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自评报告

图书馆自评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图书馆自评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图书馆自评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零借阅大学生;阅读量;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5-0052-05

随着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阅读推广委员会的成立,阅读推广逐渐受到图书馆界的关注,各地高校图书馆也相继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是大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进步的有效途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促进阅读、促使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目前,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如吴高、韦楠华的《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2)应用研究侧重利用新媒体构建阅读推广平台的探索,如连朝曦的《微信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2];3)对阅读推广活动分析评价,如金秋萍的《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评价分析》[3]。综上,现有的研究多以阅读推广本身为出发点,而对阅读推广的实施对象的状况缺乏研究。

2014年,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首次《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全日制本科生阅读报告》(以下简称《广金阅读报告》)。报告分析中发现13.4%(2 772人)的大学生一直处于“零借阅”状态。关于零借阅研究以往关注的是某种图书在某段时间内没有借阅记录,而对读者从未在图书馆借书的现象关注不多。本研究基于大学生图书馆零借阅现象日益突出的现实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制定针对性强、应用性广的阅读推广对策。

1问卷调查的设计

1.1 零借阅大学生

本文所选取的零借阅大学生指的是借阅卡上从未有过借阅记录的大学生,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零借阅时间长短是不同的。全日制本科生可借阅时间为32个月,每年9月份开通借阅卡,本文统计时间为2010年9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即最短持卡未借阅时间为6个月,最长持卡未借阅时间为30个月。

1.2 问卷调查的结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分析大学生图书馆零借阅现象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对策。基于《广金阅读报告》发现大学生图书馆零借阅现象的问题,此次调查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以零借阅记录的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结合《广金阅读报告》和对零借阅大学生的个别访谈,制订符合因果导向关系的调查问卷结构(表1)。根据结构图设计问卷问题,通过试样检验问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据检测结果修正问卷,最后得出正式调查问卷。

1.3 确定样本量

为尊重大学生个人隐私,本次调查以广东金融学院全日制本科生为抽样总体,以无记名方式,将零借阅记录大学生作为重点抽样对象,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根据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数据统计分析零借阅大学生年级、系部分布总体情况,确定样本量和发放原则。设计筛选零借阅大学生问卷问题,回收问卷后,可以有效筛选出零借阅大学生的问卷,做重点研究。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数据中筛选出2 772个零借阅记录的大学生,其中2011级337人,2012级383人,2013级661人,2014级1 391人,并统计出各系零借阅大学生分布情况(见图1)。假设回收50份零借阅大学生调查问卷,零借阅率为13.4%,有效问卷比率91%,从而得到样本411份,各系样本量分布情况如图3。调查工作于2016年1月进行。

2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对13个系部4个年级的大学生发放411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2份,占85.6%。在问题“您每月平均在图书馆借阅多少本书?”选择A(0本)即零借阅大学生的有80人(22.7%),其中大一30人(37.5%)、大二25人(31.3%)、大三15人(18.8%)、大四10人(12.5%)。零借阅大学生按高年级到低年级分布呈递增状态,这与大学生持证时间和专业学习任务不断增加有关系。这些选择平均每月在图书馆借阅零本的大学生在回答问题“您每月平均阅读多少本书?”中,有11人(13.8%)选择“0本”,有57人(71.3%)选择“1―2本”,有12人(15.0%)选择“3―5本”。说明图书馆零借阅大学生并非完全是零阅读的大学生,有零阅读量的,有阅读量少的,也有阅读量多的。下面针对这三种零借阅大学生情况,对数据做细致分析。

2.1 阅读目的与文献类型

从图3得知,在对阅读目的为完成学习任务的调查中,零借阅大学生普遍认为学习任务多,其中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认为学习任务多的占54.5%,阅读量少的零借阅大学生占41.7%,自评阅读量多的零借阅大学生占50%。说明零借阅大学生普遍有着阅读目的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观意识,可能因此无暇到图书馆借书和阅读其他书籍。

从阅读的文献类型上看,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偏爱看休闲杂志,占72.7%,图书占18.2%,专业期刊占9.1%;阅读量少的零借阅大学生对图书和休闲杂志都有偏爱,各占47.4%和35.1%,专业期刊占17.5%;阅读量多的零借阅大学生偏爱看专业期刊和图书,各占41.7%和33.3%,杂志占25%(见图4)。可见,零借阅大学生都有阅读图书,即使是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也有阅读图书,而并非完全无阅读量,通过与个别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交谈,发现他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也会阅读老师推荐的专业书,平时也看小说、娱乐类的书。阅读量大的零借阅大学生偏爱专业期刊,这与他们普遍认为专业学习任务多,因专业学习需求而大量阅读专业期刊以提高专业成绩有关。阅读量少的零借阅大学生介于两者之间。

2.2 借阅行为

关于不到图书馆借书的原因,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主要因为没有时间阅读的占70%;50%的阅读量少的零借阅大学生因为不喜欢到图书馆借阅;50%的阅读量多的零借阅大学生则表示有其他阅读资源(见图5)。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没有时间到图书馆借书与其认为学习任务多的原因相符的;阅读量少的零借阅大学生大部分因为阅读习惯以及对阅读场所要求不同而不到图书馆阅读;阅读量多的零借阅大学生因偏爱专业期刊等学习资料,因此几乎不到图书馆借书。

对于在图书馆借书失败的原因,高达54.5%零借阅量的零借阅大学生不懂如何在图书馆借阅,56.1%的阅读量少的零借阅大学生因图书馆馆藏满足不了其需求;50%的阅读量多的零借阅大学生因为图书副本量不够而借书失败。说明零借阅大学生不是从未到过图书馆借书,只因对图书馆不熟悉和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足导致他们不喜欢到图书馆借书。

从图书阅读来源来看,54.5%的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选择“向他人借阅”,27.3%选择“自购”,18.2%选择“电子资源”;阅读量少的零借阅大学生喜欢自购的占50%,选择“电子资源”占36.4%,选择“向他人借阅”占13.6%;阅读量多的零借阅大学生偏爱电子资源,占50%,其次是向他人借阅的占33.3%,自购的占16.7%。零借阅大学生不到图书馆借书的原因和在图书馆借书失败的经历导致他们寻求其他阅读资源。

2.3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阅读量的多少。在“阅读指导类型”的选择上,45.4%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希望得到培养阅读兴趣方面的指导;阅读量少的零借阅大学生在读物选择上有43%的选择;阅读量多的零借阅大学生则有50%希望能提高阅读速度。这与零借阅大学生阅读目的长期为专业学习的阅读模式有关,又缺乏老师拓展性的阅读指导,因此,阅读兴趣一直没有得到培养、不懂如何选择读物以及阅读技巧比较单一。

2.4 图书馆定位

零借阅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定位会影响他们是否喜欢学校的图书馆。54.5%的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提出图书馆环境要优美、安静、空间大等要求。说明对于零阅读量的零借阅大学生来说,图书馆的环境比图书馆拥有的资源更能吸引他们,这跟他们较弱的阅读需求相符的。超过5成阅读量少的零借阅大学生和阅读量多的零借阅大学生则对图书馆资源要求比较高。可见,阅读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零借阅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定位。

3分析结果讨论

从调查结果上看,图书馆零借阅大学生有阅读需求,只是表现较弱,阅读量较少。零借阅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学习任务多,他们的阅读目的带明显的功利性,即使是阅读量多的零借阅大学生也是偏爱期刊等学习资源。他们阅读的书籍更多的是专业书,而不是为了审美、鉴赏和品味阅读。图书馆零借阅现象有零借阅大学生本身问题也有外在其他因素共同影响着:一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多数本科院校以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为核心,重视专业课成绩。专业课以外的阅读并没得到学校的大力推广。大学生阅读缺乏学校制度性的引导。二是图书馆服务不到位,缺乏适用性更广的图书馆功能介绍,忽略给予零借阅群体更详细、更易懂的借阅操作说明以及阅读技能培训。三是零借阅大学生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兴趣缺乏,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行为长期不足,自发阅读的行为就会慢慢消失,零借阅现象将更加严重。

4阅读推广对策

通过对零借阅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图书馆零借阅现象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应针对零借阅大学生这个日益增长的群体采取针对性强、适用性广的对策,以提高零借阅大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真正做到阅读推广涉及全体学生、全体学生都受益的良好效果。

4.1 指导零借阅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调查中发现零借阅大学生普遍存在功利性学习,他们的阅读仅仅围绕专业课的学习、考试、提高专业技能。这种对学习狭隘的定义与传统教学对零借阅大学生的要求有关。因此改变零借阅大学生对学习片面性的认识,树立广泛摄取、大量阅读的学习观,提高零借阅大学生阅读的主观需求,要提到议事日程。在阅读推广中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倡导活动。如真人图书活动,让在校的优秀大学生和老师讲述阅读与学习的关系,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更加亲切有效;开展关于阅读重要性的征文、辩论赛;结合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和图书馆各种活动宣传大量阅读图书对学习的重要性。

4.2 阅读推广中加强对新生的阅读教育

新生一入学就应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不高的新生,极易成为零借阅大学生群体。因此,针对新生阅读推广的各种活动中,不仅应包括对图书馆功能、馆藏分布、资源利用的详细介绍,还应加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内容。比如评选图书阅读量之星、阅读技巧讲座、阅读沙龙、好书推荐、阅读心得有奖征文比赛等。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让新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图书馆的各种阅读活动,感知阅读的乐趣,了解阅读对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成长的益处,并从单纯接收信息逐渐转变为主动获取资源,从而养成到图书馆获取资源的良好习惯。

4.3 发起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活动,引发阅读积极性

图书馆文献资源满足零借阅大学生的需求才能吸引零借阅大学生,调查中发现零借阅大学生因图书馆资源未能满足其需要而放弃图书馆借阅的现象。阅读推广中可以将图书馆资源建设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并邀请零借阅大学生共同参与。如“你选书、我购买”的活动可以吸引喜欢购书的零借阅大学生参与;定期的图书荐购活动可以保持零借阅大学生长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零借阅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促使其逐渐喜欢阅读,喜欢图书馆。

4.4 在阅读推广中重视阅读引导

缺乏阅读兴趣、不会选择阅读书籍会造成零借阅大学生图书馆零借阅行为的发生。高校拥有很多学识渊博、讲课幽默风趣、深受零借阅大学生喜爱的名师,名师对读书的观点、名师推荐的图书都会引起零借阅大学生者的广泛关注,名师会影响零借阅大学生读者对于读书的认识,引领读书的主流[4]。对于看重专业学习的零借阅大学生,老师推荐的书籍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举办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题的名师讲座;邀请名师参与图书馆好书推荐活动;召开座谈会交流读书心得,名师指导阅读方向。名师引领零借阅大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4.5 阅读推广常态化,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需要长期的时间,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应持久进行,吸引零借阅大学生的活动应常态化。读者荐购、好书推荐、名师讲座、征文比赛可以持久开展,可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零借阅大学生时刻有机会接触跟阅读有关的活动,在长期持续活动的熏陶下,逐渐养成借阅的行为习惯。

4.6 联合学校其他部门参与阅读推广

图书馆联合学校其他部门共同推广阅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受益的学生范围更广。特别对于不喜欢到图书馆的零借阅大学生,图书馆可以联合学校宣传部、教学部共同推广阅读活动。例如,学校宣传部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主页宣传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教学部在教学过程中推荐图书馆的新书、好书,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怎样提高阅读技巧。

5结语

图书馆零借阅大学生的现象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发现其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应根据零借阅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强、应用性广的阅读推广对策,给予零借阅大学生足够的关爱,吸引其到图书馆借书阅读,为其点亮阅读之光。

[参考文献]

[1]吴高,韦楠华.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3):47―51.

[2]连朝曦.微信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4(12):78―82.

图书馆自评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提升;运行模式;对策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用户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这对高校电子阅览室的运行模式和功能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现有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电子阅览室的实体与虚拟化功能定位、用户群定位定位,以及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电子阅览室运行模式的对策途径。

一、电子阅览室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发展进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先决条件,并受其引领。目前,各高校都拥有了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并为促进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库、数字图书在图书馆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大,读者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升,各类电子文献信息对教学和科研的保障与促进作用将更为显现。

然而,高校电子阅览室在运行中也面临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上座率大幅下降。随着无线上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原先建设的较大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呈现出上座率较低的状况[1],一些学校的上座率不足以前的30%,并已开始撤并电子阅览室;二是多样性需求较难满足。高校电子阅览室目前“网吧化”的粗放式、单一性并带有经营性质的运行管理模式[2],难以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性的特色需求;三是信息资源建设力度不够。一些高校的数字资源馆藏不足,有效利用率不高。一个运行多年的供7000余名教师学生使用的院校图书馆分馆的在线检索情况显示,同时在线检索的最高人数未超过13人。

在对电子阅览室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有观点提出:大规模电子阅览室将逐步消亡,取而代之的则是小规模、特色化的电子阅览室[3]。这与目前一些高校撤并电子阅览室的做法相吻合。然而,却与高校师生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的现状相悖。高校电子阅览室必须适应这些新情况、新挑战,前瞻性的厘清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定位,寻求新的运行模式与发展途径。

二、提升电子阅览室运行模式的对策途径

(一) 调整功能定位。

转变高校电子阅览室“网吧式”的运行管理模式,对以下功能定位做出调整:(1)实体化与虚拟化定位;(2)用户群定位;(3)多样性特色化需求定位;(4)收费形式定位。

1.实体化与虚拟化定位:实体化的大厅式的电子阅览室保持适当规模;重点发展虚拟化的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能够为学生和教师在教室、宿舍、办公室、公共场所都能提供的图书馆电子检索阅览服务。这在电脑、智能手机,特别是无线上网快速普及利用的条件下,成为必然选择,且具宽广前景。

2.用户群的定位:高校电子阅览室主要针对“课题检索型”、“知识学习型”的用户提供服务。“一般浏览型”、“休闲娱乐型”的用户服务逐步加以缩减。

3.实体多样性需求的定位:对实体化的大厅电子阅览室可进行区域性划分,如划分出检索性区域、学习性区域、一般浏览休闲区域,打印、复印、扫描等服务区域,并配置相应设施。

4.收费形式定位:对检索型、学习型区域,逐步实现免费服务。

(二) 强化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是电子阅览室发展的基石。根据 2007 年源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清华大学电子资源利用率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等水平相当,电子资源年下载量近700万篇。上海交通大学至2007年的3年内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数字图书馆基础设施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相比于上述一类重点高校,国内各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经费投入与馆藏资源状况都存在相当大的落差。以辽宁为例,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12所。每年图书馆经费在500万以上的仅有5所,200万以上的只有18所[4]。强化数字资源建设,在经费、技术、管理、人员投入等方面,都有很大潜力可挖。

(三)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搭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是解决众多高校图书馆电子数字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上业已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成员数超过500家的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二是13个省级行政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三是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图书馆类型的知识共享平台;四是46所财经院校共同成立的中国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联盟。可以预见,上述全国性、区域性、跨区域性或专科性院校数字图书馆资源联盟的共享平台建设,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前瞻性指导意义,并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结论: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数字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将呈现出既提供大厅式实体化阅览服务,又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化阅览服务两个方向。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既是决定电子阅览室有效运行的根基,更是为教学与科研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波涛.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生存危机与变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36-38.

图书馆自评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绩效评价 对策分析 图书馆

[分类号]G251

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国内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者纷纷加强了对图书馆员的管理和考评,具体考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图书馆管理者甚至学校人事部门的关注,相关研究人员开始考虑如何改进和完善对图书情报人员进行科学考评的方法。进入21世纪,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以及图书馆学、管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在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方面,试图提出一种具有普适性及可行性的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体系,指出图书馆员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能、勤、绩4个方面,认为对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重点在于工作绩效,这些研究工作为探索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大多数学者没有把图书馆员的分类管理作为绩效评价的基础,缺乏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因此,无法解决目前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体系与图书馆工作结合不紧密、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不甚科学等问题。

国外图书馆员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与我国不同,国外将对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的实践操作和构建方法体系作为研究重点,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评价制度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特点在于:①实行集中管理体制下的分馆制的管理体制,按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全校各分资料室;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一般也设有采访、编目、流通、期刊、参考咨询等业务部门,但对图书馆员进行分类管理,按工作性质一般分为管理、专业、辅助、勤杂四类人员;③对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工作绩效、业务水平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④特别关注对绩效评价目的和结果的使用。

总体来说,由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对较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图书馆先进管理经验及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和构建适合我国高校特色的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绩效评价真正成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力手段。

2 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高等院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的实施效果来看,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定位不当

绩效评估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找出问题,达到改进工作之目的。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员工绩效评估首要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考核结果除了用于确定员工的晋升、奖惩各种利益的分配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发现不足,明确改进工作的方向,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组织管理的改善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然而,目前许多图书馆都将绩效评估定位于年度评优评先,绩效评估主要是为了利益分配,忽视了工作绩效的改进和提高,评估的目的没有达到”。

2.2 与图书馆工作结合不紧密

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体系是在图书馆运作规律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方法,应该具有图书馆管理的特点。但是多数高校在建立考评体系时,没有针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环境和运行特点,往往套用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使考评体系与图书馆工作没有联系,导致馆员绩效评价工作浮于表面。特别是由于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松散,削弱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与可信性,使馆员产生抵触心理,达不到通过评估调动馆员积极性,提高绩效的目的。

2.3 指标选择不科学

绩效评价最显著的特征是考评者根据一定的考评标准,对有关的人和事作出事实或价值的判断,所以评价标准的设计是一项关键而重要的工作,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影响到整个员工考评的质量。然而,当前由于对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具体岗位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分类,制定实施的绩效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定性考评多,定量考评少,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图书馆员的履职情况;加上一些管理类的工作结果不易量化,难以用具体指标来衡量,因此,在实际评价时对管理者的考评主观成分较大,不能反映出绩效的真实结果。

2.4 注重形式,忽视管理目的

绩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评价及考核信息的交流反馈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进取心,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发展。但多数图书馆在绩效评估过程中拘泥于表面形式,部门领导根据主观印象随意在考核栏里填上“优秀”、“合格”、“一般”等字眼,然后将表格交人事处束之高阁,考核结果不反馈给馆员,馆员不了解考核结果,对自己的工作绩效如何无从得知。同时,缺乏与被评价者的沟通交流,忽视被评价者的意见,丧失了绩效评价的初衷。此外,大多数图书馆对馆员的评价都是一年一次,只重视年终考核而忽视平时考核,这种评价方式由于缺少阶段性的持续跟进,使许多本应在工作中加以改进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改正,达不到绩效评价的目的。

2.5 奖惩兑现缺乏力度

绩效体系是一个考评、奖惩、总结、提高的有机联系的过程,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基于每一个环节的有效实施;其中奖惩是一个主要环节。但是多数高校图书馆在具体考评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往往重视评价过程,轻视奖惩环节,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落实考评与奖惩相挂钩,使考评流于形式,走过场。这种为了考核而考核的做法,没有起到绩效评价应有的激励先进、惩戒落后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 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明确绩效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绩效评价意义重大,首先应明确绩效评估的目的。从理论上说,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绩效评估,实现图书馆发展战略和目标。它是通过图书馆与馆员之间达成的协议来实施的一个双向互动的沟通过程;该协议对馆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绩效如何衡量,图书馆与职工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提高工作绩效,如何找出影响绩效的障碍并予以排除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从实践和应用上讲,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绩效评估,目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充分调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图书馆工作纳入到一种严格依照制度管理的良性循环轨道,从而使其成为文明、高效、优质的服务示范窗口。因此,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以实现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双向共进发展为目标。

3.2 建立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

构建高校资料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必须与图书馆实际工作紧密联系。构建图书馆员绩效考评体系的重点在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确保全面、系统、准确、公正、有效地反映高校图书馆员工作业绩的

关键。然而,由于图书馆在高校的职能定位决定了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因此,一个好的绩效评估体系既要与图书馆的发展目标、馆员情况、图书馆文化以及关键成功要素相一致,同时又要与图书馆的发展战略相关,并能够促进战略的实施。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特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业务范畴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必须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由此应根据图书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参考咨询等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分别制订相关的考核指标;同时,制订的考核指标应有助于实现采、编、典、流、阅、检索、咨询等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使高校图书馆不同流程、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的绩效考核目标,统一到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和为战略目标服务上来。

3.3 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资料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应该建立绩效标准、组织实施、检查控制、绩效提高4个环节的绩效管理机制。在上述绩效标准建立以后,应在考评期限内,分阶段、分部门对馆员进行绩效评估。评估时,应对照各自岗位绩效评估方案,进行自查自评,并形成自查报告;绩效管理部门则成立若干评估小组,采取各种方式对馆员进行绩效考核;使绩效考核的结果评估转化为过程管理。其次,由于绩效管理能为图书馆员改善和维持组织所期望的行为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因此,应加强对评估结果的检查控制。图书馆通过绩效管理对馆员理性地进行职业定位和选择,使他们了解自己实际的、完成现有工作要求、职业发展需要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能力和工作需要之间的动态平衡,以提高个人绩效和图书馆整体绩效,形成“绩效一满意一更好的绩效一更高度的满意”的良性循环,促进图书馆目标的实现。

3.4 建立绩效评估的组织与制度

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应与图书馆的组织目标评价和人事管理相结合。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各项工作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高校图书馆要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局着手,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整体协调运作,为绩效考核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提供有力的相关组织和制度支持。作为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养,鼓励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特长的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图书情报信息的检索、获取、分析、组织、创新和传播能力,扩充学科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3.5 建立绩效评估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准确性、实效性。同时,通过计算机管理,跟踪、了解图书馆员的工作态势及其变化,帮助馆员及时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绩效。

4 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实际出发,对高等院校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4.1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特点研究

管理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的社会需求要求高校图书馆对其自身管理特点进行研究。综合起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研究主要包括管理目标、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管理手段、人才管理等方面;因此,基于绩效评估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特点研究应该包括高校人事管理的政策分析,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与作用分析、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特点分析、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研究、高校图书馆人员分类管理研究、高校图书馆员岗位说明书的制订等。

4.2 绩效评价及相关理论分析

绩效评价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在绩效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绩效管理又与激励、薪酬管理等相衔接。因此,在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对绩效评价、激励、薪酬管理等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根据绩效评价的目标来构建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并进一步确定评价策略和评价方法。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科学揭示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绩效,强化目标制定、行为引导、绩效提升等整个绩效改善系统的管理。

4.3 国外图书馆绩效评价体系分析与借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将绩效评价作为学校制定政策、分配经费和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外评价高校图书馆绩效的方法,就是建立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主要是通过对图书馆的使用效率和图书馆员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测评,为图书馆了解自身的管理及其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是高校制定相关政策、分配各学科图书经费和加强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英国、日本、荷兰、美国等通过绩效指标对高校图书馆进行评估已成为学校图书经费拨款的重要标准。例如,英国高校图书馆仅就费用支出,就确定了7个衡量指标,分别是:图书馆费用占学校一般费用的比例,图书费用占图书馆费用比例,图书馆人员费用占图书馆费用的比例,学生人均图书馆费用,教学人员人均图书馆费用,学生人均图书费用,学生人均期刊费用;根据这些评价指标,不难了解英国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绩效。鉴于国外图书馆绩效评估中的先进经验,我国在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估研究过程中,可以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分类制度、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借鉴国外高等学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体系的长处。

4.4 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

如前所述,我国高校图书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相关绩效评估工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有关高校图书馆员的绩效评价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引起相关管理者的关注,但绩效评价的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在进行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时,应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按类别选择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员绩效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典型实证分析,以确定评价体系的优缺点,完善评价指标,改善评价方法。

图书馆自评报告范文第4篇

1、__主题文化建设深化推进。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__主题文化建设的要求,积极策划并举办2015____文化周系列活动。一是紧扣时代主题。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__建设“港口经济圈”的大形势,举办2015____文化国际论坛,进一步深化____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开展__夏至音乐日、中东欧文化艺术交流展,成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波兰驻华大使馆和匈牙利北京文化中心签订文化交流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同中东欧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二是注重与产业融合。依托市级平台,整合资源,成立“海上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邀请__院士进行主旨演讲,海上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和海上丝路指数研究中心落户我区,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结合。举办进口商品展览会,达成交易额7.38亿元,__文化助推产业经济发展成效初显。三是突出积累与落地转化。在延续前两年相对固定板块基础上,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和举办形式。举办2015中国(__)__文化周闭幕式暨“__杯”__市文化创新空间“双十佳”评选颁奖典礼,开展4项课题研究,举办__文化市集·“好戏在__”展演、“童心共绘__梦”儿童绘画大赛、__市文化创新空间“双十佳”评选等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依托__日报、中国__网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一步宣传推广__文化,提升__文化影响力和参与度。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开展一体化公共图书馆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申报工作,制定总分馆、电子阅览室服务规范,完成项目任务书编制工作,该项目被列入2015年第一批市级标准化重点项目。完善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新建“一卡通”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各1家。启动绘本图书馆分馆建设,为少儿提供体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平台。社区居民记忆库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数据库网站基础框架。举办第七届“书香__”读书节、第十一届未成年人读书节,依托“红领巾”阅读天使等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系列活动120余场,进一步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二是公共文化阵地不断提升。完善文化馆新馆功能设计,文化馆新馆目前主体结构结顶。推进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文化馆创建国家一级馆,完成创建自查自评和市级评估迎检工作。完成区图书馆馆舍功能调整,进一步优化服务空间。依托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成13个公益电影放映基地,定期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建立“阿拉文化空间”公共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吸纳2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推送活动1100余场,受惠9000余人次。三是公共文化惠民力度加强。成功举办第五届阿拉__摄影节,开展大型摄影作品展等7项系列活动,展出摄影作品近2000幅,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开展“快乐·365”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100余场,举办世纪东方杯“民星擂台”展演活动5场,有效为各大广场“汇人气、聚商气”。依托各街道基层艺术培训基地,开展企退人员艺术培训班等免费开放活动130余场。区民星艺术团完成新团员招募,举办群众文化团队培训班。四是公共文化品牌深入培育。完成__文化广场政府项目采购资金723.34万元。深入开展“百场文化进东部”活动78场,提高__文化广场人气,该活动入围2015__月光经济活动品牌之一。联合__文化广场艺培中心打造__文化广场艺术团,公开招募团员74名,艺术团成员在2015“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演奏员大赛决赛中获民族乐器B组二等奖,是该奖项全市唯一获奖选手。

3、文艺精品创作工作深入开展。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打磨力度,以__“__文化”、“社区文化”、“先进典型”等资源为素材,长篇小说《__》初稿创作完成,报告文学《小巷总理—__和她的社区》完成人物采访,戏曲剧本《中国船娘》正在加紧创作,歌曲《故乡的桥》参加浙江省新人新作演唱演奏大赛,4件作品被列入市级文化精品工程点项目。召开文艺精品领导小组会议,确定区重点文艺创作立项作品21件。修改、提炼、打磨一批文艺精品,群舞《暖流》进入排练、提高阶段,组织甬剧小戏《社区大忙人》、《严一刀收徒》参加各级加工会。散文集《__文脉》出版发行,歌曲《小巷总理》、《幸福在这里》2件音乐作品获市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奖,甬剧《最美阿姨》在__文化广场展演2场。

4、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一是文化产业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优化文化产业考核体系,增加“新增区星级骨干文化

企业数”等考核指标,加大对文化产业招商指标的权重。开展2014年文化产业政策调整和申报兑现工作,完成相关政策清理报告,全区24家企业共获文化产业政策补助资金349.16万元,比上年度增加了11.3%。修订、完善2015年文化产业政策。组织申报各级文化产业项目,__文化广场、浙江吉博教育通过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初审,我区11家企业申报__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10家企业申报补助,1家企业申报贴息。二是文化产业不断加强。开展规(限)上文化企业排摸入库工作,完成16家企业主营修改。开展主营调整工作,新增规(限)上文化企业23家,占全市的55%。建立区文化企业情况报送制度,完成2014年文化产业统计分析报告。完善__文化广场专项统计制度,上半年,__文化广场10家主要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0659万元,同比增长85%,纳税1642万元,同比增长2399.6%,其中3家企业进入六大经济税收前20。上半年,和丰创意广场入驻企业190家,其中集聚的设计创意机构及配套机构118家。三是文化产业招商有力推进。对文化产业招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建立文化产业招商情况季度报送制度,上半年,全区共引进文化企业158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13家。走访联系天伦时代广场、__报业传媒大厦等项目,确定一批文化产业重点招商(建设)项目。组织创意三厂等4个项目赴上海“__周”招商,__集盒复合型跨界产业园在推介会上签约。四是文化企业服务有效开展。做好国家文化产业项目申报工作,发动__文化广场、浙江吉博教育2家企业开展专项资金申报。组织纸器时代等3家企业参加义乌文交会、深圳文博会。做好定向扶持文化小微企业征集工作,发动6家企业上报。探讨创意三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案,目前共入驻文化企业25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5、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示范区试点创建稳步推进。一是完善文化市场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常态化管理机制,首创文化经营场所平安“星级”评定管理和网吧计分制管理,文化市场分级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手段。建成文化市场视频实时监控平台,实现对辖区网吧、演出场所实时监控。开展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首次收缴2个大功率非法无线电台,查获一起我区迄今最大非法制售盗版出版物窝点,收缴盗版教辅2.2万余册。三是加强文化市场审批规范化建设。推进文化经营事项联审联批工作,完善标准化工作流程,办结联合审批事项4件。重新梳理行政审批权限,窗口事项办结率达到95%以上,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四是提升文化行业发展水平。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建设,成立行业工会。引导传统网吧与咖啡、商务、休闲等业态结合,辖区30家网吧实现升级转型。

6、文物与非遗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完善宁静居宅院建设甬剧博物馆项目维修方案设计。引入社会力量投资,在钱肃乐故居建成甬之美艺术馆,打造廉政文化阵地“正气堂”,举办开业首展“海上寻花”何水法中国画精品展。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系统外单位藏品采集登录工作。开展文物巡查213人次,确保辖区文物建筑安全。开展百名机关干部“走进非遗”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参观甬剧微型博物馆,更好的发挥甬剧非遗文化的魅力。

7、“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编制有序推进。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谋划,根据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全面开展__区“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走访调研上海黄浦区、杭州余杭区、苏州姑苏区等地区,组织浙大__理工学院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目前,形成“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初稿。

深入贯彻区委八届九次全会报告精神,围绕“两强两品”战略要求,深化打造都市文化特色区,推进“深化改革推进年”活动。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抓公共文化项目建设。推进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做好图书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评估工作,优化图书馆网点布局和功能布局,新建2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启动社区居民记忆库工程。推进“阿拉文化空间”公共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微信公众平台二期开发,针对全区街道社区开展送活动、送场地等基层文化服务。二是抓文化阵地改造提升。完善文化馆新馆内部功能设计,推进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创建3家街道分馆。拓展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争创国家一级文化馆。策划成立都市音乐联盟,为本地音乐创作人才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培育__文化广场“高雅文化”、世纪东方广场“商贸文化”、__书城“书香文化”3大“文化夜市”,打造东外滩城市主题文化公园,助推月光经济发展。三是抓文化活动品牌深化。积极推动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标志碑揭碑仪式工作。深入开展“百场文化进东部”活动,依托“快乐·365”文化惠民行动等平台,开展“民星擂台”展演9场,充分展示基层文艺团队风采。举办第十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展现文化建设成果。

2、文艺精品提炼加紧打磨提炼。加强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跟踪、督促工作,加快长篇小说《__》、报告文学《小巷总理—__和她的社区》、戏曲剧本《中国船娘》等作品创作进度,推进《__文艺·作家文丛》作品集的编辑、出版工作。打磨、提炼歌曲《故乡的桥》、甬剧《社区大忙人》等作品,分别冲刺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复赛和第十四届浙江省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

3、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一是强化文化产业统计分析。研究、落实文化产业统计任务,做大文化企业法人单位名录库。深入挖潜,在信息服务,建筑装潢设计等行业中,继续开展主营调整工作,做大规(限)上文化企业量。开展文化产业季度统计分析,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二是强化文化产业招商。加强同区经信局、各街道的联动,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量,组织到北京、杭州等地开展文化产业专场招商活动。动态掌握和丰创意广场、__文化广场招商信息,主动对接传媒大厦建设情况,积极推进天伦广场文化产业特色楼宇建设,推进创意三厂文化产业集聚,服务集合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今年引进文化企业300家。三是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培育。深入实施“文汇人才”计划,举办第二期全区文化创意专题培训班。加强与文化企业与高校、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供合作,探索建立合作办班、定向委培等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强化文化产业服务。开展“进千企、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定期走访重点园区、项目和企业,

加强各级文化产业年度政策及项目申报指导工作。设立文化产业风险资金,创新文化金融产品,破解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发挥文化产业促进会作用,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各项重点展会,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4、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示范区试点创建工作。一是抓规范。实施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动态执法能力。加强行政审批制度规范化建设,完善文化事项联审联批工作机制,做好权力清单比对规范工作。积极复评区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示范单位。二是抓安全。提高文化市场管理科学化水平,发挥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加强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指数测评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维护辖区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发展。三是抓长效。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推进星级“平安文化经营场所”创建,推进网吧计分制管理,加强街道文化执法中队建设,扩充社区义务监督员队伍,加快形成区、街道、社区“三位一体”社会监管体系。四是抓提升。积极引导传统文化经营网吧转型升级,推进文化市场免费开放活动,引导辖区更多文化经营场所参与到文化惠民当中。

图书馆自评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时评论据;日常累积型论据;调查研究型论据;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8122(2014)06-0047-03

时评论据的分类,新闻界通常是在本体视域内进行考察,即按照表述事实还是表述客观规律,把论据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1]。这种分类方式几乎“统治”了所有关于论据的研究。这种分类方式界定清晰、科学合理,有助于研究者和受众对论据的辨析。但是,评论者在实践中往往更需要查寻、选择论据而不是辨别论据,因此这种分类方式对于评论者的实务操作帮助有限。

本文笔者认为,时评的论据分类还需要从主体视域出发,即从评论者获取论据的过程和途径着手。本文按照评论主体获取论据途径的不同,把论据分为日常累积型论据和调查研究型论据。日常累积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经历所积累的认识或知识;调查研究型论据是指评论者通过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与论题相关的事实和认识。这种分类方式可以促使评论者重视调查采访的作用,并以研究型思维来查找论据,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日常累积型论据

日常累积型论据包括评论者个人生活经历、评论者通过长期的阅读学习所获得的理论修养和知识储备、评论者关注新闻时事所获得的较新的新闻事实、评论者通过广泛的人脉资源所获得的重要资料等。

生活积累和个人经历是人们直接获得的阅历和体验。人们碰到的具体事件、所处的情境、与只是听到的或看到的相比,更加真实、更富有意义,感受也最深刻。它往往是典型的、独特的、生动的、专业的、或有戏剧性效果的,容易吸引人和打动人,通常也是真实的(除非评论者有意造假),因此是极为珍贵的论据,对评论者至关重要。如现《纽约时报》专栏评论家克里斯托弗,生活阅历非常丰富:哈佛毕业后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获奖学金并以一流成绩毕业。随后,他在开罗学过阿拉伯语,在台北学过汉语。在学生时代,他就成为背包客,游历过非洲和亚洲,以写文章来贴补旅行开支。他曾在四个大洲居住过,报道过六个大洲的新闻;旅行超过150个国家;到过美国的50个州、中国的每一个省、日本的所有重要岛屿。在旅行过程中,他遇到过疟疾、暴乱,在非洲遇到过空难。这样丰富的阅历,对他的专栏写作大有帮助。另外,他的妻子为华裔,并且本人多次来到中国调研,这使他对中国问题相当熟稔,在写作相关论题时驾轻就熟。

学习和阅读也是人们知识积累的重要方式。许多时评作者都有学者身份或背景,在某些领域中有精深的研究。如著名学者李敖博闻强记,著作等身。他深厚的学术积淀可说是他评论成功的最大因素。在《李敖有话说》中,他讲到一个观点,就能拿出一本书来,找到出处;对历史上的事件案例,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令人叹为观止。

日常累积型论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使用方便,可以灵活运用。日常累积型论据多数已经“内化”进入评论者的知识体系,如同一个随调随取的图书馆。评论者面对时评论题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迅捷地把累积型论据调动出来。这是调查研究型论据所无法替代的。二是日常累积型论据的收集重在日常积累,表现出鲜明的渐进性。三是日常累积型论据依赖评论者的个人兴趣和关注点。评论者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其所掌握的各种事实信息及理论储备会有较大差异。评论者有可能凭借独特资源或特殊经历获得非常有价值的论据,这些论据会增加评论的知识含量,甚至成为评论作品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二、调查研究型论据

传统的评论研究注重评论者知识的积累,强调日积月累之功,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时评自身的发展、多领域的渗透以及多元化的论题,决定了评论者必须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料。这个功夫,不是光凭个人积累和脑筋的记忆力可以完成的,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对论题进行调查研究,更有效率地发现并寻找到与论题相关的论据。

如果把调查研究型论据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一手论据和二手论据。一手论据是那些在新闻事件发生或调查时所产生的资料,主要来自评论者的亲身调查。包括采访资料、现场照片、影像纪录、广播录音、证人证词等。二手论据是与新闻事件或所论现象相关的、他人制作的资料,主要来自评论者的文献研究。包括关于某个新闻事件、人物或社会现象的书籍、论文、网页、文件,由他人记述实际见闻所做的访问或传记等。

通过亲身来到新闻发生地进行采访,从而获得一手论据,这是西方评论者已经习以为常的做法。如美国学者芬克所说,这样做可以为评论提供“附加值”[2]。仍以《纽约时报》专栏评论家克里斯托弗为例。他不仅生活阅历丰富,还多次在重大事件中获得直接采访机会。2011年2月,埃及和巴林发生动荡。他先是来到新闻事件的中心――埃及开罗的塔拉广场采访,撰写了专栏评论并发回了现场照片;随后,他来到另一个新闻事件中心巴林进行采访,撰写了专栏评论《在巴林,子弹在飞》(In Bahrain, the Bullets Fly)。2011年8月,利比亚局势动荡之际,他又来到的黎波里采访并撰写了专栏评论。这些采访虽然未必能保证其评论的公正客观,但至少可以为他的写作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同时向受众暗示:他在这个问题上更有发言权。

与此相比,国内的媒体评论员鲜有采访机会。多位学者提出应给予评论员采访机会或建立相应机制保证评论员获得一手论据。如赵振宇教授提出应建立新形势下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即融记者和评论员于一体,由评论记者完成对新闻事实的采制和评论的写作[3]。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评论界的关注并有所行动。

对于国内的评论者来说,即使没有采访机会,进行一些调查也会为评论提供一手资料。如2010年8月间,有媒体对国内某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上涨提出批评,提出“埃及金字塔对本国人只收相当于人民币1.3元的门票”。媒体人高明勇对此感到怀疑,他通过网络搜索、致电旅行社和埃及驻华大使馆,查明这个论据与事实不符:埃及本国国民进入金字塔景区的费用约合人民币75元左右[4]。作者的评论正因为使用了调查结果作论据,才使事实更清楚,受众也会更加认同。

二手论据多来自文献研究。这一研究方式在现代时评写作中越来越重要。如学者李希光所说,评论者需要具备“深入文献研究的能力”。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是专业领域,也并非样样精通。评论者应有研究能力,在评论中综合运用新获得的知识[5]。时评的论题领域遍及社会各个层面,评论者不可能全部知晓;评论者再勤奋,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也很难有深厚的积累。现实的应对之策是:评论者除了要知识渊博、博闻强记、勤于积累之外,应树立一种研究思路,广泛吸收前人智慧,在此基础上立论和论证。

现代大型媒体,一般都会拥有一个规模宏大的资料室,帮助记者编辑和评论员查找资料,以协助完成报道和评论任务。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专业知识的搜索相对容易,这为评论者寻找论据提供了方便,当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科学》杂志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人与外部的交互记忆,信息被存储在自身之外,人们更多的是记住信息的位置,而不是记住信息本身,被称之为Google效应[6]。换句话说,评论者本人未必要拥有太多的论据资料,但是,必须知道到哪里能够获得这些资料。

时评中的二手论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信息总量丰富。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各种信息和数据形成信息的海洋,任何专业领域、相关话题都隐藏其中,真正可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二是查找不易。这些有效信息分散在图书馆、资料库和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如何迅速有效地把它们找出来,需要评论者掌握搜索技术,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三是二手论据一般来说属于公共信息,人人皆可获取。评论者使用二手论据的优势不在于其独特性,而在于对它们的理解和整合,即评论者是否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研究文献融会贯通。这对评论者的研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研究论据的查找

通过文献研究获得论据,需要评论者通过科学、认真的查找来获得前人关于所要评论论题的论述,如书籍、论文、研究报告、统计数据等,要求评论者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研究论据的资源

在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时评作者可以获得研究论据的信息资源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图书馆资源

在可能的情况下,评论者可以通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在图书馆中找到与论题相关的书籍。通过网络,也可以访问各图书馆的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nline Public Catalog,简称OPAC)。只需登录图书馆网站,进入“联机公共书目查询”或“馆藏书目数据库检索”即可查询图书馆藏书。

2.互联网资源

在搜索引擎的强大威力下,互联网可以快速地为查询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是有优势有时候也是劣势。由于互联网信息来源庞杂,正式与非正式信息及其交叉渠道共存,信息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因此在甄别信息有效性方面给检索者带来很大的挑战。

除了提高网络素养和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之外,评论者要尽可能熟悉所评论的领域的网络资源。如通过中国政府网页(http:///govinfo/)链接到各政府部门网站,可检索到大量的有关信息;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可以获取各年、月社会经济指标等统计数据等;通过新华网等新闻媒体网站可以获取免费新闻信息及各领域动态信息。评论者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专题信息,如中文的百度、搜狗,英文的Yahoo、Alta、Vista、Deja News,专业的Google Scholar、Philes、medscape等[8]。

3.专业学术数据库资源

相比互联网上资料的良莠不齐,专业学术数据库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这些资料难以在互联网上被检测到。这些数据库的用户为了获得服务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现在一些教育研究机构可以向社会提供服务,如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就向社会公开了大量资源,只要办理读者卡(免费)的用户,登录后就可接触大量中外文数据库并在线阅读一些学术著作、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

如中国知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使用最为广泛。中国知网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简单或高级检索。

一些国外数据库也包含着重要的信息资源。较为优秀的英文数据库有EBSCO、PROQUEST、SAGE数据库等。EBSCO数据库经管类的文献比较全,多为权威期刊,且大多能查到全文。PROQUEST系列(尤其是ABI和ARL)是非常好的数据库,特点是比较全面,期刊追溯时间长,但有时只有题录,没有原文。SAGE数据库涉及商业、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药学等学科,同时包括特殊学科研究的数据库等内容。

(二)研究文献的查找策略

对于时评来说,研究文献的查找受到其文体写作特点的限制,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1.时间要求。时评受时效性要求,需要尽快查找到相关信息,不能如学术研究那样“慢工出细活”。2.通俗性要求。时评属于大众性文体,因此不能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这就要求评论者尽快“消化”这些文献资料,使之通俗化,方便受众接受。3.确定性要求。时评要求论点鲜明,以期得到具有确定性的观点信息。评论者不需要对学术争议过分涉及,应避免在信息海洋中迷失,使自己的观点犹疑不定。

结合时评的文体特点,评论者在做文献研究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瞄准新文献资源。较新的文献资源如果是事实性论据,一般是比较新颖的事实,往往引用者比较少,可以增加论据的新鲜性;如果是理论性论据,新文献较多反映理论前沿,理论价值较高。而且新文献中新观点较多,适应时评“求新”的特点。

二是瞄准权威文献资源。限于时间要求,评论者应选取比较经典和最有权威性的文献来进行精读。学术研究尽管论著多多,但真正很有价值的往往是少数。应通过筛选,尽量保留权威文献,剔除档次低的文献。在选择时可以有意识选择那些较有信誉的期刊所发表的文章,或者由该领域的权威作者所著的文献,也可以咨询相关领域专家或图书馆员。

三是文献阅读在精不在多。大批的文献只需要研读其摘要及关键词。经过筛选后,选择少数文献阅读全文。如果有可能的话,找到权威的综述性或述评性文献,可以帮助评论者更快地了解这个论题的研究发展及现状。

四是评论者需要从资料中得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评论者不能局限于介绍他人观点和研究成果,还要对各种论据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依据这些论据做出自己的判断。时评不仅在于“述”,要点在于“评”,要根据论据得出自己的主要观点、结论、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综上所述,从主体视域出发,时评作者在准备论据时应做到“一体两翼”:即既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深厚积累,也要具备强大的采访和文献研究能力。一方面,日常积累可以增加评论者的知识底蕴,为可能的调查研究提供帮助。评论者对议题的了解越多,知识积累越多,就越能够得心应手地开展采访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增加评论者的知识广度,使评论者能够扩大评论面,增加评论的附加值,开阔知识视野。评论者通过采访和文献研究所得到的知识,必将进一步沉淀为评论者的日常积累,增加对议题的理解,为未来的评论实践所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评论者保持知识积累上的“开放状态”。

参考文献:

[1]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 (美)康拉德芬克著.柳珊,顾振凯,郝瑞译.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 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 高明勇.埃及金字塔门票真的才1.3元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0-8-31.

[5] 李希光,孙静惟,王晶.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图书馆自评报告范文第6篇

营造孩子们喜欢的环境

走进郴州市一完小,孩子们的笑脸墙便让人心生温暖,仿佛让我们回想起童年的时光;名人名言、温馨提示、学生作品等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楼道的一角化为图书角,走廊旁呈现标本展览,公布栏边有诚信角,每棵树都挂着“名片”……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图书柜,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收集起来放在柜中,供大家一起阅读。教室里每个角落还有孩子们自发捐赠的花草,不仅优化了校园环境,还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一楼图书馆,设有一排排放低的书架,孩子无需踮脚伸脖,就可以随手拿取任何一本书。更重要而有效的策略是,学校要求每个班级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进行专题阅读。没有森严的高书架,撤去了统一尺寸的桌椅,阅读得到了无声的鼓励,去图书馆阅读就成了孩子们期盼的快乐时光。

学校根据孩子的特点,将新华楼、新苗楼改成学生活动中心,每层楼都有一个文化主题。第一层为体育主题,结合风雨运动场的跳格子区、乒乓球区,在墙上展示体育知识和人物。第二层是绘画主题,在教师办公室走廊的墙上展示绘画知识,下方是绘画书籍;在教室走廊的空格墙上,展示学生优秀的绘画习作。第三层是写字主题,展示写字知识,摆放写字书籍,悬挂学生优秀的字画作品。第四层是昆剧主题,展示昆剧知识,悬挂昆剧人物。第五层是美术主题……主题鲜明的楼道文化,让孩子们用智慧创造人文校园,用双手共建美好校园,使孩子们在学校环境中有归属感,真正视学校为乐园。

培养孩子们喜欢的教师

我认为:“要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教师必须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是生动有趣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喜欢学校。”为此,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心,以骨干外训、网络研修、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围绕“自主学习,愉悦课堂”这一主题,每年开展“百名教师大比武”、优质课比赛、获奖、“三字一画”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构建特色鲜明的校本教研体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打造一支“高雅、高尚”的教师队伍。

学校确立了“孩子们喜欢的教师”的具体内容,设计了明确的目标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教师积极向着“孩子们喜欢的教师”的目标发展。教师备课时首先思考的是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

近几年,学校先后派出百余名教师赴上海、北京、长沙等地学习观摩,规定外训教师必须提交一份完整的学习资料交教务处存档,做一场高标准的汇报讲座,上一堂高质量的移植课,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每学期,学校分阶段推出“新进教师亮相课”和“新教师汇报课”,校长推门随堂听“原生态”课。还有教师先报告教研课题、授课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教导处作好统筹安排的“教研课”以及骨干教师设计的引领其他教师触类旁通的“展示课”……教师之间开展听课、评课,评课不仅指出优点,还要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打造孩子们喜欢的教师。

开设孩子们喜欢的课程

学校本着“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地方课程求精求实,校本课程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选用、改编、创造等形式合理有序地开发课程,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精品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构建了符合本校实际和孩子们喜欢的“三级课程”整体推进模式。

学校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的现实状况,稳步推进校本课程,凸显实践创新。学校自主开发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取内容,并以主题板块的形式呈现,涉及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人格辅导、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培养、耐挫力培养等方面。教材在呈现形式上力求活泼,富有童趣,图文并茂,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读起来轻松有趣。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展现自我的天地和体验成功的乐园。

《版画》这门课程简单易学,且师资力量具备,已是学校传统的特色课程;《经典诵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对孩子写作水平的提升非常有益,已开设了两年多;《兴趣课堂》相当于原来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学校利用每周两个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科技、劳技、音乐、舞蹈等课程,让孩子们的兴趣得到培养。

打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学校提倡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一切围绕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规律,准确把握学生的愿望与期待,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基本起点。

学校鼓励教师以现代教学理念为依据,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打造孩子们喜欢的“生态课堂”。比如,把影视、多媒体以及课本剧等巧妙地穿插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学展示,交流探究,尝试体验,感受快乐。同时,以阅读课为突破口,深入探究“和谐教学”的有效运作模式,减负不减质,构建自主、愉悦、高效、和谐的课堂。

副校长段雪毅说:“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体现生动有趣,体现‘创新、合作、交流、探究’的新课改理念,让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才会喜欢。”

在遵循孩子学习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教学的内在规律,构建自主互动的新型课堂,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愿意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开展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学校开设的活动项目,高年级学生不受任何限制,只要他们喜欢,可以参加任何一个项目。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太小,一般倾向于游戏和故事之类的活动。如诵读经典活动,规定一二年级读《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三四年级学生读《三字经》、五六年级学生读《弟子规》等,每周二由各班语文教师负责教学,在每学期期末举行“班班读书声”展示活动。学校还开辟了英语角专刊,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英语书写比赛、英语字母想象画比赛、英语广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开设了“跟我说英语”环节。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

如今,学校将课前两分钟预备铃更改为《弟子规》、《三字经》或《增广贤文》诵读铃。每当诵读铃声响起,校园内就传出朗朗诵读声。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三节两月”大型活动,即阅读节、体育节、艺术节和英语月、科技月。在活动中,孩子们激发了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管理水平,展示了个性特长和生命光彩。

2012年11月1日,为配合第四届“三湘读书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学校分批次带领中高年级学生走进郴州市图书馆进行参观。学生们在学习借书、查书目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设置孩子们喜欢的评价

眼下,学校传统的由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评价主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评、互评,学生家长也可参与评价。评价内容更全面,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学校现在使用《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后,教师们在教室里开辟了“我们的展示台”专栏,里面有“自画像”“我的成长记录”“爸爸妈妈的话”“老师的话”“我最难忘的……”“悄悄话”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记录了学生一个学期的成长和进步过程,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养成了在学习中反思的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今年五年级的家长会上,一位家长表示:“我很赞赏这种评价方式,不但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淡化了竞争意识,还有利于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

创建班级主页,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学校的班级主页是一个集班级管理、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家校共建的平台,它以虚拟教室的形式真实再现了学生在班级内的实际情况。在班级网站里,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成长档案袋,他们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上传自己的作品,有日记、书画作品、手抄报,更有自己的奖状、证书等。此外,班级主页中星星铃铛的发放,结合孩子的日常表现,把评价贯穿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家长、老师、同学全部参与评价。同学们相互捕捉自己与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自觉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

如今,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唯我独尊的陋习。如何让孩子们和睦相处、良性互动,成了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淡化竞争,改变过去那种“你上我下”的恶性竞争为“你上我也上”的良性竞争。如对学生各项评比竞赛均采用“达标”的方式,即设立条件和标准,孩子只要能达到这个标准就能获得奖项,不受名额限制。这样鼓励学生与“标准”竞赛,不断地挑战与超越自我,而不是与同学竞赛,促进了孩子之间的友好相处。

做孩子们喜欢的校长

作为小学校长,如果思维与语言总是成人化的,必然会阻碍教师真正地从儿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如何才能保持那颗童心?那就是每天都深入到孩子们中间。担任校长10年来,我每天早晨7∶20到校,站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师生们入校;放学半小时后离校,坚持检查学校的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情况,从没间断过。

担任郴州市一完小校长后,我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一完小的自主教育、休闲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等课题研究,不断地提升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品牌,为学校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春风和崭新的气象。

图书馆自评报告范文第7篇

一、明确新课程中实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新课程重视课程的社会性,要求教师从过去的学科知识培养转变为多元化培养学生能力,并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自身能力。但由于现行的评价体系中,常以各类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导致很多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单纯地教“实验”,实验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就被淡化甚至忽略了。传统实验教学尽管也会注意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但教学的目的通常是放在学生是否会解题的角度上。而在新课标中实验的教学目的不应该仅仅是弄清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的基本技能,而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实验过程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智力潜能、体验情感价值的目的。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所能达到的“以人为本”的更高目标。进行实验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实验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探索中失败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化学的独特魅力;教师只有明确了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目标,才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教学。

二、实验教学方法

1.关注实验过程,加强小组交流

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按照教师介绍的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和记录,甚至实验报告都是预设好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看热闹般地“观察”,仅仅被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往往了忽略对化学本质的思考,形成“观”而不“察”的现象比较普遍。就学生而言,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的实验要求,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会想有没有更好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中较少有机会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彼此心得和成功的经验,长此下去,实验的教学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的、支持性的氛围,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理论,新课标中要尽量改演示实验为小组协同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活动、协作交流的平台,要尽量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协作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数据处理、报告完成、小组评价等,让学生亲历这个探究的过程。

2.充分挖掘教材,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和家庭小实验

人教版版化学教材中安排了“科学探究”“学与问”“实践活动”多个环节,新课程更是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是教学的一种创新思路。实验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如工厂、科技馆、图书馆等,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资源对教材中的实验资源进行重组、挖掘和开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和家庭小实验,拓宽实验的时间和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

3.丰富实验教学评价模式,加强小组自评和互评

高中新课程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而传统的实验评价主要采用教师给予等级分或评语方式。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把实验视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不只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因此,我们要开展多种评价方式,凡是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的,或有利于课程管理的各种评价手段,我们都要大胆尝试。比如我在实践中采用确实可行的实验小组自评互评模式。实验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学生评价量规,对小组成员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合作性支持和教学反馈,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图书馆自评报告范文第8篇

【摘 要 题】远程教育

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子范畴,具备了教育评价的三方面的含义,即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和参照标准。然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如教与学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教学的实现需要可靠而安全的网络传输系统、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学习者需要一定的自控性等等)。因此,网络教学评价也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网络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

·对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智能教学以及对利用探索、发现、竞争、协作、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对象广泛,不仅仅对传统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评价,还对学习支持和服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合,利用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教学活动记录功能搜集评价信息,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缩短了评价的周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便于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而且能够降低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的技术要求和费用。

一、评价对象

基于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我们提出建立如下网络教学评价的模型。它包括学生、教师、学习资料、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五大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包括若干评价子项。

附图

图1 网络教学的评估范围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网络教学的评价依赖于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评价的因素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且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的促教与促学作用。

二、评价方式

根据评价工作的任务和发生的时间,评价通常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对于网络教学来说,为了便于提供适于学习者特征的学习目标、内容与策略等,还需对学习者进行诊断性评价。

网络教学的诊断性评价,依据评价目标对学习者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测量,对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条件、学习要求、学习态度等由问卷来获得了解,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和问卷的统计给出评价结果。这样就能在教学中,依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依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进度、策略和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只针对学习者进行。

网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实时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被评对象,并制定补救措施、执行补救方案。在跟踪检测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习者的主动性、态度、学习进展等进行调查,并给出描述、提醒和建议。在教学程序之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教学程序的教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教学效果,有哪些优点,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给予激励、提示和导向,对教学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同时,还要注重对教学系统的改进。教学系统的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使教学系统的性能提高,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网络教学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总结性评价一般发生在某一个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目的在于评定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检查教学工作的优劣,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把握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等。在网络教学中,总结性评价将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状况给出最终的评价与结论,其涉及到学生的结业、毕业、评奖等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

三、评价要素

但是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不再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信息,而是自主地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要保证学习者顺利进行学习并取得成功,就不仅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媒体四个要素,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比较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服务系统。

1.对学习者的评价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个体的发展。因此,对学习者的评价是网络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网络教学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目的在于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提出提示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它又包括以下几项:

——交互程度。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搬家的工具,网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远程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Email、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已使网络环境下的交互相当便捷,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利用这些工具来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对学习者交互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文章(发言)质量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给系统学习者意义建构过程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参数;根据聊天室的发言次数及发言数据量提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认知程度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与人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参数。

——答疑情况。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的问题数、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资源利用情况。学习者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是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通常这一优势会被教师充分利用。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对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说,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这里的资源包括课程本身(通常是教师提供)的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前者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问题资源、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和信息,利用问题资源的浏览情况及电子图书馆资料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学习者向问题中心提交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讨论区或聊天室的发表情况,以及在电子图书馆中发表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后者包括利用浏览器或搜索引擎来浏览互联网资源的情况等。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作业的设计不能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考查,而应注重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考试。考试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学习者来说,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改进意见。

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网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教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递者,信息的传递主要由网络系统完成。网络与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仍然是主要的教学信息。由于网络教学是师生异地,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学习,网络教学提供异步和同步的学习方式,单单一个教师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网络教学中依据分工的不同把教师分为主讲教师和助教。主讲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对学习过程进行组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上、上载、修改,对教学资源上载、修改。助教主要是辅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的制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据教学目标给以解答。

与对学生的评价一样,对教师的评价也同样不能“一试定终身”。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材料的提供和学生的考试情况。

——师生交互程度。对学习者是否关注,是否有效组织讨论区和聊天室的讨论,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学生,以及该教师的课的学生发言人数、发言量、发言时间,据此提供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参数、教学策略使用、教学组织情况信息,以及提供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兴趣程度的信息。

——作业与答疑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以及给予适当的助学意见,浏览学生所提问题的次数及回答的题目数,据此提供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的参数和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程度的参数,系统据此在反馈系统中生成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程度的曲线。

——教学活动的组织。用登录时间与注销登录时间来确定教师的在线教学时间。教师应及时规范和调整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者的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进行引导。

——学习材料的提供。教师上载有效资源的数量,以此提供他组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信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是否足够新,并是否及时更新,据此来提供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与满足学习者需要程度的信息。

——学生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而来,这是对教师评价的参考指标,但不能以此为准绳。

3.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教师提供的网络课件,还包括教师提供的其它学习资料以及互联网提供的巨大资料。对网络课件的评价包括课件的内容、结构与导航、练习与反馈、技术、交互性等五个方面,这些信息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由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填写。

——课件内容。是否适于网络教学,教学目标是否清楚、可以达到;能否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深度讨论;是否及时更新等,以学生应用课件的次数和频率来作为课件是否符合学习者要求的依据。

——结构与导航。导航是否合理、使用方便,页面超链接清楚一致;具有学习过程记录功能,便于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致于迷航。

——练习与反馈。练习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发展与策略、态度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对教学的支持,及考虑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反馈及时且激励学习者。

——技术性。课件安全可靠,易于使用,对学习者的技术要求不高,能支持不同学习策略;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便捷,适于个别化异步学习;页面、图标的设计协调一致。

——交互。交互响应及时,能满足师生、生生不同的交互需要,对交互的参与度能进行记录。

对其它学习资料,则关注其是否获取方便、信息的搜索冗余是否足够小等。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通常是形成性评价。

4.对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包括技术系统和教学系统的评价。

——技术系统。即网络系统本身,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的技术平台,指系统的安全性和传递系统的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用户的信息加密、备份。

——教学系统。是指平台能够提供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和探索学习的策略支持系统,如答疑系统(提供多种答疑渠道)、自主学习系统(提供有效的资源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工具)、辅助教学系统(提供方便的教学设计模板,协助教师完成课程的组织和课件的制作),及课程与教学计划、评价时间及方式等信息。

评价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评价系统稳定工作时间、系统工具的利用率、系统资料的丰富程度及利用率等途径获得,而获取方式则可以是管理员、教师、学生的反馈信件以及问卷调查。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一般作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通常包括质量指标生成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反馈子系统等组成部分。

5.对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的评价

对于网络教学来说,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同课程与媒体一样,对教与学也相当重要,只是它对网络教学的影响是非直接的,通常包括管理与资金支持、电子图书馆等。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功能相当齐全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并且负责对平台的管理、维护,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网络教学的安全、稳定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使用指南。

——对教师。提供比较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资料和模板;提供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的技术支持;为教师评价学生及系统提供可参考的量规;对教师的评价反馈合理及时,能促进教师的教。

——对学生。提供平台的使用指南;为学习者提供学前指导,包括通过诊断性评价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认知风格等,提供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建议等;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交互,以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回答;电子图书馆提供的资料足够丰富,并及时更新,为学习者的实践与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参考量规以及方法指导,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及时,能激励学生的学。

四、评价过程

网络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尽管对不同评价对象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都经历准备、实施、处理、反馈四个评价的阶段。如下图所示。

附图

图2 网络教学评价过程流程图

1.准备阶段

①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②选择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针对既定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有考分、系统量化评价指标、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再结合指标体系,确定选用何种信息处理方法。

③生成试卷或评价量表、调查问卷、质量诊断表。由于网络平台提供了题库、评价项目库、问卷库与指标体系库,因此在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的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从试题库或问卷库中选择已有的问卷,或者手动或自动生成试卷、问卷或评价量表、质量诊断表。系统的开放性使得评价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修改已有的试题或评价项目,或增添新的试题和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库是在专家的参与组织下建立起来的,包括了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项目和权重。

2.实施阶段

①测试或发放评价量表。如果是测试,则在服务系统发出测试时间、规则等信息;如果是发放评价量表,则提示回收时间,同时把评价量表发放到个人电子信箱中。

②获取信息,去除无效信息,进行误差诊断。统计发放数量和回收数量,去除无效量表,以确定此次评价的有效性。

3.处理阶段

①依据权重对信息自动进行处理和统计。

主要是系统依据权重自动统计评价量表的得分。

②分析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主要是评价人员依据权重对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综合判断。

③形成综合判断、分析诊断问题。评价的目的是为提高教学和改进系统提供依据。统计之后,评价人员依据评定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写出评价意见;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教师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评价、补救措施;对系统的补救措施,课程决策;对教学内容的改进意见、补救措施等。总结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性决策。

4.反馈阶段

①反馈前评价。即估计本次评价的质量,对评价工作给以评价,发现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评价本身的措施。

②反馈。对学生和教师评价的反馈方式有:公告、Email。每一个学期都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给与评价;对好的教师和学生在公告栏中给以表扬,对仍然需要改进的学生和教师指出改进方案,并以信件的形式反馈。

对系统和教学内容的评价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做出反馈,指出改进措施,报告给教师或系统管理员或网络站点技术支持人员。

③再评价。教学评价的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做出教育决策后,评价进入下一个周期。新的周期开始之前,前次评价的结果采用如何,实际上就是对上一轮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检验。要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进行调整,必须对评价的方案、过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下一次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因而,对评价结果的再评价既是一个评价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Badrul H·Khan & Rene Vega,Factors to Consider When Evaluating a Web-based Instruction Course:A Survey,Web-based Instruction,1997.

[2] Jac-Woong Kim & Soon-Jeong Hong,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Model For KNOU,Internet.

[3] Quality on the Line:Benchmarks for Success in Internet-Based Distance Education,Prepared by: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ihep.com/quality.pdf,April 2000.

[4] G.F.Barbato,T.Bruening and A.Turgeon,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Model,Internet.

[5] The Center for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Gredentials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Guiding Principles for Distance Learning in a Learning Society,acenet.edu/

[6] 王孝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