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格列佛游记摘抄

格列佛游记摘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格列佛游记摘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格列佛游记摘抄范文第1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1 故事引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老师每天坚持,这样学生耳濡目染,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这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奇心,学生会主动去进行阅读。

1.2 留疑激趣。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得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教师讲《格列佛游记》中一个片段时说:"格列佛游历的那些国家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又如哪一个国家最有趣、最荒诞?哪一个国家你最想去?为什么?) "教师讲到《青铜葵花》,教师说:"青铜和葵花是这本书中的两位主人公,你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想知道就请到书中寻找吧。"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此时学生能津津有味的品读此书。

1.3 表演生趣。表演是一种当时情景的再现,当学生阅读一些精彩片段。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学生认真阅读书中的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等,学生的表演力和模仿力都非常的强。例如:老师讲《青铜葵花》片段三时,学生们演到"蹲在地上的嘎鱼的爸爸全听到了,但却无动于衷。他不可能想到青铜家要领养葵花:他们家拿什么养活这闺女?大麦地村,谁也没有这个力量与他争。他看也不看青铜一家。嘎鱼瞟了一眼青铜,觉得事情有点儿不妙,就用脚尖踢了踢爸爸的屁股。"学生们演得惟妙惟肖,引来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快乐。老师进行声情并茂的表演极大地触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心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先出示醒木和扇子让同学们来猜,然后说(说评书):"今天这回书,说的是北宋年间,内有奸臣当道,外有盗贼横行,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却说那山东境内水泊梁山,……且让我们抬起头,昂起胸,大话水浒,走近英雄!"(拍醒木)在说评书表演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之下,给阅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1.4 榜样激励。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结果。

2.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就是:"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读书方法。例如当我们读到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尽兴的读;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推荐学生们喜欢的书目,安排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网络、学校图书馆、班级的图书角等,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学校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的,从而就会自觉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格列佛游记摘抄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引导;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129-01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通过阅读可以对前人的知识经验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而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校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读课外书籍,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课外读物。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包括课内阅读学习,还有课外阅读学习,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帮助,要学好语文,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学生要学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2.要努力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出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在实践应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让他们读有意义的书籍;要在时间地点精心安排,让他们品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是关键性的环节。我们应运用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并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笔者的这措施使很多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还可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件好事。

3.慎重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既要考虑阅读材料本身的价值,又要充分顾及学生的特点。最为理想的阅读材料应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心理、阅读能力的文质兼美、语言规范的阅读材料。一般来说,初中学生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各类图书。这些阅读材料包括: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4.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要求学生在不同时间阅读不同书籍,提高阅读效率。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5.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由于其特点,比较自由,而且学生容易受其他事情的影响,不能像课堂上那样集中精力与时间,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5.1学会精读与泛读。精读就是精心阅读,阅读材料的同时,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深刻理解材料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思想,所要表达的作者情感等。泛读就是简单粗浅地读,只需浏览即可,点到即止,不必深究。有些书需要精心阅读,有些书却只需要走马观花。如何选择就要看学生的兴趣与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特点,给学生以建议,如在学生兴趣范围内,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精读一些名家名作,学习其中的遣词造句,文章内容的构思及情节的转折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喜欢数学的同学可以精读一些推算类的课外书,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相关学科的水平。

5.2多思考,勤记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还要深入思考,想让阅读给自己的学习、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影响,起到作用,就要多思考,思考好文章的内容、其表象、其实质,从中学到东西。俗话说得好:"好启发不如烂笔头。"好词好句好段落,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什么这里用这个词好一些?为什么这种说法就好一些?把这些好的词句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乃至语文能力提高。

6.帮助学生自评阅读结果

格列佛游记摘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名著阅读;兴趣;效果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一个个文学大师对话,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增加思维的深度,提升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提高名著阅读效果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新教材在每册书的编排中安排了名著阅读专题,各地区的语文中考卷中也都对名著阅读进行了考查。但是,现实不容乐观,名著阅读的考分能全拿到的学生可以说寥寥无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好名著,确非易事。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谈谈我的浅见。

一、帮助学生认清阅读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相比于阅读,电视、游戏的诱惑力要大得多,要想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一定要给他们明确读书的目标,找到阅读的动力。因此,我在课堂上时不时地给学生露几手,展示一下自己的博学。讲到《使至塞上》时,我联系到《红楼梦》中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的点评;讲到《往事依依》时,我极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烟波浩渺的水泊梁山,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梁山好汉们的忠肝义胆等,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自然对名著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读名著的好处:每一部名著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既可以明史,又可以明志。另外,我还搜集了近几年中考中的名著考题,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名著阅读的实效性。

如,2012年镇江市中考的名著题考查了《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父亲的病》《骆驼祥子》《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等多部作品,考查面广,并且题目出得都很细,如果学生不仔细读名著,这些题将很难拿到分数。学生看到这些真题后,切实感受到名著阅读与升学的关系,明白了阅读的实际效用,自然阅读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事实胜于雄辩,从功利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是最有效的。

二、协助学生制订具体实用的读书计划

人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帮助学生制订好具体实用的读书计划,那便是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初中三年要求阅读的名著有十部,每册书都有具体的安排。但是考虑到初三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要挤出时间来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给学生制订了这样的计划:初一两学期各读三部;初二两学期各读两部;初三时以交流练习为主。

每学期要求读的名著,学生必须人手一本。以八年级上册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我先要求学生看看全书共有多少章,每章大概多少页,自己每天大概能读多长时间,读多少页,综合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规定每天必须花的时间,必须读完的页数,要求学生最好以一章为一个单位,2至4天完成一章的阅读。读的时候必须在书上进行圈点,写旁注,每读完一章在摘抄本上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并写读后感。再在班内贴出一张统计表,选一名学生负责统计每人每天的阅读进度,便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对于阅读进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提问,与其交流读后的感受,如果效果不好,就及时提醒他要提高阅读的质量,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只求数量,不讲成效,不求甚解。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读”要与“写”相结合,充分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以加深学生阅读的印象,提高阅读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1.做阅读卡片。要求学生每读一本书就要摘录书名、作者、国籍、朝代及主要人物形象。

2.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简单介绍每一部名著的内容。

3.摘录文中的精彩情节。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删选信息,把握书中的重点,每星期至少摘抄一次。

4.对精彩情节(或精彩句子)写点评。可以从语言、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思想内涵等多个角度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这项活动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如果不仔细阅读感悟,是很难完成任务的,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常常指定文中重要的情节,让所有学生围绕其进行赏析点评,并且在批改后选出“最佳评委”五名,让他们到讲台前朗读自己的点评,并在班级明星榜上予以表扬。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许多学生都写出了有见地的点评,既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5.写读后感。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各种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都比较高。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这样,既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还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1.每周利用阅读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学生作阅读展示。如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段,并作赏析;选择里面最感兴趣的情节,进行点评;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等。我还尝试了一项有效的方法:把全书分解成若干部分,让每个学生在阅读完整部作品的前提下,精读其中一部分内容,并在全班作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不甘示弱,认真阅读,深入分析,对名著的阅读比原来细致了很多。

2.举行名著阅读知识竞赛。先在班级范围内进行选拔竞赛,然后在年级范围内举行竞赛。在竞赛完后,还根据成绩发放了相应的证书。这大大增强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营造了名著阅读的热闹氛围。另外,我还组织名著阅读读后感竞赛、讲故事比赛、记者招待会、片段剧表演等。由于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格列佛游记摘抄范文第4篇

一、针对寄宿制特点,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我们的课表及作息时间与城里学校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住宿生)在午间和晚间放学后仍要留在校内,学在校园,吃住也在校园。相比那些走读的孩子,这些孩子有更多的“闲暇”时间。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我校开展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我们充分利用早晚的“闲暇”时间,在学生们整理内务、就餐、游戏、自习和就寝的间隙“见缝插针”,把早7:20至7:40,晚16:30至17:00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环环相扣,实现了“无缝”链接,学生们时时刻刻处在宿舍教师的“掌控”之中,确保了校园安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精选阅读材料,指引阅读方向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差,尤其是这些住校生,其中不乏一些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教育子女的经验,加之孩子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缺失。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外读物,把那些健康有益的中外儿童读物推荐给学生,不能让那些格调低下、内容荒诞的书刊毒害学生的心灵。我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选择推荐内容浅显的童话、寓言和儿歌等,以绘图注音版阅读材料为主。如《动物世界大百科》《一生必读的经典中华成语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可选择推荐一些儿童小说、科幻故事、革命故事和儿童文学等。如《100个中国孩子的梦》《中国民间故事》《上下五千年》《百家姓》《弟子规》等;高年级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丰富,可为他们选择一些中外文学、历史和科普等方面的散文、小说等。如《稻草人》《草房子》《科学改变人类的100个瞬间》《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及中国四大名著等课外读物。

三、做好阅读保障,提供阅读资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虽然在“普九”验收时配备了一些图书,但图书室仅有图书一万二千余册,这些图书尽管种类较为齐全,但有些内容已显陈旧过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适合学生阅读了。学生无书可读,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学校学会“化缘”。我们和市里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二中等六所中小学校联系,在教育局的统一协调组织下,这些兄弟学校共向我校捐赠、转送图书、文体器材和衣物等五千余本(件)。为此,我校新辟建图书室、爱心超市各一个。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非常重要。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动员全校家长积极支持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向家长发出“每天少抽一包烟,一本新书到手边”倡议,倡导健康、节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善于“分享”,在学生中开展“好书换换看”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将学生购买愿与同学分享阅读的图书分门别类予以收藏,编制序号,标注上姓名、班级、分享时间,布置到温馨典雅的“学生爱心书屋”中。近两年来,图书馆的图书已由当初的一万余册猛增到近二万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

四、创新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实施

寄宿制学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两周(10天)学习、生活在学校,他们白天要面对自己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完成学习任务;放学后则要在舍务教师的呵护下完成“家庭作业”,游戏,生活。

那么,早7:20至7:40、晚 16:30至17:00的课外阅读由谁来组织实施呢?活动之初,我们尝试由语文任课教师、舍务教师担任此项工作,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效果不理想。因为任课教师白天的工作已经非常繁忙,下班后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而舍务教师的心思全用在学生生活管理上,对教学业务尤其是课外阅读较为生疏,力不能及。经征求教师意见,我们从低中高教研组抽出三名语文素养好、能力强、有强烈事业心的青年教师担任课外阅读活动指导教师。将全校近500名住宿生按低中高段编为12个 “教学班”,每个“班”都安排固定的教室。时间、地点和人物三个要素俱全,我们的“好戏”正式开演。

五、加强方法指导,为阅读人生导航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一是要引导学生合理正确使用工具书,能利用网络搜集、处理阅读资源,能在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下载个人所需阅读材料。二是引导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将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以及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重点标记,提倡对勾画的部分反复读,以至背诵,熟记于心,积淀为终生文化底蕴。当然,如果是“分享”的书籍,就要摘抄于读书笔记上。

六、扎实开展活动,确保阅读效果

1.讲故事。如学生在阅读绘图拼音版的《动物世界大百科》后,我们在一二年级组织讲故事比赛。学校每周(10天)在低中高段各评出一位“故事大王”并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表演会。引导学生将阅读的故事、童话、寓言和儿歌等自编自排成课本剧、小品等形式,然后自导自演。也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开展小发明、小实验和小制作等活动。