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今天是博物馆日,您来博物馆了吗?”5月18日,早上7点半,故宫博物院团委书记汪亓在去单位的路上发出当天第一条微博。随后,一天时间里,汪亓忙里偷闲,发了二十余条微博介绍故宫和其他博物馆的活动。这些微博被转载或评论,在若干博物馆之间形成互动。

“现在,我们已经养成了抽空发微博的习惯。”汪亓说,“因为这是我们团委的一项工作。”这个故宫博物院团委的微博被称为“故宫新青年”,由汪亓和另外几名团干部负责运营维护。

近年来,各级团组织积极适应微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努力把微博打造成共青团联系、服务、引导青少年的新平台、新载体。根据中国青年网、新浪网和腾讯网等网站的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认证团组织微博数9065个。

“中国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在信息渠道众多的情况下,你的微博怎样吸引年轻人?”汪亓觉得,微博平台容易搭建,难点是“如何把共青团的影响通过微博渗入到青年当中,这得动点脑筋”。

对此,汪亓的办法是“在圈子里讲团事”。所谓圈子,就是通过微博形成一个有共同爱好的开放性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体现共青团组织的存在,从而引领青年,服务青年。

“我们的粉丝主要是文博系统的青年团员,大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一张老照片,一则文博前辈的轶闻,一条讲座资讯,都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形成互动。”汪亓在开通微博的时候,特意开辟了“博物馆倩影”、“文博讲座”、“故宫旧影”、“旧时紫禁城”、“故宫资讯”、“团情交流”等十几个小栏目,这些栏目内容恰恰符合文博青年的兴趣所在,尽管开通时间不长,“故宫新青年”这个微博在文博系统里已是小有名气。

“有了青年的关注,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宣讲团的工作,传达团中央的指示”,汪亓举了个例子,“比如,最近的文化青年下基层活动,每个组都有自己独到的调研报告,要是以文件汇编的形式发给大家,肯定没多少人看。我们把报告里面最精华的部分挑出来,以微博的形式在网上,果然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现在,有不少人追着我要报告全文呢!”

无独有偶,“圈子里讲团事”的办法在国家图书馆团委也得到了应用。“我们国图有700余名团员,工作分散,靠着论坛、博客等网络工具,形成兴趣圈子,把大家聚到了一起。”国图团委书记张红霞以该馆中文采编团支部举例说,“在他们的博客上,有支部动态、支部活动、学习园地、文体天地、团员风采、生活资讯等若干栏目,在这个平台上,大家热议某部大片,分享生活经验,展现团员风采,讨论共青团工作,真正成为本单位青年的精神家园。”

显然,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交流工具,受到了广大青年的喜爱。用微博发表意见,用微博了解时事,用微博交流思想,已成为青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途径。各级团组织顺应时代要求,开通官方微博,使其作为本单位共青团工作的一个新载体,进一步拉近团组织与广大团员青年之间的距离,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77-02

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精神特质,极具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历史传承性,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艺术以及经济与社会价值。在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安全问题尤显突出。建立村落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文化生态博物馆,是进行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提升村落文化安全的重要之举。

一、文化安全视域下的传统村落

根据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对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中的界定,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在我国学术界,传统村落通常是指建于民国以前、目前仍留有较大历史沿革的村落。对传统村落的界定着重突出了村落历史文化的丰厚历史留存以及完好地延续与传承。从2012年我国启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始,至今已经评选三批,共有2 55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村落与通常所称谓的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中国景观村落等都有一定的区别。古村落是人们对建村年代久远、具有一定数量村落历史的村落的总体称谓。学术界通常认为古村落最大的特色是体现在家族的血源性和区域的地域性上。与此相伴的是村落社会、民俗等村落历史文化的厚积。传统村落也被俗称为古村落。当前,古村落的称谓当前通常用在社会活动中以及相关的学术活动中。因此,古村落虽然具有一定年代的历史与一定数量的文化,但在规模与文化的传承上都不能与传统村落相媲美。在我国一定数量的古村落都通过申报入选了传统村落,进入到国家认定与系统保护的行列之中。2012年9月,经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如民族精神、政治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传统村落的界定上,可以看出,传统村落厚重的文化积累在现实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前凸显出文化安全的紧迫性。

二、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情况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等)互相依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我国“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设立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我国文化部于2007年开始组织实施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程,至今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了18个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处在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中的传统村落,由于政府的资金投入和管理的加强,村民具有很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资源也保存较好。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最早于1971年由法国人弗朗索瓦・于贝尔和乔治・亨利・里维埃提出。自1971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在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已经建立了300多家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其“生态”的含义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生态博物馆是在文化资源独特和丰富的地区,以原地保护、动态保护、居民参与的原则建立的文化保护形式。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它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挪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认为,生态博物馆的观点对于处在多数或统治地位文化包围之中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精华的保护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是一个正在生活着的社区的环境、经济、文化的整体,是一个正在生活着的社会的活标本。1995年,我国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乡生态博物馆是我国大陆最早建立的生态博物馆,也是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目前,我国已在贵州、广西、云南和内蒙古四省区建立了16座生态博物馆。

从整体上看,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文化生态博物馆具有相同的理念与价值目标,都是意在以原生态的方式从整体上对文化形态进行动态的保护。从微观处进行区别,文化生态保护区主要集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文化部负责监管;文化生态博物馆则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主要由国家文物局进行监管。严格讲,对文化进行物质与非物质的区分也是为了更好地对文化进行整理与监管,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因此也可以说,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文化生态博物馆并没有质的区别,都是为动态与原地保护文化资源而进行的尝试。

三、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文化生态博物馆提升文化安全的必然性

我国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文化具有独特性与丰厚性两大基本特征,这是建立村落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仅建立了18个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和16个生态博物馆,这从数量上与我国为数众多的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以及丰厚的亟待保护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不相符的。当前,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村落的数量也呈下降之势,而且这种趋势依然在发展之中。由此,民族地区的村落文化将面临无人继承与保存发展的状态。一些传统村落的古老民居建筑多是明清时期的留存,是人类先祖在完全适应与依靠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从现代的发展来看,大部分古旧民居等已经不是最适宜的人居场所。加之现在对此进行保护而实施的“修旧如旧”的原则,村民在古旧民居建筑中继续生活具有一定的实际困难。如云南大理的诺邓村,整个村子坐落在平均海拔2 300米的山坡上,用水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村庄。从进村的路口到村内的民居,全部是石砌的台阶,现代化的摩托车、农用车等都只能停在山脚下。村民的生活用品依然靠马驮或人力背到位于山顶的民居中,这在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已经显得极为不协调。

当前学术界对村落保护的研究一致认为,活态保护――即保留与传承当地居民日常的生活痕迹,认为这是活体保护的最好办法。但是,我们要注意两个事实,一是村落的青壮年人口的逐渐流失,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开始在城市落地生根。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已经开始成为“空心村”。冷清的村子在春节期间顿时热闹和拥挤起来,一派生机景象,但是这种热闹最多持续半个月。之后,随着春节过后的农民工返城潮的到来,村落又恢复了一年中最漫长的寂静景象。另外,众多村落在历史生成上主要是与自然相依相存,古旧民居建筑即便是维修坚固,原来的设计也已经不再适应今天舒适人居的标准与水平。综合以上两点,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预测今后的村落变迁,我们更多的焦虑是村落文化的传承人问题。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也是必要的文化留存的方式。

四、数字化保护提升传统村落文化安全的运用

在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中,除了最基本的对村落文化进行活体保护之外,还要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以保障对民族地区村落的文化资源进行还原性、全景性的再现。以此,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全息还原与保护,构筑文化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的要回溯到199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柬埔寨吴哥所实施的“世界的记忆”的项目。

我国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始于2000年,敦煌和故宫是我国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最早受益者。数字化保护文化资源不是通常所说的运用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技术,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保存、还原、处理以及再现的形式对文化资源进行真实性与全景性的保存。村落的文化变迁处于永不静止的动态过程中,放眼农村社会未来的发展变迁,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日新月异,村落的缩减依然在继续。在村落总体数量以及村落人口数量都在呈绝对的下降之时,在民族地区村落建立生态博物馆以及进行数字化保护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潘守永认为,当前,我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或不足,如目前的数量、规模距离我国民族村寨、工业遗产和古村古镇等保护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生态博物馆发展规划,也没有生态博物馆建设管理的“行业标准”和机制,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目前的30多个生态博物馆需要在功能和层次上提升;生态博物馆的专业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人们虽然对生态博物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相当多的人仍然缺乏基本了解和正确理解,个别知识精英甚至缺少“宽容态度”。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在急速变革的社会中面临着传承危机,因此,适应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文化生态博物馆,在村落文化安全构建的路上依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参考文献:

[1]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2]周炳群.文化共生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6).

[3]张金鹏.乡村少数民族社区的制度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

[4]王崇印.宗族文化传承与古村落保护研究――以永嘉芙蓉古村落为个案[D].温州:温州大学,2009.

[5]颜维琦.古村落,我拿什么留住你[N].光明日报,2014-04-

26(9).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一)目前,我县有县级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台1个、文化广电稽查大队1个、电影公司1个、农村文化站11个。各类文化人才有:文化馆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博物馆员5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图书馆员8人;采茶剧团专业人员22人,其中三级演员9人、三级演奏员有4人、四级演员有9人;局综合执法大队7人。根据调研情况建立了文化人才信息数据库,为储备专业人才和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人才保障。多年来,我局注重“刚、柔”相济引进人才,在刚性方面,每年编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计划,陆续录用了舞蹈、声乐、财务、执法等人员。在柔性方面,我局为了使各单位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通过调入和内部调整的方式充实了文化人才队伍,使系统内部文化人才得到合理配置,起到了“才尽其用”的效果。

(二)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人才总量、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偏少,正高以上人才属于空白,副高以上人才仅占总人数的1%不到;二是中高级人才多为文化艺术、文博,并多数集中在我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文工团、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三是文化产业人员中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文化程度低。

二、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还存在着人才的总量相对不足,人才的素质偏低,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具体表现: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公务员编制较少。由于单位性质的原因,只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公务员编制,且都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公务员偏少,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和工人编制,专业对口人员相对较少,给总体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在进行文化研究方面由于缺少专业性人才导致深层次研究不够。

(二)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干部来源比较杂,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较小,大多数都是工作之后再进修,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其所学专业多而乱,人员素质不一样,高、尖、专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文艺创作人才。

(三)人才分布不均。大量的人才集中在县级文化单位,而作为重要生力军的乡村一级文化人才奇缺,仅有的也经常被抽调至其它中心工作,不能专心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

(四)高层次创新型文化人才缺乏。受我县吸引人才的载体不足、机制不健全、引进和留住人才的经费投入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影响,导致了对文化高层次人才的吸附、承载作用偏低。因此,外地人才流进来比较少,本地高素质人才外流相对较多。另外,存在人才使用上专业不对口,人才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一些工作墨守陈规,无法创新。

(五)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有待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尚需完善中,政策待遇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根本形成,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人不得其位,事不得其人,影响了人才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对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奖惩、待等各个环节,缺乏稳定、系统的法制保障,人才资源管理的法制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搞好我县基层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队伍对策建议

我县人才工作将以围绕文广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乡土人才工作,以提高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队伍。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持与是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原则。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县文广系统选拔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深厚、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工作者;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基层群众文化人才;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艺术家、文化研究专家;一批熟悉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开拓创新能力较强,现代管理水平较高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熟悉现代新兴媒体和高科技传媒手段的文化专门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思维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人才。

一是组织举办人才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文化研究专家,就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等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引进先进经验和理念,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是多渠道培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重点是建立个性化的人才扶持计划,为各类拔尖人才参与重点课题、学术交流、基层锻炼、深入生活、学习深造、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新机制。为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管理和督促检查,将逐步建立基层人才考核制度、人才工作报告制度,人才宣传制度等,使人才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台湾高校;行政管理;调研报告

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组织了“浙江大学高校行政事务专题考察团”赴台湾考察调研,就高校行政管理事务专题向台湾兄弟高校学习取经。考察团一行15人,由来自学校机关各部门、基层院系和附属医院的行政人员组成。考察团走访了岛内的成功大学、东海大学、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和文化大学6所高校,以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座谈、参观等形式,围绕高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行政人员管理以及继续教育等主题与兄弟高校同仁开展了学习和交流。考察团还重点参观了各高校的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台湾地区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教职员工真诚、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让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学、研”深度结合,教学平台宽广

与企业紧密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教学平台,是台湾高校的很有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考察的多数高校均结合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学科特点和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在访问成功大学的行程中,恰逢成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兰花研究中心与兰花生技产学联盟主办的“兰与禅生活”展览,不管是其展出的精品蝴蝶兰、兰科养生产品、书法作品等有形展品,还是会场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展会文化底蕴营造等无形观感,均体现出学校“产、学、研”深度结合,全方位教学培养学生的丰硕办学成果。

二、全面推行“博雅”教育,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博雅教育是在台湾大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台湾系统的现代博雅教育开始于台湾大学,考察团所访问的东海大学推行的博雅书院很有特色。例如,东海大学博雅教育课程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时事、社会分析及道德推理、科学与科技、外国文化与语言五个大类,博雅书院还定期举办“博雅夜谈”,通过多种基本知识、技能和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丰富的人生。

三、组织架构精简,重视建章立制

台湾高校组织架构精简,在管理上注重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不论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运行机制。例如,台湾大学进修推广部总共4个部门12个工作人员,以平衡计分卡为基本管理工具,通过绩效考核、业务电脑化、工作简化、机制创新等途径,使其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四、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

台湾高校教职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卓越。他们有思想,有能力,知识面宽、素质高,责任心强,做事务实,以学校利益为重,处处体现了为学校着想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做事情都会做认真充分的准备,追求卓越。例如,考察团在清华大学校园参观期间,无意间进入一个艺术展览馆,虽然离开馆时间还相差两个小时,工作人员在不知道考察团是浙江大学来访客人的前提下,依然认真准备,热情接待,像正常开放时一样逐一介绍每一件展品,还开玩笑的把考察团的突然到访称作是一次上级的突击检查,给全体团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6天在台湾的学习交流考察已经结束,在台湾的交流学习,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身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提升。浙江大学虽然在办学规模、硬件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与台湾兄弟高校相比,很多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全校教职员工更要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将台湾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用于工作中去,为学校世界一流发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黎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交互技术;非遗文化;交互设计平台;数字虚拟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074-02

黎族3000年的文化沉淀是海南本土文化的核心

之重。

在国家“非遗”目录中,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钻木取火技艺、树皮布制作技艺、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三月三节、打柴舞、服饰等12项入选其中。

我们认识传统文化的“存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黎族传统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自然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作为“有形”的传承载体,海南黎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则显得弥足珍贵。直面城乡建设规划与古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诸多不和谐因素,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行融合、良性互动,有效地、开放式保护少数民族民居暨黎族传统村落;强调文化的附加值越来越成为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健。

本文就海南黎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应用研究,着眼点放置于黎族“非遗”文化的空间载体――传统村落文化上,同时就建筑学、设计艺术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媒体艺术与技术学科的角度做了跨界整合与“内容与形式”的物化探讨,在国内实属先例。

1 “痛定思痛”,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城市名片)的再认识

近年来,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背景下,关于黎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民俗文化生态研究等的研究性课题、书籍与论文越来越有分量。特别是2012年6月由海南省民族学会、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和海南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黎族》(电子书)首发式暨黎族文化数字化保护学术研讨会,会议推出的《中国黎族》电子书是大型文献工具书,涵盖了100多万的文字资料,600余幅图片图表,还有海南5大方言10种土语常用词句语音,以及1928年以来的珍贵影像和30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是对黎族文化进行梳理乃至有效传承的关键史料。

现在的问题是,海南黎族船型茅草屋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在面临“人走屋塌”的厄运。如果全部拆掉船形茅草屋,黎族的建筑历史将变成空白;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在调研中的发现业已印证了这一点:不少原来保存较好的古村落也相继受到破坏,传统风貌受到侵蚀。痛定思痛,保护少数民族民居暨黎族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传承黎族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开放式保护少数民族民居暨黎族传统村落、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黎族历史文化就是保护传承人类的活历史。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既然始终存在“无形”和“有形”这两种事物,作为文化力量和文化创新产业相互作用,正如我们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以提振经济增长不断地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

2 “有效保护”,数字化交互技术应运而生

我们高兴地看到,新媒体这个划时代的媒介应运而生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数字化传承黎族传统村落文化,交互性逐渐变成重要特性,数字交互设计方式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技术保障。

一是数字交互技术对“非遗”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新领域新技术对另一个领域技术上的保障性应用,是在地域性民俗文化的大背景下,对传统村落文化及其民间艺术的抢救以及传播过程当中以讹传讹现象的纠正。二是数字交互技术应用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将产生新的传播模式。三是作为一道亮丽的独特的风景线,黎族传统村落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民族风情游”中不可或缺;发展“乡村游”、“农家乐”,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可低估。四是黎族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端正厚重、历久弥新。

3 “应用研究”, 海南黎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运用数字化交互技术在路上

我们进行数字化交互技术对海南黎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应用研究,其创新点就在于采用实证主义精神。我们侧重于运用数字交互技术对黎族非遗项目空间载体进行研究,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数字交互设计平台研究黎族村落及其文化,并予以永久性保留的先例,其创新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黎族地区的典型性与研究的细致深入性,并具有跨学科研究的性质――融合建筑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学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二是将非遗文化与其载体结合一起,设计数字虚拟博物馆网站建设,同时对于海南其他非遗项目,提出了借鉴发展模式。

3.1 应用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过测绘、摄影、摄像、录音、采访等手段进行研究, 其间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法。主要运用建筑学、艺术学、民俗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支撑。主要思路有四点。

一是可行性分析。海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于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取材提供了便利条件,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表现形式为媒体艺术展现提供了创作的依据,多学科的研究学者打通专业壁垒,互通有无,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关键是海南省作为国际旅游岛,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其核心就是“文化创新”,新媒体艺术当仁不让成为创新教育前沿,三亚学院正在建设中的创业园区,也是本课题从理论转为实践可行的试验场地,高标准的技术设备与手段为研究文本的取样保存提供硬件

支持。

二是黎族传统村落文化数据源的采集。包括传统民居村落测绘、民俗风土素材采集等。本文课题经过成熟的思考和论证、长期的收集和调查,海南日报2012年8月25日与9月1日分别对课题组主要成员陈琳带领师生前往洪水村测绘调研,进行报道。课题组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文献,为课题应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可操作性条件。

三是黎族传统村落文化数据整合转化,即数字化过程。其中建立数据库,一则可以对数字化有效保护;二则可以支撑数字博物馆的构建。数据信息与展示。与此同时,业已掌握研究相关理论书籍。

四是造就永不落幕的黎族传统村落文化经典。我们知道,数字化交互技术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应用。也正是数字化交互技术为世博会各个场馆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方法,“网上世博会”的开通、“永不落幕的世博会”的定格,海南,后发优势,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造就永不落幕的黎族传统村落文化经典。

3.2 应用研究形式和成果

数字化交互技术对海南黎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应用研究形式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研报告、系列学术论文、专题网站建设。特别是网站建设,可以为黎族少数民族资源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挥其“窗口

效应”。

试想,我们可不可以做到既能保护保留黎族村落原生态;又能不断提高黎族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质量。

很有意思的是,黎族传统村落大有讲究:要么山包围村、要么村包围田、要么田包围水;有山有水、四季葱茏。“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原来如此。见到眼前的画面,就是庄子也会发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感慨!不是吗?村落是黎族生产生活最重要的空间载体,海南黎族村落的民居形态真真是自然古朴而富有美的质感。你说,这对于我们运用数字化交互技术创新海南黎族村落文化载体,不是“道法自然”、“活色生香 ”吗?!

如果说运用数字化交互技术对海南黎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应用研究有了可行性且是进行时的话,那么,在信息飞速发展时代,新技术会层出不穷,而真正接地气的黎族传统村落呢?或者连同她的文化底蕴会不断消失吗?我甚至想要呐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尤其是她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保护神”、而不是“掘墓者”!我不禁反躬自问,我们奋起保护乃至应用的速度比不过流失的速度吗?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社会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民族文化要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寻求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使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式保护;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在保护民族文化中要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引导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变迁中实行良性互动,这里也有一个合作(互信)共赢的问题。是的,我们不缺少执着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宋华友,傅君利.先有海南后有天堂――国际旅游岛建设导读[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

[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黎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本)74[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张跃,周大鸣.黎族(海南五指山市福关村调查)――中国民族村寨调查丛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陆志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5]熊澄宇,金兼斌.新媒体研究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刘帅东.海南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7]杨卫平,王辉山,王书磊.海南古村古镇解读[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广征课题,促学研对接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今年4月份,校团委积极组织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前期需求调研,通过广泛征求院系师生、校内部门和实践单位的建议和意见,最终确立30项重点课题供学生申报,申报重点实践课题并通过立项评审的团队可直接确立为校级重点团队,这种做法打破了原有的学生独立组织申请、学校择优选拔重点的传统模式,也使得调研课题更加符合学校师生和实践单位的实际需求,再加上专业老师和相关部门的有力指导,增强了调研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取得良好成效。

“探究水华、赤潮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对xx市沿海城市渔业的经济影响”“地质学视角下栖霞苹果的生长储存与运输过程的研究”等重点课题是依托导师研究课题,成功实现学研对接。通过导师专业指导,团队成员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获取一手资料,经过分析总结形成课题报告,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都得以提高。同时,同学们通过调研得到的一手资料和基础数据的分析也协助了导师课题的研究。

赴xx实践服务团则在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实地调查并与企业管理人员、xx校友工作人员就企业发展状况、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调研,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发展概况和企业运营模式,同时为寻求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共赢方式及高校与企业在人才输送与科研合作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等实践团则利用学校九十年校庆契机,奔赴xx、xx、xx等地开展校友交流走访活动,他们带去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视频及在校生对校友们的问候,校友们则表示很怀念在xx难忘的岁月,感激母校的辛勤培养,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更能理解当年老师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也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母校。

脚踏实地,助梦想起航

骄阳似火,挡不住对远方的向往;酷暑难耐,止不住对问题的求索。汗水里,承载着xx学子辛勤的付出,记录着他们用青春刻下的难忘回忆。

“实践出真知”是他们不懈的追求。赴xx实践调研团以一瓶农药的旅行日记为主题,生动调研农药生产流通使用及残留影响情况,跟随农药流通的脚步,先后走访农药制作公司,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物流园和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农药使用和残留情况,从而探寻食品安全问题。实践队员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实践地带去了导师和同学的专业建议。

“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是他们最质朴的心愿。xx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xx大学xx行西部志愿者协会在西部支教的第十年。今年,xx行实践团一行9人在xx省xx县xx乡xx小学支教点开展了为期21天的支教活动。经验告诉他们短暂的时间不能只传授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自发地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和勇气,使他们健康、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除支教外,此次共捐赠图书256册、篮球1个、足球1个、羽毛球2副、课桌椅30套、学习文具若干,为优困学生颁发奖学金共计3300元。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愿能帮助更多有梦想的孩子走出贫困,实现人生价值。

“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他们坚定的信念。赴xx三下乡暑期实践队远赴xx调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板年画,寻找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实践队员积极参观民俗馆和博物馆,感受杨柳青木板年画的魅力;采访当地民间手工艺人,了解杨柳青木板年画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走访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调查杨柳青木板年画的需求现状,探寻杨柳青木板年画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现状。而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还在民俗馆中积极做义工,并举办宣讲会向民众宣传传统文化意义,为传承文化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担当环保使者,建设美丽中国”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赴宁夏平罗的调研队则着眼环保,不怕脏、不怕累,实地考察垃圾处理现场,走访环保局工作人员,切实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在了解垃圾分类投放在居民中普及度不高后,实践队员还积极向过往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指导、环保知识普及,并开展了形式新颖的环保猜谜活动,为大地增添了一笔绿色。

点滴积累,载能量而归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一、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大部分县城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着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严重;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重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保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保护文物要花多少钱,而拆后搞开发能赚多少钱。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从我县情况来看,全社会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如爵溪城墙非法建筑时有发生,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3、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处理。如丹城赤坎游仙寨遗址内建有非法庙宇和道路,文物部门无力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4、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更缺乏经费,根本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

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根据市委述职考评工作要求,下面我代表市文化局领导班子作如下述职,敬请评议。

年5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坚持文化强市发展目标,在文艺精品创作、社会文化活动、文物博物事业、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名列全省文化系统第一名,被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行政管理部门先进单位;在省文化厅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中评为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单位;年我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经检查考核,民主测评被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全市通报表扬;有两位同志先后被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送电影下乡”活动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和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先进个人;综治、、普法和档案管理等4项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一、突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抓好中心工作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结合“政务环境优化年”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组织局党组和机关干部大讨论,找差距、摆问题、查原因、定对策,对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来了一次大搅动,重点解决了文化工作如何融入“四大一新”、如何服务“四大一新”的认识问题,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信心,保证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有效实施和重大活动顺利进行。

2.认真落实“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的要求。按照市委“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的要求,我们在机关管理和业务规范方面,着力建章立制、提高行政效能。修订了市文化局工作规则,完善了对县(市、区)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提高了文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为实现文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同时,我局坚持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政务环境考核评价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围绕政风行风方面查找出的问题抓文化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一些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实际问题和具体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些阻碍文化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在建立健全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上取得新进展,通过科学管理,优化政务环境,全市文化系统的整体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文化工作在省里有“名”,市里有“位”。

3.切实抓好“联建共创”、“挂点督导乡镇”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履行城市管理联建共创责任,派出得力人员协助市政协做好了站江路至夏埠桥头的联建共创工作,使该路段乱摆摊、乱设点、乱停放、乱丢垃圾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积极履行挂点督导乡镇责任,年,我局挂点督导县杨溪乡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力协助乡镇抓卫生清洁,督促整改提高,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有序推进。和牵头部门一道顺利完成了县镇九亭村钱家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帮扶。今年,我局又在县杨溪乡夏梓村开展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4.切实抓好综治和计生等工作。我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原则,始终把文化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系统未发生任何治安案件、安全责任事故,无违反计划生育现象,综治、、普法、档案管理工作全面达标,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统战、信息、防汛、工、青、妇等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积极认真协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代表、委员满意。

二、突出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确保全市文化工作取得实效

1.精心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积极参加艺术赛事,艺术创作生产成绩斐然。年,我局以、文化部组织实施的“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奖”为契机,精心组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一是参加年“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江西选拔赛”(文化部设立的文华表演奖),全省11个设区市和省直共24个代表队400多人参赛,我市选派的12名优秀选手5人脱颖而出,获金奖一名、银奖三名、铜奖一名,4人取得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团体总分全省第一,并获优秀组织奖。二是参加全国征歌比赛,我市组织创作生产的歌曲《旗帜》、《小康中国》分获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三是参加全国畲族民歌节,我市选送的原生态演唱组合的歌手获“中国畲族民歌节十大歌王”称号。四是参加《金色童年》歌舞大赛,我市组织创排的少儿歌舞《小白兔说》获全省《金色童年》庆“六一”文艺晚会演出原创歌曲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和原创节目奖。五是组织策划、创作生产的民族风情山歌戏《七彩畲乡》首战告捷。民族风情山歌戏《七彩畲乡》,从年3月构思创作,到12月正式投排,至今年2月24日为我市“两会”献演,再到3月1日选调进市参加全省“相约春天——年新春展演季”展演,整个创作生产周期历时一年。这项大型文艺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成果,囊括“省2009年新春展演季”活动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演出奖两个最高奖项,其中优秀组织奖全省排名第一,实现了20多年我市无大型剧目参加全省戏剧演出零的突破,填补了市文化艺术史上的空白。演出盛况分别于3月25日和26日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戏曲采风》栏目连续播出,《中国文化报》、《江西日报》、“新华网”、“中国旅游新闻网”《江西社科网》等报纸媒体纷纷撰文,高度评价《七彩畲乡》。

2.加强文化交流,打造跨省文化沟通互动平台。年我们加强了与相邻省市间的文化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力促文化上水平上台阶。首先是组织人员参加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和相邻省市的艺术赛事。通过观摩艺术作品、实地考察的形式,了解和掌握兄弟省市的文化发展动态,学习借鉴他们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其次是通过举办“——金华首届舞台艺术精品交流活动”,促进两省市文化沟通互动平台的构建。活动期间我们组织来宾考察了市容市貌、文化设施、经济开发区和龙虎山风景区等;召开座谈会交流两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情况;三是精品剧演出交流。金华市婺剧团演出了舞台艺术精品“大型新编历史剧《遥祭杏花村》,为市民送来了精美的文化大餐,得到了广大市民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好评。

3.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年,我局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和系列重大决策,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一是举办了主题为“新起点、新跨越”的大型歌咏比赛;二是举行了春节文化大拜年游行活动;三是举办了元宵文艺晚会;四是举办了市首届龙虎山民俗表演大赛,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新闻报道;五是举办了大型中秋文艺晚会;六是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歌咏比赛和文艺晚会等系列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示了我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新成果,讴歌了我市发展的新成就,尤其是“欢乐舞台——唱响和谐新”广场文艺演出,已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去年共演出30多场,观众近3万人次,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精心实施民生工程,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根据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我局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图书馆维修改造工程、基层文物维修和保护工程的实施。去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免费送戏下乡任务176场,农村电影放映5799场,开展乡镇文体活动86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7项考核指标体系任务的100%。县财政局、市艺术团被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评为年度全省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先进集体,两名基层文化工作者被评为先进个人。大力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抓进度、抓质量,目前,国家专项资金建设的我市1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5.狠抓项目,强化监督,推进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创新发展。针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我们以“重点抓项目、抓重点项目”的思路,以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全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我局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了水浒主题公园项目,把该项目作为重点突破的工作抓紧抓实。我们主动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加强同省文化厅的对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载体,我们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实现文化市场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以抓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了全市文化市场的全面繁荣。年,我局以开展文化市场奥运保障行动为重点,把“创建平安文化市场,开展奥运保障行动”作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强监管,实现了全年文化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6.市博物馆免费开放,文物保护全面加强。年,市博物馆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对精品库房进行了全面改造,被列为全省84个博物馆免费开放之一,为宣传、教育群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加强了文物保护力度,一批省保、国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启动,成立了工作机构,举办了文物普查培训班,落实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调查启动率100%,全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2处,其中新发现37处。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组织举办了2期文物古玩交易会,使更多的市民群众了解文物,爱护文物。加大了文物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造册工作,我市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三、努力实现“班子过硬、队伍一流、作风优良”目标,全力打造“政治坚定、廉洁高效,务实创新、敬业奉献”的优秀文化团队

1.班子建设进一步强化。年,我局在班子建设中主要是“三抓”。一抓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组成员带头学习科学发展观,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撰写调研报告,通过学习调研,不断拓宽班子成员视野,提高把握大局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二抓民主集中制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召开党组会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认真执行党组的决策部署,履行自己的职责;三抓民主生活会制度建设,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会前党组均作专题研究,确定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每位班子成员都准备发言提纲。会上,班子成员做到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提出来,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了加强沟通、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预期效果。班子成员坚持做到讲政治、重品行、讲大局、重事业、讲原则、重感情,班子内部始终保持风清气顺、心齐劲足、团结和谐,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

2.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直文化系统精心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政务环境优化年活动,使机关内部的各项制度、措施和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政务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市直文化系统风气越来越好。

3.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局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为目标,以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使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年,我局还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上廉政课2次,受教育人次60余人,从思想上筑牢反腐防线。在局机关干部任用、政府采购、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上,集体研究、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从年5月至现在,我局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多不足和差距,一是文化设施比较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二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快;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四是文化人才紧缺等等。对此,我们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分析问题存在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关于文化设施比较薄弱和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

改进的措施:一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城市环境整治的号召,根据局党组决定,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将一楼已出租的店面全部收回,全部用于公益性文化服务,配合有关部门打造文化精品街。二是策应市重点建设工程——夏埠新区开发,积极筹备艺术中心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三是重点抓好1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确保6月底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部完工。四是抓好贵溪市图书馆(投资100万元)维修改造和县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力争我市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上一个新台阶。

(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不快的问题

改进的措施:1、编制市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邀请有关专家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经批准后,作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2、开展承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化建设研究,提出我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意见供市委、市政府决策。3、继续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重大项目的带动,培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4、充分用好用活用足文化产业政策,吸引文化投资,做大做强文化市场。

(三)关于文化人才紧缺的问题

改进的措施:一是继续实施“5511”人才工程,即用五年时间培养5名突出人才、10名拔尖人才、100名优秀文化人才。二是招录一批具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从事文化工作。三是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实行“传、帮、带”。四是选送有一定特长和基础的文化专业干部赴高校学习进修,开拓视野、增长才干、丰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