):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岗位就业的需要,以汽车整车销售、二手车销售、汽车精品销售、汽车维修服务接待、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客户服务、汽车保险专员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将这些岗位能力进行整合,设计开发了汽车整车与汽车精品销售模块、汽车服务接待与配件管理模块、汽车保险与营销策划模块、汽车销售企业管理4个专业技能学习模块,学生通过专项技能训练,掌握对应岗位的基本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同时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现实需要。

2.第二阶段:第6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

岗位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第6学期):学生经过了专项技能的训练学习,基本具备多就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的基本素养,故本阶段安排学生到汽车相关合作企业学生意向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岗位的顶岗实习,增强综合职业能力,提高适岗能力,保证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的“短距离”对接。并采用“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教会学生“怎么做”,而专任指导教师则负责解答学生实习中“为什么这么做”,为毕业后的上岗就业奠定基础。

(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从2003年以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均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动态的调整、完善,经历了从单项技能到多项技能、单一方式到多元方式的“点线面”三个层级人才培养发展历程,如图2所示。

点:2010年之前,主要是通过开设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分离的核心课程这种单一的方式进行单项技能培养,培养重点仅仅是单项技能,故称之为技能点的培养。

线:2010―2013年,主要是通过开设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以及一些职业素质类课程进行“单项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主要培养单项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重点,两点一线,故也称为技能线的培养。

面:从2013年至今,则是对核心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同时与东风日产、长安福特、一汽大众等知名品牌企业合作进行专业人才订单培养,并通过“日产实训中心”、“福特实训中心”、“一汽大众实训中心”等校企合作实训室和“6S汽车技术服务社”等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实训;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以及鼓励学生参加校运会、文艺晚会、协会活动、社团活动、各类讲座等,以多元方式进行“多技能+素质名片”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主要是培养多项技能、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等,这种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也称之为技能面的培养。

目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采用的“通专结合,素质与技能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本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递进式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程融入职业基本素质,经过了“职业认知岗位认知岗位实训职业体验顶岗实习”五个过程,最终培养“多技能+素质名片”的专业人才,具体实施过程见表1所示。

三、“通专结合、素质与技能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点

(一)“通专结合”,设置四个专项技能模块满足“多元化”就业岗位需要。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通用基础技能,同时还设置了汽车整车销售与汽车精品销售、汽车维修服务接待及配件管理、汽车保险与营销策划和汽车营销企业管理4个专业技能模块,培养学生汽车整车与汽车精品销售、维修接待(SA)、配件管理、车险销售、企业管理等专项技能,“通专结合”,满足汽车行业发展的多元化岗位的需求。

(二)“素质与技能并进”,突破职业素质“短板”提高就业竞争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职业认知、岗位认知、岗位实训、职业体验、顶岗实习完成人才的培养,并且全程融入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配套开发了“汽车销售礼仪训练手册”,并构建了“素质类课程实训”“职业素质融入专业技能课实训”“职业基本素质专项实训”递进式提升的职业基本素质培养路径和“专业通用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岗位综合职业技能”渐进式专业技能培养途径。还借助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2014年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经费建设了集汽车销售、维修接待、二手车销售、汽车精品销售、配件管理与销售模拟实训教学、科研、创业、课程开发、培训功能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实训中心”和“服务礼仪实训室”,保障素质与技能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同时,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切实提高了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突破本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短板”的高素质,满足汽车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高素质、多技能要求,促进专业发展。

(三)“2.5+0.5”,职业认知与岗位认识两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一个阶段(第1-5学期)在校学习期间,在学生刚入校则通过专业教育、企业专家宣讲、优秀毕业生座谈、企业参观等多种形式,让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同时在第二学期学生完成“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通用技能后,期末最后两周安排学生到汽车企业相关岗位进行教学见习,让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素质、知识、技能,就业环境和发展前景等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职业认知和岗位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今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而设置“2.5+0.5”人才培养模式,仅安排第六学期到汽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

(四)校企资源整合,满足因政策松绑而带来的多品牌混合汽车销售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多品牌汽车产品性能介绍等相关内容。并整合校企合作的丰田、日产、福特、通用、奥迪、大众等多品牌、多车型资源,开发《校企合作品牌车型产品性能介绍》校本特色教材及资源库,并实施于教学当中,适应汽车产业升级和汽车产业政策“松绑”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多品牌混合销售对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燕.基于素质本位能力观视角下多课程整合与实景融合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5(4)

[2]李燕.基于“6+2”为基本原则的高职课程整体设计[J].广西教育,2012(1)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项目研究成果(桂教高教〔2014〕52号)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士官;技能型;汽车模拟仿真;训练系统

一、汽车士官培训的特点

(一)培训对象具有多元性、培训难度较大

培训对象多元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纵向上,培训对象来自机关单位到基层分队不同的层面;二是在横向上,培训对象涵盖了各军兵种的作战部队、后勤部队及各有车分队;三是在岗位任职上,涉及到担负指挥职务和从事专业技术两种类型的士官;四是在职务等级上,涉及到从初级到高级不同的层级。另外,由于受训对象的工作阅历、实践经验、学习需求、文化与专业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得教学起点难以统一,教学需求难以把握,进而大大增加了培训的难度。

(二)培训层次具有递进性、培训任务繁重

根据汽车驾驶员技能等级管理规定,未达到初级技能等级的不得选取为二期士官;未达到中级技能等级的不得选取为中级士官,未达到高级技能等级的不得选取为高级士官。即中级士官必须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能资格,高级士官必须获得高级专业技能资格。可见,汽车士官的成长具有递进升级的特征。由此可知,汽车士官多层次、多类型培训将贯穿于岗位任职的全过程。随着《全军士官培训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和培训制度的不断完善,汽车士官培训任务更加繁重。

(三)培训目的具有指向性、培训学制多样

汽车士官培训主要不是为了解决学历问题,其目的直接指向岗位任职需要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解决任职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问题。经过培训,以获得任职资格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使汽车士官岗位任职能力达到高于兵、近似于官的标准,使其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骨干。同时,由于每期培训类型不同,培训时间也长短不一,因而培训学制的多样性特征也更加明显。

二、外军士官技能培训的基本做法

(一)美军士官的技能培训

美军士官在晋升军衔和担任指挥职务之前必须接受相应级别的训练并取得合格成绩,才能晋升该级别的军衔,并被任命该级别的指挥职务。美军士官的技能教育在各军种所属的士官学校、专业技术院校的士官班、军士长学校和部队进行的。院校对士官的技能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资深4级美军在部队开设的培训班学习时间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主要是分类进行技能培训,开设诸如担任参谋职务的士官培训班、负责训练士兵的士官培训班、负责征兵的士官培训班,以及负责体能训练的士官培训班等。

(二)俄军士官的技能培训

俄军士官的技能培训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在训练中心进行任职技能培训 ,另一部分是在部队进行在职技能培训 。俄军士官的任职技能培训是以班长职责为内容组织教学,时间为4个月。俄军士官的在职技能培训,主要根据士官指挥员训练大纲进行,其主要组织形式是集训、各种指挥员作业、训练法指导课和实际作业等。

(三)日军军士的技能培训

士官在日军称为军士或者曹,分为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4个级别。日本陆军对军士进行技术培训,主要是通过开设初级军士技术课程和高级军士课程进行,并规定除飞行军士和护士军士外,其他军士晋升上士一年后,必须到军士教导队学习为期8周的军士高级课程。日本海军规定新晋升的海军下士(除少年兵、普通候补军士及航空学员晋升的下士外)技能培训,是通过教导队开设相关课程,主要课目有德育、体育、基地警备、服役知识、军事等。日本空军规定,新晋升的空军下士,必须到航空教导队学习精神教育、服务、防卫学教训方法和体育等课目。空军军士根据工作需要也必须接受技术培训,培训课程主要有中级技术员课程和军士技术特修课程。

三、构建基于汽车模拟仿真训练系统

(一)基于汽车模拟仿真训练系统优势

(1)具有安全性。使用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可以保证学员驾驶训练的安全;保证学员被汽车零件砸伤和碰伤等;保证汽车零件的拆装和维修中的完好。

(2)具有广泛性。传统的汽车实践训练限制了受教育的学员人数和质量,模拟仿真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每名学员一台虚拟汽车外,还可以从室外的教学转换到室内教学。

(3)具有生动性。利用模拟仿真系统不仅可以让学员形象的看到汽车各个部件,而且还可以实现边讲解边操作的教学。

(二)基于汽车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的框架

利用我国现代已有的汽车模拟器和各种部件的模拟仿真组件,来建立一个适应我军汽车士官教育的模拟仿真训练系统,该系统涵盖内容多,需要多专业相互协调和努力,笔者这里仅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为例进行基于汽车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的士官教育说明。

(1)建立汽车发动机各部分零件的模型。汽车发动机分为两大类:柴油机发动机和汽油机发动机,它是使输送进来的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的部件,汽油机发动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即曲柄连杆机构、配器机构、燃料供给系统、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和起动系统;而柴油机发动机由除点火系统外的两大机构和四大系统组成。我们分别用现代3D模型软件建立各部件的模型。

(2)设置各模型的关联属性。根据我军汽车士官分队训练大纲,结合汽车发动机各个部件,建立各个部件的相关系数参数。

(3)建立汽车发动机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利用现代模型融合技术来开发和研制该系统,并植入仪器中,研制出该汽车发动机模拟仿真训练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传统的培养手段越来越暴露出 其的弊端,如:学生接受知识慢、理论与实践脱节和课堂吸收困难等等,在我校正在积极开展士官教育大讨论的形势下,急需要寻求一种适合技能型士官培养模式的教育方法,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学方式的创新。本文仅是理论构想,要想真正实现其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修敏.士官任职教育特点的比较研究[J].海军院校教育,2008(6):28-30.

[2] 易玉富.论士官任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军事教育,2008(2):51-52.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从业培训;安全意识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了解决出行问题,大多数人们都购买了汽车,然而一些汽车驾驶员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导致社会上发生了很多汽车事故,严重威胁出行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提高参与从业培训的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的举动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和经济损失,进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速度。

1.做好汽车驾驶员从业培训中的前提工作――提高汽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

通常情况下,人、汽车和道路共同构成了道路交通的三大基本因素,要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让汽车驾驶员拥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培训机构的首要工作就是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根据相关的数据可知,大多数道路交通事故都是由汽车驾驶员综合素质较差而引起的,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必须要在对汽车驾驶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尽量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做法。

1.1针对驾驶员开展《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

要想切实提高汽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机构必须要对汽车驾驶员进行《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从而帮助汽车驾驶员树立正确的驾驶意识,了解他们在行驶汽车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才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加深驾驶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印象,培训机构可以将简单明了,能够给人以警醒的职业道德规范摘抄并张贴在培训教师的墙面上,另外,还可以让驾驶员相互交换对职业道德规范的体会,从而在驾驶员的内心深处树立起安全行驶的意识。

1.2对参与从业培训的汽车驾驶员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在对驾驶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向驾驶员展示相关的理论知识将无法提高驾驶员对生命的重视,所以当驾驶员行驶汽车的时候,由于没有发现生命的可贵,一旦操作出现差错,就有可能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家破人亡的局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此,培训机构可以向驾驶员展示人们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然后穿插入交通事故后人们的生活状况,以此帮助驾驶员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1.3向参与从业培训的汽车驾驶员普及道路交通法等方面的知识

正如人们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人们思想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之前,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引起较大社会问题的交通问题来说,法律法规能够很好地缓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所以,汽车驾驶培训机构要向参与从业培训的驾驶员普及道路交通法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来强制驾驶员在行驶汽车的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人们的通行安全。

1.4提高参与从业培训的汽车驾驶员综合素质的其他方法

1.4.1为汽车驾驶员提供一个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单纯的依靠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社会是一个人文关怀的社会,才能让驾驶员能够在行驶汽车的时候考虑到所有人的生命安全,采用正确的行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错误行驶汽车带给人们的威胁。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要融入较多的人文关怀,帮助所有的人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1.4.2提高汽车驾驶员从业培训机构的规范性

目前,由于人们使用汽车的逐渐增加,大多数人都参与了汽车驾驶培训,因而使得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汽车驾驶培训机构。通常情况下,正规的培训机构不多,导致通过规范性较差的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汽车驾驶员无法掌握正确的驾驶方法,因而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要提高汽车驾驶员从业培训机构的规范性。

1.4.3帮助参与从业培训的汽车驾驶员获得健康的身体

大量的事实证明,驾驶员的健康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驾驶情况,如果驾驶员的身体素质较差,当在行车过程中发生紧急事件,驾驶员就无法快速找到应对对策,所以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此,培训机构要针对驾驶员开展提高身体素质的课程,并帮助驾驶员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4.4对参与从业培训的汽车驾驶员进行恰当的心理素质训练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心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驾驶员也是如此。为了防止驾驶员因情绪低落而进行不当行驶的现象的出现,培训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驾驶员找到快速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2.做好汽车驾驶员从业培训中的基础工作――规范驾驶员的操作

经过培训机构的培训之后,部分驾驶员是无法在道路上安全行驶的,主要是因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要想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培训机构要规范驾驶员的操作,进而帮助驾驶员掌握安全的行驶方法。

2.1在从业培训的每个过程都要进行安全操作的教育

教练在对驾驶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在每个过程都要进行安全操作教育。例如,在启动汽车,变更车道和超车的时候,教练要帮助驾驶员将安全意识铭记在心,并在进行相应活动的时候反复确认进行该活动的安全情况,以此来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

2.2让汽车驾驶员养成定时维护车辆的习惯

近几年来,温室效应越来越强,地球的温度也逐渐升高,已经出现了大量车辆自燃的现象,不仅给车辆周围的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威胁,还让车主遭受了经济损失,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车辆行驶一段时间之后,性能会下降,比如说刹车失灵,如果不及时消除故障,就会引发交通事故。所以教练必须要让汽车驾驶员养成定时维护车辆的习惯。

3.做好汽车驾驶员从业培训中的关键工作――提高教学方法的科学准确性

3.1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对汽车驾驶员进行从业培训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练在教学内容的范围内,引进相关的案例来帮助驾驶员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能向驾驶员展示与交通事故有关的图片,能够为驾驶员提供鲜活的例子,进而更能培养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对此,培训机构亚于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为驾驶员提供第一手与交通事故有关的资料。

3.2采用模拟训练法来对汽车驾驶员进行从业培训

模拟训练法就是指培训机构通过应用现代化技术来为驾驶员提供一个与真实驾驶情景相符的模拟驾驶器,并以此来帮助驾驶员获得启动、超车和变更车道的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此种方法能够提高驾驶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因而降低了行驶风险,提高驾驶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总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车辆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交通安全事故更是层出不穷,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够采取合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尽量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的规范性,另外,培训机构要提高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以此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徐梅;刘声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军车驾驶员安全意识评价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2.7(14):111-112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1.校企合作项目处处可见。实训室内外停满了企业捐赠的教学车辆,并有明显的标识和编号。南京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实训基地建有丰田技术培训中心、东风标致培训中心、汽车整车维修实训中心、汽车钣喷实训中心、汽车营销培训中心和汽车维修工培训鉴定中心等6个实训中心,拥有大众系列、福特系列、丰田系列、东风标致系列等实习用车40多辆,基地建筑面积达1250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2700多万元。该学校还与江苏苏舜集团、南京朗驰集团、南京雨田车业、常州外汽集团、苏州华成汽车贸易集团、苏州客运集团、徐州润东集团、南通文峰集团、上海冠松集团、中国人保江苏分公司等50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既是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学生就业基地。

2.多个订单班。在办学过程中,该校汽车工程学院与知名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同开办多个“订单班”。与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开办了“T-TEP/GR班”、“F-SEP班”和“T-TEP/BP班”,与东风标致公司合作开办了“标致定向班”,与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民太安班”,与优配汽车零件贸易(江苏)有限公司合作了开办“优配班”。“T-TEP/GR班”定向培养汽车机电维修人才“,F-SEP班”定向培养汽车销售人员“,T-TEP/BP班”定向培养钣喷人才;“标致定向班”定向培养汽车机电维修和服务顾问专门人才;“民太安班”定向培养汽车保险公估人才;“优配班”定向培养汽车配件销售和管理人才。2013年该校又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合同》,正式启动“东风日产定向班”项目。根据合同,东风日产将负责发动机变速箱总成、实验用车、培训资料、学校教师的培训等,学校则按照东风日产的要求建设实训中心,双方计划于2014年下半年共建“东风日产班”。订单班生源从汽车工程学院二年级学生中选拔,订单班学生完成学校既定课程和东风日产的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后,即可走上东风日产旗下经销商的销售顾问、服务顾问等服务类专业岗位和机电维修、钣金喷漆等维修类专业岗位。

3.汽车学院与企业多次开展校企研讨会。汽车工程学院与广汽丰田相关负责人多次开展交流研讨,校企双方就人才培养、实习实践、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探讨的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我们品牌专业的建设很有帮助。

4.校内训考核。一汽丰田一般维修科目内训考核在汽车工程系每年举行一次。系部负责人全程参与,一汽丰田上海培训中心教师亲临现场指导。考核分为理论、基本技能、汽车维护保养实际操作等多个项目,汽车工程系共派出6名丰田班教师参与考核。考生来自江苏、江西等华东地区的8家经销店,共计29人。这种考核方式作为校企的一次成功的互动合作,既缓解了丰田在中国四大培训中心的培训压力,同时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对本次考核给予了资金和技术支持。考核期间,学院与企业的沟通,教师与一线技术工人开展交流,真正体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共赢的办学模式。

二、取得的收获和启示

通过考察调研,我们感到值得学习地方很多,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建设方面。实训室的建设和课程设置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对于提高学生竞争力至关重要。一汽—大众在广州举行“伙伴让我飞翔”2013全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校长张毅与一汽—大众有限责任公司商务副总经理兼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咏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一汽—大众将向合作院校赠送价值120余万元的教学用车和检测设备等教学设施,组建“一汽—大众班”,实施TQP项目(技术人才培养工程TQP———TechnicianQualificationProgram),为项目团队教师开展技术培训,校企共同培养适应一汽—大众品牌经销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实现一汽—大众、合作院校、经销企业及学生的四方共赢。汽车工程学院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充分准备。宽敞整齐的实训场地、日益成熟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成绩斐然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我校代表队在近两届“一汽—大众杯”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赛中获得6金3银的优异成绩),赢得了一汽大众TQP项目考察组的一致认可。此次合作将有力推进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2.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改革以企业需求为基石。南京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在课程安排上进行了课程的调整,把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营销、配件管理、检测技术与维修等课程进行了整合并模块化,每个课程项目安排了一个教室并配备了相应需要的实训教学设备和资源,同时也配备了相关的教师。实现了教师、教室和教学设备场地的一体化。学生每个月完成一个项目的课程学习,这样依次花10个月的时间完成本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学习。这种课程整合并配合一体化教学,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能实现项目化,具有针对性,一气呵成,训练集中,方法比较有创意。

3.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要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扩大开放平台,全面推进多层次实质性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借鉴南京交通职业学院的经验,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创办一些校企结合、教学生产并重的股份制合作公司(企业),并不断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可结合武汉市大力发展汽车行业,拥有东风、神龙、通用等多家汽车或汽车零部件厂的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三、总结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技能

1.前言

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汽车发动机,它相当于汽车的心脏部分,随着电控系统与发动机技术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商对发动机新技术投入全部研发精力,促进了电控系统飞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就要求所有汽车生产必须全部进行电喷系统的安装,所以,电喷系统的维修技能提升是所有维修人员的技能必备。在我国,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应当紧跟社会要求与企业要求,开设满足需求的所有课程。其中,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为此,就需要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排除能力、仪器检测能力、分析能力、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导致技能人员的好与坏,如果课程设计的内容脱离实践、方法轻实践重理论,会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所以,课程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始终在培养学生附近围绕,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来进行,文章通过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训进行分析。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主要有构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培养关键能力。目前所有的课程开发都是通过实现工程来进行的过程向导,比如,工作过程所对应的整合、归纳以及抽象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所对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情境、汽车应用类对应职业工作顺序。通过对一些汽车营销企业、汽车故障诊断岗位、汽车维修岗位、汽车专项技术服务岗位、汽车维修岗位以及汽车维护岗位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六种属于汽车机电维修领域的岗位,主要有整车性能检测的诊断、电气系统在汽车车身的检修、诊断与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汽车维护以及诊断与检修汽车电器系统。我国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学习课程是根据职业资格在汽车修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学习情境和行动现实化、具体化的课程体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排除的培养、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诊断的培养、检测设备熟练使用的培养、维修工具熟练使用的培养、技术资料相关英文和中文查找的培养、数据分析技能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关键能力是通过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汽车维修来进行设计的,并且,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教学、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化设计都是一种对专业能力进行强化的培养手段,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对具体问题能力、方法能力进行强调解决的培养手段,具体任务工作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工作小组讨论合作是一种对学生团结问题、协作问题、社会能力进行解决的培养手段。

3.课程设计过程

3.1 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基本教育特点为,从学生体系转化为工作体系,而学习过程就成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一体化,并根据工作任务来进行具体工作、工作要求、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内容,所以,现行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课程普遍呈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汽修厂要求的工程过程可以知道,要想教学内容实现有形化和具体化就必须采取教学所对应的情境,并以理实一体化来进行实训室教学,以此表现出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设计课程的重点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性的培养,学校利用教学情境的不同来不断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及学习,以便让学生获得需要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团队的协作合作中,训练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需要注重在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里面实习顶岗,同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去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进行讲课,以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来把学校学习过程导入企业最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去,并使两中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课程。

3.2 课程设计原理

通过多年的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人才培训、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企业的用工要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目前从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来进行从业人人员素质要求培训、能力要求培训、知识要求培训,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有五个,分别是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

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4.1 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企业专家、教师共同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的总结职业技能、归类职业技能、分析职业技能,最后剩下五个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都是从企业工作任务中产生出来的维修故障和实际需求,并且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过程,能够比较好的把技能、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且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设置任务。当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单元的教学时,老师则需要对学习单元进行任务工单、教学设计、学生手册、教学课件、演示录像和教学录像的拆分,并且,由教师把整个学习单元按照六步法来进行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必须包括组织教学过程、任务名称、学时、任务目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客户任务描述等。

4.2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引入竞赛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学校老师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学校宣传的办学成果,还可以展示学校中学生的风采。根据各种技能大赛的数据可以知道,竞赛模式既需要参赛选手具备应对自如、心理素质好、配合明确、分工明确、逻辑思维清晰,也需要参赛选手具备仪器正确使用、记录完整、设备检测、分析准确、故障点确认。要想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到技能竞赛中去,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一般在竞赛中的故障点通常是由企业技术维修总监进行的,并且对分工协作、逻辑分析、规范操作以及安全生产都要求比较高,这一点也是现实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多缺少的一点。

4.3 理实一体化实训

理实一体化为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为学生打造了作为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现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注意现在的身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老师教导、指导学生,而现在则是由老师指引,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入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工作责任书以及技术手册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采取的的生产性实训,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汽车维修团队进行教学模式的展开,让学生了解到汽车维修包括,预约—接待—车辆诊断—制作工单—车间派工—车辆检修—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此外,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建立汽车美容设备,让学生为车辆进行美容,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

5.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进行设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的五个原则进行设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从典型工作任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三个方面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87-89.

[2]严景明,陈国庆,张新强,罗黎.汽车发动机组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170-173.

[3]孟国强,刘越琪,洪志杰,李军,王庆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2-96.

[4]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6):59-62.

[5]孙冰寒.《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研讨[J].学问科教探索,201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