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

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实践

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工程意识、工程能力抓起,而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只能来源于工程实践。目前机械类大学生在校的专业实践大多是传统的车、铣、刨、磨、钳,或者重复一些老师设计好的实验等。这些固然是必要的,但单纯依靠传统的实践无法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培养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环境、手段、方法等方面来统筹考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体系,并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体系,让有兴趣、有特长、有热情的大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从而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团体群,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创新氛围。

一、创新教育与创新技能

创新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创新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的培养,即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即培养有创见性的思维,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各种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对于机械类大学生来说,创新技能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

创新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和实习实践等途径来实施。除了灌输创新思想、培养创新意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创新技能培养的完整体系结构基础, 即从理论、技术、场所、资金和激励机制等方面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完整的措施,构筑必要的条件,营造相关的环境,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做到教之能教、学之能学,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我们这几年所开展的研究与实践来看,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体系,不仅可以营造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而且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硬件平台体系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有硬件平台作保证,并且其硬件环境必须与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所构建的知识框架相适应。针对机械类大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包括毕业设计)、实习和学生课外应用技术培训与课外科技活动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应用的规律,该体系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创新层三个层次。基础层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消化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应用理论与技术:提高层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消化与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各种应用技术,并能动手解决本专业的基本技术问题,在基础层和提高层的训练中主要掌握“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三方面应用技术:综合创新层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掌握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各种应用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综合“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探索。

根据上述实践教学环节体系,我们着重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条件、工程实训中心的加工制作条件、创新设计基地、机械CAD,CAM培训基地等几方面进行硬件环境建设。结合当今先进的应用技术,首先增设先进制造技术、CAD/CAM技术、数控与伺服技术、创新设计等实验室,其目的是拓宽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与掌握先进的应用技术。其次是自主研制先进、实用便于学生动手的实验设备,促使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合,提升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开发能力;促进学生参与先进设备的研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是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加工制作等课外创新实践训练。第四是开放研究实验室,在“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下,以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软件平台体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综合、系统的活动氛围,必须在教与学两个层面上建立可操作的运行平台,建立监督保证的制度体系,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活动空间。我们通过设立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成立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设立院机械创新设计年度竞赛、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设“学科及工程技术前沿”实践学分以及在教职工年度考核中增设指导大学生科技活动奖励工作量分等措施与制度,保证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推进。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和竞赛获奖,或在创新设计实验室完成规定工作量的创新实验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实践学分,从而增强了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意识。对于学校而言,通过组织设计制作、科技社团、科学实验、学术报告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形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促进了学风的根本好转,也使学生管理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实践与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初步建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体系,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就业工作的推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创新能力

借助该平台,教师选择一些与工程实际密切、与高科技领域前沿研究相关的开放性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了大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效果。借助该平台,开设工程设计类课程,让学生实际参与进行机械、机电类装置的设计、制作、编程和实验活动,对于融合其所学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精神具有明显的作用,促进了工程素质教育。近几年来,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省大学生机器人比赛,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比赛,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制作比赛。国家、省、校三级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多件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荣获全国“挑战杯”银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省、校各类竞赛奖项。这些活动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2 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和学科水平的提高

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建立,对教师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懂得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通晓创新教育的方法与艺术,特别是要具有开展学术创新和探求新知识的科学研究能力。在这种良性机制的激发下,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逐步提高。促进了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

3 促进了学风好转和学生就业

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2-02

一、引言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特殊人才。创新型人才可分为学术知识型和技术应用型。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办学机制,其独特定位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大学学科竞赛整合了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载体,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机械相说,教育部和省每年举行的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其目的就是要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动手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因此,围绕全国和省市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根据独立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要求,探索机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与途径,改革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创新教育水平

(一)以学科竞赛推动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从历年的机械专业学科竞赛来看,主题都是紧密结合机械专业核心课程,联系新技术应用,以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将学科竞赛贯穿于专业实践教育中,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调整课程体系,修订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比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工程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立独立的机械创新设计选修课程;开展系列创新通识教育,介绍一些基本的科研和创新方法,诸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如果申请专利等等。改革课内实验和实践环节,压缩课内时,增加课外学时,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学习空间,实现课内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实验、专业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中贯穿学科竞赛的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针对性。如采用当年全国及省市机械设计大赛的作为课程或毕业设计的主题,鼓励学生开展广泛调研论证,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拟定设计方案,完成图纸设计,采购、加工,制作、装配与调试,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以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以往的“以教为主”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开展自主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具有创新见解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互动式、引申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调动和激发对科研创新的兴趣。

通过学科竞赛的促进,使学生的学习从过去被动的接受教师课堂知识的灌输到现在主动地去学习,在实践中去探索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改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阅读参考资料,查阅文献,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以学科竞赛来促进实验室运行方式的改革

随着学科竞赛项目和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开展,课内教学型实验和课外兴趣型实验的开设都逐渐具有越来越大的机动性。开放式学科竞赛实验室的管理运行体系尤为重要。开放实验室采用学生自主、教师辅助的管理方式。竞赛期间承担参赛队伍的竞赛作品的设计、加工、调试;其余时间可承担学院其他实践教学,通过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开放式实验室值班手册等管理制度,能为学生实践训练、课外活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搭建良好的平台。

根据机械类学科竞赛特点与需求,积极补充购置相关硬件设备,逐步添加适合学生竞赛用途的加工机床设备,包括车铣钻及线切割等小型机床设备。建立机械创新实验室,慧鱼机器人实验室,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在创新实验室里,由指导教师或学生提出题目,学生可以由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提出具有问题解决方案,并以个人独立自主或小组团队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创新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有了一个可以交流创新思想、实现技术创新的场所。

在传统实践项目中,学生常常受到固定的设备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更多开放和创新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耗费许多时间来搭建硬件,反复验证结果。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虚拟仪器,构建了仿真实验室,使学生突破了实验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内容,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为学科竞赛提供创新平台,提升学科竞赛的成绩

(一)融入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提升学科竞赛的水平

在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不断的改革中,必然会涌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把这些探索性成果应用到学科竞赛的培训指导中必然会提高提高学科竞赛的水平,增加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参与信心。比如,突破现行的单向式课程和教学组织方式,实施设计型教育、“开放型应用题”等。实践表明,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会有明显提高。

(二)完善学科竞赛机制,营造良好软硬件环境,保障学科竞赛的质量

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制度,提供政策保障,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立项制,鼓励广大学生、教师踊跃参赛,多出成果,保障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比如,对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学分认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于创新;学校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的项目提供经费,研究成果申请专利。

建立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竞赛团体组织,成立机械创新学生团体,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申请、学院推荐等多种形式参加,带领更多同学参与到工程实践和学科竞赛中。充分利用实践创新平台来开展各类竞赛培训,组织赛事。比如校内机械设计大赛、三维建模大赛等。注意学生梯队的建设,实行高年级带动低年级、老队员指导新队员、互帮互学、互相赶超的比赛氛围,促进学科和竞赛的持续发展。

四、总结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丰富及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教学改革的成果贯彻到学科竞赛中提升竞赛成绩,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创新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二者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共同提高,形成具有互动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达到独立学院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秋燕,陈孝慧.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2]赵明岩,檀中强,徐向绂.高校机械竞赛与课程设计相融合的实践[J].高教论坛,2009,(5).

[3]许光辉,黄泳波,邓君.基于竞赛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4).

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作为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首批十所高校之一,天津大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2004年,天津大学投资3300万元建成15000㎡的实践教学大楼,将原来分散的实习中心和各基础实验室以及专业实验室集中在一起,成立了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围绕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明确了长期建设发展方向:

(1)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中心的规划和建设。

(2)深化工程实践教育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提升认知、动手、创新三个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

(3)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将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现代工程教育的各个环节,用科研成果带动系列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创新。

(4)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与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实验室建设,以学科科研成果提升本科生实验教学水平。

2 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2.1 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配合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中心建立层次化、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型实践教学、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三个层次。形成了包括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等主要教学环节,贯穿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综合工程实践教育的新体系。

(1)基础型实践教学:面向本科低年级学生,培养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既定方法和仪器条件,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以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

(2)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面向机械类和近机类学生,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一定的系统集成能力。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实验内容。可以在一门课程的一个小循环之后安排综合实验,或在几门课程之后安排较大规模的、较长时间的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采用集设计与制作为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设计与实验能力。

(3)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面向机械类高年级学生。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造性思维,确定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并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科学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我校黄田教授科研成果——Diamond 高速并联机械手为载体,以其技术创新过程为典型案例,将设计、制造和控制三大系列课程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机电产品的研究、创新与开发流程中,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并联机械手实验室面积12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一个班学生开展实验。实验贯穿了包括概念设计、运动学/刚性动力学分析、结构设计、三维造型与运动仿真,工艺设计、数控编程、零件加工、装配,机械手离线编程、控制系统搭建、程序网络传输、运动控制等内容系列课程的堂上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使用同一载体,开设创新型综合实验,构建可重构的模组散件和控制系统。该实验是以科研成果为引导的研究创新性教学——Research lead teaching,并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国际交流。这种基于“1+X”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获2009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基础型实验 28个,占54.9%;综合设计型实验20个,占39.2 %;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占5.9%。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占总实验的45.1%。更新实验占总实验的15.7%。

2.2 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

在实验内容建设方面,着重开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规范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对于传统的基础实验,进行规范化管理,更新实验手段,修订实验教程,完善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数控等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实践教学内容。利用世行贷款、天南大共建、“985”项目等建设经费,采购一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加工等设备,加强数控技术实践教学内容。

(3)采购快速原型、教学机器人、MPS模块化制造系统、激光焊机、三坐标测量机等设备和仪器,用于实践教学,筹建了金相实验室和熔模铸造实验室,丰富了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引入现代技术,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等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例如:通过多媒体资料作为实习、实训的辅助教学手段,扩充学生对机械加工全面知识的认识,开阔视野。在线切割实习环节,利用CAD、CAM软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加工流程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

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中,中心注重启迪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开放实验室建设和创新实验的开发、开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2)建立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中心采用命题实验、自选实验、开放实验等多种方法,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所有试验全部为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同实践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对于独立设课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实验,重点考核学生的完成项目的思路、质量、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创新能力,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其中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等内容。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考试是手段,真正学到本事才是目的。

中心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多人共同设计大型实验。例如:机器人创意设计及三维实体构型创新实验旨在锻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熟练使用三维实体绘图软件的能力;实验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在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后,融入创新理念和方法,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讨论、研究并确定每组各自的机器人方案,完成从概念设计、功能设计到产品构型设计的过程。在成果展示阶段,本组对各自机器人的名称、功能、用途和传动机构的特点等做详细介绍,同学们自由提问与当堂解答的方式调动了课堂气氛,最终成绩为各组互评和教师打分相结合。为学生在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奠定基础。

4 教学效果与成果

中心以现有机械设计实验室为依托,以机械设计模型室为主要基地,建立贯穿于大学生认知实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以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室硬件环境。中心建立了面向学生课外开放的实验室,建立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成立大学生创新活动俱乐部。“大学生创新活动俱乐部”的功能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企业之间沟通的平台,是实验教学的一个辅助机构。俱乐部强调成功是一种财富,失败同样是一种财富,重在实践;强调各类创新活动,但并不以大赛获奖为目标;强调跨专业的团队合作和知识的融合。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建立了多个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例如:“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福源世纪生物质能源技术”、 “天津东义镁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生们在参加创新实验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天津福源世纪生物质能源技术”活动基地,参加了节能减排大赛并获奖。

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认证;机械基础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42-03

我国工程界、教育界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是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能促进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与国际接轨,显著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 [2] [3]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毕业要求:“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等。”[4]结合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其改革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来说,如何将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标准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5]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作为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互换性测量技术等)教学中的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基础实验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大学生提高工程素质与能力,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平台。[6] [7]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习与实践能给学生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研究、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产品创新设计意识等都有重要的意义。[8] [9] [10]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历来重视“实践育人”,尤其是近几年来,其对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如实验教学课程独立设课,不再完全附属于理论课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内容逐年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总体看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实践教学的目标仍然以验证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实训技能为主,对学生责任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没有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依然较低,且实验项目单一,缺乏对多学科、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新型实验项目内容;另外实验项目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中知识点的演示与验证,缺乏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课程的过程管理和监督缺位,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未形成准确、客观的实验教学考核考评办法。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约束力和吸引力,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很难得到发挥。可见,对实验课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刻不容缓。[11] [12]

二、改革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以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师为主导,通过充实实验内容、创新实验项目、转变教学模式、构建考核体系等方法,结合现阶段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努力改变现有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以考核促学习,考核与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充实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内容的革新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培养

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内容、方法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首先,尽量在每项实验内容的讲授中引入与课程实验相关的典型工程实例,增强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知识点的工程实践应用背景的了解。另外,通过开发改进仪器装置,整合实验内容,使常规实验项目内容与工程实践更为贴近。例如将动平衡实验中通用待平衡转子用高度仿真按比例缩小的汽车车轮、轮毂、车轮整体,风扇、泵的叶轮、普通电机转子代替,采用现有实验系统对这些传动部件的平衡问题进行测试并矫正,增加实验内容的工程真实性等,这些贴近工程实际的实验项目改进更能激发并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理论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

(二)开发新实验,提高主动实验和创新实验的比重,转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是工程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克服传统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弱点,开设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提高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专业视野,锻炼其专业能力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建立“点面结合”的主动教学模式,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自主设计的“点”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或撰写设计报告,实现“面”上创新。其次,建立“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内实验创意在课外延伸。例如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轴系结构设计等试验中将方案设计放在课下完成,增加课后实验问题分析并提出机构或结构的创新性方案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机械工程的相关工作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应注意现代工程需要学科交叉和集成。这就要求工程师按照项目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开展工作,需要工程师团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协同解决问题;要求工程师既具有所在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具有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实验课程内容尝试采用“实验小组结合”的探究性实验模式,实验评分增加组内评分环节,以考查学生在组内实验中的领导力、参与度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借助网络、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拓宽学习空间

2012年起,慕课(MOOC)的先进理念开始席卷全球,其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在线开放课程。[14] [15]在课程改革中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并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多媒体等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全面开放。通过线上学习,线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进程。线上学习主要包含课程视频制作、教学资料及习题内容整理上传以及课前课后的互动讨论,通过现有的教育在线系统及微信群通讯交流方式即能实现相关的功能。“慕课”背景下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学生诚信、自主素质的提高。必须使学生重视每一次登录、点击、作业、答疑,同时可以采用同伴互评、教师课前提问的方法来主动约束规范学生的“慕课”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线下操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内容。实验教师主要作为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解答者和推进者而存在,作为一个聆听者、引导者、帮助者,他们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四)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实验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在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的水平来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很显然,实验报告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程的真实完成情况,并且存在抄袭现象。这不仅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投入程度及实验收获,而且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因此必须改变现有机械基础实验的教学成绩评定模式,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机械基础实验的考核评价方法。图1为机械基础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框图。

新型考核评价方法首先必须考虑对规定完成的实验项目内容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常来说,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因此,评价方法除应对实验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外,还要对实验操作、分析、表达、实验习惯、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同时还应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方法来对实验方案的贡献情况,组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来进行考量。另外,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实验思考与附加项。最后在学期末实验课程结束后增加考试环节以强化学习效果。所考实验内容可分为基础性和提高性两类基础性题目,以课程中常规实验题目为主,有既定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学生容易上手,难度低,但起评分也较低;提高性实验题目内容为教师根据工程实际设计拟定,其有一定深度及难度,但起评分也较高。考试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分档,分档完成后题目由抽签决定。实验考试通过笔试、实际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实验考试成绩等于学生实验考试分数乘以实验题目起评分。而学生课程成绩综合所有实验项目评定成绩与实验考试成绩来确定。这样一方面可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每次实验,对每次实验内容有更为清晰、准确的了解,并有效杜绝实验报告组内抄袭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为准确的判断,给出客观的评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更主动、更热情、更独立,同时,更自觉地思考。

三、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势所趋,并且认证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学生在工程教育的主体地位。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应面向机械类各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以培养行业内认可的具有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实验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导向,应更新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方法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来持续改进各教学环节。

通过机械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实践也证明,相关措施紧密结合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这对二类本科院校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方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

[2] 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1):64-67.

[3] 郑秀英,王海滨,姜广峰.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3,77.

[4] 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5] 蒋宗礼.工程教育认证的特征、指标体系及与评估的比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36-38.

[6] 蔡晓君,傅水根,窦艳涛.依托教学实验基地构建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25-127.

[7] 蔡晓君,刘湘晨,窦艳涛,等.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10-214.

[8] 王庆九,钟瑞明,顾大强.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25-127,187.

[9] 郑蓓蓉,周晨,谢晓文,等.构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37-139.

[10] 宋立权,何玉林,李成武,等.机械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88-91.

[11] 蒋宏春.机械基础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探讨[J].机械基础教育,2012(1):56-59.

[12] 奚鹰,浦海英,熊学训,等.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72-74.

[13] 许涛.“慕课”同伴互评模型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70-77.

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提出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阐述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计算思维;知识构建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计算机已经融入到工作、生活和娱乐中,加之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普及,许多新人校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逃课率增加;等级考试虽然会很顺利通过,但实际应用却不会;案例实训中表现良好,但项目实践却不会操作。究其原因就是当前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只能简单模仿,不能理解和建构知识,因此就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为了让学生不至于成为机械的应试机器,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训练和拓展大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更要培养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实践能力。

1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计算思维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当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首要任务,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我们注入计算思维教学理念,以培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和系统建构知识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已取得的改革成果为基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强调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终身学习的能力,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行“因专业施教”,把所教学生的专业内容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在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学习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设置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深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中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基础实验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掌握和熟悉基本技能,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完成这部分实验;提高实验是一组难度不同,适合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学生的拓展实验。不同专业学生,相同的实验内容也可有不同要求。实验内容贴近生活、贴近专业、比较趣味化,强调问题抽象、求解思路形式化描述,给学生留出创新思维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实际水平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在得分上实行加权计分,激励学生攻克难度较高的实验。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展现他们已有能力的同时,会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他们的斗志,自觉自愿地主动探究知识;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先通过基础实验掌握基本操作,再通过提高实验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增加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注重知识的延续性及知识点的覆盖面,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一般难度较大,由4~5个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体,网络、教材、同学、教师都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在这种实验和氛围的带动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为各计算机课程考核的标准,而项目实战作为最终大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评定依据,创新大赛可作为加分项。

项目实战是在必修课程内容结束后开设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分组分批,直接参与到教师的课题小组或学校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已经成熟的创新小组中,要求完成其中的模块或子项目,通过撰写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项目实施、整合,到最后测试及撰写报告,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融合为一体,计算机与专业应用融为一体,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两周的实战学习,置身于真实的项目环境,与老师、学长以同等的身份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实践引发的兴趣和疑问变成了深层次理论学习的原动力,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使学生消除了项目的抽象感和遥远感。项目最后通过各小组学生的答辩讲解,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考核。

创新大赛主要是为了保障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可持续性。计算机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识讲授为目的的阶段性课程,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容易形成断层,不利于培养计算思维。学校除定期讲座,科研项目,学生实践项目等多种计算机学习形式外,还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每年一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大赛,激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主动积极探索和深入学习,达到培养计算思维的目的。指导教师在搞好实践教学的引导工作的同时,深入专业领域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并跟踪指导部分学生后期计算机的可持续学习。

通过阶梯式的学习、训练和创新大赛的遴选,输送部分优秀的同学去校内外实践基地见习,积累项目实战经验,培养一批从事计算机和专业交叉相关工作和研究的人才,为以后就业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1)围绕计算思维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突显知识框架。

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因此部分高校弱化了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应用软件的使用上,造成学生只会模仿操作软件,而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多课时少,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讲究知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把教学重点放在讲解计算机环境和基本原理及抽象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上,让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而弱化具体细节,使学生能够根据当前需求利用互联网等各种信息渠道自主学习,快速获取所需知识。例如: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存储和计算,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只会做一件事情,即“计算”,计算机能做的事情都是先把现实事务抽象为数学模型,再通过计算完成。以此为主线,让学生结合课后的自主学习去理解这一内容。

2)基于学科差异分类教学。

农林院校学科涵盖了农、工、理、经、管、文等众多专业,而每门学科对学生应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的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基于对农科院校的学科设置和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考虑,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分为5类:理工类学习算法和程序设计;文科注重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应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经管类学习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商科类学习多媒体设计与应用;农科类学习数字海洋和数字农业的基本理论和相关软件。虽然不同学科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不同,但培养的目标一致,即将学生培养为具有计算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基本技能的人才。另外,考虑为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再开设更高层次内容的课程。

3)转变教学观念,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向计算思维及内在能力的提升转变。

衡量计算机基础教学成果,目前主要是看学生能通过计算机方面考试的人数,过多地强调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计算机学科最重要的核心思想与方法的培养,使计算机成为了狭义的工具。计算机作为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对它的认知能力和问题求解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心。实际教学中以项目案例为依托,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基本知识,掌握运用计算机的理论、技术、应用等内涵,在项目案例教学中,重点渗透与拓展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讲解和展现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式,思考和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发展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在讲解基础应用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如何持续学习、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4)丰富案例库,加强实验内容应用化。

实践教学环节就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性。在案例和实训的选题上应强调知识的整体应用能力,而不是几个操作的简单组合。并且实验内容还应注意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专业应用相联系,促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去更多地发现使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了解和挖掘计算机在其专业领域的应用,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的成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钻研新知识,进而在实践中创新。

5)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选取与专业群和生活学习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利用开发的课程资源,通过实物投影、视频或实验、图、表、文字材料等呈现问题;巧妙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启发学生脱离问题所需知识和技能,借助网络平台,相互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师给予指导和讲评,并针对修正的问题解决方案,以不同形式重复,准确解释基础知识和技能,建立知识体系中知识之间的多元联系,强化学生记忆。实践证明,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学生讨论、实践和相互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其他教学方式。

6)整合教学资源,搭建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使得教学过程不局限在课堂。

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后时间充足,丰富和完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后教学的补充,实现全新课内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学生学习中心、资源共享平台、开放课程等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成立课题小组,针对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课,与各专业教师通力合作交流,进行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从而让教师切实了解计算机在各专业的应用需求,并将实践内容进行归纳汇总,形成教学积累,丰富资源库;开设学生与教师互动平台,每天都有教师或助教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课后也可以适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7)加强过程控制,创新实践教育考核评价模式。

考核变机械的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不为学分空折腰。为方便控制教学过程,实践教学采用小班教学,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平时的提高作业+综合性、设计性作业作为每学期各专业课程的考核项。在所有计算机课程完成之后,每个同学必须通过参加教师课题组或实践基地的实践项目,来获取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的学分。通过参加校、上海市、全国各类创新大赛选拔部分同学直接进入学校大学计算机实践创新基地。整个评价不是简单的以完成或不完成来评判,而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实情作出多元评价,以题目完整性、难易度、分工协作以及是否有创新等项进行计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有利于养成做计划的良好学习习惯。

8)加强与专业应用领域的合作建设,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

为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积极主动与校内外各专业合作建设,进行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不断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积累丰富实用的教学案例和教师的专业应用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为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提供了实践平台。通过竞赛和实践选拔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从事计算机与专业结合应用的课题和项目,为校内外实践基地输送人才,也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3 结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掌握思考和解决计算机学科问题的常规方法,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一种教学改革和教学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机械应试的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随着对计算思维理论与实践认识的深化,该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许丽娟,陈庆海,王爱继.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2):28-31.

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范文第6篇

摘 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研究以成都大学为例,在城市型综合大学的背景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构建了集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创新力素质为一体的五大素质提升体系的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实践探索充分证明了该工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城市型综合大学;大学生发展;素质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各级各类人才的“潜在力量”、“补充力量”,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具有长远的意义。我国城市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但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现状却形成一个矛盾的局面。教育部有关调查说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以城市型综合大学为背景,力求探索当代大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的路径,培养符合城市发展的人才模式,促进大学与城市的共生共赢。

一、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理念

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属的唯一普通本科院校,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力求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紧密;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培养的人才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好”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城市型”理念。城市型大学是指行政关系隶属于某座城市,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紧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大学。这样的大学从高等教育属性、科学研究、学科结构、专业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类型以及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应更加贴近所属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城市的需要,服务于城市的成长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综合”理念。城市型综合大学立足于所属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全方位、系统性的动态发展相并轨,满足城市对人才的全面需求,在学科设置上是属于综合型的,具有学科综合性的特征。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人才”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工作者是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以学科基础能力训练为平台,以企事业标准为插件,适时引进行业新标准、新成果,缩短产学距离,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充分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中涌现出许多精英人才,“鸟巢一代”就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新一代大学生的素质和魅力,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缺乏实效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原本单一的思想素质教育显得缺乏实效、缺乏活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人格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高等教育过分讲究专业对口、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略、忽视心灵教化、人格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人格不健全,或者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缺乏进取精神。

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程度不够。在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活动中,被调查的大中学校学生自评同时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对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与流畅性”和“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的被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1.6%;调查中认为大部分老师教学是“灌输式”的大学生达到44.0%。[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EB/OL]. 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28/n36419/10196393.html.2004年03月19日.]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比较欠缺,为高校进一步以创新素质教育为先导,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创新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出了要求。

(二)大学生的发展现状

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丧失。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有所变化。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以集体主义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在对待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奉献多少索取利益。这些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集体奉献精神和对事业献身精神有所减弱。

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已经表现出择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择业偏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仅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弱视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等不良趋向。人民网-麦可思2010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2010年9月-11月份数据)结果显示,仅有24%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并且被调查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收入和工作强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直接关系。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随着其收入层次的降低而下降,也会随着其加班时间的增多而下降。[理想与现实:2010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EB/OL].mycos.com.cn/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574.]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56-62.]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备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当代大学心理承受能力却较低,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表明有20.2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不适而引起的焦虑,人际关系的不良而引起的苦闷,消费上的攀比导致心理失衡,性和恋爱而产生的心理困扰等。

三、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结构体系探析

成都大学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针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和素质能力的情况为经验依据,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在大学生素质能力上的微观激励机制进行经验性的解析,开展实施了“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该工程是以学生工作委员会和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为支撑,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为保障,旨在培养道德修养高、专业能力强、身心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科学知识丰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结构体系

“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结构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创新力素质五个提升体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能力体系。

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主要基于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培养理念,立足于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满足大学生就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力素质是现代城市发展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将学生的所有素质集中凝聚在这五大素质提升的培养上,就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学生素质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通过这五大提升体系使得当代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同时,麦可思的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就业的状况与学生素质成明显正相关。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主要也体现在本文提出的五大提升体系和三大能力,这从数据上也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工程体系。

四、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成效

成都大学在近三年时间充分围绕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各学院以学科特点为依托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工业制造学院通过推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动手能力,塑造科学思维方式,继续打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和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特色工作品牌。美术学院结合专业实际建立学生文化创意项目孵化区,采用项目化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专业竞赛实训或承接公益项目、商业项目实战,将学生原创的文化创意项目以作品或商品的形式孵化出来与产业相结合。在承担的成都伊藤洋华堂公司自主品牌IYB服装图形创意设计项目中,提交设计方案300余件,通过竞标,已有8套使用方案被确定,现已全部投放市场在商场售卖。各学院的项目和活动各具特色,各有长处,紧密围绕工程的理念,积极进行实践,展示出学院在素质教育上热诚和努力。 (一)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大学是各类人才产生的摇篮,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评估是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评估,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的全面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高等教育应时刻把握思想政治素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

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方面,成都大学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为主渠道、以思想政治主题教育为引领、以思想网络阵地建设为手段、以党团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第一,抓好入学教育。大学新生一年级开设入学教育课程,让新生尽早认识专业方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大学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注重社团能力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经验、技能的表达能力。同时善抓分时分众主题教育,以突出教育实效。第三,加强网络教育。利用互联网高效、互动性强,学生参与面广的特点,积极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在学生中努力倡导积极、健康、绿色的网络主流文化;重点加强学生天地网站、学院-班级QQ群思政联动体系的建设,着力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网络道德教育、网络行为规范引导、网络法制教育。第四,实行班级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创建先进班集体活动,启动创建先进班集体网上申报工作,建设网络“班级之家”,实现班级事务公开、班级财务公开、班级各项活动展示公开;积极推进班级民主建设,形成班级建设工作可视化、可比化、监督无障碍化。

(二)人文科学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人文科学素质作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格素养、行为规范等素质的综合体现,既是人的素质结构的基础,又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最高层次。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就是要

把人类特别是本民族积累的价值理念、品格素养、人格情操等精神财富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素质教育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科学以人文为本,人文以科学为基础。在人文科学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上,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工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社团活动来实现。例如,素质拓展体系的建设,整合、深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出台了《成都大学关于实施素质拓展卡积分的暂行规定》,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和需求,实行学生素质拓展卡,逐步构建多样化、模块化、动态化的素质拓展体系,并与学生的各级各类评优评奖挂钩,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展学习知识的范围,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如通过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举办了学生社团文化节、、“魅力曲艺、悦动青春”中国传统曲艺进校园、《成都大学校歌》《成都大学学子之歌》仪式暨校歌大家唱等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身心健康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身心健康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表明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魄,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接受一切教育,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身心健康素质提升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全年开展各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常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运动锻炼热情,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以各类高水平运动队参加全国各级大赛为契机,带动全校学生整体运动水平,并积极参与服务社会活动。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每年有近6千学生受益,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认可。在危机预防与干预上,一方面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举办新生讲座;一方面协同各学院排查有各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对筛查出有危机倾向的学生逐一面谈,并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咨询、干预。

(四)职业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职业素质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在职业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方面,学校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服务体系,将就业指导、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等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与其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将其学业选择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衔接起来,以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力。建立课堂教学、课外讲座和竞赛活动三级培养体系融入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全校必修课以及《学生领导力》、《创业实务》等全校任选课,自编出版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赢在校园——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通过三大品牌讲座、知名企业进校园、校友讲堂和创业讲堂等举措开展就业和创业意识教育;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面试比赛等,让学生以赛代练,理论联系实际,有力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择业指导。

(五) 创新力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创新力素质是指一个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具体表现在心理素质、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所具有的开拓性、独创性、新颖性等特点,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创新力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科技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创新力素质提升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一直注重学生工作与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积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宽松氛围。建立ECOC创业服务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E即教育,通过构建创新人才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C是通过竞赛遴选创业项目;O为通过建立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推进大学生创业;C指构建创业扶持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学校聘请了50余名成都市青联委员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与地方政府设立的大学创业园联合建立了创业预孵化基地,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成立创业俱乐部,开创kab创业基础教育选修课,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设计大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不断得到增强。3个学生创业团队被评为成都市大学生创业重点项目,IDO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10创业成都市“创业潜力奖”,豆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表西南地区(只有4个团队)参加CCTV《创意中国星》全国总决赛,获得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50万元的投资。全校已经形成了“以课堂教育为基础、课外讲座为补充、就业创业实践为特色、专业教师队伍为保障”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人力资源,加强大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而且也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职责之一,有利于促进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推进工作还将在探索与实践中继续深化,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实施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晓明.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3]刘绍荣.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途径[D].复旦大学,2004.

[4]理想与现实:2010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EB/OL].mycos.com.cn/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574.

[5]汪莉.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

[6]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EB/OL]. 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28/n36419/10196393.html.2004年03月19日.

大学生机械实训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建筑CAD制图 学习者 探索与实践

1.引言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探索建筑CAD制图课程就如何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以突破目前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轻行的培养模式、单一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学生机械式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探索,学习者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学习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结合实践的项目,学习者能够积极地参与团队合作等方面,让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笔者从上述方面着手,对建筑CAD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结果及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2.为什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

2.1有意义学习的概念。

所谓“学习”,本身就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根据词源学和香港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先生的研究,所谓“学”是指“一个小孩子在屋宇下用双手拿着筹爻学算数”,所谓“习”是指“小鸟学飞”的意思,有很强的实践性意蕴。如果懂得繁体字的“”两个字,就不难理解学习的本身意义了。[1]51

在钟志贤编写的《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一文中,所谓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也称投入型学习、主动型学习、交互型学习和建构型学习等,指“学习者能对学习负责,能自我控制,选定学习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对学习充满热情,愿意持续学习;知道如何转化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协作学习或工作”[4]。它是一种以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1]161

2.2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外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情况,学术界内外对大学的批评集中在以下方面:对本科教育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阻止知识不断分化的趋势;牺牲博雅教育迎合职业主义;重科研而轻教学。[2]13

国内高等教育中存在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教授在一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报告会上提到,“现在教授都是自己割下草来喂羊,而不是在牧羊,羊不会自己找草吃。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柯院士认为,我们培养的学生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专业过细过窄;第二,学习不巩固,未进过深入思考的知识,学后必然忘;第三,能力差,缺乏实际的训练,动手能力差,观察能力差,自学能力差,而且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差;第四,理工类学生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素质薄弱,对国情、历史了解甚少,经济、法律知识缺乏;第五,心理素质较差,经不起考验、打击、挫折,自信心差;第六是创新能力差。[1]49-50

目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只注重低级能力的培养;第二,培养学生,重知轻行的价值取向;第三,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单一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第四,学生在学习中以机械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

2.3目前应用软件类课程教学的特点。

软件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强调实操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与市场结合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筑CAD制图》课程以Auto CAD软件的学习为平台,熟悉Auto CAD软件的界面,了解工具的基本用途;以建筑制图的规范为指导,绘制平面图、立面图等图样。我们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与动手的能力。

2.4怎样采取有效的教学原则。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激发学习者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大学教学培养模式的根本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它有五大特点:理解学习者;理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创设支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建立有益的学习伙伴关系;密切关联社会和文化情境。[1]170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仅仅要求学生学会记忆信息,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因为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何况知识总量不断膨胀,没人可以掌握所有重要的知识,人们甚至无法判定哪些知识是最重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相关问题,认识并定义问题、分辨各方观点、寻找并使用相关证据、最终作出严谨、合理的判断――是有效利用信息和知识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批判性思维既可以服务于实用性目的,也可以是纯思维性的。[1]65-66

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必须围绕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知识的训练,从实践中体验学习知识的趣味性。

3.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教学设计的本质和基本认识,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可以进行三种有趣的诠释或意义建构,即:ID=I Desire(我期待……,折射了教学主体追求的教学价值或教学目标),I Do(我是教学设计主体,我的教学我设计;情境决定方法,合适即是美丽)和Identity(隐喻蕴涵三层意义:教学设计具有自身独特的“身份特征”(Identity);在社会文化实践中通过“合法化边缘参与”,逐步形成专家型教师的身份特征;形成或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或教学风格;“Identity”意味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长期不断的设计、实施和反思教学活动中得到提升)。[1]121-123

3.1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建筑制图内容庞大,国内著作有几十本,大多数著作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编写的,几乎囊括了建筑制图的内容,从字体训练、几何作图、投行、建筑制图与识图、透视阴影等,而对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讲解相对较少。“片面强调系统掌握各科学科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或动手操作能力,是我国大学教育长期存在的弊端”[1]49。但对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和景观建筑数字艺术设计方向来说,在培养方向上我们应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该课程课时有限,一般为54学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制图和识图的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能掌握Auto CAD软件快速绘制建筑图纸,就必须明确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建筑CAD制图课程是以建筑绘图的规范为标准,结合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该课程学习画建筑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同时对识图方法也作了相应的介绍。

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给学生讲授以下两部分内容:(1)内容涉及几何制图、制图投行原理、建筑规范标准等理论知识讲解;(2)从介绍Auto CAD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逐步达到绘制建筑图纸和掌握建筑语言的训练。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我们不应为了学软件而只讲命令,也不应为了学习命令工具而达到学会软件的目的,而应结合实际图纸,对图纸分析,归纳要运用的命令工具,形成自己的制图思路。它不仅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设置“接口”,使得制图的理论与AutoCAD软件更好地结合,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更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课程的单元设计,开展情境化教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日益增多的知识与传统,几千年来都是从教师传给学生的,它产生了严格的、权威的、学院式的纪律,反映社会本身就是建立在严格的权威原则之上的。这就树立了具有权威的师生关系典型,这种典型仍在全世界大多数学院里流行着”[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案例演示和讲解,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活动,小组分组参与实践训练等,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思考,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教师要避免学生一上课就打瞌睡,实训课就上网、聊天等的现象,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思考和实际动手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3.2.1学生在学习知识前,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观点或解决思路。比如,实操训练安排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或学生的参与性。在设置第一次课程Auto CAD软件介绍时,教师先初步对界面和工具进行了操作演示后,再安排学生熟悉软件界面训练。课程设计思路:提供参考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本专业所学知识,自己重新设计图形。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以对独立完成不了的,可以在课堂提问解决。学生要在操作过程中利用以前所学知识,并带着问题操作和学习。学生结合对本课程软件界面的理解,并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了自己设计的图案。而且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在完成本次训练过程中,学生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绘图思路,并在训练中熟练使用软件操作界面,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反思学生的学习阶段,调节学生学习策略,确保学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笔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供实操训练中的分析思路,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制图思路。在教学知识讲解中,不只考虑本次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情况,比如,可以安排学生上来进行演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思路和操作步骤进行分析和点评。通过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了解,教师可采取有效的教学来确保学生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3.2.3课程的单元训练,采取案例操作相结合。比如,刘全慧教授在《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和传统教学方法》一文中提道:“研究性教学的几个特征,即教师要有相关研究经验,讲课不面面俱到,重视课堂互动环节等。”教学与实践案例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并能够发挥主观积极性,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比靠记住书本上的效果更好,比通过题海战术来增加对知识的运用更强。“2004年12月2日,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明确指出,我国本科教学质量在世界上是先进的,但也有严重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实践能力较差[6]”。

每次实践训练的安排,都是以本节课讲授知识进行展开。课程内容注重在建筑图纸识图和绘制,首先对制图知识进行讲解,在绘制这张图纸中,然后分析涉及的软件工具,整理制图思路,完成图纸的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软件操作,能够举一反三。注重鼓励学生寻找新的解图过程,对以前知识的综合,得到新的解图步骤。软件知识讲解与建筑图样结合,能够加强知识的实践运用。学生在学习中也不需要只对某知识或者某命令工具死记硬背,从而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和灵活性。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学会对知识进行分析、提炼,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学习中对知识进行提炼。

在实践案例的选择方面,我们应注重与实践设计方案相结合,比如,完成学生工作室的设计方案图纸,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为了找到解决答案而做的准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授知识中,只不过起到相关的主导作用而已。

3.3发挥同学之间的协作、交流能力。

在布置实践设计方案训练中,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各自讨论自己的观点,设计主题,完成思路。可以在小组实践中还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

3.3.1布置小组作业,学生从同组成员中学习,或从同组成员中模仿学习。

3.3.2利用学习小组,学生充分发挥或利用各自的技能,不采取“孤立学习”。

3.3.3教师辅导方面,对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意见,拓展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活动的紧密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动手能力、协作的能力。

3.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狭义上就指幻灯片,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等,通过视频、音频、网络、软件等方法,开展生动形象的教学,称之为多媒体教学。在知识讲解和案例演示中,我们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教学信息的包装形式,并且把计算机图、文、声、像集成在一起,用动态的画面直观地演示建筑CAD课程所涉及的命令工具和有关的制图规范,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结语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改革要求。建筑CAD制图课程有自己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可以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在教与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灌输者角色向新型的角色转变,把传统的教与学的角色转化为“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有意义教学,学生者在学习中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我们应“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知识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改进学习目标、不断自我提高,课程的设计者、与学生之间构建合作学习关系;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人翁、知识的探究者、学徒角色、在同学之间的教师角色、在实践训练中的创造者。就本课程来说,如何丰富该课程的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如何使建筑制图知识与软件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好地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有意义的学习,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得雷克・博客(Derek Bok,哈佛大学前校长)著.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全慧.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和传统教学方法[J].物理与工程,2007,17(1):46-47.

[4]Meaningful,Engaged Learning[EB/OL].[2006-09-17].省略/sdrs/engaged.htm.

[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