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

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9477.2015.04.026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477(2015)04-086-03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全国各地留下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将其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创建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则必须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整体性思考。

一、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调整

教学目标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首先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教育部等部门的相关文件有着明确的规定。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应在遵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文化的特点对目标进行微调。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坚持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是教学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地方文化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反映在教学目标上不能一味上纲上线,提升其意识形态性。在目标设定上,应从地方文化资源的具体内容出发,以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为主。根据地方文化资源类别,确定个性化教学目标。地方文化资源既有精神层面的思想传承,也有文化传承的物质固化,对于不同类别的文化资源,要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偏重于物质方面的文化资源,在教学中应侧重于认知目标,深化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认知与理解;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文化遗迹,要着重于培养情感,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精神体验。

二、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增补

现行高校思政课作为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一种载体,其意识形态性、政治性、主流性等特点表现突出。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与我国的主流文化息息相关,全部使用统一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系列教材,为规范一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方便。事实也证明,这也是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得力措施。但是,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学内容因理论性、抽象性过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效果。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弥补课本教学内容的不足,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关于这一点学术界有着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取舍。首先要遵循政治性原则。要考虑地方文化资源是否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只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文化资源才能成为教学内容。比如一二九师革命精神就适合纳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其次,与教学主题相契合原则。在高校思政课中,包含着不同的教学主题。因此,地方文化资源的选取必须与教学主题相契合,否则,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也就成了空谈。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穿插其中,阐释爱国与友善的意义。

三、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的更新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的灌输法为主,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学生,而地方文化资源的介入将大大改变这一传统模式,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的更新。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孕育出邯郸独特的十大文化脉系:博大精深的赵文化、华夏始祖的女娲文化、开启农业文明的磁山文化、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文化、沉雄刚健的邺都文化、雕刻精美的北齐石窟文化、豪放粗犷的磁州窑文化、感悟人生的梦文化、享誉中外的广府太极拳文化以及雄壮激越的红色革命文化。在思政课中,这些丰富的内容,可结合专题演讲、课堂情景剧、微电影等多种手段来进行展示和再解读,将枯燥的理论讲授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探索性学习。专题演讲。专题演讲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邯郸的丰富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演讲题材,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材料开展课堂演讲活动,从不同角度诠释对邯郸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对第二故乡的热爱,深化对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课堂情景剧。课堂情景剧是引导学生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由学生自设情景、分配角色并在课堂上以短剧形式再现的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邯郸历史名人事迹为依托,引导学生做穿越式情景剧表演,在课堂上既可再现赵武灵王的英姿飒爽,也可演绎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还可现场挑战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这种寓教于乐的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微电影制作。近年来,微电影以其短小、精炼、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互联网,把微电影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师可借助微电影这一新兴艺术方式把邯郸地方文化与思政课紧密联系,通过微电影的艺术形式,用镜头记录生活,凝聚微力量,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四、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其目的性而言,既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担,也担负着培养道德情感和传承价值观的责任。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对知识传授、价值观的传承比较重视,对情感培养则相对忽视,这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倾向于课堂教学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如火如荼,部分高校推行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将有关教学内容不再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而直接带领学生去实地体验。这种改革方向,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而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则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首先,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可以突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体验性特点。知识和价值观接受过程,必然涉及到情感。不带有情感的、冷冰冰的知识传授和毫无生命活力、毫无热情的价值观说教,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人不仅是理性的精灵,还是感性的动物。传统的课堂教学,体验只能停留在老师的讲解中,现实的情感体验无法真实的获得,学生对知识或内涵于其中价值观的体验,也只能是想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为体验提供了一种现实途径。而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又进一步拓宽了这一渠道。例如邯郸成语典故众多,联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继承传统文化部分,可以将学生引领到与成语故事有关的文化遗址,进行讲解,在现场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可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帮助。现行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更多强调参与社会实践,即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与对照。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尤其是物质文化遗址场所的介入,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例如教师可充分发挥邯郸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参观和一二九师司令部,现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最后,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可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新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以思政课中所学观点,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精神实质。例如教师可推荐学生以“邯郸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舌尖上的邯郸”、“杨氏太极文化的发展”等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实地参观、调查走访、听学术讲座等方式搜集资料并分析处理,形成观点、撰写论文。这种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实践方式,有助于打破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题、以课堂为场所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从“遥远”变得“亲近”,从“空洞”变得“饱满”。总之,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积极借力地方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方式,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为思政课教学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3):106-110.

[2]叶静漪.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J].北京教育,2013(2):6-8.

[3]戈丽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学园,2013(31):18-43.

[4]胡新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52-53.

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在对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具有充分的认识、对数据库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分析透析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3-0043-03

笔者结合“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实践,通过对“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专题数据库”开发的价值解读、需求分析等方面的探析,对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解决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资源建设困境提供有益的参考。

1梅州客家山歌文化数据库建设的价值解读

1.1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本身具备的价值

作为客家文化的核心,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人文、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及民俗研究价值。如在人文价值方面,客家山歌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隶属汉族民歌的劳动歌音乐雏形之一,对于我国汉族民歌起源及其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研究价值。而在20世纪30年代,出于中央苏区革命和建设的政治需要,客家山歌开始了与红色歌谣的嫁接过程,成为红色歌谣的母体,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保护、传承和发展价值。同时,由于客家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信息,从而在客家山歌中体现出客家人丰富独特的人文精神。在经济价值方面,以客家山歌的文化品牌价值、特色文化价值以及音乐附加价值共同构成了客家山歌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目前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旅游文化资源愈加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崇,更加凸显客家山歌无形的经济价值。

在其他方面,首先,以大量存在的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压迫、反对迷信和争取自由平等的传统山歌和以直接为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代表的革命山歌和新山歌,说明了客家山歌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其次,客家山歌继承和发扬我国《诗经》的优良传统,语言丰富、生动形象,含有大量的古汉语,对客家历代诗人具有很大的影响,具备非常明显的文化艺术价值;最后,由于客家山歌凝聚了千万客家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成为客家人历史文化、劳动生活以及民俗风情的缩影,因此,以民俗学的角度,透过客家山歌,可以看到客家民系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看到客家民系丰富的文化和多彩的风情,这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具有一定的价值。

1.2地方高校图书馆实现专题特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

专题特色资源数据库是当前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网络化,体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当前数字环境下适应信息服务趋势,创设自己服务品牌应对挑战的重要价值。

1.2.1数字环境下适应信息服务发展趋势。数字环境下,读者信息需求的内容、信息获取方式、信息需求载体都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对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冲击,专题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迈向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化信息服务、移动化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创设图书馆服务品牌。服务品牌作为图书馆使命与价值追求的表征,是图书馆文化的显性载体。创设图书馆服务品牌,特别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打造特色服务是改变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形象及生存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2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2.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2005年5月2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就名列其中。梅州客家山歌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目前随着唱山歌的歌手队伍严重老化,不少优秀山歌手也相继去世,加上青少年已不喜欢唱山歌、听山歌,山歌演唱青黄不接、后续乏人的情况日趋严重,因此,抢救和保护梅州客家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之一,承担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责任。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开展,可以使各种类型、格式、内容的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信息被加以甄选、著录并保存,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信息资源保存体系,成为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传播和展示的平台,从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2.2地方区域文化发展和旅游开发的需要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梅州客家山歌进行全面收集整理以及开发利用,将有利于梅州地方文化的丰富多样,促进梅州地方文化的发展。

梅州地区地处粤北山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的多方面原因,经济欠发达。但梅州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独特性业已成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重点。而梅州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特点,具备地方旅游业独特性的良好展示点。因此,以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平台,为梅州地区旅游业与梅州客家山歌探索有机结合提供支持,针对梅州客家山歌和梅州旅游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对于梅州地区旅游在音乐方面展现独特性就具有非常大的参考、实用价值。

罗铿: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罗铿: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2.3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需要

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对人文理念、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对艺术的感知。作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已成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作用。

客家山歌作为民间歌谣的一种,同时又是一种即兴的口头文学,是客家人在拓荒、垦植的山间劳动生活中,把挑担、砍树、撑船劳动时有节奏的呼吸哼出曲调,把与远山或河对岸的人高声交谈变成歌声而产生的,是客家人劳动生活与大山紧密联系的真实写照。客家山歌的劳动歌、四季歌、生活歌、诉苦歌等类型多样的山歌,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通过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提供的山歌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客家山歌深刻体会客家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认识客家的优良传统,得到真和善的启迪,提高识别生活和洞察人生的能力,从而丰富学识,提高其人文素质。

2.4教学及学术科研的需要

随着高校特色化的观念越来越被众多国内高校认可,不少地方高校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纳入地方高校特色化建设范畴,而梅州客家山歌文化在这一方面尤其明显,是梅州地区高校客家学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的建设,首先通过馆藏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将有关梅州地区客家山歌文化的图书专著、书目数据、期刊论文、地方杂志、地方报纸、地方史志资料等数字化;其次通过网络渠道,以客家专题研究网站、客家研究机构网站等提供的各类型梅州客家山歌网络资源;最后依靠寻访,如寻访本地客家研究机构、客家组织团体搜集、保存的有关客家山歌方面的口述历史资料、田野调查资料、珍稀山歌唱本资料、四五十年代梅州山歌剧团演出的新山歌剧剧本等资源。由此可以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教学及学术科研参考提供横向的客家地区山歌文化交流资源和纵向的客家地区山歌文化学术研究的资源参考、利用平台。

3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设计

3.1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信息组织框架设计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供知识化资源平台,在数据库组织架构方面应体现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知识组织的模型及框架。信息组织框架设计是一个数据库建设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所建设的数据库资源全面与否、分类合理与否、查询方便与否、利用科学与否的关键。设计合理有效的信息组织框架可以充分体现数据库的意义和作用。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必须体现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的科学类分,尽可能涵盖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的资源整合。结合已有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经验,应以一次文献信息为主,二次文献信息、三次文献信息为辅的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揭示;以全文、题录、文摘、图像、音频、视频和多媒体等为资源类型的表现形式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

根据音乐学科专业特点和用户需求,以梅州客家山歌文献数字全文资源、梅州客家山歌艺术赏析资源、梅州客家山歌教学辅助资源、梅州客家山歌新闻信息资源等构建数据库组织模块(见表1)。

3.2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平台的选择策略

在数据库平台的选择上,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按标准化原则选择数据库平台。自行研发的平台虽然在功能特色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建设标准不一的数据库容易造成各数据库间出现信息孤岛效应,不易于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流和传递,尤其对于特色数据库建设以后实现区域间或联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造成很大的障碍。

因此,在符合本地特色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应以标准为依据,采用专业数据库提供商的成熟软件平台搭建。鉴于CALIS在国内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影响力及数据库建设后的资源共享问题,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可参考CALIS特色数据库建设标准,遵循“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尽量选择经CALIS认证的TRS、TPI、方正德赛、快威、义华、中数创新等系统,使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具有更广泛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在数据库建设当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4结语

以CALIS建立的目标和思路来看,其“建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特色和资源特色、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方便实用、技术先进的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发展思路无疑是正确的。破解目前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存在的困境,在于对建设意义是否具有充分的认识、对数据库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否分析透析,在数据库建设上是否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的指导,唯有这样,地方高校图书馆才能跳出当前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瓶颈,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田莉莉.赣南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及其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考古,2011(1):203-205.

[2]廖夏林.铜鼓客家山歌的经济价值功能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12):116-113.

[3]温萍.“客家山歌”的社会内涵和价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2):15-19.

[4]徐大平等.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选题若干问题研究――以陕西地区为例[J].情报杂志,2012(2):174-177.

[5]何平,肖蔚.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媒体湖南数据库”为例[J].图书馆,2013(1):139.

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敢为人先,在茶科学的道路上创新不止

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家庭的毛清黎,从小就聪明好学,总是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也不忘拿起书本学习。虽然遭遇了的洗礼,但也成就了他坚强执着的性格,以至于在后来恢复高考后,他作为第一批大学生幸运的考入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从此他便与茶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毛清黎就进入了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工作,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工作不久,他就创造性的提出“利用外源风味酶提高茶叶品质”的新构思,得到了湖南省科委的重点支持,并引发了全国“酶法制茶研究”热。在此基础上,1988年他又提出了“茶叶外源风味酶的增质机理及酶法制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并获得全国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茶学项目资助。1991年,该项目成果通过验收,专家鉴定为:该研究是我国首次将酶技术应用于茶叶加工领域,为提高茶叶品质开辟了一条有效的生物工艺新途径,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这也成为他茶事业中的一个敲门砖,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毛清黎教授先后主持完成省“七五”、“八五”重点项目“生物技术在茶叶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等,以及湖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效茶叶系列保质剂的研制及开发”等项目。其中,他参与研究的“提高绿茶品质工艺技术研究”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研发的“多功能茶叶保质剂”TQ系列产品得到了推广应用,湖南省广播电台和湖南日报等以“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茶学专家”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1991年被湖南省科协茶叶学会授予“首届优秀青年科技者”光荣称号,同年,他还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营养硕士学位,这些都让他的学术水平及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产品创新,致力于茶叶的产业化发展

经过潜心研究,毛清黎教授于1992年完成了茶叶儿茶素的提制工艺研究,然而,他深知任何科研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1993年,他受茶叶研究所的委派,与中国华兴湖南实业发展公司合资创办了湖南凯琴绿色技术开发公司,并任常务副总经理及总工程师,为茶叶的产业化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毛清黎介绍说,公司的名称也是有寓意的,“凯琴”是儿茶素(Catechin)的音译,公司致力于以茶叶儿茶素为主打产品陆续开发其他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提取物等绿色产品。在公司任职期间,他先后主持完成湖南省星火计划项目“茶叶新功能的开发研究”一项,主持完成了儿茶素工厂的工艺及厂房设计,开发儿茶素及富锌富硒茶等新产品20多个,并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其专利产品及生产技术荣获95'中国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科技创新金奖。为了将茶叶新品种进行产业化发展,毛清黎教授还参与了邵阳市蔡锷茶厂技术改造和宁乡县沩山名茶厂的建设工作。

1998年,他作为食品专业人才引进到原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的教学与科研,以及茶产业化及功能食品的研发和技术咨询服务。2010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受好友邀请来到孝感市大悟县的一座茶园。他了解到,位于长江以北的大悟县,茶叶亩产量平均只有9千克,与江南的平均亩产茶叶90千克相比,竟存在10倍的差距。对大悟县茶资源利用情况的详细调研及分析发现,大悟县虽然茶叶种植面积大,但是茶资源利用率还不到10%,主要原因是当地只利用春季茶叶原料生产绿茶,且近清一色的扁形绿茶,夏茶、秋茶原料完全没有开发,占全球茶叶份额80%的红茶竟然没有人制作,黑茶、青茶更不用说。他认为孝感茶资源利用率低是制约该地区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于是提出了“废弃大叶变香茶”提高孝感茶资源利用率的新思路,并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的《科技苑》中播放。

为了让自己多年积累的茶叶生产技术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为社会及地方经济服务,2011年5月毛清黎利用无形资产与当地有志商人合作创办了湖北康乐福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他之所以给自己创办的公司名号为“康乐福”,是借英文“Colourful多彩多姿”的音译,即“利用茶叶加工新技术,丰富茶叶产品品种”,寓意“多彩的人生,健康的事业,快乐的人生,幸福的事业”茶产业的新理念。期望通过种植示范、加工引领的方式,改变大悟茶叶种植加工的落后现状,振兴当地茶产业,造福当地茶农。该创业模式得到了科学家袁隆平院士、茶学专家施兆鹏教授以及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袁隆平和施兆鹏分别为其题词“科技旺茶叶,绿色福茶人”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利用原本废弃的夏秋茶资源加工红茶、黑茶、青茶等新品,在毛清黎教授的示范和带领下,2012年,大悟县的亩产由9千克提高到28千克,2013年再次提高到40千克左右,茶农的收入翻了几番。现在,大悟不仅生产绿茶,已有5家茶园在做红茶、黑茶、青茶,茶资源利用率也翻了几倍。到2013年底,周边已经有2万余亩茶园和他们紧密合作。“现在,大悟县茶农每亩茶园的收入,比三年前增加了2000多元,大悟茶农很感谢毛教授。”曾担任大悟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的湖北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徐玉琼激动的说。

为了充分发挥专有技术及将军县红色文化的优势,毛清黎带领团队重点打造地方特色产品“大悟将军剑(扁形绿茶)”、“大悟将军韵(铁观音)”、“大悟将军红”和“大悟将军福(茯砖茶)”,即“剑韵红福”将军系列,并利用生物富锌技术推出了“富锌将军剑”新概念,利用食品营养学开发了“桑果黑茶”、“玫瑰红茶”及“柠檬绿茶”等花果保健茶系列新品。其中“大悟将军红”及“桑果黑茶”等产品分别获得2012中国武汉茶博会金奖、科技创新金奖以及第九届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等4个奖项,公司被孝感市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当地茶叶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他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黑茶博士”。

科技创新,助力经济发展

在原孝感师专工作期间,毛清黎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的教学与科研,以及茶产业化及功能食品的研发和技术咨询服务。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他还考取了湖南农业大学茶及天然产物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那时候他已经43岁了。他不仅为学校争取到了首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实现了学校科技厅项目零的突破,还先后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重点项目两项,主持国家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子项目一项,2013年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其中主持一项,作为主要参加人一项,为湖北工程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零的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被授予湖北工程学院“科研十佳”荣誉称号。

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毛清黎的博士论文《Ri质粒对茶树和苦瓜的遗传转化及相关功能成分研究》取得了五项创新性突破。该论文肯定了植物发根培养体系是儿茶素及苦瓜皂甙等植物功能成分生物合成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多酚类是许多植物特别是药用植物利用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关键制约因素,为利用发根培养系高效生物合成植物功能成分的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该理论为2013年成功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根农杆菌介导茶树等富多酚植物高频遗传转化分子机理研究”和与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项目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将茶及植物的基础研究及产业化紧密结合,2012年,在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及湖北工程学院各级领导支持下,毛清黎主持创建了茶及天然产物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的高水平创新及研发平台――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工程学院分中心,该中心依照“知识与产业结合、技术与市场互动、创业与投资共赢”的思路运行,为湖北工程学院的产业化创新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除了茶科学的研究工作,毛教授还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他从事高教16年来先后主讲生物工程、食品营养及食品和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等近20门课程,曾多次获校级教学优秀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认真钻研教材,并据各门课程的自身规律和特点认真备课做好课件;他利用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研读过程积累的学习经验,向学生们传授各科课程的学习方法,使同学们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他能将多年的科研经历和成果贯穿于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士论文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的过程,毛教授十分重视学生论文的质量,多年来对所指导的学生既要求严格又热心指导,已有多名指导的学生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奖。今年教师节毛老师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毛老师,您是我们班同学最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大学四年很感谢遇到您这样非常优秀的老师!上学期您上的最后一堂课跟我们说的那番话让我们受益匪浅!千言万语道一句:节日快乐,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充分表明毛教授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同时,他笔耕不缀,先后在食品科学、茶叶科学、食品与机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

兢兢业业,不断创新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