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放射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对策
医院感染是全球有关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许多国家已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作为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医院感染工作的内容、监测、控制及管理技术已逐步迈入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但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些医技科室如:CT室、放射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等却没有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
放射科是综合医院必备的科室,是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科室,各种疾病的诊断或者健康体检等几乎都离不开放射科的辅助,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感染疾病者、非感染疾病者、健康体检者等,存在交叉感染的机会多;医务人员因职业的特殊性,需经常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导致易发生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因此放射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其特点是人流量大、病员密集、病种复杂、全天24h接诊,所以放射科是多种病源微生物和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是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之一。因此,必须加强放射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总体要求,从科室管理的实际出发,针对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危险因素,对放射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防范的对策。
1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相关制度的缺乏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仅对临床科室和重点医技科室如输血科、检验科、内镜室等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但同属于医技科室的B超室、CT室、放射科等部门却没有相应规定,医院每月仅对临床科室、输血科、内镜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监测,因此,放射科存在制度上的漏洞,而这一漏洞使管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只能参照共同部分进行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现有的制度有待完善,既有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过于宽泛,缺乏明确指向性;没有全局观,往往只是针对某些部门和环节制订的;有些部门理论性过强,缺乏可操作性,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范管理教育和学习相对滞后,科室中的老同志往往是通过自身工作实践以及通过吸取前辈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有关防范。临床科室开展医院感染的系列监测是完成上级规章制度的要求,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式的自我常规监测,认为监测有不合格的现象是揭科室短,影响科室形象的事件。故医务人员在集样品时多现场进行特别的消毒处理。在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落实情况时,采样时间都选择在医务人员按规范洗手后进行,未对无菌操作前和接触患者前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在做空气采样时,不按位置放培养皿,或放的数量不够,或为保证有合格结果而缩短开盖时间,甚至不打开培养皿盖。这样的自我监测不但不能反映科室消毒灭菌的实际情况,反而阻碍对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执行效果的评定,误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
1.2 防护意识薄弱 经过多年的宣传与教育以及放射工作中的亲身实践,防范医院感染的慨念已经初步在医务人员头脑中扎根,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但放射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缺乏,感染管理意识淡薄,医务人员只重视本科室的诊疗业务,而轻视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到位,虽然现在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但仍有人以操作方便为由,不注重个人防护和对患者的隔离,工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手卫生意识淡漠,接触患者后不洗手现象普遍存在。
1.3空气污染 因X线防护的要求,放射科检查室的门窗常处于关闭状态,空气不流通,阳光照不到,易造成空气污染。放射科的走廊里常常拥着很多患者及陪护,人员过密,易感人群集中,特别是摄片室工作量大,门窗紧闭,在大量的患者中有部分是呼吸道疾病的,如上感,咯血等则具有传染性,使医务人员和其他疾病患者有被感染的危险,所以放射科的空气环境是病原体传播的环节之一;由于X线的作用,形成电离空气,也使检查室的空气质量下降。
1.4手的污染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由手传播,这一途径比经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医院感染源传播最主要的媒介是污染的手[1]。医务人员用手给患者摆各种检查,包括有开放性创伤的患者、皮肤病的患者,因工作量较大,既没有时间洗手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洗手意识。做造影、X线检查时,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当手套已沾有体液或血液后,仍会触摸门把手或操作台等清洁处,即医务人员的手形成了病原体传播的环节之一。
1.5仪器、设备的污染 对使用X线透视设备进行各类检查时,由于未能区分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病源微生物可使患者之间、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直接或间接传播。仪器污染严重又极易被忽略,如接触患者体表的X线摄片盒、检查床等,未能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值得重视的是外伤及开放性创伤或各种造影检查中的血液或体液污染,有可能造成血源性病原体传播。
2 放射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2.1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力度,制定宽松、和谐、人性化的考核制度,监测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监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给我们的是一种假象,留下的是安全隐患。因此,在制定质量考核标准时要从严,在对待缺陷与问题时要给科室留有持续改进的机会,对待积极地改进给予鼓励和奖励。使临床科室既敢于暴露问题,又能勇于采取改进措施,而不是隐藏问题和逃避问题,否则难以达到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科室要有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流程,成立科内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职责明确;每月对科内院感质量进行督导检查,有记录、分析及整改反馈情况,对科室的检查秉着从严、从细的原则进行[2]。
2.2 加强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 医院感染是一门交叉科学,其内容涉及到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定期学习有关感染管理文件及各项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参观学习其他医院科学管理模式,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并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医院和科室还要为医院感染监控人员提供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了解院内院外、国内国外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激励他们主动投身于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并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的认识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人人参与的意识[3]。
2.3加强放射科感染控制管理
2.3.1手的消毒管理 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1],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4],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感染。美国疾控中心强调接触患者前、医疗操作前洗手的重要性,因此,洗手作为一种最基础、最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染的手段,医务人员绝对不可忽视,所以放射科的医护人员也要提高这方面的认识,杜绝或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使自身和患者免受侵害。由于我院放射科摄片患者较多,摄片时虽不能拍一个患者洗一次手,但应做到如有空闲就去洗手,遇到开放性的创伤时,摄片前后均需洗手;如果医务人员的手有伤口,进行操作时应戴手套;并向患者宣传洗手的重要性,洗手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1min,可清除大部分细菌,为此,我们在每个洗手池上方都张贴了规范洗手图片提醒,并配备干手纸巾,各检查室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及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2.3.2环境管理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坚持早、中、晚开窗通风30min以上,室内、走廊禁止吸烟,每晚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约1h,各检查室只要有空闲就应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每次打扫卫生时,要先用有"84"消毒液的拖把拖地后再清扫,减少灰尘扬起而增加空气污染的机会,工作人员必要时可戴口罩。建立空气消毒登记本,专人负责检测,每月做一次空气采样监测,每季度对紫外线灯管进行强度监测,每6个月对空气消毒机效果监测。紫外线灯管上、空气消毒机出风口无灰尘。
2.3.3仪器、设备的消毒管理 制定合适放射科的清洁消毒措施,避免血液性病原体传播。放射科的X线片盒,X线检查床及医务人员的手定期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给予解决;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已成为医院重视和开展的一项任务,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放射科检诊床污染最严重,每天约有100人使用,特别是遇到开放性创伤患者,如有血液或分泌物污染检诊床,必须随时用1%"84"消毒液擦拭,摄片室的检诊床应每日早、中、晚用1%"84"消毒液擦拭,减少细菌、病毒的覆着。造影、X线检查治疗中不能随意丢弃污染物,当有血液或体液溅落污染地面时,可用1%"84"消毒液擦拭地面,工作完后对可能污染的检诊床、治疗车、门把手等均可用1%"84"消毒液擦拭。
2.3.4医疗废物的处理 有文献报道,医疗废弃物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性问题[5],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我们对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等严格按规定分类收集,用不同颜色、防渗漏的塑料袋密封包装,分别陈放,对于损坏或废弃的胶片交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锐器放入锐器盒,锐器盒一次性使用,在装满3/4后同医疗废物一起由专职人员及时回收运到指定地点,并有专门的医疗废弃物回收公司统一回收处理,对回收人员签订责任书,回收人员与科室严格交接,实行双签字,防止管理上的漏洞。
3讨论
医院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感染新的疾病,同时有可能使患者成为新的传染源,因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及监测管理体系的建设,对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及出现意外时应急预案,减少或杜绝因工作失误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及防护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6]。
总而言之,认真开展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增加组织管理,健全合理规章制度,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根本目的,以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职责为切入点,加强管理,抓住监测与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切实推动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提升,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红燕,林伟青,黄雪琴,等.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407-1409
[2]张彦,张树荣.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0):1160-1161
[3]薛菊兰,王伟英,邹正伟.医院感染管理院科两级监测结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17):72-73.
[4]杜兵,薛艳波.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的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3000-3001.
(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14)【摘要】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刚刚起步,而中医院放射科的护理管理尚在探讨中,笔者从中医院放射科背景特点,护理管理实施条件、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期冀抛砖引玉,让更多同仁关注、重视中医院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共同探索出一套最优的护理管理模式。【关键词】中医;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60-01
护理管理是医疗机构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协调和控制护理人员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1]。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科,其护理内容和护理管理模式体系正逐步发展、趋向规范,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2],目前在中医院临床科室都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而且我们相信它还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然而,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放射科的护理不受重视,放射科护理工作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目前患者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放射科纠纷逐渐增加的现状,故而笔者在此结合本院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及自身体会,讨论如下:1.背景特点:1.1.中医院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放射科在院感中的特殊性: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检查科室之一,患者量大、病员密集,加上患者家属及其陪护等人员,导致候诊室人员密集,而患者中有不少在院病人,其机体抵抗力较差,患者家属中也多有老、幼人员,这些特殊的人员构成,形成了院感中的易感人群。另外,就诊患者病种复杂,其中不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患者及手术前后患者,其咳唾涎沫、呕吐物等多含有微生物;加上放射科因放辐射需要,房间多无窗或小排窗,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病源微生物局部密度较一般环境多,传播源和传播途径存在。故而,放射科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极高。(2)放射科在医患纠纷中的特殊性:随着中西医结合的逐步发展融合,西医辅助检查在中医临床诊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西医辅助检查指导中医用药,运用循证医学思想选取或中医或西医的最优医疗方案是现代趋势。然而不少中医院患者依旧认为中医应该坚守传统一成不变,诊断上应仅靠“望、闻、问、切”,而不应选用现代辅助检查手段。在这种思路影响下,如果在费用、医护人员态度、医护告知义务未完全履行、患者隐私权未良好保证等方面再有令患者不满意的地方,则患者很容易心生愤懑,口出怨言,继而发生医患纠纷。1.2.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范畴:中医院放射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范畴,包括病区管理、中医氛围构建;病区环境消毒、感染监控;窗口服务、健康宣教辅助检查在中医中的作用等;在CT、DR、普放、患者的接待、登记、胶片发放;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如急救物品、药品、器材、物资管理,检查中“急危重”患者检查与抢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急救处理,以及检查后的护理工作;护理教学科研,中医基础理论的培训学习,西医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等。1.3 放射科护理工作特点:中医院放射科护理工作模式、知识点、考核标准等与临床其他科护理工作均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为患者多、流动性大;大型设备多、检查项目多、检查项目存在风险;护理工作涉及各种疾病,面广、量大;各个检查室分散、不集中;护士工作独立性强,一些中医护理操作需要护士独立完成。2.实施条件:2.1.放射科护士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有人根据西医院放射科工作性质、特点和内容确定护理人员塑造标准[3]:比临床护士要求更高,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还要不断学习影像学、解剖学、设备原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而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习巩固中医基础知识,熟悉中医辨证的方法和一些诸如“鼓胀”、“积聚”、“瘕”等特殊的与专业业务相关的中医疾病;能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模式相结合,在学习西医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掌握其基本原理与配合方法的同时,学习和掌握简单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同时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还要具备良好的耐性、沟通技巧、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2.2.放射科护理质量控制:要建立健全科室护理管理制度,结合放射科特点及中医护理特点,实施统一、规范专业化管理,首先要制订完善的职责、岗位负责制度,并做到制度管人,如按照手术窒管理模式管理介入室(正在畴备),按照急救室管理模式应对CT、DR、普放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检查,按照中医特色治疗室管理模式应对中医治疗暂时无法间断的检查或者急查患者等。其次,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按照放射科考核标准及工作流程每天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考核考查各检查室操作流程、过敏反应抢救流程、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中医操作技巧手法与禁忌等,强化质量意识,促使人人参与质量控制,并定期总结归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3.模式实施3.1. 突出中医放射科护理特色:(1). 构建中医氛围:中医院放射科虽然是与西医关联紧密的辅助检查科室,但其中医特色不能忽略。可以在全院中医特色宣传栏的环境背景下,可以在放射科门前、走廊、候诊室等位置悬挂中医中药对某些检查的不良反应的处置与防治方法。有条件的可以将西医辅助检查与中医临床诊断做一个简单总结,并且悬挂于醒目处,以便使患者了解辅助检查的必要性。(2).突出中医知识与操作的作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护理工作作为现代诊疗模式下临床治疗的延续和拓展,在传统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具体到放射科而言,有些患者对中医的诊断和辨证不甚理解,有些医生由于接诊病人多也没有时间和患者详细讲解,患者经常带着疑问询问中医院医护人员,因此,中医院放射科护士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辨病辨证功底,以便阐述、解释患者检查单上的一些描述和诊断,澄清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比如中医病名“鼓胀”多指西医之肝硬化,有时候也指“肝癌”,有些肝癌疑似患者会经常将“鼓胀”仅仅等同于肝硬化,而质疑、质问该医生要求CT检查的必要性。另外,部分的中医操作在放射科护理工作中实用、方便,比如指压耳穴咽区,可以抑制咽喉反射,缓解呕吐症状,按压或针刺合谷、血海等可以缓解妇科疼痛,了解掌握这些基本而有效的操作,能提高中医特色,缓解患者候诊、检查时的痛苦。3.2.重视院内感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首先要提高放射科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其次要保持科室清洁卫生,对患者呕吐物及杂物等及时清扫,对床单、检查床及其他物体表面按时清洁消毒,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擦洗消毒,减少空气污染,尽可能经常通风换气;再次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对流感、结核患者鼓励戴口罩,进检查室穿一次性鞋套;最后鼓励患者预约检查,合理安排患者检查时间,减少候诊患者数量,鼓励病情轻的患者尽量少带培护及家属。
3.3. 重视“三查七对”,降低医患纠纷:“三查”:预约登记时查、检查前查、发报告时查;“七对”:对姓名,对年龄,对性别,对临床症状、体征与申请检查部位是否相符,对计算机登记日期编号、对费用、申请医生及申请科室等,对申请检查部位的方法(常规还是特殊检查)。要求护士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在接待患者、登记、检查前准备、健康宣教、检查中配合、检查后观察、胶片报告发放等环节中要谨慎、周密,将高风险因素降低,避免部分临床医疗差错的发生,避免因工作混乱导致的医患和护患纠纷。3.4.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医疗事故:首先做好相关检查前的准备,完善急救药品、器材的“四定”,完善相关抢救流程。其次履行告知义务,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要获得病人签字;再次要培养抢救、安全意识及应变能力,强化护士安全、抢救意识,制定过敏反应抢救预案,每月定期进行过敏反应抢救演练,每天进行过敏反应报告,严密观察应用对比剂患者及急诊、危重患者,一有异常立即处理汇报,防止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4.结果:我科自实施有效的护理及相关管理以来,充分发挥中医院中医氛围浓厚及中医操作技术雄厚的优势服务患者,打造了中医特色的患者满意服务窗口;完善了放射科的管理体系,真正在放射科做到了医护分家,使业务上更加专业化,管理上更加科学化;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几率,减少了医患纠纷及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使放射科的护理工作能更加顺利有效开展。5.讨论:中医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在传统“三分治七分调”的基础上,将“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模式结合起来,是中医护理学的一大热门。然而,在放射科的工作中,如何能将中医特色在这个与临床科室有差异的区域中发挥发展,如何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使中医护理在中医院放射科更好的发挥优势,目前来看尚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尝试,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和重视,一起发现问题,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努力,争取早日摸索出一套更优化的放射科护理管理模式,为能发挥中医传统优势的放射科护理的新业务、新技术,中医护理教学、科研的开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曹荣桂,林菊英.医学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126.[2]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 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 护理研究. 2011,25(8):2238.[3]边巍,张旭,张嫒,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16):1868.
关键词:放射设备;管理与保养;设备性能
Repair an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Radiological Equipment
ZHENG Xiao-ling
(Xin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Xining 810007,Qingha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our radiation equipment use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ethods to analyze,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of medical equipment.MethodsWill be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for repair of 32 radiation equipment,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differences shall be grouped and the control group:16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each department manage the management ways,observation group:16 take each department management together with the equipment department.ResultsTwo groups of repair success rate is 93.75% and 75.00% respectively;The two groups after debugging equipment recovery utilization rate are 75.00% and 75.00% respectively compared P
Key words:Radio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Equipment performance
放射设备在临床检查、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保证医院教学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1]。其先进性与临床应用价值可直观反映出医院规模和应用先进医疗技术手段情况。随着现代医学突飞猛进地发展,放射设备也开始迈入了更为先进、准确与智能化的历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1月~12月期间进行维修的32起放射设备,依据管理方法差异予以分组。其中观察组为7~12月维修的16起;对照组为1~6月维修的16起,设备品种等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将放射设备交由放射科室自主管理并维护,若有问题联系设备科给予维修。观察组:采用放射科与设备科共同管理模式,即设备管理干预法。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能[2]。严格要求设备科工作人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坚持定期岗位培训与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努力提升工作人员水平,医院对引进的新设备组织全体维修人员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共同进步。科学管理,为医疗设备建档存档。设备科对每件医疗设备都遵循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给予备案造册。这不仅能为该设备的日常使用提供依据,同时还为评估设备工作状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实施定期检查与专业维护。设备科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发现问题与故障应及时处理,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指导相关科室人员准确掌握设备性能与正确使用方法,对于价格昂贵的设备,设备科还应派专人定期维护与保养,并作好详细记录。建立维护保养分级制度。日常保养:给予设备的日常去污、清洁、防火、防水等常规保养,确保设备的与紧固,主要由各科室自行完成。定期一级保养:即对设备内部的电路板、电位器等的清洁与防氧化等维护,主要交由设备科工作人员负责。二级保养:对已到更换期的机械零件与性能下降的电子器件及时抓好预防性提前更换,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该项工作交由设备工程人员完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故障后设备维修成功情况 两组维修成功率分别为93.75%与75.00%;两组调试设备后恢复使用率分别为75.00%、50.00%比较P
2.2两组设备维修过程对比 见表2。两组调试设备后恢复使用率分别为75.00%、50.00%,观察组明显较优P
3讨论
放射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医院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3]。制定有效的医疗设备维护计划,是确保其安全使用与发挥最大效能的可靠保证。我院在采取设备科设备管理干预法前,主要以各科室自主管理设备的方式,结果由于部分科室人员责任心不强、保养技能不专业等原因导致设备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维护,严重影响了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尤其是价格昂贵的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已成为医院设备科工作的重点。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改进,所以医院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4]。
我院还注重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检修,尽早排除安全隐患。对设备的管理与保养一改过去的各科室自主管理方法,实行设备科管理为主、各科室日常维护为辅的三级管理模式。日常清洁保养交由科室自主完成,定期检查与维护则由设备科工作人员负责,同时还加强对各科室相关人员设备维护知识的宣教,以全面实现设备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吴翠峰.浅谈医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0:6-7.
[2]吴浙君,郑美芳.浅谈放射设备移机的注意事项[J].中国医疗设备,2013,03:100.
关键词:基层医院;传染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05-01
通过抓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控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和把暴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我院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强化法制观念
1.1 开展普法宣传和健康教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为面向基层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我院经常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2 在职医务人员的普法教育: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强化预防意识,明确职责,在医务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以及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1.3 岗前培训:我院对每年新分配来的医生进行传染病管理的岗前教育,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并定期到临床检查考核。
2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
2.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各科接诊和经治医师,一旦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甲类传染病6h,乙类传染病12h内,作出传染病登记,填写疫情报告卡。对于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例及影响面较大的食物中毒病例,首诊医师要立即报告院部或总值班,并及时电话报告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搜集并提供诊断的第一手资料备查。门诊医师和病房主治医生发现传染病例后必须认真逐项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字迹清楚,注明诊断依据。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发现阳性结果时,要在报告单上加盖“注意疫情报告”印章后,送病房医师或传染病门诊医师,实行报告签收制。预防保健所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注明报告时间,统一上报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网。对于漏报、隐瞒、谎报疫情者,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 传染病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全院的传染病管理,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预防保健所具体实施。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34条规定,设定2名传染病管理检查员,负责传染病的监督、监测、登记、上报以及漏报调查等工作。同时还规定了严格的奖惩考核规定,与当月奖金挂钩。
2.3 消毒隔离制度:我院建立并严格执行了门诊的随时消毒制度、病房的随时及终末消毒制度、血源管理规定、污水和污物处理制度,多年来坚持卫生学监测、院内感染监测和传染病监控,使传染病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4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设立肠道疾病专科门诊,设专职医护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消毒用品、抢救药品,定期进行消毒监测。对甲类传染病重点监测,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报告、早期隔离、及时治疗。
3 加强领导和检查督导,有效控制疫情的漏报
3.1 医院领导重视:我院成立了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及控制院内感染领导小组,与临床各病区、门诊及检验、放射科构成了传染病及院内感染的监测报告网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了传染病阳性报告签收制,采取了谁签字谁报告、谁负责,发现漏报一查到底。
3.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 特别是传染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每年进行二次以上的书面测试,使全体医护人员熟悉“两法”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传染病防治,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使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关键词: X射线;辐射危害;防护安全管理
1 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自1895年发现X射线至今,放射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净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定的危险。X线的照射量可随射线剂量的增大可在体内累积,长时间受超剂量照射将引起全身性疾病, X线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下。
1.1以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为主,诉有乏力、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等;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少数人牙痛、部分人易感冒、腰痛、关节酸痛等。
1.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主要为皮肤、指甲的营养障碍,长期被辐射部位容易发生神经性皮炎。
1.3外周血液改变最常见的改变主要是对血液系统中白细胞的杀伤力,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易发生疾病。
1.4易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等病症。
1.5 X线辐射可诱发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等。 人体易受辐射的组织器官: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薄的部分则相反。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乳腺是敏感组织,当大量人群每年普查时,要考虑潜在的致癌辐射风险。与乳腺组织中的脂肪、皮肤、乳晕组织相比,腺体组织对辐射最敏感,在2.25 cm深处,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要比脂肪组织的吸收剂量高出30%[1],要求摄影时要合理使用自动曝光系统,在大量普查时按照ALARA原则在考虑乳腺的组成和厚度的不同时,充分利用曝光模式与cR的技术特点将入射剂量最优化,达到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危害。
2 防护
2.1机房及机器的防护要求
2.1.1机房宜较大,并有通风设备,就200Ma X线机而论,机房面积不得小于36 m2。另外,机房墙壁应有一定厚度的砖、水泥或铅皮构成,以达防护目的。
2.1.2 X线球管置于足够厚度的金属套(球管套)内,球管套的窗口应有隔光器作适当的缩小,尽量减少原发射线的照射。X线通过人体投照于荧光屏上,荧光屏的前方应有铅玻璃将原发X线阻挡,近代X线检查床改为密封式,床周以金属板完全封闭,可减少散射线。
2.2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2.2.1工作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暴露在原发X线之中,尽可能避免直接用手在透视下操作。
2.2.2透视时须使用各种防护器材,如铅橡皮手套、铅围裙及铅玻璃眼镜等。利用隔光器使透视野尽量缩小,尽量降低毫安,缩短曝光时间。透视前应该有充分的暗适应用,以便用最短时间,得到良好的透视影像。
2.2.3照片时要避免接触散射线,一般以铅屏风遮挡。如照片工作量大,宜在照片室内另设一个防护较好的控制室(用铅皮,水泥或厚砖砌成)。
2.3患者的防护要求
2.3.1患者与X线球管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少于35 cm。球管窗口下须加一定厚度的铝片,减少穿刺力弱的长波X线,易被患者完全吸收。
2.3.2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及不必要的复查。对性成熟及发育期的妇女作腹部照射,应尽量控制次数及部位,避免伤害生殖器官。早期怀孕第1个月内,避免放射线照射骨盆部。对男患者,在不影响检查的情况下,宜用铅橡皮保护阴囊,防止受到照射。
2.4临床的射线诊断检查有普通X射线拍片、胸透、CT、CR、DR片等。均应根据合理地使用低剂量(ALARA)原则,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辐射剂量[2-3]。实际工作中,曝光量过大过小都是不准确的,若曝光过小,会导致信噪比过小,影像质量下降,但曝光量过大,影像质量不但无改善而且会增加曝光剂量,加大X线对受检者身体的损害,并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4]。CR摄影技术优点:因IP板动态范围大,线性度和曝光宽容度较大,使获取的信息能自动调节和放大增益,在可允许的曝光指数范围内取得稳定的适宜的影像密度,同时获得高分辨率图像质量[5];DR优点:对低对比度信息的显示功能更强[6],具备UNIQUE图像技术,使低剂量射片成为可能。以选择有效的曝光指数范围,采用在其他相同曝光条件下提高曝光指数的方法来实现降低曝光量和吸收剂量。
3 加强放射安全管理
为不断加强放射安全管理,各有关部门应做到严格监管医疗照射的防护与安全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具体如下。
3.1放射工作场所要求 根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工作场所的建设项目,放射诊疗装置的防护性能与技术参数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施工前应委托有评价资质的技术中介单位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经环保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项目建设。放射工作场所建设项目竣工后,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评价,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7]。
3.2放射诊断设备要求
3.2.1辐射发生器,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各种操作参数(如管电压、过滤特性焦点位置、源与像接受器距离、照射野大小、管电流与时间或二者乘积等)。
3.2.2射线摄影设备,应配备达到预置的参数(时间、管电流与时间的乘积或剂量)后自动停止照射的装置。
3.2.3荧光透视设备应配备只有持续用力按压时才能使X线管工作的控制开关以及配备曝光时间指示器或入射体表剂量检测器。
3.3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操作具体要求。①确保患者所受到照射是达到预期诊断目标所需的最小照射;②职业医师和有关医技人员应认真选择并综合利用各种参数,以使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向接受的国家质量和临床检查目的相一致的最低照射。对儿童受检者更应该重视参数;③具有采取了严格防护措施后,才可使用携式、移动式放射学检查设备;④避免怀孕或可能怀孕妇女施行会引起其腹部或骨盆受到照射的放射学检查(除非临床上有充分理由证明需要进行检查的除外);⑤周密安排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的任何诊断检查以使可能存在的胚胎或胎儿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最小尽可能对辐射敏感器官(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提供恰当的屏蔽。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执业医师必须摒弃盲目把各种放射诊断技术作为常规手段的不良倾向,医生在开具这些检查前应切实考虑对患者的影响,影像资料在院内及医院之间尽可能共享,减少因资料管理受检者受到转诊等原因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4 做好防护安全管理
管理措施:健全管理组织。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度,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及防护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4.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4.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4.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4.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15 w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4.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4.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4.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 预防与护理
恰当合理科学的饮食也能有效降低与预防辐射。如患者条件允许,则可在接受低剂量X光摄影前,先喝杯橙汁维他命C或牛奶防止钙质流失,且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及增强对辐射的抵抗能力。如食用具有抗辐射的食品。常喝茶有抗辐射的作用,实用十字花科蔬菜,猪血、黑木耳等。这一类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把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不给辐射物质留下丝毫立足空间。
总之,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不过分限制对人类产生照射的有益实践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推动合理地应用防护手段来降低辐射带来的伤害。这就要求我们放射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切实搞好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从而使电离辐射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6 临床实践中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放射防护安全的关键取决于人们的行为表现,法规、标准、操作规程和其他的行政手段虽然都是很重要的,但为达到放射防护或安全标准,其本身又是不够的[8]。还需要各有关放射部门严格审管,各负其责。不断更新和完善辐射防护措施。落实各项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加强辐射监测,使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让辐射技术更安全更科学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燕树林.乳腺摄影技术分册[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2007:193-195.
[2]秦维昌,刘传亚.重视医用X线检查低质量成像方法学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13-1014.
[3]赵红兰,平杰,等.婴幼儿胸部DR摄影千伏对辐射效能和图像质量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8):1270-1273.
[4]胡益斌.CR系统曝光量指数的检测及校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0):72-73.
[5]陈建新,黄艺生.CR技术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63-464.
[6]李萌.影像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8-231.
【关健词】肺结核患者 首诊医生 转诊 报告
我院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在黄平县卫生局及本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的正确指导下,自2004年我县启动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我院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了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组织(如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兼职人员及项目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等);先后制定了项目管理工作计划、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和奖惩方案)和措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综合目标考评内容之一。使近年来我院在肺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一、结核病控制项目兼职人员和临床医生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密切配合、有效沟通,积极参加上级培训,回院后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同时加大转诊宣传力度。
二、接诊医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治疗方案及医院制定的接诊医生工作流程图,询问所有的就诊者有无肺结核症状;对可疑肺结核症状者作胸片检查;对诊断为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者,立即作好健康教育和转诊宣传,同时问清患者详细地址和电话,在门诊日志上标注并填卡;如无需住院,立即将患者转诊到县CDC结防所;如需住院的急、危重患者,作好与病房医生的交接,待病情稳定出院后转诊到结防所继续治疗;病房医生接诊患者后首先叮嘱管床护士在使用抗痨药物前采集患者痰标本送县CDC结防所。
三、对因非肺结核住院的患者(如内、儿、五官、外科和妇产科患者等),在住院期间诊断同时患疑似肺结核的(第二以后的诊断),也要报告和出院时转诊;对于在住院期间接受抗痨治疗的患者,必须在出院前交给患者一联转诊单并作好耐心细致的健康和转诊宣传教育,在传报卡备注栏中注明出院日期。
四、放射科医生发现患者胸片显示疑似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首先在放射登记本上进行标注;再通知接诊医生,以防患者在医院内走失。
五、防保结防兼职人员每天对门(急)诊、放射科和各临床科室进行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特别是门诊日志的登记与肺结核病例及处方吻合情况的核对、转诊登记、抗痨药物的使用登记及放射登记和出入院登记等的每一个栏目的细致检查;对接到的结核病报告卡进行认真审核后于24小时内网络直报;核实患者的转诊和住院情况;收到转诊单,在一月内交县疾控中心结防所,同时记录好转诊、住院及报告的情况。
六、虚心接受上级的正确督导,认真分析和总结督导结果,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改进工作。
七、我院从2004年启动肺结核转诊以来,共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1422例,转诊1422例,转诊率100%。
八、病人转诊费及时足额发放给转诊的医生。
九、存在问题:我院结核病控制项目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1、转诊到位率低:这是结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要表现在:①有的医生向患者转诊宣传不到位;②有的患者文化水平太低,对讲解的地址记不牢而导致找不着;③有的患者经济能力差,无坐车的钱;④部分少数民族患者对医务人员宣传的国家政策理解不透;⑤县医院与县CDC距离较远,无专人接送患者。
2、有的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认识不到位甚至重视不够,导致各种医护记录错登甚至有漏登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放射技术;临床医学;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730.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37-0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技术设备发展迅速,同时在临床诊断中获得大力推广,传统的放射技术在如今的放射诊断与临床诊断中已经很少见,目前使用的放射技术都是新科技。放射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很广,同时它能够有效诊断出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使医疗水平得到提高,并且对急诊病患的诊疗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回顾在我院使用放射技术进行诊断的急诊病患213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时使用放射技术的病患213例,男性100例,女性113例;年龄在13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3.2)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0例、中学39例、高中71例、大专93例。这些病患都为急诊病患,41例消化道大出血、53例肢体动脉血栓、77例支气管咯血、47例头部肿瘤血管出血,在治疗这些病患时均使用放射技术诊断介入治疗,同时用心肌酶谱与心电图进行确诊,效果良好。
2结果
不同病情的急诊病患在使用放射技术后的诊断效果。详情见表1。
3讨论
3.1严格控制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在现阶段的临床医学中,放射治疗适应症适应症使用十分常见,治疗领域包含脉管畸形、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伴随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放射技术使用的医疗设备换代快速,对放射技术的使用要求逐渐升高。不管是精准的放射治疗还是普通的放射治疗,其治疗技术都有很大提高,这使放疗适应症的范围被逐渐扩大。另外,由于药物使用方法与使用途径的不断更新与提高,和新型化疗药物的不断推出,有效降低了毒副功效,加强了化疗效果。在治疗一些疾病时,例如卵巢瘤、淋巴瘤等,化疗的使用范围不断增大,使得放射治疗退居第二位,这需要放疗医生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要将这些知识经常更新,对放射治疗适应症有一个全面的掌握,禁止乱用放射技术,防止防止为病患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与身心负担。
3.2加强管理X光设备,以便保证X光片质量
要想使X光片质量得到保证,就要对X光片设备的运作能力以及精确度严格把控。通常医院在引进X光片设备时,生产产生没有明确提供有效的安装验收信息与检测数据,所以在操作与安装时,无法做到对有关参数定期核对、检验、另外,在操作设备时,操作人员使用方法不正确会使X光线管超负荷运行,时间长了,就会导致X光片设备的一些零部件老化、受损,让得到的数据与参数发生变化,倘若医院没有这方面的维护人员或是维护工具,就会导致X光片设备产生的参数错误,操作人员将无法设定最佳的拍摄环境。因此,X光片质量好坏不均,容易产生很多废片,同时也会造成设备管理上的错误。面对上述这些问题,文章按照设备的要求收集了一些有关数据与使用方法,同时建立了维护、保养、使用X光片设备对应的管理制度,对每种设备类型的操作流程严格规范,并要求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使用一定要正确,同时还要求每名操作人员都要掌握设备的维修方法,每台设备都要有固定的维护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对已经损坏的零部件要及时更换,不要使摄影工作受影响,使X光片的拍摄治疗得到保证。
3.3 提升放射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
放射技术的操作人员不光要会操作设备,还要对有关摄影的多项领域涉猎,包括计算机技术、设备的维修与护理、处理图像等,为了确保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手段更娴熟,就要确保操作人员素质较高:①严格按照放射条款中的相关内容操作,为接受检查的病患与自身做好保护措施;②掌握接受检查人员各个部位的拍摄条件,对照射部位有一个准确的把握;③现阶段,很多设备的说明书均用英文讲述,包含使用方法、功能选择、界面设置等内容,因此要求操作人员一定要有过硬的英语功底,并且在工作中要不断完善、更新自身的英语素质,这样在现场操作时,才能更加娴熟的使用机器;④要数量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对网络运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图片处理等做到熟练掌握;⑤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加强对新推出的摄影设备的学习,掌握其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3.4 为不同类型的工作建立管理制度
对放射技术的质量管理展开全面监控,提高X光片质量,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制定相关的措施与章程,科学管理放射质量,使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做到赏罚分明,注重管理质量,将X光片的拍摄质量与操作人员的奖金挂钩,鼓励操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使操作人员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这样X光片的拍摄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总之,优秀的操作人员与新进的医疗设备两者不可缺一,这样才能将放射技术的优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摄影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英语和计算机有大概的掌握。另外,在工作过程中,要有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目前放射技术的治疗优势为准确度好、射线能量高、穿透度深,一步留神就会将肿瘤部位排除在照射部位之外,使放射治疗失去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世传,郭娟,李起栋,郑章清,等.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J]. 哈尔滨医药,2009,16(05):186-190.
1、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全院传染病管理的工作计划及相应制度,收集、积累、整理工作台帐及信息资料,进行档案化管理
2、门诊部主任及急诊科主任应是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的成员,应对轮转医师、进修医师宣传、介绍疫情报告制度。
3、首诊传染病医师应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下称传报卡)和转诊工作,并指定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相对固定)对每天的门诊日志与传报卡进行核查,发现漏报应及时督促当事人补报。首诊传染病医师应负责填写传报卡和转诊工作。
4、各科室设置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及时发送传报卡至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负责各病区所有传报卡的签收、分类登记并进行网络直报。
传染病疫情发现报告制度
做好疫情报告工作是疫情管理的基础,疫情报告是国家法定的制度。疫情报告的管理是为了使疫情报告全面符合法律规定,为分析疫情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资料。
1、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包括城乡基层防保人员)、个体开业医生是法律规定的责任报告人。
2、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依法向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对城乡居民、机关团体等任何单位或个人报告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当地的医疗保健机构或人员(包括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或卫生防保人员有责任赶赴现场诊查病人,治疗处置,并按法律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疫情报告的病种、时限: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三条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时限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应达1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应达100%。
传染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制度
⑴对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⑵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⑶对传染病病人、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⑷每个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合接受疾控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有责任、有权检查、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对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院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3、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排查制度
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必须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要及时组织专家组核实、会诊,并按《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