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散文诗

儿童散文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童散文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1篇

时逢教研与科研活动全园大练兵,要求教师每人准备一节多媒体课,主题不限。我选择了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欣赏《梦姐姐的花篮》。这篇散文诗描绘了小黄鸡、小青蛙、小红鸟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梦,梦有着漂亮的颜色、优美的意境。整篇散文诗结构工整、意境优美、语言凝练……

于是我给整个活动制定了这样两项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能连贯地复述小动物的梦境。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表达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编能力,并进行了第一次试教。

截取片段1:

老师:小黄鸡梦见了什么?

幼儿各抒己见:金色的田野、金黄的油菜花、金色的太阳……

老师:谁能把小黄鸡的梦说一说呢?(围绕目标我让孩子们把每一个梦境都复述一次,却没有将如此美好的梦境继续下去,让幼儿到梦境里体验那景致、那颜色、那感觉)

片段2:

老师:梦姐姐也想把花送给我们,想要吗?请悄悄地闭上眼睛,梦姐姐就会把一朵花送进你的心里。请小朋友想想梦姐姐送给你一朵什么颜色的花,你会做什么颜色的梦,会梦到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散文诗语言回答:梦姐姐送给我一朵××颜色的花,我会做一个××颜色的梦,我梦到了……(幼儿虽然仿编了很多梦境,但都局限于散文诗类似的情景和事件,没有创意)

二、目标调整

第一次活动目标的制定局限了老师的教学策略和机制,导致整个活动表面程式化、教学化,使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诗中的美变得直白而空洞,因此我立即将目标调整如下:1.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有感情地复述主要情景。2.丰富词汇“五颜六色”“金黄”“绿色”“火红”,并修饰所表达的事物。3.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表达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三、在新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二次上课

(一)回忆经验,直接导入

1.你们做过梦吗?都梦到了什么?

2.导出:是梦姐姐让我们做梦的!梦姐姐有件宝贝,谁得到这件宝贝就可以做出美丽的梦。你们想知道梦姐姐住在哪里、长什么样吗?

3.观看课件第一段,并介绍梦姐姐。

4.针对上面的情景进行提问。

(1)梦姐姐住在哪里?

(2)梦姐姐长什么样子?手上有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五颜六色的东西?谁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呢?

(二)欣赏散文

1.听一听,梦姐姐让谁做梦了。(欣赏散文第二段)

提问:梦姐姐先让谁做梦了?她的宝贝是什么?它给小黄鸡一朵什么颜色的花?小黄鸡梦见了什么?(小黄鸡的梦真美呀!孩子们请闭上眼睛,使劲地闻一闻,油菜花真香呀!咱们也轻轻地溜进它的梦里,看看它还梦到哪些黄色的东西。)

2.还有小动物想做梦呢,是谁呢?(请继续欣赏散文第三段)

提问:梦姐姐也让小青蛙做梦了,你们猜梦姐姐给了小青蛙什么颜色的花,让小青蛙做了什么颜色的梦,梦到了什么?(听!小青蛙正打呼噜呢!我们也悄悄地溜进小青蛙的梦里,看看它还会梦到哪些绿色的东西吧。)

3.还有谁呢?原来是小红鸟呀!你们猜梦姐姐给了小红鸟什么颜色的花,让小红鸟做了什么颜色的梦,梦到了什么?(看!火红的晚霞照在小红鸟身上真美,我们也悄悄地溜进小红鸟的梦里,我们看到了哪些红色的东西呢?)

4.整体欣赏散文

(三)创编梦

梦姐姐最想把最好的梦送给我们班的孩子了,你们想要吗?请你们悄悄地闭上眼睛,梦姐姐就会把一朵花送进你的心里。请小朋友想想梦姐姐送给你一朵什么颜色的花,你会做什么颜色的梦,会梦到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人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用上优美的词汇:梦姐姐送给我一朵××颜色的花,我会做一个××颜色的梦,我梦到了……

四、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儿童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儿童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所以散文诗的特点决定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教研活动中我对《梦姐姐的花篮》进行了两次上课、两次调整、两次反思,得到以下感悟。

1.教学手段使之感受美

《梦姐姐的花篮》此散文诗结构工整、意境优美、具有色彩的语言。它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表述了美丽的梦姐姐送给小黄鸡、小青蛙、小红鸟黄色、绿色、红色的花,并使它们做了黄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梦,梦见了与花色一样的事物,整首散文诗充满了色彩的美丽。因此我用动漫的形式展示本散文诗,优美的意境、流水般的音乐背景、强烈的颜色刺激、动感的画面。本活动借助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营造一种和谐、充满趣味、让幼儿自觉参与并能够和幼儿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教学情境,这能够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入主动建构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的实践中去。

2.教师语言使之启迪美

在散文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切准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还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为教学中情感的准确投入作好准备。散文诗所承载的很多情感信息,往往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或理性的讲解,而是靠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如:感受小黄鸡的梦境时,我闭上眼睛说:“孩子们!咱们轻轻地眯上眼睛,到小黄鸡的梦里去,用你的鼻子使劲地闻闻,金黄的油菜花、金黄的田野、金色的阳光真美。闻一闻油菜花那甜甜的香味!仔细看,你一定还能发现有其它黄色的东西,谁能说说呀!”孩子们仿佛真的进入了梦境,说出了许多黄色的事物。

3.创设氛围使之想象美、创编美

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散文作品的框架结构,细致地分析作品段与段之间的重复性描写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保留作品个别段落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性原则,调动幼儿的个人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从而仿照散文的结构,创编出自己的散文段落,甚至创编出新的内容,拓宽原作品的意境。在《梦姐姐的花篮》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领会小动物的梦境美,我分别用了闻、听、看和悄悄地四个词汇,使幼儿沉浸在小动物的梦里,拉近了梦与现实的距离,仿佛小动物的梦都一一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于是当幼儿进入小动物的梦境后看到了更多的事物,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发展语言使之表达美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2篇

端木赐

本名孙韧,出生于1990年,医学学士,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奔流》、《鹿鸣》、《东京文学》、《岁月》、《焦作文学》、《太行文学》等刊物。

王存喜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长篇小说多部,获得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包钢作家协会副主席。

羌人六

青年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太阳神鸟》,散文集《发表了日出的群山》《食鼠之家》,小说集《曲高和寡》《带风的河流》等。

包苞

本名马包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高研班学员。曾出版诗集《有一只鸟的名字叫火》《低处的光阴》等。

桑眉

原名兰晓梅,祖上畲族,四川邻水人;作品散见《作品》《星星》《中国诗歌》等文学刊物,出版个人诗集《上邪》、《诗家》(合集)。

南南千雪

女,陕西镇安人,现居西安。作品发表于《湖南文学》、《延河》、《中国诗歌》、《诗刊》等报刊及网刊。作品收录于多种选本。

遇见・思源

寒郁

现为某杂志编辑。曾获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台湾第27届梁实秋文学奖,东莞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

夏寒

原名王玉林,现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执行主席、《意文》杂志社副主编及散文诗年度选本《中国散文诗》主编。

楚些

原名刘军,河南作家协会会员,开封市河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从事当代小说散文评论。

吕政保

生于70年代,《西北军事文学》杂志社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七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代表,诗集《金色课堂》获第八届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贾文华

黑龙江鹤岗人,曾在《诗刊》《诗选刊》《新世纪文学选刊》《中国诗歌在线》《星星》等发表作品。出版散文诗集《寄语花儿》等多部。

阿翔

作品见于《大家》《花城》《山花》等杂志,著有《木火车》《少年诗》等诗集。曾获第六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二届中国诗剧场贡献奖。

遇见・视远

符浩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作品800余篇。曾获海南省青年文学奖、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国家冰心儿童图书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作奖、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等。

皇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诗集《四重奏》《散文诗日记》《一种过程》《五笔字型》和诗集《双臂交叉》等。

高娃

女,蒙古族,1972年出生,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鹿鸣》《六盘山》发表作品。出版个人散文集《阳光下的苏鲁锭》。

姜桦

诗人,1960年代生。江苏响水人。出版诗集、散文集七部。参加过第17届“青春诗会”,获江苏省第5届“紫金山文学奖”。中国作协会员。现居盐城。

离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入选“甘肃诗歌八骏”。获《诗刊》2013年度青年诗歌奖、2014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出版诗集《旧时的天空》《离歌》《离离的诗》三部。

遇见・誓愿

张艳庭

出版长篇小说《摇滚乌托邦》《我是文艺青年》(诗集《你好,生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

叶雪松

满族,辽宁北镇人,主要从事小说和剧本创作,发表作品500万字,出版作品集5部,多篇作品获奖、转载并被收入多种文本选集及年度排行榜。

宋晓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曾出版诗集、散文集多部。

唐宝洪

中国作协会员,福建省龙岩市作协副主席,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多部个人作品集,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个选本。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遵循教育原则

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现就幼儿语言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作了阐述和各位同仁作一下探讨。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

(二)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却简单的将幼儿创造性地培养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这几年,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喜欢上艺术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活动看起来新颖、好看。其实,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依然是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很多。创造性地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当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活动环境。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孔子的创立到朱熹的身体力行,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但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纲要》也强调“幼儿的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四)整合性原则。《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动是不可能进行的。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密不可分。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4篇

——记青年诗人谢长江

五指山起伏连绵,云遮雾绕。拨开层层的云雾,一座青砖碧瓦的农家庭院便呈现在眼前。屋内,一位残疾青年用仅存的小指和无名指夹着笔,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他叫谢长江(原名谢德均),10多年来,他创作的200多篇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诗篇,成为沐川文学创作这块寂寞的土地止一朵艳丽的奇葩。

1967年12月14日,在建和乡河口村老山上一个农民的家中,伴随着一声呱呱的啼哭,小长江坠地了。由于在家年龄最小,加之天资聪明伶俐,小长江倍受奶奶和母亲的钟爱,并有幸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每到夜晚,奶奶就把他搂在怀中,给他讲熊外婆、狐狸精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最初的文艺的种子,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金色岁月。正如他在散文诗《爱的梦》中所写——

我深深地爱着你,在这欢乐的世界。太阳像一只金色的葫芦悬在天空,那里装满我们的美酒……让我拥着你,把兴奋的诗歌贴在你心上,让我透过你灼热的目光,打量未来,让我的想象在未来的腋下长出翅膀……

伴随着醉人的童话,清脆的鸟语,迷人的花香,小长江一天天地长大。到6岁时,家里人把他送进了离家最近的高峰小学,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如其它农村孩子一样,上午在校念书,下午放学回家打柴、放牛,他从同学处第一次看到了连环画,认识了雷锋、高营长,并在内心深处萌发出长大当兵做英雄的梦想。

可惜,这如歌的日子,仅是昙花一现。9岁的时候,他误将雷管当鞭炮点燃,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失去了左手的全部指头和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天真和欢乐,他开始跌入忧郁、愁苦之中,终日郁郁寡欢,生活黯然失色。

这是一棵被风暴折断了的树子,多少个寂寞的夜晚,面对一弯冷月,回想那支深情悠悠的歌。

命运里,或许就该有这场痛苦。

然而,有谁知道——

那一瞬的悲哀已将一个疯长的春天摘去。从此,日子平平淡淡,很久已没有春光的音讯。

这场苦痛,使他整整辍学半年。在家休养期间,他一边放牛,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新愈的小手常常磨得鲜血淋漓。回到学校,他学习更刻苦了,倔强的性格,使他发奋图强,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并顺利升入中学学习。

在中学时,他认识了蔡永红,找到了他文学的启蒙老师。蔡老师除教给他一些写作知识和技巧外,还经常帮他修改作文,以至蔡老师在教育学院学习期间,还常常用让他把文章寄去,改好后再寄回来。也就是从蔡老师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收获》、《传奇文学》等文学刊物。他如一棵饥渴的禾苗,吮汲着久候的甘霖,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躲进墙角,随书中人物一起欢喜一起忧伤。艺术的魅力,给予他无穷的,给予他无尽的希望和欢欣。他曾在《红红的火鸟》中写道:

这片古老的土地,有一片原始森林。但我也找到通往山谷的神秘路子。用我的泪水,将那些失落的叶子,养活成一只只红红的火鸟,飞上奶奶的天空,把所有的黑色云烧成灰烬……

初三的时候,谢长江开始尝试文学创作,背着老师和同学,他一口气完成了5000多字的小说《泥潭》。紧接着,第二篇2000余字的童话《小兔》也诞生了。但遗憾的是,这两本手稿都在后来的生活中散失了。

进入高中,他了解了朱自清、鲁迅、托尔斯泰等更多的文化名人,接触到更多的名家作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至今令他记忆犹新,兴味不衰,赞叹不已,更引起了他对散文、散文诗的浓厚兴趣。他爱好散文诗,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新奇的学校生活,点燃了他的学习热情,也激起了他萌动的青春。他结识了他心中的“童话鸟”,他们畅游于沐溪河畔,狮子山头,谈理想,谈人生。这美丽而短暂的一瞬,给他留下了无限的记忆。

在她那边的岸上,是否仍是春雨霏霏?那片树林,是否仍是满树阳光?而我是否还是她的童话鸟,衔一朵星星花落在她的掌心……

一道“黑色”的门槛,把他堵在了大学校院的门外,十年寒窗化作泡影。他回到了生他、育他的故乡。失落和迷茫,使他产生了轻重的念头,同学的期望,老师的目光,又鼓起了他生活的风帆,要活就要活个样儿,要活就要活得有价值。他决心成为乡村的歌者,用他明亮的歌喉,歌唱土地,歌唱那每一个新鲜而闪亮的日子。在乡村1年的时间里,他写了七八万字的稿子。

1987年,他打点行囊,怀揣借来的90元线,只身前往新疆,开始了他生命的又一次旅程,走出了他文学创作上一片广阔的天地。就在旅途的火车上,他第一次目睹了黄河、长城、天山和草原的雄伟瑰丽。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激情和萌动的诗心。

这真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呵!闪着兴奋的霓虹灯正如饱满的果实,挂在都市的枝头,透出诱人的芬芳。无数星子,仿佛枝头上的倒影,于湛蓝的水中漂得越发明亮。而在楚楚一动的枝头空间,许多亲昵的身影飘来飘去,如一对对穿花衣的天堂鸟,梦幻一样飞旋......

在新疆石河子市,他接触了许多历史人物,见到了《冰山上的来客》中“地主婆”的原形人物,并瞻仰了烈士墓,认识了《绿风》诗刊编辑曲近。缤纷的生活,旖旎神奇的景致,引起了他无限的振奋,激发出了他一刹那间的灵感,使他的生活闪现出从未有过的光芒。1987年8月12日,他的处女作《诗》诞生在《石河子报》上。茫茫戈壁,使他文思泉涌,两年时间就创作草稿八万余字,并在《绿风》诗刊、《新疆军垦》、《石河子报》上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20余篇。

1988年底,谢长工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寻找那曾经“丢失的麦穗”——

高高的麦垛,回忆麦地的村庄。但麦地深处,我丢失的麦穗,是不是握在小女孩的手中?那些满天飞舞的红蜻蜓,是不是小女孩放飞的麦穗……

1994年,谢长江在文学上闪现出了一片亮丽的天地,乡里人的悲伤离合给他提供了广阔的素材,使他在文学创作的原野里纵横驰骋。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在省内外报刊台发表文章50余篇。他的文学之路豁然开朗。

1998年,年已30岁的谢长江,终于寻找到了他的梦中情人,进入《温柔之乡》,坠入《感情的家园》。

这该是怎样的一方乐园啊!那个盛开的男人,觉得妻子高耸的胸部竟是一个奇迹,太阳一样散发着母性的光芒,将孩子化妆成桔红的小天使……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散文 学习方法 教学

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供幼儿学习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文学作品。幼儿散文可以通过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来表达一定的所思所感,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均可成为散文的题材。当前,幼儿散文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散文教学也走入了种种误区:如:片面强调幼儿会读会背,然而散文抽象概括的语言要背就必然会抹杀幼儿的兴趣;又如片面强调散文中词汇的丰富,然而散文中的词汇更多的是朦胧的、可意会而不可解释的,往往会让你越教越糊涂……

如何改进这种现象?新《纲要》理念指导我们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幼儿如何来学,我们从观察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点、分析幼儿学习散文的特点出发,进行了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形象生动的总结了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

一、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

散文活动会把幼儿一开始就带入到一个抽象的概括的语言环境中,而与幼儿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幼儿的经验来自生活,而直观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幼儿与散文产生共鸣,更容易让幼儿有话可讲,有兴趣来讲。因此,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这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那么怎么来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散文呢,这就需要老师来观察、来了解幼儿已经具备哪些经验,还不具备哪些经验,并且能根据散文内容的需要来做细致的分析,作出对应的铺垫。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1、散文内容描写的对象幼儿是否有经验。在散文学习前,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对散文内容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是否有经验,如果没有经验,那么我们就应该作好铺垫。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活动前,我们先试探一下幼儿对芽这个事物是否熟悉,结果发现大部分人不清楚,有的幼儿甚至认为芽是指的牙齿。我们就在课前做了经验的铺垫,带孩子来到花园里找嫩芽儿。结果孩子一下就来了兴趣,很快的就进入了散文的学习。

2、散文中新词汇的量是否适合幼儿接受。有的散文中,新词汇量很多,如果一下子要让孩子接触那么多新词汇,又要帮助幼儿理解,幼儿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老师一个一个做解释,那会破坏散文的整体感受,影响幼儿的学习。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做词汇的前期丰富,对于幼儿来说,一个活动中,能接触三~四个新词汇就已经足够,那么教师就要选择那些不一定要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的新词汇在课前提前丰富。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出现了5个新词汇,其中有一个词语“雨露”,我们就放到了早晨来园后教师有意的带孩子观察树叶上的露水,解释阳光雨露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如果在课堂中又讲不清楚。这样不仅化解了散文学习的难度,也便于让幼儿理解散文。

3、散文中游戏是否是幼儿熟悉。我们常会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幼儿来反复感知、体验、跟诵散文。这些游戏如果都是幼儿不熟悉的,那么不但不能给幼儿的学习带来乐趣,相反会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幼儿熟悉的游戏。这样可以把重点关注到散文上,而不是游戏规则上。

在幼儿学习散文前,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好经验的铺垫,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能让读者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幼儿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与作者的情感、情绪、心灵感受、生命体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众所周知,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性思维,因此直观具体的情境刺激更能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是幼儿进入散文后的第一感觉,也是一种直觉,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二步。我们知道,散文所承载的很多信息,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幼儿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悟、体会。此时,教师如能创设一个有音乐、有朗诵、有画面的动感情境,把孩子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孩子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文学作品碰撞,获得自己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急于走过程,而不能让幼儿反复的、充分的感知的话,往往孩子的主动学习的兴致就会被破坏,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例如:大班散文诗《夏天》:树叶打着卷儿……风来了,雨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在炎热的夏天里微生物对风、雨的渴望。

我们把优美的散文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录制成配乐散文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一下子就让幼儿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幼儿感知散文提供了多方位的刺激。

三、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对散文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而要对作品进一步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三步就是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或者关键词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我们首先设计了这样2个关键词:“胆怯” “勇敢”,让幼儿来交流、模仿自己对这2个词的理解,最后老师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芽会从胆怯的小姑娘变成勇敢的小女孩呢?”每个孩子生活经验不同,你一句我一句,通过相互交流很快就理解了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就是阳光、春风、雨露帮助芽勇敢长大。

这里还强调了宽松的交流氛围,因为散文中有些词语很难用语言来直接描述,我们一定要放宽要求,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用动作,用比喻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意思接近,不可强求统一。例如:刚才提到交流“胆怯”一词,一个女孩就做出一个胆怯的表情,非常容易意会。因此,宽松的交流环境可以释放孩子的紧张心理,让孩子放松的表达,更加深了对散文的理解。

四、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

语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在言语训练中让幼儿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因此,散文学习要引导幼儿通过语感实践反复朗读,反复体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从而懂得这样运用的“所以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认为幼儿散文学习中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是最适合幼儿语言训练的一个步骤。《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散文跟诵方面我们尝试游戏化教学。根据每个具体的作品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跟诵作品,学习词汇,达到活动目标。

例如:在大班散文诗《雪花》活动中,我们设计了“高山、房顶、大地”的场景,让幼儿扮演高山、房顶、大地的角色,随着音乐的伴奏下,用动作、体态自由表现,自然的跟诵。又如:在散文诗《芽》中,我们设计让幼儿分别表演太阳、春风、雨露、芽等角色,分别跟诵对话语言,幼儿完全置身于角色游戏当中,丝毫不觉得跟诵是件枯燥的事情。

跟诵散文一定要以游戏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发展。千万不可教师读一遍,幼儿跟读一遍,这样只会让孩子学的无味,教师教的很累。

五、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散文学习有创编要求,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学习创编词,中班学习创编句子,大班可以学习创编段等。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散文作品的框架结构,在保留个另段落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性的原则,调动幼儿个人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依照散文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迁移,创编出自己的散文词、句、段等,拓展原作品意境。可以说,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是幼儿散文学习的第五步,是拓展、提升的环节。在这一步中,我们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散文结构是否适合幼儿创编。哪一个地方可以创编,可以创编到什么程度,等,教师都要做好一定的了解,对幼儿创编能达到的效果要有一个心理预期,不是说拿到什么散文都要求有这个环节,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创编。

例如:中班的散文《芽》,整个散文优美,词句精练,并且有角色的互动,适合让幼儿感受欣赏,就不适合幼儿创编,教师不能强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增加这个环节,否则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其次,创编内容是否简单。是否是幼儿通过简单的迁移就能够做到的,孩子的经验是有限的,直观的,因此教师选用的创编点应该是简单的,由简单入手,适当累加,便于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迁移,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

例如:散文诗《绿色的眼镜》,《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等,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通过自己简单的迁移就可以达成,容易获得满足。

最后,已有框架结构是否熟练。幼儿创编散文必须建立在对已有结构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对创编结构已经达到熟练程度,那么就可以引导孩子迁移经验,进行创编。但如果原有的节奏没有掌握,那么就谈不上还能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一个散文活动还没有让幼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就让幼儿仿编,导致无效,只能起到形式主义的反作用。我们说,一节课不求完整,但求有效,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在熟悉样本的基础上,帮助拓展,展开创编环节。

例如:在大班散文《蒲公英》教学中,教师如果整堂课只给幼儿欣赏了2遍,没有跟诵环节,也没有一个示范,就要求按照图谱提示来又画又编,最终导致幼儿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我不会”。

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它只是我们进行散文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它并不是一种模式,我们觉得教师更需要灵活的取舍,灵活的运用。在幼儿学习散文的五步曲中,我们更强调的是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重视文学作品的本身魅力,重视幼儿的感知学习,重视幼儿的体验行为,重视幼儿的审美情趣等。如果你把握好了这些,我想,也就解决了散文教学中的“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6篇

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功夫

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是做好文联工作的保障。县级文联只有围绕和服务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文联工作才能迈上新台阶。

2004年以前,县文联在县里可以说是个不足挂齿小部门,在县领导眼里是可有可无的单位。每年的办公经费仅仅几千元,除订阅报刊杂志和必要的办公开支外,再无经费开展其它活动。2005年,文联调整了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有为才有位”和“有位才更好地有为”的思想贯穿工作始终,努力工作,开创了文联工作的新局面。

县里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宣传,文联就组织作家深入生活采访创作,写出反映山水风光的文章进行宣传;县里举办各种节会,文联就发挥协会文艺人才汇萃的优势,积极推荐演员参加排练、演出;县里开展“整脏治乱”、合作医疗等工作,文联就组织作家创作小品等曲艺作品排练好参加演出,对这些工作进行宣传……通过努力,文联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并予以高度重视,工作经费逐年增加。2006年,县政府除下拨年度经费5000元外,还下拨25000元给我们文联用于办文艺刊物,另外,支持文联干部外出学习培训经费14000元。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文联工作的积极性更高,劲头更足,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由于工作出色,2007年以来,县政府加大了对文联的投入,添置了微机、相机等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在县里重大活动中,文联承担了主要工作,如:“四下乡”演出、“民族歌舞汇演”、“非物”申报、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赛区选拔赛、为抗凝冻援建部队演出、承办“整脏治乱”文艺专场演出……圆满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二、在“文”字上下功夫。

这里的“文”指的是文艺创作。文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抓好文艺创作。因为文艺创作最能体现文联的成绩,而文艺创作中最关键的是发挥好协会的作用。县文联下属有文学戏剧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美术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有300余人,怎样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呢?文联领导班子通过研究,采取四条措施:一是加强对各协会的管理,指导协会切实发挥作用,鼓励会员创作出又多又好的文艺作品;二是积极为各协会排忧解难。例如,协会出书、采风、开会缺少资金,文联除了大力支持外,还积极想办法、出注意,为协会筹集资金出书、办杂志、开展活动。同时支持重点作家一定的经费外出学习培训,激发作家的创作热情。三是大力宣传各协会的工作。协会开展了诸如春节义务书写春联、书籍发行仪式、影展等活动,文联都要与媒体记者联系,在电视、报纸、网络上大力宣传报道,让全社会了解各协会开展的工作,以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四是积极为各协会会员提供“充电”的机会。在县里开展的各类节会中,一些著名的作家、专家常常光临考察,文联就利用这些机会有意推荐部分协会会员参与接待,与著名的作家、专家接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著名的作家、专家给会员授课,从而提高了会员的创作水平。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五年来,县文联所属各协会文艺创作成绩斐然。

文学戏剧家协会会员在《民族文学》、《散文诗世界》、《岁月》、《散文诗》等州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其中,作家陈德根的散文诗《黄昏》、《内心的村庄》、诗歌《过程》分别在澳大利亚的国际大型华文名刊《澳洲彩虹鹦》和美国的《新大陆》杂志上发表,成为县首次在国外刊物发表作品的作家。部分作家作品入选《2008群岛诗年卷》、《80后朦胧诗选》等书,3人次在全国文学大奖赛中获奖。协会出版《玉水河》杂志6期、2007年卷、2008年卷、2009年卷《作家》、《诗画白龙》、《神奇掌布》、《避暑古镇大塘》、《地球“天眼”翱苍穹》、《中国毛南族第一乡卡蒲》、《诗乡白龙》、《喀斯特诗歌经典》、儿童诗集《月船》、诗集《城市边缘》、《晨钟》杂志等书,创建《喀斯特文学》论坛,在金盆网站上开辟专栏,宣传作家作品,从而推动文学的发展。

诗词楹联学会先后出版一、二、三集《金盆诗藻》,会员发表诗词200多首,开展诗词楹联讲座10余次、开展创建白龙“诗词之乡”和诗词进校园活动;摄影家协会先后组织会员采风20余次,创作作品2000多幅,举办各类影展30余次;音乐舞蹈家协会创作反映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的歌曲10多首和部分舞蹈,在各种文艺活动中进行演唱和表演;美术书法家协会创作作品100余幅,参加各类展览,部分被收藏和发表;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参与搜集各类民间文学资料,其中所整理的“毛南族打猴鼓”和“牙舟陶器烧制技艺”2007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在“联”字上下功夫。

“联络协调服务”是文联工作职能,只有在“联”字上下功夫,才会促进文联工作的开展。

2005年,县文学戏剧家协会打算要创办一本名为《玉水河》的文学杂志,而手里没有一分钱,县文联主动与县农村信用联社联系,得到该单位的大力支持,赞助8000元出版了第一期《玉水河》文学杂志。杂志出来后,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可,2006年下拨25000元专款,作为办刊经费。2007年至2009年县财政拿出3万多元补助文联出版《作家》2007年卷、2008年卷、2009卷。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7篇

绘本不是普通的图画书

图画书与绘本常常被混用。与一般图画书不同,绘本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中的图画一般是手绘作品,细腻、形象。与传统的插画书不同,绘本里的图画完全不依赖文字,文字与图画各自传递信息,互相补充,甚至图画比文字更为重要。

“药用”价值之一:协助宝宝学习语言

好的绘本,图画发挥着强大的功能,文字部分的创作比较诗歌化,有的像奇幻的童话诗,有的像叙事散文诗。经常为宝宝朗读富有诗意与想象力的语言,可以帮助宝宝学习母语。特别是对于2岁至5岁之间的宝宝。

“药用”价值之二:陶冶宝宝艺术情操

绘本是美丽的,展示着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及艺术追求。虽然简单,却堪称“完美”。有人也许会说,那宝宝们能看“懂”吗?其实,只要宝宝喜欢、着迷,对美好艺术发自内心地喜爱,这就足够了。

“药用”价值之三:培养宝宝健全的人格

儿童绘本蕴含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情感,儿童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通过阅读绘本,能帮助宝宝建立健全的人格,为他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基础。从丰富生动,言简意赅又意蕴深长的故事中,宝宝学习着用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活,积极、坦然地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会享受亲情和友情,学习团队合作与分享……

“药用”价值之四:让宝宝养成阅读习惯

绘本最厉害的地方,是能帮宝宝爱上阅读。通过小小的绘本,宝宝已经在破万卷书、行千里路了,他眼中的世界更加丰富、也更加美丽起来。

“药用”价值之五: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泰戈尔 儿童心理 职业理想 主题思想 误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社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职场起点”的教材和教参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职业》的导读和解析产生了严重误读,因为题为《职业》的儿童散文诗和作者的职业理想毫无关系。这种误读不仅把充满文学意味的诗歌庸俗化和实用化,而且会对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重要的是,这样的误读竟然能进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并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实在是令人震惊。

课文并非直接选自泰戈尔的诗集,而是选自严凌君主编的《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1》(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郑振铎译。” 严凌君老师在诗歌的前面加了一段提示:

“这孩子的理想一点也不远大,他只想做小贩、园丁和更夫,似乎很没有志气,很平庸,长大了这样活着似乎很没有价值。真的这样吗?职业对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严凌君老师在《成长的岁月》里引入《职业》这首诗歌,并加上这样的提示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一个很妙的选择。因为他的目的很明显,他要通过这首诗歌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索:职业对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记住,只是“引发”,而不是说诗歌本身就表达了这样的涵义。但严老师依然有一个小小的遗憾,他的起点出了问题,“这孩子的理想一点也不远大,他只想做小贩、园丁和更夫”,他把孩子的天真有趣的想法当成了“职业理想”。

严老师“失之毫厘”,教材的编著者却据此“谬以千里”。严老师只是想通过这首诗引发人们对成人世界,对生活,对于职业的思考,而编著者却完全偏离了方向。

在“课文导读”中,编者这样表述:

“课文借儿童的视角,阐释了对于职业的理解:小贩、园丁和更夫,这些看似平庸的职业,在孩童的眼中,却意味着简单、纯真、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这些职业同样能成就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教学参考书中“课文分析指导”总述认为:

“课文是作者借孩子的心理表达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看法。在作者看来,做小贩、园丁和更夫同样是有志气的、有价值的表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情愿与否和是否为人们带来美好感受的区别。小贩甜美的叫卖声给生活带来了快乐;园丁辛劳的挖掘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更夫整夜在街上巡走给人们带来了安宁和幸福。同时,作者借孩子之口也表达出自己热爱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我们从“导读”和“分析指导”中可以看出,编者认为,《职业》是泰戈尔借儿童的视角,阐释对职业的理解,借孩子的心理表达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看法,甚至是借孩子之口表达自己热爱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诗歌的主题思想就是表达泰戈尔的职业理想。可我们仔细看看,“导读”和“分析指导”中的这些充满理性的,崇高的关于职业的理解、认识和看法,哪一个是儿童的视角,哪一个符合儿童的心理,哪一个又是儿童的语言?况且,儿童从来不做价值判断,谙熟儿童心理和儿童世界的泰戈尔如果要表达自己的职业理想,却借助从不做价值判断的儿童心理来表达,岂不是舍本逐末?此外,我们从诗歌中根本看不到关于职业理想的表述,也无法通过语言分析出相关的内涵。也就是说,诗歌的主题根本就不是表达作者的职业理想。

我们从教参“课文分析指导”本身的矛盾和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更多误读的内容和细节。课文分析指导认为:

本课分三节。作者借孩子在一天三个时间段里的所见、所想、所愿,表达自己的特定思想。

我们来看编者对第一节的分析。

第一节是孩子早晨的所见、所想、所愿。

所见:小巷里小贩在欢快地叫卖,孩子喜欢听这叫卖声,表现了他喜欢这职业的心情。

所想:自由,无拘束,欢乐。这是孩子对小贩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按自己的想法叫卖,自由地无拘束地生活。‘他没有’的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小贩的自由和无拘束。

所愿:做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并模拟小贩的叫卖,说明孩子对小贩职业的由衷喜爱。

到目前为止,编者对文本的分析除了主观臆断地加入“欢快”和“欢乐”之外,还是很准确的。编者的分析认为,孩子之所以愿意是一个小贩,在街上生活,叫卖,是因为他认为小贩是自由的,无拘束的。这个分析非常正确,符合原文,也符合小孩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编者也承认,孩子所关注的是小贩这个职业的自由,无拘束,而并不是这个职业的其它的意义,与职业理想更是毫无关系。换言之,此分析并没有指向总述,反而使总述论断失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